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县
河北省石家庄市辖县
井陉县,隶属河北省石家庄市,地处河北省石家庄市西部,太行山东麓,介于北纬37°42′~38°13′,东经113°48′~114°18′之间,总面积1381平方千米。根据井陉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井陉县常住人口25.09万人。截至2021年10月,井陉县下辖10个镇、7个乡。井陉县人民政府驻微水镇建设南路3号。
历史沿革
旧石器时代冶河下游的东元村就已有古人类生息。
新石器时代,井陉境内测鱼、胡家滩、天长镇一带,已有人类原始居民聚居。
相传,陶唐时,井陉为冀地。虞舜分冀为幽、并,井陉为并州地。
三代时,井陉为冀州地。
春秋时,属鲜虞国周敬王三十一年(前489年),晋灭鲜虞,井陉属
战国时,威烈王十二年(前414年),鲜虞复国,为“中山国”,井陉属之。赧王二十年(前295年),赵、齐、燕灭中山,井陉属赵国番吾之西塞。
秦时,置井陉县,属恒山郡
西汉时,改恒山为常山,井陉属冀州常山郡。汉元鼎四年(前113年),井陉析设绵蔓县,与井陉同属真定国。东汉建武十三年(37年),废真定国,并绵蔓县入井陉县,属冀州常山国。
三国时,常山国复为郡,井陉属魏冀州常山郡。
晋时,井陉仍为冀州常山郡。
北魏时,井陉属定州常山郡。北齐时,并石邑(今获鹿)入井陉,归属依旧。
开皇三年(583年),废郡,旋即复为恒山郡。隋开皇六年(586年),复置石邑县,井陉、石邑同属恒山郡。隋开皇十六年(596年),于县置井州及苇泽县。隋大业元年(605年),废井州,并苇泽、蒲吾二县入井陉。隋大业八年(612年),井陉属恒山郡。隋大业十三年(617年),置井陉郡,另析苇泽县。
武德元年(618年),重立井州。唐武德四年(621年),岳州之房山、蒲吾二县,恒州之鹿泉县属井州。唐武德五年(622年),恒州之灵寿县属井州。唐贞观元年(627年),废蒲吾、苇泽二县入井陉。唐贞观十七年(643年),井州废,井陉及井州之房山、蒲吾、鹿泉三县皆属恒州。唐元和十五年(820年),改恒州为镇州,井陉属河北道镇州。
五代时,井陉仍属河北道镇州。
北宋时,改镇州为真定府,井陉属之。宋熙宁六年(1073年),井陉并入获鹿、平山两县。宋熙宁八年(1075年),复置井陉县,属真定府。
天会七年(1129年),以井陉县升,置陉山郡军,后为威州刺郡,辖县井陉,属河北西路
元太宗六年(1234年),威州属邢洺路。元定宗二年(1247年),洺水县隶威州。元宪宗二年(1252年),洺水县为威州治所,井陉隶广平路威州。元天历三年(1330年),井陉隶中书省广平路。
洪武二年(1369年),井陉隶京师真定府。
清时,井陉隶直隶省真定府。清雍正元年(1723年),改真定为正定。
民国元年(1912年),井陉隶直隶省正定府。民国二年(1913年),井陉隶直隶省范阳道。民国三年(1914年),改范阳为保定,井陉隶保定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6月,改直隶省为河北省,井陉为河北省属县。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初,井陉为河北省第12督察区属县。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0月,井陉以铁路为界分设路南、路北;同年11月,八路军创立太行抗日革命根据地和晋察冀抗日革命根据地。井陉路北和路南抗日县所辖之地分别于井陉二根据地之北部和西南部,铁路沿线两旁10里左右为日伪统治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井陉路北隶冀西公署,井陉路南隶太行区。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井陉路北隶冀西区三专区(第四军分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上半年,井陉路北改隶第五专区(第四军分区)。下半年,第五专区设建屏县(属晋察冀区),将正太铁路以北、滹沱河以南、京汉铁路以西、井陉冶河以东地区设为屏障县。石太路以北43村属建屏县;同年3月,冀南、太行、太岳联合办事处成立,井陉路南隶太行区冀南专署;同年10月,路南、路北合并,井陉隶晋察冀边区冀西区第五专区。