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街梦寻
浙江省杭州市三评西湖十景之一
北街梦寻是西湖著名景点之一。
发展历史
浙赣
许仙白娘子当年约会的断桥循北山街西行,不足百米就是上海铁路局杭州党校。上世纪三十年代,这里曾经是浙赣铁路局的旧址。全长946公里的浙赣线,始筑于1899年,抗战全面爆发后的1937年9月方全线贯通。史料记载,浙赣铁路自全线通车至杭州沦陷的四个月内,共运输兵员320多万人次,战马2.8万匹,军粮、枪支弹药等20多万吨;还有数以百万计的难民,也通过铁路撤退至后方,浙赣铁路在抗日战争中居功厥伟。
风景秀丽的杭州西子湖畔,有一座不起眼的三层小楼。一块界碑告诉人们,这是当年浙赣铁路局的旧址,已被列入杭州市重点保护文物。它记录了中国近代史浙赣铁路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1899年,清政府为运输萍乡煤炭而开始修建株洲至萍乡段铁路,1905年筑成。1929年2月,浙江省政府为发展该省南部和西部经济,筹款修筑自萧山钱塘江边至江西玉山的铁路(旧称杭江铁路)。因资金有限,只能采用边建边运营的办法,分段修筑、分段营业。
1930年3月,杭江铁路在萧山举行通车典礼。1933年11月1日通车到衢县,11月30日全线竣工。
杭江铁路通车后,1934年3月,浙、赣两省和铁道部及相关银行组织设立了浙赣铁路联合公司
3月14日,公司理事会决定成立浙赣铁路局。 5月1日,浙赣铁路局成立,路局机关设在杭州西湖畔。我国著名铁路专家杜镇远出任局长兼总工程师,侯家源任副局长兼副总工程师,谢文龙任副局长。
浙赣铁路局成立后,继续向西修建浙赣线。
1936年修至南昌,1937年9月筑到萍乡。萍乡至株洲段铁路原属粤汉铁路,铁道部令划归浙赣铁路局管辖。此时,钱塘江大桥亦已建成,全长1008公里(包括支线)。虽然浙赣线的一个终点位于湖南省境内,但是由于绝大部分路段位于浙江省和江西省境内,因此仍命名为“浙赣线”。
浙赣线的建成,接通了沪杭甬、南浔及汉粤铁路,不但促进了浙、赣、湘等省的经济发展,更在军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日寇在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为阻止日寇铁蹄南侵,茅以升含泪炸毁了通车仅89天的钱塘江大桥。
史料记载,从浙赣线开通到大桥炸毁的89天里,浙赣铁路共运输兵员320多万人,战马2.8万匹,军粮、被服、枪支弹药、器械等近20万吨。
另外,所有从津浦、京沪、沪杭甬、南浔等铁路撤退的材料、钢轨、机车车辆,无不经由浙赣铁路抢运到后方。浙赣铁路在中国抗战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浙赣铁路局局长杜镇远
1910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在校学习成绩优良,获得“斐陶斐励学会”会员殊荣。
1920年,他进入美国康奈尔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在美国德黑铁路公司助理工程师。1924年,他受交通部委派率考察小组赴欧美各国铁路考察,回国后曾先后担任杭江、浙赣、滇缅和粤汉铁路局局长兼总工程师。他在短短的20多年里主持兴筑铁路4条,修复铁路1条,总长约3600公里,因而被誉为“中国铁路的伟大建设者”、“继詹天佑之后的铁路巨擘”。
展出内容
静逸别墅
为上世纪20年代所建,是时任浙江省政府主席张静江的私宅,“静逸”之名,由张静江和其夫人朱逸民名字中各取一字组合而成。张静江,谱名增澄,字静江,又名人杰,号印光,浙江湖州南浔镇人,出身江南丝商巨贾之家。
1902年随驻法公使出国任驻法商务参赞一职并开始在国外经商,自与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结识后便开始从经济上给予支持。在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后,主持建设委员会工作。晚年逐渐淡出政治,转而信佛,故又名“卧禅”,佛名智杰。
1950年9月3日病逝于美国纽约。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中华民国的缔造者孙中山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者蒋介石均与他有着非同寻常的关系,孙中山称之为“革命圣人”,孙中山题为张静江题写的一副对联是:“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而蒋介石则称之为革命“导师”。
