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
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姜维(202年~264年3月3日),字伯约,天水冀县(今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天水功曹姜冏之子。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姜维幼年丧父,与寡母一起生活,喜好郑玄的经学。他出仕任本郡上计掾,州里征召他为州从事。姜维的父亲姜冏曾是郡功曹,逢羌、戎叛乱,姜冏挺身护卫郡守,死在战场,故此姜维受赐官为中郎,参本郡军事。《魏略》记载:天水郡打算表姜维为将。姜维家是郡中衣冠,不愿为将,郡中便表拜他为郎中。
建兴六年(228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军出祁山,当时姜维和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从天水太守马遵在各地巡查,马遵得知蜀汉大军到来,各县都响应蜀军,怀疑姜维等人异心,于是扔下姜维等人,连夜逃往上邽。姜维等人追之不及,到上邽时城门已闭,于是共同前往冀县,而冀县也不放姜维入城,姜维等人不得已,投降诸葛亮。马谡兵败街亭,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回蜀,导致姜维与母亲分开。
《魏略》则记载:马遵带着姜维及诸官属跟随雍州刺史郭淮西到洛门巡查。郭淮听闻诸葛亮军已到祁山,对马遵说:“这是要出大事了!”于是回到上邽。马遵心想治所冀县在西边,又担心吏民作乱,于是跟随郭淮而去。当时姜维对马遵说:“明府应当回冀县。”马遵对姜维等人说:“你们这些人不能信任,都是贼。”姜维无可奈何,而家在冀县,就与郡吏上官子脩等人回去。冀县吏民见到姜维等人大喜,就让他们去见诸葛亮。两人不得已,只得一同去见诸葛亮。诸葛亮大悦,但还没来得及迎接冀县人,前锋已被张郃击破,便带着姜维等人撤退。姜维不得还,便入蜀。曹魏诸军攻破冀县,擒获姜维的母亲及妻小,但以姜维本无去意,因此不伤害其家属,而把他们带到保官
此后,诸葛亮辟姜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这一年,诸葛亮还曾给张裔蒋琬写信称:“姜维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察他的才略,李邵马良等人也不如他。此人,是凉州上士。”又称:“应该先让他训练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对军事很有领悟力,他既有胆色义气,又深懂兵法的意理。此人心存汉室,而才气过人,等到军事训练完毕,再让他觐见主上。”
建兴八年(230年),姜维迁为护军、征西将军
建兴九年(231年),姜维与诸葛亮等共上书请罢黜李平。(公文中姜维为“行护军、征南将军”,与本传不同)
建兴十二年(234年),姜维跟随诸葛亮北伐。当时魏将司马懿向朝廷请求出战,曹魏令卫尉辛毗持节前去劝阻。姜维得知后,对诸葛亮说:“辛佐治持节而到,敌军不会再出战了。”
同年秋,诸葛亮病逝五丈原,遗命姜维次于魏延断后,但魏延不愿意听从杨仪调遣,率军从别道率先撤退。司马懿追击,姜维令杨仪反旗鸣鼓,做出反攻魏军之势,司马懿便引军撤退,不敢进逼。回到成都后,姜维被任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封平襄侯。
连结羌胡
