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山救母
中国古代民间传说
劈山救母,又称桃山救母,开山救母,是二郎神两个孝道传说之一,另一传说为二郎神助席方平救父,现存有宗教典籍二郎宝卷》,《祈祥品经》,神魔小说西游记》,《唐三藏西游释厄传》,清刻本《新出二郎劈山救母全段》等记载了二郎神劈开桃山成功救出母亲的神话。
二郎神劈山救母
神话形象
在民间广泛流传的 “二郎劈山救母” 故事中, 二郎是一个小孩子。一说他是斗牛宫云华女下凡与金童转世的杨天佑结合而生的独生子,一说他是玉帝三公主与下界杨天佑婚配而生的独生子,名“金花太子”。二郎神劈山救母的传说来自官方与民间以及宗教的多重影响,将二郎神神性背后的人性显露出来,与世间的平民百姓拉近了距离,染上了孝子敬亲的色彩,更具人情人性。不过劈山救母此神话重要性不如二郎神其他神话传说(二郎治水二郎锁龙二郎斩蛟担山赶日搜山降魔)被史家方志所记载,只是见诸古人的小说、宝卷以及民间故事中。
神话来源
二郎神为天帝(玉帝)后裔之说早在南宋就有流传,山西平定治西镇存有金泰和丁卯(1207,即南宋开禧三年)七月的《昭惠灵显王感应碑记》,其碑文说:“夫昭惠灵显王者,爰自蜀川,乃象帝之裔,先天之神也。”象帝即天帝,昭惠灵显王是宋朝敕封二郎神的号,宋朝时期玉帝吸收了昊天(天帝)的神格,成为至高神,《西游记》中二郎神是玉帝之甥,敕封昭惠灵显王,概出自宋朝时期流传的说法。
【二郎神的孝道故事产生背景】
二郎神劈山救母传说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南宋姚希得《蜀三大神庙记》:“...若清源君(即二郎神)之凿离避沫,驱除罔象,西人永赖,功不细矣.....然则惟忠惟孝,道理最大,贯三精,关百圣,由先秦越六朝,迨今千六百年,益见人伦天理,神人实共主张。”
南宋官至参知政事的姚希得认为神应该和人一样“惟忠惟孝”,他撰写的《蜀三大神庙记》中关于清源君(二郎神)的惟忠惟孝理论源自儒家的孝道,是二郎“劈山救母”的传说赖以萌芽的土壤,这也是二郎神孝顺的起源。
永乐年间《永乐大典》记载二郎神被封为“圣烈文昭宣灵忠仁王”。明朝监察御史牟伦于天顺二年撰写《清源妙道真君庙碑记》又说二郎神“天性仁孝...”
到嘉靖朝的《清源妙道显圣真君一了真人护国佑民忠孝二郎开山宝卷》(简称《二郎宝卷》)杨二郎则把孝与忠都包揽了。自宋至明,由上而下,从官方到民间,最终在民间宗教的影响下形成完整的劈山救母的传说。
《二郎宝卷》关于孝道的描绘以及宝卷所讲述的整个二郎神故事,是站在孝亲角度上进行的,猿猴行者将二郎神之母压在山下,二郎神救出母亲,为母报仇又将猿猴行者压在山下。
宝卷宣扬孝亲之义:“只劝人,敬天地,孝养双亲。报皇王,水土恩,休要怠慢。报祖恩,敬师长,传法深恩。在家堂,孝父母,三年乳哺。胜强如,远烧香,参拜泥神。敬父母,还强如,参师访友。古圣人,行孝道,永远标名。有丁兰,鲁刻术,当活父母。孝顺人,永远伟,至到如今。宝卷留通劝化贤人,丁兰孝双亲,万古标名至如今,五部神经并无别分,单劝念佛,行孝报双亲。”
“二郎爷,笑盈盈,见大众,甚虔诚,喧扬宝卷齐声诵,西来大意唪念好,善男信女尽成功,消灾延寿添吉庆,但愿众全忠全孝,风雨调大地春生.....孝养父母,达报双亲,十月怀胎,乳哺三春,人行孝道,...报父母,劬劳恩,三年乳哺。养育恩,报不尽,父母深恩.....”
【二郎劈山故事产生背景】
二郎神劈山神话当是与历史人物李冰交融之后形成的,在西汉《史记-河渠书》中,司马迁对李冰劈山引水修筑都江堰做了最早的记述,“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宝瓶口是人工在玉垒山上凿出的一个引水口华阳国志》中的一段描述,“冰发卒凿平溷崖”,南宋范成大崇德庙》记载:“天教此水入中国,两山辟易分道开”。范成大所写的《离堆行》记载:残山狠石双虎卧,斧迹鳞皴中凿破。
二郎神劈山传说是由李冰劈山引水衍化而来,宋代有李冰曾使其子二郎凿离堆山的传说。北宋赵抃《成都古今记》载:“李冰使其子二郎,作三石人以镇湔江,五石犀以厌水怪,凿离堆山,以避沫水之害;穿三十江,灌溉川西南十数州县稻田。”
李冰劈山引水最终演变为二郎神以神斧劈山而救出母亲,明朝吴承恩《西游记》中关于二郎的赞诗“斧劈桃山曾救母”,明显是北宋《离堆行》“残山狠石双虎卧,斧迹鳞皴中凿破”之句的继承。
此外,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县(都安县)有桃关、汉武帝祠,李冰作大堰于此。”桃关后来演变成了桃山,即二郎神“斧劈桃山救母”故事中的桃山。二郎神母亲被压山下的雏形或是取自南朝梁李膺《治水记》所载:“蜀守父子擒健蛙,囚于离堆之趾”(南宋《舆地纪胜》 卷一五一引)。
北宋宣和五年的《忻州定襄县新修昭惠灵显王庙记》有“如健龙害人者,力降以鏁之,如七圣巨灵者,必降以使之。”的记述,此庙记记载巨灵神在宋代被昭惠灵显王(即二郎神)降服,如同二郎神手下(梅山)七圣一样的存在,
巨灵劈山神话在东汉张衡西京赋》“缀以二华,巨灵赑屃”中已见端倪,不过早期传说是“手掌劈开其上,以足蹈离其下”,《水经注·河水》亦有河神巨灵“手荡脚踢”将华岳“开而为两,今掌足之迹仍存”的记载,后来巨灵才演变成拿大板斧的天神。因为李冰劈山记载早于巨灵神,且北宋就有二郎凿离堆山的传说,北宋赵抃《成都古今记》载:“李冰使其子二郎,作三石人以镇湔江,五石犀以厌水怪,凿离堆山...”而到南宋才有周文璞《灌口二郎歌》的“左手斜执巨灵凿”之句。故二郎劈山来源于其父李冰而非被其降伏的巨灵神。
【二郎母亲的原型】
