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环磷酰胺,是一种
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7H15Cl2N2O2P ,是一种烷化剂,具有广谱的抗肿瘤作用。
化合物简介
基本信息
化合式:C7H15Cl2N2O2P
分子量:261.086
CAS号:3778-73-2
EINECS号: 223-237-3
理化性质
密度:1.33g/cm3
熔点:48ºC
沸点:336.1ºC
闪点:157.1ºC
计算化学数据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无
氢键供体数量:1
氢键受体数量:4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5
互变异构体数量:2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41.6
重原子数量:14
表面电荷:0
复杂度:218
同位素原子数量:0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1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共价键单元数量:1
药品简介
药理作用
美国从1971年起经过17年临床验证,于1988年12月获美国
FDA批准,异环磷酰胺/巯乙磺酸钠(I/M)上市,并列为最高等级1A级抗肿瘤药,是结构上与环磷酰胺相似的烷化的氧氮磷环类药物,也是一种前体药物,在肝内经酶作用转化为有
细胞毒活性的
代谢物。其作用机理类似于其他
烷化剂,即与
DNA链发生不可逆的交联,干扰DNA的合成。在各种实验性肿瘤系统中研究证明I比环磷酰胺对
白血病L1210的活性强。对蒽环类和环磷酰胺耐药的Ehrlich腹水癌,也有活性。这表明与其他氮芥药物无交叉耐药。治疗大鼠Yoshida腹水肉瘤,疗效达到环磷酰胺的疗效指数。
对大鼠的C3H
乳房肿瘤、Ridgeway成
骨肉瘤和天然高
耐药性DS-
癌瘤及TA-
神经母细胞瘤比环磷酰胺有效。但是,I对腹腔内B16
黑色素瘤和皮下CD8f1乳房癌的抗瘤作用比环磷酰胺差。在晚期白血病L1210模型中,I与
顺铂、
阿糖胞苷和
氟脲嘧啶有
协同作用,但与环磷酰胺无协同作用。
联用长春新碱对延长Yoshida腹水肉瘤动物
存活时间比单独使用任一药物更为有效。在裸鼠,对人乳腺、肺和睾丸异体
移植瘤和肉瘤最为有效,而对卵巢、子宫、胰腺和肾癌异体移植瘤无效。和环磷酰胺在30种选择性人肿瘤模型中有相似的抗瘤活性谱,但效率更高,而且毒性较小。
药代动力学
经
静脉注射和口服后的药动学性质不取决于所用剂量,而是与
给药时间顺序有关。单次口服后1h内可达血
药峰浓度,口服的
生物利用度为100%。静脉给药后的分布容积(Vc)相当于全部体液,但口服给药后分布容积较小。或许由于在脂肪中分布较多,在肥胖患者和
老年患者的分布容积增加。
稳态血药浓度在病人间是不同的,这反映分布容积的不同而不是药物清除的差别。和环磷酰胺一样,是一种需在体内经
细胞色素P-450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活化发挥细胞毒活性的前体药物。
羟化作用使产生4-羟异环磷酰胺,与醛异磷酰胺自发平衡,醛异磷酰胺裂解成主要的烷化剂异磷酰胺氮芥和一种尿道毒性物质
丙烯醛。由于碳环羟化过程缓慢,可从另一
代谢途径产生几种烷化的中间代谢物,即去
氯乙基环磷酰胺、去氯乙基异环磷酰胺和
氯乙醛,后者是引起
神经毒性的物质。几种代谢途径取决于给药方法(口服或静脉注射),产生的抗肿瘤作用和毒副作用表现有所不同。单次口服或静脉注射后,的终末期消除半衰期(t1/2β)为4~7h,总廊清率为3.6L/h。分次给药可使代谢速度加快,15例患者给1.5g/m3·d(加用巯乙磺酸钠)连续给药5日,观察到I的中值t1/2β从第1~5天减少36%,总廓清率增加76%,而
表观分布容积无明显改变。
M给药后在血浆内几乎完全氧化成二巯己磺酸钠,在血管内很快经肾清除。
肾小管上皮中的
谷胱甘肽还原酶又可使滤过的二巯乙磺酸钠转化回巯乙磺酸钠(约1/3)。M的游离巯基与尿道毒性代谢物如丙烯醛结合形成稳定的无毒化合物,经尿排出体外。由于尿道中M浓度超过血浆内的浓度,可发生区域的解毒作用。M对细胞毒性无降低作用。M的平均t1/2为0.4h,二巯乙磺酸钠的t1/2为1.2h。口服后M的尿内浓度约为静脉给药的1/2。静脉给药M在4h内几乎完全排出,而口服给药则在8h内完成。
适应症
本品的抗瘤谱较广,主要适用于
软组织肿瘤、
睾丸肿瘤、
恶性淋巴瘤、
肺癌、
乳腺癌、
卵巢癌、子
宫颈癌及儿童肿瘤。
用于抗肿瘤:白血病,精原细胞睾丸癌,肺癌,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宫颈癌,卵巢癌及复发性、
难治性实体瘤。
用法用量
常连用5日,初治病例每日剂量1.5~1.8g/m2,复治病例为1.2~1.5g/m2,一般加注射用水50mL完全溶解后置于生理盐水或林格液500mL中静脉滴注。应用异环磷酰胺的同时应该用巯乙磺酸钠作
泌尿系保护剂,每次量相当于20%的异环磷酰胺量,于注射异环
磷酸胺的0、4h、8h注射,每3~4周重复疗程。
本品溶解后应在24h内使用。应用本品时应确保无泌
尿道阻塞,并应给予充分的水分。异环磷酰胺应与巯乙磺酸钠同用以减少膀胱炎和血尿的发生。应用本品时应确保无泌尿道阻塞,并应给予充分的水分。异环磷酰胺应与巯乙磺酸钠同用以减少膀胱炎和血尿的发生。治疗
精原细胞睾丸癌,联用M的I剂量在美国为1.2g/m2·d。静脉注射,在30min内注入,连用5天,使用期间同时要大量水化(每日最少为2L液体)。
