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都赋
汉代班固赋作
《两都赋》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班固赋作,大致作于永平、永元年间。该赋分为《东都赋》和《西都赋》,实际上是一篇赋的上下章。作品虚拟西都宾、东都主人两个人物,借他们围绕迁都长安还是定都洛阳的辩论,表现了提倡、歌颂法度的主题。同时,歌颂了汉帝国京都的繁荣昌盛、四邻臣服朝贡的盛况、天子游猎的盛大场面及汉代帝王功德等。全篇气势宏大,条理清楚,说服力强,是汉赋的代表作之一。
作品原文
或曰:“赋者,古诗之流也1。”昔成、康没而颂声寝,王泽竭而诗不作2。大汉初定,日不暇给3。至于武、宣之世,乃崇礼官,考文章。内设金马、石渠之署,外兴乐府、协律之事,以兴废继绝,润色鸿业4。是以众庶悦豫,福应尤盛5,白麟、赤雁、芝房、宝鼎之歌,荐于郊庙6。神雀、五凤、甘露、黄龙之瑞,以为年纪7。故言语侍从之臣8,若司马相如、虞丘寿王、东方朔、枚皋、王褒、刘向之属,朝夕论思,日月献纳。而公卿大臣御史大夫倪宽、太常孔臧、大中大夫董仲舒、宗正刘德、太子太傅萧望之等,时时间作。或以抒下情而通讽谕,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雍容揄扬,著于后嗣,抑亦《雅》《颂》之亚也9,故孝成之世,论而录之。盖奏御者千有余篇,而后大汉之文章,炳焉与三代同风10。且夫道有夷隆,学有粗密,因时而建德者,不以远近易则11,故皋陶歌虞,奚斯颂鲁,同见采于孔氏,列于《诗》《书》,其义一也12。稽之上古则如彼,考之汉室又如此。斯事虽细,然先臣之旧式,国家之遗美,不可阙也13。臣窃见海内清平,朝廷无事,京师修宫室,浚城隍,起苑囿,以备制度14。西土耆老,咸怀怨思,冀上之眷顾,而盛称长安旧制,有陋雒邑之议15。故臣作《两都赋》,以极众人之所眩曜,折以今之法度16,其词曰:
有西都宾问于东都主人曰17:“盖闻皇汉之初经营也,尝有意乎都河洛矣18。辍而弗康,寔用西迁,作我上都19。主人闻其故而睹其制乎20?”主人曰:“未也。愿宾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博我以皇道,弘我以汉京21。”宾曰:“唯唯22。汉之西都,在于雍州,寔曰长安23。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华终南之山24。右界褒斜陇首之险,带以洪河泾渭之川,众流之隈,汧涌其西25。华实之毛,则九州之上腴焉26;防御之阻,则天地之隩区焉27。是故横被六合,三成帝畿,周以龙兴,秦以虎视28。及至大汉受命而都之也,仰悟东井之精,俯协河图之灵,奉春建策,留侯演成29。天人合应,以发皇明,乃眷西顾,寔惟作京30。于是睎秦岭,睋北阜,挟澧灞,据龙首31。图皇基于亿载,度宏规而大起32。肇自高而终平,世增饰以崇丽,历十二之延祚,故穷泰而极侈33。建金城而万雉,呀周池而成渊,披三条之广路,立十二之通门34。内则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人不得顾,车不得旋,阗城溢郭,旁流百廛,红尘四合,烟云相连35。于是既庶且富,娱乐无疆,都人士女,殊异乎五方,游士拟于公侯,列肆侈于姬姜36。乡曲豪举,游侠之雄,节慕原尝,名亚春陵。连交合众,骋骛乎其中37。若乃观其四郊,浮游近县,则南望杜霸,北眺五陵,名都对郭,邑居相承38。英俊之域,绂冕所兴,冠盖如云,七相五公39。与乎州郡之豪杰,五都之货殖,三选七迁,充奉陵邑,盖以强干弱枝,隆上都而观万国也40。”
“封畿之内,厥土千里,逴跞诸夏,兼其所有41。其阳则崇山隐天,幽林穹谷,陆海珍藏,蓝田美玉42。商洛缘其隈,鄠杜滨其足,源泉灌注,陂池交属43。竹林果园,芳草甘木,郊野之富,号为近蜀44。其阴则冠以九嵕,陪以甘泉,乃有灵宫起乎其中45。秦汉之所极观,渊云之所颂叹,于是乎存焉46。下有郑白之沃,衣食之源,提封五万,疆埸绮分47。沟塍刻镂,原隰龙鳞,决渠降雨,荷插成云,五谷垂颖,桑麻铺棻48。东郊则有通沟大漕,溃渭洞河,泛舟山东,控引淮湖,与海通波49。西郊则有上囿禁苑,林麓薮泽,陂池连乎蜀汉,缭以周墙,四百馀里,离宫别馆,三十六所,神池灵沼,往往而在50。其中乃有九真之麟,大宛之马,黄支之犀,条支之鸟,逾崑仑,越巨海,殊方异类,至于三万里51。”
“其宫室也,体象乎天地,经纬乎阴阳,据坤灵之正位,仿太紫之圆方52。树中天之华阙,丰冠山之朱堂53。因瑰材而究奇,抗应龙之虹梁,列棼橑以布翼,荷栋桴而高骧54。雕玉瑱以居楹,裁金璧以饰璫,发五色之渥彩,光爓朗以景彰55。于是左墄右平,重轩三阶,闺房周通,门闼洞开56。列锺虡于中庭,立金人于端闱,仍增崖而衡阈,临峻路而启扉57。徇以离宫别寝,承以崇台闲馆,焕若列宿,紫宫是环58。清凉宣温,神仙长年,金华玉堂,白虎麒麟,区宇若兹,不可殚论59。增盘崔嵬,登降照烂,殊形诡制,每各异观,乘茵步辇,惟所息宴60。后宫则有掖庭椒房,后妃之室,合欢增城,安处常宁,茞若椒风,披香发越,兰林蕙草,鸳鸾飞翔之列61。昭阳特盛,隆乎孝成,屋不呈材,墙不露形62。裛以藻绣,络以纶连,随侯明月,错落其间,金釭衔璧,是为列钱63。翡翠火齐,流耀含英,悬黎垂棘,夜光在焉64。于是玄墀扣砌,玉阶彤庭,礝磩彩致,琳珉青荧,珊瑚碧树,周阿而生65。红罗飒纚,绮组缤纷,精曜华烛,俯仰如神66。后宫之号,十有四位,窈窕繁华,更盛迭贵,处乎斯列者,盖以百数67。左右庭中,朝堂百寮之位,萧曹魏邴,谋谟乎其上68。佐命则垂统,辅翼则成化,流大汉之恺悌,荡亡秦之毒螯69。故令斯人扬乐和之声,作画一之歌,功德著乎祖宗,膏泽洽乎黎庶70。又有天禄石渠,典籍之府,命夫敦诲故老,名儒师傅,讲论乎六蓺,稽合乎同异71。又有承明金马,著作之庭,大雅宏达,于兹为群,元元本本,殚见洽闻,启发篇章,校理秘文72。周以钩陈之位,卫以严更之署,总礼官之甲科,群百郡之廉孝73。虎贲赘衣,阉尹阍寺,陛戟百重,各有典司74。周庐千列,徼道绮错75。辇路经营,修除飞阁76。自未央而连桂宫,北弥明光而亘长乐,凌隥道而超西墉,掍建章而连外属,设璧门之凤阙,上觚棱而栖金爵77。内则别风之嶕嶢,眇丽巧而耸擢,张千门而立万户,顺阴阳以开阖78。尔乃正殿崔嵬,层构厥高,临乎未央,经骀荡而出馺娑,洞枍诣以与天梁,上反宇以盖戴,激日景而纳光79。神明郁其特起,遂偃蹇而上跻,轶云雨于太半,虹霓回带于棼楣80。虽轻迅与僄狡,犹褛眙而不能阶81。攀井干而未半,目眴转而意迷,舍棂槛而却倚,若颠坠而复稽,魂怳怳以失度,巡回涂而下低82。既惩惧于登望,降周流以徬徨,步甬道以萦纡,又杳窱而不见阳83。排飞闼而上出,若游目于天表,似无依而洋洋84。前唐中而后太液,览沧海之汤汤,扬波涛于碣石,激神岳之嶈嶈,滥瀛洲与方壶,蓬莱起乎中央85。于是灵草冬荣,神木丛生,岩峻崷崒,金石峥嵘86。抗仙掌以承露,擢双立之金茎,轶埃堨之混浊,鲜颢气之清英87。骋文成之丕诞,驰五利之所刑88。庶松乔之群类,时游从乎斯庭,实列仙之攸馆,非吾人之所宁89。”
“尔乃盛娱游之壮观,奋泰武乎上囿,因兹以威戎夸狄,耀威灵而讲武事90。命荆州使起鸟,诏梁野而驱兽,毛群内阗,飞羽上覆,接翼侧足,集禁林而屯聚91。水衡虞人,修其营表,种别群分,部曲有署92。罘网连紘,笼山络野,列卒周匝,星罗云布93。于是乘銮舆,备法驾,帅群臣,披飞廉,入苑门94。遂绕酆鄗,历上兰,六师发逐,百兽骇殚95。震震爚爚,雷奔电激,草木涂地,山渊反覆,蹂躏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96。尔乃期门佽飞,列刃钻鍭,要趹追踪,鸟惊触丝,兽骇值锋97。机不虚掎,弦不再控,矢不单杀,中必迭双98。飑飑纷纷,矰缴相缠,风毛雨血,洒野蔽天99。平原赤,勇士厉,猿狖失木,豺狼慑窜100。尔乃移师趋险,并蹈潜秽,穷虎奔突,狂兕触蹶101。许少施巧,秦成力折,掎僄狡,扼猛噬,脱角挫脰,徒搏独杀102。挟师豹,拖熊螭,曳犀犛,顿象罴,超洞壑,越峻崖,蹶崭岩103。钜石隤,松柏仆,丛林摧,草木无馀,禽兽殄夷104。于是天子乃登属玉之馆,历长杨之榭,览山川之体势,观三军之杀获105。原野萧条,目极四裔,禽相镇压,兽相枕藉106。然后收禽会众,论功赐胙,陈轻輢以行炰,腾酒车以斟酌,割鲜野食,举烽命釂107。飨赐毕,劳逸齐,大路鸣銮,容与徘徊108。集乎豫章之宇,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109。茂树荫蔚,芳草被堤,兰茞发色,晔晔猗猗,若摛锦布绣,爥燿乎其陂110。鸟则玄鹤白鹭,黄鹄鵁鹳,鶬鸹鸨鶂,凫鷖鸿雁111。朝发河海,夕宿江汉,沈浮往来,云集雾散112。于是后宫乘輚辂,登龙舟,张凤盖,建华旗,袪黼帷,镜清流,靡微风,澹淡浮113。棹女讴,鼓吹震,声激越,謍厉天,鸟群翔,鱼窥渊114。招白鷴,下双鹄,揄文竿,出比目115。抚鸿罿,御缯缴,方舟并骛,俛仰极乐116。遂乃风举云摇,浮游溥览,前乘秦岭,后越九嵕,东薄河华,西涉岐雍117。宫馆所历,百有馀区,行所朝夕,储不改供118。礼上下而接山川,究休祐之所用,采游童之欢谣,第从臣之嘉颂119。于斯之时,都都相望,邑邑相属,国藉十世之基,家承百年之业120。士食旧德之名氏,农服先畴之畎亩,商循族世之所鬻,工用高曾之规矩,粲乎隐隐,各得其所121。”
“若臣者,徒观迹于旧墟,闻之乎故老。十分而未得其一端,故不能遍举也122。”
东都主人喟然而叹曰123:“痛乎风俗之移人也124。子实秦人,矜夸馆室,保界河山,信识昭襄而知始皇矣,乌睹大汉之云为乎125?夫大汉之开元也,奋布衣以登皇位,由数朞而创万代,盖六籍所不能谈,前圣靡得言焉126。当此之时,功有横而当天,讨有逆而顺民,故娄敬度势而献其说,萧公权宜而拓其制,时岂泰而安之哉,计不得以已也127。吾子曾不是睹,顾曜后嗣之末造,不亦暗乎128?今将语子以建武之治,永平之事,监于太清,以变子之惑志129。
往者王莽作逆,汉祚中缺,天人致诛,六合相灭130。于时之乱,生人几亡,鬼神泯绝,壑无完柩,郛罔遗室,原野厌人之肉,川谷流人之血131。秦、项之灾,犹不克半,书契以来,未之或纪132。故下人号而上诉,上帝怀而降监,乃致命乎圣皇133。于是圣皇乃握乾符,阐坤珍,披皇图,稽帝文,赫然发愤,应若兴云,霆击昆阳,凭怒雷震134。遂超大河,跨北岳,立号高邑,建都河洛135。绍百王之荒屯,因造化之荡涤,体元立制,继天而作136。系唐统,接汉绪,茂育群生,恢复疆宇,勋兼乎在昔,事勤乎三五137。岂特方轨并迹,纷纷后辟,治近古之所务,蹈一圣之险易云尔哉138。且夫建武之元,天地革命,四海之内,更造夫妇,肇有父子,君臣初建,人伦实始,斯乃伏牺氏之所以基皇德也139。分州土,立市朝,作盘舆,造器械,斯乃轩辕氏之所以开帝功也140。龚行天罚,应天顺人,斯乃汤、武之所以昭王业也141。迁都改邑,有殷宗中兴之则焉142。即土之中,有周成隆平之制焉143。不阶尺土一人之柄,同符乎高祖144。克己复礼,以奉终始,允恭乎孝文145。宪章稽古,封岱勒成,仪炳乎世宗146。案《六经》而校德,眇古昔而论功,仁圣之事既该,而帝王之道备矣147。
至于永平之际,重熙而累洽,盛三雍之上仪,修衮龙之法服148。铺鸿藻,信景铄,扬世庙,正雅乐149。人神之和允洽,群臣之序既肃150。乃动大辂,遵皇衢,省方巡狩,穷览万国之有无,考声教之所被,散皇明以烛幽151。然后增周旧,修洛邑,扇巍巍,显翼翼。光汉京于诸夏,总八方而为之极152。是以皇城之内,宫室光明,阙庭神丽,奢不可逾,俭不能侈153。外则因原野以作苑,填流泉而为沼,发蘋藻以潜鱼,丰圃草以毓兽154。制同乎梁邹,谊合乎灵囿155。若乃顺时节而蒐狩,简车徒以讲武,则必临之以《王制》,考之以《风》《雅》156。历《驺虞》,览《驷铁》,嘉《车攻》,采《吉日》,礼官整仪,乘舆乃出157。于是发鲸鱼,铿华钟,登玉辂,乘时龙,凤盖棽丽,和銮玲珑,天官景从,寝威盛容158。山灵护野,属御方神,雨师泛洒,风伯清尘159。千乘雷起,万骑纷纭,元戎竟野,戈鋋彗云,羽旄扫霓,旌旗拂天160。焱焱炎炎,扬光飞文,吐焰生风,欱野喷山,日月为之夺明,丘陵为之摇震161。遂集乎中囿,陈师案屯,骈部曲,列校队,勒三军,誓将帅162。然后举烽伐鼓,申令三驱,輶车霆激,骁骑电骛163。由基发射范氏施御,弦不睼禽,辔不诡遇,飞者未及翔,走者未及去164。指顾倏忽,获车已实,乐不极盘,杀不尽物165。马踠余足,士怒未渫,先驱复路,属车案节166。于是荐三牺,效五牲,礼神祇,怀百灵167。觐明堂,临辟雍,扬缉熙,宣皇风,登灵台,考休徵168。俯仰乎乾坤,参象乎圣躬,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169。西荡河源,东澹海漘,北动幽崖,南趯朱垠170。殊方别区,界绝而不邻,自孝武之所不征,孝宣之所未臣,莫不陆讋水栗,奔走而来宾171。遂绥哀牢,开永昌,春王三朝,会同汉京172。是日也,天子受四海之图籍,膺万国之贡珍,内抚诸夏,外绥百蛮173。尔乃盛礼兴乐,供帐置乎云龙之庭,陈百寮而赞群后,究皇仪而展帝容174。于是庭实千品,旨酒万钟,列金罍,班玉觞,嘉珍御,太牢飨175。尔乃食举《雍》彻,太师奏乐,陈金石,布丝竹,钟鼓铿鍧,管弦烨煜176。抗五声,极六律,歌九功,舞八佾,《韶》《武》备,泰古华177。四夷间奏,德广所及,僸佅兜离,罔不具集178。万乐备,百礼暨,皇欢浃,群臣醉,降烟熅,调元气,然后撞钟告罢,百寮遂退179。
于是圣上亲万方之欢娱,又沐浴于膏泽,惧其侈心之将萌,而怠于东作也180。乃申旧间,下明诏,命有司,班宪度,昭节俭,示太素181。去后宫之丽饰,损乘舆之服御,抑工商之淫业,兴农桑之盛务182。遂令海内弃末而反本,背伪而归真,女修织紝,男务耕耘,器用陶匏,服尚素玄183。耻纤靡而不服,贱奇丽而弗珍,捐金于山,沈珠于渊184。于是百姓涤瑕荡秽而镜至清,形神寂漠,耳目弗营,嗜欲之源灭,廉耻之心生,莫不优游而自得,玉润而金声185。是以四海之内,学校如林,庠序盈门,献酬交错,俎豆莘莘,下舞上歌,蹈德咏仁186。登降饫宴之礼既毕,因相与嗟叹玄德,谠言弘说,咸含和而吐气,颂曰:“盛哉乎斯世187!”
