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区
山东省济南市辖区
天桥区,隶属于山东省济南市,位于济南市中北部,是济南市的中心城区,因境内有横跨津浦铁路胶济铁路的天桥而得名,总面积258.97平方千米,辖15个街道,常住人口73.08万人(2023年)。区人民政府驻无影山街道堤口路53号。
建置沿革
西周,今天桥区境域属谭国。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5年),属齐国泺邑
战国,改称为齐国历下邑,属历下邑。
秦代,秦灭齐为郡,属齐郡;后从齐郡析出济北郡,属济北郡历下邑。
西汉高帝六年(前201年),从济北郡析出博阳郡,后以其地于济水之南,改称为济南郡;文帝十五年(前164年),改置济南国;景帝三年(前154年),济南王伏诛,济南国除为郡。景帝四年(前153年),始设历城县,属青州济南郡历城县。
东汉建武十五年(39年),复置济南国,属济南国历城县。
三国魏,属青州安平郡历城县,又属青州济南国历城县。黄初元年(220年),国除为郡。正始七年(246年),置济南国。景元五年(263年),改为济岷郡。此郡后自然消亡,今辖区黄河北地区属此郡。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济南国除为郡,属青州济南郡历城县。
十六国后燕,属齐州济南郡历城县。
南朝宋,属青州济南郡历城县。
北魏,属齐州济南郡历城县。
隋开皇三年(583年),济南郡除为州,改为齐州,属齐州历城县。大业三年(607年)复改州为郡,称齐郡,属齐郡历城县。
唐初,沿隋置。贞观元年(627年),分天下为十道,属河南道齐州历城县。天宝元年(742年),改齐州为临淄郡;天宝五年(746年)复为济南郡;乾元元年(758年)又称齐州。
五代,沿唐置。后梁时因避朱温之父的名讳,历城县曾一度改为历山县。至后唐复称为历城县。
宋初,改道为路。至道三年(997年)分天下为十五路,属京东路齐州历城县。熙宁七年(1074年),将京东路分为京东东路和京东西路,属京东西路齐州历城。元丰元年(1078年),又将齐州划属京东东路,属京东东路齐州历城。政和六年(1116年),齐州升为府,属京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
金天会六年(1128年)至崇庆二年(1213年),属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天会八年(1130年),刘豫改济南府为兴平郡,属伪齐兴平郡历城县。天会十五年(1137年),齐政权废,济南府直属尚书省。
元初,属中书省直辖的济南路总管府历城县;元末,属山东行中书省济南路总管府历城县。
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山东行中书省济南路为济南府,属济南府历城县。
清代,属山东省济南府历城县。
民国二年(1913年),山东省废府改道,属山东省岱北道历城县。民国三年(1914年),岱北道更名为济南道,属山东省济南道历城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存县,属山东省历城县。
民国十八年(1929年)7月,设立济南市;今辖区制锦市、北坦、纬北路、官扎营、宝华街、堤口路、工人新村、天桥东街、北泺口、北园西部等地区由历城县析出划归济南市,其他地区仍属历城县,历城县仍直属山东省。
民国十九年(1930年),济南市划分为10个区,今境域城区部分属第四、五、六、八、九、十区。
日伪时期,济南划分为11个区,今境域城区部分属城外西区、商埠东区、商埠中区、西乡区、北乡区、东乡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日本投降后,济南市设11个区,今境域城区部分属第四、五、六、八、十、十一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9月,济南解放,成立济南特别市。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济南特别市改为济南市。其间,区划未变。
1951年1月,济南市划分为6个市区、5个郊区、2个直辖乡(镇),今境域城区部分分属第三区、第四区、郊一区、郊二区、郊三区、郊四区和泺口镇。
1955年9月,调整济南市区划并变更区名,因辖区内有横跨津浦、胶济铁路之天桥,第四区改称为天桥区。
1966年9月,天桥区改称为向阳区。
1973年7月,复称天桥区,隶属济南市。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民国十八年(1929年)7月,济南设市后,市辖10个区,制锦市一带归第四区;北坦、刘家庄、纬北路、西圩壕以西地区归第五、六区;官扎营、宝华街、堤口路地区归第八区;津浦铁路以西北泺口、工人新村、天桥东街及北园西部地区归第九区;津浦铁路以东地区归第十区。区下设坊,坊下设保,保下设甲。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裁坊并保。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2月,废除保甲制,区政府下设街政府,街下设闾;农村建立乡政府,下设村政府;8月,取消区政府、街政府,设立区公所。
1951年1月,济南市行政区划调整,北坦、北关、陈家楼、刘家庄、纬北路、天桥东街、官扎营、宝华街地区析置济南市第四区,第四区机关驻天桥东街36号。
1952年,市区下设居,郊区下设乡。第四区划分为7个居。
1954年,撤销居,改为街道。
