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
辽宁省辖地级市
丹东市,古称安东,是辽宁省辖地级市,地处辽宁省东南部,东与朝鲜新义州隔江相望,南临黄海,西接鞍山,西南与大连毗邻,北与本溪接壤,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总面积15289.6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丹东市辖3个市辖区、1个自治县,代管2个县级市。截至2023年末,丹东市常住人口209.2万。
历史沿革
丹东历史悠久,距今1.8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先民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距今6000—7000年前,丹东地区的先人迈入新石器时代。3500—4000年前,这里的先民进入青铜器时代。
唐尧时,归青州之域,虞舜属营州。
战国时期,丹东地区隶属于燕(辽东郡)。燕昭王十二年(前300年),燕昭王设立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5个郡,辽东郡设18个县,其中武次县设在今凤城市凤山街道大梨树村刘家堡子燕国古城址处。武次县北抵候城县(今沈阳市),南达黄海北岸,东至燕长城,西接襄平(今辽阳市)、安市(今海城市)、平郭(今盖州市南)、沓氏(今大连市金州区)等县,是燕国辽东郡18个县中面积最大的县。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隶属于秦,秦袭燕制仍置辽东郡。
三国(魏)、西晋时仍属辽东郡。
东晋十六国时期为前燕、前秦、后燕的势力范围,仍属辽东郡。
唐总章元年(668年),唐收复辽东,置安东都护府,属安东都护府辖地。开元八年(720年),东北北部的靺鞨族建立渤海国,曾以今丹东市区一半为鸭绿江府。辽灭渤海国后,丹东地区为熟女真地。置宣州(今东港市境内)、开州(今凤城市)和来远城(今振安区九连城镇),驻有宣义军。在今宽甸满族自治县一带,有鸭绿江女真国,是辽的属国之一。邻近女真国,辽设有蒲州营。
辽天庆五年(1115年),以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为首领,女真人建立金国,成为辽的劲敌。天庆七年(1117年),来远城刺史常孝孙与都统耶律宁等为避金兵,丢下来远城泛海西逃,辽国在这里的统治宣告结束。
金代,丹东地区属婆速府路(今九连城镇)。
元灭南宋后,丹东地区被纳入元朝版图。元朝在丹东地区仍沿袭金制置婆娑府路,后改为巡检司。建有龙凤站(今通远堡镇)、斜列站(今薛礼村)、开州站(今凤凰城)、汤站(今汤山城)、驿昌站(今九连城)等站赤(驿站)。元朝在鸭绿江西岸驻兵屯田以增强边境防卫能力,称婆娑府屯田军。元末,由于连年战争,人口锐减,境内各地普遍田园荒芜。
明朝,丹东地区属辽东都指挥使司。成化三年(1467年)第一次拓边,沿叆河北岸修筑辽东东部边墙。成化十六年(1480年)建汤站堡(今汤山城),次年又建凤凰堡,并以凤凰堡为中心,周围建起5个堡(新远堡、镇宁堡、宁夷堡、通远堡、青苔峪堡),从凤凰堡至叆阳堡设墩台12座。嘉靖十九年(1540年),在宽甸境内山区设碑为界,后来形成“六甸”(赫甸、宽甸、坦甸、永甸、长甸、苏甸)。明嘉靖年间,明朝对丹东地区进行第二次大规模拓边。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沿汤站堡至鸭绿江一带增筑孤山堡、险山堡、江沿台堡、宁东堡、安甸堡等城堡。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在九连城建镇江城,并派重兵镇守。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女真族逐渐强大起来,明朝为加强边境地区的统治,在宽甸旧址建砖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萨尔浒大战后,后金乘胜攻取辽宁各地,进入丹东地区的汤站堡和镇江城。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增设蒙古“巴尔虎旗”。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熊岳通判移驻岫岩。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岫岩通判兼辖凤凰城。光绪三年(1877年),设置宽甸县,与安东县同属奉天府,由凤凰直隶厅代管。光绪十四年(1888年),县署被洪水冲失殆尽,又择地西山下,重新修建县署。光绪二十年(1894年)八月二十八日,日军占领九连城,接着占领安东县街区,设置民政厅,后撤销。光绪三十年(1904年)五月一日,日、俄为重新分割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以安东作为军事重地,设立军政署(1906年废黜),以安东九连城和虎山为重要战场,进行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史称“日俄战争”。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日本迫使清政府缔约,成立“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将安东镇江山至鸭绿江、坝岗至小火车道区域,划为日本民团居留地(即租界地),并按条约规定,日本在安东和满洲铁路线上驻扎守备队。光绪三十二年(1906)九月,安东开埠局成立,安东县治所沙河镇,成为东北地区东南部的木材、粮食、山货、柞蚕茧集散地。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安东县隶属奉天省。
