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学(strategics)研究带全局性的军事斗争指导规律的学科。它在军事学术中处于首要地位,指导并可以直接影响战役学和战术学。
来源发展
战略学来源于人类的战争指导和战略理论研究的实践活动,它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从战争产生后,人类就开始对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的探索。
中国历史上战争频繁,兵家迭出,兵书见诸著录者数以千计。春秋时期孙武撰写的《孙子》,突出论述战略、计谋、战法等原理原则,反映了对战争指导规律的深刻认识,体现了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战略理论的基础。西晋时期司马彪所著《战略》一书,是世界上最早以战略一词命名研究战略问题的专著。它着重分析战争形势和作战对象,以及政治因素、精神因素、地理因素、气象因素等对战争的影响,确定基本作战方向,规定军事力量的准备和运用。明朝的《武备志》按非略弗录、略非奇弗录的原则辑录历代用兵奇略,是研究古代战略的专集。由于受当时战争实践和认识条件的限制,中国古代军事科学尚无明晰的学科层次,关于战略学的内容大都散见于各类兵书之中,独立的战略学学科尚未建立。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清政府陆军预备大学堂编写的教科书《战略学》,阐述了战略的定义、战略与政略的关系、近代战争的特点、战略原则、战略防御、战略退却、战略进攻、战略追击和战略保障等问题,是中国近代第一部把战略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系统研究的战略学专著,标志着战略学学科在中国的确立。
在西方,最早的战略理论专著见于公元1世纪古罗马军事理论家S.J.弗龙蒂努斯撰写的《谋略》一书,通过对战略上成功战例的分析,揭示战争的规律。6世纪假托拜占廷皇帝莫里斯之名写成的主要论述统帅艺术的军事教科书《将略》,也是西方较早的战略著作。近代以来,西方战略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逐步发展的时期。19世纪普鲁士C.von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瑞士A.-H.若米尼的《战争艺术概论》,全面论述了战争和战略理论、作战原则等,对西方战略理论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此后,一些反映新的工业时代战争特点和作战思想的战略理论相继产生。德国A.von施利芬提出了速决和歼灭战理论。美国A.T.马汉的《海军战略》,提出海权论的思想,阐述了海军战略理论体系。意大利G.杜黑的《制空权》,论述了空中战争论,又称空军制胜论。德国E.鲁登道夫的《总体战》,提出现代战争是全体性战争或全民族战争的总体战争论。英国J.F.C.富勒的《机械战》,创立了机械化战争理论。这些标志着战略学学科在西方的确立。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K.马克思和F.恩格斯研究当时和历史上的战争,创立了关于战争根源、暴力革命、武装夺取政权、建立革命军队、人民战争及其战略战术的理论,确立了正确认识战争与战略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奠定了无产阶级战略理论的基础。V.I.列宁和J.斯大林在创建与巩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实践中,深刻分析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战争特点与规律,论述了进行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战略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战争观念、战争样式、战争手段和战略指导等均发生深刻的变化,极大地推动了战略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战略学开始成为一门具有现代意义的独立的学科体系。许多国家都设立了专门的战略研究机构,比较有影响的战略理论著作有英国B.H.利德尔・哈特的《战略论》,苏联V.D.索科洛夫斯基的《军事战略》,法国A.博福尔的《战略入门》,日本小山内宏的《现代战略论》,美国J.M.柯林斯的《大战略》等。一些新的战略理论,如有限战争理论、核战争和核威慑理论、空间战略理论、局部战争理论、战争控制理论、信息化战争理论、信息安全战略理论等不断涌现,进一步丰富了战略学理论宝库。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吸取古今中外的战争经验,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建立革命军队,实行人民战争,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撰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等一系列战略理论著作,明确提出战略学概念,对战略学的研究对象和中国革命战争与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战略指导原则作了系统阐述,奠定了中国现代战略学的理论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毛泽东的战略理论,正确解决新的历史条件下建军和作战的战略理论与实践问题。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针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对有效开展军事斗争的战略策略问题作了一系列深刻的论述,丰富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理论。198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把战略学列为军事学的一级学科。此后,战略学研究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陆续出版了一批战略理论著作,如军事科学院编著的《战略学》,国防大学编写的《战略学教程》等。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央军事委员会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的特点,先后确立并补充完善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确定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要求加强对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信息化局部战争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筹划和研究,有力地推动了战略理论研究的发展,取得许多具有创新性的理论成果,如国防大学王文荣主编的《战略学》,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编著的《战略学》等。战略学的理论体系分为战略基础理论和战略应用理论两部分。