今论者但知诵虞、夏之《书》,咏殷、周之《诗》,讲羲、文之《易》,论孔氏之《春秋》,罕能精古今之清浊,究汉德之所由188。唯子颇识旧典,又徒驰骋乎末流189。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190。且夫僻界西戎,险阻四塞,修其防御,孰与处乎土中,平夷洞达,万方辐凑191?秦岭、九崚,泾、渭之川,曷若四渎、五岳,带河溯洛,图书之渊192?建章、甘泉,馆御列仙,孰与灵台、明堂,统和天人193?太液、昆明,鸟兽之囿,曷若辟雍海流,道德之富?游侠逾侈,犯义侵礼,孰与同履法度,翼翼济济也194?子徒习秦阿房之造天,而不知京洛之有制也195。识函谷之可关,而不知王者之无外也。
主人之辞未终,西都宾矍然失容,逡巡降阶,惵然意下,捧手欲辞196。”主人曰:“复位,今将授予以五篇之诗。”宾既卒业197。乃称曰:“美哉乎斯诗!义正乎扬雄,事实乎相如,匪唯主人之好学,盖乃遭遇乎斯时也。小子狂简,不知所裁,既闻正道,请终身而诵之198。”其诗曰:
明堂诗
于昭明堂,明堂孔阳199。
圣皇宗祀,穆穆煌煌200。
上帝宴飨,五位时序201。
谁其配之,世祖光武。
普天率土,各以其职202。
猗欤缉熙,允怀多福203。
辟雍诗
乃流辟雍,辟雍汤汤204。
圣皇莅止,造舟为梁205。
皤皤国老,乃父乃兄206。
抑抑威仪,孝友光明207。
于赫太上,示我汉行208。
洪化惟神,永观厥成209。
灵台诗
乃经灵台,灵台既崇210。
帝勤时登,爰考休徵211。
三光宣精,五行布序212。
习习祥风,祁祁甘雨213。
百谷蓁蓁,庶草蕃庑214。
屡惟豊年,于皇乐胥215。
宝鼎诗
岳修贡兮川效珍,吐金景兮歊浮云216。
宝鼎见兮色纷縕。焕其炳兮被龙文217。
登祖庙兮享圣神。昭灵德兮弥亿年218。
白雉诗
启灵篇兮披瑞图,获白雉兮效素乌,嘉祥阜兮集皇都219。
发皓羽兮奋翘英,容洁朗兮于纯精220。
彰皇德兮侔周成。永延长兮膺天庆221。
词句注释
1.流:流别,流派。
2.成康:即周成王周康王。据说周成王、周康王相继在位时,天下安宁,四十余年连刑具都未用过。史家誉之为“成康之治”。颂声:歌功颂德之声。寝:停止,平息。王泽:天子之德泽。
3.日不暇给(jǐ):谓事务繁多,没有空闲的时间顾及这些事情。
4.武宣:即汉武帝、汉宣帝。礼官:掌礼仪之官。文章:礼乐制度。金马:即金马门,汉代仕宦者的住所,旁有汉武帝所立的铜马,故称金马门。石渠:即石渠阁,汉代宫中藏书之处,在未央宫北。乐府:掌管音乐的官署。汉武帝设立乐府专署,掌管宫廷、巡行、祭祀所用的音乐,兼采民间歌辞。协律:校正音乐吕律,使之和谐。武帝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主管音乐。润色:修饰,赞美。鸿业:大业。
5.悦豫:喜乐。福应:吉祥的征兆。
6.白麟、赤雁、芝房、宝鼎:皆为乐府歌名,据《汉书·武帝纪》记载:武帝巡幸雍,获白麟,作《白麟之歌》。巡幸东海,获赤雁,作《朱雁之歌》。甘泉宫内有芝草,其叶相连,作《芝房之歌》。又在后土祠旁得宝鼎,作《宝鼎之歌》。荐:献,进。郊庙:帝王祭祀天地称为郊,祭祀祖先称为庙。
7.神雀、五凤、甘露、黄龙:都是汉宣帝的年号。据《汉书·宣帝纪》记载:汉宣帝时,先后有神雀、五只凤凰、甘露、黄龙等出现,宣帝认为是祥瑞之兆,先后用以为年号。
8.言语:指文辞著作。
9.讽谕:用委婉的话进行劝说。上德:帝王的功德。雍容:容仪温文。揄扬:宣扬。亚:同类而次之者。
10.孝成:即汉成帝。奏御:进献。炳:辉煌。三代:指夏、商、周。同风:风格相同。
11.夷:平。隆:盛。则:法则。
12.皋陶(yáo)歌虞:皋陶是虞舜的贤臣,他作诗歌颂虞舜。其诗见《尚书·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奚斯颂鲁:奚斯是春秋时鲁国大夫,他作诗赞美鲁僖公。其诗见《诗经·鲁颂·宫》。孔氏:指孔子。义:道理。
13.稽:考核,考察。旧式:遗留的典范。阙(quē):通“缺”。
14.清平:政治清明,社会太平。京师:指东汉京都洛阳。浚(jùn):疏通。城隍:城壕。苑囿(yòu):林苑,古代帝王打猎玩乐的园林。备:完备。
15.耆(qí)老:老人。古代称六十岁为耆,称七十岁为老。睠(juàn)顾:垂爱关注。睠,同“眷”。陋:鄙薄。洛邑:即洛阳,在今河南省洛阳市白马寺东洛水北岸。
16.极:制止。眩(xuàn)矅(yào):同“炫耀”,迷惑。折:断制。
17.西都宾、东都主人:都是假设的人物。西都,指长安。东都,指洛阳。
18.皇汉:大汉。经营:规划创业。河洛:黄河与洛水。此指这两条河之间的洛阳。
19.辍(chuò):中止,停止。康:安。实用:犹“是用”,所以。上都:京城。
20.覩(dǔ):同“睹”,察看。
21.摅(shū):抒发。蓄念:早已有的念头。幽情:深远的感情。皇道:帝王之道。汉京:指汉都洛阳。
22.唯唯:应诺声。
23.雍州:古九州之一,在今陕西、甘肃及青海滨纳一带。长安:本为秦之乡名,汉高祖建都于此而为国都名,故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
24.函谷:即函谷关。古函谷关在今河南省灵宝县东北。二崤:崤山有二陵,故谓二崤,在今河南省西部。表:外,外面。太华:山名,即西岳华山,在今陕西省渭南县东南。终南:又名南山,秦岭主峰之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
25.褒(bāo)斜(yé):谷名,为沿褒水和斜水所形成的河谷,在今陕西省西南。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省陇县至甘肃省平凉一带。带:围绕。洪河:大河,指黄河。泾、渭:泾水和渭水。隈(wēi):弯曲的地方。汧(qiān):水名,源出今陕西省陇县西北,山南麓,注入渭河。
26.华实之毛:谓草木。上腴(yú):上等的肥沃土地。
27.防御:谓关禁。隩(ào)区:深奥之区域,犹今言“内地”“腹地”。
28.被:及。六合:四方上下。三:指周、秦、西汉三代。帝畿(jī):京城所在地区。龙兴、虎视:皆比喻盛强。
29.悟:晓。东井:即井宿,星官名,因在银河之东故名,二十八宿之一,有星八颗。协:合。河图:相传伏羲氏见龙马负图于河,据其文字,以画八卦,谓之河图。“悟东井之精”,“协河图之灵”,谓汉当代秦都关中。奉春:汉娄敬的封号。齐人娄敬,戍陇西过洛阳,劝说刘邦建都长安,赐姓刘氏,拜为郎中,号奉春君,后封关内侯,号建信侯。留侯:汉张良的封爵。演:引,引申。
30.天:谓五星聚东井。人:谓娄敬等进说。发:启发。皇明:指高祖。西顾:谓入关。作京:指在长安建京都。
31.睎(xī):远望。秦岭:指秦岭山脉的一段,又名南山,一名终南山,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睋(é):审视。北阜:山名,在今陕西省三原县北。挟:从旁钳住。沣(fēn):水名,源出陕西省秦岭山中,北流至西安市西北渭水。灞(bà):水名,在今陕西省中部。据:占有。龙首:山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旧城北。
32.皇基:天子之基业。度:量度。或作“羌”,发语词。
33.肇(zhào):开始。高:指汉高祖。平:指汉平帝。崇丽:高而美。延祚(zuò):延续皇位。穷奢、极侈:形容极端奢侈。奢,原作“泰”,今据《后汉书·班固传》改。
34.金城:坚固的城墙。万雉(zhì):形容很高。雉,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呀(xiā):大而空。披:开劈。通门:通行之门。天子城有十二门。
35.街衢(qú):城市中四通八达的道路。洞达:通达。闾阎(yán):里巷的门。九市:买卖货物的场所。《汉宫阙疏》:“长安立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隧:道路,指列肆于道路。阗(tián):通“填”,充满。廛(chán):市房。红尘:飞扬的尘土,形容繁华热闹。
36.疆:止境。都人:都城的人。拟:模仿,指僭于公侯车服。列肆侈于姬姜:谓市场上妇女服饰奢侈过于姬姜。姬姜:此代指责族妇女。列肆:市场上成列的店铺。
37.乡曲:乡里。豪举:豪放的举动。原尝:即平原君赵胜和孟尝君田文。春陵:即春申君黄歇和信陵君无忌。驰骛(wù):驰骋,奔走。
38.浮游:漫游。杜、霸:杜陵(在今西安市东南)和霸陵(在今西安市东北)。五陵:即长陵、阳陵、安陵、茂陵、平陵,都在渭水北岸,今咸阳市附近。邑:指陵邑,汉代为守陵墓所置之邑。
39.绂(fú)冕:古时高官之礼服礼冠,此借指高官。冠盖:官吏的服饰和车乘,此借指官吏。七相:即车千秋、黄霸、王商、韦贤、平当、魏相、王嘉。五公:即田、张安世、朱博、平晏、韦赏。
40.五都:西汉时首都以外的五个大都市,指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货殖:经商,这里指商人。三选:选三种人家,指吏二千石、高訾富人及豪杰兼并之家。七迁:迁于七陵。强干弱枝:干喻京师,枝喻地方。隆:增。观:示。
41.封畿(jī):京都一带地区。逴(chuò)跞(luò):超越。诸夏:中国。
42.阳:山之南面。穹谷:深谷。蓝田:山名,山出美玉,故又名玉山,在今陕西省蓝田县东。
43.商、洛:商县和上洛县,属弘农郡。隈:山曲。鄠(hù)、杜:鄂县和杜陵,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滨:犹近。陂(bēi)池:池沼。属:连接。
44.近蜀:言秦境富饶与蜀相似。
45.阴:山之北面。九嵕(zōng):山名,有九峰高耸,在今陕西省醴县东北。甘泉:山名,在今陕西省淳化县西北。秦始皇二十七年在其上作甘泉前殿,汉武帝增筑扩建而为甘泉宫。灵宫:指甘泉宫。
46.极观:谓所见到的尽善尽美无以复加的事物。渊云:即子渊(王褒的字)和子云(扬雄的字)。王褒作《甘泉颂》,扬雄作《甘泉赋》。
47.郑白:即郑国渠(战国末年韩国人郑国修筑)和白渠(汉武帝时赵国中大夫白公修筑)。提封:犹言封地。疆场:田界。绮分:交错成纹。分,通“纷”。
48.塍(chéng):田埂。刻镂:交错如镂。原:高平的地。隰(xí):低下的湿地。龙鳞:形容土地一高一低的样子。插:通“锸”,农具名,即锹。颖:禾穗。铺棻(fēn):茂盛的样子。棻,通“纷”。
49.大漕:大运河。溃渭洞河:即“渭溃河洞”。泛舟:浮舟。山东:战国、秦汉称崤山或华山以东为“山东”,即关东。
50.上囿禁苑:即林苑,指上林苑,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及周至、户县界。麓(lù):林连接于山为麓。薮(sǒu):无水的泽地。缭(líáo):围绕,缠绕。离宫:古代帝王正宫以外临时居住的宫室。别馆:古代帝王的正室以外的宫室。神池、灵沼:灵异的池沼。往往:处处。
51.九真:汉郡名,辖境相当于今越南清化、河静两省及义安省东部地区。大宛:古代西域国名,在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以盛产汗血马著名。黄支:古代国名,故地在今印度马德拉斯西南的康契普拉姆附近。一说,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部亚齐附近。条支:古代西域国名,在今伊拉克境内。逾:越过。殊方:异域,别的地方。
