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噶尼喀是
坦桑尼亚的大陆部分,在非洲东部,濒
印度洋。面积93.7万平方公里。人口3350万(2004),主要是
班图语系的苏库马、查加、尼亚姆韦济等部族。沿海为低地,一般宽十几至几十公里,最宽处160公里。
坦噶尼喀境内主要是
班图语系的苏库马、查加、尼亚姆韦济等部族。沿海为低地,一般宽十几至几十公里,最宽处160公里。内陆大部为高原,海拔1,000-1,500米,东北边境有全非最高峰
乞力马扎罗山,中部和西缘受
裂谷带纵切。
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全国80%的地区
年雨量在1,000毫米以下,仅少数地区在1,400毫米以上,中央地带为600毫米以下的干燥带。
领有维多利亚、坦噶尼喀等湖部分水域。1856年沿岸为
桑给巴尔苏丹国的一部分。1870年尼亚姆韦济人建立国家。1884年起逐步被德国控制,1890年英、德两国订约后,沦为
德国殖民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为英国
委任统治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改为英
托管地。1961年宣告独立,次年改为共和国。1964年同
桑给巴尔组成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
世界剑麻重要产区,还种植棉花、咖啡、
腰果、茶等
经济作物。粮食主产玉米、薯类、小麦、
稻谷。
东非畜牧业发达地区之一,以养牛为主。有轻工、纺织、钢铁、炼油、化肥、机车修理、农机修造等工业。开采
金刚石、金、云母、盐、锡等。
1961年12月9日坦噶尼喀宣布独立。
尼雷尔任第一任总统,坦噶尼喀原是德国和英国的殖民地,1961年5月开始实行自治。1964年4月,坦噶尼喀和
桑给巴尔两国组成坦噶尼喀和桑给巴尔联合共和国,同年10月改国名为
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仍留在
英联邦。
风俗和物产:
坦桑尼亚城市建筑呈现代化,有高楼大厦和矮层别墅。
农村建筑一般为砖瓦房或茅草房。坦桑尼亚党、政官员在
正式场合,一般穿一种
无领制服,或西装革履。大多数坦桑人穿衣随便,有些独特的
民族服装,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坦桑人民终年以玉米、
高粱、
豆类等
杂粮和
木薯、
香蕉等为主食,副食有肉类、蔬菜、水果。坦桑地处热带,
自然条件优越,
热带水果种类繁多,不少人还常常以
椰子、香蕉、
木瓜等果实充饥。
禁忌和礼仪:坦桑尼亚人与人见面时,习惯行
握手礼,而且喜欢在客人离开时,再送给客人礼物。在首都达累斯萨拉姆附近有热带著名的植物园,所以,他们喜欢与客人谈论自己国家的公园级及非洲的文化和
国际政治。坦桑尼亚是个多宗教的国家,不同的
宗教信仰也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约束和禁忌。
坦噶尼喀湖南北纵向呈条状,长达670km,东西宽仅48-70km,是世界上最狭长的湖泊,湖面面积约32900km2。是
非洲第二大湖(第一大湖是
维多利亚湖L.Victoria),湖面
海拔高度774m,湖区最深处达1470m,是非洲最深的湖泊,仅次于
俄罗斯的
贝加尔湖,是世界第二深湖。
坦噶尼喀湖分属非洲四国:东岸大部分属
坦桑尼亚;东北端有一部分属
布隆迪;西岸属
扎伊尔;南岸属
赞比亚。湖中有许多
河马和
鳄鱼,
鸟类品种也很多。湖中
鱼类有300多种,其中
非洲鲫鱼最为有名。水运发达,有
基戈马、
乌吉吉、卡莱米、乌维拉、
布琼布拉等湖港。景色秀丽,为旅游胜地。在风和日丽的时候,站在坦噶尼喀湖畔,湖面波光云影,白帆片片;极目远眺,可以望见湖对岸连绵起伏的群山,依稀可以看到缕缕上升的炊烟,风光格外绮丽。落日西坠时,湖面浮光闪烁,人们可以欣赏湖上美丽的夕照。每到周末,
椰树婆娑的沙滩上出现五颜六色的
遮阳伞,人们在湖边游泳、钓鱼、晒太阳,水上俱乐部的摩托快艇在宽阔而平静的湖面掀起一道道白色的浪花。湖中多鳄鱼和河马,周围有大象、
羚羊、
狮子、
长颈鹿等非洲的特有动物。湖中鱼类和各种水鸟丰富,是良好的天然渔场和鸟类群集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