民国三年(1914年)6月,安东县划属奉天省东边道。民国十八年(1929年),东北政务委员会成立,废道制,改奉天为辽宁,安东直属辽宁省,为一等县。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东三省,安东处于日伪统治下。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3日,安东首次解放,11月5日成立安东市民主政府,隶属安东省,安东市是省民主政府所在地。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0月,安东省大部分地区被国民党军队占领。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6月,安东市第二次解放,安东省和安东市民主政府迁回。
1949年4月21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发布命令,对东北各省市重新划分,撤销安东省,安东市划归新成立的辽东省,辽东省会设在安东市。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安东属辽东省。
1954年6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关于撤销大区一级行政机构和合并若干省市建制的决定》,将辽西、辽东两省合并(除划归吉林部分地区外)成立辽宁省,省会设在沈阳市,安东市为省辖市。
1956年7月,城市区划进行调整,安东市划为5个区,即五龙背、浪头、镇兴、元宝和金汤。9月,设安东专区,专员公署设在安东市,辖安东、岫岩、凤城、宽甸、庄河、桓仁6个县。
1958年12月,安东专员公署撤销。
1959年1月,安东、凤城、岫岩、宽甸4个县为安东市所辖。市区划为4个区:镇兴、金汤、元宝和郊区。
1960年,金汤区并入元宝区,市辖区为3个。
1965年,安东市改称丹东市,安东县改称东沟县,镇兴区改称振兴区。
1966年,丹东市增辖庄河、桓仁2县,1968年划出。
1980年5月,郊区改称为振安区。
1981年5月,丹东市革命委员会改称丹东市人民政府,丹东市辖东沟、凤城、岫岩、宽甸4个县和振兴、元宝、振安3个城区。1985年,撤销凤城、岫岩2县,设立凤城满族自治县、岫岩满族自治县。
1989年9月,宽甸县改为宽甸满族自治县。
1992年1月,岫岩满族自治县划归鞍山市。
1993年6月、1994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先后撤销东沟县设立东港市、撤销凤城满族自治县设立凤城市。至此,丹东市辖振兴区、元宝区、振安区、宽甸满族自治县、东港市和凤城市。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末,丹东市辖3个市辖区、1个自治县,代管2个县级市:振兴区元宝区振安区宽甸满族自治县东港市凤城市。辖59个镇、5个乡(其中民族乡3个)、20个街道、192个社区和668个村。市人民政府驻振兴区银河大街100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丹东市位于辽宁省东南部鸭绿江西北岸,是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处于辽东半岛东南部,濒临鸭绿江与黄海的汇合处,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北依长白山脉,南临黄海,东南隔鸭绿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新义州市相望,东隔浑江与吉林省的集安市相接,东北部、北部与本溪市的桓仁满族自治县、本溪满族自治县相邻,西北、西部与辽阳市的辽阳县、鞍山市的岫岩满族自治县接壤,西南与大连市的庄河市相连。地理坐标为东经123°23′—125°42′,北纬39°44′—41°09′。东西垂直最大跨度196千米,南北垂直最大跨度165千米,总面积15289.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丹东市是辽东丘陵的一部分,属长白山脉向西南延伸的支脉或余脉。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按高度和地形特征,可划分为北部中低山区、中部低山丘陵区、南部丘陵区、沿海平原区4类规模较大的地貌单元。其中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局部有阶地、盆地、台地等小型地貌单元。
中低山区。凤城市北部和宽甸满族自治县北部属中低山区。一般海拔400—1000米,东西绵延,高于1000米的山峰有28座,构成“辽东屋脊”和鸭绿江与辽河水系的分水岭。花脖子山海拔1336.1米,该区山势巍峨,山顶多为角峰,山坡坡度45°左右,沟谷发育多呈“V”字形。
低山丘陵区。凤城市北部至中部、宽甸满族自治县中部属低山丘陵区。一般海拔300—800米。山势起伏连绵,山顶以圆顶状为主。山坡坡度常在20°—40°,水系发育,沟谷多呈“U”字形。局部可见冰斗、冰窖等古山地冰川地貌遗迹。
丘陵区。凤城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南部和东港市北部为丘陵区。一般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差50—150米。山丘呈脉状或孤立零散分布,顶部浑圆,山坡平缓,坡角10°—25°。河谷发育,谷底开阔。
平原区、阶地和盆地。东港市南部有呈东西向带状展布的海滨平原,其标高2—5米,地势略向黄海倾斜。土层由淤泥、亚黏土、粉细沙等组成,厚20—60米,主要由海积作用形成。丹东水系主要为向南注入黄海的鸭绿江和大洋河水系。在河流两岸常发育有河流阶地,以一级阶地为主,局部有二、三级阶地,分别高出河床5米、20米、40米,是由河流的侵蚀与堆积共同作用而形成的阶梯状地形。在较大河流的汇合或转弯处,有时形成规模较大的一级阶地,大者称小型冲积平原(如凤城大堡)或山间河谷小盆地(如宽甸)。主要城市、村镇、耕地都分布于平原、盆地和一级阶地上,是人们活动最集中的地貌单元。