延熙元年(238年),姜维随大将军蒋琬驻军汉中。次年,蒋琬为大司马,以姜维为营司马,率领偏军多次西入羌中作战。后来,姜维曾率领偏师经过汶山郡,前去看望廖立,并称赞廖立意气不减当年,言谈自若。
延熙三年(240年),姜维率军攻打陇西,魏将郭淮进军羌中,姜维退军。
延熙五年(242年)正月,姜维督偏军从汉中返回,屯于涪县。
当初,大司马蒋琬以为诸葛亮时期多次入秦川不能成功,便提议顺汉、沔东下攻打魏兴、上庸。群臣多认为不可行,朝廷令尚书令费祎和中监军姜维前去劝阻。延熙六年(243年),蒋琬又上书“效法过去偏军入羌,应该以姜维为凉州刺史。若姜维出征,自己当率军后继”。同年,姜维迁升为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
延熙十年(247年),姜维迁升为卫将军,与大将军费祎录尚书事。同年,汶山郡平康县的夷族起事,姜维率兵讨平。不久,雍州、凉州等地区的羌胡族人背魏降蜀。姜维率兵出陇右接应,与魏雍州刺史郭淮、讨蜀护军夏侯霸战于洮西,胡族首领白虎文治无戴等率部降蜀,姜维将其迁至蜀境。
注:《华阳国志》记载延熙九年(246年)姜维升为卫将军,与费祎共录尚书事。又出兵陇西,击败魏将郭淮、夏侯霸。《三国志·郭淮传》则记载姜维在魏正始九年(248年)迎接治无戴。均与《三国志·姜维传》记载不同。
延熙十二年(249年),蜀汉朝廷使姜维假节。同年秋,姜维出兵攻雍州,依麹山筑二城,令牙门将句安李韶等驻守,又聚羌胡质任等进逼诸郡。魏征西将军郭淮用雍州刺史陈泰之计,让陈泰率领讨蜀护军徐质、南安太守邓艾等进兵围困麴城,切断运粮的道路及城外水源,城里的蜀军将士日渐困顿。姜维率军救援麴城,出牛头山,陈泰坚守不战,并请郭淮前往牛头山截断姜维归路。郭淮率诸军到达洮水,姜维得知魏军前来,立即引军退还。句安等人孤立无援,只得投降曹魏。
姜维退兵后,郭淮采纳邓艾的建议,派他屯驻白水北。不久,姜维派廖化自白水南结营,与邓艾相持,并率兵袭击洮城,但邓艾预料到了姜维的行动,抢先一步占据城池,魏军得以不败。
延熙十三年(250年),姜维率军出西平,不克而回。
姜维自以为熟知西方风俗,文武双全,所以想拉拢羌、胡为蜀汉所用,这样就可以控制陇西,每当姜维想兴兵前往,却遭费祎制裁,使姜维率领的军队不超过万人。
主持北伐
延熙十六年(253年)春,费祎被魏国降将西平人郭修刺杀身亡。同年,东吴大臣诸葛恪打算趁东兴大捷发动北伐,他派司马李衡来到蜀汉,劝说姜维一同出兵,姜维答应。
夏季,姜维率领数万人出石营,围攻南安、狄道,魏权臣司马师虞松之计,令郭淮及雍州刺史陈泰率关中之众救援,陈泰行军至洛门时,姜维闻郭淮进兵,而军粮已将耗尽,于是退屯陇西界。
延熙十七年(254年)春正月,姜维回到成都。蜀汉朝廷加姜维督内外军事。魏守狄道长李简密书请降。夏六月,姜维率荡寇将军张嶷等凭着李简赠送的物资出兵陇西。到狄道时,李简率吏民出城迎接。张嶷与魏将徐质交战,临阵战死,而魏军也死伤过倍。姜维进围襄武,与徐质交锋,斩首破敌,魏军败退。姜维乘胜追击,先后攻破河关、狄道、临洮等地,将三县的百姓带到绵竹和繁县居住。
延熙十八年(255年)春,卫将军姜维回到成都,又再次商议出征,张翼在朝廷上与姜维争辩,认为国小不宜黩武,姜维不从。夏,姜维率领车骑将军夏侯霸、镇南大将军张翼等诸军出狄道,于洮西大破魏国雍州刺史王经。魏军数万人战死,王经退保狄道城。姜维进兵,围攻狄道城。魏国派征西将军陈泰前来解围。姜维设伏不成,退军驻扎钟题。
延熙十九年(256年)春,姜维被迁升为大将军。姜维整顿兵马,出兵天水,并与镇西大将军胡济两路出兵,约定在上邽会合。秋八月(一作七月),姜维到上邽,胡济失约不至,导致姜维在段谷被魏将邓艾击败,死伤甚多,百姓因此埋怨姜维,而陇西也躁动不安。冬,姜维回到成都,请求自贬,于是朝廷以姜维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
