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家菜(英文名:Family Li Restaurant,拼音是lì jiā cài),位于北京后海边羊坊胡同11号。
历史起源
“我们家是正宗的
八旗子弟——
正白旗人。”
厉善麟的爷爷厉顺庆(字子嘉)原是
内务府大臣,官职为
都统,据厉老爷子说,这
官衔为
二品的督统一职可谓举足轻重,承担着保卫内庭重任,那时的厉家都住在
紫禁城里,也可以看出厉家得到的信任和恩宠。
那时清宫专门管理国家筵宴的机构叫
光禄寺,“光禄寺设计菜谱、写菜谱,再由二品官检查合格后才能加工制作”,负责检查的二品官之一便是厉善麟的爷爷
厉子嘉。当时的宫廷菜糅合了汉、满、蒙、回多种民族菜系的精华,样式种类繁多,往往一桌普通的家宴也极尽奢靡。
“爷爷好吃不好做,他管过
御膳房,知道其中一二。”菜单审久了,上面的菜自然也就记住了一二,但“
国宴”是保密的,所以厉子嘉一直等到辞官后才将他记忆中那些宫廷菜写下来,从爷爷到父亲,再到厉善麟,传下来的菜有百八十种,“上面写如何取料、配料,也写了简单的做法,但不是很细,过节的时候我们就学着做”。
厉善麟的父亲厉毓山(字俊峰),在
北洋政府里做过少将,在
西城区以养
鸽子闻名,厉善麟说,小时候在王府里经常看见很多名人出入其中,比如
京剧名角
程砚秋就是其父亲的好朋友。“父亲就是老百姓经常说的那种八旗子弟,吃喝玩乐、胸无点墨、提笼架鸟的人。”
1920年,厉善麟出生在北京地安门外的慈慧殿胡同里,是北京生、北京长、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一辈子也没离开过北京。如今已是中科院宿舍的慈慧殿曾见识了厉家“末代贵族”最后的辉煌:小院子里不仅养了几千盆花,还专门有房间养着
蒙古马、
梅花鹿、
孔雀、
仙鹤等。家里的下人就有30多个,大大小小的房间一共90多个,“连下人的房间都比现在的大”,厉善麟指着周围局促的空间回忆。
11岁那年,厉老太爷去世,厉家的衰败也势不可挡。“一年清知府十万
雪花银,爷爷的二品官那也绝对有不少,但回想起来,我都奇怪我们家怎么会败得那么快……”他们从慈慧殿搬到新街口大四条,再到
平安里,相应的,90多间房缩为20多间,最后落到后海羊坊
胡同11号的区区几间房。到了抗战胜利以后,厉家已经“房无一间、地无一垄”,连个
存折都没有。
厉老爷子的大学教育颇为复杂:厉善麟年轻时先考上了辅仁大学,化学系的王光英和物理系的王光美都是其校友,王光英还是同为化学系的厉善麟的师兄;1946年又进入北洋大学读航空工程学专业;解放后正好
北京大学招生,厉善麟又成了建筑学
梁思成门下的学生;之后的三校调整,又将他调整到
清华大学,前前后后整整十年,专业倒是读了一个又一个。退休前的身份又成了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数学系教授。
厉善麟的生母去世得早,所以虽然过着小少爷的养尊处优的生活,并也继承了上一代好吃的传统,区别的是,他不但好吃而且好做。十岁左右,厉善麟就出入厨房,看着厨师怎么
炸丸子,油的温度怎么控制,馅怎么调。厨师一般不愿意教,小厉善麟便在厨师最忙的时候进厨房,那时忙不过来的厨师会喊他过来做帮手,久而久之,他便偷学了好多厨艺。
童年那种优裕的大少爷生活早已被后来的窘迫和清贫所代替,“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起自己的经历,老人突然感慨地长叹一句。“那时候家里就盼着刮
西北风了!为什么呀?一刮风就把
杨树枯枝刮下来了,拾掇拾掇回家就不用砍柴了。”那时候厉善麟连同老岳母一家七口挤在这几间小平房里。“文革”中,厉善麟因身体不好而未被打发到干校劳动,没有公职、也没有收入,七口人全部靠爱人一月69块钱的收入,这样的生活过了将近七年。
