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镇远,1914年毕业于
唐山交通大学(现
西南交通大学),被誉为我国铁路的伟大建设者,是继詹天佑之后的铁路巨擘,赤诚的爱国者,其生平事迹,在《中国工程名人录》、《中华铁路史》、《湖北省志》都有记述。 曾担任杭江、浙赣、滇湎和粤汉各铁路局局长兼工程师,他在短短的数十年内就主持修建了3600公里长的铁路、600公里长的公路。他修筑的多条铁路成为中国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大动脉,他的创举克服了铁路建设过程中的资金短缺弊端,成功地将铁路迅速修完,他带领工人战胜了铁路修建过程中的恶劣自然条件,出色完成了中国人民交给他的历史重任。
简介
杰出的筑路大师,铁路巨擘
求学经历
国内学习
杜镇远,字建勋,1889年10月2日生于湖北
秭归县新滩镇下滩沱一杜姓书香人家。 其父杜定祥曾受川陕人士礼聘,出任四川省巴县官澜书院院长。杜镇远7岁时进入私塾学校接受启蒙教育,13岁时跟随父亲进四川读书。1907年6月,杜镇远考进了成都铁路学堂。1910年7月,杜镇远进入
唐山交通大学(今
西南交通大学)的前身——
唐山路矿学堂,攻读土木工程。在学期间成绩优异,被遴选为
斐陶斐荣誉学会会员。
投身铁路
1914年6月,杜镇远毕业,就任陆军部宜渝滩险工程处主任工程师、测量队队长、“大川”号轮船副船长。这时的杜镇远已经拿到人人艳羡的优厚待遇,但是这有悖于他当初学习土木工程的初衷。因此,杜镇远于1916年毅然辞去公职,出任京奉铁路丰台工务段实习工程师,在这里,杜镇远终于实现了他献身中国铁路建设的远大志向。
留学海外
1919年,交通部总长
叶恭绰遴选留学生,杜镇远因条件优秀被选中远赴美国信号公司学习信号专科,第二年,他就进入
康乃尔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硕士毕业并获取学位后,杜镇远开始在美国德黑铁路公司做助理工程师。1924年,交通部派杜镇远考察欧美各国铁路号志工程及材料,杜镇远率领考察小组,由美国历经加拿大及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士、比利时、德国、前苏联等国。1926年回国,任北宁铁路京榆号志总段工程师。1928年,任南京建设委员会土木专门委员。
主修线路
中国的早期铁路都是洋人修建的,大权掌握在洋人手里,成为帝国主义掠夺中国的工具。杜镇远成为继詹天佑之后,自力更生修建中国铁路的第二人。
杭江铁路
1928年年末。浙江省政府恳请杜镇远到杭州筹建杭(杭州)江(
江山)铁路。1929年6月,杭江铁路工程局成立,杜镇远被任命为局长兼总工程师。这年他正好40岁。1930年春,杭江铁路开工,限于财力不足,杜镇远创造性地提出修建杭江铁路“先求其通,后求其备”的原则。具体做法是:线路限制坡度、桥梁下部结构按当时国际标准设计,以期后期改造;对上部建筑则按轻轨、标准轨距、小型机车的标准施工;站房设备因陋就简,以实用为原则。在修筑过程中,逐段施工,逐段运营。这样,可以使铁路早日通车运营,再以营业收入的积累,逐步改善铁路的设备和工作条件。
浙赣铁路
1933年冬,全长300余公里的杭江铁路通车,造价为3.7万元/公里。而当时的国有铁路造价为10万元/公里,可谓工期短、费用省了。杭江铁路通车,声震海内外,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后经协商,杭江铁路延伸为
浙赣铁路。1934年5月,杜镇远任
浙赣铁路局局长兼总工程师。历时3年,全线长1008公里的江南大动脉——
浙赣铁路于1937年9月竣工。著名的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座现代化桥梁——
钱塘江大桥,是
浙赣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是在杜镇远的鼎力支持下,由他在唐山交大和康奈尔的校友
茅以升主持修建的。
浙赣铁路是由杭江铁路、玉南铁路、南萍铁路及早年修筑的
株萍铁路组成的,它接通了沪杭甬、南浔及
粤汉铁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战争爆发后,
浙赣铁路属于后方主要干线铁路,对于初期抗战贡献颇大,浙赣全线贯通,大大地缓和了当时全国的紧急垂危的形势,通过浙赣线向前方输送了大批兵员物资,使松沪前线战士得以浴血应战坚守阵地,抗战军士坚持了几个月,有力地回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浙赣铁路功不可没。
抗战功勋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急需修建
衡阳至桂林的铁路,即
湘桂铁路,政府限期两年完成。杜镇远临危受命,毅然挑起这副重担。1937年9月开工,为了争取时间,全路分10个工段,日夜赶修。天气炎热,他穿着短衣短裤,亲临工地指挥。在他的带动下,25万员工团结一心,不畏日机空袭,克服重重困难,使
湘桂铁路于1940年10月全线通车。创造了当时日平均修铁路1公里的最高纪录。武汉、广州相继失守,从
浙赣铁路转运过来的军工器材、难民、物资运往大后方,
湘桂铁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939年3月,沿海港口被日寇封锁,国民政府为了沟通与缅甸的国际交通,急调杜镇远任
滇缅铁路局局长兼总工程师,赶修
滇缅铁路。
滇缅铁路东起昆明,西经湘云、
腊戌进入缅甸,全长950公里。工程十分艰巨。环境恶劣,疟疾横行,施工民工有20万人,杜镇远带领技术人员翻山越岭,到基层检查指导工作。1941年底,全路土石方工程基本完成。后因太平洋战争爆发,仰光被日寇封锁,国外铁路器材无法运进,
滇缅铁路被迫停工。
迫于抗战形势的需要,当时的中国急需沟通川、康、滇三地的陆路交通,这样就可以与当时仅存的国际通道——
滇缅公路衔接,让国际补给运输到国内抗战前线,同时大范围地拓展资源,接济四川、甘肃、陕西三省。由于当时正值
滇缅铁路停工,交通部指示滇缅铁路局负责勘测赶修西祥公路。
滇缅铁路停工后,杜镇远又受命赶修西祥公路,全长548.7公里。1940年11月开工,1941年4月通车。
1942年,杜镇远调往
粤汉铁路局任局长,当时抗战形势急如星火。杜镇远四方奔波,组织军运,救济安排员工生活,同时他还在湖南组织员工训练,预备参加到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去。
抗日战争胜利后,杜镇远奉命重建
粤汉铁路。他身先士卒,全体员工同心奋战,1946年1月动工,同年7月通车至广州。
1949年初,杜镇远长期劳累,糖尿病加重,移居香港养病。新中国成立后,他通过龙云接洽,1950年举家回到北京,在陈云、薄一波等领导同志关怀下,任职于铁道部,为新中国铁路事业做出贡献。1957年后蒙冤受屈,1961年12月悄然去世。1979年12月27日,铁道部党组予以恢复名誉,骨灰安放于八宝山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