民国三十年(1941年)1月,井陉属北岳区五专区(第4军分区),统归晋察冀边区领导;同年7月,井陉又分为路南、路北两县。井陉路南复隶太行行政区冀南专属;同年9月,井陉路南隶太行区第一专区。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月,撤销井陉县所属的获鹿县南区,在井陉县长峪村成立元井获区,其中井陉的长峪等6个村隶元井获区。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6月,井陉路北属北岳区四专区;同年7月,井陉路北改属冀晋区第四专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7月,井陉路南为第一专区丙等县;同年9月,晋察冀中央局建立,冀晋、冀察两区改由中央局领导,井陉路北仍属冀晋区第四专区;同年10月,太行区设6个专区,井陉路南仍属第一专区;同年11月,撤销建屏县,岳家庄等8个村回归并陉县;同年,元井获区撤销,长峪等6个村回归井陉。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4月,冀晋区改划为3个专区,井陉路北隶冀晋行政公署第三专区;同年6月,太行区将6个专区合并为4个专区,井陉路南改隶太行区第一专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3月,太行区改为5个专区,井陉路南仍隶太行区第一专区;同年6月,冀晋、冀察两区重新规划,井陉路北隶冀晋第四专区;同年12月,井陉路北隶晋察冀北岳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3月,井陉路南、路北合并,隶晋察冀北岳行政公署第4专区;同年5月,井陉隶华北政府北岳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井陉属华北政府建屏专区;同年8月,河北省政府成立,井陉隶河北省石家庄专区。
1950年3月,井陉煤矿及周围40个行政村从井陉县析出,设置井陉矿区,同时井陉县由9区调整为7区。半年后,第七区并入第五区。
1958年5月,井陉县与矿区合并;同年11月,井陉、获鹿合并称井陉县;同年12月,井陉、获鹿分立为井陉区、获鹿区,属石家庄市
1960年3月,井陉、获鹿二区合并为井陉县,隶石家庄专区;同年5月,矿区从井陉县分出,与井陉矿务局合并,成立井陉煤矿公社,属石家庄市;同年6月,获鹿从井陉析出单设获鹿县,为石家庄市桥西区所辖。
1961年,获鹿再次并入井陉县。
1962年,复分为井陉、获鹿二县。
1978年,石家庄市改为省辖市,井陉隶石家庄地区
1984年,井陉改属石家庄市。
1989年,撤销井陉矿区,划归井陉县。
1990年,矿区恢复原体制运行,隶石家庄市。
行政区划
1953年5月,井陉县划为97个乡镇,原微水镇被列为区级镇,井陉县辖6个区和1个区级镇。
1955年12月,山西省平定县的测鱼、杜家庄、白城、南蒿亭、东石门、南寺6乡23个村归井陉县辖,井陉县乡镇为103个。
1956年6月,划井陉县石家庄乡归建屏县;同年8月,井陉撤销城关、微水、威州3个区,同时全县划为48乡1镇。
1957年3月,井陉县南西焦乡七亩、刘家会、南西焦3村划归平山县管辖;同年9月,微水镇及长岗、罗庄、五里铺、芝麻峪、微新庄等6村划归石家庄市井陉矿区。
1985年井陉县所辖6个区42个乡镇,分别为徽水区(辖微水镇、长岗乡、岩峰乡、上安乡、西方岭乡、南良都乡、吴家窑乡、北正乡)、城关区(辖城关镇、于家乡、板桥乡、北乡、南张村乡、高家庄乡、南峪乡、台头乡)、威州区(辖威州镇、南固底乡、孙庄乡、北防口乡、庄子头乡)、小作区(辖赵庄岭乡、库隆峰乡、南陉乡、方山乡、桃林坪乡、桃王庄乡、米汤崖乡、辛庄乡、东西坪乡)、南障城区(辖南障城镇、支沙口乡、南芦庄乡、南王庄乡、梅庄乡)测鱼区(辖测鱼镇、白城乡、南蒿葶乡、杜家庄乡、景庄乡、固兰乡、胡家滩乡)。
1988年11月,井陉县撤区并乡建镇,撤销6个区建制,将原42个乡镇合并为10镇11乡,合并后的乡镇为:微水镇、上安镇、天长镇、秀林镇、南峪镇、威州镇、小作镇、南障城镇、苍岩山镇、测鱼镇、南良都乡、吴家窑乡、北正乡、于家乡、孙庄乡、南陉乡、桃王庄乡、辛庄乡、南王庄乡、南蒿葶乡、景庄乡。
1996年1月,再次并乡扩镇,将10镇11乡合并为10镇7乡。
2000年1月,县城微水成立城区街道办事处,辖双槐、桃园、韩信街、会里4个居委会。
