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课题,主要包括: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面上、重点、重大、杰青)、973、863、科技部重大专项、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国家星火计划、
国家火炬计划。
简介
科学研究工作的本身就是一个不断
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选题是科研工作的真正起点。科学研究中首先碰到的问题是选择什么课题和如何选择课题的问题,这是整个科研工作的第一步。这第一步,对日后的科研工作具有战略性意义。它决定着科研工作的主攻方向、奋斗目标,规定着应采取的方法和途径。正因如此,科学家们都十分重视
科研选题。著名科学家维纳说过,知道应该干什么,比知道干什么更重要。选题是科研工作的强大动力。因为许多有价值、有吸引力的课题会激发研究人员去思考、去学习、去研究,问题总是在研究活动的前方,是未知世界的最早的拓荒者,也是全部科学探索的出发点。选题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选题并不是一个简单随意的问题,而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科学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提出一个科研选题比解决一个现实问题更困难。因为选到一个有价值有创造性的课题,既要懂得课题的来源,又要有相当的
科学素养,要理解选题的价值意义,要富有想象力,对选题要有浓厚兴趣,有相当的知识储备等等。选题是
科研人员才能的体现。选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将产出什么样的成果,甚至关系到科研工作的成败。
科学史表明,研究成功的
影响因素有多种多样,其中一个最明显的原因是选题得当,研究者只有选出恰当的课题,才有成功的可能。由于选题得当,科研人员可以把自己的学识、智慧用到最有效的科研工作上。从培养研究能力的意义上说,特别是新参加研究活动的青年科研人员,需要有意识地培训选题能力,这是从事研究工作的一项基本训练,科研人员的基本功。二、科研选题的角度 发现有价值的科研选题是一个创造性的
思维过程,也是一项灵活的研究艺术。事实上,在
社会生活中,各门学科中存在着大量可供选择的问题。
主要项目
国家自科基金项目:
老年人口季节性迁移发展机理与综合效应研究
国家自科基金项目:城市
旅游综合体的时空演化机制及其对
区域旅游发展格局的影响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
旅游产业效率的影响机理与提升战略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
旅游地产投资过热的形成机理及其规制研究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研究 国家自科基金
青年
科学基金项目:
入境旅游流对境外客源国文化表征的时空响应研究——以旅华日本游客为例
国家自科基金青年基金项目:
城市发展对
城市旅游效率的影响研究——以
张家界市为例
国家自科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海南旅游业能源需求与
二氧化碳排放的
情景分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全面提升旅游业服务质量
国家自科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旅游地生态
补偿空间范围与标准研究——以
云南省玉龙县为例
国家社科基金
面上项目:中国旅游
经济运行预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选题渠道
科研选题有多种来源多条渠道。
1.从现实生活中选题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面广量大,选题的内容极为广泛,大至世界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小至日常生活中的吃穿住用行,只要深入探索,不难发现有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马克思就从人们司空见惯的商品中,研究发现了
剩余价值规律。作为科研选题并不是那些表面的肤浅的问题,而是那些在一定深层上的价值的问题,这需要一定的思考甚至调查研究才会发现。现实的需要,是
科研课题的首选目标。本世纪三十年代初,
美国经济处于
大萧条的最低潮,如何摆脱经济困境,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成了许多经济学家研究的热门课题。美国获得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学者,对
经济理论的兴趣或研究,多数都是从30年代开始的。
米尔顿·弗里德曼说他从事经济学的学习研究,是“时代感召的结果”(《
我的成功之路》
辽宁大学出版社第82页)。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如建立
现代企业制度的问题、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扭亏为盈的问题、产品质量问题、