52.经纬:南北为经,东西为纬。阴阳:指日光的背向,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坤灵:即地祇(qí),古代对于山岳河渎之神的总称。仿:象。太、紫:太微和紫宫,均为星官名。太微方,紫宫圆。《春秋合诚图》曰:“太微,其星十二,四方。”《史记·天官书》曰:“环之匡衡十二星,藩臣,皆曰紫宫。”
53.中天:天空之中。华阙(què):华丽的观阙。丰:大。冠山:在山之上。朱堂:涂以朱色的殿堂。
54.瑰(guī):珍贵。究奇:极为奇伟。抗:高。应龙:古代神话中有翼的龙。这里指梁作应龙之形。虹梁:梁曲如虹。棼(fén):栋木。橑(liǎo):椽木。翼:飞檐。荷:承受。栋:房屋正梁。桴(fú):房屋次梁,即二梁。骧(xiāng):马首昂举,引申为上举。
55.瑱(tián):通“磌”,柱下的石础。楹(yíng):厅堂前部的柱子。珰(dāng):屋檐头装饰。渥(wò)彩:谓色彩之美。渥,光润。爓(yàn):火焰。
56.左墄(cè)右平:古代王者之宫,左为陛阶,右以纹砖相次第,谓之左墄右平。墄:陛阶。轩:楼板,栏板。闺房:内室。门闼(tà):宫中大小之门。
57.虡(jù):悬挂钟、磬的木架。金人:铜铸的人像。端闱(wéi):宫殿的正门。仍:因。衡:通“横”。阈(yù):门槛。峻路:高峻的道路。扉(fēi):门扇。
58.徇:环绕。别寝:正寝以外的其他寝室。崇:高。闲馆:广大之馆。焕:明。列宿:众星宿。
59.清凉、宣温、神仙、长年、金华、玉堂、白虎、麒麟:均指殿名。区宇:疆宇,区域。殚:尽。
60.增:通“层”,重复。盘:盘曲。崔嵬(wéi):高耸的样子。登降:上下。炤烂:明亮。诡:怪异。乘茵(yīn):乘车。步辇:古代一种用人抬的代步行的工具,类似轿子。息宴:安息。
61.后宫:古代妃嫔所居的宫室。掖庭:汉皇宫中的旁舍,宫妃所居。《汉官仪》曰:“婕妤以下皆居掖庭。”椒房:汉皇后所居的宫殿,用椒和泥涂壁,取其温暖有香气,兼有多子之意。长乐宫有椒房殿。合欢、增城、安处、常宁、茝若、椒风、披香、发越、兰林、蕙草、鸳鸯、飞翔:皆殿名。
62.昭阳:汉宫殿名,成帝时赵昭仪居之。孝成:汉孝成帝刘骜。呈:显露。
63.裛(yì):缠绕。藻绣:五色文彩。络:缠绕。纶(lún)连:结绶为网络,即今之扎彩。随侯明月:即随侯珠。因晚上光如明月,故云随侯明月。高诱注《淮南子·览明训》曰:“随侯见蛇伤断,以药傅之,后蛇于江中衔大珠以报之,因曰随侯珠。”釭(gāng):古代宫室壁上的环状金属饰物。因形状如缸,故称。列钱:行列似钱。
64.翡翠:即“硬玉”,矿物名,是“辉石”族中的一种。火齐(jì):宝石名。流耀:闪动光辉。含英:内含精英。悬黎、垂棘:都是美玉名。悬黎、垂棘之玉,夜有光辉。
65.玄墀(chí):以漆饰墀。墀,殿上的空地。扣砌:犹“镂砌”,以玉饰物。,用金玉,镶嵌器物。碝(ruǎn)磩(qì):都是次玉的美石。彩(cǎi)致(zhì):形容文理细密。琳:青碧色的玉。珉(mín):似玉的美石。青荧:形容玉青白的光泽。珊瑚:热带海中的腔肠动物,骨骼相连,形如树枝,故又名珊瑚树,多为红色,可供观赏的装饰品。碧树:玉树。碧,青玉。周阿:环于水曲之处。
66.飒(sà)纚(xǐ):长袖舞动的样子。绮组:华美的组纽。缤纷:繁多的样子。精曜(yào):精美而又有光辉。华烛:光彩映射,指人之美容。
67.十有四位:十四等。后宫妃嫔有昭仪、婕妤、娙娥、傛华、美人、八子、充衣、七子、良人、长使、少使、五宫、顺常是为十三等,又有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秩禄同,共为一等,合十四位。窈窕:幽闲,指妇德幽静,妇容闲雅。繁华:美丽。迭:更替。
68.朝堂:汉代正堂左右百官治事之所。百僚:百官。萧、曹、魏、邴:指萧何、曹参、魏相、邴吉,并为丞相。谋谟(mó):谋划,筹策。
69.佐命:指辅助帝王创业的人。垂统:把基业传统给后世子孙。统,皇统、帝业。辅翼:辅佐协助。成化:成就德化。恺(kǎi)悌(tì):和乐简易。荡:清除。毒螫(shì):毒害。
70.乐和:音乐和谐。画一:同“划一”,一律。膏泽:比喻恩泽。洽:沾湿,浸润。黎庶:众百姓。
71.天禄、石渠:均为汉宫中藏书阁名。天禄阁在未央宫内,石渠阁在未央宫北。典籍:法典图籍等重要文献。谆诲:殷勤教告。故老:年龄大阅历深的人,这里指元老旧臣。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稽合:考校。
72.承明:汉殿名,在未央宫中。金马:汉官署名,门旁有铜马,故名。著作:撰述。大雅:指才德高尚的人。宏达:才识广博通达。于兹:在此。元元本本:探其原始而得其根本。殚见洽闻:广见博闻,是说知识渊博。秘书:难见的典籍。
73.周:环绕。钩陈:指后宫。严更:督行夜鼓。甲科:汉时课士分甲、乙、丙三科。廉孝:廉直纯孝。此为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
74.虎贲(bēn):官名,皇宫中卫戍部队将领。赘(zhuì)衣:官名,掌管衣服,为太子近臣。阉(yān)尹:主管宫室出入的宦官。阍(hūn)寺:即阍人和寺人。阍人掌守中门之禁。寺人掌内人之禁令。陛戟(jǐ):戟,古代兵器的一种。古代卫士持戟立于殿阶两侧,叫“陛戟”。典司:小臣有司。
75.周庐:秦汉时皇宫四周所设的警卫庐舍。徼(jiào)道:巡视之道。绮错:纵横交错。
76.辇路:阁道。经营:犹往来。除:楼陛。飞阁:凌空而建的阁道。
77.未央:未央、桂宫、明光、长乐、建章均汉宫名。弥:终。亘(gèn),从此端直达彼端、横贯。隥(dèng)道:有台阶的登高道路。墉(yōng):指城墙。掍(hùn):同,混合。璧门:建章宫正门。凤阙:汉宫阙名。觚(gū)棱:宫阙上转角处的瓦脊,因成方角棱瓣之形故名。金爵:指饰于建章宫阙上的铜凤凰。爵,通“雀”。
78.别凤:汉宫阙名,又名折凤阙。嶕(jiāo)峣(yáo):高耸的样子。眇(miǎo)丽:精妙而壮丽。眇,通“妙”。耸擢:高耸而拔起。开阖:开谓之阳,阖谓之阴。
79.尔乃:如此。正殿:即前殿。崔嵬:高峻的样子。层:重。骀(dài)荡、(sà)娑、洞枍、天梁:都是汉宫殿名,在建章宫。反宇:屋泥上仰起的瓦头。盖戴:覆盖。激日景(yǐng)而纳光:是说外激日,日影下照,而反纳其光。景,古“影”字。
80.神明:汉建章宫中台名。郁:美盛的样子。特起:崛起,挺出。偃蹇:高耸的样子。跻(jī):登,升。轶(yì):超越。太半:过半。回带:曲绕。楣:屋檐口椽端的横板。
81.僄(piào)狡:轻疾勇猛。愕(è)眙(chì):惊视的样子。阶:循阶而登。
82.井干(hán):汉楼名。眴(xuán)转:眼目眩乱。棂(líng)槛:楼上的栏楯(shǔn)。郤倚:退倚。郤,同“却”。稽:留止。怳(huǎng)怳:心神不定的样子。巡:沿。
83.惩惧:恐惧。周流:周游。徬徨:同“彷徨”,徘徊不定的样子。甬(yǒng)道:飞阁复道。萦纡:回旋曲折。杳窱(tiǎo):形容宫室幽深的样子。
84.飞闼:指门楼上的小屋。天表:天外。洋洋:无所归的样子。
85.唐中:汉池名。太液:汉池名,池中有三山,以像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仙山。揽:收拢。汤(shāng)汤:大水急流的样子。碣(jié)石:海畔山。神岳:仙山。嶈(qiāng)嶈:激流冲撞的石声。方壶:即传说中的方丈仙山。
86.灵草:即灵芝仙草,古人认为服之可以长生,故称“灵芝”或“灵草”。神木:指松柏之类四季长青、寿命极长的树木。古人认为常服其籽实可以长生,故称“神木”。巖(yán)峻:险峻的山石。巖,“岩”的异体字。崷(qiú)崒(zú):高峻的样子。峥嵘:高峻的样子。
87.抗:举。承露:承接甘露。擢:耸起。金茎:即铜柱。轶:超过。埃竭(ài):尘埃。颢(hào)气:洁白清鲜之气。清英:清爽秀丽。
88.骋:发挥。文成:汉代将军名号。齐人李少翁,以方术见汉武帝,武帝拜少翁为文成将军。丕:大。诞:欺骗。弛:传播,传扬。五利:汉代将军名号,胶东人栾乐,因多方略而敢为大言,汉武帝拜为五利将军。刑:法。
89.庶:差不多。松乔:古代传说中的仙人赤松子和王乔。列仙:众仙。攸:所。馆:寓舍。
90.大武:大陈武事。上囿:供帝王玩赏、打猎的园林。威灵:犹言声威。
91.荆州:古九州之一。这里指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于今湖北、湖南两省及河南、贵州、广州、广西一部分。禁林:帝王的苑囿、园林。屯聚:聚集。
92.水衡:官名,掌诸池苑。虞人:掌管山泽之官。营表:古代建筑宫室时立表确立位置,这里谓正行列。部曲:古代军队编制之称。《后汉书·百官志》:“将军……领军皆有部曲,大将军营五部,部校尉一人。……部下有曲,曲有军候一人。”
93.罘(fú)网:捕兽的网。纮(hóng):网。络:网罗。周匝(zā):周围。星罗云布:比喻布列稠密。
94.銮舆:天子之车驾。法驾:亦称“法车”,天子之车驾,驾六马。飞廉:馆名,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建,馆上铸神禽飞廉铜象,故名飞廉馆。苑门:御苑之门。
95.酆(fēng):指酆京,周文王都于此,故址在今陕西省长安县西南沣河以西。镐(hào):指镐京,周武王都于此,故址在今陕西省长安县韦曲乡西。上兰:汉宫观名,在上林苑中,故址在今陕西省长安县西。六师:犹“六军”。天子之军,凡72500人为一军。骇殚:惊惧。
96.震震:威严的样子。爚(yuè)爚:光明耀目的样子。一说,震震、爚爚,都是奔走的样子。涂:污。反覆:犹“倾动”。拗(ào)怒:抑制愤怒。
97.期门:官名。佽(cì)飞:官名,取古代勇士佽飞为名,掌弋射,有九承两尉。钻:通“攒”,簇聚。鍭(hóu):箭,用于近射田猎。要(yāo):通“邀”,拦截。趹(jué):奔。值锋:遇上利箭。
98.机:弩机,弓上发弦的装置。掎(jǐ):发射。控:引弓,拉弓。中(zhòng):射中。
99.飑(biāo)飑、纷纷:都是形容众多的样子。矰(zēng)缴(zhuó):系有生丝以射鸟雀的短箭。
100.厉:勇猛。猨(yuán)狖(yòu):泛指猿猴。猨,同“猿”。慑:恐惧。
101.潜:深入。秽:田中杂草。穷:势穷力竭。奔突:横冲直撞。兕(sì):古代犀牛中一类的兽名,一角,青色,重千斤,皮厚,可以制甲。触蹷(jué):冲撞颠蹶。蹷,同“蹶”。
102.许少、秦成:皆人名,生平未详。掎:牵制。僄狡:兽之轻捷者。扼:掐住。噬(shì):咬。脱:脱掉。挫:折断。脰(dòu):颈项。徒搏:空手搏斗。
103.挟:胁持。师:即“狮”。拖:曳引。螭(chī):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蛟龙之属。曳:牵引。犛(lí):犛牛,黑色。顿:通“扽”,提起,引领。洞壑:深谷。蹙:踏。崭(zhǎn)岩(yán):险峻的山石。
104.钜:通“巨”。隤(tuí):坠落。殄(tiǎn)夷:杀绝。
105.属玉:汉观名。榭(xiè):筑在高土台上的敞屋。体势:形势,状态。
106.四裔(yí):四方边远之地。镇压:伏压。枕藉:纵横相枕而卧。
107.赐胙(zuò):赐祭之余肉。炰(páo):烹煮。鲜:新杀的禽兽。燧:告警的烽火。命釂(jué):命饮尽杯中之酒。