孙中山与世长辞。张静江悲恸欲裂。4月2日,孙中山灵柩由中央公园移至西山碧云寺安放。石龛内悬挂着鲜为人知的长联既是由张静江书写的:
功高华盛顿,德盖中华间,行易知难,并有名言传海内;
骨痊紫金山,灵栖碧云寺,地维天柱,永留浩气在人间。
1928年秋张静江重任浙江省政府主席。张始终遵循孙中山先生“实业救国”的遗训,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国家的建设事业中。张静江是蒋介石的盟兄,蒋介石的发迹是和张静江的大力扶持分不开的。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致力于国计民生的张静江与大权独揽、独裁中国的蒋介石矛盾日深,后因与蒋介石亲信陈果夫黄郛等人冲突,1930年被免职。双方的矛盾主要是由于双方对建国之后在国家如何发展的问题上存在分歧。张静江认为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国家的主要任务就是发展经济,按照孙中山的建国方略,把被革命破坏的生产重新建设起来,使国家变得富强,以成为世界上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摆脱鸦片战争以来的弱国被欺的局面。而蒋介石则想一心一意“剿共”,进而武力“统一全国”,确立自己在全国的统治地位。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静江先避居汉口,后经香港赴瑞士、美国,寓居纽约。张静江的后半生,一直在吃斋念佛中打发时日,于1950年9月3日病逝于纽约。
张静江曾被中山先生称作“民国奇人”,他主政浙江时,致力振兴实业,支持修建了浙赣铁路浙江段和钱塘江大桥等,还仿效“巴拿马博览会”,于1929年举办了首届“西湖博览会”。
首届西博会工业馆旧址是北山街的亮点,工业馆旧址梁架结构采用工业建筑形式,风格独特,从空中鸟瞰,像一个巨大的“口”字,称作“口字厅”。首届“西博会”开幕式为当时之盛事,贵宾云集、冠盖如云。蔡元培、孔祥熙、林森、朱梦麟、褚民谊等民国要人莅临盛会。
1999年,杭州市政府恢复了每年一届的“西博会”, 已是第九届。2003年还将工业馆旧址整修后建成“西博会”博物馆向游客开放。
秋水山庄
是《申报》主笔史量才为爱妻沈秋水修筑的爱巢。
史量才(1880~1934年),名家修,1月2日出生于江苏江宁县(今南京江宁区),少年随父亲迁居松江府娄县泗泾镇,开设泰和堂中药店,光绪二十五年中秀才。戊戌变法后,受维新思想影响,放弃科举,于光绪二十七年考入杭州蚕学馆学习。年假归里,与地方人士筹款,创办学堂并与黄炎培等发起组织江苏学务总会。为反对清廷向列强借款筑路,参加收回路权运动,光绪三十四年任《时报》主笔。辛亥革命爆发后,参加江苏独立运动,响应革命,被选为江苏省议会议员。1912年秋天,在社会急剧转型之际,三十二岁的史量才得到张謇实业家的支持,以十二万元从席子佩手里买下了已有四十年历史的《申报》,从此踏上办报之路,开创了一生的事业。
《申报》以采访国内外大事和社会新闻为主要内容,对时政不时发出批评,如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为了扩大销路,史量才招罗了一些鸳鸯蝴蝶派的文人,为他主持副刊“自由谈”,连载了不少才子佳人的小说。在他的苦心经营下,《申报》销路达增,史量才在报界的威望也不断提高,1927年,他又收买了《新闻报》股权,成为上海报业大王。他将《申报》发扬光大,发展成中国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在他主持办报期间,黄远生邵飘萍戈公振俞颂华等著名记者、编辑都先后在《申报》工作过。
“独立之精神”、“无偏无党”、“服务社会”是史量才办报思想的核心。他生前把世界幸福寄托在完全独立的报纸上,包括经济上的独立,不接受任何政治势力、军阀的津贴,政治上的自主,不听命于任何一个政治集团,不受官方或军阀操纵。“国有国格,报有报格,人有人格”,是史量才掷地有声的誓言。他认为“报纸是民众喉舌,除了特别势力的压迫以外,总要为人民说些话,才站得住脚”。
史量才办《申报》二十二年,始终贯穿着他对报纸独立品格的追求,并以他的办报思想和报业实践丰富、提升了中国新闻史。1932年超过十五万份,创造了《申报》的黄金时代。