截至2005年底,井陉县辖10镇7乡、1个街道办事处、318个村委会。
2017年,井陉县辖17个乡镇,318个村委会,县政府驻地微水镇,县城设城区街道办事处,辖4个居委会。
2020年,井陉县辖10个镇、7个乡,6个居委会、321个村委会,另有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
截至2021年10月,井陉县辖10个镇、7个乡:微水镇上安镇天长镇秀林镇南峪镇威州镇小作镇南障城镇苍岩山镇测鱼镇吴家窑乡北正乡于家乡孙庄乡南陉乡辛庄乡南王庄乡,321个村委会,另有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井陉县人民政府驻微水镇建设南路3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井陉县,地处河北省西部,太行山东麓,东部和东南部与鹿泉市元氏县赞皇县相连,西部、西南部与山西省盂县平定县昔阳县接壤,北部与平山县为邻,介于北纬37°42′~38°13′,东经113°48′~114°18′之间。县界总长380千米,县域总面积1381平方千米。县城驻地微水镇东距省会石家庄市40干米,东北距首都北京350千米。
地质
井陉县境内地质随地壳运动发生演变。在上元古代以前,主要经历了距今约24~26亿年的阜平运动、距今约20亿年的五台运动和距今约17亿年的吕梁运动,使全境古老地质普遍遭受褶皱变质,并有花岗岩侵入和玄武喷发,使井陉地质进入古生代,基底岩层得以形成。之后,在中生代三叠纪经过燕山运行和新生代第三纪经过喜马拉雅山运动,井陉盆地得以形成。
井陉县境内地层出露比较齐全,岩性及分布比较清晰,由老至新排列有序:太古界地层、下元古界地层、上元古界震旦系地层、古生界寒武系地层、古生界奥陶系地层、古生界石炭纪地层、二叠纪地层、新生代第四纪地层。震旦系分布于县域西部、南部低山区;寒武系分布于东南部、西部;奥陶系主要分布于县域中部及沿河两岸;石炭纪主要分布于天长镇及矿区范围。
井陉盆地为一向斜盆地,其基地构造以褶皱为主,盖层构造以断裂为主。
地形地貌
井陉县地表基本形态为盆地,四面环山,中间陷落,地势自南向北,自西向东倾斜,最高峰县境南端玉笔垴海拔1273米,最低处县境北端洛阳滩海拔150米,高差1123米,地貌主要由不同山地地貌与河谷地貌组成。
县境内山地地貌有中山、低山、丘陵。中山海拔高程多在1000米上下,有28座山峰超出1000米,其间大部海拔600至800米,主要分布在县境东南部和西部,许多地方中山与低山丘陵相间分布,其岩性以石灰岩中山和石英砂岩中山为主。低山地貌分布较广,海拔高程在500~100米之间,其岩性多样,主要呈现石灰岩低山地貌、花岗岩低山地貌与变质岩低山地貌等。丘陵地貌较为发育,各地可见。海拔多在300~500米之间,相对高度50~200米。按其岩性划分,有石灰岩丘陵、砂页岩丘陵、喷出岩丘陵、花岗岩丘陵、变质岩丘陵和黄土丘陵等。
县境内河谷地貌有峡谷宽谷。峡谷分布在各条河流的峡窄河段,峡宽30~100米。宽谷位于各河段开阔处,谷宽200~500米,有的谷段宽度超过1000~2000米。
气候
井陉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寒暑悬殊,雨量集中,干湿期明显,夏冬季长,春秋季短。春季气候干燥,降水量少,4月气温回升快;夏季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6、7、8月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63%~70%;秋季受蒙古高压影响,晴朗少雨,温度适中,深秋多东北风,有寒潮天气发生;冬季受西伯利亚冷高压的影响,盛行西北风,气候寒冷干燥,天气晴朗少云,降水少。
气温:2017年平均气温13.1℃,最冷月平均气温-2.1℃,最热月平均气温26.3℃,历史极端最高气温42.6℃,极端最低气温-15.8℃。
降水:年平均降水量504.4毫米,其中6~8月降水量318.9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3%。
湿度:年平均相对湿度57%,最小相对湿度0%,无霜期长,年平均无霜期211天。
日照:全年日照2523.1小时,占可照时数的57%。
风速:年平均风速1.9米/秒,最多风向为西南风和东北风。
蒸发量:年平均蒸发量1920.7毫米。
雷暴:年日数37天。
异常天气:有高温、干旱、冰雹、大风、雷暴。
