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城区,
山东省济南市辖区,位于
山东省中部,济南市区东南部,南依
泰山,与
泰山区、
岱岳区接壤;北临
黄河,与
济阳区相望;东接
章丘区。西与
长清区、
市中区、
历下区、
天桥区相邻,地势南高北低,属暖温带半湿润区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总面积1301平方千米。截至2025年3月,历城区辖14个街道。区人民政府驻山大路街道山大北路47号。截至2023年末,历城区常住人口113.34万人。
历史沿革
西周,属
谭国。鲁庄公十年(前684年),齐灭谭,属
齐国,称泺邑。战国,属齐国,称历下邑。
汉景帝四年(前153年),设历城县,属
济南郡。元封五年(前106年),设青州刺史部后,属
青州济南郡。东汉初,属青州济南郡,后属
济南国。
三国,属魏国青州安平郡,又属青州济南国。
西晋,属青州济南郡。永嘉之后,济南郡治所从东平陵迁至历城。十六国、刘宋,属青州济南郡。北魏、东魏、北齐、北周,属齐州济南郡。
隋代,属齐州、
齐郡。开皇三年(583年),废济南郡,属齐州。大业三年(607年),齐州改称
齐郡。
唐代,属
河南道齐州(天宝时,齐州曾称
临淄郡、
济南郡)。
五代梁国,因避
朱温之父名讳,历城曾一度改称历山县。后唐,复为历城县,属河南道齐州。
后晋、后汉、后周,仍属河南道齐州。
北宋,先后属京东路
齐州、
京东东路齐州。政和六年(1116年),齐州升为济南府后,属京东东路
济南府。
清代,仍属山东省济南府。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设道,历城县属山东省
岱北道,并为道治所。民国三年(1914年),岱北道改称济南道,历城县属
济南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历城县属
山东省。民国十八年(1929年)7月,国民政府析历城县城及四郊设立
济南市,历城仍属
山东省。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历城县属第十二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4月,历城县属山东省鲁中行政区
泰山专区。
1941年11月,析出历城县南部及与之相邻的
泰安县北部,设立为泰北县,亦属泰山专区。1943年5月,泰北县改称泰历县,仍与历城县同属泰山专区。1945年9月,析出胶济铁路以北的历城县东北部、章丘县西北部,设立
章历县,属泰山专区。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6月,改属渤海行政区第三专区。年底,撤销泰历县,原属历城县的区域复入历城县。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7月,山东省鲁中、鲁南行政区合并为鲁中南行政区,历城县属鲁中南行政区第一专区(亦称
泰山专区)。
1949年10月,历城县属山东省鲁中南行政区
泰山专区,章历县属山东省渤海行政区
清河专区。
1950年5月,历城县属
泰安专区,章历县属
淄博专区。
1953年7月,章历县撤销并入章丘县,原划出的历城县东北部随之归入
章丘县。
1958年1月,历城县改属山东省济南市。
1987年4月11日,撤销历城县和济南市郊区,设立济南市历城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87年,济南市郊区的洪家楼镇、华山镇、王舍人镇划归历城区。
1989年,
德州地区齐河县桑梓店镇、靳家乡、大王乡划入历城区。
1995年3月,大王乡更名为大桥镇。12月,成立济南大正乡镇企业示范小区(以下简称为大正小区),管理区域为孙村镇的11个行政村。
1999年12月,
大桥镇、
桑梓店镇、靳家乡划归济南市
天桥区,
党家庄镇、
十六里河镇划归济南市
市中区。
2000年12月,济南大正乡镇企业示范小区更名为济南大正科技工业示范区(以下简称为大正示范区)。
2001年2月,撤销
洪家楼镇,设立山大路、洪家楼、东风、全福4个街道。12月,撤销彩石乡,设立彩石镇。
2005年11月,孙村镇(含大正示范区)由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代管。12月,撤销高而乡、锦绣川乡,并入仲宫镇。
2007年9月,撤销大正示范区,复归孙村镇管理。
2009年5月,撤销孙村镇,设立巨野河街道、孙村街道。
2010年4月20日,撤销华山镇,设立华山、荷花路街道;撤销王舍人镇,设立王舍人、鲍山街道。撤销港沟镇,设立唐治、港沟街道。撤销遥墙镇,设立遥墙、临港街道。撤销郭店镇,设立郭店街道。
2012年8月15日,港沟街道的章锦村、伙路村、色峪村、有兰峪村、高家洼村5个村划归高新区代管。
2016年,撤销董家镇、彩石镇、仲宫镇、柳埠镇,设立董家街道、彩石街道、仲宫街道、柳埠街道。
2019年11月7日,撤销唐王镇,设立唐王街道。撤销西营镇,设立西营街道。24日,
临港街道、
遥墙街道和
唐王街道西北部的北柴村、南柴西村、南柴东村、太平庄村、田家村、张家圈村划归
济南高新区管委会代管。
区划详情
截至2025年3月,历城区辖14个街道:
山大路街道、
洪家楼街道、
东风街道、
全福街道、
华山街道、
荷花路街道、
王舍人街道、
鲍山街道、
郭店街道、
唐冶街道、
港沟街道、
董家街道、
彩石街道、
唐王街道、
仲宫街道、
柳埠街道、
西营街道(注:
济南市南部山区管理委员会代管仲宫街道、柳埠街道、西营街道。
济南高新区管委会代管港沟街道的章锦村、伙路村、色峪村、有兰峪村、高家洼村、南胡村、北胡村、大汉峪村、小汉峪村,唐王街道的北柴村、南柴西村、南柴东村、太平庄村、田家村、张家圈村。)。区人民政府驻山大路街道山大北路47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历城区位于
山东省中部,济南市区东南部。介于北纬36°19′~36°53′,东经116°55′~117°22′之间,南依
泰山,与
泰安市泰山区、
岱岳区接壤;北临
黄河,与济南市
济阳区相望;东接
章丘区。西与
长清区、
市中区、
历下区、
天桥区相邻。境域南起仲宫街道十八盘村,北至遥墙街道大沙滩村,南北最长62.98千米;西起仲宫街道西董家庄,东至孙村街道山张庄,东西最宽40.1千米;总面积为1301平方千米。
地质
历城区南部山区为
泰山褶皱山地的北翼。南翼断陷,北翼形成单斜构造,即由泰山向北的顶面,保持微向西北缓倾单斜面的原始形态。南部山丘多系太古代片麻岩构成。向北的山丘为寒武纪和奥陶纪石灰岩构成。山前平原广泛覆盖着第四纪沉积,其下为石灰纪灰岩,在灰岩地段内有大量火成岩侵入,形成岩体、岩床、岩墙等结构,奠定了历城地质构造基础。
地形地貌