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等等,都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政治生活中许多使人困惑的问题也很值得研究。例如,为什么二次大战后社会主义是人心所向,而80年代末90年代初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资本主义成了许多人心中的丰碑;僵化的
计划经济体制几乎葬送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前途,而
市场经济体制下主宰中国命运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却亏损严重;多年来党中央一再强调抓党风建设,也采取了许多实际措施但腐败之风却有蔓延之势……如何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深入探讨。
2.从理论研究中选题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理论的真理性只是相对的,理论与事实之间的矛盾总是存在的,
理论体系的
完备性也不是永恒的。即便是曾经“结论”了的理论观点,随着实践和认识的发展,也需要不断扩展和深化。因此,用探索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已有的、传统的理论观点,
常会从中发现新问题。比如,
传统文化理论中的继承发展问题,历史事件、人物评价中的问题。以疑古擅名于现代史学的“古史辩学派”创建者
顾颉刚先生,1922年夏,在编写中学
历史课本时,他从
尧舜禹的地位问题及有关传说的演变,发现古史结构的层次,原是层累地造成的。他认为神农、
黄帝、尧舜等历史人物被提出的时间与他们在历史中排列顺序的先后正好相反。1923年他正式向学术界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打破了传统的观念,引起了一场关于古史问题的学术论战。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也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
经济学家许涤新是在30年代开始研究恩格斯提出的
广义政治经济学的。当时以《
资本论》为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不能适应中国革命的需要,特别不能适应青年对
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经济理解的需要,许涤新决心写一部广义政治经济学,该书第一、二卷1949年出版、第三卷1954年问世,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贡献。对那些自相矛盾的理论问题,是应该引起注意的课题,通过研究,分析为什么会产生矛盾,矛盾的焦点在哪里,后一个结论对前一个结论是发展还是修正。
3.从不同学派、观点的学术争论中选题。
科学研究是一种探索性的创造性思维,对同一观点、理论常会发生分歧和争论,甚至形成不同的学派。如人猿之间界河、界限之争,
中国封建社会起点之争,经济决定论与文化决定论之争,
市场调节与
计划调节之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与
趋同论之争,国外马克思主义流派研究、“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等等。在争论中,会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即便是基本正确,也会有不完备之处,争论的双方都会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和研究。因此,关注学术之争,深入了解争论的历史、现状和争论焦点,是发现问题、选择研究课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著名作家、杰出的
文艺理论家
何其芳,抓住了文艺
理论界争论较多的一个理论问题,即
艺术典型问题进行研究,他以理论家的胆识和勇气打破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流行观点。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即典型“共名”说。他说:“在实际的生活中,在文学的现象中,人物的性格和
阶级性之间都并不能划一个数学上的全等号。”坚决反对文艺理论中的简单化和形而上学的倾向。
4.从学科渗透、交叉中选题
学科渗透、交叉是科学在广度、深度上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事物都在
普遍联系之中,各门学科也在普遍联系中,以往人们注意从学科相对独立性上进行研究,
现代科学注意了学科相互渗透、交叉的研究,在学科渗透、交叉“地带”存在着大量的新课题供选择。这样的地带主要有,比较学科:对不同系统,通过
比较分析,探索其共同规律和
特殊规律,比如,
比较哲学、
比较史学、
比较法学、
比较管理学中的课题;
边缘学科:在二、三门学科的边缘地带,相互结合而形成的新的研究对象,如
社会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中的课题;
软科学:以管理和决策为中心问题的高度综合性,智能性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大多是与
国民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相关的
复杂系统,比如