108.大路:即王辂(lù),玉饰的皇帝专用车。容与:迟缓不前。
109.豫章、昆明:皆汉观名。昆明:汉池名。云汉:天河。
110.荫蔚:草木茂盛的样子。被:覆盖。堤:同“堤”。兰茝(chǎi):两种香草名。晔(yè)晔:明盛的样子。猗(yī)猗:美盛的样子。摛(chī):舒展。爥(zhú)燿(yào):照耀。陂(bēi):山坡。
111.玄鹤:黑鹤,古代传说鹤千年化为苍,又千年变为黑,谓之玄鹤。白鹭:鸟名,全身羽毛雪白,飞翔轻快。黄鹄(hú):鸟名,即天鹅。鵁(jiāo):鸟名,头细身长,颈有白色,能入水捕鱼。鹳:大型涉禽,形似鹤亦似鹭。鸧(cāng)鸹(guā):鸟名,大如鹤,青苍色,亦有灰色者。鸨(bǎo):鸟名,似雁而大,无后趾。鶂(yì):水鸟名,即“鹢(yì)”,形如鹭而大,羽色苍白,善翔。凫(fú)鹥(yī):水鸟名。凫,野鸭;鹥,鸥鸟。鸿雁:鸟名,大曰鸿,小曰雁。
112.沈(chén):同“沉”。云集雾散:形容众鸟聚集在一起又分散而去。
113.后宫:指妃嫔、姬妾。輚(zhàn)辂:天子的卧车。龙舟:龙形的船,船的首尾作巨龙形状。凤盖:即凤凰伞,帝王仪仗所用。华旗:彩旗。袪(qū):举起,撩起。黼(fú)帷:绣有黑白相间如斧形花纹的车帷。靡:无。澹淡:漂浮的样子。
114.櫂(zhào)女:舟女。櫂,同“棹”。讴(ōu):歌唱。激越:声音高亢清远。謍(hōng):轰响。厉天:谓响彻天空。
115.白鹇(xián):鸟名,亦称“白雉”“银雉”。揄:引。文竿:饰以翠羽的竿。比目:即比目鱼。
116.抚:按,执。罿(chōng):捕鱼网。御:控制。骛:疾驶。俛(fǔ):同“俯”。
117.普:普遍。乘:登上。薄:迫近。河华:黄河和华山。岐雍:岐山和雍县,属右扶风郡,在今陕西省长安县西。
118.宫馆:宫城内的馆舍。储:积蓄。供(gòng):供给,供应。
119.上下:谓天地。接:祭。究:尽。休祐(yòu):美福,吉祥。用:指牺牲玉帛之物。第:按次序。
120.相属:相连接。藉(jí):系,继承。
121.先畴(chóu):祖先的田地。畎(quǎn)亩:田间,田地。循:遵循。遵守。鬻(yù):出卖。高曾:高祖和曾祖。粲:鲜明。隐隐:众多的样子。
122.一端:一方面。徧(biàn):同“遍”。
123.喟(kuì)然:叹息的样子。
124.移:改变。
125.矜夸:夸耀。保界河山:谓守河山之险以为界。保,守。信:确实。识(zhì):记住。昭襄:秦昭王和庄襄王。乌:何,怎么。云为:言行。
126.开元:犹言创始。布衣:平民。数朞(jī):几年。朞,同“期”,一周年。六籍:即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靡:无。
127.当天:蔽天。逆:叛乱,谓臣伐君。娄敬:即刘敬。度(duó)势:考虑当时的形势。萧公:萧何。权宜:随时事采取适宜办法。拓:扩展。
128.吾子:相亲爱之称。是:此,指上文“度势”“权宜”之由。顾:反而。眩曜:夸耀。末造:犹末世,指一个朝代近于衰亡的末期。暗:愚昧不明。
129.建武:东汉光武帝年号(25—56)。永平:东汉明帝年号(58—75)。监:通“鉴”,借鉴,比照。太清:天道,自然。惑志:困惑之心。
130.王莽:字巨君,汉元帝皇后之侄,新王朝的建立者。祚(zuò):皇位。天人:天意和人事。
131.生人:即生民,人民。泯(mǐn)绝:灭绝。李贤注《后汉书·班固传》曰:“人者神之主,生人既亡,故鬼神亦绝也”。壑(hè):山谷,坑地。郛(fú):外城。罔:无,没有。厌:通“餍”,布满。
132.克:能够。书契:指文字。纪:通“记”,记载。
133.上帝:天帝。怀:怜悯,同情。降监:指自上向下作监视。圣皇:光武帝的尊称。
134.乾符:天之符瑞,是帝王受命于天的吉祥征兆,即指河图。坤珍:地之符瑞,是帝王应之于地的吉祥征兆,即指洛书。披:分解。皇图:封建帝王的版图。稽:考核。帝文:天文。赫尔:愤怒的样子。昆阳:汉县名,在今河南省叶县,新莽地皇四年(23)刘秀歼灭王莽的主力军王寻、王邑于此。凭:满,盛。
135.大河:指黄河。跨:占据。北岳:恒山的古名,在今河北省曲阳县西北,与山西省接壤处。高邑:春秋时为晋国的鄗邑,西汉时为侯国。光武帝在此即位,因避讳,改名为高邑,故址在今河北省柏乡县北。
136.绍:继承。造化:创造化育,指天地。荡除:清除。体元:谓体法天地之德。一说谓置善德于身。继天:谓承天之志。作:起,出现。
137.系:继。唐:即唐尧。统:统业,统绪事业。绪:业,指前人未竟之功业。茂育:繁盛滋长。群生:一切生物。恢复:重新拓广。恢,大。三五:三皇五帝。
138.方轨:两车并行。纷纶:众多。后辟:谓君。务:事务。险易;比喻理乱。
139.元:开始。革命:古代认为帝王受命于天,因称改朝换代为革命。肇(zhào):开始。实始:这才开始。斯乃:这就是。伏羲氏:中国远古神话中人类的始祖,传说他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又传说他创造八卦。基:始。皇德:天子的恩德。
140.市朝:指国家的规模建制。轩辕氏:黄帝之号,古史记载黄帝,少典之子,姓公孙,居于轩辕之丘,故名曰轩辕。古史传说蚕桑、医药、舟车、宫室、文学之制,皆始于黄帝时代。后人以黄帝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帝功:帝业,王业。
141.龚行:恭行。龚,通“恭”。天罚:上天的惩罚。昭:光大。
142.殷宗:殷代的祖先,指盘庚。盘庚在王室衰乱时,率众自奄(今山东曲阜)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商复兴,史称殷商。则:准则,法则。
143.即:就,至。周成:即周成王。隆平:盛平,升平。
144.阶:凭借。尺土:极狭小的土地。柄:权力。同符:古代用符契作为凭证,因称事情相同为同符。高祖:开国皇帝的庙号,这里指汉高祖刘邦。
145.克己复礼:语出《论语·颜渊》,意思是约束自己的视、听、言、动,以回复和符合礼的要求。允:诚信,诚实。恭:恭谨。孝文:即汉文帝。
146.宪章:效法。稽古:考求古事。封岱:帝王在泰山上筑土祭天。岱,泰山的别名。勒成:刻碑以记功。勒,雕刻。仪:仪礼。炳:明。世宗:汉武帝死后的庙号,有一世之宗之意。
147.案:通“按”,按照。校(jiào)德:量德,与古帝之仁德相比较。眇:远。该:通“赅”,尽备。
148.重熙:光明又光明。累洽:太平相承。三雍:指明堂、辟雍、灵台,古代封建帝王举行祭祀典礼的场所。上仪:隆重的礼节。衮(gǔn)龙:衮卷龙衣,古代帝王及上公绣龙的礼服。法服:礼法规定的标准服。
149.铺:布。鸿藻:大而错杂的花纹。信:通“伸”。景铄(shuò):谓大的美德。景,大;铄,通“烁”,美。世庙:高祖之庙。孝明帝尊光武帝庙号为世庙。雅乐:用于郊庙朝会的正乐。正雅乐:指依谶文改大乐(音乐名)为大予乐(亦音乐名)。
150.允洽:和美,信实。肃:严正。
151.大辂(lù):即玉辂,玉饰的皇帝专用车。皇衢:驰道。省(xǐng)方:视察四方。巡狩:同“巡守”,古代帝王五年一巡守,视察诸侯所守之地。躬览:亲自观览。考:考察。声教:威声和教化。被:及。皇明:天子之明德。烛(zhú)幽:照明幽暗之处。
152.洛邑:即洛阳。巍巍:形容宫阙高大的样子。翼翼:形容宫阙庄严雄伟的样子。极:中,谓洛阳在诸夏之中。
153.阙庭:宫廷和阙廷。神丽:奇异美丽。奢不可逾,俭不可侈:是说奢俭合礼。
154.苑(yuàn):帝王及贵族游玩和打猎的风景林园。蘋藻:都是水草名。圃(pǔ):种植蔬菜、花果或苗木的地方,周围无垣篱。毓(yù):同“育”,养育。
155.梁邹:两者都是汉县名,在今山东省邹平县东北。谊:义理。灵囿(yòu):神圣之囿。
156.蒐(sōu)狩:打猎。春猎为蒐,冬猎为狩。简:查检,检阅。车徒:兵车及步卒。王制:王者的制度。《礼记》《荀子》皆有《王制》篇,记先王治国之制度。《风》《雅》: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大雅》《小雅》。《诗经·周南·关雎》的《序》云:“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
157.驺虞:《诗经·召南》中的诗篇名。《驷》:《诗经·秦风》中的诗篇名。《车攻》《吉日》:都是《诗经·小雅》中的诗篇名。整仪:整齐威仪。
158.鲸鱼:谓刻杵作鲸鱼形。铿(kēng):撞击。华钟:钟有篆刻之纹,故谓华钟。时龙:应时的龙。凤盖:凤凰伞,帝王仪仗用。棽(shēn)洒:纷垂摇扬的样子。和鸾:车铃。玲珑:清越的声音。天官:泛指百官。景(yǐng)从:紧相追随,如影随形。寝:盛。
159.山灵:山神。属御:属车之御。方神:四方之神。雨师:司雨之神。泛洒:遍洒。风伯:司风之神。清尘:拂除尘垢。
160.纷纭:盛多的样子。元戎:古代大型的兵车。鋋(chán):铁把短矛。慧:扫。羽旄(máo):羽旗。旌(jīng)旗:旗帜的通称。拂:掠过。
161.焱(yàn)焱炎炎:形容戈矛车马光彩闪烁的样子。文:色彩交错。欱(hē):啜,吸吮。歕(pēn):喷射,喷吐。摇震:晃动。
162.中囿:即囿中。按屯:止军驻扎。按,止住。骈(pián):并列。校队:部队。勒:治,统御。三军:周制天子六军,三居一编,故言三军。这里泛指军队。
163.三驱:即三田。天子、诸侯每年三度田猎,猎时必驱,故称田猎为驱。輶(yóu)车:驱逆之车。骁(xiāo)骑:勇猛的骑兵。电骛(wù):电驰,形容迅速。
164.由基:即养由基,春秋时楚人,善射。范氏:指赵简子之御人。施御:驾驭。睼(dì):视。诡遇:指打猎时不按礼法规定而横射禽兽。去,离去。
165.指顾:谓手指而目顾,极言其迅速。倏(shū)忽:转眼之间。实:充满。极:尽。盘:乐。
166.踠(wǎn):屈曲。渫(xiè):消散。属车:皇帝侍从的车子。案节:按辔调节马的步伐。案,通“按”。
167.荐:进,献。三牺:指祭天、地、宗庙之牺。效:呈献。五牲:指麋(mí)、鹿、麏(jūn)、狼、兔。神祇(qí):天神和地神。百灵:百神。
168.觐(jìn):古代诸侯秋朝天子为觐。明堂:古代天子宣明政教的地方。辟雍:汉祭祀之所。缉熙:犹言积渐至于光明。皇风:谓天子之德。灵台:汉代观察天文气象之台,在今陕西省长安县西北。休征:谓休美之征验,犹吉利的征兆。
169.乾坤:天地的代称。参象:观象。圣躬:天子之圣体。中夏:中国。布德:广施恩德。抗稜:振举威势。
170.荡:疏通。澹:触动。海漘(chún):海边。幽崖:寂静的山崖。朱垠:南方。
171.孝武:即汉武帝刘彻。孝宣:即汉宣帝刘询。詟(zhé):恐惧。栗(lì):恐惧。
172.绥:安抚。哀牢:古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永昌:汉郡名,辖境相当于今云南省大理民族自治州及哀牢山以西地区。春王:即春王月,周王正月之别名。三朝(zhāo):元日。颜师古注《汉书·孔光传》曰:“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会同:古代诸侯朝见帝王曰会,众见曰同。
173.图籍:地图和户籍。膺(yīng):受。百蛮:指与华夏对称的诸少数民族。
174.盛礼:隆盛之礼。供帷:供设帷帐。云龙:汉洛阳宫门名,以云龙为饰,故名。赞:引。群后:谓众诸侯。皇仪:天子之仪容。帝容:帝王之威容。