对各类肿瘤病人的临床试验,常常分次给药,剂量为1.2g/m2·d,3~5日。如单次注射,剂量为5~8g/m2。分次给药,M则静脉注射,注射量20%(W/W)常常在I给药后0.4h和8h给药。如每天使用,可重复按上法使用M。M也可使用与I相同的剂量同时经静脉连续滴注。在停用I后,M应再用12~24h,因为M的消除半衰期较短。当M口服给药时,其剂量应为I的40%(W/W)。通常每21天或28日重复化疗过程,但剂量和给药时间应根据
白血细胞和血小板数的情况进行调整。
不良反应
骨髓抑制较严重,
白细胞及
血小板最低时间分别为第14日及第8日,恢复至
正常时间约需1~2周。
血尿是剂量限制毒性,当异环磷酰胺剂量超过2.2g/平方米时更易发生,给予巯乙磺酸钠后,
肉眼血尿的
发生率下降至2%。
肾毒性发生率为6%,与异环磷酰胺/巯乙磺酸钠的剂量及输注时间有关,过去
肾功能受损,一侧肾切除的病例肾毒性增加,应用异环磷酰胺后血清的
尿素氮、
肌酐增加及肌酐清除率下降为可逆的。
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率为20%,典型症状为
嗜睡、昏睡、
定向力障碍及幻觉,个别可出现昏迷。
大多数病例均有恶心、呕吐及脱发。I/M的主要限制剂量的毒性是对骨髓的
抑制作用。
白细胞减少的时间常发生在治疗周期的第8~13天,并与剂量有关。
血小板减少通常为轻~中等程度。
血液学的恢复一般在停止治疗的第17日或第18日。虽然单用I常常引起血性
膀胱炎,但与M联用后,I的尿道毒性明显减少。严重血尿症仅在5%以下。对不同的患者肾毒性不同。对曾用顺铂治疗并已有肾损害的患者,I/M的肾毒性明显增加。
有报道对少数成年和儿童患者用I/M治疗后发生Fanconi’s综合征(先天性发育不良性贫血)。I/M治疗发生中枢神经系统
不良反应的表现有从倦睡到严重的
脑病。静注I的患者有10%~20%发生昏睡。如静注后接着口服,昏睡发生率可增加到50%。中枢神经系统毒副作用较严重,常常与以往有顺铂在体内积聚和肾或肝功能不良有关。停用后,脑病常常很快自发缓解。I/M治疗可引起脱发、中等程度的
恶心和呕吐,这些反应常与剂量有关。口服M可以引起恶心、呕吐和
腹痛等不良反应。静脉注射M也可引起超敏反应、腹泻、腹痛、
头痛、四肢和
关节痛、心率和血压的短暂改变,但这些反应与M的剂量关系不大。
异环磷酰胺的抗瘤谱较广,在
恶性肿瘤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但由于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骨髓抑制,肠胃道反应和肝肾损伤等,故可配合同步服用人参皂苷rh2,其作为一种
BRM药物,与 异环磷酰胺同时服用,可以有效的增进
淋巴因子il-12等的活性,提升免疫,同时能刺激骨髓,恢复骨髓的
造血功能,另外更能提升细胞对化学
药物毒性的
耐受性,减少副作用,增强药物效果
禁忌
肝、
肾功能不良者禁用,一侧肾切除、
脑转移者应慎用。
以往应用化疗曾引起骨髓明显抑制的病例应适当减量。
药物相互作用
异环磷酰胺与
甲氨蝶呤、
氟尿嘧啶及
阿糖胞苷有协同作用,但与
环己亚硝脲无协同作用。
异环磷酰胺与
环磷酰胺等常用烷化剂无完全的
交叉耐药性,异环磷酰胺与
磺胺脲类
降糖药同用可增加降血糖作用。
药典信息
基本信息
本品为3-(2-氯乙基)-2-[(2-氯乙基)氨基]四氢-2H-1,3,2-氧氮杂磷杂环己烷-2-氧化物,按无水物计算,含C7H15Cl2N2O2P应为98.0%~102.0%。
性状
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有较强的引湿性。
本品在水或乙醇中易溶,在三氯甲烷中溶解,在丙酮中略溶。
鉴别
1、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2、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光谱集1138图)一致。
检查
酸度
取本品1.0g,加水10mL溶解后,立即依法测定(通则0631),pH值应为4.0~7.0。
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
取本品1.0g,加水10mL溶解后,溶液应澄清无色,如显浑浊,与1号浊度标准液(通则0902第一法)比较,不得更浓。
有关物质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供试品溶液:取本品约30mg,精密称定,置10mL量瓶中,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
对照溶液: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1mL,置100mL量瓶中,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
对照品溶液:取杂质Ⅰ对照品约15m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乙腈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 1mL,置10mL量瓶中,用乙腈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1)。取杂质Ⅱ对照品约15m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乙腈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mL,置10mL量瓶中,用乙腈稀释至刻度,摇匀,作为贮备液(2)。取异环磷酰胺对照品约30mg,精密称定置10mL量瓶中,分别精密加贮备液(1)与贮备液(2)各1mL,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
