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牢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龙的第四子
蒲牢,亦称徙牢,中国神话传说中“龙生九子”第四子,其父亲为、母亲一说为蟾蜍,另一说为鸱鹗,其形象特征遗传自父亲和母亲,形态如龙,头部两侧有一对锐利的尖角,背生双翼,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喜欢鸣叫。
人物设定
外貌特征
据明朝时期陆容菽园杂记·古诸器物异名》中载:“徙牢(蒲牢),其形似龙而小,性吼叫,有神力,故悬于钟上。由此可以推断蒲牢的外形特征与龙相似,比龙的体型稍小,力量巨大,在诸多古代铜钟上可以看到。
人物本领
声如洪钟
据明朝时期李东阳所撰《怀麓堂集》记载:蒲牢,平生好鸣,今钟上兽纽是其遗像。故而将蒲牢安置在钟的顶端,并将击钟所用的长木雕刻成鲸鱼的形状,以其撞钟,模仿蒲牢遇鲸大鸣的故事,使之“响入云霄”且“专声独远”。
形象演变
东汉时期
蒲牢的名称最早出自东汉班固所撰《两都赋》其二《东都赋》:“则必临之以王制,考之以风雅。历驺虞,览驷铁。嘉车攻,采吉日。礼官整仪,乘舆乃出。于是发鲸鱼,铿华钟。登玉辂,乘时龙。凤盖棽丽,和銮玲珑。天官景从,寝威盛容。”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对钟和锤的使用极为考究,必须由鲸鱼槌加上蒲牢钟相互配套使用。
三国时期
据三国时期薛淙所撰《西京赋·注》记载:海中有大鱼曰鲸,海边又有兽名蒲牢,蒲牢素畏鲸,鲸鱼击蒲牢,辄大鸣。凡钟欲令声大者,故作蒲牢于上,所以撞之为鲸鱼。此处对蒲牢的记载更加详细,明确蒲牢的来历与能力,并将其与大钟的名称进行互相替代。
唐朝时期
据唐朝时期皮日休所撰《奉和鲁望闲居杂题五首》《寺钟暝》记载:百缘斗薮无尘土,寸地章煌欲布金。重击蒲牢唅山日,冥冥烟树睹栖禽。由此可以看出,古人已经完全将蒲牢代替铜钟进行称呼。
明朝时期
据明朝时期李东阳所撰《怀麓堂集》记载:“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一曰囚牛、二曰睚眦、三曰嘲风、四曰蒲牢、五曰狻猊、六曰霸下、七曰狴犴、八曰赑屃、九曰蚩吻。由于“昔在弘治间,泰陵尝令中官问龙生九子名目,因忆少时往往于杂书中见之,仓卒不能悉具”,由此可以看出此种说法是李东阳为了应付弘治皇帝而拼凑出的说法,同时也是神话典故“龙生九子”最早的文献记录。
据明朝时期陆深所撰《金台纪闻》记载:昔鸱鹗氏生三子,长日蒲牢好声, 以饰钟,今之钟纽是也。次日鸱吻好望,以饰屋,今之吻头是也。次日〈虫八〉〈虫夏〉好饮。即今闸口所置是也。
人物经历
出生
传闻蒲牢的父亲为中国神话传说中的龙,母亲为一只蛤蟆,从小在海边生长,性格胆小,害怕鲸鱼,被鲸鱼攻击后大吼大叫。
铸钟
据三国时期薛淙所撰《西京赋·注》记载:海中有大鱼曰鲸,海边又有兽名蒲牢,蒲牢素畏鲸,鲸鱼击蒲牢,辄大鸣。凡钟欲令声大者,故作蒲牢于上,所以撞之为鲸鱼。从此可看出人们将大钟与蒲牢进行融合,模仿蒲牢遇鲸大鸣的故事,使之“响入云霄”且“专声独远”。
内涵分析
蒲牢以声音洪亮著称,象征吉祥、高升,寓意声名远扬。
人物关系
人物评价
蒲牢所发出的钟声不仅响亮入云霄,更有着独特的韵律。那悠扬的钟声仿佛能够洗涤心灵、净化思绪,让人在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一丝宁静与平和。同时,钟声也被视为吉祥与好运的象征,能够消减障碍、提升智慧。(杨翼 评)
蒲牢是龙生九子中的老四,长相像龙但比龙小,生平好音好吼。传说它特别害怕庞然大物的鲸,一见到鲸就大喊大叫,声音比钟声还要洪亮震耳。因此,洪钟上常常雕刻蒲牢的龙兴兽钮作为雕饰,寓意钟声悠远、响入云霄。(搜狐网 评)
衍生作品
文学作品
游戏作品
与蒲牢有关的游戏作品有:《霹雳风暴》、《花语卷》、《战双帕弥什》等。
影视作品
历史文物
《唐天宝七年双龙纽铭文铜钟》现藏于阳山县博物馆,为国家二级文物,该钟口径21.5厘米,厚1.5厘米,通高37.7厘米,质量9.88千克。钟体刻有铭文,顶部蒲牢为双龙造型,两个龙头一个龙身,四足,四足靠近龙头,龙头朝下,龙身拱起,呈“∩”形。
《宋代龙钮文大铜钟》现藏于潮州市博物馆一楼大厅,为国家一级文物,该钟高219厘米、口径132厘米、周长414厘米,重约3000斤。钟钮为蒲牢形态,钟体刻有铭文,记载着铸造信息。
《卤簿钟》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该钟通高1. 84米,口径0.81米, 体正圆,呈桶形。钟表有纹饰,钟身上刻有金代“仰山院(押)”等验记文。
《东竺寺铜钟》现藏于孔庙之中,该钟高110厘米,腹围199厘米,口径80厘米,重250千克,圆顶上铸蒲牢提把,圆顶至底,沿口呈喇叭形,上下分铸九圈线状纹饰,并铸有竖式铭文。
争议事件
身份争议
李东阳所撰《怀麓堂集》与杨慎所撰《升庵外集》记载所示,龙生九子的龙子身份大部分各不相同。
生母争议
据民间传说以及陆深所撰《金台纪闻》所示,蒲牢的母亲一说为蟾蜍、另一说为鸱鹗,蟾蜍说法流传更广。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6 09:08
目录
概述
人物设定
形象演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