随着事业的发展,史氏夫妇购得静江路77号静观堂的这块宅基地,便仿《红楼梦》中“怡红院”的格局建起了花园和园中的这幢主楼。花园小巧玲珑,精致和谐,四周种有花草树木,搭有亭台廊棚,叠有假山石洞,挖有曲池鱼塘,并以鹅卵石或磨石子的过道贯穿全院。此地远可眺白堤桃柳、湖光山色,近可观葛岭霞晖、风花雪月,耳可闻放鹤亭空谷回音,目可睹闲地庵木鱼撞钟,实在是一处生态绝佳的理想居所。
楼主史量才热爱杭州,眷恋西湖。他早年曾在林启创办的金沙港杭州蚕学馆就读多年。转入《申报》后,他为杭州读者办了《申报》杭州专刊,将儿子史咏赓送到钱塘江边的之江大学深造,还以爱妻沈秋水的名义构筑了这一道风景。
史氏夫妇经常相偕来山庄憩息。史量才在山庄远眺湖山,曾吟成七律一首:
晴光旷渺绝尘埃,丽日封窗晓梦回。
禽语乐声通性命,湖光岚翠绕楼台。
山中岁月无古今,世外风烟空往来。
案上横琴温旧课,卷帘人对牡丹开。
夫唱妇随,多才多艺的沈秋水当即抚琴谱曲,指下流淌出名为《秋水山庄》的悠扬乐曲,久久萦绕于青山绿水之间……
报纸是历史的档案,《申报》经立了近七十年的风雨,它见证了中国从帝制走向民主,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历程,经过几代新闻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和不断的探索,《申报》终于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报纸,在百年报业史上放射出夺目的异彩。
他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对军阀和蒋介石,不敢公然反对,又认为报纸是民众的口舌,总要为人民说话,才站得住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更坚定了爱国、民主立场。他聘请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做《申报》的设计部长,请李公朴主持《申报》流通图书馆和业余补习学校。他一改“自由谈”的面貌,聘请进步作家黎列文主持,专以发表新文艺作品,经常刊登巴金的《沙丁》、茅盾的《林家铺子》等比较进步的左翼作家的作品。在《申报月刊》创刊上刊载胡愈之的《动荡中之世界政治》等进步文章。他自恃《申报》的机构在上海租界里,国民党政府奈何不了他,所以在国民党政府有关重大政治经济举措上,常常旁敲侧击予以批评。在他同意下,《申报》还先后刊登鲁迅陶行知化名“不除庭草斋夫”反对蒋介石政权的文章,并发表了几篇《剿匪评论》,反对蒋介石围攻红军。他以中南银行名义,出席南京经济会议时,拒绝认购巨额债券,在十九路军上海抗日时期还捐出了巨款。这些举动深为蒋介石不满。
《申报》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原全称《申江新报》,“申”字常被用来代表上海,于是就缩写成《申报》,是上海历史上第二个创刊的中文报纸。它从1872年4月30日(清同治十一年三月廿三日)创刊,1912年转让给史量才,次年由史接办,先后创办《自由谈》等副刊,发表民主自由言论。1934年史量才被蒋介石派遣特务暗杀后,言论又趋保守,1949年上海解放时停刊。 《申报》前后历时78年,记录了从清末到民国近八十年间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被称为“近现代史百科全书”。
“九一八”事变后,史主笔的《申报》大力抨击日寇的暴行和蒋政权的畏缩,他的激烈进步思想遭到反动当局的嫉恨。1934年11月13日下午,史在赴上海途中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秋水山庄背靠葛岭,面向柔顺的西湖水,与孤山隔湖相望。遥想史沈伉俪当年在秋水山庄琴瑟交好、共奏一曲的甜蜜生活,真是宁羡鸳鸯不羡仙。谁知天妒红颜,好景不长,在安葬史量才的家祭上,沈秋水素衣素服,怀抱一架和史量才共同弹奏过的七弦琴,在灵枢前弹了一曲《秋水伊人》,曲尽弦断,她徐徐将琴投入火缸中……
演唱:龚秋霞
曲:陈歌辛
词:伍真
制作:寒江雪
歌道:月色那样模糊,
大地笼上夜雾,
我的梦中的人儿呀,
远听海潮起伏,
松风正在哀诉,
我的梦中的人儿呀,
你在何处?
没有蔷薇的春天,
好像竖琴断了线,
活在没有爱的人间,
过一日好像过一年。
夜莺林间痛哭,
草上溅著泪珠,
我的梦中的人儿呀,
你在何处?
