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祖父
亲属关系称谓词
“从祖父”读音为cóng zǔ fù,作为亲属关系称谓词。
亲属称谓词
从“祖父”含义
从“祖父”本义,既指祖父的亲兄弟,也指祖母的亲姊妹的夫婿。是父亲的从父。即父亲的伯父、叔父与姨父。即伯祖父、叔祖父、姨祖父(源于群婚制度,母之姊妹谓从母,父之兄弟谓从父,从母招从父)。
大母的亲姊妹,上古母系社会称为从大母(“”+“大母”的意思);
王母的亲姊妹,上古母系社会称为从王母(“”+“王母”的意思);
王父亲兄弟上古母系社会称为从王父(“”+“王父”的意思);
祖父亲兄弟上古父系社会称为从祖父(“”+“祖父”的意思);
祖父亲兄弟上古父系社会称为从祖祖父(“从祖”+“祖父”的意思);
祖父亲兄弟代称为从祖父(“”+“祖父”的意思),简称为从祖(“”+“”的意思);
祖父亲兄弟代称为伯祖父叔祖父,简称为伯祖叔祖
祖父亲兄弟,现代称为伯祖父叔祖父
祖父上古汉语称为从大父、从王父、从祖王父从祖祖父代称为从祖父(简称为从祖)、伯祖父(简称为伯祖),现代称为伯祖父
祖父上古汉语称为从大父、从王父、从祖王父从祖祖父代称为从祖父(简称为从祖)、叔祖父(简称为叔祖),现代称为叔祖父
祖父和从“祖父”是同父亲的兄关系(即亲兄弟),祖父和从“祖父”的父亲都是曾祖父
亲属关系在五服之内,从“祖父”死后的丧服小功
祖父亲兄弟的几种称谓中,代以后最频繁普遍的称谓是“从祖”,因此,“从祖”在古籍里面往往是“从祖祖父”、“从祖王父”、“从祖父”灵活习惯的用法。
从“祖父”示例
·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李淳风敬播令狐德棻等《晋书·列传第四十·卞壸传(从父兄敦、刘超、钟雅)》:“(钟雅)避乱东渡,元帝【东晋中宗元皇帝】(司马睿)以(钟雅)为丞相记室参军,迁临淮(郡)内史振威将军。顷之,(钟雅)征拜散骑侍郎,转尚书右丞。时有事于太庙,雅【钟雅】奏曰:‘陛下继承世数,于京兆府君(司马防)为玄孙,而今祝文曾孙,恐此因循之失,宜见改正。又礼,昆弟从祖父(从︱祖父新义)也。景皇帝【西晋世宗景皇帝】(司马师)自以功德为世宗,不以伯祖而登庙,亦宜除伯祖之文。’(东晋中宗元皇帝司马睿)诏曰:‘礼,事宗庙,自曾孙已下皆称曾孙,此非因循之失也。义取于重孙,可历世共其名,无所改也。称(西晋世宗景皇帝司马师伯祖不安,如所奏。’”
从祖“父”含义
从祖“父”本义,指的是祖父的亲兄弟的男儿,即伯祖父/叔祖父(即从祖“祖父”)的男儿,即祖父的侄男(即从男/兄子/弟子),是父亲的从父兄弟(即叔伯兄弟)。
父亲从父兄弟上古汉语称为再从父(“再从”+“”的意思),分为从父伯父和从父叔父,简称为从父伯和从父叔;
父亲从父兄弟上古汉语称为从祖父(“从祖”+“”的意思),分为从伯父从叔父,简称为从伯和从叔
父亲从父兄弟代称为再从父(“”+“”的意思),分为从伯父从叔父,简称为从伯从叔
父亲从父兄弟代称为同堂伯父和同堂叔父,简称为同堂伯和同堂叔;
父亲从父兄弟代简称为堂伯父和堂叔父,简称为堂伯和堂叔;
父亲从父兄弟,现代称为叔伯伯父和叔伯叔父。
父亲从父兄上古汉语称为再从父从祖父、从父伯父(简称为从父伯),代称为从父、从伯父(简称为从伯)、同堂伯父(简称为同堂伯),代简称为堂伯父(简称为堂伯),现代称为叔伯伯父;