历城区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平原交接地带,地势南高北低,自南向北地貌类型主要为山地、丘陵、平原三部分。南部为山地丘陵带,中部为山前平原带,北部为临黄平原带。
气候
历城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区的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燥少雨,多西南、偏南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秋温高于春温;冬季长而寒冷干燥,多东北风。多年平均气温14.3℃,多年平均降水量665.7毫米。
土壤
历城区有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4个土类,10个亚类、16个土属、51个土种。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历城区水资源为1.69亿立方米,地表水可利用资源量5172万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资源量7159万立方米。
土地资源
截至2022年,历城区农用地88818.82公顷,其中耕地13255.78公顷,林地42575.19公顷;建设用地35150.22公顷;未利用地6152.43公顷。
生物资源
历城区主要树种14科,其中经济林主要为果树,有20个属、461个种、500余个栽培类型。草本
经济作物有1个属、2个种、10个品种。草种有150余种,药用植物有60科、200多种。鱼类有13个目、20个科、41个种,水生物400余种。野生植物150种,野生动物主要有杜鹃、麻雀、
啄木鸟、
喜鹊、
黄鼠狼、狐、獾和狼。
矿产资源
历城区矿产资源丰富,共发现矿产23种,占全市共发现矿产种类的51%,主要有铁、建筑石料灰岩、饰面用花岗岩、饰面用辉长岩、冶金用白云岩、矿泉水、地热等。其中铁矿主要分布区内中北部的郭店和王舍人街道;饰面用花岗岩,区内主要有“柳埠红”,分布在柳埠街道;饰面用辉长岩,商品名“济南青”,分布于华山街道;地热主要分布在王舍人、华山、遥墙等三个街道;矿泉水遍布整个辖区;建筑石料用灰岩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
人口
截至2023年末,历城区常住人口113.3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1.90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89.91%,比上年提高1.17个百分点。年末户籍人口77.88万人,增长3.8%。全年出生人口5568人,全区男女性别比为105.9:100。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3年,历城区地区生产总值1327.8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29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354.83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947.68亿元,增长5.4%。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9:26.7:71.4。
2023年,历城区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0.12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税收收入115.31亿元,税收比重82.3%。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98.25亿元,比上年下降1.0%。其中教育支出20.61亿元,增长0.4%;科学技术支出12.08亿元,增长55.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91亿元,增长17.3%。
2023年,历城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3%。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1.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0%。年末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42个,民间投资、四新经济占全区投资比重分别为45.9%、38.2%,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9.8%。
第一产业
2023年,历城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95亿元,其中农业33.07亿元、林业5.36亿元、牧业3.17亿元、渔业1.56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4.79亿元。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0.00万亩,粮食总产量10.73万吨,其中夏粮3.52万吨,秋粮7.21万吨。蔬菜产量10.52万吨,水果产量2.08万吨,肉类产量1.01万吨,禽蛋产量2.32万吨。
2023年,历城区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6.75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24.9%,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特色农产品发展势头良好,特色农产品草莓种植不断发展壮大,种植面积2.49万亩,增长3.7%,产量7.86万吨,增长5.1%。
第二产业
2023年,历城区全部工业增加值226.62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6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完成营业收入467.50亿元,增长6.0%;实现利税41.46亿元,增长7.5%;实现利润30.73亿元,增长5.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11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2.7%,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64.6%。