1955年9月,第四区改称天桥区,郊二区改称北园区,原属郊二区的工人新村乡(济南师范学校、工人新村、工人文化宫地区)划入天桥区,工人新村乡改为工人新村街道。天桥区辖北坦、陈家楼、刘家庄、小纬北路、天桥东街、官扎营、宝华街、工人新村8个街道。
1956年7月,撤销泺源区,原属泺源区的制锦市街道、估衣市街街道部分街巷以及槐荫区所辖万盛街划归天桥区;撤销北园区,原属北园区王府乡的无影山建筑职工宿舍地区划归天桥区。
1957年11月,北园乡、新城乡、黄岗乡、药山乡、黄台乡、泺口镇6个乡镇合并成新的北园乡和泺口镇。
1958年1月,撤销济南市郊区,北园乡、泺口镇划入历城县;同月,齐河县梅花山村、山东村、山西村、月牙坝村由齐河县大吴区划入泺口镇;8月,北园乡、泺口镇合并,成立历城县北园人民公社。
1959年12月,撤销市中区,将市区周围25个厂企单位划入天桥区。
1960年5月,成立天桥人民公社,9个街道分别改称为济南市天桥人民公社北坦、制锦市、曙光(陈家楼、天桥东街两街道合并)、刘家庄、官扎营、火车头(小纬北路街道)、宝华街、金牛(工人新村街道)分社;6月,历城县北园人民公社划归天桥区,称天桥人民公社北园分社;设立天桥人民公社新城分社。
1961年7月,撤销新城分社;北园分社复归历城县,原北园分社地区分为北园、无影山、泺口、鹊山4个人民公社;11月,历城县设立北园区,区下设人民公社。
1962年2月,北园公社北部划出,建立新城公社;3月,曙光分社分为陈家楼和曙光(天桥东街)2个分社;9月,北园公社东部划出,建立菜市公社,历城县西郊区的东沙王庄、大魏庄、丁庄、太平庄、大鲁庄和新徐家庄划入北园区,并将无影山公社的药山大队、小鲁庄大队析出,组建药山公社;12月,撤销天桥人民公社。
1963年2月,各分社复改称为街道。设9个街道。
1966年9月,天桥区改称为向阳区;北坦、陈家楼、刘家庄、小纬北路、天桥东街、官扎营、宝华街、工人新村、制锦市9个街道分别改称为东风、反帝、新风、红旗、曙光、红卫、革命路、工人新村、兴无地区。
1968年7月,撤销北园区和所辖7个公社,复建北园人民公社。
1973年1月,北坦、陈家楼、刘家庄、小纬北路、天桥东街、宝华街恢复原称谓;3月,工人新村恢复原称谓,官扎营改称为天桥西街;4月,官扎营和制锦市恢复原称谓;7月,向阳区复称天桥区。
1974年7月,天桥区宝华街街道划出7个居,成立堤口路街道。
1978年9月,历城县北园人民公社的堤口、毕家洼、官扎营、北坦、黄屯5个生产大队分别划归天桥区堤口路、工人新村、官扎营、北坦、宝华街街道;历城县北园人民公社的东关、菜市2个大队划归历下区。
1980年1月,小纬北路街道更名为纬北路街道;3月,复设济南市郊区,历城县北园人民公社划归郊区。
1981年3月,工人新村街道分设为工人新村北村街道工人新村南村街道
1983年5月,撤销北园人民公社,分设为北园镇和泺口镇。
1984年2月,郊区设立北园办事处,辖北园镇、泺口镇和药山乡;5月,设立无影山街道,将堤口路街道第一、二、三居,工人新村南村街道第十居,宝华街街道无影山居,官扎营街道第九居划归无影山街道。
1985年7月,天桥区辖制锦市、刘家庄、北坦、陈家楼、纬北路、天桥东街、堤口路、宝华街、官扎营、无影山、工人新村北村、工人新村南村12个街道,121个居;9月,撤销郊区北园办事处和北园镇、泺口镇、药山乡,设立北园镇,辖47个行政村(94个自然村),8个居。
1986年3月,北园镇下设北园、泺口、药山、鹊山4个办事处。
1987年4月,撤销济南市郊区,原郊区所辖的北园镇划归天桥区。
1989年12月,齐河县靳家乡、大王乡和桑梓店镇划归济南市历城区。
1990年1月,历城区桑梓店镇的油坊赵村、大漠刘村划归齐河县焦斌屯乡。
1995年3月,撤销大王乡,设立大桥镇,以原大王乡行政区域为大桥镇行政区域。
1997年5月,设立药山街道,北园镇黄岗、北辛、王炉、卢家庄、安乐镇、小鲁、张庄、太平庄、丁庄、大鲁庄、洋涓、东沙、大魏、新徐14个行政村划归药山街道。
2000年1月,历城区所辖的大桥镇桑梓店镇靳家乡划归天桥区。
2001年5月,撤销陈家楼街道、刘家庄街道,并入纬北路街道;撤销靳家乡,并入大桥镇;撤销北园镇,以原北园镇边庄村、杨庄村、联四村、柳云村、黄台村、板桥村、石桥村、狮子张村、水屯村、成大村、清河村11个行政村和黄桥、白鹤、标山、柳行、沃家、凤凰山6个居设立北园街道;以原北园镇袁庄村、北闸子村、李庄村、新城村、北徐村、南徐村、梅花山村、月牙坝村、鹊山东村、鹊山南村、鹊山北村11个行政村和泺口、赵庄、金牛、田庄、崔庙、香磨李、林桥7个居设立泺口街道。6月,街道所辖居民委员会改设为社区居民委员会。
2002年1月,药山、北园、泺口街道所辖村全部改设为社区。
2016年8月,撤销大桥镇,设立大桥街道;撤销桑梓店镇,设立桑梓店街道
2019年6月6日,泺口街道所辖黄河北5居(鹊山东、鹊山北、鹊山南、梅花山、月牙坝)划归大桥街道代管,大桥街道划归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代管。
区划详情
截至2022年,天桥区辖15个街道,153个社区、120个行政村。区人民政府驻无影山街道堤口路53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天桥区地处济南市区北部,跨黄河两岸,东与历城区毗连,东南与历下区为邻,南与市中区相连,西南与槐荫区接壤,西北与德州市齐河县交界,东北与济阳区相邻。区境介于东经116°47′54″—117°04′47″,北纬36°39′50″—36°51′44″之间;东西最大距离19.8公里,南北最大距离22.5公里;行政区域面积258.97平方公里。
地质
天桥区地处华北地层区鲁西地层分区,区境以南由太古界泰山群变质岩系组成基底盖层总体北倾,倾角5°—12°,由南往北依次展布寒武系奥陶系石灰岩岩层一般为单斜产状,褶皱不显,断裂发育,至山前逐渐隐伏于第四系之下。各地层自南向北由老到新依次排列。各地质时代地层发育齐全,在中生代岩浆活动新生代造山运动以及第四纪以来的外营力水流剥蚀、风化、搬运、堆积等作用下形成的基本形态。