父亲的从父弟,上古汉语称为再从父从祖父、从父叔父(简称为从父叔),代称为从父从叔父(简称为从叔)、同堂叔父(简称为同堂叔),代简称为堂叔父(简称为堂叔),现代称为叔伯叔父。
父亲和从祖“父”是同祖父兄弟关系(即从父兄弟),父亲和从祖“父”的祖父都是曾祖父
亲属关系在五服之内,从祖“父”死后的丧服小功
从祖“父”示例
尔雅·释亲》:“从父晜弟为从祖父(从祖︱父本义),从祖晜弟为族父。”
仪礼·丧服》:“(小功)报从祖父(从祖︱父本义)、从祖昆弟长殇。”
国语·周语中》:“今陈侯陈灵公】(妫平国)不念胤续之常,弃其伉俪妃嫔,而帅其卿佐(孔宁、仪行父)以淫于夏氏【夏姬,姓名:姬少(上孔下皿)】,不亦嫔姓矣乎?陈,我大姬之后也。弃衮冕南冠以出,不亦简彝乎?是又犯先王之令也。”三国·东吴·韦昭《国语韦氏解》:“夏征舒叔【夏御叔(妫御)】。[夏御叔(妫御)]即陈公子夏(妫西)之、灵公【陈灵公】(妫平国)之从祖父(从祖︱父本义),妫(ɡuī)姓也,而灵公【陈灵公】(妫平国)淫其[夏姬,姓名:姬少(上孔下皿)],是为(xiè)(dú)其姓也。”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二十三·窦融列传第十三》:“融【窦融】见更始玄汉更始皇帝】(刘玄)新立,东方尚扰,不欲出关,而高祖父尝为张掖(郡)太守从祖父(从祖︱父本义)为护羌校尉从弟亦为武威(郡)太守,累世在河西,知其土俗,独谓兄弟曰:‘天下安危未可知,河西殷富,带河为固,张掖属国精兵万骑,一旦缓急,杜绝河津,足以自守,此遗处也。’”
南宋·杨仲良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五十五·英宗皇帝·濮议》:“[北宋英宗赵曙(赵宗实)] 今若以本生北宋濮安懿皇赵允让)为皇,则濮安懿(亲)王(赵允让)为从祖父(从祖︱父本义),反为小功,而濮安懿王夫人【濮安懿后(谯国夫人)】(王氏)【濮安懿后(襄国夫人)】(韩氏)是本生嫡母也,反为义服。”
·郝懿行尔雅义疏》:“云从父晜弟者,是即世父叔父也,当为从父。而言从祖父(从祖︱父本义)者,言从祖而别也,亦犹世父叔父从祖祖父之例也。”
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二十一)》:“伯叔称为从祖祖父伯祖父叔祖父),其称为从祖祖母伯祖母叔祖母),其称为从祖父(从祖︱父本义),俗称堂伯、堂叔,这是同曾祖伯叔,其称为从祖母(堂伯母、堂叔母),堂伯叔之称为从祖晜弟,又称为再从兄弟从堂兄弟),这是同曾祖兄弟。”
王力古代汉语·古汉语通论(二十一)》:“男子从祖祖父伯祖父叔祖父)、从祖祖母伯祖母叔祖母)、从祖父(从祖︱父本义)(堂伯、堂叔)、从祖母(堂伯母、堂叔母)、从祖晜弟(再从兄弟)、从父姊妹(堂姊妹)、外祖母父都是小功女子丈夫姑母姊妹,为娣妇姒妇也是小功。”
父裹义含义
从祖父裹义,指的是比“本义从祖︱父”血缘关系更远的男子
亲属关系在五服之内或之外,裹义从祖︱父死后的丧服缌麻无服
父裹义示例