气候
丹东市属于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背山面海的独特地理环境,使得丹东南北地区气候存在差异,北部地区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南部地区海洋性气候特征明显。年平均气温8.9℃,年平均降水量967.7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368.5小时,年平均风速2.2米/秒,年平均相对湿度70%。丹东市四季分明,降水丰沛,风速柔和,光照适宜,空气湿润,氧气充足,舒适期较同纬度地区长。2022年,丹东市年平均气温8.7℃,比常年偏低0.2℃;年降水量1215.7毫米,比常年偏多3成;年日照时数2223.8小时,比常年偏少1成。
水文
丹东市境内长度2千米以上河流944条,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河流93条。其中,流域面积3000平方千米的以上大型河流4条,分别为鸭绿江、叆河、大洋河、浑江;流域面积在1000—3000平方千米的中型河流6条;流域面积在100—10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36条;流域面积在50—1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47条。全市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总长4623.23千米。主要江河有鸭绿江、叆河、大洋河、浑江等。
鸭绿江。鸭绿江位于吉林省、辽宁省东部边境,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发源于长白山南麓,流经长白、集安、宽甸、丹东等地,沿中朝边界向西南流,汇集浑江、虚川江、秃鲁江等支流,在东港市附近向南注入黄海。鸭绿江干流全长821千米,流域面积64471平方千米,其中中国侧流域面积32466平方千米,辽宁段为16732平方千米。
叆河。叆河是鸭绿江右岸一条较大支流,发源于宽甸满族自治县老木垛子岭,上游段称牛毛生河,流至灌水镇汇入来自爱阳镇的旧帽山河后始称叆河,自凤城境内注入振安区西北部边缘,于九连城镇庙岭村炮台顶子处分为东西两支,东支于宽甸满族自治县虎山镇汇入鸭绿江,西支于九连城镇套外村汇入鸭绿江。叆河为山区性河流,主河道全长181.95千米,流域面积5902平方千米。
大洋河。大洋河位于丹东市西部,为独流入海河流。上游分为东、西两支。西支为东洋河,发源于岫岩满族自治县西北部偏岭镇的唐望山,海拔928.9米,先后有五道河、汤池河、雅河、牤牛河和沟连河汇入;东支为哨子河,发源于岫岩满族自治县北部的古洞岭,海拔937.8米,先后有青河、牧牛河、古洞河和渭水河汇入。东洋河与哨子河在哨子河乡汇合后称为大洋河,先后纳入亮子河、土牛河、小洋河和双岔河,于东港市黄土坎镇南注入黄海。大洋河河道长182千米,流域面积6554平方千米,其中丹东市境内河道长62.27千米,流域面积2361平方千米。
浑江。浑江发源于长白山系龙岗山脉的老岭南麓,为鸭绿江一级支流。浑江干流流经吉林省白山市、通化市,辽宁省的桓仁满族自治县、宽甸满族自治县,于宽甸满族自治县通江村附近,沿辽、吉两省省界东南流汇入鸭绿江。浑江河道全长431千米,流域面积15340平方千米,其中丹东市境内河长123.28千米,流域面积2347.49平方千米。浑江水系发育较好,主要支流或分流有半拉江、大雅河、哈达河等,水资源丰富。
自然资源
水资源
丹东市水资源较为丰富,根据第三次水资源评价成果,丹东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82.85亿立方米,占全省总量的1/4。其中地表水资源量81.3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5.23亿立方米(重复计算量13.7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截至2022年初,丹东市农用地面积132.13万公顷(含耕地面积24.18万公顷、园地面积5.93万公顷、林地面积98.66万公顷),建设用地面积9.95万公顷,未利用地面积10.81万公顷。
植物资源
丹东市有植物250科1860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13种,如人参、刺参、野大豆等。真菌植物56科141属362种,地衣植物20科32属158种,苔藓植物59科144属265种,维管束植物114科1056种。在维管束植物中,蕨类植物20科31属64种,裸子植物4科8属17种,被子植物90科403属975种。利用价值较高的树种有红松、赤松、油松、臭冷杉、沙松、冷杉、红皮云杉、鱼鳞云杉、水杉、紫杉、大青杨、香杨、辽宁杨、青杨、毛赤杨、钻天杨、核桃楸、枫杨、坚桦、白桦、枫桦、栓皮栎、麻栎、蒙古栎、东北栎、辽东栎、槲栎、黄榆、春榆、白榆、裂叶榆、垂柳、厚朴、桑树、水曲柳、花曲柳、暴马丁香、黄檗、紫椴、糠椴、梓树、山葡萄、软枣猕猴桃、刺楸、东北刺人参、刺五加、无梗五加、臭椿、苦木、天女木兰、秋子梨、玫瑰、山荆子、北五味子、八角枫、木通马兜铃、木防己、三桠乌药等。
动物资源
