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学(Urban Economics) 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城市在产生、成长、
城乡融合的整个发展过程中的
经济关系及其规律的经济学科。城市经济学以城市的产生、成长,最后达到城乡融合的整个历史过程及其规律,以及体现于城市内外
经济活动中的各种
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我国把城市经济学作为二级学科
区域经济学下面的
三级学科。1981年5月中国
国土经济学研究会在北京成立,标志着这门学科在我国建立起来。
图书简介
城市经济学用
经济分析方法,分析、描述和预测城市现象与
城市问题。其研究重点为探讨城市重要经济活动的状况,彼此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城市与其它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关系等。
20世纪以来,特别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世界各国,大量
农村人口转入城市,
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城市经济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带来了城市的一系列社会
经济问题,如住宅、交通、环境、
公共设施不足等,一些经济学家、
社会学家为了探索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寻求解决的方法,开始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于是产生了城市经济学。
涵盖方面
1、城市经济的
基本理论,如城市概念,城市化,城市规模、类型、性质、功能、地位和作用;
2、城市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条件、过程、特点,以及在各种
生产方式下的表现;城市经济的外部关系,城乡对立运动及其规律;
5、其他城市经济问题,如城市住宅、土地、交通和就业等。
研究内容
城市经济结构与城市成长
包括城市产生、城市化、郊区化、都会化、
城市衰退、
城市发展结构、城市特性、
城市规模、
城市更新、新城建设等;
包括城市财政、
公共服务设施(如水、电,公园等)的供需状况;
城市人力资源经济
包括就业、消费、迁移、贫民、人力资源、投资等;
环境与城市生活质景
其他方面
城市发展政策。
图书分类
城市经济学分为理论城市经济学与应用城市经济学。前者从理论上研究城市的经济活动,了解问题的现象与实质,不涉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政策方面的研究,其主要内容有:城市化理论,城市
发展理论,土地利用及
地租理论,
城市空间结构理论,城市规模等。它有助于了解城市
经济现象和问题,是城市规划前必须的基本研究。后者注重研究改善和解决城市问题,增进居民福利的对策及具体办法,研究内容为城市问题与城市发展政策,如住宅拥挤且质量低劣,
交通堵塞、失业、种族歧视、
贫民窟等。上述两者皆与城市规划关系密切,是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
发展历程
城市经济学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与
经济理论从
微观经济学到
宏观经济学再到
中观经济学这一发展历程一脉相承的。1965年美国汤姆逊的《
城市经济学导言》问世,标志着城市经济学在美国首先诞生。虽然城市经济学作为中观经济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只是经济学体系中的后来者,但它一经产生就体现出蓬勃发展的生机和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此后,城市经济学作为一门
新兴学科在
欧美各国、日本、前
苏联得到较快发展。20世纪80年代,城市经济学在我国兴起和传播,经过20多个年头的风雨历程,城市经济学在我国已经得到长足发展,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从总体上说,我国城市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还远不能满足改革开放后我国城市迅速发展的需要,这与社会各界对城市经济学这一学科缺乏全面、深入的认识是分不开的,因此,认识城市经济学的性质,有助于我们揭开城市经济学的庐山真面目。
发展中的经济学
在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了一系列实际问题,但传统经济理论面对这些城市问题却束手无策。因为这些问题既不能用研究
国民经济的
宏观经济学,也不能用研究企业和市场的
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工具加以解决,城市经济发展的实践呼唤着一种全新理论的产生,并以此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进行前瞻性的指导。20世纪初,一些学者开始致力于城市综合问题的研究,诸如
城市土地利用与价格问题、
城市交通问题、城市
运输问题、
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城市规划问题等,对这些问题的求解使城市经济学应运而生。此后,随着世界范围内
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在各国经济发展中越来越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城市不仅是国民经济的支点、
区域发展的中心,更是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纽带。与此同时,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经济问题也日趋复杂和深化,使得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范围进一步扩展到城市化、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区域、城市管理、城市经营、