天桥区大地构造位于泰山穹隆的北缘和华北冲积大平原的东南边缘线上。地层发育比较齐全,南老北新。南部以古生代岩浆岩为主,北部以新生代第四纪黄土及砂砾沉积为主。辖区基性岩浆岩岩体平面形状长轴约为东北—西南向的椭圆形,以岩床、岩株、岩脉等各种构造形状存在,奠定了天桥地区的构造基础。
境内出露地层较少,仅有中生界和新生界。中生界岩浆岩系(白垩系)分布面积广,厚30—100米,大部埋于地下,被第四系松散沉积层覆盖,有部分出露于地表,形成鹊山、药山等山峰;岩浆岩为中生代侵入岩,其中闪长岩分布在辖区东部、南部,未出露,辉长岩分布在城区西北部。新生界沉积岩土系(第四系)不整合基岩上,广布于山前倾斜平原和黄河沿岸平原,厚度变化大,黄河两岸厚300米,往南逐渐变薄,大部分覆盖于白垩系岩浆岩上;山前残积和冲洪积、洪积地层分布在胶济铁路以南,河流冲积层和湖相沉积层分布在胶济铁路和黄河两岸平原地区。在地质构造上,区境南部属鲁西隆起区,北部为济阳凹陷区,为泰山单斜构造。北临齐(河)—广(饶)大断裂,中生代燕山运动使古生代沉积的水平岩层倾斜和断裂,千佛山断裂通过境内。
地形
天桥区地处泰山山脉北麓,南部为以石灰岩为主的山地丘陵区,北部为山前倾斜平原和有典型黄泛微地貌的黄河冲积平原区。辖区地形由南部山前平原与北部河流冲积平原组成。由于燕山期岩浆岩的侵入体局部突出地面,形成黄台山、鹊山、凤凰山、金牛山、北马鞍山、药山、粟山、标山等孤丘。全区整个地势南、西两面略高,北、东两面稍低。海拔高度在21~120.80米之间。黄河以北地面自然坡降0.14‰,有局部低洼地带;历史上受黄河多次决口泛滥冲积作用的影响,地形主要为缓平坡地、浅平洼地、决口扇形地。
平原
山前平原主要分布在小清河以南地域,海拔24米以上,地势南高北低;由于岩浆岩的侵入和地表径流的冲刷,局部地带由东至西地形呈波状起伏。
河流冲积平原分布在黄河两岸。黄河与小清河之间海拔低于24米,最低处约21米,是济南市区最低洼地带,雨季排泄不畅,易涝;地面一般由南向北倾斜;但泺口一带略高,西北高,东南低。黄河以北地区标高23—27米,地势南高北低、西高东低,自然坡降约1/6000;历史上受黄河多次决口泛滥冲积作用的影响,地貌主要为缓平坡地、浅平洼地、决口扇形地,有局部低洼地带。黄河、小清河沿岸曾分布着众多的浅平洼地,大多被近年引黄泥沙淤高填平,成为建设用地和旱作良田。
山丘
城区北部由于燕山期岩浆岩的侵入体局部突出地面,形成独有的星点形小园山地貌。境内有14座山丘,黄河以北有鹊山、梅花山、南小山;黄河以南有药山粟山北马鞍山、金牛山、无影山、黄岗、标山凤凰山、紫荆山、黄台山、狗屎山。除黄台山为石灰岩变质的大理石外,其余均为辉长岩(俗称黑砂石),质地坚硬不透水,有光泽。
气候
天桥区地处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区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其主要特征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冬寒夏暖,雨量集中。年平均气温14.8℃,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为7月。年均降水总量693.4毫米,冬、春季降水较少,夏、秋季降水颇多,7月降水较集中,属水分不足的半湿润气候区。年均日照总时数2347.1小时,≥10℃积温4907.8℃。风向随季节而变化,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南风或偏南风,春、秋季风向多变;全年以4月份风速最大且最多,平均最大风速在18—28.1米/秒之间。
水文
地表水
天桥区境内河流主要分属于黄河、海河、小清河三大流域。地表水径流中,黄河水系占53.7%,小清河水系占46.3%。大气降水河川径流最主要补给来源,年平均径流量0.33亿立方米,径流深127.43毫米。南部城区年径流系数为0.2—0.3,北部平原区为0.1。径流季节变化明显,全年75%—85%径流量集中在6—9月。
黄河流经天桥区北部,右(南)岸上起药山街道新徐社区,下至泺口街道赵庄社区;左(北)岸上起桑梓店街道西秦村,下至大桥街道高韩吉家村。境内长25.2公里;自西而东高程渐低,纵比降万分之一;河面平均宽1.5公里,河槽狭窄,属典型的弯曲型窄河段;多年平均径流量175.02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流量554.5立方米/秒;河水水质较好,矿化度低,硬度不高;含沙量14.43公斤/立方米,多年平均输沙量2.47亿吨,为世界河流之冠。槽滩泥沙淤积严重,河床逐年抬高,主河槽年均淤厚约0.05米,滩地年均抬高约0.1米,堤顶高出地面10余米,成为“地上悬河”。沿黄设堤防30.2公里,险工5处,控导工程2处,涵闸8处。4月上旬和中旬有桃汛,7月—10月有伏汛秋汛,12月至次年2月时有凌汛。非汛期主河槽水深3—5米,汛期平槽水深一般5—10米。河道内有新徐庄、大鲁庄、赵庄、鹊山、丁口、八里6处滩区,总面积13.54平方公里。
小清河境内长12.15公里,主河道宽50—60米;多年平均径流量3.69亿立方米,平均流量11.69立方米/秒,是济南市区主要排水河道。支流呈不规则羽状分布,南侧有工商河、前(后)引河、生产渠、柳行河、柳行河西支边沟、北护城河、西圩子壕、东泺河西泺河兴济河、三角线沟、万盛大沟、万盛大沟无影山支沟、边庄沟等15条河道,北侧有泺林沟、徐李沟、药泺河、虹吸干渠、北太平河南支、北太平河北支、山化沟等7条河道。
大寺河和齐济河属海河流域徒骇河水系,具有排、灌双重功能。大寺河南起鹊山水库,向北穿越大桥街道,在张公店村东北出境,境内长12.3公里,流域面积111.17平方公里,有大王庙东干沟、魏梁支沟、青银高速公路沟3条较大支流。齐济河南起桑梓店街道朱河圈村,贯穿桑梓店街道,在石门孙村出境,境内长11.4公里,流域面积64.6平方公里。