1、一说二郎神母亲为天帝之女。唐代杜光庭贺江神移堰笺》写的是李冰创堰,江神帮忙。而江神,就是长江之神,有一说法也是天帝之女。《江记》云:“帝女也,卒为江神。”战国时,江神的祭典在都江堰岷江边进行,据《水经·江水注一》载,因当时人以为“岷山,……大江所出”,岷江为长江正源,而岷江边便坐落着二郎神的千年官祭庙二王庙。天帝女可能因此跟李冰产生关联,后来又成了二郎神(李二郎)母亲。如此南宋时方有二郎为天帝后裔的说法。民间玉帝被视为老天爷(天公、天帝),之后受氐羌传说以及羊图腾(杨姓来源) 、杨磨曾助李冰治水的影响,以其治水功绩与神异事迹附会佐父治水的李二郎,又衍化了杨姓二郎神之说,结合民间早已流传的二郎担山赶日传说以及目健莲救母又进一步衍变出二郎神劈山救母的传说。
明清时期的杨二郎劈山救母鼓词戏剧中二郎神均是玉帝外孙,明朝时期外甥有外孙的意思,西游记中的玉帝外甥说法由此衍变而来。清代的《黔江县志》记载李二郎母亲是上帝女,封为遍天老祖俗称金华娘娘。杨二郎就是李二郎衍变出的形象,区别只在于姓不同。
2、一说来自羌族天父的三公主木姐珠的故事。
羌族母神木姐珠,是天父的公主,家有三姐妹。大姐嫁龙王,二姐嫁天神,三姐生下羌族祖先。
该传说结合了汉朝就传入中国的目犍连救母,衍生了二郎神劈山救母的传说。全国各地的《三姐下凡》戏曲(这个三姐就是二郎母亲),二郎母亲是玉帝三公主,有三姐妹。对应《二郎宝卷》,二郎母亲,家里也是三姐妹,是三花聚顶的女神。在三姐下凡等诸多汉地戏曲里,玉帝有三个女儿,大公主嫁敖广、二公主嫁天王、三公主生二郎,正是跟木姐珠三姐妹一致。而杨二郎,就是氐羌族崇拜的神灵,被陕甘川的羌族广泛崇拜。二郎神话受羌族神话影响,产生了以木姐珠为原型的二郎母亲玉帝三公主,也正是因此二郎神才被氐羌聚集地的四川视为川主。明清时期,玉帝的家谱正是因为杨二郎故事的流传而得到完善。
二郎神劈山救母的故事在《西游记》中衍变为玉帝妹子思凡下界,与一名姓杨的凡人结合生下二郎神,之后二郎神斧劈桃山救母。
【二郎救母】
源自目连救母。救母故事流传最早的就是汉代时期佛教传入中国的目莲僧救母目连救母)。《佛说盂兰盆经》中目莲僧其母因贪口腹之欲被下了地狱,轮回成饿鬼道中的恶鬼,从此吃不到任何东西不得解脱,目莲僧为此出家修行,在七月十五日那天集合重僧佛的法力,把食物放在盂兰盆中,终于把人间的食物送到饿鬼道,让自己的母亲超脱,算是报答了母亲的恩情。于是七月十五日这一天也就变成了盂兰盆节的起源。其实这段故事来自释迦牟尼的弟子叫“目犍连”,在传入中国的时候被翻译为目莲僧。盂兰盆节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在最后要点荷叶灯祭祀先人。
在宋代目连戏(目犍连救母)风行民间,《东京梦华录》卷八载:“讲肆乐人,自过七夕,便演《目连救母》大戏。” 二郎神作为儒道释三教尊奉的神灵,在北宋末年被吸收进道教,在元朝开始被佛教吸收,成为佛教的护法神,元朝《清源真君六月二十四日生辰疏》中载二郎神“佐泰山生死之司,护佛法慈悲之教”:
“孟秋行白帝之权,尚迟六日;中夏庆清源之圣,诞降九霄。易地权平,与天长久。恭惟清源真君,秀储仙洞,威振灵关。破浪兴妖,随显屠龙之手;含沙射影,特彰斩蜃之功。佐泰山生死之司,护佛法慈悲之教。”
至明朝,奉行三教合一西大乘教加大力度宣传,将二郎劈山,二郎担山的情节连缀起来,仿照佛经目连救母写了完整的劈山救母传说的《二郎宝卷》。
《二郎宝卷》末尾点明二郎救母仿的目莲救母,原文写道:
“二郎救母,访学目连尊者,灵山世尊,西天求教,血盆真经,游狱救母,九环锡杖,响亮一声,幽冥教主,十帝阎君,十八狱王,七十五司,催府真君,都来接迎,我佛到狱,有何来音,目连便说,我来游狱,救我母亲,狱主听说,引着前行,狱狱游过,来到奈何桥中,母亲便叫,救我超生,目连向前,圣饭一钵,吃在腹,化作灰炭,莲花化生,十八地狱,七十五司,挂上我得,大乘名号,后来男女,早出幽冥。”
宝卷中“太山崩裂响一声,海底现出一孤灯。本性翻身回光照,二郎才见他母亲”,太山即泰山,泰山映射地狱,是汉代佛教传教到中国时引入的概念。宝卷行文中有的地方为了凑字押韵而将“太山”写作“太行山”,“太山”与“太行山”有互称之俗。佛教传入初期,为了更好的传播信仰,和尚们将“地狱”翻译成“太山”“泰山”。这件事的起因很简单,泰山的信仰够广泛,便借用它的名而已。因此目犍连的母亲陷于地狱,二郎宝卷中的二郎母却被困在“太山”下。
因神话中“桃止山”为“鬼门关”,亦指地狱,“桃止山”讹误为桃山,又传出二郎桃山救母之说。
《二郎宝卷》带有佛教善恶果报的教义思想,宝卷中提到“阴报阳报终须报,今生来生总今生。劝君休要行凶恶,自有青天作证明。平生应当行善事,奸者奸来忠者忠。恶到临期方知悔,不如善先存心公”,目的是“遗留世,劝善人,明佛心意。”
可见宝卷的内容本质是传经故事,是宗教徒为宣传教义而借二郎身世以及救母故事更好的传播信仰,和宗教徒宣扬文昌救母,观音救父的性质相同。
二郎救母的古代文字记载以及多个戏曲唱词版本中,二郎一直是独生子,官方史籍、方志史料、诏书奏折祭文碑记、匾额题碣,碑文镌刻、文人笔记等文献典籍都不存在有妹妹一说,二郎神劈桃山救母和沉香劈华山救母在清以前是两个不相关的平行故事,彼此互不牵扯。
【担山劈山】
二郎劈山、凿山的传说又与二郎担山的故事相结合,明朝沈榜所写的史志书《宛署杂记》:“担山孔,在县西鸡儿台离城二百五十里。南北二山各有一孔,相对若可担然,俗讹为二郎所凿。”
摇山晃海品第七:“王母开言叫二郎,你娘压在太行山。子母若得重相见,山要不崩难见娘。我今赐你八装宝,五盘四贵按阴阳。你今要见无生母,两座名山要你担。明月清风常作伴,那是爷来那是娘。二郎担山赶着太阳,要见亲娘,两座名山昼夜担...”