色谱条件: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30: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195nm,进样体积20μL。
系统适用性要求:对照品溶液色谱图中,出峰顺序依次为杂质Ⅱ、异环磷酰胺和杂质Ⅰ、杂质Ⅱ峰、异环磷酰胺峰与杂质Ⅰ峰间的分离度均应符合要求,理论板数按异环磷酰胺峰计算不低于800。
测定法: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对照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至主成分峰保留时间的2.5倍。
限度:供试品溶液色谱图中在杂质Ⅰ峰和杂质Ⅱ峰相应位置处如有杂质峰,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均不得过0.1%,其他单个杂质峰面积不得大于对照溶液主峰面积的0.1倍(0.1%),杂质总量不得过1.0%。
氯离子
取本品2.0g,精密称定,加水15mL溶解后,精密加0.06%氯化钠溶液10mL,加冰醋酸2mL,照电位滴定法(通则0701),用硝酸银滴定液(0.01mol/L)滴定,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本品每1g消耗硝酸银滴定液(0.01mol/L)不得过0.5mL(0.018%)。
含磷量
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通则0401)测定。
供试品溶液:取本品1.0g,精密称定,置10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0mL,置分液漏斗中,加水5mL与三氯甲烷15mL,强力振摇30秒钟,静置使分层,弃去三氯甲烷层,再用三氯甲烷重复振摇提取4次,每次15mL,均弃去三氯甲烷层,取水层,置锥形瓶中,用水洗分液漏斗2次,每次5mL,合并洗液至锥形瓶中,加硫酸3mL,加热至出现白烟,移开加热器,小心加浓过氧化氢溶液0.6mL,再加杂质Ⅰ热至出现白烟,如溶液有颜色,则重复上述操作,加浓过氧化氢溶液并加热,直至颜色消失,放冷,加水25mL与酚酞指示剂2滴,滴加浓氨溶液或盐酸至溶液显中性,转移该溶液至100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对照品溶液:取磷酸二氢钾0.1824g,精密称定,置1000mL量瓶中,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mL,置100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测定法: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各15mL,分别置25mL量瓶中,各加钼酸铵溶液(取钼酸铵2.5g,加水30mL使溶解,加37.5%硫酸溶液20mL,摇匀)2.5mL,振摇,放置30秒钟,再各加对苯二酚溶液(取对苯二酚0.5g,加水100mL溶解,加硫酸1滴,摇匀。溶液如变暗褐色,应重新配制)2.5mL与新鲜配制的20%亚硫酸钠溶液2.5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放置30分钟,在730nm的波长处分别测定吸光度,计算。
限度:含磷量不得过0.0415%。
水分
取本品,照水分测定法(通则0832第一法1)测定,含水分不得过0.3%。
重金属
取本品1.0g,加水23mL溶解后,加醋酸盐缓冲液(pH3.5)2mL,依法检查(通则0821第一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十。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供试品溶液
取本品,精密称定,加流动相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0.6mg的溶液。
对照品溶液
取异环磷酰胺对照品,精密称定,加流动相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0.6mg的溶液。
色谱条件
见有关物质项下。
系统适用性要求
对照品溶液色谱图中,理论板数按异环磷酰胺峰计算不低于800。
测定法
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
类别
抗肿瘤药。
贮藏
遮光,密封,在冷处保存。
制剂
注射用异环磷酰胺。
安全信息
安全术语
S26:In case of contact with eyes, rinse immediately with plenty of water and seek medical advice.
眼睛接触后,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
S45:In case of accident or if you feel unwell, seek medical advice immediately (show the lable where possible).
发生事故时或感觉不适时,立即求医(可能时出示标签)。
风险术语
R25:Toxic if swallowed.
吞食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