丹东市陆生野生脊椎动物有410种,其中鸟类360种、兽类28种、两栖类11种、爬行类11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陆生野生脊椎动物有64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有丹顶鹤、东方白鹳、虎头海雕、白鹳、黑鹳、大鸨、白尾海雕、白头鹤、遗鸥、中华秋沙鸭、紫貂、原麝等1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有黑熊、水獭、豺、大天鹅、白额雁、獐等52种。此外,还有世界濒危物种勺嘴鹬、小青脚鹬等。食草动物有8科,品种有东北兔、野猪等。啮齿目动物有4科,包括松鼠、花鼠、林姬属、黑线姬鼠、大仓鼠、家鼠、小飞鼠等。食肉目动物有4科,品种有貂、赤狐、沙狐、豺、黄鼬、密狗、狗獾、紫貂、水獭、豹猫等。食虫目动物有刺猬、大缺齿鼹、小缺齿鼹等。鸟类有360种,其中鸭科有鸳鸯、绿翅鸭、绿头鸭、翅鼻麻鸭等,鹰科有苍鹰、秃鹫等,鹭科有苍鹭、大白鹭等,松鸡科有花尾榛鸡,雉科有雉鸡、鹌鹑,杜鹃科有大杜鹃、小杜鹃,雀形目有家燕、金腰燕、各种伯劳、黄鹂、乌鸦、画眉、大苇莺、芦莺、紫寿带、山雀、麻雀、金翅雀等。两栖类有东北小鲵、川鲵、东方铃蟾、中华大蟾蜍、无斑雨蛙、黑斑蛙、粗皮蛙、狭口蛙、中国林蛙、圆腺蟾蜍等6科11种。爬行类有黑龙江蜥、麻斑促蜥、白条蜥、虎斑游蛇、灰链游蛇、鳖、短尾蝮等3科11种。昆虫类有天牛、尺蠖等。
矿产资源
丹东市是辽宁省最重要的成矿带之一,其主要有青(青城子)—白(白云)有色、贵金属成矿带,五(五龙金矿)—古(古楼子)金矿带,大(大西岔)—鸡(鸡冠山)硼铁带,大(大西岔)—红(红石砬子)贫铁、硫铁带,东(东汤)—北(北井子)—金(金山)地热带,另外一些非金属如菱镁矿、水镁矿、丹东绿大理石等也分布在鸡冠山—长安镇—大西岔一带。带内矿种丰富,区域成矿条件优越,资源潜力大。
丹东市区矿产资源种类多,资源储量较丰富。发现并探明储量各类矿产50种(不含石油、天然气、放射性矿产),矿产地650处。其中,金、银、铅、锌、硼、水镁石、玻璃用白云岩等在全省具有优势地位,铁、铜、钼、硫铁矿、方解石、饰面用石材等亦具有地区优势。硼矿主要集中在凤城翁泉沟地区和宽甸硼海镇—杨木杆一带,水镁石主要集中在凤城市鸡冠山镇,铅锌金银主要集中在凤城青城子地区、丹东振安区和宽甸下露河—振江地区。保有资源储量三氧化二硼2665万吨,分别占全国和全省固体硼矿总量的56.4%和82%,是国家主要硼矿资源产地。大型(三氧化二硼大于50万吨)硼矿床有凤城翁泉沟,宽甸二人沟、栾家沟、花园沟、五道岭5处;中型(三氧化二硼大于10万吨)硼矿床有凤城二台子、马家西沟,宽甸杨木杆子、老红顶子、大西岔、毛甸子、砖庙沟、寒葱崴子8处;小型硼矿床、矿点近60处。主要矿石矿物为硼镁石、遂安石、硼镁铁矿、磁铁矿,脉石矿物有白云石、水镁石、菱镁矿、蛇纹石、透闪石、金云母、镁杆栏石、粒硅镁石,个别矿床见沥青铀矿和铈硼硅石、磁黄铁矿等。矿石品位一般为8%—15%,最高34.97%。最大的翁泉沟铁硼矿床为综合型矿床,其三氧化二硼累计查明资源储量2185万吨,是全国最大的超大型硼矿床;伴生和共生的铁矿石资源储量2.34亿吨,属大型铁矿床。共有9个矿体,其中最大的Ⅰ号矿体东西长2.8千米,南北宽1.5千米,平均厚45米。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0年11月1日,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丹东市常住人口为2188436人。
根据户籍人口统计,2023年末,丹东市总人口224.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3.4万人。总人口中,男性人口111.5万人,女性人口113.2万人;男女人口比例98:100。全年迁入人口0.6万人,迁出人口1.1万人。全年出生人口0.8万人,人口出生率3.6‰;死亡人口2.9万人,死亡率12.7‰,人口自然增长率-9.1‰。
截至2023年末,丹东市常住人口209.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7.0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70.3%;农村人口62.2万人,占29.7%。
参考资料来源
民族构成
丹东是一个多民族散杂居地区,全市有47个少数民族、77.4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5.41%,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在全省排第一位。全市1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5个,其中满族70.97万人,占全市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1.6%,占总人口的32.43%;蒙古族2.49万人,占全市少数民族总人口的3.21%,占总人口的1.14%;朝鲜族1.69万人,占全市少数民族总人口的2.18%,占总人口的0.77%;回族1.3万人,占全市少数民族总人口的1.68%,占总人口的0.59%;锡伯族0.73万人,占全市少数民族总人口的0.94%,占总人口的0.33%。不足10人的少数民族18个,其中哈萨克族、纳西族、撒拉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独龙族每个民族仅有1人。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4年,丹东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2.9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280.2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534.7亿元,增长4.4%。
2024年,丹东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1元,同比增长5.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851元,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80元,增长5.8%。城乡居民收入比1.62。