山崩地裂品第八:“二郎爷眼泪汪汪,哭声爷来叫声娘,为因救母走了双阳,王母娘娘赐我宝贝,开了库房,飞了金乌,两座名山在我肩上,昼夜里常担,为因救母,担山赶太阳。”
作品记载
宗教典籍
①明《二郎宝卷
明嘉靖三十四年无名氏《清源妙道显圣真君一了真人护国佑民忠孝二郎宝卷》
《二郎宝卷》节选:
经云:一段因果,出在确(原版为“礶”,“灌”的同音讹写,被误作“确”)州城。有一人,姓杨名天佑,左金童临凡,受难四十八年。那一日书房正坐,仰面朝天,长吁短叹,怨气冲天,惊动斗牛宫,仙女云花侍长,耳熟眼跳,不得安宁。忽然想起,左金童落凡受难,吾今度他去也。……仙女下天宫,发愿度众生。坠落红尘景,来到确州城。
摇山晃海品第七:
一更里,在山中,行者翻身,压了自己本来人。几时才得还家去,母子相逢。
二更里,杨二郎,问着王母,要他生身父母在那厢。你今指与我,救我亲娘。
三更里,二郎爷,把脚一叠,我今去拏孙行者,送在老君炉内炼,他也难说。
四更里,望前行,遇见金星,嘱咐二郎听原音,你要见你生身母,还受苦辛。
五更里,东方明,来到山中,叫了一声应一声,满山都是娘答应,那里还身。
二郎望前行,来至斗牛宫。问着西王母,我娘那边存。
王母开言叫二郎,你娘压在太行山,母子若得重相见,山要不崩难见娘。
我今赐你八妆宝,五盘四贵按阴阳。
你今要见无生母,两座名山你要担;
明月清风常作伴,那是爷来那是娘。
二郎担山赶着太阳,要见亲娘,两座名山昼夜常担,手拿钢斧要劈昆山,七孔山上,叫声母亲娘。
《二郎宝卷》中二郎为云花女杨天佑的独生子,生母被压后,二郎就被西王母养在斗牛宫,原文记载:“降生一子……压了云花在山中。斗牛宫里西王母,来取二郎上天宫。”
二郎神的父亲杨天佑是上天“金童临凡”,母亲云华仙女恋旧情下凡与杨天佑私配成婚,生下独生子二郎真君,为花果山孙行者所困,被压于太山之下。后被西王母养在斗牛宫,在西王母的指点下“担山赶太阳”,劈山救出母亲云华仙女。《二郎宝卷》中涉及的唐僧取经故事,如二郎神劈山救母把行者压在山下,和后来的吴承恩定本全不相同。这是嘉靖年间的作品,才有这样的自由。到嘉靖以后,取经故事有了统一的结构,便不容易自由改造了”见《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注:根据《二郎宝卷》记载,二郎神担山赶日乃是为了救母,电视剧中赶日为母报仇的逻辑是错误的,而且电视剧提到的十日晒化之说乃是与《山海经》中的女丑的故事混淆,在二郎神救母的神话中并未发生这样的悲剧,而是均以救母成功、母子团聚为结局。
②清刻《惠民大帝解厄新忏》
【惠民大帝宝诰】
蜀川之主,八府之尊...挥三尖大刀,劈桃山救母之孝模。
③清朝《祈祥品经》
卷四川主济源尊经
道言川主之名,二郎神也,北宋至.今,天下人民,极崇敬二郎...另据封神演义杨戬即二郎神,西游记中二郎神,伊嚎天犬足智善战,生摛孙悟空醮会劈山救母,亦云二郎...
神魔小说
①明《西游记》
吴承恩在书中诗曰:“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鋋罗双凤凰。”这首诗是《西游记》中对于二郎真君的一段描写,独生子二郎神斧劈桃山救出母亲。第六回小圣施威降大圣中:大圣见了,笑嘻嘻的,将金箍棒掣起,高叫道:“你是何方小将,辄敢大胆到此挑战。”真君喝道:“你这厮有眼无珠,认不得我么。吾乃玉帝外甥,敕封昭惠灵显王二郎是也。今蒙上命,到此擒你这反天宫的弼马温猢狲,你还不知死活。”大圣道:“我记得当年玉帝妹子思凡下界,配合杨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
斧劈桃山曾救母,弹打椶罗双凤凰。
大圣道:“我记得当年玉帝妹子思凡,配合杨君,生一男子,曾使斧劈桃山的,是你么?你这郎君小辈,
民间唱词
①清太平歌词二郎劈山救母
“灌州府代管杨家庄,有一个独生子(他那)名叫杨二郎。”
②清北京打磨厂学古堂《劈山救母》
③清北京致文堂刻本《新出二郎劈山救母全段》
杨母生下二郎后就被压在桃花岗,来不及给二郎再生个弟弟或妹妹。原文:二郎爷来本姓杨,身穿道袍鹅蛋黄,手使金弓银弹子,梧桐树上打凤凰;打了一只不成对,要打两个配成双.....你母本是三公主,也去临凡下天堂,下界许配那一个。许配了杨天佑他身旁,水淹蓝桥生一子,生下你金花太子杨二郎......
④1922年《新抄杨二郎劈山救母》
民国时期,1922年新抄杨二郎劈山救母也依旧是杨母生一子,杨母被压后,王母养大二郎。
⑤1922年《新出二郎爷劈山救母》
民国时期,1922年新出二郎爷劈山救母,杨母生下二郎被压,王母抚养二郎。
⑥1923年《杨二郎劈山救母》
民国时期,1923年的杨二郎劈山救母唱本排印本也是记载杨母生下二郎后就被压,二郎由王母抚养长大。
泰州四知堂杨忠仁抄本《二郎救母》
二郎未满月生母就被贬到桃山,二郎由王母养大,原文:“生下你来未满月,触独日月共三光,玉皇大帝心大怒,贬他桃山收灾殃。”
英山鼓书《劈山救母》
英山鼓书《劈山救母》依旧是记载杨母只生一子,原文记载:“离城十里陶河乡,乡里有个杨河庄。杨庄有个杨天佑,娶妻玉帝三姑娘。过门之后生一子,起名就叫杨二郎。二郎自幼没见娘,每天习武在山岗.....提起你娘张三姐。许配你爹在下方,你母生你三天整。东海岸上洗衣裳,洗干五湖四海三江水,惹恼东海老龙王,你姥爷面前参一本天兵天将拿你娘,拿住你母张三姐把她押在桃花岗,要有真心救你母,赴汤蹈火老君庙上......”
二郎神的父母
二郎神有三个身份,李二郎,赵二郎,杨二郎。共有三个父亲,三个母亲:
①李二郎,父:李冰,母:金华娘娘(为上帝之女)
德隅斋画品》:“秦蜀守李冰之子...世所谓灌口二郎者也。”
《黔江县志》:“俗谓女像为母系上帝女心窃疑之...乃川主之媳封为遍天老祖俗称金华娘娘...”