城市文化以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城市经济学的“羽翼”不断丰满。但是,从现今国内外已经出版的城市经济学的教科书和论著来看,构建的体系自成一家,研究的范围各有侧重,尚未形成一套比较规范、完整的
理论体系,对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复杂的问题,尚未给出解决的良方。城市经济学依然是一门稚嫩的学科,对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还将持续地进行下去,城市经济学也将在发展中逐步成长,直到走向成熟。
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为
城市系统,重点是城市
经济系统,而城市经济系统是多层次的,它包括微观城市经济系统、宏观城市经济系统和城市
经济管理系统,研究对象的多层次性决定了城市经济学是一门内容丰富的学科,是一门边界宽广的学科。它是把许多的
部门经济学应用到城市经济系统之内,并对其
内涵和外延加以丰富和发展所形成的综合性学科。城市经济学的诞生,给传统的工业、商业、建筑业、金融业等部门经济注入了新的内涵和外延,使得对其研究从条条式的局部研究转入在城市这一综合
有机整体下的全面、系统的研究,城市经济学将许多部门经济学难以解决的问题纳入其研究的范畴,以探求应对良策。城市经济学又与各部门经济学密切而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一门跨学科、跨部门的边缘学科。
传统经济学以
劳动时间作为衡量
价值量的惟一尺度,将
劳动价值论作为构建传统经济理论大厦的基石,认为只有劳动时间的节约才是经济的节约,而经济平衡只是价值量和实物量的平衡,从这个意义上说传统经济学是
时间经济学。但是,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作用的不仅仅是
时间因素,空间因素的位置、运动和存在方式同样影响着经济的发展,“价值的创造既离不开劳动时间的延续,也离不开劳动空间的联系;经济的节约归根到底不仅在于劳动时间的节约,也在于劳动空间的节约和组合的优化;
经济运行中的
价值平衡和实物平衡,如果不与‘空间平衡’相结合也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在价值的形成过程中,起作用的不仅是劳动时间,还有空间结构。城市经济学的产生适时弥补了传统经济学对空间因素的忽视,并关注空间要素在城市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在空间范围内对城市进行综合研究,以实现
经济要素在空间的合理布局,因此,城市经济学是
空间经济学。城市经济学格外重视对经济要素之间的相邻效益、布局效益、网络效益和城市区域的聚集效益的研究,而这些城市空间结构效益具有比部门
经济效益更深远、更广泛的意义,对空间结构的研究是城市经济学在发展一般经济学过程中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公共经济学
世界范围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使城市公共经济关系显得更为复杂和重要,公共经济对
企业经济的促进和制约作用已经日益明显。城市经济学以其独特的视角, “不仅从企业角度出发,而且,更多的是从城市和
区域经济整体运行盛壅塑 皇出发研究经济问题。因此,
公共部门的
投入产出及其政策的研究构成了城市经济学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相比之下,
政治经济学、
西方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及其各个部门经济学,由于出发点和侧重面不同,对公共经济的涉及和涉及程度是相形见绌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运用
价值规律对
生产关系进行研究,尚未涉及属于公共
经济范畴的
公共产品、
公共投资、
公共福利、
公共政策和公共设施等方面的研究;
西方微观经济学只对具体的
生产单位进行研究,与公共经济领域几乎没有交叉;西方宏观经济学虽然涉及了对
国民收入、货币、财政等公共经济问题的研究,但是,宏观经济学主要是从国家和全社会的角度来研究这些问题, 尚未深入到城市这个层面;各个部门经济学也或多或少地结合了一些公共经济学的内容,但是,那都不是完整的公共经济学,只是与那个部门经济学有关联的几个公共经济范畴;而城市经济学克服了以上各种经济学不重视城市公共经济发展的缺陷,对公共经济进行了整体的研究,由此可见,城市经济学也是公共经济学。城市经济学重点研究城市公共经济的地位、作用、内容体系,提出调控的方法和公共
经济政策,如通过对
城市土地的开发与利用、
城市基础设施、
城市文化设施、公共福利设施、公共卫生设施和住宅建设等问题的研究,为政府配置公共
经济资源,提高公共经济效益提供理论和决策依据。因此,城市经济学是完全不同于企业经济学的治市经济学,是市长经济学。
城市较之乡村具有更多的优势,使
生产要素更多地集中在城市,城市经济得以迅速地发展起来。城市本身就是一个
大市场,但这个大市场的经济问题不能运用传统的微观经济学来解决。因为微观经济学以
价格理论为核心,研究单个
经济主体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的问题,并透过
商品市场的价格决定过程,找到
有限资源最佳配置的方法和途径以实现
社会福利最大化,它是单个经济主体的
市场经济学。城市则是由无数单个经济主体组成的集合体,但这个集合体绝不是单个经济主体的简单加和,它的经济关系比单个经济主体纷繁复杂得多,比单个经济主体研究的变量要大得多。市场经济学以劳动、资金、技术为因子,研究企业的投入与产出的数量、规模和比例关系,而城市经济学所要研究的变量却要比市场经济学多得多, 即使是相同的变量,在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视野下也有着更为深刻的内涵。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生产的动力和目的是实现
利润最大化,而且这种经济效益是可以用货币衡量的,而在城市这一经济集合体中,绝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更要兼顾