水文
井陉县境内河流属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滹沱河支流,为滹沱河大支流—冶河水系流经区,全境河网形同树冠状,有大、小河流17条,其中主要河流有6条,以冶河为主河道,接纳遍布境内大小不等的众多支沟径流,汇集于东北部排泄出境,注入平山县滹沱河,注入黄壁庄水库,总流域面积达6420平方千米,全长187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0.19亿立方米,为常年河流。其主支绵河甘陶河常年有水,为过境河流;其余金良河小作河为自产水河流,均系时令河,有雨行洪,无雨干枯,其中金良河发源于县境内吴家窑乡金柱岭,在微水村北汇入冶河,全长23.3千米,流域面积104平方千米,流域平均宽度4.4千米。各条支流所属众多支沟,多为行洪沟河,皆无稳定径流。
井陉县境内地下水按含水岩层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岩类裂隙岩溶水、变质岩类裂隙水三种类型。其中,松散岩类孔隙水,系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砂卵石层孔隙潜水,主要分布于河漫滩及沿河岸边,在大的沟谷亦有零星分布;碳酸岩类裂隙岩溶水分布范围比较大,除少数边缘地带外,东、南、西、北、中均有不同分布,从上至下依次排列4层含水岩层;变质岩类裂隙水,分布县境边缘,出露岩层主要在县城东南部与北部边界区,此含水岩层主要分为上下两层。
土壤
井陉县土壤分为3个土类、8个亚类、40个土属、94个土种。3个土类为:棕壤、褐土、草甸土,总面积为2006196亩。
棕壤分布于县南部海拔1000~1200米以上的中山区,以玉笔垴、桃花垴两山脊为南界,成东西向带状分布,带幅较窄,总面积1662亩,占全县土壤总面积的0.08%,是天然次生林的立地土壤。
棕壤类土在县境内只有1个亚类,即棕壤亚类,分2个土属,2个土种。
褐土广泛分布在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区,上至中山区的阳坡面,下至盆地中的岗坡台地及高阶地,总面积1981244亩,占全县土壤总面积的98.76%,分5个亚类,33个土属,75个土种。
草甸土分布于绵河、甘陶河、冶河两侧的低阶地及河滩上,面积23290亩,占全县土壤总面积的1.16%,是重要的耕种土壤之一,适宜种植小麦、玉米、水稻等,分为2个亚类,5个土属,17个土种。
植被
井陉县属暖温带阏叶林地带,境内植被主要有森林植被、灌木植被和草本植被三大类型。主要木本植物40科107种,乔木树种主要有橡栎、松、柏、杨、柳、榆、槐、桐、核桃、柿子、黄连子、苹果、梨等。灌木主要有胡枝子、山荆条、皂角等。草本主要有白草、羊胡子草等。
自然灾害
井陉县自然灾害有地质灾害、水灾、旱灾、雹灾。
地质灾害:分为突发性地质和渐变性灾害。其中,突发性地质有不稳定斜坡、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不稳定渐变性灾害的主要诱发原因为大暴雨或连续降雨。
水灾:受降水年际不均影响,境内水灾多突发性发生。受降水季节不均影响,水灾主要集中于夏季,以七八月份发生率最高。受境内地形影响,极易山洪暴发,骤然成灾,瞬间冲毁农田、道路和房屋。
旱灾:旱灾机率高于水灾,经常表现为持续干旱成灾。受季节降水不均影响,干旱重灾期多集中于冬春两季。持续干旱常常造成境内许多村庄饮水困难和农作物减产。
雹灾:井陉属风雹多发区。雹灾发生的季节性与时辰十分明显,主要集中于晚春至早秋的5~9月份。降雹时辰多发生在下午1~4时或6~8时,偶有夜间降雹。雹灾有时伴随大风,有时伴随洪水,有时早雹并灾。降雹具有“雹砸一条线”的特征,金良河沿线、石太千米沿线、南部苍岩山、胡家滩一带、北部南陉一带、东北部威州一带多雹。
自然资源
水资源
井陉属于贫水区。1956~2010年间,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16140万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16093.37万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8684万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573立方米,远低于国际1000立方米缺水警戒线标准。