②赵二郎,赵昱,父赵自宏,母赵夫人(没有名字)
《川主三神合传》:“父自宏,精医,广施方药活人。公生之夕,母梦神摔日立身旁,因名曰昱。”
③杨二郎,父杨天佑,母云花女
明代嘉靖年间《二郎宝卷》称杨母为“斗牛宫的仙女云花侍长”、“云花”、“云花女”,排行第三。云花有两个姐姐:天花和金花。另有五个兄弟。文中反复提到“三花聚顶,五气朝元”。
无论是李姓赵姓,还是杨姓的二郎神都没有记载有妹妹一说,二郎神的三对父母并没有一个叫三圣母的女儿,二郎神并无妹妹。
神话遗址
辽宁省
辽宁彰武大德乡半拉山遗址
杨二郎劈山救母的“半拉山”遗址:辽宁省阜新彰武县大德乡“半拉山”位于大德乡福巨昌村大官屯东南1公里。传说:远古时代,玉帝的妹妹,私下凡间与凡人杨君结为夫妻,并生下一个男孩,取名杨戬。玉帝知道这件事情后大发雷霆。把心一横,将自己的亲妹妹压在桃山之下。杨戬为了救母亲,拜在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门下,十七岁已经练成可以傲视乾坤的神通,特别是在他得到三尖两刃刀后,武功进步更达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他救母心切,一刀劈开山,救出了母亲,遗留下半拉山的遗址。
半拉山底部还遗留有二郎神的母亲被压在桃山的栖身地;
看守二郎神母亲的龟和鹰:
陕西省
陕西省宝鸡岐山石榴山
石榴山又称桃山、二郎山,二郎神劈桃山救母的传说地,杨戬劈山而救母,其母得救,桃山因之而成石榴山。此亦为石榴山为桃山之缘由也。石榴山山顶上有个宽约1米、长达8米、深不见底的巨大石缝,相传即为二郎神所留。石榴山上还建有二郎神庙。
山东省
①青州云门山劈山
云门山是国家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位于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城南约6公里,东临磨脐山,北面云门山。云驼诸峰与其山势相连。由劈峰、神龟峰、人中峰、佛鼻峰四峰组成,主峰劈峰远望似刀砍斧劈,一分为二,故称“劈山”,也称劈头山。
青州自古以来就是名城重镇和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有“三山连翠,障城如画”之誉。其中云门山、云门洞和劈山的劈峰都为天然形成,老百姓觉得这是“鬼斧神工”,只有神仙才能办到,“二郎神担山的传说”由此诞生。
劈山之“路”
劈山东南西北走向,四座山峰一字排开,明代黄卿诗中的“神斧何年劈五峰”,是指最东面的主峰被一劈为二,成了两座山峰,这样便称为“劈山五峰”,劈山四面群山环抱,自山腰至峰顶,无任何人工建筑,不见一棵树木,苍桑而凄凉。光秃的山体,裸露的巨岩,怪异的山体造型,与周边茂林覆盖的群山形成鲜明对比。
传说:
很久以前,有一个神话传说,玉皇大帝和杨二郎的母亲是同胞兄妹,因杨二郎的母亲不守天规,生下独生子杨戬,被玉皇大帝压在仰面大佛山底下,受尽苦难。杨二郎长大成人以后,听说此事后向玉皇大帝要母亲,玉皇大帝说:“你娘犯了天规,被压在仰面大佛山底下,受到惩罚是应该的;但是,你是个孝子,寻母也是应该的,你若能把两座大山搬走,就能救出你母亲。”杨二郎为了救母,想尽办法,用一根长长的扁担,一头挑着云门山,一头挑着仰面大佛山,向前行走,途中突然间听到“嘭”的一声巨响,就在仰面大佛山的山顶端,豁开一道十几米深的劈缝,两山“扑通”一声落在青州地面,这就是云门山和劈山。劈山也叫仰面大佛山。扁担寨蹦到地上,取名为寨子村。
“二郎神担山的传说”结合中国古代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二郎神,肩挑云门山和劈山追赶太阳的故事,形象介绍了青州云门山、劈山、香山的来历和十字、寨子等村落形成的故事。另外,本传说结合神话人物二郎神担山追太阳的故事,把现实景点云门山、香山、劈山、十字村、寨子村等连在一起,情节生动,该传说对于宣扬中华民族美德、丰富地域文化内涵、增进旅游文化魅力,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②山东省济南二郎庙救母壁画
二郎庙位于大明湖新景区内,为一组历史建筑。清乾隆(1773)《历城县志》称:“曰二郎庙街(旧志:两隅头西北,作‘二郎庙巷’)”。“东更道西更道王府池子二郎庙”,这句民谣已广为流传。重建后的二郎庙,内塑二郎神、啸天犬及梅山六杰塑像以及二郎神传奇壁画。
二郎神庙内四周墙壁上,绘有二郎神传说故事壁画,分别是二郎父母、力诛七怪、撒豆成兵、劈山救母、二郎担山等。两壁画分别为二郎母与二郎劈山救母。
吉林省
二郎山庄位于吉林省四平市山门镇境内,建于1993年9月,位于海拔二百九十三米号称长白第一山上,总投资410万元,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它是“杨二郎赶山救母”故事的所在地,因为二郎神在此劈山救母,所以就命名为二郎山,现在已经成为以二郎神命名的旅游风景区。二郎山庄是吉林省省级重点旅游风景名胜区,景区由众多景观构成。踏上登山的台阶,迎面是高大的石楼牌坊,牌楼匾额上是溥杰先生题写的“二郎山庄”四个大字。神台上是手执“赶山鞭”,带着“哮天犬”的杨二郎白玉神像。景区内还有二郎神宫等景点。
二郎神宫
是二郎山庄的主体景点,高档次的仿古建筑,占地面积一千二百平方米。整个景点共分八大展室:二郎奉旨下凡,二郎担山,鞭打三王,二郎救母等,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十八、二十八日为二郎山庄庙会,吸引大批游人、香客,届时在庙外进行地方戏曲表演
关于二郎山庄劈山救母的诗歌
二郎山庄二郎神,劈山救母抖精神,嘶鸣长空啸天犬,不是仙来也是神。
江苏省
二郎神文化遗迹公园坐落于江苏灌南县城北1公里处的五龙口,地处五河交汇处的灌河河口。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公园全部是庙宇式结构,由二十四个展厅和景点构成。在这其中,献殿展示了灌江口老百姓口口相传的,关于二郎神的各个神话传说,如劈山救母等,主要有真君殿、慈孝阁等多个景点,该公园于2010年5月开工建设,是二郎神文化传承展示基地,也是苏北鲁南地区最大的道教场所。