鹊山水库位于黄河北岸,建于1999年,为引黄调蓄水库,储水面积6.07平方公里,总库容4600万立方米,设计蓄水位30.4米。鹊山龙湖位于黄河北展区内,始建于2005年,面积1.33平方公里。金牛湖位于济南动物园内,面积2.2万平方米,水深2.5—3米。
地下水
区内地下水主要有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砂砾石层中及砂砾石类黏性土中,主要分布于北部黄河冲积平原和城区山前冲洪积平原地带,相对贫水,水化学类型较为复杂,具双层或多层结构,矿化度1—2克/升,属微咸水、弱碱性水、微硬水或硬水。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水量富集,主要分布于辖区南部,为岩溶水径流排泄区,地下水具有承压性质,水位埋藏浅,地下水上升常形成泉,单井出水量1000~5000立方米/日,属重碳酸盐水、弱碱性水、软水或微硬水,为区内主要含水层,具有供水意义。五龙潭泉群位于泺源桥以北,护城河西侧,有泉池29处;平均涌量3.29万立方米/日(1959—1977年),流量在济南四大泉群中位居第三;主泉眼溢水标高25.80米,流量440—608升/秒。
注:①灰池泉、混沙泉、灰湾泉:乾隆《历城县志》记载位于五龙潭东,今所在不详。②漪泉:清代王钟霖《济南七十二名泉考》中记载漪泉位于温泉东北,今所在不详。③田庄苇塘:2005年被《济南名泉名录》收录,今已填埋。④云锦泉、五柳泉、鹊山泉、洗砚泉:今所在不详。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天桥区分为黄河以南市区和黄河以北引黄灌区两个水资源分区。南部山前平原地下水富集,北部地区富水性微弱。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4524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537.6万立方米,地下水986.4万立方米;可利用水资源4228.1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537.6万立方米,地下水690.5万立方米。水资源主要是降水及黄河、小清河侧渗补给的天然水。黄河水是农业灌溉和城乡饮用水的主要水源,鹊山水库总库容4600万立方米,调节库容3930万立方米,主供天桥区生产、生活和东郊地区工业用水,占济南市总供水量40%。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成后,长江水成为第二大客水资源。
土地资源
2022年,天桥区土地资源总面积25897.19公顷。其中湿地面积73.54公顷、耕地面积8082.93公顷、种植园地面积582.09公顷、林地面积3481.83公顷、草地面积434.42公顷、商业服务用地面积1586.78公顷、工矿用地面积1269.30公顷、住宅面积3320.45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面积788.96公顷、特殊用地面积171.12公顷、交通运输用地面积2066.92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3933.34公顷、其他土地面积105.51公顷。
矿产资源
天桥区主要矿产资源有砂、石、黄河淤泥及地热、煤。黑砂石,又名“济南青”,坚硬色黑,研磨后有美丽光泽,是坚固名贵的装饰材料,主要分布于北部孤山丘中。青砂储量丰富,是重要的建筑材料,主要分布于无影山、黄岗岭一带。药山、鹊山岩石标本经岩矿鉴定,显微镜下检验含有辉石、阳起石、石英、长石、黑云母、磁铁矿、褐铁矿、斜长石、橄榄石等矿物成分,矿物含量从2%~58%不等。黄河淤泥分布于黄河河道两侧,是烧砖用的重要材料,可有效减少耕地资源的开采。地热是区内的清洁能源,主要分布在西、北部,适用于旅游开发、疗养、养殖、娱乐休闲。煤炭资源分布于黄河以北桑梓店街道、大桥街道,与济阳煤矿分布区一起形成济北煤田,总储量多达12亿吨,为特大型煤矿。
生物资源
天桥区植物有149科,1175种和变种。有陆栖野生脊椎动物200余种。
人口
1958年,天桥区人口202792人,1973年增长到25万人,1984年突破30万人,1990年达到35万人,1999年人口390245人,人口密度5323人/平方公里。2000年划入大桥镇、桑梓店镇、靳家乡后,人口增加8万人,达到472178人(人口普查常住人口数据为570296人)。据2020年人口普查数据,天桥区常住人口718024人人,其中男性362352人,女性355672人,性别比101.88;0—14岁115712人,占16.12%;15—59岁466275人,占64.94%;60岁及以上136037人,占18.95%,其中65岁及以上91802人,占12.79%。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96.3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占3.61%。流动人口为206777人。
2023年,天桥区户籍人口47.93万人,较2022年增加0.2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5.04万人,乡村人口2.89万人。全区常住人口73.08万人,城镇化率97.71%。
政治
经济
综述