井陉县水能资源天然蕴藏量1.86万千瓦,受水源不稳的影响,可开发量仅1.12万千瓦,占天然蕴藏量60.2%。已开发利用0.35万千瓦,占天然蕴藏量18.8%,占可开发量31.3%。
土地资源
井陉县土地总面积137910.81公顷,其中耕地23131.93公顷,园地2385.7公顷,林地43131.07公顷,草地45054.14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9122.24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654.73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5004.03公顷,其他土地7426.97公顷,分别占土地总面积16.8%、1.7%、31.3%、32.7%、6.6%、1.9%、3.6%、5.4%。
生物资源
井陉县位于暖温带东部,地带性植被为落叶阔叶林乔木树种有槐、杨、泡桐、榆、椿、柳、油松、侧柏、漆树、柞树、栎类、楸树、黄连木、杜仲、合欢、皂角、核桃、柿子、枣、苹果、梨、桃、杏、沙果、李子等,优势树种主要为槐、杨、泡桐、榆、椿、柳、油松、侧柏、皂角等。灌木树种有:野皂角、荆条、酸枣、连翘、紫穗槐等,优势灌木主要是野皂角、荆条、连翘等。藤本植物:野葡萄、葛拉条、枸杞、爬山虎等。草本有80科,273属,432种。
国家一级:金雕、白肩雕、金钱豹。国家二级:灰鹤、雀鹰、鸳鸯、猫头鹰。省级保护:花面狸、豹猫、啄木鸟。有益野生动物:草兔、野猪等。畜禽主要有牛、马、驴、骡、猪、羊、鸡、兔等。
井陉县野生鱼类品种有鲤鱼、鱼、黄桑、白条、河蟹,中华鳖、麦穗、翘嘴链等12个品种。
矿产资源
井陉县,已探明的可开采利用矿种70种,可开采利用32种,其中“四石”(石灰石、白云石、硅石、芯安岩大理石)、一土(陶瓷黏土)、一水(矿泉水)储量大,石灰石储量130亿吨,氧化钙含量55.19%,钙镁产量均占全国总量的1/4。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井陉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井陉县常住人口25.09万人。地区分布上,井陉县17个乡镇中,人口最多的是微水镇86262人,占总人口的34.37%。人口超过2万的分别是威州镇和天长镇;人口超过1万的分别是秀林镇、上安镇、孙庄乡和小作镇;低于1万的乡镇依次为吴家窑乡、南峪镇、测鱼镇、北正乡、南王庄乡、南障城镇、南陉乡、苍岩山镇、辛庄乡、于家乡。性别构成上,男性人口为128539人,占51.21%;女性人口为122450人,占48.79%。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4.97:100。年龄构成上,0~14岁人口为41814人,占16.66%;15~59岁人口为144744人,占57.67%;60岁及以上人口为64431人,占25.6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44439人,占17.71%。
2020年末,井陉县常住人口24.32万人。
2017年,井陉县少数民族有296人。其中,回族95人,满族58人,蒙古族10人,其他少数民族共有133人。
宗教信仰
井陉县有佛教、天主教、基督教。2004年,全县共有各类教徒5700余人,分布于全县17个乡镇,经批准已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14处。其中佛教活动场所主要分布在苍岩山的卧佛寺,西柏山灵岩寺等地,教徒人数5076人。基督教活动场所主要分布在西南正教会、王家教会、北良都教会等地,人数有500余人。天主教活动点在北张村1处,人数有96人。道教活动点在威州镇的三峪村,人数有30余人。
井陉县于1994年5月18日在苍岩山卧佛寺召开成立大会,会议通过了“井陉县佛教协会章程”,选举了会长1名、副会长1名,常务理事5名,秘书长1名。1996年5月16日至17日在苍山举办了佛协第一届第二次代表会,出席代表33人。会议期间卧佛寺、龙岩寺助5000元救助县失学儿童、孤寡老人和残疾病人。2000年11月2日至3日在岩山龙岩开县佛教协会第二届代表大会,会议重新修订了“井陉佛教协会章程”,通过了深入开展揭批法轮功邪教的决议,并筹资1万余元,特助儿童50名。