延熙二十年(257年),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在淮南举兵反抗司马氏,曹魏调动关中兵马东征。姜维打算趁虚向秦川,又率领数万人出骆谷。当时长城储存的谷物多而守兵少,听闻姜维到来,都感到害怕。魏大将司马望与邓艾据守长城,姜维驻军于芒水,依山扎营。司马望、邓艾傍依渭水加固防御设施,姜维多次下书挑战,司马望邓艾都不回应。
景耀元年(258年),姜维听闻诸葛诞兵败身死后,返回成都,刘禅恢复姜维大将军的职位。射声校尉杨戏之前跟随姜维出征,因不服姜维,在酒后多有傲慢之辞,姜维意不能堪。回军后,有司承旨奏免杨戏。
宦官黄皓与尚书令陈祗互相表里,在这一年开始干涉朝政。姜维虽然位在陈祗之上,但常出征在外,很少过问朝政,因此在朝中的权力不如陈祗。当时连年动兵,百姓疲弊,中散大夫谯周与陈祗论其利害,写下了《仇国论》。
姜维认为汉中的防守策略不能获得大的战果,于是改为“敛兵聚谷”策略,令胡济退往汉寿,王含守乐城,蒋斌守汉城,又在西安、建威、武卫、石门、武城、建昌、临远立围。
景耀五年(262年),姜维厌恶黄皓专擅,向刘禅请求将他处死,刘禅不肯,对姜维说:“黄皓,不过是个趋走小臣,你又何必介意呢?”姜维多年出征,功绩不立,见黄皓枝附叶著,惧于失言,于是逊辞而出。刘禅让黄皓向姜维道歉,姜维趁机请求去沓中种麦。同年秋,姜维率军出汉、侯和。十月,姜维在侯和被邓艾击败,退驻沓中。黄皓想废掉姜维而培植右大将军阎宇,姜维也担心黄皓会害自己,不敢再回成都。
孙盛《异同记》记载:诸葛瞻董厥等人以姜维好战无功,国内疲弊,宜表刘禅,召还为益州刺史,夺其兵权;蜀长老犹有诸葛瞻表以阎宇代姜维故事。
以身殉国
景耀六年(263年),姜维听闻钟会治兵关中,上表刘禅,请求派遣张翼、廖化分别驻守阳安关口、阴平桥头防患于未然。但黄皓听信鬼神,告诉刘禅敌军不会到来,而蜀汉群臣也不知道此事。魏军五路伐蜀,等到钟会将向骆谷,邓艾将入沓中时,刘禅才派廖化支援沓中,张翼与董厥支援阳安关口。廖化到阴平时,听闻魏将诸葛绪向建威,因此停留观察其动向。
钟会围攻汉、乐二城,又另派军进攻阳安关口,蜀将蒋舒开城投降,傅佥格斗至死。钟会见关口已经攻下,于是长驱直入。邓艾令王颀牵弘杨欣进兵攻击姜维,姜维得知钟会入汉中,引军退还,杨欣等人追击到强川口,大战,姜维败走,退往阴平。当时诸葛绪的雍州军阻路,姜维从孔函谷入北道,欲出其后,诸葛绪便令军队退后三十里。姜维得知后,引军迅速通过桥头。诸葛绪连忙率军阻截,但已追不上姜维军。姜维到阴平和廖化会合,打算召集部队救援关城,结果得知关城已破,只得放弃阴平,退往白水,又与张翼、董厥会合,众人退保剑阁。
钟会写信给姜维说:“公侯您文武全才,怀有超世谋略,功扬巴、汉,声播华夏,远近莫不归服您的大名。每每思念过去,我们同朝共沐大魏教化,吴季札、郑子产的友谊,可用来譬喻我们之间的关系。”姜维不作回应,分列营阵,严守险要。钟会进攻,却屡次被姜维击退。于是,钟会与诸将商议,准备撤还。
此时,邓艾由景谷道偷渡,进兵至绵竹,斩杀诸葛瞻。邓艾进军成都,刘禅开城出降,并遣蒋显带着敕令让姜维投降。姜维初闻诸葛瞻兵败,听说刘禅打算固守成都,又听说打算东入吴国,又听说打算南入建宁,于是与张翼、廖化、董厥等率众入巴中,由广汉、郪道以审虚实。钟会进军涪县,遣夏侯咸胡烈田续庞会等人分路追击姜维。
姜维到郪县,得到刘禅的敕令,于是令兵士投戈卸甲,将自己的符节交给胡烈,从东道向钟会投降。军中的将士都拔起刀剑挥砍石头发泄心头的愤怒。
姜维投降钟会后,钟会问:“为何来得这么迟?”姜维说:“今日能来已经算是很快了。”钟会非常看重姜维,暂时还给他印号节盖,与他“出则同车,坐则同席”,又对长史杜预说:“以姜伯约比中土名士,就算是公休(诸葛诞)、太初(夏侯玄)也比不上他。”
