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孤山是
辽东著名风景区之一,位于辽宁省
丹东市
东港市
孤山镇。地处
大洋河河口的右岸,孤峙于黄海之滨,景色秀丽,人文荟萃。山上始建于
唐朝的千年古刹集“佛、道、儒”
三教合一,孤而不群,千百年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来此寻找精神的慰藉和心灵的寄托,其宗教影响力在
东北三省及
京津冀地区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风俗文化
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是大孤山镇一年一度的庙会。说到孤山的庙会,据
孤山镇志记载:“早在宋代就有庙会了,庙会集会地址在下庙戏楼广场,规模鼎盛时期是在清代的
乾隆年间,当时重修海神娘娘庙时,兴起了海神
娘娘庙会和药王庙会,每年的四月十八天后宫举办民间娘娘庙会,随着时间的迁移,海神娘娘庙会日渐兴隆,特别是
道光年间建成戏楼后,庙会盛况日常空前,庙会内容也日益
丰富多彩,烧香拜佛,祈福还愿等,掺和着文艺节目、戏曲、
杂耍、
旱船表演,同时还有
商品交易,解放初期和文革期间中断。”另据
丹东作家张涛先生所著的《孤山独白》一书称:“娘娘庙会,是旧历四月十八,据记,这一天是天仙圣母的生日,僧侣和信徒为庆祝圣诞而兴办庙会,天仙圣母不是一个人,而是赵公元帅的三位女儿——云霄、碧霄、琼霄的合称,谓之三霄娘娘,故庙会又称为娘娘庙会。”
据历史记载,孤山古建筑群开山始祖倪理休于清乾隆八年(1744年)来到大孤山托钵募化三载所建,如此算来,
大孤山庙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百五十年以前了。时至今日,我们可以推想当年,当时,陆路交通并不发达,过往于
鸭绿江的来往船只,遥望一巍峨高山矗立于黄海岸边,于是停船靠岸,上岸交易,盛况何其空前。特别是农历四月十八,正逢草长莺飞时节,
长白山的
山货兽皮要运往关内,江南的
丝竹瓷器又从山东
威海源源而来,孤山就成了南北货物的
中转站,南来北往的商贾,周边出海打渔的船家,齐聚古镇,
贸易商谈,
会亲访友,为大孤山庙会增添丰富的内涵。
每年的庙会时节,正值春夏之交,树茂山青,绿草铺野,登孤山眺远海,天气或晴或朗,时而阴晴变幻,鹿岛氤氲缭绕,蜃楼时隐忽现,有时晴天万里,渔帆点点,帆樯往来,景象万千。“鹿门
海市”、“渔岛远眺”已成为历年来
逛庙会时登山的一大景观,特别是汤汤洋河滔滔东来,玉带般飘逸而去,更为登山人增添无尽的情趣和遐想。
过柞林,赏百年老柞,新叶刚展,神情合一,幽静古雅。登临
圣水宫,掬一棒圣水,甘洌清甜,更让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有一番飘飘如仙之感;与千年银杏相拥合影,叹历史沧桑;踏步地藏寺,看雕砖青瓦,飞檐画栋,巧夺天工;赏
牡丹水杉,仰云柏青松,笑谈人间风云,几回流转。
改革开放以来,
东港市、孤山镇两级政府连续多年举办庙会,每年的庙会都是盛况空前,来自
内蒙古、
哈尔滨、
沈阳的各种货物种类齐全。特别是近年来,庙会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再是传统的物资交易,
休闲旅游更是一种新时尚。猜谜,科普展览,求医问药,各类咨询宣传等林林总总,形式多样,更加贴近群众生活,更加体现人性化。不但有惊险刺激的
马戏、魔术,还有来自
长春、哈尔滨的服装鞋帽,沈阳、
大连的地方名优特产等,整个庙会办得丰富多彩。各种日用品更是琳琅满目,种类繁多;各种名特小吃,民族风味的美味佳肴汇聚古镇,让人垂延欲滴,
烤蚬子、
烧海螺、盐
虾爬子、煮
梭子蟹,让人留连忘返;服装区,餐饮区,演出区等八个区域各有特色,再加上各类团体的文艺演出,更让庙会火爆热烈,异彩纷呈。
照一张像吧,让老人们留个念想;十里八村的老亲故友借此来串个门,聚一聚;年轻小伙挽着未过门的小媳妇也来逛庙会;老领导、老部下故地重游,老战友,老同学借此相聚。连远在大连、沈阳的游客都慕名而来,庙会每年都盛况空前,人数在三四十万之多,