沈秋水从姓花,原名慧芝,是晚清时上海滩上一个名声不大,但颇有内蕴的艺妓。当时有一个镇江军阀陶骏保对慧芝已有爱慕之情,欲为其赎身,就在慧芝终身未定之际,史量才出现在她的面前。史量才仪表堂堂,才气横溢,办事干练,思想开朗且进步。1904年创办上海女子蚕桑学校后还担任过《时报》的主笔,在上海颇有业绩和名声。史在家乡时就由父亲作主,和表妹庞明德订了亲。史量才对花慧芝十分注重;另一方面,史的才情仪表也深深地吸引了慧芝。一天,陶骏保南下寻花慧芝,身携十万巨款,本拟为之赎身后,购房置地,不料在上海被刺客暗杀,经此变后的花慧芝决计投入史的怀抱;而史也是落花有意。
沈秋水进入史家后,带过去一笔巨大的财富,史财力厚实后,于1913年盘进了当时上海颇有名的《申报》,加上他后又吃进《时事新报》、《新闻报》等报馆,使他成了上海报业的巨擘。在1921年,史还与南洋侨商创办了中南银行。从这里可看出沈秋水对于史公子的深情厚意和财力奉献。
然而,几年后史有了外室,并为史生下一个女儿,沈十分伤心,正室有子、外室有女,而自己--侧室却孤单单的一个人!为此整日郁郁寡欢,背人弹泪。史量才为补偿这份歉意,特意在杭州西子湖边的北山路为沈营造了一幢别墅,题名为“秋水山庄”,秋水山庄背靠葛岭,面对柔顺的西湖水,假如再把目光抛过去对面就是“孤山孤绝谁肯庐”的放鹤亭。史还特意陪沈在别墅里过了一段琴瑟交好、共奏一曲的甜蜜生活。
安葬史量才后,沈秋水万念俱灰,毅然将“秋水山庄”捐作杭州的慈善事业,“尚贤妇孺医院”的匾额换下了“秋水山庄”的匾额,是百年老店新新饭店的一部分。此后又将史公馆捐给上海育婴堂,而她自己搬入另居的一个单间,终日放下窗帘,谢绝接待来客,终日里凄凄惨惨切切,以度余年。1956年,沈秋水在杭州去世,亲属根据她的遗愿:不葬在史墓的左侧--不再在“阴间”做“小”,而葬于南山公墓。秋水伊人就这样完成了使命,但为杭州留下一曲《秋水伊人》的歌和一幢秋水山庄!
《秋水伊人》
---扬眉
秋水上,白堤宽 ,
晓月细柳间 ,瑶琴抚过薄雾蝉,
泪溻衣更寒;
亭之边,人影单,
踯躅孤山岸,遥想风流量才男,
今夜它乡酣。
秋水上,香菊园
明月挂松端,长萧飘过云水畔,
香短夜更阑;
山之外,故人远,
冰绡帐中寒,一壶老酒半盏残,
今宵伴月眠。
穗庐
也叫鲍庄,堂号“穗德堂”,位于西湖区北山路94号,是一座保存较完整的集住宅、祠堂、家坟于一体的山地园林式的花园别墅
从北山路沿山道拾级步入鲍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雕刻精美的砖饰门楼,气势不凡,门楣上书“穗庐”二字,落款为赵梅溪。这匾额和落款的来历已无从考证,不过能够猜到最直白的含义,就是“广东人的星子”。当年大批广东人来江南淘金,如果生活境遇良好,就会大兴土木。他们对房屋的款式和样貌都要求是最先进的,以期成为子孙后代永远的庇所,穗庐也是如此。进得门楼,有一古樟,树龄逾300年。树荫掩映中,一座两层三开间的西式别墅赫然入目,此楼砖石垒基、天花吊顶、瓶饰栏杆、通天云梯,共9间房,225.95平方米,另有平房5间半,134.5平方米。出得院来,继续沿巨型石板铺就的山道上行,便是鲍庄的后院,此地有祠堂一所,家坟一丘,石亭两座,都是依山而建,顺势而上。
整个鲍庄占地2.109亩,始建于1922年,迄今已有80年历史。如此规模的穗庐,知道它的人并不多,这和主人也有关。穗庐,是广东商人鲍柏麟的别业
鲍庄原主人鲍柏麟,广东人,在穗沪杭经营多种产业,家底甚厚。他所建造的这所穗庐,颇具家乡岭南风韵,特点有五:其一是建筑多用青砖水磨石、石条、石板,防潮防湿。其二是大到园林布局,小到鱼池堆砌均参照岭南风格设计。其三是住宅、家庙、坟墓阴阳合一,全都在院中。尤其是院内的方亭和八角亭,全部用石块、石条、石板、石瓦构筑,无一砖一木铁,为西湖私家园林所罕见。大的一座为中西合璧的重檐八角亭,以石及水泥构筑,唯有飞檐是木构的。四是天台相当讲究,用中国传统风水建筑理论来解释,要求开合、宽广,而当时这幢房子背山,天台面水,这是大开与大合的结合。五是亭子檐下的雕花是木雕,各种生动的景象俨然就是一幅八仙过海图,每一个角上就是一位神仙的招牌动作。亭尖和亭角是中式的而柱子是西式的,并且有向上升腾的含义,与西方通往天堂的含义有异曲同工之妙。