公园至山门就进入了“二郎神文化遗迹展区”,山门内外两边的四幅画,揭示了二郎神的主题肖像,分别是“敬忠二郎”、“尊孝二郎”、“尚义二郎”、“信节二郎”,重点介绍了杨二郎热爱国家、热爱人民、热爱事业、热爱生活、孝敬父母、见义勇为、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高贵品质。
真君殿的二郎神像
二郎劈山救母传说
远古时代,玉帝的妹妹私下凡间与凡人杨君结为夫妻,并生下一个男孩,取名杨戬。玉帝知道这件事情后大发雷霆。把心一横,将自己的亲妹妹压在桃山之下。杨戬为了救母亲,拜在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门下,十七岁已经练成可以傲视乾坤的神通,特别是在他得到三尖两刃刀后,武功进步更达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他救母心切,一刀劈开桃山,救出了母亲。这一传说也成为灌河两岸“孝”文化的重要起源。
公园最高建筑——慈孝阁。慈孝阁是三层楼台、四层重檐建筑,高30.6米。顶部的牌匾是当代国学大师、著名书画家范曾先生题写的。在一楼,主要根据二郎神劈山救母以及中华二十四孝等故事,集中展示古今中外的孝道文化……这里供奉的是二郎神的母亲、也就是玉皇大帝妹妹,“孝行天下”的匾额为整个一楼的文化布展点睛
慈孝阁二楼: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这幅肖形书法“孝”字,是皖南古徽州西递村敬爱堂”中悬挂的一幅大的“孝”字,
二郎神文化景区管理处副主任胡月说道:其中最为我们津津乐道的就是二郎神劈山救母的孝道故事,他为了救自己被压在桃山下的母亲,和玉鼎真人学成本领。然后劈桃山救母的这样一个故事,给后人孝文化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精神。百善孝为先。在传统中国,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孝道亦是整个二郎神文化遗迹公园的神髓所在。位于公园西部的慈孝阁是三层楼台、四层重檐建筑,高30.6米,是灌南乃至全市的孝文化传承展示中心。慈孝阁是整个公园的主题楼阁,是有关于孝文化的传承基地,我们从甲骨文时期的孝文化,以及到孔子时期的孝经,也传承了我们所看到的这个大幅的孝字,是把整个孝文化做了一个贯穿,一个总结,也是我们各类学校,幼儿园中小学的一个孝文化的实验基地。
湖北省
郧西县土门镇平原村三台山二郎庙
因山顶自然形成三层高台,逐层升高,直上云霄,故曰“三台山”。传说二郎神“担山赶太阳“,劈山救母亲,在”担山赶太阳“时,由于赶路匆忙,头戴的“三山帽”谪落这里,形成三台山,于是人们修庙供拜。
清代二郎庙为郧西县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河北省
野三坡母子峰
野三坡位于河北保定涞水县境内,是一处新兴旅游区,被称为“北方小桂林”。距北京仅100公里,是近年来京郊游的热点。
在悬崖谷里有三座怪异的山峰:一座叫母子峰,看去似一年轻女子怀抱婴儿在凝视、在遥望;一座叫宝剑峰,象一把宝剑插入山中;一座叫塔峰(或棒槌峰),孤独独兀自矗立,形似一座塔.这三座峰,传说是二郎神劈山救母时留下的遗迹:那母子峰是王母娘娘的三公主怀抱孩婴时的二郎在仰视天庭,塔峰是托搭天王李靖镇压三公主的宝塔,宝剑峰则是二郎神劈山救母用过的宝剑。
相传,杨二郎担山赶太阳,十三个太阳被他用山压住了十二个,只留下了一个太阳普照四方。从此天上地下才得安宁。玉皇大帝满心欢喜,就在凌霄宝殿设筵款待二郎。二郎喝了个酩酊大醉。当他躺在床上口渴难忍之时,却无人照看,不由得想起了亲娘。十多年了,还未见过娘的面呢,只知道玉皇是他老爷,王母娘娘是他姥姥。可娘在哪里呢。他一骨碌爬起来就直奔了凌臂宝殿,问玉皇他的亲娘在哪里。玉皇说:“提她作甚。”二郎说:“人人都有生身母,唯我二郎不见娘,我当然要问。”玉皇一抖袍袖:“去问你姥姥吧。”
二郎来到瑶池,见到王母娘娘劈头就问:“姥姥,我娘在哪里。”王母娘娘一惊:“我的御甥,你怎么想起你的娘来了。”二郎说:“我都十五了,还不知娘是谁。”王母娘娘长叹一声:“哎!你的娘就是我那三闺女三公主啊!”“她在哪里。”“被压在野三坡悬崖谷里。”“却是为何。”王母娘娘眼泪汪汪地述说了三公主被压的事。
原来,王母娘娘有七个闺女,大闺女嫁给了东海龙王,二闺女嫁给了托塔天王,三闺女嫁给了杨天佑。只因三公主生下二郎三天,她去到拒马河洗尿布,染脏了河水,冲撞了东海龙王,那三公主自小就跟大公主不对眼,因此,东海龙王到玉皇前告了一状,状告三公主违犯天条私自到凡间洗尿布,染脏了河水。玉皇想把此事不了了之,谁知东海龙王盯得紧,玉皇只得按天律将三公主打下天庭压在凡间悬崖谷,派托塔天王李靖操办此事。二公主跟三公主关系很好,托塔天王没把三公主压在山下,而是将她定在了山旁,用宝塔罩住。
王母娘娘说完,二郎眼泪汪汪地说:“我要下界去救我娘。”王母娘娘说:“不行啊,一来你娘被压还未到期,二是要劈开那山,得用开山宝剑。这剑是太上老君炼就,恐怕他不给你。”二郎说:“不要紧,我向老君借。”说完,二郎就去找太上老君。老君很同情二郎,当即打开了万宝库,给他拿剑,可各种宝物都有,唯独不见了开山剑。老君说:“我多日不查点,准是它偷偷跑掉了。”说完,老君定睛往下界一看,说道:“畜牲。原来它下凡到三坡老君庙里行凶作恶。二郎,你赶奔那里,将它拿住,劈开山救出你娘之后,我自有办法惩治这个畜牲。”
二郎辞别了老君,出了南天门,直奔三坡而来。这时的三坡,人迹荒凉,悲声四起。二郎问一老者:“你们为何这等悲伤。”老者见是一个十多岁的小孩,忙说:“哎呀。你是.何方来的孩童,快走吧,不然就没命了。”二郎不解。老者说:“我们这老君庙里出了个怪物,每天要吃一对童男童女。三坡的孩童都快被吃光了。”二郎说:“我找的就是它。”
二郎辞别老者来到老君庙,那剑妖没在庙内,二郎就躺在供桌上闭日养神。不一会几,剑妖回来了,见供桌上躺着个小孩,不由满心欢喜,张嘴就把脑袋咬了下来。谁知那小孩身上又长出了两个脑袋。那剑妖把两个脑袋又咬掉了,可随即又长出来四个。这下那剑妖害怕了。心想:不好。这不是凡人。莫不是孙大圣。要不就是杨二郎!它正要逃走,二郎大喝一声:“大胆剑妖,还不快来受降。”那剑妖还未选出门去,就被二郎放出的哮天犬咬住了,二郎一拳打在剑妖身上,那剑妖立时倒在地上显出了原形,正是那把开山宝剑。二郎拿起宝剑说:“剑妖,只要你帮我劈开山救出我娘,我决不伤害你!”说罢,提着宝剑直奔悬崖谷而去。