新中国成立之初,天桥区百废待兴,经济基础薄弱,经历过多次区划变更,生产发展逐步趋于稳定。1978年,天桥区工农生产总值2.68亿元,三次产业比例18.8∶30.4∶50.8,财政收入412万元。改革开放以来,生产力全面解放,经济提速发展,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从上升到下降,第三产业主导地位明显,1990年、2005年天桥区经济总量分别突破十亿元、百亿元大关,1991年—2011年,生产总值增速基本保持在两位数以上,2018年突破500亿元。
2023年,天桥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5.58亿元,同比增长6.3%,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0.2:34.2:65.6调整为0.2:33.9:65.9。全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09亿元,同比增长35.3%;其中,税收收入37.66亿元,同比增长43.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2.35亿元,同比增长9.5%。全部税收总额62.15亿元,同比增长42.8%。全区共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216个,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1%。全区各类市场主体达到18.9万户。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873元,同比增长4.8%。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6554元,同比增长5.3%。
第一产业
天桥区位于济南近郊,农作物以小麦、水稻、玉米、蔬菜为主,耕作制度主要是小麦、玉米两作和小麦、水稻两作。过去,城北到鹊山一带均为农业区域,北园大米和莲藕为特产。农业合作化时期,北园是人民公社的先行者,1958年8月9日毛泽东到北园乡水屯村视察,提出“还是办人民公社好”的指示,8月20日即成立了山东省第一个农村人民公社——北园人民公社。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统农业逐渐向城郊型特色农业、都市型高效农业发展。2000年区划调整后,黄河以北地区成为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规模扩大。随着城市不断扩张,耕地面积逐渐缩小,至2003年,黄河以南蔬菜种植基本消失。
桑梓店街道西部有济南市国有北郊林场,始建于1956年,1995年划归天桥区,占地面积871.6公顷,属生态公益型国有林场。
2023年,天桥区实现农业总增加值1.59亿元,同比增长1.7%。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2022万元,增长9.1%。粮食播种面积18.7万亩,同比增长0.43%;粮食总产量7.17万吨,同比增长2.0%;蔬菜产量0.45万吨,同比增长3.2%;畜牧业稳定发展,肉、蛋产量分别为5614吨、8233吨;猪、牛、羊存栏分别为13450头、855头和42245只。
第二产业
工业
天桥区是济南的老工业区,济南近代工业的发源地。清光绪元年(1875年)在泺口赵庄创办的山东机器局,是济南和山东的近代工业开端。自清末至民国初年,陆续开办了铜圆局、造纸厂、肥皂厂、面粉厂、纺纱厂、印染厂等现代工厂。20世纪20年代规划建设北商埠,日伪时期又开辟北郊工业区,北商埠成为济南工业相对聚集的地区。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制造的第一辆汽车、第一艘内河船舶、第一架直升飞机,以及高级纸张、重要化工原料、特种纺织产品等,均首创于区内。区属工业1978年实现总产值12092万元,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1990年工业企业增加到140家,从业人员9054人,实现工业总产值17979万元,比1978年增长48.7%。90年代,纺织业衰落,工厂相继破产,天桥区工业陷入困境;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镇村工业迅猛发展。1993年,设立天桥区经济开发区(今药山科技园)。2000年后,化工企业相继转型或外迁。2003年,设立济南市天桥工业园(今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随着工业园区逐步建成,全区工业体系逐步恢复,形成了以食品、化工、机械、建材、轻纺行业为重点的工业门类。
2023年,天桥区实现工业增加值53.78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3家,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3.2%;营业收入184.86亿元,同比增长12.9%;利润5.88亿元。全区共有亿元以上工业企业34家,实现营业收入146.6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收入的79.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和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共实现营业收入110.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收入的59.7%。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和药山科技园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6家,实现营业收入165.43亿元,同比增长14.1%,占规模以上工业收入的89.5%。济南新材料产业园区涉及化工、印刷油墨、建筑机械、新型建材等多个行业,是天桥区工业发展中心。