由此,鲍庄给人的感觉是门内有径,径欲曲;花外有墙,墙欲低;石面有亭,亭欲朴;屋角有圃,圃欲宽;竹后有室,室欲幽。
立于鲍庄,坐北朝南,依山面湖,远眺近观,颇有“万壑树声满,千崖秋气高”之畅意,鲍庄可称为西湖北线现存于世的难得的私家园林。
玛瑙寺
北山路有三多:寺庙庵堂多,名人故居多,花园洋房多,其中玛瑙寺就是寺庙的代表之一。
玛瑙寺又称玛瑙讲寺,该寺原在孤山玛瑙坡。此处原有色彩斑的碎石,质如玛瑙,杭人采集镌刻图章,故名。由晋始,玛瑙寺历时1500多年,在中国佛教史上留下举足轻重的位置。据说,我国著名的“方外诗人”、活了120岁的虚云和尚就梦想自己前生是玛瑙寺僧。元朝时,玛瑙寺里还有位叫温日的和尚,非常擅长画“葡萄”,他的去世还被写入了《中国佛教年表》。
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宋高宗诏令在该地建四圣延祥观,将玛瑙寺迁于葛岭之东。该寺屡建屡毁,屡毁屡建,清代达到鼎盛。清帝弘历于乾隆四十四年(1779)、四十五年(1780)、四十九年(1784)三次游该寺,题诗作文。到了清末,玛瑙寺又有过一次毁坏后的重建,建好的寺院体量非常大,在一些西湖老照片上,还可以看到它的“大屋顶”。
张岱
玛瑙坡在保俶塔西,碎石文莹,质若玛瑙,土人采之,以镌图篆。晋时遂建玛瑙宝胜院,元末毁,明永乐间重建。有僧芳洲仆夫艺竹得泉,遂名仆夫泉。山巅有阁,凌空特起,凭眺最胜,俗称玛瑙山居。寺中有大钟,侈弇齐适,舒而远闻,上铸《莲经》七卷,《金刚经》三十二分。昼夜十二时,保六僧撞之。每撞一声,则《法华》七卷、《金刚》三十二分,字字皆声。吾想法夜闻钟,起人道念,一至旦昼,无不牿亡。今于平明白昼时听钟声,猛为提醒,大地山河,都为震动,则铿鍧一响,是竟《法华》一转、《般若》一转矣。内典云:人间钟鸣未歇际,地狱众生刑具暂脱此间也。鼎革以后,恐寺僧惰慢,不克如前。
张岱
女娲炼石炼铜,铸出梵王千斛钟。
仆夫泉清洗刷早,半是顽铜半玛瑙。
锤金琢玉昆吾刀,盘旋钟纽走蒲牢
十万八千《法华》字,《金刚般若》居其次。
贝叶灵文满背腹,一声撞破莲花狱。
万鬼桁杨暂脱离,不愁漏尽啼荒鸡。
昼夜百刻三千杵,菩萨慈悲泪如雨。
森罗殿前免刑戮,恶鬼狰狞齐退役。
一击渊渊大地惊,青莲字字有潮音。
特为众生解冤结,共听毗庐广长舌。
敢言佛说尽荒唐,劳我阇黎日夜忙。
安得成汤开一面,吉网罗钳都不见。
大约到了民国期间,玛瑙寺的命运就开始走“下坡路”了。1929年,为拓宽北山街葛岭路,当时政府部门仓猝之间毁坏了玛瑙寺,只留下了大殿。1947年2月,国民党浙江警备司令竺鸣涛等人为庆祝蒋介石60寿辰,在玛瑙寺创办私立中正中学,寺舍更改颇大,时为静江路43号。现在的玛瑙寺,殿宇损毁严重,设施残缺不全,仅剩的房舍。但寺内的假山鱼池、古树名木及左右厢房等尚存遗迹可寻,尤其是院内的两棵腊梅,其中高处的一株树形丰满,虽已接近阳春三月,犹自飘香不已.甚至有人封它为“杭城腊梅王”。
江南会馆
北山路95号,从绿意掩映的石阶远眺,晴空万里,西子湖充满一番灿烂与明媚。迈上95号的漫漫阶梯,左拐右弯,在高高石壁旁有座砖砌门楼,门楼内庭院深深,居中有幢两层三开间的青砖小楼。与它相邻的穗庐相比这里并没有留下太多的历史记忆。但“江南文学会馆”落户这两幢别墅,还是说明这幢房子应有的历史与文化价值。 别墅平面呈正方形,一楼有走廊,二楼为阳台,西南面是转角厅室。楼西还有一幢方形平屋,用连廊与主楼相连。两幢房屋建筑面积共约428平方米,一律用青砖砌就。
该建筑原为著名士绅江曼锋于1934年所建的私宅。江曼锋与浙江著名人物陈叔通、马寅初私交深厚,据说关于这幢房子的建造经过陈叔通了解全过程。抗战爆发后,江家先后离开杭州,房屋一直空置。抗战胜利后由政府工作人员居住。建国后,1958年纳入社会主义改造.