魏咸熙元年(264年)正月一日,邓艾遭钟会陷害,被曹魏下令以槛车押回洛阳。此时钟会自认为功名盖世,不可再为人下,于是谋反。姜维发觉钟会的异心,认为可以趁机复兴蜀汉,就对钟会说:“听闻您自淮南平叛以来,算无遗策,晋道克昌,都是您的功劳。如今又平定蜀地,威德振世,百姓拜服您的高功,君主敬畏您的谋略,您难道想如此安然归去吗?韩信在战乱时也不愿背弃汉朝,却在太平时遭受猜疑;文种不从范蠡归隐于五湖,最终伏剑妄死,这些岂是昏君愚臣的情况?而是利害导致的。现在您大功既立,大德已著,何不效法陶朱公泛舟绝迹于江湖,全功保身,登峨嵋之岭,而从赤松子云游呢?”钟会说:“您说得太过高远,我做不到,况且如今的形势,或许不是只能归隐。”姜维说:“其他的则凭您的智力足够算到,不烦老夫了。”两人情好欢甚。
十五日,钟会带着姜维等人到成都。十六日,钟会请护军、郡守、牙门骑督以上及原蜀汉官员在蜀汉朝堂为皇太后(明元皇后)发丧,又假造太后遗诏,令他们一同起兵废司马昭,并把不从的人关到益州诸曹屋中。姜维请钟会诛杀北方来的诸将,打算等到他们死后再杀钟会,尽坑魏兵,复兴蜀汉,于是暗中写信给刘禅说:“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钟会自称益州牧作乱,决定让姜维统领五万人作为前锋出斜谷,自己统率大军随其后。等到了长安,令骑兵从陆道,步兵从水道顺流浮渭入河,认为五日可到孟津,到时与骑兵会合洛阳,天下可一举而定。
十八日(3月3日),南安太守胡烈等人的士兵在成都发动兵变。钟会大惊,对姜维说:“兵士前来,似乎是想作乱,这该如何是好?”姜维说:“只有与他们一战。”于是率钟会的亲信出战,手杀五、六人。魏军击杀姜维,之后争向前斩杀钟会。
成都之乱,姜维的妻儿及原蜀汉太子刘璿、官员张翼蒋斌蒋显卫继等都被魏兵杀害。魏兵放纵抄掠,经过几日才得安定。之后,邓艾父子也被卫瓘指使田续杀死。
个人作品
《全三国文》载姜维作《报母书》、《建议殄敌》、《议谥赵云》、《表后主》、《密书通后主》、《蒲元传》。
主要成就
军事成就
当初刘备为汉中王,留魏延镇守汉中,在各个围戍内留重兵以抵抗外敌,如果敌人来犯汉中,可以将敌人挡在关外,无法进入汉中,兴势之战,王平抵抗曹爽的进攻,就是用的这个方式。但是姜维认为,这个方法虽然符合《周易》“重门”的意思,可以抵御的住敌人,却无法获得大的战果。不如放敌军入阳平关,而蜀军退守汉、乐二城,重要关口都留重兵把守,再派出一支军队打游击,专门攻打敌军的薄弱环节。这样一来,可以拉长敌军的补给线,又无法就地得到粮草的补充,长久下去,敌军疲弊,退还的时候,诸城守兵与打游击的军队,一起趁机进攻,这样就能将敌军悉数歼灭。于是令汉中都督胡济守汉寿,监军王含守乐城,护军蒋斌守汉城,又于西安、建威、武卫、石门、武城、建昌、临远都立围守,以备强敌。
景耀六年(263年),钟会伐蜀,率领大军围住汉、乐二城,久攻不下。钟会无奈,写信给驻守在汉城的蒋琬之子蒋斌,劝其投降,但遭到拒绝。而此时关口守将蒋舒献关投降,傅佥战死。钟会于是只留轻军围汉城,自率大军长驱直入。姜维的军事布置因为朝廷用人不当而导致失败(蒋舒本为武兴督,因为在职期间没什么表现,所以被派往关口助关中都督傅佥守关)。
文学才能
《魏晋文学史》中说姜维在文学上有着独特的才能,在汉魏晋的文学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作品如《蒲元别传》等。
历史评价
诸葛亮:①“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季常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②“须先教中虎步兵五六千人。姜伯约甚敏于军事,既有胆义,深解兵意。”