2024年,丹东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0.4亿元,同比增长7.6%。其中,税收收入44.0亿元,下降2.7%。
第一产业
2024年,丹东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实现产值339.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4.8%。全年粮食产量119.6万吨;蔬菜及食用菌产量64.8万吨,增长2.6%;水果产量57.4万吨,增长7.0%。
第二产业
2024年,丹东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4.8%,占比全省第1位。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制造业增长9.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2.4%。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6%;股份制企业增长8.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2.9%;私营企业增长10.0%分行业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涉及的33个大类行业中,有24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行业增长面为72.7%。其中,纺织服装、服饰业增长26.2%,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3.6%,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7.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0.1%,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8.2%,汽车制造业增长4.2%。全市主要工业产品中:化学药品原药增长67.7%,鲜、冷藏肉增长32.8%,家具增长21.1%,汽车增长13.1%,耐火材料制品增长10.6%,纸制品增长10.1%。
第三产业
2024年,丹东市批发业销售额同比增长6.4%,零售业销售额增长4.9%,住宿业营业额增长3.7%,餐饮业营业额增长6.5%。公路客运量同比增长4.7%;公路货运量增长10.1%。1-11月份,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0.7%,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0.2%,邮政业务总量增长27.7%。
2024年,丹东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3.1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限额以上贸易单位实现零售额123.8亿元,增长8.9%。分地区看,城镇实现零售额267.7亿元,同比增长7.0%;乡村实现零售额45.4亿元,增长2.8%。分消费类型看,全市实现商品零售额276.1亿元,增长6.6%;实现餐饮收入37亿元,增长4.5%。分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18类主要商品中,14类商品增速上升。比重靠前的商品种类中,石油及制品类同比增长10.2%,汽车类增长6.7%,粮油、食品类增长15.8%,中西药品类增长11.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0.2%。分商品零售渠道看,限额以上贸易单位实现网上零售额3亿元,同比增长6.1%。
2024年,丹东市进出口总额170.9亿元,同比增长0.3%。其中,进口总额27.4亿元,增长13.7%。
2024年,丹东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2%。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增长7.8%,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1.3%。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5.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3.4%,第三产业投资下降5.2%。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8%,制造业投资增长30.9%。
2024年,丹东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622.9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住户存款3269.2亿元,增长7.6%;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519.3亿元,增长2.9%。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2023年,丹东市授权发明专利165件,全市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198件,比上年增长13.1%。全市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19家。按可比口径,技术合同成交额5.6亿元,增长25.8%。