交易额达上千万元。庙会的内容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成为
辽东一道独特的乡俗文化大餐。
地理位置
大孤山位于辽宁省
丹东市西南部东港市境内的
大洋河河口右岸,孤山镇环绕其南麓。由
丹东市区或东港市区出发,乘坐高铁至
大孤山站,出站乘10分钟汽车直抵山脚,然后沿石径登山,即可遍游其景点。大孤山陡峭挺拔,孤峙于黄海之滨,兼得海山之胜,为辽东著名风景区。其山脊状如锯齿,主峰海拔近340米。沿山路上行,茂林巨树遮天成荫,野草闲花覆坡为锦,景色清幽,引人入胜。大孤山山腰有一组
寺庙建筑,供奉着
儒释道的创始人和重要的神、佛、仙,如
孔子、释迦牟尼、玉皇大帝、地藏王、药仙等,是一组典型的“
三教合一”建筑。整个建筑占地5000平方米,有104间房间,其中除极少数始建于唐,重修于清乾隆年间外,其余则全建于清中、晚期。这一组建筑,皆为
砖木结构,飞檐翘角,画栋雕梁,十分美观,是辽东保存最完好的古寺庙建筑群之一。大孤山寺庙依山势构筑,层层递升,错落有致,十分宏伟。整个寺庙分下庙、上庙两大部分,但上下贯通,连成一体。每个部分都由一个个小寺庙构成,每个小寺庙又都是一个四合院,有正殿和配殿。这种布局,是北方寺庙建筑群的典型布局。下庙
左右翼连。左翼
中轴线上,由前至后建有前殿、天后
圣母殿;右翼中轴线上,由前至后建有天王殿、
地藏殿、释迦牟尼殿、财神帝、关帝殿。下庙于正殿之外,还有东、西十王殿和吕祖亭等。上庙布局较散,由前至后有佛塔、
观海亭、玉皇殿。玉皇殿之左有药王殿,其右前方并列有龙王殿、罗汉殿、三霄娘娘殿。登上观海亭四望,海陆风光尽收眼底。海上,波涛起伏,风帆点点,獐、鹿
二岛隐隐可见;陆上,屋宇参差,街道纵横,平畴沃野历历在目,真可谓气象万千,风景如画。游罢大孤山回丹东后,可至鸭绿江边一游,也可乘游船游鸭绿江。
大孤山风景区位于丹东市区西南100公里处,东临大洋河,南濒黄海,峭拔突兀,孤寺海滨,总面积42平方公里,由大孤山古建筑群、
尼姑庵、
大鹿岛景区组成。大孤山古建筑群始建于唐代,是
自然景观和
人文景观的结合体,是中国最大的道,佛,儒三教合一古建筑群落,有天后宫,地藏寺以及十多个宫,殿和戏楼,石佛塔及观海亭组成。站在观海亭举目南眺,黄海碧波和鹿岛风光尽收眼底。
大孤山主峰海拔337.3米,山势雄伟,古树苍劲,风光妖娆,四季宜人,宛如浩瀚黄海之滨一棵璀璨的明珠。大孤山、山泉、河、风光相呼应,既相独立,各具特色,又以各自风姿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构成纷繁绚丽的自然景观,独树一帜,山上景色繁多,历史悠久,素有“水底洞天,鹿门海蜃,海岛渔舟,鸽洞云深,
泰山魁楼,西岭松涛,孤山圣水,峭壁石人”八大景之说。这里蓝天、白云、晨曦、晚霞、珠海、绿洲青山、古城、古树、古刹交辉,实谓一幅诗情画意的天然美景。古人这样赞美孤山:“石笋凌云插碧霄,巍巍佛寺倚
山椒,河随岸由盘雄镇,峰转阗回怒晚潮。”生动的描绘出大孤山景区名胜的特色。大孤山古建筑群,是辽宁省现存规模较大保护较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建筑群占地一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五千余平方米,殿宇楼阁一百零一楹。建筑群分下庙、上庙两部分。下庙有
古戏楼、昊王殿、地藏寺、释迦殿、文昌宫、财神殿、关帝殿、天后宫等禅房组成,形成以地藏寺和天后宫为两条轴线的对称式布局,木架结构,青砖灰瓦,各抱地势。上庙有石佛塔、望海亭、药王殿、玉皇殿、三宫殿、一层楼、三霄娘娘殿、龙王殿、圣水等楼阁组成,登临远眺,茫茫黄海,渔舟点点,獐、鹿二岛,尽收眼底。
根据《圣水宫记》碑文记载:“圣水宫,原名望海寺,传系唐代古刹。”由根据伪满甲戌
仲秋的《
