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票
一种购物票证
中国供城乡人口购买肉类或肉制品的一种票证。中国对肉食品购销实行统一管理及保证肉食品按计划供应所采取的一项措施。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商业部门印发。肉票是购物的凭证,本身不含价值,不许买卖流通。肉票是商品短缺形势下的产物。80年代初期,随着农业和轻纺工业的发展,肉类供应日趋丰富,肉票随之取消。
肉票名词介绍
肉票如今已成为收藏爱好者的宠儿,身价不凡渐成珍品。
历史背景介绍
粮油肉票象征着计划经济,象征着短缺与苦难。在进入21世纪日新月异的今天,粮油肉票问题已渐渐淡出生活,在上世纪60年代初至90年代,可说是物资极其匮乏的年代。我国正处在困难时期,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当时经济全面紧张,市场商品短缺。为保障供应,控制销售,国家对主要商品全面实行按计划凭票供应制度,而且定量较低,好多物品纵然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得到。大家时常排队攥着肉票在各个商店门口通宵排长龙抢购年货,更是春节前的一道景观。
其他票相关介绍
布票
中国供城乡人口购买布匹或布制品的一种票证。中国对布匹购销实行统一管理及保证布匹按计划供应所采取的一项措施。1953年开始实行。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商业部门印发。跨地购买时,到指定地点兑换异地通行票证。特供军用的布票由国家统一发放,可在全国通用。布票的单位一般有:1寸、2寸、半尺、1尺、2尺、5尺、10 尺等。布票是购物的凭证,本身不含价值,不许买卖流通。布票是商品短缺形势下的产物。80 年代初期,随着农业和轻纺工业的发展,布匹供应日趋丰富,布票随之取消。
较早的布票叫“棉布购买证”。如江西省1954年发行的“棉布购买证”,很像邮票中的小本票,外面有包皮,里面是票证。票面印有名称、数量及存根等,购买棉布时把购布证裁掉,留下存根。
布票称谓各异、名目繁多、品种丰富:50年代初发行的布票称为“棉布购买证”、“购布票”、“购布证”等;60年代初称为“布券”或“布票”,其后统称“布票”。除了普通布票外,还有军用布票、特种布票、化纤布票、辅助布票、临时布票、鞋面布票、奖售布票、“棉絮票”……票幅最大的是50年代江苏发行的“拾市尺”布票,长宽6.4× 5.5厘米;票幅最小的是80年代新疆发行的“叁厘米”布票,长宽仅4.0 ×1.6厘米。布票也分面额成套发行,一套枚数最多的是“上海市第一商业局”1961年布票,共11枚。除“军用布票”由国家商业部发行以外,各地布票均由各省市自治区商业厅(局)分年发行,没有全国通用布票。
布票的设计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文革”前主要以“工农业生产”、“发展水利”、“五谷丰登”、“三面红旗”为主题;“文革”期间则以“毛主席语录”、“最高指示”、“林彪题词”、“向日葵”、“红太阳”、“三忠于”、“工农兵”等为标志,多数印有毛主席语录,具有浓郁、鲜明的政治色彩;“文革”后的布票则较为“朴实”,没有更多文字和图案。也有一些设计精美、图案丰富、欣赏和收藏价值较高的“佳作”。
贵州省1982年发行的成套竖五联布票,全张长宽13.0× 5.2厘米,面额共为15.7尺(即一丈五尺七寸,此为本省城乡居民一年的购买定量)。其中玖市尺、伍市尺、壹市尺、伍市寸、贰市寸各1枚,单枚票幅相同,长宽5.2 ×2.6厘米,每张布票左边都有副券,注明“剪下副券作废”,盖“贵州省商业厅”圆章。彩色印刷,5枚布票共5种颜色,设计有精美的图案,玖市尺、伍市尺、壹市尺三枚描绘有省会贵阳市标志性古建筑“甲秀楼”的雄姿,伍市寸、贰市寸两枚则刻划了贵州著名水电站“红枫湖”大坝的风采,既具有地方特色,又是区分“尺”与“寸”的标准。其独特的设计和印刷,与粮票相比毫不逊色,所以受到众多收藏者的青睐。
布票收集难度比粮票等其它票证要大得多,尤其是成套布票,不是联张的较难配齐,如今已身价不凡,一套布票数十元、上百元。早期布票寻觅极难,渐成珍品。
粮票
我国最早实行的票证种类是粮票、食用油票布票等。其实凭票供应不是我国最早采用的,苏联在十月革命后,当时国内不稳定,内战不断,商品缺乏,就采取商品有计划的分配,发放各种商品票证,苏联最早的票证是1916年的鞋票。
美国也在二战时期商品紧张时,发放了各种商品票证,其种类也不少,这其中就含有粮票性质的票证。现在还有一些国家仍然采用凭票供应方式,如朝鲜、越南等一些国家。
我国的粮票种类数量有“世界之最”之称,全国2500多个市县,还有一些镇、乡都分别发放和使用了各种粮票,进行计划供应,还有一些大企业、厂矿、农场、学校、部队、公社等也印发了各种粮票,种类繁多。
粮票是特殊经济条件下的历史产物,票面题材广泛,印制精细,具有时间性、地域性的特点。经年累月的岁月侵蚀,更使这种具有不可复制性的票证文物日渐稀少,珍品迭出,长期为海内外收藏爱好者所瞩目。
另外,有些发行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是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军队在人民群众支持下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和收藏价值。
