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拼音:fù、fǔ),汉语常用字(一级字),最早出自甲骨文,指事,甲骨文字形,象右手持棒之形,意思是手里举着棍棒教子女守规矩的人是家长,本义即父亲;也用于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多附缀于表字后面。
字源演变
会意字。《说文》:“父,矩也。家长率教者。从又举杖。”《说文》认为“父”是以手举杖的形象,表示行使责打教育权力的家长。若此说不误,“父”与“攴”就是同源,举杖的人是“父”,举杖责打的行为就是“攴(扑)”,所谓“鞭扑不可废于家刑”。所见“教”与“斆(学)”都从“攴”,都透露出古代父亲、鞭扑、教育之间的关系。但商周更为象形的金文“父”字手所举的不像“杖”。郭沫若说像手拿着斧子的形象。若此,“父”与“斧”就是同源,是以手持斧表示从事此类劳作的家庭劳动力。从字形看,此说更为合理。“父”字究竟是以手持杖的教育者,还是以手持斧的劳作者现在还无法定论,但它的基本意义“父亲”古今是一致的。从商代至今,它一直是个常用字。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三】【又部】扶雨切
矩也。家长率教者。从又举杖。
说文解字注
巨也。
以曡韵释之。
家长率敎者。
率同䢦。先导也。经传亦借父为甫。
从又举杖。
学记曰。夏楚二物。收其威也。故从又举杖。扶雨切。五部。
康熙字典
fù
《唐韵》扶雨切《集韵》《韵会》奉甫切,𠀤音辅。《说文》:矩也。家长率敎者。从又,举杖。《释名》:父,甫也。始生已者。《书·泰誓》:惟天地万物父母。《尔雅·释亲》:父为考。父之考为王父。王父之考为曾祖王父。曾祖王父之考为高祖王父。父之世父。叔父为从祖祖父父。之晜弟先生为世父。後生为叔父。父之从父晜弟为从祖父。父之从晜弟为族父。
又《诗·小雅》:以速诸父。《传》天子谓同姓诸侯,诸侯谓同姓大夫,皆曰诸父。
又老叟之称。《史记·冯唐传》: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郞。
fǔ
又《广韵》方矩切。《集韵》《韵会》匪父切。𠀤音府。《集韵》:同甫。《广韵》:男子之美称。《诗·大雅》:维师尚父。笺:尚父,吕望也。尊称焉。〇按管仲称仲父。孔子称尼父。范增称亚父。皆仿此。
又野老通称。《战国策》:田父见之。
又《诗·小雅》:祈父。传:司马也。
又《春秋·桓十三年》:盟于武父。注:武父,郑地。《释文》:音甫,有父字者,皆同甫音。
fù
又《广韵》:汉复姓。三氏孔子弟子宰父黑,汉主父偃,左传宋之公族皇父充石。汉初皇父鸾,改父为甫。
又《正韵》:防父切,音附。父母。〇按父字古无去声。《正韵》始收入五暮。俗音从之。防父切,父字误。
又叶扶缶切。蘇辙《酿酒》诗:谁来共佳节,但约鄕人父,生理正艰难,一醉陶衰朽。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法演示
书法展示
音韵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