曹奂:①“蜀,蕞尔小国,土狭民寡,而姜维虐用其众,曾无废志。”②“蜀所恃赖,唯维而已。”
钟会:①“公侯以文武之德,怀迈世之略,功济巴、汉、声畅华夏,远近莫不归名。每惟畴昔,尝同大化,吴札、郑乔,能喻斯好。”②“以伯约比中土名士,公休(诸葛诞)、太初(夏侯玄)不能胜也。”
邓艾:“姜维,自一时雄儿也。然与某相值,故穷耳。”
廖化:“‘兵不戢,必自焚’,伯约之谓也。智不出敌,而力少于寇,用之无厌,何以能立。诗云‘不自我先,不自我后’,之事也。”
郤正:“姜伯约据上将之重,处群臣之右。宅舍弊薄,资财无余,侧室无妾媵之亵,后庭无声乐之娱。衣服取供,舆马取备,饮食节制,不奢不约,官给费用,随手消尽;察其所以然者,非以激贪厉浊,抑情自割也。直谓如是为足,不在多求。凡人之谈,常誉成毁败,扶高抑下,咸以姜维投厝无所,身死宗灭,以是贬削,不复料擿,异乎《春秋》褒贬之义矣。如姜维之乐学不倦,清素节约,自一时之仪表也。”
郭颁:“时蜀官属皆天下英俊,无出维右。”
陈寿:“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老子有云:‘治大国者犹烹小鲜’况于区区蕞尔,而可屡扰乎哉。”
干宝:“姜维为蜀相,国亡主辱弗之死,而死于钟会之乱,惜哉。非死之难,处死之难也。是以古之烈士,见危授命,投节如归,非不爱死也,固知命之不长而惧不得其所也。”
左思:“庭扣钟磬,堂抚琴瑟。匪葛匪姜,畴能是恤。”
常璩:“姜维才非亮匹,志继洪轨,民嫌其劳,家国亦丧矣。”
傅玄:①“维为人好立功名,阴养死士,不修布衣之业。”②“姜维欲速立其功,勇而无决也。”
孙盛:①“异哉郤氏之论也。夫士虽百行,操业万殊,至于忠孝义节,百行之冠冕也。姜维策名魏室,而外奔蜀朝,违君徇利,不可谓忠;捐亲苟免,不可谓孝;害加旧邦,不可谓义;败不死难,不可谓节;且德政未敷而疲民以逞,居御侮之任而致敌丧守,于夫智勇,莫可云也:凡斯六者,维无一焉。实有魏之逋臣,亡国之乱相,而云人之仪表,斯亦惑矣。纵维好书而微自藻洁,岂异夫盗者分财之义,而程、郑降阶之善也。”②“盛以为古人云,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其将至,其姜维之谓乎。邓艾之入江油,士众鲜少,维进不能奋节绵竹之下,退不能总帅五将,拥卫蜀主,思后图之计,而乃反覆于逆顺之间,希违情于难冀之会,以衰弱之国,而屡观兵于三秦,已灭之邦,冀理外之奇举,不亦暗哉。”
裴松之:①“盛之讥维,又为不当。于时钟会大众既造剑阁,维与诸将列营守险,会不得进,已议还计,全蜀之功,几乎立矣。但邓艾诡道傍入,出于其后,诸葛瞻既败,成都自溃。维若回军救内,则会乘其背。当时之势,焉得两济。而责维不能奋节绵竹,拥卫蜀主,非其理也。会欲尽坑魏将以举大事,授维重兵,使为前驱。若令魏将皆死,兵事在维手,杀会复蜀,不为难矣。夫功成理外,然后为奇,不可以事有差牙,而抑谓不然。设使田单之计,邂逅不会,复可谓之愚暗哉。”②“郤正此论,取其可称,不谓维始终行事皆可准则也。所云‘一时仪表’,止在好学与俭素耳。本传及魏略皆云维本无叛心,以急逼归蜀。盛相讥贬,惟可责其背母。馀既过苦,又非所以难郄正也。”③“亮有吞魏之志久矣,不始于此众人方知也,且于时师出无成,伤缺而反者众,三郡归降而不能有。姜维,天水之匹夫耳,获之则于魏何损。”
范缜:“比干之心,七窍列角;伯约之胆,其大若拳,此心器之殊也。是知圣人定分,每绝常区,非惟道革群生,乃亦形超万有。”
陈普:①“国小民劳事已非,城狐不斩愈危机。却屯已可擒钟会,邓艾无翎独解飞。”②“无德那堪力不任,重关如掌寇戎深。幽冥不系枭钟会,犹有区区一片心。”