井陉县于2002年9月24日在长城宾馆召开基督教两会,即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基督教协会。会议通过了“井陉县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章程”和“井陉县基督教协会章程”,发动信徒为“抗击非典”和“印度洋海灾区捐款”共计1000余元。
井陉县天主教爱国联络组织于2000年10月29日在北张村吴英庭家召开成立大会,大会选出组长吴英庭,副组长张秀裳、杨秀秀、刘连义、焦万庭。
经济
综述
2020年,井陉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9.96亿元,同比增长3.3%。全部财政收入15.81亿元,同比增长10.9%,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52亿元,增长16.1%;财政支出26.67亿元,同比增长14.2%。固定资产投资109.09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52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440元,同比增长4.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50元,同比增长7.2%。
2021年,井陉县地区生产总值109亿元,增长7.4%;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8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10亿元,增长10.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完成36110元和17110元。
2021年,井陉县谋划实施项目169个,总投资451亿元,16个项目列入省市重点,完成投资46.7亿元。签约项目29个,总投资254.3亿元,其中10个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谋划债券项目24个,争引债券和ppp项目资金29.6亿元。开发区收储土地2000亩。
第一产业
2020年,井陉县第一产业增加值11.40亿元,增长6.5%。
2021年,井陉县新建省市级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4个,培育家庭农场35家,种植中药材19万亩,创建“两品一标”农产品61个,“井陉连翘”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两品一标”保有量达到61个。
第二产业
2020年,井陉县第二产业增加值31.12亿元,增长6.0%。
2021年,井陉县规上工业增加值29.8亿元,增长6.1%。
2021年,井陉县10家煤炭企业全部从开发区北区清退,中联铁运成为“国家级煤炭储备中心”,开发区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8%;1、2号矿采矿权获得省政府批准;成立服装产业协会。
第三产业
2020年,井陉县第三产业增加值57.44亿元,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04亿元,同比下降2.1%。
经济功能区
河北井陉经济开发区是2012年10月获批设立的省级开发区,总规划面积8.5平方千米,由南、北两区构成;河北陉经济开发区位于井陉县域中心,距石家庄25千米,太原180千米,雄安新区190千米,北京300千米。北区西临202省道平涉线,东有307国道复线,北接高速互通连接平赞高速和京昆高速。南区紧邻石太高速及省道S339线,可通过干线公路西联山西,东联石家庄南部工业新区及山东方向。南北两区均有铁路专用线及货台,可联至石太铁路,实现公铁联运。除此之外,开发区内配套设施完善,实现水、电、路、通讯、天然气等基础设施“九通一平”。开发区主导产业包括装备制造产业,仓储物流产业,新型建材产业等。