2023年,历城区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企业162家,比上年增加16家。全年签订合同额1616.5亿元。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23.0亿元,增长3.9%;平均从业人员3.9万人。
第三产业
2023年,历城区服务业增加值947.68亿元,比上年增长5.4%。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8.5%,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分别增长7.0%、39.5%。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444.08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46.9%。金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分别增长7.9%、41.1%和11.8%。
2023年,历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0.72亿元,比上年增长10.2%。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单位888家,实现销售额1758.94亿元,比上年增长6.6%;实现零售额292.44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11.98亿元,增长1.7%;粮油食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60.40亿元,增长10.7%;中西药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6.45亿元,增长6.9%;石油制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7.32亿元,增长54.4%。
交通运输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2023年,历城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突破50亿元,增幅高达16.58%,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77%。
教育事业
2023年,历城区内各级各类学校106所(含驻区学校),在校生15.47万人。积极推动幼小初高优质均衡发展,共有幼儿园231所,在园人数5.27万人;小学68所,在校人数9.71万人;初高中37所,在校人数5.44万人。
文化事业
2023年,历城区新建4家泉城书屋、68个亲子阅读空间、60个数字阅读空间、58个老年听书馆、56个家庭图书馆等新型阅读空间,投资283万元为全区各级图书馆、书屋配备了图书和借阅设备。历城区图书馆通过国家一级馆复评,实现晚间延时开放,每周免费开放64小时。济南市历城区文史哲阅读博物馆成功挂牌。14个街道应急广播分平台和347个接收终端安装完成,实现五级平台互联互通。历城区各级公共文化场馆今年接待入馆群众100万余人次。
国家一级文化馆:历城区文化馆。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历城区卫生机构852所,其中医院47家(含护理院)。卫生技术人员12939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5693人,较上年增加750人。
社会保障
2023年,历城区城市低保对象423人,全年累计发放城市保障资金482万元,惠及4936人次;全区农村低保对象1933人,全年累计发放农村低保资金2107万元,惠及22190人次;全区特困供养对象241人,累计发放特困供养资金588万元。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4年12月,历城区共公布了8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计10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1项进入国家级名录,7项进入省级名录,29项进入市级名录。
传统中医药文化(宏济堂中医药文化)
传统中医药文化(宏济堂中医药文化),宏济堂创建于清光绪年间,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秉承“宏业济民”的魂根,形成了以“宏德广布,济世养生”为文化导向,涵盖业训、堂训、用人、药材选购、中药生产等方面的宏济堂中医药文化。2021年,宏济堂中医药文化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
闵子骞传说
闵子骞是孔子的弟子,七十二贤人之一,春秋时期鲁国人,以孝闻名天下。闵子骞的传说在历城以闵子骞古墓、古祠等地方风物为依托,以《鞭打芦花》的故事为核心,形成了一批独具地方特色的传说故事世代流传。闵子骞的传说自产生以来,在传承过程中不断被人们增补修改,以口头文学、书面文学、戏曲、曲艺等各种方式流传。闵子骞传说被公布为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文保
四门塔
四门塔,位于济南市历城区
柳埠街道青龙山麓神通寺遗址东侧,建于隋朝后期,是目前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单层亭阁式石塔。塔身为单层方形,高15.4米,每边宽7.4米,四面各辟一半圆形拱门,明清以来习称“四门塔”。1961年3月4日,四门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洪家楼天主教堂
洪家楼天主教堂,全称洪家楼耶稣圣心主教座堂,位于花园路洪家楼3号。东邻山东大学洪家楼校区,洪楼广场北侧,以洪家楼村而得名。是利用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辛丑条约》的庚子赔款筹建的,由奥地利庞会襄修士设计、中国劳工承建。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开工建设,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5月竣工。整个建筑坐东朝西,立面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平面呈“十字形”,象征着天主耶稣受难的十字架。建筑面积约2600平方米,教堂大厅可容纳千人进行宗教活动。洪家楼天主教堂建成时,是济南市也是华北地区规模较大的天主教堂。2006年5月,被国务院列为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风景名胜