二郎走进悬崖谷,果见一女子怀抱一婴孩立在那里,遥望远处,一座宝塔镇在前方。二郎跪在那女子面前,拜了几拜,说:“娘啊。儿二郎前来救你。”说完,抡起宝剑,朝山劈去。就听一声巨响,山断成了两半,站立一旁的三公主立时走过来,一把拉住二郎,哭道:“儿啊,想死为娘了。”母子抱头大哭。二郎扶住娘,想拔那宝剑,却怎么也拔不出来了,那剑好似钉在了山石中。二郎正觉纳闷,只听云头上老君在说:“二郎,不要管它了,我已将它钉在那里,以示惩罚。”二郎扶住三公主一同回到了天官。从此,悬崖谷就留下了三公主遥望天官的巨石,留下了托塔天王的宝塔,留下了那把劈山的宝剑。
二人转杨二郎劈山救母
太阳出来照下方
表一表金瓜太子杨二郎
手使金弓银弹子
梧桐树上打凤凰
上打一只不成对
下打一只配成双
有心再打三五个
误了担山赶太阳
十三个太阳赶走十二个
留下一个照下方
玉帝一见心欢喜
大摆玉宴请二郎
二郎他喝了一个熏熏醉
躺在长生不老床
我躺在床上做一梦
在梦里梦见我的养身娘
二郎我惊醒是一梦
尊一声我的姥爷听衷肠
那人人都有生身母
二郎咋没养身娘
玉皇闻听这句话
口尊声外孙儿听衷肠
你想知道你的母
你到那斗牛宫去问你姥娘
二郎闻听不待慢
迈开仙足走慌忙
行行正走来地快
斗牛宫不远在面旁
迈步就把斗牛宫进
见到姥娘跪当央
人人都有生身母
二郎咋没养身娘
不提起你的母亲还着罢了
提起来你的母亲让我好心伤
你母亲她们有姐儿七个
各个临凡到下方
你大姨人称红莲公主
她也临凡到下方
到下方许配给哪一个
许配东海老龙王
水晶宫里生下一子
生下了独角龙镇守三江
你二姨人称青莲公主
她也临凡到下方
到下方许配给哪一个
许配给托塔李天王
在陈堂关上生下三个子
生下了金木哪吒三位小儿郎
金吒木吒上山去学艺
留下哪吒保五王
你母亲人称白莲公主
她也临凡到下方
到下方许配给哪一个
许配你父杨天罡
翠花宫里生下一个子
生下了金瓜太子你叫杨二郎
你母亲生你三天整
一到那江边前去洗衣裳
沾染了五湖四海那是九江
怒脑了你大姨夫那位老龙王
玉帝面前前去纣本
发去了天兵天将捉你娘
天兵天将没拿住
花果山请来了猴子王
花果山请来了孙大圣
将你娘压制在玻璃山桩
你若有真心救你的母
宝仓库里去取开山斧一张
二郎闻听不待慢
迈开仙足走慌忙
行行正走来的快宝仓库在面旁
迈步就把仓库进
各样的宝贝放熬光
各样地宝贝都在外
不见开山斧一张
开言便把看宝童子叫
叫一声看宝童听衷肠
各样宝贝全在外
为何不见开山斧一张
看宝童闻听不怠慢
叫声二郎听衷肠
此斧正在下方来做乱
但愿你能把它来降
二郎这里不怠慢
迈开仙足走慌忙
行行正走来的快
南天门不远在面旁
就地画个双使字
二足跺起云祥
一架云头十万里
二架云头百万长
三架云头来的快
下方不远在面旁
收住云头落云尾
二足落在地当央
有心这样把庄村进
失落仙体我难回天堂
二郎这里说声变
变个道童身穿黄
迈步就把庄村进
见位老汗泪汪汪
老者叫你听衷肠
你会缺儿来你会缺女家中会缺五谷哪粮
老者我这里抬头看
见一个道童身穿黄
老者我这里开言道
叫了声道童听衷肠
我一不缺材二也不缺米
仓中不缺万但粮
庄西有一个斧王庙
有一个老妖住庙堂
他一天要吃人一个
两天要吃人一双
这四面八方全吃到
今.天轮到我头上
老汗我今生今世就这么一个子
你说这叫我怎么能够不心伤
老者叫哇莫悲伤
只要你能供我一顿饭
我替你儿子把妖降
老汉我闻听心欢喜
叫声道童听衷肠
别说管你一顿饭
十顿八顿又耐何方
老者我边在头前儿走
后跟金瓜太子杨二郎
一前一后我来地快
老者家不远在面旁
二人就把上房进
坐下了金瓜太子杨二郎
老者这里忙开口
叫声厨师听衷肠
赶快给我准备一桌酒菜
我与那道童我们两个饮酒浆
厨师这里不怠慢
个顶个地着了忙
小勺郐油就往大勺
煎炒烹炸做地香
不多一时做完毕
连酒带菜端进房
老者这里斟上一杯酒
我请道童近前来饮酒浆
二郎我有心吃了凡间酒
失落了仙体难回天堂
低头一计有有有
使法术一桌酒席吃个光
老汉叫听衷肠
领我快到大庙
我替你儿把妖降
老汉边在头前走
后跟着金花太子杨二郎
一前一后来地快
大庙不远在面旁
老者害怕我回家转
剩下了金瓜太子杨二郎
二郎就把庙来进
变一个小孩儿躺在了供桌
二郎这里使法术
冰雹大雨落下方
冰雹不打庄稼汉
单打老妖的锛儿喽上
打得那老妖疼难忍
一琉火光回了庙堂
老妖我迈步就把庙门进
阵阵闻到人肉
我往这桌上送二目
有一个小孩儿躺在了供桌上
往常我吃人先吃大腿
今.天我先把这脑袋尝一尝
老妖我走上近前咬一口
二郎脑袋我长一双
老妖我走上近前咬两口
二郎脑袋长两双
老妖我连三带四咬几口
满屋人头闹泱泱
老妖一见心害怕
不是行者是二郎
老妖转身就要跑
急坏了金瓜太子杨二郎
我急忙撒出了这嚎天犬
咬在老妖的背膀上
咬得老妖疼难忍
瑭琅琅开山大斧掉在了地当央
杨二郎大斧忙拣起
抗起大斧走慌忙
行行走来的快
这玻璃桩在面旁
我把大斧忙举起
好似九牛二虎把我帮
手使大斧砍下去
一座大山两分张
里边闪出来游沿道
我看见我母张三娘
站着不敢来讲话
一搂铠甲跪当央
苏醒吧来苏醒吧
来了你儿杨二郎
嗨。张三娘正在昏迷之处
忽听得耳旁有人闹嚷嚷
我睁开二目我就仔细看
见一个小孩儿跪在地当央
不知你是谁家地子
为什么口口声声管我叫娘
我地妈您老哭花了眼
我是你亲生儿杨二郎
问母亲饿了吃地什么饭
您老要渴了您喝地是什么汤
到白天您老观地什么景
夜晚间您老睡再什么床
我出言便把妈地骄儿叫
叫一声妈地儿要你听衷肠
妈妈我饿了吃地那是松柏籽儿
我渴了喝地那是空山汤
到白天为娘观地这棵芭蕉
到夜晚为娘睡再这个冰雪床
骄儿你要有怜母的意
你赶快把母亲背回天堂
二郎这里我不怠慢
用手一指骂了一声猴子王
今夜回去我不拿你
不拿孙猴我不姓杨
背起我母张三姐
一琉火光回天堂
劈山救母唱完毕
好好赖赖大家多原谅
其他版本劈山救母
目莲僧劈山救母
林语堂《京华烟云》
姚太太最喜欢的是目莲僧劈山救母的故事,那是以前她在杭州时,曾经看过《目莲僧劈山救母》的那出戏。
巨灵神劈山救母
明·吴同春《太华双游记》:“从者具饭,饭已,登巅观,巨灵迹,又北上登肺石观,舍身崖。崖傍有石,窦大,容十数人,道士曰:此天罗地网,昔巨灵母压于此,巨灵劈山得出说....