胡三省:①“维之智固足以玩弄钟会于股掌之上,迫于时、制于命,奈之何哉。“②“姜维之心,始终为汉,千载之下,炳炳如丹,陈寿、孙盛、干宝之讥贬皆非也。“③“屡败而不止,为亡蜀张本。”
罗贯中:“天水夸英俊,凉州产异才。系从尚父出,术奉武侯来。大胆应无惧,雄心誓不回。成都身死日,汉将有余哀。”
李贽:“又一孔明。”
黄宗羲:“主上以忠臣之后仗我,我所以栖栖不忍去也;今方寸乱矣,吾不能为姜伯约矣。”
王鸣盛:①“姜维志在复蜀,不成被杀,其赤心则千载如生。维之于蜀,犹张世杰、陆秀夫之于宋耳。”②“但讥其玩众黩旅,以致陨毙,寿岂不知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蔡东藩:“姜维才不逮诸葛,而欲与魏争胜,连岁出师,致民劳苦,不可谓非失计。然如后主之昏愚,亲小人,远贤臣,就使维不伐魏,蜀亦宁能久存乎。况维闻魏人窥蜀,即表请遣将守险,而为一黄皓所误,卒至魏兵三路,长驱直入;是咎在黄皓,于维无尤也。剑阁守险,钟会屡攻不克,而邓艾从阴平进兵,直趋涪城,诸葛瞻不依黄崇之议,让敌深入,猝至战死,是咎在诸葛瞻,于维亦无尤也。成都虽危,尚堪背城借一,后主宁从谯周,不从北地王谌,面缚出降,坐丧蜀土,是咎在后主,于维更无尤也。至大势已去,维尚诈降钟会,意图规复,乃不幸失败,一死谢国,维之报主,至矣尽矣。天不祚蜀,何维之足尤乎。”
毛纶毛宗岗:“姜维欲先杀诸魏将,然后杀钟会,而重立汉帝,其计不为不深,其心不为不苦矣。且将除邓艾,而假手于会;将除卫瓘,而又假手于艾。是谋杀诸将者姜维,谋杀邓艾者亦姜维也;谋杀钟会者姜维,谋杀卫瓘者亦姜维也。然而会灭而诸将不灭,艾灭而卫瓘不灭,则天下未可强也。论者往往以多事责姜维,然则陆秀夫之航海、张世杰之瓣香、文天祥之崖山流涕,皆得谓之多事耶?李陵之不即死,或犹虚谅其得当报汉之言;而姜维之不即死,岂得实没其设谋报汉之志?元人有诗曰:‘诸葛未亡犹是汉。’予请更下一语以对之曰:‘姜维不死尚为刘。’庶不负其苦心云。”
爱新觉罗·弘历:祎之言似是而非,试思后主昏庸,信任奸宦,安能保国治民 若姜维虽近冒味,然其志固在乘机恢复也。少与之兵,自是败国事,安得谓忠?庸腐者流,但言息兵,则抚掌大悦,宜其以祎为是耳。
《甘谷县志》:深知天下事不可为而为之者,孔明是也;深知国家事不可为而为之者,姜伯约是也。
轶事典故
议谥赵云
景耀三年(260年)冬天,刘禅下令对已故开国功臣进行追谥,先后追封关羽为壮穆侯,张飞为桓侯,马超为威侯,黄忠为刚侯,庞统为靖侯。刘禅下诏说:“赵云当初跟随先帝,立下了不少功绩,多次救我于危难之中,你们商议一下赵云的谥号。”大将军姜维等人商议后认为:赵云当初跟随先帝南征北战,战功显著;遵行国家的规章制度,应该表彰他的功劳;当阳长坂坡之战所表现出来的情谊,能够削金断石;赵云忠诚保卫主上,君主念其功劳大加赏赐;赵云以礼厚待下属,部下为其效命不计较生死;战死的将士因为有赵云这样的上司可以不朽,生者感激赵云的恩情都情愿以死来报答。按照谥法:温和、德才兼备、有爱并且有智慧称为“顺”,有职业操守,有信誉,处理事情不偏不颇称为“平”,克敌制胜,平定祸乱称为“平”,所以应该追谥赵云为“顺平侯”。
不在当归
姜维投降诸葛亮的时候,恰逢马谡兵败街亭,诸葛亮率领大军撤退,而姜维母亲尚在冀县,所以与母亲分开。后来,姜维母亲给姜维写信,让姜维回去,姜维回信说:“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
胆大如斗
刘禅投降邓艾后,敕令坚守剑阁的姜维投降于钟会。钟会问姜维:“你为什么来迟了?”姜维却神色严正哭着说:“现来已经是太快了。”钟会对此非常惊讶,非常器重姜维,让姜维继续统领他原来的军队。而姜维却劝钟会拥兵造反。钟会诬陷邓艾造反,司马昭派人将邓艾收押,钟会进据成都,自称益州牧。钟会想让姜维率领五万人为先锋讨伐司马昭,而姜维想先借钟会之手杀尽魏将,而后再杀钟会,复兴蜀汉。