175.庭实:贡献之物。旨酒:美酒。钟:古代酒器名,圆形似壶。金罍(léi):古代酒器名,尊形,饰以金,刻以云雷之象。班:谓排列。玉觞(shāng):玉杯,酒器。珍御:谓珍贵的食品和用品。珍,谓八珍,指八种珍贵的食品。御,用,指珍贵的用品。太牢:牛、羊、猪三牲为太牢。
176.食举:当食举乐,谓天子进食先奏乐。雍彻:谓天子进食终了歌《雍》这篇诗来彻食。《雍》,《诗经·周颂》中的篇名。太师:乐官,掌六律、六吕,以合阴阳之声。金石:钟磬之类的乐器。丝竹:中国对弦乐器和竹制管乐器的总称。铿鍧(hōng):钟鼓相杂的声音。烨(yè)煜(yù):繁盛的样子。
177.抗:高。五声:又称五音,即中国古乐五声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极:至,达到最高限度。六律:即黄钟、太蔟、姑洗、蕤宾、荑则、无射。九功:即金、木、水、火、土、谷、正德(正身之德)、利用(利民之用)、厚生(厚民之生)。八佾(yì):古代国君专用的一种乐舞,排列成行,纵横都是八人,共六十四人。佾,古代舞乐的行列。韶:帝舜乐曲名。武:周武王乐曲名。泰古:谓太古之乐。
178.四夷:指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是古代统治者对华夏族以外各少数民族的蔑称。间(jiàn):更迭。僸(jìn)佅(mài)兜离:四夷之乐。僸,北夷之乐。佅,东夷之乐。兜离,也作“朱离”,西夷之乐。罔:无。
179.暨(jì):至,到。欢浃:欢乐和洽。烟(yīn)煴(yūn):同“絪缊”,天地合气。元气:指人的精神。退:离去。
180.沐浴:浸身,置身。膏泽:比喻恩泽。侈心:奢侈、放纵之心。萌:萌芽,开始。东作:指春耕生产。
181.明诏:圣明的诏书。有司:官吏。古代设官分职,事各有专司,因称官吏为有司。班:通“颁”,颁布。宪度:法度。昭:彰明,显示。太素:朴素。
182.丽饰:华丽的装饰。乘舆:皇帝乘坐的车子。服御:衣服车马之类。淫业:末业。盛务:可大可久的事业。
183.末:指商业。本:指农业。织纴(rèn):以丝织布。纴,织布帛的丝缕。陶:瓦器。匏(páo):葫芦之属。
184.纤靡:纤细华丽。沈:同“沉”。
185.瑕:比喻事物的缺点。秽:谓秽行、秽德。形神:身体与精神。寂漠:同“寂寞”,寂静。营:通“荧”,迷乱,迷惑。源灭:根本消灭。优游:悠闲自得的样子。
186.庠(xiáng)序:古代地方所设的学校,与帝王的辟雍、诸侯的泮宫等大学相对而言。《汉书·儒林传序》:“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俎(zǔ)豆:都是古代宴客、朝聘、祭祀的礼品。俎,置肉的几;豆,盛干肉一类食物的器皿。莘(shēn)莘:众多的样子。
187.登降:上下。饫(yù)宴:宴饮。相与:共同。玄德:潜蓄不著于外的品德。谠(dǎng)言:善言,正直的话。弘:大。咸:都。含和:内藏温和之气。
188.书:指《尚书》。诗:指《诗经》。羲文之易:伏羲画八卦,周文王作卦辞。清浊:犹善恶。究:探究。
189.驰骋:纵马奔驰,引申为奔竞,趋赴。末流:犹下流,谓诸子。
190.温故知新:语出于《论语·学而》。鲜(xiǎn):少。
191.僻界:偏鄙之界。四塞(sài):指四面皆有天险,可作屏障。平夷:平坦。辐凑:如辐之凑于毂,比喻聚集一处。
192.四渎(dú):古代对四条独流入海的大川的总称,即江(长江)、河(黄河)、淮、济。五岳: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泝(sù):同“溯”。图书:河图洛书的简称。《汉书·五行志》曰:“河出图,洛出书。”
193.馆御:设台以进御神仙。统和:统一和合。天人:天下之人。
194.逾侈:奢侈逾礼,指西都宾云“列肆侈于姬、姜”等。履:施行,执行。翼翼:恭敬的样子。济济:众多的样子。
195.阿(ē)房(páng):即阿房宫,秦代著名的大建筑物,遗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阿房村。造:至。京洛:京都洛阳。
196.矍(jué)然:惊惶四顾的样子。失容:犹“失色”,因恐惧而变了脸色。逡(qūn)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惵(dié)然:恐惧的样子。意下:心中。捧手:犹拱手,表示敬佩。
197.卒业:诵读全篇。
198.小子:表示轻蔑的称呼。狂简:谓志大而于事疏略。裁:节制,控制。诵之:诵读这五首诗。
199.於(wū):叹美之辞。昭:明。孔阳:甚明。
200.圣皇:称颂光武帝。宗祀:谓庙祭。穆穆:肃敬、恭谨的样子。煌煌:美盛的样子。
201.上帝:上古之帝。宴飨(xiǎng):谓神受飨。五位:五方之神,即东方苍帝威灵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矩、北方黑帝汁文纪。
202.普天率土:普天,犹言遍天下。率土:谓境域以内。这一造语出自《诗经·小雅·北山》篇。
203.猗(yī)欤:叹美之词。缉熙:光明。允:诚信。怀:归向,来到。
204.汤(shāng)汤:大水急流的样子。
205.莅(lì):来临。造舟为梁:谓连舟为浮梁。
206.皤(pó)皤:头发斑白的样子。
207.抑抑:谦谨的样子。威仪:庄严的容貌举止。孝友:孝顺父母与友爱兄弟。
208.於(wū)赫:赞叹词。太上:指太古立德贤圣之人。行:遵行。
209.洪化:谓德化普及。观:示。
210.经:量度。崇:高。
211.时登:以时登之。爰(yuán):于是,乃。考:考核。
213.三光:指日、月、星。宣:布。精:明。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布序:谓各顺其性,无谬戾。
213.习习:形容微风和煦的样子。祥风:和风。祁(qí)祁:犹徐徐。
214.溱(zhēn)溱:茂盛的样子。蕃芜(wú):滋长茂盛。
215.於(wū)皇:叹大。乐胥:喜乐。胥,语助词。
216.金景:黄金色之光。歊(xiāo):气上升的样子。
217.纷縕(yùn):纷繁,繁盛。焕:焕然光彩。炳:光辉灿烂。龙文:龙形的花纹。
218.祖庙:先祖之庙。圣神:指智德至极,无所不通,神妙不可思议的天子。灵德:灵妙之德。弥:终于,尽于。
219.灵篇:谓河、洛之书。披:分解。瑞图:祥瑞之图。白雉:古代迷信以白雉为祥瑞。嘉祥:吉祥。阜(fù):大,多。皇都:天子之宫城。
220.皓(hào):白。奋:鼓起。翘(qiáo)英:美丽的尾羽。絜(jié)朗:清洁明朗。絜,通“洁”。
221.侔(móu):相等。周成:即周成王。膺:受。天庆:上天之福庆。
白话译文
有人说道:“赋是古诗的变体。”当成康之盛世已成过去,颂扬的歌声即随之停止;先王的恩泽既已竭尽,赞美的诗章也随之消逝。大汉初年忙于百姓生计,其它事业均无暇顾及。直到武帝、宣帝鼎盛时光,才开始崇尚礼乐考核文章。宫内修金马门召词臣著述,建石渠阁把秘书珍藏;宫外还设立乐府机关,将协律作乐之事承当。从而振兴礼乐教化,对大汉的丰功伟业予以宏扬。于是广大百姓心情欢畅,各种瑞物呈示吉祥。白鹿、赤雁、芝房、宝鼎纷纷出现,据以作歌并进献祖先;神雀、五凤、甘露、黄龙不断降临,据此瑞物而改变纪年。所以凭借文学以侍从君王之臣,如司马相如、虞丘寿王、东方朔、枚乘、王褒、刘向等等,朝朝暮暮议论创作构思缀文,计日计月把作品进献朝廷;而公卿大臣如御史大夫倪宽、太常孔臧、太中大夫董仲舒、宗正刘德、太子太傅萧望之等人,则用从政余闲作赋进呈。有的抒发臣民衷情而通讽喻之意,有的宣扬君父恩德而尽忠孝之心。从容和婉地阐发宣扬,使大汉的业绩在后世昭传,这些词赋的价值与《雅》《颂》相去不远。汉成帝时加以评论并录目汇编,总计进奏御览的作品已千有余篇。从此大汉的文章和一般朝代显然不同,它光辉灿烂与夏商周三代是同样文风。道术有时衰落有时兴盛,学问有的粗疏有的精深,顺应时势建德立言的哲人,不以古今不同而改变论文的标准。故皋陶颂舜之歌文词粗疏,奚斯颂鲁之诗内容详尽,同样为孔子采纳编入《诗经》或《书经》,因为它们在“润色鸿业”上意义相等。检验上古既有皋陶歌舜、奚斯颂鲁,考查前汉又有长卿等人歌颂汉武。创作词赋虽属细小之事,但先代词臣的榜样、本朝相传的美政必须予以继承。我见天下太平朝廷无事,东都正在兴修宫室疏浚城池,并且扩建苑囿以完善首都的体制;西都的故老心怀怨思,不但盼望君王怀念原来的京师,而且盛赞长安旧有的体制,议论中流露出鄙薄洛阳的意思。由于上述缘故,我才创作此赋,尽量叙述西都故老所炫耀的事物,再以东都现行的法度使他们折服。
有一位长安的客人,向洛阳主人发问:“听说汉初营建首都,曾有意选择河洛之滨,后来认为此地,定都并不安宁,因此决定西迁,以长安作为汉京。主人是否了解迁都的故事?是否见过长安的体制?”主人道:“没有啊。希望客人吐露怀旧的素心,抒发思古之幽情,阐发高祖定都的道理以扩充我的知识,叙述长安的情况以增长我的见闻。”客人道:“是的,是的。汉朝西都,位于雍州,名叫长安。左据雄伟险峻的函谷和崤山,以及成为一方标志的太华与终南;右与褒谷、斜谷、龙首山相毗连,绕着黄河、泾水、渭水等河川。众河曲折蜿蜒,汧水涌流西面。这儿的植物花果繁茂,有九州最膏腴的良田;这儿的防御固若金汤,是最宜于定居的地点。由于此地广连各方,定都于此有三朝帝王。周朝凭此而如龙飞腾,秦朝凭此而虎视东方;及至大汉受命将都长安的时分,仰视上天有五星相聚于东井,悟到那是汉主入秦的吉征,俯察大地有灵图出现于河滨,知道那是汉受天命的福应,娄敬提出建都长安的良策,张良阐释其议正确的原因,天命与人意相应合,启发了皇帝的圣明,于是眷顾关西,把长安定作京城。眺望终南,遥视北山,挟带沣灞二水;依傍龙首之山。希图帝王基业能够绵延亿载,拟定宏伟蓝图而大举兴建。始于高祖终于平帝,历代增修日益壮丽;经过十二位帝王不断努力,因而繁华已极奢侈无比。建筑金城雉堞上万,疏浚城池注水成渊。三达的道路既平且宽,十二座通门无比庄严。城内街衢通达,里弄近千;九个市场一齐开业,不同的货店列于不同的路边。拥挤的人潮难以回顾,密集的车流不能回旋;行人充满市区、溢出城郭、流入成百上千的商店。滚滚的红尘四处弥漫,卷卷的烟霭连接云天。人口众多、社会富裕超过已往任何时光,百姓的欢乐程度实在是不可限量。京城的男男女女,不同于其它地方。游士衣著可比富贵公侯,商女服饰胜过贵族姑娘。乡里的豪强英俊,游侠首领,气节接近于平原君和孟尝君,名望仅次于春申君和信陵君。他们广泛交游,联合徒众,经常在京城往来驰骋。如果观察长安四郊,漫游附近县城,则南望杜霸,北眺五陵;名都城郭相对,甲第楼阁相邻。那是英雄俊杰所居之区域,达官显贵所建之城镇;高冠华盖,往来如云。原来朝廷遴选国家的七相五公、州郡的豪杰英俊、五都的富裕商人,将此三等家庭迁于汉家七陵,担当供奉皇陵的重任。大概是以此加强中央,削弱地方,壮大京都,把国家威力显示于万邦。”