刘沉香劈山救母
宝莲灯来源
1957年出版图书《董永沉香合集》(杜颖陶编)引清末宝卷《沉香太子全传》略谓:汉代士子刘向“上京赶考”,路过华山神庙,题诗戏弄庙神华岳三娘,三娘怒欲杀之。玉帝遣太白金星以与刘有姻缘三宿之分,三娘乃幻为大宅,候刘于途。俟刘投宿,诱迫而成亲焉。三宿已过,三娘道出真情。刘以沉香一块赠别,云他日生子取此为名,用作记认。三娘亦赠刘以夜明珠玻璃盏等三宝。刘进京时考期已过,方欲献宝邀官,又遇奸相觊觎,劫其三宝,反诬以盗名,绑赴法场,正待处决。三娘知之,遂作法令“飞沙走石”,刑不能举,使刘冤终得昭雪。“宝贝、文章,一齐献上皇帝”,钦赐扬州府巡按,“走马上任”。三娘在华山,值王母寿辰,诸仙俱赴蟠桃会庆寿。三娘因孕,托病未去。其兄觇得真情,乃怒提华山,压之于地下洞中。三娘于洞中产子,取名沉香,遣夜叉送去扬州认父。时刘已娶王氏,生子秋儿,乃同抚育长大,入学读书。同学有秦丞相子官保,讥沉香为无娘子,沉香、秋儿怒,同打死官保。王氏以秋儿入狱抵罪,纵沉香逃难,且往救其母。几经波折,沉香终到华山,遇何仙姑授以仙法,并窃得洞中萱花神斧,而与其舅大战于华山。变化易形,各显神通。诸仙咸来救助沉香,亦得众神之助,神仙混战,胜负未分。玉帝乃敕太白金星下界说合二家,责令收兵。沉香因得斧劈华山,救出亲娘,母子团圆,玉帝敕封仙职。沉香返家,复于法场救出秋儿,“刘向奏明皇君”,皇君赐封沉香为“太子”,故沉香又称“沉香太子”。
沉香故事,见于唱本鼓词者,大同小异,略如上述,唯清末弹词《宝莲灯华山救母》,于沉香救母故事外,又增劈山救母缘起。略谓:沉香故事除唱本鼓词所写而外,今别无所见。元代钟嗣成录鬼簿》曾有张时起的《沈香太子劈华山》杂剧,已失传。清代《也是园藏书古今杂剧目录》又有李好古《劈华山神香救母》,亦已佚失,不知内容究竟,但这一出在更早的明代朱权的《太和正音谱》中却名为《巨灵神劈华岳》,有其存目,《全元曲杂剧》《录鬼簿》中亦记作《巨灵神劈华岳》,《曲话》《元曲选目》则记作《巨灵神劈华山》,也就是说元杂剧中劈华山的其实是巨灵神,巨灵神分山治水的事迹早已有之(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华岳本一山当河,河水过而曲行,河神巨灵,手荡脚踢,开而为两,今掌足之迹仍存。”)。华山的神斧在建国以前也是巨灵遗迹。
而巨灵神作为河神,其劈山事迹自然与救母故事无关,唐代道世所撰的佛教书籍《法苑珠林》收录了巨灵神分华山治水神话:言上古时天地混沌,山海相连,太行、王屋及华山一带,白鹿河聚水成灾,被称为西海。巨灵为治理水害,左手托华山,右足蹬中条,使山海分裂,河通地出,于是便留下了掌与足印。至今仍有“华岳仙掌”留存,被列为陕西有名的“关中八景”第一景。元明时期巨灵神劈山的杂剧已亡佚,标题也均未提到救母二字,到了清代的书籍却把巨灵神劈华山的杂剧命名为《劈华山神香救母》,概系后人的牵强附会。
明代徐渭《南词叙录·宋元旧篇》中著录有《刘锡沉香太子》戏文,但失传已久,明清以来各种曲谱都不见收录,溯其原始,则唐戴君孚《广异记》所记华岳神女,元阙名《异闻总录》所记华阴庙三娘子事,两本书中记载了一个非常明确的华岳神系,三圣母父亲是华山神金天王,为华山神第三女华山三公主,兄长为华岳三郎,与四川的灌口二郎神并无亲缘关系。华岳神女与凡间书生相恋,只是书生姓韦,神女也并未被压在山下,但已略具此故事前半之雏型。故事内容略如下述:
某书生去京城应试,半路住进关西一家旅店。这时有一位美人自称是公主,带着一群仆人也住进此店。二人一见钟情,遂一起同居。于是公主带书生来到京城,住进广厦大宅,贵盛无比。他们一起生活了七年,并生下二男一女。一天,公主忽然要为书生娶新妇,她说:“我本来就不是一般的女人,不能长久做你的妻子。”
这位书生只好另娶了一位太太,但他与公主的旧情割舍不得,便经常偷偷与公主幽会。新太太怀疑了,疑公主是妖物,就告诉了娘家。娘家派人秘密跟踪书生,见书生常去一家荒废的宅院,于是就请了一个术士书符作法驱妖。
南宋的皇都风月主人《绿窗新话》中却是华岳神女杀了书生韦子卿离去,《异闻总录》中韦子卿遭受同样的结局,只是删去了神女之父华岳金天大王的准婚,让故事更接近于韦子卿与神女为爱私奔。故事大致如下:韦子卿到长安赶考,路过华阴庙,见华岳三女塑像美丽,说道:“我擢第回,当娶三娘子为妻”。后来登第回家的时候,三娘子就派人将他邀住,结为婚姻。过了二十天,子卿要带三娘子回家。三娘子对子卿说:“我乃神女,固非君匹;君到宋州,刺史将嫁女与君偶。”子卿果然娶了宋州刺史的女儿为妻。后来刺史女儿得了病,子卿以三娘为妖怪,疑为三娘所害,有一个道士作法惩责了三娘子。三娘子便来责骂子卿,把子卿处死。这个故事的前半段,更和后来的传说相近。不过神女并无被困,故事自然也没有救母情节了。由于《刘锡沉香太子》这个首见两位男主角的戏文亡佚,未知其中是否有救母情节,其如何衍变为后世的救母脉络仍不清晰。而《沈香太子劈华山》《劈华山神香救母》也同样亡佚,由于早期资料缺失,华岳三女作为金天王的女儿,起初行事豪放手段狠辣,如何在后世衍变成三从四德好女人,并摇身一变在清末成了二郎神的妹妹也不可知,人们熟知的沉香救母故事情节多为清代以后加工编撰的。而原本故事中,驱逐三娘子的为术士或道士,术士作符或道士作法镇妖这样的情节改为二郎神提山压妹,让二郎神当了这个反派,其抖擞威风当然远胜先前传述的术士道士之流。