建筑业
2023年,天桥区有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86家,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05.58亿元,同比增长7.6%;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6.8%;利税39.24亿元,同比下降8.8%。房屋施工面积1174.9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4.9%;房屋新开工面积203.96万平方米,同比上升6.7%;房屋竣工面积286.6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0.2%,其中住宅183.4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明末,泺口已发展为繁荣的商镇;清光绪年间,制锦市一带成为济南府商业中心。由于天桥区工业和交通运输集中的独特环境,具有客货流量大的优势,20世纪80年代末,境内陆续建成了多个商业街区,开办了济南泺口服装城堤口果品批发市场、山东省(金牛)建材市场等数十家大型批发专业市场。1990年区内有综合零售集市8处,批发市场4处,市场和集市面积扩展到9.61万平方米和6.5万平方米,总成交额增加到22574万元。2023年,天桥区现代服务业增加值224.3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44.4%。营利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5.89亿元,同比增长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3.71亿元,增长7.9%,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单位864家,实现零售额90.08亿元,增长6.6%。网上零售额218.75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44.31%。全区共有各类专业市场60处,其中济南泺口服装批发市场、济南中恒商城等11家市场年营业额过亿元,泺口、北园、官扎营等地区形成了以服装、建材、家居、小商品为主的大型专业市场群。
金融业
2023年,天桥区共有银行一级支行22家,保险分支机构10家,证券、期货机构6家,私募投资管理机构2家,地方金融组织4家。金融业增加值9.94亿元,同比增长12.6%。
房地产业
2023年,天桥区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84.02亿元,同比下降2.9%。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8.80亿元,同比下降20.4%,其中住宅完成投资65.29亿元,同比下降13.2%。新开工房屋面积85.0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7.3%,其中新开工住宅面积49.4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2.3%。商品房销售面积64.4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8%。商品房销售价格同比增长5.8%,其中住宅销售价格同比增长3.7%。
对外贸易
2023年,天桥区实现进出口总额58.4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出口总额55.7亿元,同比增长11.5%。内资企业出口约占出口总量的98.8%;生产型企业出口约占出口总量的21.5%;裕兴化工、德融汽车、绿健生命等7家年出口亿元以上的企业出口量占全区出口42.1%。实际使用外资8092万美元,增幅8.6%。
交通
公路
铁路
济南站,位于天桥区南部,隶属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为特等站。济南站始建于1904年,原为德国哥特式建筑。1992年拆除原济南站,并在原址上重建,1995年竣工。客运规模为5台8线。
大明湖站,在胶济线上行方向距离济南站3公里处,建于1904年,曾用名北关站、济南东站。隶属济南铁路局,为一等站,是济南站的副站,主要为济南站分流。2018年6月1日起,站名由济南东站更名为大明湖站。
公共交通
济南轨道交通2号线为东西向市域快线,兼具市区线路功能,串联济南西部新区、东部新城和中心城区的济南站、长途汽车站等重要交通枢纽,向东预留延伸至章丘的条件,全长36.39公里。2号线天桥区段长8.7公里,设八里桥站益康路站济南站北站济泺路站生产路站北园站历山路站7个站,主要沿堤口路、北园大街方向走行。2016年11月开工建设,于2021年3月26日开通运营。
济南轨道交通6号线是贯穿济南主城区的东西向骨干线,天桥区境内设有经一纬六路站、济南站站济安街站