洋房背后的一座石亭中央,立着一段高约一米的柱状物,走近才知道,顶端还有用青铜铸成的文学巨匠巴金老人的右手“手模”。巴老就是用这只纤细的手, “把心捧给读者”,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矗起了巍巍丰碑,曹禺先生称巴老为“20世纪的良心”。
位于岳庙旁,曲苑风荷对门。拾级而上,首先看到的是取自巴金笔迹的“江南文学会馆”的石碑。再往上走,穗庐边还有个亭子,省作协将其命名为巴金亭。亭子里,放置了一个珍贵的巴金手模,这是当年由北京现代文学馆制作、巴金女儿李小林特别赠予杭州的。这一切,都是为了纪念巴金与西湖割舍不断的渊源。而西湖边,也从此有了以纪念巴金为内容的人文新景观。
巴金一直对西湖情有独钟,每次来都要住在西湖边。在他的《随想录》里,最有名的一篇关于成立中国现代文学馆的文章,就是1981年在西湖边完成的。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巴金几乎每年春末夏初,都要到西子湖畔疗养一段时间。1994年在汪庄,写字困难的他,还是提笔写下“西湖永在我心中”几个字,表达自己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在江南文学会馆开幕的“巴金与西湖”图片展上,人们可以看到有关巴金各个时期的影像资料,以及巴金留在西湖的种种印迹,包括巴金在西湖边创作时留下的手稿原件、巴金赠给浙江作家的图书等等,这些珍贵史料有很大部分来自巴金研究会和李小林女士。这个展览其实早在策划中,原计划在11月25日巴老102岁生日之际开展,遗憾的是老人却静静地走了。
巴金曾经在灵隐附近作协的创作之家长期居住过,在这个房间内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这次展览最为特别的是在穗庐中复原了这个房间,陈列了他睡过的床、他看过的电视、他用过的书桌等生活用品,再现了巴金在创作之家居住的原貌。主办方还邀请巴金研究会会长陈思和以及巴金研究者李辉在现场举办巴金文学讲座,让杭州读者再一次“走近巴金”。2005年11月,由浙江省作家协会和《江南》杂志社共同设立的江南文学会馆,是集文学交流、普及、培训和旅游胜景于一体的一个文化实体。开馆之日就举办了“巴金与西湖”大型图片展,图展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反响。会馆以期用西湖山水的吸引力,为全国作家提供一个交流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作家队伍,抓住作家的作品资源,更好地办好《江南》。同时《江南》以会馆为桥梁,邀请和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国和全国的知名作家和文化名人,并开展青少年文学辅导和文学交流活动,培育文学爱好者和文学新星。
一年多来我们开展的活动,如“海岩小说电视艺术作品展”等(包括“海岩小说电视艺术作品”研讨会,“文学影视新势力”海岩浙大演讲会);《让我们敲希望的钟啊》首发式;《江南》文学现象研讨会等等,均有较大的反响。会馆现在已成为杭州北山路的人文景点,成为西子湖畔的又一处文学宝地,也是国际文化交流的平台。同时,会馆已逐步形成了一个专门研究江南及西湖文学的学术研究中心,成为文学新星的摇篮,而其中的许多文学活动都是面向大众,面向所有普通市民的。西湖的文气、江南的诗意、中华民族的神韵尽可在其中寻觅。“上海巴金文学研究会”“中国散文学会“和“中国报告文学学会”都已在会馆挂牌。
龚文千
北山路97号别墅就是一幢与众不同的房子。远远望去,依山面湖、座北朝南的两层两开间小楼平面呈方形,屋顶为少见的大坡顶,上覆小瓦;房基是用大块石材垒砌,水泥勾缝,上为砖墙;小楼的所有门窗都内凹,边为砖垛外立面呈不规则几何图形,很有设计感地以一致的角度依山势而倾斜着。
这幢建筑面积仅200平方米的私家小别墅,整体风貌完好,欧式风格浓郁,在北山路的西端,以它那暗红色的墙基、白色的墙体和绿色的门窗夺人眼目,令人驻足。别墅在西湖边风姿绰约了半个多世纪,以它的别致和洋气示人。屋如其人,它当年的设计师也必定是位有抱负、有创意的建筑艺术家。