“首都直辖地区,约有千里方圆;超过华夏各诸侯国,兼具他们共有的物产。其南则密林深谷,崇山遮天,陆海珍藏,难以计算,美好玉石,产于蓝田。在丹、洛两河的水湾有商县和洛县,在渭、漆两河的下游有鄠县和杜县,清泉汩汩奔流,池塘纵横相连。竹林果园,芳草佳树,郊野之富,接近西蜀。北边有九嵕、甘泉两座名山,并有灵宫耸立在甘泉山巅。在秦汉两代最为壮观,王褒和扬雄都曾经作赋颂赞,到如今还保存于宫殿中间。下有郑渠、白渠所灌溉的沃田,那是广大百姓衣食的源泉。共有肥田沃土五万顷,田界纵横似丝织品上花纹一样纷繁,沟塍缭绕则如刻镂在大地上的图案。平原和低地的田畴块块相连,又好像巨龙身上的密密鳞片。开渠灌溉田土如降喜雨,举锸治水人群如涌祥云。五谷结籽垂下穗颖,桑林麻田繁荣茂盛。东郊有人工漕渠,通向渭水、黄河;泛舟可达崤山以东,还可控引淮水、湖泊;更与东海展转相接,连通巨浪洪波。西郊则是上林禁苑,山林沼泽连绵不断,倾斜逶迤连于蜀、汉。缭绕围墙四百多里,中有三十六所离宫别馆。珍奇的麒麟来自九真,名贵的骏马进于大宛,黄支国送来了犀牛,条支国把大鸟贡献。有的跨越昆仑高峰,有的横渡大海狂澜。还有一些远方异物,竟跋涉了几万里远。”
“西都的宫室殿堂,体制取象于天地,结构取法于阴阳。据于区域之正位,仿紫微星座而为圆、太微星座而为方。华美的双阙矗立于半天之上,红色的未央宫殿屹立在龙首山岗。用瑰异的材料构建奇巧的式样,横架着形如飞龙、曲如长虹的殿梁。椽桷排列整齐、飞檐如鸟翼舒张,荷重的栋桴如骏马般气势高昂。雕美玉为础石而承接殿柱,裁黄金为璧形而装饰瓦当。殿堂焕发润泽的五彩灿烂辉煌,那彩色的光焰像日光一般明亮。左边是人登的台阶,右边是车行的平阶。栏杆重重,台阶层层。闺房周通,门闼洞开。竖钟架在庭院中,立金人在正门外。就层崖修成门槛,对大路把正门敞开。围绕着的离宫别殿,连接着的崇台宏馆,它们像群星一样璀璨,把未央宫环绕在中间。清凉、宣温、神仙、长年、金华、玉堂、白虎、麒麟,都是富丽豪华的宫殿,区域内像这种壮丽屋宇,不可能将它们全部说完。有的重叠盘曲,崔嵬屹立。有的高低上下,光辉富丽;有的形态特殊,构造奇异。各自显现不同的外观。让帝后乘舆坐辇,四处游历;所到之处,皆可安息。后宫则有掖庭、椒房,是后妃居住的地方。合欢、增成、安处、常宁、茞若、椒风、披香、发越、兰林、蕙草,以及鸳鸾与飞翔,这些殿阁都住着妃嫔媵嫱。昭阳宫特别华丽,它增修于成帝时期。屋宇不露栋梁,四壁不现原墙,锦绣缭绕其外,彩饰网络于上,随侯宝珠如像明月,错落其间煜煜发光。壁带上的金钮衔着璧玉,好似金钱排列成行。翡翠玉和玫瑰珠含辉流光,悬黎、垂棘和夜光之璧也在此闪亮,以髹漆涂的殿堂地面,以金玉嵌的宫殿门槛,以白玉砌的阶沿,以红石铺的庭院。杂以碝磩等彩石纹理致密,琳珉等美玉青翠晶莹。还有名贵的珊瑚枝和碧玉般的石雕树,栩栩如生地植于中庭四周转角处。身著红罗衣裙的宫庭美人,长袖飘拂,绮带缤纷。精光闪耀,容华映人,俯仰举止,飘逸如神。后宫爵号,十有四级,各级女官,姣好华丽,一个更比一个高贵,有爵号的数以百计。左右庭中,是百官执事之处。萧何、曹参、魏相、邴吉等人,在那里出善策画良谋。他们辅佐君王能够长传国统,他们协助施政能使教化成功。传布大汉的仁惠,涤荡亡秦之余毒。因此臣僚作和谐之乐,百姓唱《画一之歌》。其功德可以昭告于祖宗先人,其仁惠能够遍施于黎民百姓。又有两座楼阁名天禄、石渠,珍藏着无数典籍秘书,并令元老旧臣及名儒师傅,讲解儒家的六艺,考核经传的同异。又有承明庐和金马门,是词臣著作之庭,才德高尚之士,学问渊博之人,在这里结队成群。他们对学术能够穷源溯本,他们的知识博见广闻;能够透辟地阐发典籍,能够精确地校理秘文。后宫是帝王常居之处,周围有值夜护卫的官署。礼官总管考核全国的甲科举子,选拔州郡的廉孝之士,还有‘虎贲’‘赘衣’‘阉尹’‘阍寺’,以及‘陛戟’的武士,每人都各有专职。值勤的庐舍多达千座,巡行的道路纵横交错。宽阔的辇路循环往复,修长的楼阶上登阁道。未央宫有阁道连接桂宫,经过长乐宫北抵明光宫;西越城墙还通建章宫,并与其附属建筑璧门、凤阙相勾通。凤阙的檐角上还铸有金光闪烁的铜凤。别风阙矗立在建章宫旁边,那精美巧妙的结构上凌云烟。建章宫的门户成千上万,随着晦明寒暖而时开时关。它的正殿崔嵬宏壮,层层楼台崇高昂扬,凌驾在未央宫殿之上。它附近有四座大殿,经“骀荡”可到“馺娑”,过“枍诣”就抵“天梁”。屋檐盖着那金饰的瓦趟晶莹闪光,它与日光交相辉映使殿内充满光亮。神明台巍然崛起,崇高的楼顶升入天际,超越了半空中的云雨,它的栋梁上萦绕着虹霓。即使是轻捷勇敢的健儿,也会惊愕呆视而不敢上去。登井干楼还未及一半,就眼目昏眩心意迷乱,忙离开栏杆靠身向后,像下坠一半又中途得救。心神恍惚失去常度,循着回路下到低处。既害怕登楼去眺望,就下去周游而徜徉。散步于纡回的甬道,那儿幽静深暗不见太阳,推开高楼之门而向上眺望,若放眼于云天之外、失去依托而空虚渺茫。俯瞰前面的唐中池和后面的太液池,清波像沧海一样浩浩荡荡。碣石的悬崖白浪翻卷,神山的脚下涛声轰响。湖水浸漫瀛洲与方丈,蓬莱位于两山的中央。灵草经冬犹荣,神树遍山丛生。巉岩与险峰高峻,藏金的石山峥嵘。一双铜柱高入云层,上有高举仙掌承接甘露的铜人。甘露高过人间的埃尘,它是洁白清鲜空气的精英。少翁的谎言得到信任,栾大的方术能够实行。大概只有赤松子、王子乔一类仙人,能够时常从游于此庭。这儿实际是群仙所居之馆阁,决非我们所能够侧身。”
“为了展示游乐之壮观,炫耀武力于上林,借以示威于戎狄,既显神威又练兵。命荆州百姓逐起禽鸟,令梁野农民驱逐野兽。群兽充满林苑,飞禽翳盖云天。鸟翼相接,兽足相连,集于禁林中,聚于草莽间。水衡、虞人,除草立标。军种队列,按标布署。各个部曲,各有任务。网罗连接,布满山野。士卒排列成行,遍布四周山岗,队伍罗列很稠密,像星罗棋布一样。于是天子乘坐专车,率领百官,驰出飞廉门,进入上林苑,绕过酆县、镐县,经历上兰之观。六军发起追击,百兽惊骇乱窜。战车奔驰如雷声轰响,骏马穿过似闪电掠光。草木倒扑,山渊翻覆。十分之二三的禽兽或被捕获,或被击毙,进攻的广大士卒才控制盛怒,稍事休息。于是期门、佽飞一类勇士,又开始大展雄风。一齐举起兵刃,共同拉开雕弓。对狂奔之猛兽阻击,向逃匿之狡兽追踪。鸟惊飞而自投罗网,兽骇极而误触刀锋。机弩从未白发,弓弦决不虚控。羽箭也不单杀,一发必定双中。空中飞着纷纷弋箭,箭尾的丝绳互相绞缠。羽毛随风飘飞,鲜血洒如雨点。血雨落遍绿野,鸟毛遮蔽蓝天。兽血已染红平原,勇士却愈加勇敢。猿猴躲进深林,豺狼四处逃窜。挥师直奔险地,进入幽林深棘。困虎慌奔乱突,狂兕怒祗猛踢。许少般的快手施展巧技,秦成般的勇士运用神力。将狡兽拖住,把猛兽生擒。扳掉角,拧断颈。徒手搏击,使巨兽毙命。挟着狮豹,拖着熊螭,拽着犀牦,捉住象罴。跨过深壑,越过峻岭;蝗岩倒塌,巨石坍崩;压倒松柏,摧毁丛林。草木不存、禽曾杀尽。于是天子登上属玉之馆,经历长杨之榭。观览山川之形胜,视察三军之收获。原野萧条,一片空虚。放开目力,向四边望去,只见鸟体遍地堆积,兽躯互相枕藉。然后收集猎物,会合将卒,评论功绩,赏赐祭肉。成队的骑兵把烤肉分送,奔驰的车辆把美酒供应。切割鲜肉,在野外进食;点燃烽火,把美酒饮尽。飨宴完毕,有劳有逸。天子乘銮舆,缓缓向前驱。集合于豫章屋宇,面对着昆明之池,池上的左右雕象,是牵牛和着织女。池中波涛浩渺,似银河没有边际。茂林荫翳,芳草披堤,兰草白芷,光艳茂密,好像舒展锦绣,照耀着昆明池水。飞鸟有玄鹤白鹭,黄鹄鵁鹳,鸧鸹鸨鶂,凫鹥鸿雁,它们早发于河海,暮宿于江汉;在水上浮游,在空中往还;像云一样集中,似雾一般消散。于是妃嫔女官,乘卧车,登龙船。凤盖高举,彩旗招展;张开帷幕,照影清流;船随微风,逍遥飘浮。船女歌唱,鼓吹相伴;声音激越,响彻云天;鸟群在空中翱翔,游鱼潜窥于深渊。美人们拉开白闲之弓,射下对对天鹅;举起有花纹的钓竿,钩比目鱼出清波。撒下捕鱼的网罗,射出糸丝绳的飞缴。双舟并进,分浪推波;俯仰之间,极度欢乐。于是风飘云摇,浮游遍览。先登秦岭峰,后越九嵕山,东临黄河太华,西过岐山雍县。前后所经,百有余馆。行在朝朝暮暮,供应无比丰厚。敬礼天地祭祀山川,竭尽求福之所需用。采集各地的童谣,品评词臣之赞颂。于此之时,都都相望,邑邑相连。藩国奠十世之基。世家承百年之业,士人享祖辈之名位,农夫耕先人之土地,商人经营世代销售的货物,匠人使用祖宗遗留的工具。国家繁荣兴盛,百姓各得其宜。”
“我见到的只是长安的陈迹,听到的只是故老的记叙,十分未得其一,因此不能遍举。”
东都主人喟然长叹,说道:“风俗多么影响人们的观念。先生确属秦地之人,只知道炫耀壮丽的宫殿,仗恃险固的河山,虽然理解昭襄与始皇,但先生哪里知道大汉的成就光辉灿烂!大汉王朝之开始创建,高祖由平民登上金銮宝殿,经过多年苦战创立了巩固的政权,这是六经所未能记载,前圣所不曾言传。当此之时,高祖进攻横暴的秦王而应天命,讨伐叛乱反逆以顺民心,娄敬衡量时局而建议定都长安,萧何根据形势而兴建壮丽宫殿。这难道是出于奢侈享乐的欲念?全都是形势所需而不得不然。先生非但认识不到这一点,反把后代求仙、奢侈等事炫耀夸赞,岂不是显得过分愚暗?现在,我告诉先生建武时期的政治,永平年间之政事,使先生知道为政应顺应天道而适应自然,以改变先生的糊涂观念。”
“往昔王莽作乱篡汉,大汉皇统因而中断,天意人心皆欲诛灭,天下百姓共歼国贼。当时战乱连接,生民几乎死尽,鬼神都将泯绝;沟壑白骨累累全无棺椁收敛,城郭房屋荡然只余断瓦残砖,尸体铺满郊原,鲜血流于谷川。秦王、项羽所造灾祸,未能及此一半,自有文字以来,从未载此大难。下民哭诉上天,上帝观察人间,传命于圣皇光武。圣皇手持天降之祥符,阐释地现之瑞物,披览皇图,考察帝书;勃然起兵,应者如云,昆阳以少胜众,声势有如雷霆。于是横渡大河,跨越北岳,立帝号于高邑,建京都于河洛。继续历代荒废了的事业,根据天意而涤荡弊政;以天地之德为法式创立制度,继承上天意旨而付诸实行。远承唐尧的传统,近接前汉的丰功,使一切生灵繁衍滋长,让四方疆域归于一统。光武帝的功勋已经盖过前代明主,他的事迹已经超过三皇五帝。难道能说他仅仅只与近代圣君并驾齐驱?只与近代明主一样把国务治理?难道能说他只是蹈袭个别圣君的安邦大计?在光武帝建武初年,天下革新。四海之内,夫妇之道重造,父子之礼始全,君臣之义初建,人伦从此开了新篇,像伏羲氏一样把皇德的基础铺奠。划分州土城池,建立邑镇集市,制作舟船车舆,制造器械用具,这就是轩辕氏所以开创皇业的措施。恭谨地代替上帝惩罚叛逆,适应天命而顺从人意,这乃是商汤、周武宏扬帝业的义举。迁都改邑,有殷王盘庚中兴的准则为据;建都中土,有西周成王隆盛的楷模可依。不凭分封之地与世袭之权,光武与高祖同受符命于上天;克己复礼而始终遵行,光武与文帝同样地恭肃而谨严;效古法据古礼,刻石碑封泰山,光武与汉武同样礼仪光灿。遵六经而与古帝比较德义,观往昔而与先贤论列功绩。仁圣之事既周全,帝王之道也完备。”