济南轨道交通7号线途径天桥区东部区域,境内主要沿历山北路布设,共设4个站点,分别是历山北路站水屯北路站清河北路站翻译学院站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明清时期,境内教育以书院、私塾、社学为主。清末,新式中小学堂兴起。解放后,相继创办了一大批中小学校。“文革”后,教育事业恢复正常发展。1985年在北园水屯创办山东师范大学北院。1994年,在黄台村创办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北院;同年,天桥区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1999年,济南煤矿学校更名为山东科技大学济南校区。2001年起适度撤并中小学校。2002年,组建山东交通学院。2003年设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定点学校。至2005年,企业办学校先后转为公办学校。2006年山师北院停止办学。2011年引入“爱生学校”实验项目。
2023年,天桥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12所,在校生91670人,专任教师6508人。其中,幼儿园156所,在园幼儿25341人,专任教师2064人;小学38所,在校生48134人,专任教师2890人;初中学校16所,在校生15852人,专任教师1344人;高中阶段学校1所,在校生2264人,普通高中专任教师189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264人,专任教师21人。
山东蓝翔技师学院,其前身是1984年河南虞城农民荣兰祥在济南第五十七中学创办的天桥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最初开设油漆与沙发制作技术、缝纫、美容美发3个专业。1989年被部队收购,成立蓝翔职业培训学校。1997年,与部队脱开关系,继续承担一些为军队培养技工的任务,包括挖掘机、烹饪等。2001—2005年,先后建成东院、西院、北校。2005年9月,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启动招生。2008年建成山东蓝翔职业培训学院。2017年11月,山东省政府批复将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改建为山东蓝翔技师学院。
科技事业
2023年,天桥区有省级以上科研院所32家,其中国家级科研院所2家,省级技术研究中心14家,省级实验室13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3家,重点科研院所研发方向主要集中于建材及交通检测方面;净增高新技术企业85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5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582家,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123.9亿元;新增市级重点实验室10家。市级各类科技项目11个。
文化体育
1952年,第四区文化馆成立。1955年,济南第二工人文化宫在标山下建立。1964年,在大明湖西畔成立济南市青少年宫。1976年成立天桥区少年宫。1990年,天桥区图书馆成立。1996年开始举办北园街道杨庄社区花灯展。2005年,北园街道被授予全国先进文化社区。2005年始,每年中秋节向外来经商务工人员举办“第二故乡情”文艺演出,并获“济南市十佳宣传文化品牌”称号。2007年启动农家书屋工程。2008年,天桥文体中心建成投用,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2009年起,各镇、街道陆续建成综合文化站。2011年开始举办北坦美食节。
2023年,天桥区共有群众文化活动队伍46支,举办各类节庆、大型广场文化活动10场,其中开展惠民戏曲演出进社区、进农村、进老年公寓96场。全年免费为农民放映公益电影500余场。举办书画展览25期;举办艺术培训班94次。共有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667人;全年体彩销售量6.7亿元。
医疗卫生
194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渤海军区医院成立,1951年更名为山东省第一康复医院。1954年,山东军区直属医院与华东军区第二〇陆军医院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〇医院(1956年改组为济南军区总医院)。1956年,建立天桥区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站。1957年,山东省第一康复医院移交济南市,更名为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1975年,天桥区卫生局成立,天桥区联合诊所更名为天桥人民医院。1993年,《天桥区医疗制度改革试行办法》实施。1997年,山东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0年更名为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正式开诊。1998年,实行卫生行政全行业管理。2005年,试点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8年,天桥区被确定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联系城市试点区。2011年,在济南市首推社区家庭医生签约责任制服务。