在家七年的赋闲生活,无意中给了厉善麟两笔财富:一是“在河边练了七年数学”,这是原本学工科的他后来能成为
应用数学教授的主要原因;二是练出了一身好厨艺,使他日后在江湖竖起声名赫赫的“
厉氏”招牌。“我年轻时的嗜好就是做菜、钓鱼。那时候物资不丰富,还要用
肉票买肉,这更加让我学会怎么充分利用手头上这点东西。比如肉,
瘦肉精,留下来炒菜,肥的部分炸出来,留着油熬白菜,炼油剩下的
油渣又可以
卷饼。”
大学教授与厉家菜掌门人,怎么听起来都有些
不搭调。老人家却津津乐道,在他看来,正是这些别人无法企及的专业背景成就了独特的“厉家菜”。“很多年前,我们全家一起到
丰泽园、
萃华楼这些老字号吃饭时,我就偷偷地取经去了——人家菜里给配的椒盐,我吃一半,带走一半,回家给摊在一张白纸上,拿出
放大镜、
镊子,一点点拨拉着,一点点琢磨:这椒盐里有灰的、黑的、黄的,我看一下比例就大体明白了他们的配料了。”去
全聚德吃
烤鸭,别人都醉心于美食佳肴,只有老爷子一人总往后面厨房跑,“至少知道整个过程、做法是怎么样的”。琢磨明白之后,就
自己动手配制、调试。老人家调侃自己,“我教应用数学是混饭吃,让我教烹饪才应该是正职”。
厉家人的“好吃”又毫无保留地遗传给了厉善麟的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闲来无事,一家老小就自己倒腾吃的,在家里,厉老爷子起先扮演主掌勺的角色,家人把菜切好、料备好,他最后操持出炉;年纪大了,儿女也练得差不多了,他又换成“监制”,指点一下火候对不对,汁儿调得好不好,此中过程的严格程度也绝不亚于他在课堂上讲授应用数学的态度。久而久之,朋友结婚、同事聚会,百八十的人宴席,厉家也撑起来了。
1984年10月,国庆35周年,
中国中央电视台和《
中国食品》杂志社联合举办一个烹饪大赛。已在亲戚和邻里街坊间有了名气的厉家人便被撺掇着报名参赛。但这身武艺在这种比赛是无法伸展的:“比赛要从
刀功开始比起,比如切
肉丝要讲究粗细长短,光这一点我肯定就过不了关。”商量之下,厉家人派出原本在医院里做
营养师的二女儿厉莉出山。
那一年,除了
西藏和台湾,全国有2800多人报名。考试第一道关是笔试:用
猪肉、鸡蛋、鸡、鱼、土豆、
西红柿和油菜等配菜设计菜谱,由此淘汰了一批人;第二道是实际操作:设计一桌宴席——根据中国传统,不够八个大菜是无法称之为“宴”的,而厉莉在短短两个小时内做出了14个菜,神奇地击败了不少专业厨师,一举拿下了第一名。
拿了大奖状、抱了一堆奖品回来,但丝毫没有开餐馆的想法:“我们家就一条黑胡同里的三间房,想开餐馆,那就叫胡思乱想!”厉老爷子一脸严肃地说。后来有记者前来采访,有街坊邻居无事闲聊,话题都不约而同地集中一点:为什么不开餐馆?渐渐地老爷子心有所动,于是召开家庭会议,最后达成一致:开就
开吧,腾出
一间房来作餐厅。
于是七口人被再度压缩到余下两间更小的空间内,申请了营业执照。这间只有一张餐桌的“厉家菜”在1985年正式亮相:只有11平方米的房间,只有一张餐桌。那时的厉家菜更像是为方便邻里街坊而开的小餐厅。厉善麟也并无更多的雄心壮志,他很认真地回忆自己当初的愿望——“比街上
炸油饼的强就行了。”
有趣的是,一张餐桌、只接受预订、只提供套餐不提供零点,如今都成了“厉家菜”被外界广泛传播的商业噱头,但其实只不过是早期艰难创业的厉家人的不得已而为之。“就一张桌子,不预定怎么行呢?”最初也尝试过零点,但“人家点了10个菜七八个我们没有”,未免尴尬,久而久之,厉善麟注意仔细观察客人反应,琢磨哪些菜留着,哪些菜取消,保留下来几个菜,干脆分成几组,做成套餐形式——最初是25元一位,从