“至于明帝永平之际,则愈加光明愈加协和。于三雍宫举行隆重典礼,明帝将绣龙的礼服穿着。铺叙宏伟的文章,发扬光辉的美德。传颂世祖的庙号,端正庙堂之雅乐。人神之关系的确和谐,群臣之序列又很肃穆。于是车驾出动,沿着康庄的皇衢。巡视四方,考核守牧。观览万邦的民风习俗,考察教化之普及程度;广布帝王的神明,照亮幽远的区域。然后扩充周代京城的旧制,增修洛阳的宫室,宏扬巍峨的雄姿,显现壮伟的气势,向藩国显耀汉京的光彩,让它成为统领八方的标志。于是皇城之内,宫室光明,城阙门庭,壮丽神圣,豪华处不越法度,俭朴处也不过分。皇城之外,就原野而建苑囿,疏流泉而为沼湖,蘋藻繁盛以藏鱼,圃草丰茂而育兽,体制同于梁邹,意义合乎灵囿。如果顺应时节而猎禽兽,检阅车卒而习武事,则必定按照《礼记》中的《王制》,参考《风》《雅》中有关田猎的诗。观《驺虞》,阅《驷铁》,赞《车攻》,择《吉日》,礼官整饬威仪,车驾方才出去。于是举起鲸鱼形的钟杵冲撞,铸有篆文的华钟发出巨响,登上玉饰的宝车,乘坐六匹骏马所拉的猎车,绣凤的伞盖随风飘动,行进的车马銮铃叮咚,百官小吏如影一般跟从,寝息兵威而隆盛礼容。山林之神在原野护卫,四方之神驾车跟随,雨师遍洒道路,风伯清除尘灰。千辆兵车起动如雷,上万骑卒你进我随,巨型战车在郊野布满,长戈短矛遮蔽了云天,羽旄上扫霓虹,旌旗拂过苍穹。刀矛挥动只觉火花闪亮,旗帜飘荡但见文彩飞扬,刀枪耀空如喷吐光焰,车马奔过似长风翻卷。山岳和着平野,清气随着回旋。日月因而暗淡,丘陵为之震撼。于是苑囿的中央,集中了全部兵将。部曲相并陈,校队列成行。布置了三军,告戒了将领。然后举起烽火,战鼓轰鸣,宣布田猎按“三驱”的原则进行,轻车如迅雷激震,骁骑如闪电穿云。养由基般的射手弯弓搭箭,范氏般的驭手驾车疾行,不射杀迎面逃来的惊惶之兽,不射杀侧面飞过的恐惧之禽。朝前逃的鸟刚起飞就中箭坠落,朝前奔的兽未跑远就受伤难行。指手顾盼之间,获车已经满盈。寻欢而不极乐,猎物而不杀尽。骏马尚有余力,士卒锐气犹存。先驱已上归途,属车缓缓随行。于是向天地宗庙把三牺进呈,还献上麇鹿麏狼兔等五牲,不但敬礼天神地祗,而且招徕各种神灵。接见诸侯于明堂,宣布政教于辟雍,发扬光明之盛德,显示圣君之仁风。登上高入云端的灵台,考察天降瑞物的吉征,仰观上天又俯察大地,反思皇德是否与天地合一。观览中国而广布仁德,眺望四边而远扬神威,西荡黄河源头,东震大海之滨,北动幽深山崖,南耀朱红之境。直到异域殊方,边界隔绝而不相邻之邦;武帝所不曾征讨,宣帝所未能归降,无不既畏又敬,水陆兼程,奔赴中国而俯首称臣。于是哀牢倾服,永昌归顺。春天诸侯朝觐,一齐会同洛京。这一天,明帝接受四海所呈之版图户籍,受纳万国所贡的异宝奇珍,内安华夏诸侯,外抚蛮邦夷民。继而盛陈礼乐之器,供帐于云龙之庭。百官引各藩王入宫,先行朝觐的礼仪,后瞻君主的圣容。宫庭满陈佳肴千种,美酒万钟,金罍列成队,玉杯排成行,将美味尽用,把三牲遍赏,进餐伴以《雍彻》之乐声,乐师指挥演奏的进行。陈列编钟编磬,布置琴瑟箫笙,钟鼓之声庄重悠永,管弦之声激越热情,五声高奏,六律弹尽,《九功》的歌声嘹亮入云,《八佾》的舞姿高雅动人;《韶乐》《武乐》尽奏,太古之曲毕陈;四夷之乐穿插其间,因大汉声威影响遥远,《僸佅》、《兜离》等曲也来此助欢。万种音乐齐备,行完百种礼仪,皇帝欢愉,群臣沉醉,此时天降烟煴,调和人间元气。然后撞钟宣告礼毕,百官方才谢恩退去。”
“君王见万方如此欢乐,享受着上天赐予的恩泽,惟恐奢侈之心萌生,而怠慢于田间劳作。于是重申旧有的制度,下达圣明的诏书,命令有关的臣僚,把具体的章程宣布,崇尚节俭,表彰朴素。摒除后宫的奢侈装饰,减少乘舆的车服用物;贬抑工商之末业,振兴农桑之要务;于是天下百姓弃工商而重农耕,背虚伪而归真诚。妇女精于织纴,男子专于耕耘;采用陶罐、葫芦等质朴器皿,选择颜色素淡的俭朴衣裙;轻视精美的衣裳而不穿着,鄙弃奇丽的饰品而不以为珍;弃金于山,沉珠于渊。于是百姓涤净污秽观念,取法于天道自然;形神保持澹泊宁静,耳目不为外物沾染。嗜欲之根源去净,廉耻之思想产生。万民之心情优游乐业,自得自尊;万民之品德如玉之润,似金之声。因此,四海之内学校如林,青年学子济济盈门。进献酬答之礼仪往来交错,俎豆之类的礼器陈列繁多,堂下的学子起舞,堂上的师尊咏歌,舞蹈颂扬帝功,歌声赞美仁德。尊卑饮宴之礼已毕,赞叹美德具备的皇帝。各人发表良言宏议,内怀中和之德,吐纳天地元气。最后齐声颂扬:多么伟大啊,这圣明的时期!”
“如今论者只知诵虞夏之《》,咏殷周之《诗》,讲伏羲、文王之《》,论孔氏之《春秋》,很少能通古今之演变,探汉德之渊源。先生对过时的旧章陈典颇有钻研,对往日的奢侈风习又很迷恋,温故知新已属不易,想知当今盛德就更为困难。况且长安与西戎相连,位置偏处西部,四面关塞险阻,借以作为防御,怎比得上东都,居于大地中部,平旷通达,万方归服,有如车轮辐条,都集中于车毂?西都依傍秦岭、九嵕之山,挟带泾水、渭水之川,怎比得上东都四河贯穿,五岳岿然,河图、洛书之瑞,都在水中呈现?西都的建章、甘泉,接纳众神列仙,怎比得上东都的灵台、明堂,是宣扬教化之宫,统和天人之殿?西都的太液、昆明之池沼,畜养鸟兽之囿苑,怎比得上东都之辟雍,环水既深且宽,象征道德之富,如像四海无边?西都之游侠逾法越纪,犯礼侵义,怎比得上东都之人同遵国家法纪,都有谦恭容仪?先生只知道阿房宫高耸入云,哪里知道东都的制度无比昌明;先生只知道函谷关可以封锁,哪里知道王道的威力无往不胜!”
东都主人的话尚未说完,西都宾客惶恐得变了容颜。他退席下了阶沿,情绪异常低沉,拱手告辞欲还。主人说道:“请回来坐下,我将告诉你颂诗五篇。”宾客既已听完,不禁连声称赞:“多美好啊,这些诗篇!意义比扬雄之赋更正,内容比相如之赋更真,不仅是由于主人有丰富学问,更主要的还是时代的真实反映。小子志虽大而才鲁钝,不知浅深,既闻诗中所言的正道,定将把它吟诵一生!”其诗为:
明堂诗
啊!光辉的明堂,是多么明朗。
圣皇祭祀祖先,礼仪庄严辉煌。
上帝亲临宴会,五神依次就位。
有谁可以作陪?世祖光武皇帝。
天下所有诸侯,各尽自己职守。
啊,盛德无比光明,必致无限幸福。
辟雍诗
辟雍环绕清流,碧波滚滚滔滔。
圣皇亲临雍宫,连接舟船成桥。
国老德高望重,有如慈父长兄。
圣皇仪容谦诚,孝友之心光明。
啊!显赫光耀的圣君,大汉道德的典型。
德化万民如神,将见大功告成。
灵台诗
灵台既已建成,楼台崇高入云。
明帝经常登临,考察瑞物吉征。
日月星辰明丽,五行井然有序。
轻拂的祥风和煦,飘着舒缓的甘雨。
田畴的百谷繁荣,郊原的众草茂盛。
连年都获得丰收,啊,圣皇是多么欢欣!
宝鼎诗
山岳生产贡品啊,河水献出奇珍。山川放射金光啊,升起朵朵祥云。
王洛山发现宝鼎啊,色彩纷繁而交映。焕发灿烂的光辉啊,布满美妙的龙文。
进奉宗庙殿堂啊,献于祖先神灵。显示先皇灵德啊,亿年永播清芬。
白雉诗
翻开灵篇啊观看皇图,获取白雉啊,献上素乌。
不少祥瑞啊集于京城,展翅翘尾啊白如玉英。
颜色光洁啊而且晶莹,显示皇德啊可配周成。
千年万载啊,受天之福荫!
作者简介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学者班彪之子。初继承父业编撰《史记后传》,被人告其私改国史而获罪下狱,在其弟班超上书力辩下获释,后被召为兰台令史,又转迁为郎,典校秘书,并奉诏修史。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另立体系,历二十余年,修成《汉书》。该书是《史记》之后又一部重要的纪传体史书,奠定了他在史学上的重要地位。他善作赋,有《两都赋》等。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班兰台集》。
创作背景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于洛阳,史称东汉。自汉末开始的外戚之乱、王莽篡汉、绿林赤眉起义等,把西汉建立的礼制统统搞乱。刘秀光复汉室后,为了安抚天下,表明自己是继承前汉的正统,特别重视礼。建武六年(公元30年)、十年(公元34年),他两次到长安,祭祀高祖庙及前汉十一帝陵;十八年(公元42年)三月,又重复这一举动。刘秀还下令修复关中的桥梁、道路、宫室等。光武帝的这一系列活动,让西土的遗老在一番感恩戴德之后,就有了企图,希望国都重新回到长安。京城是国之重心所在,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东土的新兴阶层愿意留在东都洛阳。国都问题,成为东汉时期一个重要的话题。
建武二十年(公元44年),京兆杜陵人杜笃上《论都赋》,以为关中一带表里山河,是先帝旧京,不宜改营洛邑。希望迁都长安的呼声,时有所闻,整个武、明帝之世,一直有人重提迁都之事,甚至到章帝时,还能听到这种声音。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东汉政权重建,社会趋于安定以后,人们对前汉昌盛时代的一种向往。
《两都赋》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创作的,大致作于永平、永元年间。在赋的前面,班固有一个序,清楚交代了作赋的原委和宗旨:一方面是“海内清平,朝廷无事,京师修宫室,浚城隍,起苑囿,以备制度”,另一方面是“西土耆老咸怀怨思,冀上之瞌顾”。于是,作《两都赋》“以极众人之所眩曜,折以今之法度”。班固作赋的背景与杜笃一致,但两人的观点、感受却正相反。班固将西都、东都的选择,人们感受、主张的差异,归结为法度的不同,从而赋予作品以较强的理性色彩。所谓法度,即儒家倡导的节俭、教化。
《后汉书·班固传》将班固《两都赋》系于汉明帝永平年间,并云:“时京师修起宫室,濬缮城隍,而关中耆老犹望朝廷西顾。固感前世相如、寿王、东方之徒,造构文辞,终以讽劝,乃上《两都赋》,盛称洛邑制度之美,以折西宾淫侈之论。”认为《两都赋》创作有着“犹望朝廷西顾”的迁都论与“盛称洛邑之美”的反迁都论对立的政治背景,其目的是批评“西宾淫侈之论”的。
诗文赏析
班固《两都赋》通过对西都长安和东都洛阳铺写对比,意在称赞东都洛阳地利、形势及礼俗之淳厚,建筑、设置之合于王道,以宣扬强调礼制与宗儒的政治思想,表达反对迁都长安、维护建都洛阳的政治主张。赋前的序主要对汉赋的产生、兴盛、政治意义和美学价值等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以交代写《两都赋》的缘起和目的。
序之开篇言“赋者,古诗之流也”,并特别提及“昔成、康没而颂声寝,王泽竭而诗不作”,表明赋渊源于诗、注重“美盛德之形容”(语出《毛诗序》)的特点。其后介绍西汉武、宣之世辞赋创作的盛况及其原因:得力于朝廷的兴办,出现大量辞赋作品,涌现大批辞赋名家,他们“朝夕论思,日月献纳”,而公卿大臣也间作辞赋。大家“或以抒下情而通讽谕,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雍容扬,著于后嗣”,以至于到孝成之世,有了“大汉之文章,炳焉与三代同风”的盛况。接着又指出:写赋“斯事虽细,然先臣之旧式,国家之遗美,不可缺也”。即认为赋是西汉留下来的传统,不可鄙弃,而要继承和发扬,进一步阐述汉赋在政治上的意义,也表明他写《两都赋》的缘起和目的:“西土耆老,咸怀怨思,冀上之眷顾,而盛称长安旧制,有陋洛邑之议。故臣作《两都赋》,以极众人之所眩曜,折以今之法度。”
正文