环境效益和
社会效益,而且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不能用货币来衡量的。综上所述,城市经济学站在比微观经济学更高的层次上研究市场经济,研究由无数单个经济主体组成的经济系统的运行、形成的各种经济关系及其规律,并通过这些规律寻求城市经济资源的最佳配置途径,以实现城市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城市经济学是比微观经济学更为复杂的高级市场经济学。
城市经济管理是城市经济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城市经济管理既不等同于以企业为核心的微观经济管理,也不等同于以
国民经济管理为内容的宏观经济管理。城市经济管理将微观经济管理和宏观经济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城市管理是落实国家
宏观管理的重要环节;另一方面,是保证企业
微观管理合理实施和充分有效的重要条件”。虽然从总体上说三者都是从事“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活动,但城市经济管理却有其独到之处,诸如定位
城市政府职能、进行城市经济社会
综合规划、确定
城市发展战略和目标;完善管理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任用机制等。此外,城市经济管理的“导引、规范、治理、服务、经营”五大职能更是对传统
管理职能的创新,城市导引是“对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进行
方向性引导”;城市规范是通过法规和主动的引导对城市个体进行的有形和无形的约束;城市治理是针对城市中存在的经济、社会、环境方面的问题,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整治、矫正、调理”;
城市服务是“通过制度、政策的调整和物质、文化条件的创造和改善,进行供给和帮扶的公益性管理”;城市经营是“通过城市资产资本化和
市场化运作,保证城市整体和部门
公共财产保值增值,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最大化,提升
城市竞争力的城市经济管理职能”。城市管理职能大大地丰富了传统管理学职能的内涵,所以,城市经济学是新型管理经济学。
先进文化经济学
城市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生产和生活的物质环境,还为人类提供了活的文化载体。从风格鲜明的建筑物、五光十色的街景、东西南北的饮食到流行的服饰、
奔驰的汽车,无不流动着城市文化的语言。城市更是文化的高地,科学技术的摇篮,人才的培育地和聚集地,城市负载着文化,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文化从其层次上说,有器物层面的文化;有制度层面的文化;还有观念层面的文化。文化从其形态上来说,有艺术形态的文化、知识形态的文化和观念形态的文化。而汇聚在城市范围内的文化则构成一个城市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魅力,不论是城市经济的
持续发展还是城市管理的有效实施,都离不开城市文化这片土壤。从总体上说,先进的城市文化将有力地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成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决定因素,落后的城市文化也会制约、阻碍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文化对城市管理的影响,一方面体现于管理者的
价值观念、
价值取向、
文化模式、
文化素养等决定其观念、行为,进而影响城市管理水平的方面;另一方面,城市文化又通过市民的
道德规范、文明程度、
文化修养、对城市的认同感和
归属感影响着城市的精神风貌,决定着城市管理措施的实效。将城市文化纳入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不仅又一次丰富了城市经济学,而且也使城市经济学成为
先进文化的经济学。
应用经济学
城市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而不是
理论经济学。城市经济学的研究是为了把握城市系统经济运行、经济关系及其规律,并以此来指导城市经济和城市管理的实践。研究城市发展规律,是通过对城市化基本规律的揭示,探寻城市发展的
一般条件、动力及过程,这对于制定城市
发展战略是有意义的;研究城市经济结构,是通过对城市
三次产业结构、产业
技术结构和
组织结构以及空间结构的分析,以期对城市经济结构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优化,这对于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以及
城市功能的定位是有意义的;研究城市
经济环境,是通过对
城市人居环境、
人文环境和
生态环境全面、系统的阐述,提高人们对人与自然、经济与自然
协调发展的认识,这对于城市规划和建设以及城市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是有意义的;研究城市经济效益,是通过对城市经济整体效益、城市土地效益、
城市规模效益或定量或定性的分析,来探索提高城市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方法,这对于提高城市的综合效益是有意义的;研究城市
经济区域,是通过对城市经济区域形成与发展的剖析,寻求城市与
区域共同发展的机制,这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是有意义的;研究城市经济管理,旨在探索城市政府管理和
社会管理的职能、方法、途径,这对于提高城市的水平和效率是有意义的;研究城市文化,旨在通过对城市文化与城市经济、城市管理之间关系的梳理,实施有效的城市文化发展战略,这对于提高城市的竞争力是有意义的。综上所述,城市经济学是为城市经济和城市管理服务的一门
应用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