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底,丹东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748所,拥有教职工27706人,其中专任教师22150人。全年共有在校学生251550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37362人,高中在校生32496人,初中在校生41199人,小学在校生87449人,幼儿园在校生37298人,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4530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0305人,工读学校在校生66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84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升学率100%,初中升学率(普高)75.7%。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底,丹东市拥有文化事业机构101个。其中,艺术事业机构2个,图书馆7个,群众文化事业机构92个。艺术事业机构中,艺术表演团体1个,艺术表演场所1个。群众文化事业机构中群众艺术馆2个,公共文化馆6个,乡镇街道文化站84个。
截至2023年底,丹东市拥有中短波转播发射台5座,调频转播发射台6座,广播电台自办节目5套,全年播出时间35169小时,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2%。全市有电视转播发射台6座,电视台自办节目5套,电视全年播出时间32400小时。有线广播电视转播干线网络总长7230千米。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2%。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底,丹东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903个。其中,医院80个,卫生院71个,妇幼保健院(所)5个,专科疾病防治院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个。全市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以下均为实有床位数)20443张,比上年增长5.5%。其中,医院17807张,增长15.9%;卫生院2068张,下降39.5%。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9255人,增长9.3%。其中,执业医师6431人,增长5.1%;助理医师1081人,增长7.2%;注册护士8877人,增长14.1%。全市共设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5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街道覆盖率10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城市人口覆盖率100%。
体育事业
2023年,丹东市参加省以上竞赛43次,夺得省以上奖牌267枚。其中金牌174枚,银牌31枚,铜牌62枚。举办县级各项单项比赛102项次。承办国家级赛事8项,承办省级赛事5项,举办市级群众健身活动53项。安放健身路径40套。
社会保障
2023年,丹东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14.8万人,比上年增长1.4%。其中,在职参保人数56.6万人,增长0.9%;离退休参保人数58.3万人,增长1.9%。全年征缴养老保险费63.4亿元,增长8.6%。全年发放养老金194.9亿元,增长6.6%。发放养老金离退休人数58.2万人,增长1.9%。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0.6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24.8万人。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22.5亿元,比上年增长9.8%;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25.3亿元,增长29.5%。全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8.8亿元,下降29.1%;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14.9亿元,增长18.1%。
截至2023年底,丹东市拥有各类福利院155个,共有床位10401张,收养各类福利人员7528人。全市城镇建立社区服务中心68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4.2亿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531.5万元。
截至2023年底,丹东市城乡共有低保户4.3万户,比上年减少1.8%。其中,城镇享受低保户待遇的有1.1万户,农村享受低保户待遇的有3.2万户。全年城乡享受低保待遇人数5.7万人,减少3.9%。其中,城镇享受低保待遇人数1.5万人,农村享受低保待遇人数4.3万人。全年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3亿元,增长2.2%。其中,城镇发放保障金1.2亿元,下降4.8%;农村发放保障金2.1亿元,增长6.6%。
交通运输
综述