公粮票
一、 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兑米票1937年冬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创建了抗日战争时期重要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又称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它东起 津浦铁路及运河与山东、苏皖两根据地连接,西至同蒲铁路及汾河与晋绥根据地为邻,北起正太、德石铁路与晋察冀根据地相接,西南跨陇海与豫鄂陕根据地相连,东南过黄河近平汉与鄂豫皖根据地相呼应。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晋冀鲁豫边区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同国民党军队作战的主要战场。
二、 北区公粮票。
1948年5月,根据解放战争发展的形势,经中共中央建议,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边区合并,9月1日正式成立华北人民政府。1949年4月24日,攻克太原,全歼守敌,华北从此全境宣告解放。
三、 原区公粮票。
1948年6月11日,徐向前、周士第指挥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8纵队、13纵队和太行、太岳、北岳、晋绥军区部队及地方武装6万余人,向驻守晋中平川以野战军总司令赵承绥为首的13万阎军发起攻击,晋中战役开始。7月21日,历时40天的晋中战役结束,晋中全境获得解放。整个战役中,晋中各县支前民工达16.75万人,调集牲口9.8万头,大车1.44万辆,运送柴草210万公斤。7月22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成立相当于省级的太原区,下辖3个专区,分别统领榆次、太谷、平遥、祁县等20个县。
四、 晋中区战时公粮票。
1948年8月15日太原区改名晋中区,辖3个专区。1949年2月底晋中区与太原市合并,称太原市。1949年4月24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太原城。
五、 山西省公粮票。
1949年8月,华北重新调整区划后包括河北、山西、平原、察哈尔、绥远五省和北平、天津两直辖市。古语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解放战争中,山西是全国主要战场,创建了著名的革命根据地,闻名中外的山西小米养育了人民解放军,支援中国共产党人武装夺取了全国政权。土改后的山西农民获得了粮食大丰收。为保卫革命胜利果实,人民群众掀起参军参战踊跃支前的热潮。
粮票是特定的历史文物,富有广泛的文化内涵,它具有历史性、知识性、文化性。号称票证收藏“中国第一票”的粮票,特别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公粮票是中国票证收藏中的一朵奇葩。解放战争时期公粮票诞生于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具有印量少、使用时间短、流通地域窄等特点。
粮票之最
最早的粮票:1950年皖南人民行政公署粮食局发行的大米票。 ?
面额最大的粮票:1962年、1963年上海市粮食局发行的“粮食支拨书”,面额为1400斤。 ?
面额最小的粮票:1960年南京市粮食局发行的“南京市粮食局流动购粮凭证”,面额为壹钱。 ?
票幅最大的省级粮票:198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局发行的“广西流动人口粮油定额供应卡”,该票长17.3厘米,宽6厘米。
票幅最小的省级粮票1955年浙江省印制的“随证粮票”,该票长0.9厘米,宽0.8厘米,仅有小手指甲大小。 ?
流通时间最长的粮票:国家粮食部1965年发行的全国通用粮票,流通时间长达28年。
流通时间最短的粮票:国家粮食部1962年发行的车船粮票,流通约一个月。 ?
面额最多的套票:1975年河北省邯郸市粮食局革委会发行的工种补差粮票,这套票共60枚,面额从1斤到30斤。 ?
面额最大的语录套票:1967年发行的军用供给粮票,全套分大米、面粉、粗粮、马料4种,每种又有50、100、500、1000斤4种面额,全套面额高达6600斤。每枚粮票背面均印有不同的毛主席语录。
参考资料
1.http://news.xinhuanet.com/collection/2005-09/22/content_3525421.htm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31 22:59
目录
概述
肉票名词介绍
历史背景介绍
其他票相关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