唐代崇拜山神,“华岳三公主私婚书生”的故事在唐代已流行,最早记载则是唐代早期戴君孚的《广异记》华岳神女一篇,后衍生出沉香救母的传说。沉香之事迹,有宋元戏文《刘锡沉香太子》、元杂剧《沈香太子劈华山》等名目,但均只留存标题,剧本失传,已经无可稽考。近代嘉靖本《风月锦囊》传回祖国,人们惊喜地发现其中有一卷《奇妙全家锦囊沉香》,得以窥见明中叶前该剧的传演状况。但该卷实仅存原剧“茅店结合”一出(即仅存三娘与刘锡结合这一段),并非全豹。因此,由于关键文献暂时缺失,两个劈山救母传说之间是否存在脱胎换骨的关系尚无法定论。神话学家袁珂以为,说不定沉香华山救母还是二郎神桃山救母的摹拟,桃山、华山都当是传说中某一地的异名,《山海经·中次六经》说:“夸父之山,......其北有林焉。名曰桃林。”郝懿行注:“案(夸父)山一名秦山,与太华相连,在今河南灵宝县东南。”太华就是华山,桃林就是古代的桃林塞,亦可传为桃山,他们都相距不远。故二郎神斧劈桃山可以传为沉香斧劈华山。而劈华山事又有古代巨灵神劈华山的神话作为它的蓝本。这样摹拟,代替,传承,发展,神话的内容就逐渐丰富起来了。
尽管如此,我们仍可以从现代流传的莆仙戏本《刘锡》中窥见历史版本的原貌。
莆仙戏《刘锡》如今所存的是民国时期福建老艺人的手抄本,而上文提及的嘉靖本《风月锦囊》是现今可以见到的有关刘锡故事的最早刊本,因此备受学术界珍视。若将莆仙戏本《刘锡》与之相比,可以看出二者十分相似:
《风月锦囊》本《沉香》的“茅店结合”一出相当于莆仙戏本中的第四场《乞火结缘》,正是全剧的核心所在。从情节上看,二者基本相同,都是三娘借乞火点灯和送茶为由一次又一次地来到刘锡房中,并没话找话地考问刘锡学问,和他对对子,最后又以刘锡调戏她相要挟,问他要官休还是私休,逼着刘锡与她结合。从文字上看,二者也颇多相似之处。最典型的如二人攀话时对的那付对子,锦囊本作:“六尺丝绦,三尺系腰三尺剩;一条锦被,半边遮体半边闲。”莆仙戏本作:“六尺丝绦,三尺系腰三尺放;一张锦被,半张遮体半张闲。”仅个别字眼不同。莆仙戏本《刘锡》和《风月锦囊》本《沉香》如此惊人地相似,二者关系之密切,可想而知。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如前所述,这一故事的男主人公名字在各剧种中叫法不一,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宋元戏文时代,他叫刘锡,其他的各种名字,均系流传过程中或音近而讹,或因其他原因而改。锦囊本作“刘昔”,当是同音而讹;而莆仙戏本不但主人公名 “刘锡”,而且径以之作为剧名,显然更多保留了南戏的原来面目。
由莆仙戏《刘锡》与风月锦囊沉香在乞火这一情节的相似点分析,大概可以推断莆仙戏《刘锡》是袭自《风月锦囊》,其中所提到的二郎并非是当时在戏曲中活跃的灌口二郎神,而是华岳二郎,即华山神之子,武器为金锏,华岳二郎并没有三只眼,也没有神犬和梅山兄弟,更不会七十二变。戏曲中八仙之一的铁拐李发现华岳三娘和凡人私通,向玉帝奏旨,华岳二郎奉玉帝旨意捉拿三娘,压在黑云洞,由三娘的大姐飞天圣母看守。
《刘锡》一剧在莆仙地区流传很广,妇孺皆晓。莆仙民间长期以来广泛流传的“起火也是你,灭火也是你”“有人救刘锡,无人救三娘”等俗语,即出自该剧。在宋元戏文《刘锡沉香太子》佚失数百年,流传海外的《风月锦囊》亦只保留“茅店结合”一出的情况下,此剧在东南一隅的莆仙地区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且数百年盛演不衰,诚为一大幸事。
沉香救母故事在清代敷演不同版本。清末《沉香宝卷》中,沉香母为华岳娘娘,未道明其家中排行,有个兄长二郎神,别称为玄妙真君,之后的《新编说唱沉香太子全传》内容远较沉香宝卷详尽,华岳三娘有大姐九天玄女
华山救母资料参考
南戏《刘锡沉香太子》 明嘉靖三十二年
《沉香宝卷》 清代1805左右
《刘锡沉香太子》 宋元戏文
《沉香太子劈华山》元杂剧【张好古】北戏【张时起】
《沉香太子劈华山救母》 清嘉庆年间,河北安庆梆子
京剧《宝莲灯》 约1952年,八十年代以及07年贺岁版
河北安庆梆子宝莲灯 1959年
越剧宝莲灯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
历史粤剧劈山救母
人物:司马通、谢淑妃、杨太后、赵伦、晋惠帝、谢颦卿、司马俭、贾南风、卫权
晋惠帝宠爱妃贾南风而鄙谢淑妃之出身寒微,欲使南风执掌昭阳,然太后认为南风不足为母伏天下,遂立谢淑妃为正宫,并封其子司马通为太子。 淑妃被奸妃南风之父押人皇陵陪葬太后,司马通得众帮助,劈开坟墓,救回母亲淑妃。注:(广州方言称坟为山。)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4 15:35
目录
概述
二郎神劈山救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