果然,这幢别墅的设计师、现年87岁的龚文千老人依然健在,他就是此屋的主人。龚文千出生于十里洋场的上海,见惯了沪上的各式小洋房,抗战期间他在大后方便从事建筑设计工作。抗战胜利后,他与同学辗转来到杭州,惊艳于西湖的美丽,就有了在西湖边盖房的心愿。1947年,龚文千设计好了湖边别墅的“蓝图”,与同学合资建房,同学买地,他买材料,断断续续燕子衔泥式地添加积累,终于好事多磨,经年累月地“磨”出了这么一幢美轮美奂的欧式别墅。后来,同学因“地主”身份而被迫搬出了小楼,而龚家则幸运地在楼上一直住到今天。退休前,龚文千是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的高级建筑设计师
当年,龚文千最早的杰作恐怕就是自己的这座小洋楼了。他充分地利用了北山山麓的坡地地形,依山取势,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使小楼成为看得见西湖风景的房子。所以,深有体会的他,在晚年的一篇论文中,还就西湖的建筑造型,修建杨公堤,扩大湖面等提出真知灼见,明确反对西湖边不伦不类的新建筑而倡议保护老建筑。又过了20年后,龚老的愿望全都变成了现实,保护了老房子,建成了杨公堤,扩大了西边湖面……如今,龚老坐在自家小楼的阳台上,眺望着房子对过杨公堤上的如织游人,舒心而安详,他的西湖梦,一个一个地如愿而成。
北山街上有数十处杭州市级保护建筑,这些形态各异、富有特色的近代建筑,既是国内外影视剧的热门拍摄基地,也是拍摄个性化婚纱照的天然摄影棚。
交通线路
地铁
乘坐杭州地铁1号线杭州地铁2号线凤起路站步行即可到达;或乘坐杭州地铁3号线黄龙洞站步行即可到达。
公交
少年宫(公交站):
6(少年宫——草庵公交站)
7(城站火车站——灵隐)
7W(吴山广场——灵隐)
16(岳王路——浙大公交站)
27(岳王路——茶博龙井馆区)
78(少年宫——沈家村)
118(六公园——西溪蒹葭苑)
277(六公园——西溪湿地龙舌嘴)
WE1314(南宋皇城遗址——白堤
公交数字旅游1号线(火车东站西——灵隐)
公交数字旅游5号线(白堤——环线【逆时针运行】)
葛岭(公交站):
7(城站火车站——灵隐)
27(岳王路——茶博龙井馆区)
118(六公园——西溪蒹葭苑)
277(六公园——西溪湿地龙舌嘴)
507H(一公园——环线【顺时针运行】)
WE1314(南宋皇城遗址——白堤)
公交数字旅游1号线(火车东站西——灵隐)
公交数字旅游5号线(白堤——环线【逆时针运行】)
新新饭店(公交站):
小莲清风专线510(武林广场西——外环线【逆时针运行】)
582我帮您助行专线(六公园——内环线【逆时针运行】)
7(城站火车站——灵隐)
7W(吴山广场——灵隐)
27(岳王路——茶博龙井馆区)
118(六公园——西溪蒹葭苑)
WE1314(南宋皇城遗址——白堤)
岳坟(公交站):
小莲清风专线510(武林广场西——外环线【逆时针运行】)
582我帮您助行专线(六公园——内环线【逆时针运行】)
7(城站火车站——灵隐)
7W(吴山广场——灵隐)
27(岳王路——茶博龙井馆区)
118(六公园——西溪蒹葭苑)
277(六公园——西溪湿地龙舌嘴)
507H(一公园——环线【顺时针运行】)
公交数字旅游1号线(火车东站西——灵隐)
意义价值
《北街梦寻》
--扬眉
晨曦中的西湖,冷雾迷离,
我沿着北山街东行,
寻找掩藏在心底里的梦际。
清爽的湖风从曲苑中醺来,
携带莲荷的清香沁润着心房,
一阵阵扑到脸上,
里面凝结着老酒的香气。
竹素园绿海翻浪,
涌动在岳湖的岸堤
竹竿如枪刺苍天,
竹叶如剑斩妖罗。
似岳王爷的亲兵,
护卫着红墙里的英灵——
“八千里路云和月”,
只为“还我河山”。
拱起的跨虹桥
掩映在樱花丛中,
伸延到烟雨西湖的尽头,
在诗画西湖的图卷中留下清淡的一笔。
这一笔点清了西湖的水,
这一笔点润了六朝的山,
这一笔把东坡居士的仙风道骨,
永远留在钱塘的福地,
恩泽着黎民百姓。
慕才亭下埋葬着苏小小的花季春梦,
为了她的爱,
为了她的情,
魂断在西冷桥边,
把她满腹的才情寄托给涟漪的西子湖。
武松墓枕卧在湖岸,
“失意且武豪客,
得时亦是英公”。
这是条汉子,
是一条心性梗直的汉子,
来到这个世上只为着除暴安良。
舒缓的西冷桥边,
站立着鉴湖女侠,
愁煞破碎的河山,
她是女性解放运动的先驱,
她是女权思想浪潮的领袖,
为了姐妹和男人一样平等,
为了同胞不受外族的奴役,
用一腔热血洗涤了污垢的土地。
静谧的秋水山庄遮蔽在苍天古木中,
眺望着浩瀚的西湖,
聆听着净慈寺的钟声。
这里生活过一个清秀俊朗的男人,
许多的情思,
许多的爱意,
不掩他一个汉子追求民主、自由的决心。
“人有人格,报有报格,国有国格”!