班固《两都赋》由《西都赋》与《东都赋》上下两篇组成,从结构上看,这是为了表达两种对峙观点服务而特意安排的。《西都赋》主要借西都宾之口,“盛称长安旧制,有陋洛邑之议”(《两都赋序》),即盛赞西都长安原有的规模体制,借此批评当今迁都洛阳的举措。《东都赋》主要以东都主人的身份“盛称洛邑制度之美,以折西宾淫侈之论”(《后汉书·班固传》),即盛赞东都洛阳的礼仪制度,借此批驳西都宾炫耀奢侈的言论。从《西都赋》来看,西都宾之所以希望皇帝能眷顾西土,迁都长安,理由不外有二:一是长安乃形胜之地,便于防守;二是秦、西汉皆都长安,有很长时间的积累,尤其是在宫殿建设等方面。因而东汉再于洛阳营造宫殿,费时费力,实属不必。《东都赋》主要针对这两个方面,一是指出西汉初都长安,乃是汉高祖刘邦权宜之计。班固认为汉高祖刘邦以布衣之身奋起,数年之间,登上皇位,开创刘氏天下,这样的伟绩是六经没有记载过的,前代圣贤也不曾论及的。在那样的历史情境之下,高祖讨伐强秦、平定动乱,这是顺应天意民心的举动。所以,娄敬审时度势向高祖提出定都长安的建议,萧何因时制宜拓展了长安的规模。当时所做的一切,不是为了贪图奢侈与享受,而是时势所致,不得不如此罢了。在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下,光武帝迁都洛阳,倒不是违背祖制,而是对西汉基业的发扬光大。所以班固盛赞光武帝刘秀具备“帝王之道”,首先从定都上说,迁都洛阳,有效法殷王盘庚迁都中兴的意义;在天地中央建立国都,承继周成王营建洛都的体制。其次,与西汉帝王相比,光武帝没有尺土封地与任何权力,同高祖刘邦一样受天符命而建立天下;克己复礼,奉行终始,与孝文帝一样严肃恭敬;效法先代典章制度,封禅泰山,刻石颂德,礼制与汉武帝一样辉煌。而明帝继光武初备王道之后,拓展周代洛阳的旧址,兴建都城,宫室巍然高大,翼翼生辉,华夏因都城洛阳而生辉,洛都也具有总领天下并为天下法则的至高地位。而且宫廷内外的一切建设,都本着“奢不可逾,俭不能侈”的原则,天子搜狩、讲武等一切活动均“必临之以《王制》,考之以《风》《雅》”,即以儒家的典籍为准则。所以班固所盛称的洛邑之美,一是称颂光武帝迁都改邑具有历史的根据,一是称颂明帝营建洛邑皆符合儒家的制度之美。班固最后一段总结性的话,也颇能见出《两都赋》是针对以上两个方面的。班固一连用了五个反问句显示二者的对比,首先从总体地势上讲,西都长安地接西戎,依恃四塞险阻与修缮防御,怎能比得上东都洛阳地处中央、平旷通达且具有万方辐凑的中心地位?从细处而言,西都拥有的秦岭九嵕之山及泾水渭河,怎能比得上东都洛阳有贯通环绕的四河五岳及河图洛书的文化底蕴?西都建章与甘泉宫富丽堂皇可住神仙,怎能比得上东都的灵台与明堂,象征着统和天人之德?西都内的太液与昆明池,徒然成为鸟兽的苑囿,怎能比得上东都辟雍,环水周流,象征着道德教化周遍天下?西都游侠奢侈、逾越法度礼制,怎能比得上东都上下共遵法度,在上威仪,在下恭谨?总之,西都形胜之地远不如东都仁者无敌的力量。班固始终以儒家礼制来看待西汉与东汉之间的关系,这样既维护了西汉的皇权威信,又突出了东汉所达到的无可替代的地位;既强调了明帝营造洛邑的“合礼性”,又强调了这种“合礼性”所达到的“王者无外”的远胜于函谷关的形胜之便。《两都赋》后所系五首诗,也是班固推崇儒家礼制的表现。西都宾在东都主人的一番教导之下,也连称所诵之诗“义正乎扬雄,事实乎相如”,即思想与叙述的事情都比西汉司马相如、扬雄的赋作显得义尚光大、真实可信。
这篇作品刻意模仿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的写法,大量采用地理名物、人文掌故,在虚拟夸饰与历史典实之间,铺张扬厉,体物赋形。“体物”是赋体重要的表现手法,但是“体物”的或繁或简,或虚夸或征实,与作者的“言志”目的密切相关。对照《两都赋》,《西都赋》在表达用辞上趋于“明绚”即明丽绚烂,而《东都赋》则“雅赡”即典雅而富丽。二者虽都讲究言辞,但一是明丽以至绚烂,一是虽富丽但典雅。对西都宾来说主要突出的是西都的形胜与富庶,所以在表现上西都宾强调高祖刘邦建都长安,乃天人合应,从刘邦至汉平帝,历经十二帝,世代增饰崇丽,穷侈极奢,全篇都是西都宾的“昡曜”。何义门云:“此赋略分三段,首述形势田里之饶,中言宫室之胜,末言田游之乐,皆从‘昡曜’二字中铺排出来。”(见费振刚等《全汉赋校注》,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正是从结构上说明了这一特点。与西都宾截然不同,东都主人强调的东都建都的礼制及仁者无外的道德力量,当《东都赋》以颂美为主时,表现与语辞也变得征实,少了夸饰的成份,用辞雅赡。这一点只要将《东都赋》与《西都赋》有关校猎的部分进行比较便能看出。如为了表现西都宾“穷泰而极侈”的夸耀心态,其对天子的校猎极尽“娱游之壮观”,西都宾对校猎惊心动魄的场面的描述,若与司马相如《上林赋》中天子游猎相较,其铺张与夸饰,并不逊色。相如是为了展现天子之威,故不得不写出壮观与气势,西都宾为了夸耀西京也须如此。而《东都赋》对天子校猎的描写则充分展示儒学精神,东都主人先交代了天子出狩并非出于“娱游”而是为了“讲武”,其出行也是“必临之以《王制》,考之以《风》《雅》”,符合礼制。故其强调了天子出猎的“祲威盛容”(盛大的威仪),对狩猎的场面只是作了极其概括的描写,所谓“指顾倏忽,获车已实”,重点强调出猎的意义,即“乐不极盘,杀不尽物”,狩猎只是为了“荐三牺,效五牲,礼神祇,怀百灵”,达到祭祀的目的。可见,同样为出猎,由于东都主人旨在突出出猎的礼义,故其忽略场面而重视形式的意义。相应的在描写上,也就没有西都宾的铺陈与夸饰,语词富丽典雅。两相比较,充分体现了赋体的“体物”与“写志”之间的关联,二者之间更多的是“写志”的内容与或讽或颂的创作取向决定了“体物”的程度与表现。
当然,《两都赋》在充分展现其明绚与雅赡之余,也不可避免地落入大赋板滞描写的窠臼。如《西都赋》对“封畿之内”即京师的描写,仍是沿袭司马相如赋中已有描写方式,分别从“其阳……其阴……东郊……西郊……”这四个方面加以表现。虽然突出了两汉大赋作家特有的空间意识,增加了文本的立体构图,使得汉赋具有一种图画感,但是如果篇篇如此,不免乏味。好在作者富于才学,尽量加以调整变化,使得读者在静心阅读时,还可以跟随西都宾的追忆,欣赏到西都及四郊的富庶与繁华、京城宫室奇丽崔巍以及天子田猎的壮观场景。这一切虽是出自西都宾之口,展示的是西都宾眼中的长安风貌,但毕竟也反映了西都长安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如果说《西都赋》侧重于空间的勾勒,《东都赋》则侧重于时间上的描述,主要叙述了光武定都建国、明帝崇儒建都的业绩,文治武功,颂述汉德,义尚光大,突显了建都洛阳的正确抉择。
《两都赋》在运用虚构、夸张等表现手法的同时,也融合了证实的表现手法,注重运用长安、洛阳的实际史地材料,对汉代社会生产的发展、城市的繁荣、物产的富饶,作了较为真实的反映。《两都赋》语言严整、富赡、平实、晓畅而又能据实而变。西都部分重在夸饰,故文字华丽、夸张,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更接近司马相如,汪洋恣肆、富丽详赡,具有较强的艺术表现力;东都部分立意于法度,所以,手法较为平实,语言风格也较趋典雅、古朴。
总之,班固《两都赋》及《两都赋序》具有重要的文学与文化价值。从政治文化上看,它给后人留下了东汉前期在建都问题上的争论,争论的背后反映了治国方略的变迁。从赋体功能角度而言,《两都赋》促成了大赋从讽谏到颂美的转向,大赋创作的颂美主流的确立,不仅在东汉中后期有所承继,魏晋南北朝大赋颂美主题一直作为主流在创作中得以延续,其中两晋、隋朝两个阶段的创作尤为突出,充分体现了班固赋体理论与实践对于后世产生的深刻影响。从具体的表现来看,《两都赋》为后人留下了东汉前期人们心目中西汉旧都的规模与体制、富庶与繁华以及东汉东都洛阳的规模与儒学底蕴,对后人了解二都的历史具有极高的历史文献价值。
文章宗旨
《两都赋》的宗旨就在于批评旧的京都意识,确立新的京都观。他指出,主张迁都长安的人“颇识旧典,又徒驰骋乎末流,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他们明于知古而昧于察今,孤立地、片面地强调城池、宫廷建设的品物之美,而不知礼乐文明建设对于京都的重要性。以充分体现礼乐文明的新的京都观,扬弃西都宾所代表的京都意识,这就是序言中所说的“折以今之法度”。而这,正是《两都赋》宗旨的集中体现。
作品影响
《两都赋》在体制和表现手法上,明显取式于司马相如的《天子游猎赋》。但也有其独到之处,在辞赋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两都赋》开拓了汉赋题材,树立了京都赋的创作典范。《两都赋》将描写范围由帝王贵族的苑猎等,扩大到整个都邑的形势、布局和气象,写长安与洛阳两都的形胜、制度、文物等,内容更为丰富、开阔,从而也就更集中地、多方面地展现了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状况,因而后世时有人加以模拟,形成京都赋的类型。尽管在班固之前已有都邑赋之作,但能使这类题材形成大赋的一种门类,完全有赖于《两都赋》的成就。
东汉前期以班固《两都赋》为代表的京都题材赋作,在后世屡有继作,《文选》京都类除班固《两都赋》外,还有张衡《二京赋》及左思《三都赋》等。张衡创作《二京赋》,“积思十年乃成”(《后汉书·张衡传》),左思《三都赋》也留下洛阳纸贵的佳话。就以上而言,《文选》赋类首立京都题材的赋作并以班固《两都赋》为首篇,充分肯定了班固《两都赋》(及序)在赋体创作与理论上的重要地位。
作品评价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固传》:“(固)自为郎后,遂见亲近。时京师修起宫室,浚缮城隍,而关中耆老犹望朝廷西顾。固感前世相如、寿王、东方之徒,造构文辞,终以讽劝,乃上《两都赋》,盛称洛邑制度之美,以折西宾淫侈之论。”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张衡,字平子。……永元中,……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南朝·刘勰文心雕龙·诠赋》:“孟坚《两都》,明绚以雅赡。”
唐·房玄龄等人《晋书·左思传》:“刘逵注《吴》《蜀》而序之曰:班固《两都》,理胜其辞;张衡《二京》,文过其意。”
宋·楼昉《崇古文诀》卷五:“读《两都赋序》,则知词赋之作,亦可以观世变,非一切铺张夸大之谓也。”
明·吴讷《文体明辨序说》“赋”类:“两汉而下,作者继起,独贾生以命世之才,俯就骚律,非一时诸人所及。他如相如长于叙事,而或昧于情;扬雄长于说理,而或略于辞,至于班固,辞理俱矣。若是者何?凡以不发乎情耳。然《上林》《甘泉》,极其铺张,而终归于讽谏,而风之义未泯。《两都》等赋,极其眩曜,终折以法度,而《雅》《颂》之义未泯。……故虽词人之赋,而君子独有取焉,以其为古赋之流也。”
清·何焯云:“昭明选赋,独冠《两都》,以兼扬、马之长,义正而事实也。擘分宾主,堂堂正正之格。”(《评注昭明文选》)
近代·林纾《春觉斋论文·流别论二》:“足与《两都》抗衡者,良为平子之《二京》。东汉自光武及和帝,均都洛阳,西都父老颇怀怨望。故孟坚作《两都赋》,归美东都,以建武为发端,详叙永平(明帝年号)制度之美,力与西都穷奢极侈之事相反,以坚和帝西迁之心,虽颂扬,实寓讽谏。平子之叙西京,尤侈靡无艺:首述离宫之妍华,次及太液之三山,又次及于水嬉猎兽,杂陈百戏;百戏不已,又叙其微行,及歌舞靡曼之态,纵恣极矣。一转入东京,则全以典礼胜奢侈。班、张二子,皆抑西而伸东,以二子均主居东者也。左思仍之,故《三都》之赋,力排吴、蜀,中间贯串全魏故实,语至堂皇,以魏都中原,晋武受禅,即在于邺,此亦班、张二子之旨。”《校释》:“《二京》虽步趋孟坚,而《西京》盛举荒靡,讽意尤切,故曰‘迅拔’;《东京》铺排典制,辞意渊深,故曰‘宏富’。”
近代·刘师培论文杂记》第二十一:“班固《两都》,诵德铭勋,从雍揄扬,事核理举,颂扬休明,远则相如之《封禅》,近师子云之《羽猎》,其源出于《书经》。《校释》:“孟坚《两都》,……上篇首段总列西都之形势,次写前汉增饰之阂丽,因继以城池市廛之广,士女豪侠之众,与夫郊原冠盖之盛,货殖之富,……再次写畿内之繁庶,则自山林原隰之饶沃,水利漕运之宜便皆具焉;再次写宫馆之壮丽,……再次写田猎之盛,宴饮之娱,游观之乐。……下篇以……明帝之增修洛京,皆合于法度,故于制度典礼,言之特详,其蒐狩则顺时讲武也,其行幸则修祀崇礼也,其饮宴则王会燕享也,而劝农兴学,崇俭抑侈,莫非王政之要,……非精熟一代典章制度者,不能为之,此舍人所谓‘雅赡’也。”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5 08:50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