管理科学、领导科学、
决策科学、预测学、政策学、
战略学、咨询学中的课题;
综合学科: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手段,从各不同方面进行立体研究的课题;
横断学科:在跨学科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各事物中的某种共同属性;
超科学:从更高层次上研究
一般规律,如
科学学、哲学中的课题。 郭沫若兴趣广泛,知识渊博,很注意相关学科和
交叉学科的学习研究。他为了把
古代史研究置于更加坚实的基础上,用了很大的精力钻研中国的古文学,在古代
甲骨文的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
劳伦斯·克莱因把计量经济学方法和凯恩斯
宏观经济学分析方法结合起来,建立了美国经济的新模型。
5.从科研管理和规划中选题
国家、省市及各种学术团体也经常提出许多科研课题,如国家、部省市的九五规划重点课题、年度课题,这些课题一般都是理论意义、现实意义上比较重要的课题,应当是科研工作者选题的重要来源。这类课题属指南性选题,其中许多课题的难度、规模很大,选题时,科研人员应从自己的优势出发,把课题加以具体化,以保证其可行性。此外,在各级政府、科研部门制订的各种科研规划中,也提出许多研究课题,也都是选题的重要来源。
科研人员对研究对象富有浓厚的探索兴趣,也是科研选题的一个重要来源。大量值得研究的选题,首先表现在各种
社会现象中,科研的任务就是现象认识本质。现象问题是人们最容易感觉到的。这时,选题常常得益于科研人员的想象、灵感、直觉,以及对这些直觉思维、意外发现带来的机遇的捕捉。当然,这类选题开始时可能是幼稚的、肤浅的,尚需深入思考和论证。郭沫若在
追踪调查有关
郑成功的事迹中,意外发现了郑成功铸造的钱币,从而把中国自铸钱币的历史上推了将近200年,并进一步发现了郑成功的
财政政策和复国宏图,从而推进了晚明史的研究。
哲学家、
逻辑学家金岳霖常说,他对逻辑的兴趣是在“巴黎街头”产生的。1924年的一天,金岳霖和张奚若等在巴黎大街上散步时,遇到一群人在激烈辩论,引起他的好奇,他想有没有一个可靠的(
逻辑推理)的解决争论的办法。以上概括的各项来源,仅是选题中可供参考的若干方向线索,并不能包罗所有研究方向和课题,对于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值得研究的课题层出不穷。能否选择恰当的课题,需要科研人员有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创造才能。三、科研选题的一般原则科研工作面临的问题,可以说无穷无尽,对于一个科研人员来说,只能选择其中适当课题。如何选择,并无固定模式,总结科研选题的历史经验教训,可以概括出若干条原则
科研选题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应当是“为什么”,目的性是选题工作的首要原则。 选题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党的十三大曾明确指出,发展科学技术的首要任务就是振兴经济。当前,我国经济建设、
社会发展正以更大规模向着广度深度进军,需要解决和研究的课题越来越新、越多、越复杂和越困难。比如
能源问题、交通问题、粮食问题、管理、贸易问题、就业问题、
人口问题、人权问题等等,解决其中一现实问题,就是一种贡献。科研一定要满足
社会需要,才会有真正前途。 与选题的目的性、需要
性相联系的是课题的价值性。只有科研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有价值的,比如
经济价值、
社会价值、理论价值、
学术价值等,才会达到满足社会需要的目的。所以课题的价值性就成了衡量选题目的性、需要性的标准,在选题中,目的性原则、需要性原则、价值性原则是一致的。在选题中,贯彻目的性原则、应当注意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一般选择实用较大课题。第二、既要注重当务之急的课题,也要重视
科学预测的课题,现实需要与长远需要相结合。第三、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都重要。第四、充分利用本地区本部门的条件,同时注意利用外来条件。第五、积极开展和承担协作课题,特别是官、产、学
三结合的研究课题。怎样才能使选题达到目的?在选题中充分贯彻创造性原则至关重要。
2.创新性原则
科研的本质就应当具有创造性,评审
科研成果质量的最重要原则就是看成果有无创新,因此,
科研选题从一开始就应当充分注意到这一点。国家对
学位论文有明确要求,其中
硕士论文应当有新见解,表现作者具有从事科研工作或者独立担负专门业务工作的能力。博士论文应当是创造性成果。科研选题切忌重复别人解决了的课题。所谓具有创新性的选题,指的是那些尚未解决或未完全解决的、预料经过研究可获得一定价值的新成果的课题。如新见解、新观点、新思想、新设计、新概念、
新理论、新手段、新产品、新质量、新效益等。创新性具有
新颖性、探索性、
先进性、
风险性等特点。它进一步体现了课题的需要性、价值性。选题中,贯彻创新性原则,关键在一个“新”字上。这种创新的课题在哪里?一般而言,在各种各样的矛盾点上,尤其是新旧之间的矛盾点。比如新事实与旧理论的矛盾,新理论与旧理论的矛盾,不同学科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突出表现在:科学发展的前沿地带、学科之间空白地带、不同理论观点、学派相争论的地带,研究工作遇到挫折失败的地带等等。这需要科研人员目光敏锐,抓住线索,跟踪追击,以求突破。这些要求,对研究工作者来说,一般也是比较困难的。许多有经验的导师在指导学生科研时,常从这样三个方面入指导:第一、在局部性的课题上具有创新性。即解决一个多因素的大课题中的尚未解决的某一个因素,或者能作出深入透彻合理的分析见解;第二、在别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以扩大,有自己的补充,新的见解或改进;第三、纠正别人的错误。总之,创新性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如何选题,根据各人具体条件而定。选题需要有价值性、创新性,选择并完成这样的课题,不能想入非非,脱离实际,要有一定的科学根据,因此,选题需要遵循求实性的原则。