他立主抗日,反对内战;
他倾向民主,追求进步;
他主张自由,反对独裁。
把上海滩的《申报》,
当做他声讨黑暗势力的阵地,
倒在了国民党特务的枪口下,
安详在伊人的怀中。
在告别史量才民主义士的灵堂上,
憔悴的秋水白衣素服,
抱着量才生前喜爱的七弦琴,
缓缓地弹唱着《秋水伊人》,
乐曲将尽时,
琴声突然激昂高越
“嘣”的一声,弦断了,
泪流满面的秋水抱起素琴,
缓缓走地到了火缸前,
把七弦琴投入了烈火中,
曲终人散,知音不回。…
明亮的太阳高悬地在玉皇阁上,
天风猎猎
乱云飞渡。
强烈的阳光照射在晶莹的湖面,
水雾迷离,
山色朦胧。
西冷印社在孤山的怀抱里更加幽深,
刚刀在方寸之间刻画了先哲的心志;
放鹤山亭坐落在香古槐之中,
等待高飞的鹤子归来伴梅依林;
青灰的屋舍在葛岭山麓,
茂密的古木绽放着新芽。
菩提精舍面向着沉静的北里湖,
倚靠在宝石山的怀抱中,
上面是简朴的抱朴道院
这里是近代商旅云集的会馆,
进行经贸贸易的交流与沟通,
也是钱塘人迈向海外的桥梁。
馆舍曲院幽深,
建筑中西合壁,
方寸的门户中却别有洞天。
首届西湖工业博览会会馆,
就坐落在玛瑙寺的山麓下,
凝聚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的智慧,
寄托着富民强国愿望,
兴盛国货的信心。
拉动了中国近代产业革命汽笛
资金资助了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
这是历史,
这是史实,
这是近代中国浓墨重彩的一笔,
割裂了它,
历史就会断代。
这里可以看到:
抱青别墅的主人,
把湖州雪白的桑蚕织成了绸缎,
从这里商定后发往国外。
这里可以看到:
静逸别墅中
南浔象首静江语音激昂,
规划着工业救国的宏图。
又以巨资匡助了同盟会的反清运动,
逸仙先生奋笔书赠:
“满堂花醉三千客,
一剑寒霜四十州”。
这里可以看到:
穗庐紫滕缭绕,
省庐西式建筑别有风韵,
外面是西方的风格,
室内却是中式摆设。
如庐、润庐的香樟树枝繁叶貌,
静卧在智果禅寺的杏花山林前。
古老的杭州城里,
中西式结合的建筑荟萃在蜿蜒的街道旁,
在那一砖一瓦的馆舍里,
传统的文化与现代工业革命思想交织着,
形成了近代中国产业者的巢居
哦,宝石山下的北山街呀,
蜿蜒的道路串连起多少萦绕在人们心间的梦际,
那一个个魂梦如今都已经成为美好的现实;
哦,西子湖畔的北山街呀,
厚积了五千年文化的道路上走过多少先哲圣人,
那一个个追索如今都已经成为绚丽的美景。
把思想留在了烟雨钱塘,
把业绩留在了诗画杭城,
把情感留在了秀色西湖。
路同宽,尺同长;
量同衡,书同文
始皇帝的梦想再不用揽船石拴系。
情同心,意同和;
食同案,卧同衾。
依依恋人的心愿不会为断桥阻隔。
夕阳正缓缓坠落在北高峰的山梁,
晚霞把文静的西子羞的脸颊通红。
南屏山的晚钟响起,
洪亮的铜钟声震荡在湖面,
在葛岭的石窟中愈发激越。
雷峰的塔灯亮起,
明亮的佛光映衬灰暗山川,
绚丽的灯火逸彩在宝石山。
星云斑斓三潭印月,
望湖楼上凭栏远眺,
回顾走过的北山街,
这里发生的清幽史话,
习习湖风中感慨万千:
钱塘春来早,太子花枝头,
苏堤燕语细,绿柳系轻舟;
涌金吴山远,清波望湖楼,
阮墩环琼碧,湖心小瀛洲
放鹤云亭外,断桥烟雨流,
蜿蜒北山路,物华馆舍稠;
楼宇排天外,烟林史话休,
景在城中立,人在画中游。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13 23:35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