但钟会想要杀魏将的事情败漏,与姜维一同被杀。魏将士对姜维的计策非常愤怒,姜维死后又剖开姜维的尸体,发现姜维的胆如斗大。
人物古迹
芦山姜维墓
位于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龙尾山,2007年被列为四川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相传,姜维固守边陲,曾在芦山筑城,屯兵设防,抵御羌人。相传姜维在成都被曹魏乱军杀害后,又遭“五马分尸”剖腹取胆,但见姜维“胆如斗大”,敌军很是惧怕。姜维的部下冒死从成都将姜维的胆抢回芦山,葬于城东的龙尾山上。所以姜维墓又称“胆墓”。墓冢为圆形,四周围条石加以围砌,墓前立有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立“汉大将军平襄侯姜讳维墓”。
平襄楼
平襄楼位于四川省芦山县芦阳镇南街汉姜侯祠内。祠祀三国蜀汉名将平襄侯姜维,民国时期乡人曾在此举行“庆坛”活动,故又名姜庆楼。初建于北宋现存建筑为明正统十年(1445年)重建。为寺观型木结构建筑,楼平面呈方形,建于高0.2米台基上,楼面阔五间14.1米,进深四间10米,楼高24米,建筑面积202平方米,一楼一底,三重檐歇山顶,楼周围有回廊,斗拱硕大,为柱高的四分之一。
姜维城
剑门关右侧的悬崖绝壁之巅,有一灌木丛林。三面石壁凌空,如刀砍斧削,只有一面有条窄路可通往大剑山。这块丛林平地像一座天然城池,可屯兵数万.是当年姜维居高临下,把守剑门屯兵的“营房”。当地群众叫此地为“营盘嘴”,又叫“姜维城”。后来历代兵家镇守剑门,都在这里安营扎寨。有城池、战壕等遗迹。
另,剑门关内右侧半山腰有一姜维洞,关外的牛头山上有一姜维井,关内的营盘嘴有姜维苗,以及姜维墓、姜公桥等等。
故道石刻
相传为三国时蜀将姜维进兵所开,蜀汉延熙六年汶山平康蛮夷造反夷反,姜维率兵前往讨伐。姜维入平康(今黑水县境内)沿杂谷河而上,越朴头山由旧时理番县入黑水大道马场沟而入平康。朴头山姜维故道山崖旁有隋开皇九年会州刺史姜项达重治旧道的《通道记》碑文一通,《通道记》记载自三国姜维开凿朴头山栈道以来,因年久道路荒废,会州刺史派人重治旧道事。
家族成员
史料记载
《三国志·卷四十四·蜀书十四·蒋琬费祎姜维传第十四》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小说《三国演义》中,姜维初登场于92回。自幼博览群书,兵法武艺,无所不通。事母至孝,为郡人尊敬。诸葛亮首次北伐,姜维助天水太守马遵先后击退赵云、诸葛亮军。后来夏侯楙、马遵中蜀汉军之计,误以为姜维投降,闭门不纳,姜维被迫降蜀。姜维投降诸葛亮后,随即献计帮助诸葛亮夺取天水、上邽。诸葛亮第二次北伐时,姜维献诈降之计击破魏军,逼得魏将费耀自杀。诸葛亮临终前,将平生所学传授给了姜维。蜀汉后期,姜维前后九次北伐,期间围困司马昭于铁笼山,射杀魏将郭淮;与邓艾互有胜负。后因黄皓扶持阎宇,被迫回师,在劝杀黄皓无果后屯田沓中。刘禅投降后,姜维为复兴蜀汉,假降钟会,并助其对付邓艾。后魏军得知钟会谋反,起兵杀死钟会。姜维拔剑力战,心疼转加,仰天说道:“吾计不成,乃天命也!”随即自刎而死,时年五十九岁。魏军为了报复,剖开姜维腹部,见其胆大如鸡卵。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14 14:04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