历城烈士陵园(历城革命烈士陵园)
历城革命烈士陵园,建于1955年,位于
鲍山街道大王山,占地面积260余亩。园内共安放烈士1790名,其中有名烈士975名,无名烈士815名,大多是
济南战役中英勇牺牲的华野九纵解放军指战员(1302名),是济南市第二大烈士陵园。2015年1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历城区委区政府从2003年起,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对历城革命烈士陵园进行改造建设,新建高15米的革命烈士纪念碑。2004年,建设历城革命烈士纪念馆。馆内以图片展板的形式记载展示了历城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从第一次革命战争、第二次革命战争,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到
抗美援朝战争的革命战斗历程。
济南市宏济堂中医药文化旅游景区
济南市宏济堂中医药文化旅游景区,国家AAAA级景区,景区内仿古建筑与自然景观相融并生,景区集现代医药生产、中医药文化传播、健康养生休闲、工业观光旅游于一体。开展了四条特色旅游线路,包括中医药康养游、阿胶体验游、阳光工业游、研学游,游客可近距离观看中药炮制技艺,种植采摘中药材,亲自动手熬制阿胶,个性化定制琉璃工艺品等,体验以医疗养生为特色的“六疗养生”项目,参与冬至阿胶文化节、取圣水圣火、祭孔大典等文化旅游活动。宏济堂中医药文化旅游景区先后获评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首批山东省工业旅游示范基地、首批山东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山东省非遗旅游体验基地等。
济南融创文旅城
济南融创文旅城,国家AAAA级景区,总占地面积2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35万平方米,拥有融创茂、融创乐园、水世界、海世界、体育世界、济南融创国际体育中心、国际会议中心、酒店群、大剧院、酒吧街十大欢乐业态,是山东首个也是规模最大的集文化、旅游、体育、商业、会议会展为一体的文旅综合体项目。
著名人物
秦琼
秦琼(?一638),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历城)人。隋末唐初名将。勇武过人,远近闻名。初仕隋朝,跟随
来护儿、
张须陀、
裴仁基帐下任职。后来,投奔瓦岗起义军领袖
李密。瓦岗败亡后,投靠郑国王世充。因
王世充为人奸诈,与
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
李渊、
李世民父子。后跟随秦王李世民南征北战,屡立战功,浑身伤病,拜左武卫大将军、翼国公。唐贞观十二年(638年),病逝,追赠为徐州都督、胡国公,谥号为壮,列入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辛弃疾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县遥墙镇四风闸人。1140年5月28日生。中国历史上著名词人。
李敬铨
李敬铨(1903—1931),
遥墙街道鸭旺口村人,原名李国栋,字子衡。生于济南市奎文街,1925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1930年,组建济南特支(亦称特委),并任特支书记。
俞剑华
俞剑华(1895—1979)原名琨,字剑华,当代中国美术史论家、艺术教育家,曾任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华东美协、江苏文联理事、
江苏省政协委员等职务。
孙思白
孙思白,(1913—2002.2)原名孙兴诗,字思白,在革命工作中曾化名孙放。历城区孙村镇东顿邱村人。生于
章丘县明秀区(现属历城)。1934年,考入
北京大学。1940年,进
西南联大复学。曾任
山东大学、
南京大学、
苏州大学等校历史系兼职教授。
杨东岳
杨东岳(1929—1981),1929年出生在历城,1948年考进
华东白求恩医学院(1949年该校改为
山东医学院)。是国内外显微外科学家,是中国显微外科开拓者之一,曾任全国中华医学会理事,上海中华医学会理事,全国骨科学会常务理事,上海第一医学院华山医院伤骨科教授、副主任,华山医院显微外科研究室主任,首创“游离足趾移植再造拇指和手指”,并与美国同期成功“游离皮瓣移植”。1981年,因患癌症逝世,终年52岁。
地方特产
历城核桃
历城核桃,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历城区产地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干旱季风气候,四季气候变化明显,年平均气温为13.4℃,年平均日照时数2640.2小时,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98.6毫米,适宜核桃生长。壳面光滑,洁净、干燥(核仁含水不得超过6.5%),果实整齐度好,出仁率≥40%以上,核桃仁营养成分(100克干核桃仁)。
2013年4月15日,原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历城核桃”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唐王大白菜
唐王大白菜,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历城区唐王街道素有“大白菜之乡”的美誉,境内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甘洌,空气宜人,四季分明,出产的唐王大白菜比杂交白菜品种含水分少,干物质多,品质风味均属上乘,特别是经过贮藏后的白莱,心叶黄白,脆嫩清甜,味美可口,凉拌、炒炖俱佳,凭其高产耐贮、味美质佳等特点被誉为“济南四美蔬”之一。
2009年11月27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唐王大白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