北齐·魏收魏书·列传第四十六·杨播传》:“灵太后宣武灵皇后】(胡氏)尝从容谓昱【杨昱】曰:‘今帝【北魏肃宗孝明皇帝】(元诩)年幼,亲万机,然自薄德化不能感亲姻,在外不称人心,有所闻,慎勿讳隐。’昱于是奏扬州刺史李崇五车载货,恒州刺史杨钧造银食器十具,并饷领军元叉灵太后宣武灵皇后】(胡氏)召叉夫妻,泣而责之。叉深恨之。昱第六舒【杨舒】(元氏),武昌(郡)王和【元和】之,和即叉之从祖父(从祖︱父裹义)。舒早丧,有一,及终丧而元氏频请别居。昱父椿【杨椿】乃集亲姻泣而谓曰:‘我(杨舒)不幸早终,今,何匆匆便求离居?’(元氏)不听。”注:元叉妻子宣武灵皇后胡氏之
两义区别
“本义从祖父”和自己的祖父是共祖父兄弟关系,而“裹义从祖父”和自己的祖父是共曾祖父以上(含共曾祖父)的兄弟关系。
亲属称谓表5-1:近代、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表
争议
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周瑜,字公瑾,庐江(郡)舒(县)人也。从祖父景【周景】,景忠【周忠】,皆为太尉异【周异】,洛阳(县)令。……瑜从父尚【周尚】为丹杨(郡)太守,瑜往省之。”
三国志》“从祖父”问题考证:“大多数人基于现代称谓的思维惯性,素来将‘从祖父’认同为祖父辈,并且很难接受一直认为的‘周忠是周瑜)父’忽然变成了‘周忠和周瑜同辈’,说实话我最初也是万分不愿意相信,但是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还是得看证据。”
·杜佑通典·礼典第九十三》:“(西晋咸宁)四年(278年),陈留国(郡王)【曹魏元皇帝】[曹奂曹璜)]上,燕(县)公(曹宇)是(陈留国郡)王【曹魏元皇帝】[曹奂曹璜)]之,(陈留国郡)王【曹魏元皇帝】[曹奂曹璜)]出奉明帝【曹魏烈祖明皇帝】(曹叡)祀,(燕县公曹宇)今于(陈留国郡)王【曹魏元皇帝】[曹奂曹璜)]为从祖父(有误,应为叔父)。有司奏:‘[陈留国郡王曹魏元皇帝】曹奂曹璜)]应服周,不以亲疏尊卑为降。’(西晋世祖武皇帝司马炎)诏曰:‘(陈留国郡)王【曹魏元皇帝】[曹奂曹璜)]奉魏氏,所承者重,不得服其私亲(燕县公曹宇)。’”
述宾短语
从祖父”作为述宾短语,指的是跟从祖父(做什么事情),“”+“祖父”的意思,“从祖父”后面加动词动词短语
东汉·班固汉书·卷五十一·贾邹枚路传第二十一》:“温舒【路温舒】从祖父历数天文,以为汉厄三七之间,上封事以豫戒。成帝【西汉孝成皇帝】(刘骜)时,谷永亦言如此。及(新皇帝)王莽篡位,欲章代汉之符,著其语焉。”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四十五·袁张韩周列传第三十五》:“张酺(pú),字孟侯,汝南(郡)细阳(县)人,赵王张敖之后也。敖寿【张寿】,封细阳(县)之池阳乡,后废,因家焉。 酺少从祖父充【张充】受《尚书》,能传其业。又事太常桓荣。勤力不怠,聚徒以百数。”
参考资料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古代文化常识》.王力主编《古代汉语·古代文化常识》_西伦斯_新浪博客.
《三国志》“从祖父”问题考证.《三国志》“从祖父”问题考证 - 三国文史 - 三国在线.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5 16:21
目录
概述
亲属称谓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