2023年,天桥区共有卫生机构625个,其中三级综合医院5家。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54家。卫生人员15298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5081人,注册护士6173人。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691818份,建档率95.5%。
社会保障
2023年,天桥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7864人,全区领取失业金人员6733人;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1万人;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6.63万人。全年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2.3万户次、3.1万人次;发放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2719.6万元。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2574户次、5939人次;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345.6万元。对城乡低保及低保边缘对象中的大病患者按照一定比例实施医疗救助,累计支出医疗救助金411万元,救助13061人次。
历史文化
文物遗迹
天桥区有古墓葬10座、古建筑20个、碑刻18个、古遗址1处、革命纪念地8个、近现代重要建筑18座。
扁鹊墓: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鹊山西麓;墓前存青灰石墓碑一通、钟鼓石一块;墓碑高158厘米,宽50厘米,碑文为楷书,上横列“万古不朽”,中竖列“春秋卢医扁鹊墓”。
张养浩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园柳云社区,墓为土筑,封土高1.9米,墓前有石供桌;另有张养浩亲属墓葬4座,元代四柱三门石牌坊一座,元代石雕雄狮一对、龟趺一尊,明清碑刻4通,太湖石一块。
中共山东省委秘书处旧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东流水街,是一座前后两进旧式楼、平房混合建筑;旧址东面临街,青砖小瓦,上下各3间,楼下为两间店铺及门房;砖筑墙基,墙为石砌,一脊两坡,顶施灰瓦,面积50余平方米;前院东楼即中共山东早期省委机关秘书处所在地,1922~1927年中共山东地方组织均在这里设秘书处。
新华院旧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堤口路67号,是日本陆军总部参谋部直接管辖的残害、关押中国战俘的集中营。原占地面积25公顷,由东、西两个大院组成,今仅存有一组建筑物,为单层平房,砖木结构,清水砖墙,红瓦双坡屋顶,前檐设有外柱廊,红色木柱,叉形支撑。
毛主席视察北园公社纪念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明湖小学内,过去是历城县北园农业生产合作社水屯村农田,1958年8月9日毛泽东到此视察;建有花岗石毛泽东塑像及刻有毛泽东手书“公社好”五个镏金大字的长20米、高7米花岗石坊和幸福槐。
非物质文化遗产
侯氏社火脸谱:起源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创始人历城侯学林。脸谱构图夸张、造型粗犷、色彩浓烈、特点明显,受到社火表演者推崇,有“脸谱侯”之说。
四蟹灯:流传于堤口庄、泺口、北园及大明湖一带的灯彩道具舞蹈,有200余年历史;“四蟹”指鱼、蚌、虾、鳖四种水生动物,演员在表演中穿戴对应动物的灯具戏耍起舞;舞者皆为习武的男性,全舞共分八段,以打渔佬捕鱼不得为主线。
猫蝶富贵:流传于北坦一带的灯彩道具舞,有200余年历史;表演者分别扮演花瓶、蝴蝶、老鼠、猫,主要情节为猫捕获破坏花朵的老鼠,猫与蝴蝶嬉戏。
洛口醋:起源于清代,建国后实现工业化生产,色泽呈琥珀色,酸味柔和,并有甜口,无异味,具有食醋特有的酯香味,液态澄清并亮泽;为山东省第三批省级非遗项目。
甜沫唐:创立于1981年,传承自原“李家甜沫”;“甜沫唐”用料讲究,味道正宗,特色是靠姜提味;被认定为首批济南民间风味小吃。
“葡萄软月”月饼:诞生于清末邹县,加有葡萄等辅料,具有松、酥、嫩、滑的特点,软而不韧、酥而不脆,软中有滑,滑而不腻。
郝友友烙画:郝友友对传统烙画艺术进行系统的挖掘整理,工具使用最接近传统“油灯烙”的普通电烙铁,选用木板等传统材质,采用勾、勒、点、染、擦、白描等传统技法创作烙画。为济南市级非遗项目。
汇极拳:首创于明末清初,将内家、外家多种拳种的精华汇集创编而成,形似外家,实为内家;拳法分为大拳、小拳,以抖、寸、崩、缠、坠、松、转、弹为主要发劲特点,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刚柔相济;器械有长、短、软、双各类20余种。
此外,天桥区还有秦琼府传说、金牛传说、黄岗传说等民间文学类非遗项目。
风景名胜
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
行政区划.济南市天桥区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0 09:58
目录
概述
建置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