凉菜、主食到点心,慢慢演化成今天的形式。“厉家菜”的另一特点是只提供晚餐,并从不“翻桌”——每天晚上一张桌子只接待一批客人。老人的坚持自有他的道理,他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饭菜质量。
1986年下半年,“厉家菜”接待了第一批外国客人,是
阿莫科石油公司的——当年香港导演
严浩在北京拍电影时,曾被介绍到此吃饭;严浩的姐姐在
阿莫科石油公司工作,经她介绍,阿莫科与
中海油签协议后的
庆功宴被安排在此。此后又有美国工艺美术品进出口总公司、安达信。安达信的
首席代表是英国人,他把厉家菜介绍到了英国使馆,英国大使
伊文思有一天光临了厉家菜。自此不久,厉善麟感觉“突然名气大了”,来的客人也以外国人居多。
90年代某一天,厉家接到一个特殊“
政治任务”:接待一批美国高级妇女代表团。为确保此事,美国
国家旅游局专门出面,与
中国国家旅游局签合同,可谓面子十足。厉老后来知道团员全部是美国部长夫人,其中一位特殊的客人是当时的美国财长鲁宾。
“我后来才知道鲁宾夫人是位作家,她回到美国后发表了一篇文章写吃厉家菜的感受”,厉家菜的名气又在美国外交界迅速传开。鲁宾在香港开完
国际金融会议后到北京,直奔厉家菜,吃罢拿出标有“
美国财政部”的信封,掏出一张崭新的一
美元,写上“Thank you for your great meal”和自己的签名。随行人员告诉老厉,鲁宾身上只有这一美元,而且这一美元还是鲁宾做财长从政府那里得到的象征性工资;也只有财长才敢在美元上签字。
隐匿于小胡同里的“厉家菜”却见识着越来越多的国际显要。送自己签名
港币的
渣打银行总裁、送
胸徽的
美国海军作战部长——一位四星级上将,他们每每到来,便成了小胡同里特殊一景:众多保镖、武警、公安局的人都拥在小胡同里,有了“厉家菜”,周围的老百姓也有机会好奇地注视着标有“使(馆)”、“武警”或各种
特殊标志的神秘车辆。
1998年,美国
大使馆找到厉家,签下了特殊一单——为6月底访问北京的克林顿连订了三天的“厉家菜”。为了这位美国总统的安全工作,小胡同里其他住户在此之前已陆陆续续迁走,厉家也趁此机会买下了其余的十几间房子。预定就餐时间是6月28日晚上18点半,此时胡同的前后左右已被密密麻麻的警力
戒严,19点多,厉善麟接到美国使馆电话,对方抱歉说,克林顿被国家主席江泽民邀请去了家宴而无法赴宴,但其他随行和使馆人员依旧会来“厉家菜”。未见克林顿,这也成了厉老最遗憾的一件事。
厉善麟对厉家菜在外界越传越大的名气起初有些茫然。每每都是寻上门来的客人,拿着他们手中的杂志告诉他上面如何介绍“厉家菜”,其中最“夸张”的一种说法甚至是:“如果一生要做100件事,其中一件是吃厉家菜。”
主要特点
没有硼砂,没有苏达,不用
增味剂,也不用
增香剂;没有
高压锅,也没有
微波炉,菜馆里也没有任何现代化的厨具,用的都是
火灶。
燕翅席
厉家菜只有套餐,共十几套,每套从18至22种菜不等。例如,仿制
慈禧日常食用的“
燕翅席”:第一道为
小菜,计有
炒咸什、
酱黄瓜、
虾子芹心、
芥菜墩、
北京熏肉、凤干鸡、
琥珀桃仁、
桂花糖藕、玫瑰
小枣、
炒红果等;第二道为熟菜,计有
黄焖鱼翅、
白扒鲍鱼、
软炸鲜贝、浇汁活鱼、
烧鸭和
清汤燕菜等;第三道是汤和甜食,计有
乌鱼蛋鸡汤、炒蛋羹、核桃甜酪等。
事件
2020年9月29日
澎湃新闻报导,著名的北京
宫廷菜餐厅,且有着
米其林一星加持的厉家菜
德胜门总店,被
微博大V吐槽上了
热搜。大V们的言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许多网友纷纷跟随吐槽,还有人贴出了某点评网站的点评截图,有人直言,“感觉交了一次
智商税”。一位工作人员在采访中回应称,他们吃的是最低的标准,他要觉得不值(餐厅)也没有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