庄河县志》记载,辽代又重修建过佛爷庙。由于战争的烽火和风雨的侵剥,到明代末年,“殿宇荒废,仅存基埋。”现存的庙堂都是清乾隆年间以后建造的。解放以后,各级人民政府对大孤山建筑群的保护管理工作非常重视。1962年,将建筑群列为市级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并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大孤山古建筑文物管理所,对古建筑群进行重点保护和维修。
建筑艺术
大孤山建筑群是清代中晚期的古建筑遗存,也是
辽宁省现存下来规模较大、较完整的三教(佛、道、
儒教)古建筑群之一。据清碑和旧县志记载,始建于唐代,辽代建有佛庙,由于兵灾破坏和风化侵蚀,至明代末期“殿宇荒废,仅存基垣”。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山东崂山金山派道人倪理休,云游此地,见有古刹遗址,便发愿重建庙宇。乾隆十四年(1749年),重建娘娘殿(即三霄娘娘殿)工程中,地下掘出十六尊辽代时期铁铸罗汉,因此又增建罗汉殿。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建天后宫(即海神娘娘殿),由于光绪六年(1880年)发生火灾,将正殿及两厢全部烧毁,于光绪八年(1882年)重建。嘉庆七年(1802年)重建
大雄宝殿,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建
地藏庵,
民国后期,将地藏庵改名为地藏寺。道光四年始先后修建戏楼、财神殿、龙王殿、玉皇殿、钟楼、文昌阁、吕祖亭。历经清代的重建、增建和维修,逐渐形成如今之规模。
古建筑群,坐北朝南,地势由南向北,逐渐升高,由此,建筑随山势构筑成阶层式院落。建筑布局紧凑,疏密得宜,鳞次栉比。
殿院都有正殿和配殿作对称式,组成三进、五进院落,每进院落都有悬山式门楼、
三滴水牌楼、
月亮门、
垂花门和圆门等连贯穿通,颇有南方苏杭式
建筑风格。每个建筑都座落在高低不等的
石台基上,并有石台阶。皆为
青砖灰瓦木架结构,多为
硬山七凛
小式和六架小式木构建筑,也有重檐
歇山屋顶,单檐歇山屋顶,单檐方形、六角攒尖屋顶的小式建筑,
卷棚硬山大式和单檐歇山大式
木结构建筑。特别是戏楼建筑,采取了前脸歇山与后身硬山结合的处理手法,汲取了我国湖南地方戏台的
建筑形式进行营造。
平板枋和
额枋上下的
雀替和形式多样的雕墩为透雕人物,游龙、飞凤、禽鸟、
走兽、花卉等刻饰,颇具匠心。每门均为各种棂子的格扇门。屋顶
瓦作多为合瓦顶,也有筒、
板瓦顶,有
莲花、兽面三角形式等
勾头滴水。
正脊为透雕花纹式脊等,有小石垒花、
陶塑龙凤、叠小瓦脊,配殿多为
清水脊。脊顶端塑有大象、
宝瓶、
宝葫芦和仙人等,两端装饰
龙吻,
垂脊和戗脊端有形态各异、神姿生动的
垂兽和跑兽,与建筑物协调一致,庄重美观。建筑物上的砖雕刻,更是独具风格,到处皆是。
砖刻常置于牌楼、门楼、门头、照壁、山墙、搏风、
墀头、
廊心墙等,内容丰富多彩。有生活起居、人物故事,仙灵鸟兽、山水花卉、几何图案、吉祥文字等。一般采取用浮雕,
形神兼备,雕工精致,颇有巧夺天工之感。
大孤山三奇
古戏楼,建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有近二百年的历史。它不仅是大孤山古建筑群的
标志性建筑,也是大孤山镇繁荣的见证。过大年、正月十五、端午节、中秋节,每年四月十八庙会这里便成了旅游与交易场所,继续抒写着昔日的繁荣。古戏楼最具匠心的是它的屋顶。
歇山式和硬山式两种屋顶完美结合的建筑形式极为罕见,成为大孤山古建筑群三大奇观之首。
观音阁,因其坐南面北,当地人称为“倒
坐庙”。相传,观音菩萨
圣像曾面北背南,从海上飞来,使当地
瘟疫消遁,人心向善,于是观音阁由此而建。观音阁的古联也很有意味。上联是“问士大夫为何倒坐”,下联是“叹世人不肯回头”上下联以世人和观音的口吻一问一答,充满意趣和智慧。
无角草龙,关帝殿三重檐门楼中部两条无角草龙,也造就了关帝殿的一大奇,和古戏楼的屋顶、倒坐的观音阁,构成大孤山古建筑群的三大奇观。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