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是来源于
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
肿瘤。根据肿瘤的组织学和临床特征将其分为2类,即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以前曾称淋巴管内间质异位症、淋巴管内间质肌病等,约占80%,病情发展缓慢,
预后较好。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快,易侵袭和转移,预后差。两者的病理特征也不相同。
瘤细胞均匀密集,呈梭形、圆形或多角形,核大,少见
瘤巨细胞,核分裂象多,
胞浆多少不定,在少见情况下颇似蜕膜样细胞,可出现腺样分化。
子宫明显增大,
瘤体边界不规则,与
肌层分界不清,其回声为均匀的低回声,或呈网格状蜂窝样强弱不均回声,类似
葡萄胎。
1.诊断
宫颈息肉、子宫内膜息肉及黏膜下
肌瘤时,盆腔检查见宫颈口有息肉样突出物,应警惕子宫内膜间质肉瘤的可能性。
2.肿瘤形成息肉状或结节自宫内膜突向
宫腔或突至宫颈口外,肿瘤体积比一般息肉大,蒂宽,质软脆。
可由宫腔脱出至阴道,生长快,血流信号丰富,有低阻频谱,部分患者血清
CA125可升高。
免疫组化:波形蛋白Vimentin(+),
SMA(+),Desllin(+),角蛋白Keratin(-)。
(2)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术后易复发。对晚期患者,可做
姑息性手术,以缓解症状,术后
辅助放疗和
化疗。
适应证:术后有残存病灶者、Ⅰ期以上患者、高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1)术后
体外照射需根据术后残瘤及转移灶的情况制定治疗方案,术后体外照射的设野与术后预防性盆腔照射大致相同。
盆壁
肿块较大:在完成全盆及四野照射之后可再缩野照射10~15Gy。
腹主动脉旁
淋巴结阳性:另外设野,
照射剂量为45~55Gy,每周8.5Gy,4~6周内完成。
当病变范围超出盆腔范围时,可再在
上腹部增设一野,照射野面积根据病变范围划定,对肝、肾部位需要挡铅遮盖。如肺部转移灶范围较小时,可以对肺部转移灶设
野行体外照射。
术后阴道
残端有肉瘤残存时,在体外全盆腔照射之后,可与盆腔四野照射同时补充腔内放射,剂量参考点为黏膜下0.3cm,可给予总量24~30Gy,分3~5次完成,间隔为4~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