丹东市具有沿江、沿海、沿边“三沿”优势,与朝鲜半岛有300千米的边境线。铁路方面,丹东距平壤220千米,距首尔420千米,是连接日本下关、韩国首尔、朝鲜平壤、中国北京和俄罗斯莫斯科的欧亚铁路大动脉的重要组成部分。丹东港距韩国的仁川港仅245海里,是联结韩国、日本便利的海上通道。
2023年,丹东市公路货运量5103.7万吨,比上年下降1.4%;水运货运量250.9万吨,下降31.0%;民航货运量0.063万吨,增长19.2%。公路客运量489.8万人,增长9.9%;铁路丹东站旅客发送量420.6万人,增长3.4倍;水运客运量73.4万人,增长4.7倍;民航客运量28.4万人,增长3.1倍。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3271万吨,下降3.0%。集装箱22.5万标箱,增长22.0%。
丹东机场2023年共执行国内航线9条,分别为丹东-北京航线、丹东-上海(浦东)-深圳航线、丹东-烟台-上海(虹桥)航线、丹东-威海-上海(虹桥)航线、丹东-烟台航线、丹东-青岛航线、丹东-烟台-成都(天府)航线、丹东-扬州-广州航线及丹东-南京货运包机航线。机场全年航班起降架次为2422架次,旅客吞吐量28.4万人次。
截至2023年底,丹东市普通公路通车里程9969.9千米(不含高速公路),高级及次高级公路总里程9821.3千米。
截至2022年底,丹东市机动车保有量53.7万辆,比上年下降1.8%。其中,载客汽车35.5万辆,载货汽车6.3万辆,摩托车11.1万辆,挂车0.6万辆。汽车总量中,非营运汽车保有量51.2万辆,下降1.7%。年末机动车驾驶员73.2万人,增长0.7%。
铁路
丹东市境内有铁路线260千米,主要有沈丹铁路沈丹客运专线丹大快铁凤上铁路、丹通快速铁路、通灌铁路丹东站是沈丹铁路的终点站,经鸭绿江大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铁路相接,北京—平壤、莫斯科—平壤的国际联运列车,经丹东出入国境。
沈丹客运专线于2015年8月31日正式通车,正线全长207.3千米,设计运行时长53分钟,加上经停6个站点的时间,从沈阳到丹东大约1小时20分钟左右。
丹大快速铁路于2015年12月17日正式通车,全线总长292千米,是以客运为主、兼顾货运的快速铁路干线。设计时速200千米/时,运行时长1小时30分钟。
公路
2007年,丹东市被正式确定为国家区域性公路运输枢纽城市,国家二类公路主枢纽城市。以丹东客运站为中心,下设凤城宽甸东港、孤山、通远堡、灌水等24个客运站。客运站全部达到交通部颁布的二级以上客运站标准,其中丹东、东港、凤城达到一级站标准。市区两市一县70多个乡镇85%的乡村通了客车,丹东客运站还有直达大连营口鞍山桓仁通化北京哈尔滨锦州等20多个城市的长途客运班车。丹东现拥有沈丹高速公路鹤大高速公路丹锡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
海运
丹东港是中国海岸线最北端的深水不冻港,与东北东部铁路相连,辐射13个城市、40多个县的3000多万人口,粮食、煤炭、矿石、钢材等大宗商品在此下海转运,推动了东北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丹东港有三个港区,分别为大东港区、浪头港区和海洋红港区(备用港区)。现有生产性泊位50余个,拥有粮食、矿石、煤炭、油品、集装箱、客滚、散杂、通用等专用泊位和配套的专业化、自动化装卸系统及货物存放库场等现代化设施,泊位最大接卸能力30万吨,港口年综合吞吐能力达1.6亿吨。已与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巴西、印度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通了散杂货、集装箱、客运航线。
航空
丹东浪头机场位于丹东市振兴区浪头镇,为4C级机场。始建于1985年,隶属于辽宁省机场管理集团公司管理。可起降波音737波音757波音767麦道90空客A320、TU154等大中型客机。
丹东浪头机场先后开通了丹东至北京、上海、深圳、三亚、沈阳、广州、大连、哈尔滨、长春、延吉、成都、秦皇岛、青岛等大中城市的空中航线。2014年4月17日,丹东机场新建航站楼正式投入使用,机场计划新开多条国内航线外,2014年内有望首先开通丹东至首尔、丹东至平壤的国际线路,日后将逐步扩大到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等地。
年旅客吞吐量140万人次,货邮吞吐能力2.3万吨,设有一个国际候机厅、两个国内候机厅、三个贵宾候机室。拥有2.6万平方米停机坪及服务车道,停车场1.1万平方米。丹东机场是一座同时可以起降国内、国际航班的国门口岸机场,在国内同类支线机场中规模、设施均位居前列。
历史文化
曲艺
丹东单鼓是一种广泛流传于辽宁省宽甸凤城东港等地的传统民间风俗活动,俗称为“烧香”,是极具辽宁地域文化特色的一种典型的文化艺术。单鼓分为“民香”和“旗香”,汉族的称为“民香”,而满族汉军旗人的则称为“旗香”。丹东单鼓最早可追溯到女真人时期的萨满跳神活动,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单鼓多在农闲时节表演,通常会有数十乃至上百名群众自发地聚集到一起,参加或是欣赏这种民间传统的风俗活动。丹东单鼓以说唱结合为最基本的表现方式,有着载歌载舞的突出艺术特点。丹东单鼓与东北民歌、大鼓、二人转等多种本土艺术形式互相影响,因此保护单鼓艺术,对发扬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民俗
鼓乐在辽宁省的丹东地区广为流传,最少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在《安东县志·婚礼》、《凤城县志·丧葬》以及《凤城县志·岁事》等丹东地区早年的县志之中,都有关于其的记载。丹东鼓乐在当地俗称为“鼓吹乐”,器乐的名目繁多,曲牌更是多种多样,是以民族管乐器以及打击乐器为主的一种传统的器乐演奏形式,历年以来一直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每逢过年过节或是婚丧嫁娶等特殊日子,这里的老百姓大多会请上一个鼓乐班子,现已发展成为一种习俗。丹东鼓乐大致可分为以唢呐为主奏乐器的“唢呐乐”以及以管子为主奏乐器的“笙管乐”等两大类。丹东鼓乐对丹东民间音乐发展史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一种非常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风景名胜