研究内容
战略基础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军事斗争基本理论。包括战争原因、战争本质、战争性质、战争目的、战争与和平的关系等战争观问题,战争类型和作战形式,未来战争发展趋势等。②战略的科学内涵。研究战略的定义及构成要素,战略的分类与层次结构,战略学在军事学术中的地位等基本理论问题。③影响和制约军事斗争和战略的相关因素。主要探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传统、民族、地缘等因素与战争和战略的关系及相互作用。④战略理论的发展演变规律。通过研究战略理论发展的历史轨迹,探寻战略理论的源与流,把握战略理论演进的基本趋势,预测战略理论的未来走向。⑤战略学研究方法。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战略学研究的特殊方法等。
战略应用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战略制定的指导理论。主要研究战略运筹过程,即战略判断、战略决策、战略计划等基本环节的指导理论,以及战略决策的调控机制等问题。②战略实施的指导理论。战略实施包括军事力量建设和军事力量运用两部分。
作用
在相对和平时期,军事力量建设的竞争相对突出。军事力量建设的过程就是提高作战能力和显示实力、发挥威慑作用的过程。战略实施的指导必须把军事力量的建设和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军事力量的运用包括军事力量的实战运用与非实战运用。实战运用是现代战略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主要研究军事斗争特别是信息化战争中战略指挥、战略进攻、战略防御、战略机动、战略突袭、战略保障等一系列行动的指导理论。非实战运用是实战运用的延伸和补充,也是战略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军事威慑、军事外交、军备控制与裁军、低强度军事冲突与和平时期的边海空防斗争等内容。非实战运用是遏制战争发生和控制战争升级的重要手段,也是配合国家政治、外交等领域斗争的一种重要方式。研究军事力量非实战运用的战略指导规律,是新的战略实践对战略学的要求。战略学是军事学术的最高领域和起主导作用的骨干学科。战略学、战役学和战术学是主导与被主导的关系,三者密切联系,相辅相成。战略学指导战役学和战术学,对其主要任务和发展方向起制约和支配作用。战役学与战术学依据战略学的要求,确定与之相适应的理论原则,使战略理论具体化。同时,战役学和战术学又反过来对战略学产生一定的影响。战略学与军事管理学、军队指挥学、军队政治工作学、军事后勤学、军事装备学以及军事训练学、战争动员学、军事历史学、军事地理学等其他军事学科都有密切的关系。战略学为其他军事学科提供理论依据,发挥指导作用,也利用其他军事学科的研究成果,丰富自己的理论体系。
研究方法
战略学研究是探求战略领域的认识活动,需要借助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战略学研究必须遵循的科学指南。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观和军事辩证法思想,对于战略学研究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如逻辑推理法、系统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统计分析法等,对战略学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战略学研究还有自身特有的研究方法,主要有:①战例研究法。战略研究的基本方法。通过对不同战争战例进行解剖和分析,探索战争指导的特殊规律和一般规律,吸取历史经验和教训,寻求正确的战略指导方法。②战争模拟法。借助技术性手段,如计算机模拟、兵棋推演、沙盘作业等,对战争与战略对抗进行形象化演示,对战略指导的可行性进行推断与检测。③实兵检验法。运用实兵演习和试验部队演练等方式,创造近似实战的、逼真的战争环境,借以对战略理论、体制编制和武器效能等进行综合检验与评估。④综合分析法。战略形势评估常用的方法。通过对从各种途径得来的军事情报或战略信息进行归纳整理,从中找出其内部联系,目的在于观察战略动向,把握战略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采取战略对策。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深入发展,进一步拓展人们的战略思维和视野,拓宽战略学研究的领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战略理论成为普遍趋势;空间战略理论是战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制空权”理论向“制天权”理论扩展;制信息权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入,威慑和实战战略理论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准备应付多种安全威胁的理论受到普遍重视;战争控制、军队质量建设等问题仍是战略学研究的热点。战略学研究方法将从以定性分析为主,逐步向采用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运用数学模型、模拟方法和专家系统,采取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使战略理论研究更加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