3.求实性原则
选题的求实性是指选题要有真实的可靠的依据,或者事实根据,或者
科学理论根据,选题要事出有因。任何新课题以至新成果,都是在已有成果基础上提出的,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从事理论研究,要有一定的事实根据,从事应用研究,要有一定理论根据,正如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的那样,实事就是科学家的空气,没有实事,永远飞腾不起来。坚持求实性原则就是坚持辩证的
唯物主义实事求是的原则。在选题中,不能违背一定范围内由
实践检验过的事实和规律,以科学理论为依据,实质上也是以
客观事实为依据,以
客观规律性为依据。然而,对事实和理论的理解也应当是辩证的。在选题时依据的事实和理论并不是全面的、彻底的,也有一定的局限,况且都是变化、发展的。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化发展,新的认识、新的发现、新的发明还会对已有事实和理论进行新的审查,所以,求实中的“实”字并不是僵化的、呆板的。因此,求实性原则要求在选题时,既要尊重事实,又不拘泥于事实,既要接受已有理论的指导,又要敢于突破
传统观念束缚,采取辩证的有分析的态度。 符合上述三原则的选题,是否就可以着手开题工作呢?还需要分析完成选题的主客观条件。还有一个现实
可行性原则。
4.可行性原则
科研工作是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探索性、
创造性活动,总要受到一定条件限制。正如恩格斯说的,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条件下进行认识,而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可行性原则体现了条件性原则。如果选题不具备可以完成的主
客观条件,再好的选题也只能是一种愿望,因此,可行性原则是决定选题能否成功的关键。 选题,必须考虑将要遇到的困难。如理论方面的、技术
主面的、资料方面的、各种
人际关系方面的等等困难。应当均有解决这些困难的可能性。选题有难易不同,有工作量多少不同,一般常犯的错误是选题过大,试图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一项过大的课题。选题中,应当充分分析估计以下条件:第一、现实的
主观条件。主要是指,科研人员的
知识结构、研究能力、对课题兴趣、理解程度、
责任心等。第二、现实的客观条件。主要是指,资料、经费、时间、协作条件、导师条件等,对应用性课题,还应考虑到成果的开发、推广条件,用户采用接受条件。 第三、积极创造条件。所谓条件,除已具备的条件外,对那些暂不具备的条件,可以通过努力创造条件。如知识不足可以补充,设备经费不足,有的也可以艰苦奋斗克服一些困难,情况不明,可以先进行
调查研究等。选题时应根据已具备的、或通过努力可以获得的条件,扬长避短,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选择基本符合自己情况的研究课题。上述
选题原则,分别体现了选题的社会需要、社会贡献、科学依据、
基本条件,这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四条原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情况往往要复杂得多,其中最根本的一点是,对选题要从严要求,作出最佳选择,即作出最大的努力,完成最富有创造性、最有价值的课题。以此作为自己研究工作的奋斗目标。
四、课题的立项和评估科研选题实质上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研究工作,其结果有恰当、不妥、正确、错误之分。并不是一时的兴发,更不是随心所欲,特别是那些意义重大、难度大、代价高的课题。为了确保选题正确无误,需要认真对待。在课题选定之后,正式开题之前,尚需对选题作出科学论证和评估,就最佳方案作出决策。在评估决策中,以下程序不可少。
开题报告(即
项目申请书)。包括课题来源,研究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课题的创新性及难度,主要
研究方法、措施、步骤、阶段成果及最终达到的目标,研究人员的素质、水平,研究结果的先进性、效益、
经费预算等。论证评估。通常采用五种方法或步骤,即
调查法、
比较法、预测法、
综合法、决策法。
历史比较 ← 现状调查 ← 未来预测→
系统综合→优选决策专家评审。是能否立题的最关键最重要的程序和依据。专家评审组主要评审项目申请书。对其中逐项评议,如有关键性条件不符合要求,即被淘汰。主管审批。主管部门的审批工作,主要是掌握方向、抓出重点的工作,也是一项
综合平衡合理分配经费的工作。未被批准的课题,一般是开题条件不成熟、不符合要求的课题,尚需创造条件再次申报。当然也可能出现专家组评议不充分、领导水平不足、未能真正识别课题的情况。如果条件许可,这类课题仍可作为自选
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