概述
丹东市旅游资源占地面积1500平方千米,占丹东市国土面积的10%。境内江、河、湖、海、山、泉、林、岛等自然景观开发形成国家、省级以上旅游风景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24处。中朝界河鸭绿江流经丹东210千米,沿途6大景区、100多个景点构成一幅独具风情的边陲画卷和蔚为壮观的鸭绿江百里文化旅游长廊。作为经营赴朝旅游的城市,丹东依托境内鸭绿江虎山长城、凤凰山、五龙山天华山黄椅山大孤山天桥沟青山沟蒲石河玉龙湖大鹿岛獐岛等景区景点,与沈阳、大连构成辽宁旅游的“金三角”。
截至2022年底,丹东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30处,其中,4A级景区9处,3A级景区20处,1A级景区1处。全市共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有29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市级自然保护区9处,县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省级森林公园6处,国家级湿地公园1处、省级湿地公园1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处、省级风景名胜区4处。
景区
鸭绿江风景名胜区
鸭绿江风景名胜区,位于辽宁省丹东市鸭绿江下游浑江口至江海分界处的大东港之间。陈运和诗《鸭绿江与丹东》忆历史:“甲午风云的残留,抗美援朝的怒吼,仍被记录在黄海波涛,仍被讲述在鸭绿江口。”鸭绿江为中朝两国界河,源出吉林省中朝边境长白山主峰白云峰,西南流至丹东市东港市境入海。全长795千米,景区段210千米,面积约400平方千米,分水丰湖、太平湾、虎山、鸭绿江大桥、东港等5个景区。
锦江山公园
锦江山公园是丹东最大的综合性公园,位于市区北部的锦江山南坡,南距鸭绿江岸1.8千米;锦江山公园占地面积91.06公顷,始建于1916年,原名镇江山公园,1965年改为现名,是东北八大景之一。富有民族特色的牌坊式公园大门屹立在入口处,公园大门始建于1924年,原为木结构,1935年改建成混凝土结构,1959年改建为具有民族风格的牌坊。它长34米,高17米,总建筑面积为396.7平方米。
月亮岛
月亮岛是中朝界河——鸭绿江上一个面积为13.4万平方米的美丽小岛,南北长约1300米,东西宽为200米,距中国一侧辽宁丹东市约200米,距朝鲜一侧新义洲市约600米。
虎山长城
虎山长城是中国明长城东端起点。位于距丹东市20千米处,南临中朝界河鸭绿江,隔江与朝鲜的于赤岛和古城义州相望。
据考古专家考证,虎山长城大约始建于500多年前的明成化五年,即公元1469年。20世纪90年代初,经罗哲文等一大批长城专家学者实地考察认定为万里长城东端起点,这一发现使中国万里长城延长了1000多千米,使教科书中的传统说法得以改写,并认定其为明代万里长城的东端起点。长城以虎山长城为起点,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陕西、宁夏、最后抵甘肃嘉峪关。
五龙山
五龙山坐落于丹东市区北郊地处丹东市振安区与凤城市交界地带,总面积56.53平方千米。丹东五龙山风景区包括五龙山和五龙背温泉,位于丹东西北25千米的五龙背镇。面积64平方千米,已开发面积5平方千米。
凤凰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凤凰山位于丹东市西北60千米,距凤城市区东南3千米处,是一个融自然美与人文美于一身的山岳型风景名胜旅游区。古为“辽宁第一名山”,清列奉天省四大名山之一,现被称为“国门名山”、“万里长城第一名山”、“中国历险名山”。
1994年1月10日,凤凰山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6年6月凤凰山总体规划经国务院同意、建设部批准实施,1997年凤凰山古城景区被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桥沟国家级森林公园
天桥沟国家级森林公园是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示范区”,“全国十佳游客满意度风景名胜区”,系辽宁省“十佳森林公园”和“国防教育基地”位于辽宁省宽甸县满族自治县境内,属长白山脉老岭支脉,距宽甸县城59千米,距丹东市155千米,距离沈阳市220千米。西与本溪县毗邻,北与桓仁县接壤,素有“一山望三县”之美誉。占地面积4000多公顷,森林覆盖率96%。
抗美援朝纪念馆
抗美援朝纪念馆位于辽宁省丹东市,丹东市锦江大街68号。是全国仅有的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历史的专题纪念馆。始建于1958年,由郭沫若题写了馆名。1993年7月27日,即朝鲜停战协定签字40周年落成开馆。总占地面积18.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38万平方米。由纪念馆、纪念塔、全景画馆、国防教育园四大部分组成。馆藏抗美援朝文物2万余件。
著名人物
荣誉称号
对外交流
领事机构
友好城市
参考资料
丹东概况.中国台湾网.
人口·民族·宗教.丹东市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31 08:2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