洞阳坡生态经济园区创建于2001年,面积10770亩,投入资金700多万元。截至2021年,园区内人工栽植连翘达80万株,核心面积8000亩,年产青翘30吨左右。多年来该园区与河北省农科院药用植物研究中心建立了长期的科技协作中心,取得了多项科技大奖。其中,园区内的翘芷连翘种植基地成立于2011年,投资1000余万元,种植连翘4000余亩。
交通运输
综述
井陉县位于河北省分区发展战略的西部山区,位于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区京津冀城市圈内,东邻河北省省会石家庄,西靠山西煤炭基地。井陉素有“天下九塞第六塞,太行八陉第五陉”之称,自古以来就是燕晋相通的咽喉要地,是冀、晋、陕三省物资交流集散地和交通要塞,是西煤东运和东油西运的主要通道,又处在中国打造“东出西联、南北通衢”现代综合物流体系中的重要节点。井陉交通连接山东、河北、山西三省中部,是海河流域经济发达的北京、天津与山西省之间的过渡区,既受北京地区和石家庄市的辐射影响,也是晋东北汇入大北京经济圈的必经通道。
公路
井陉县公路网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普通国省干线为骨架、农村公路为脉络的交通网络。
截至2021年,井陉县通车公路里程1600千米,其中高速里程113千米,4条高速穿县而过,分别是青银高速(石太高速)36.5千米,京昆高速石太北线36.2千米,南绕城高速7千米,平赞高速33.3千米。高速出入口13个,高速公路出口8个,分别是南防口互通、大理岩互通、石棋峪互通、县城互通、良都互通、秀林互通、天长互通、苍岩山互通。其中已开通的6个,分别是南防口互通、大理岩互通、石棋峪互通、良都互通、秀林互通、苍岩山互通。国省干线公路7条,里程205千米,其中307国道43.9千米,平涉线62.2千米,宜微线20千米,衡井线21.2千米,吴家垴连接线19千米,井石快速路8.5千米,S334南防口至平山界30千米。农村公路819条,里程1282千米。其中县道4条69.7千米,乡道73条480.7千米,村道733条705千米,专用路9条26.8千米。
铁路
石太铁路在井陉县境内有头泉、上安、岩峰、井陉(微水)、南张村、井南(原井陉南关)、南峪七个客货运车站,下安,翟家庄、蔡公庄三个线务所,新井、凤山两条支线,及22条专用线。主要大型基础建筑设施有九座大型桥梁和四条隧道。
政治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9年,井陉县共有教育学区7个,各级各类学校64所,其中高中3所(含职教中心1所),初中8所,小学4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特教学校1所。在校学生32363人,教职工2914人。各类幼儿园155所,在园幼儿7247名。小学、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均100%。
十三五期间,井陉县新建改造农村学校83所,县城第一幼儿园、第一小学和北方学校建成投用,井陉二中顺利搬迁,公开招聘教师769名,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达到79人。
2021年,井陉县补充选聘教师151名,新增学位275个,第二幼儿园建成投用,20所学校运动场改造完成,5所试点学校设立人工智能教室。
文化事业
2021年,井陉县南横口等19个村被列为河北省第五批历史文化名村,梨岩村和南障城镇成为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陈家峪道路成为非遗民俗文化街,迎宾大道被评为“省级园林式街道”,抗洪纪念园被评为“河北省三星级游园”,龙王山公园五月开园并获评“河北省三星级公园”,井陉县再度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拉花之乡)。
医疗卫生
截至2019年,井陉县拥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400家,其中县级综合医院1所、中医医院1所、妇幼计生服务中心1所、卫计监督所1所、疾控中心1所,乡镇(中心)卫生院17所、村卫生室256个,非公立综合医院、门诊部、个体诊所(医务室)等122个。编制床位1262张,有卫生技术人员203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825人,在县级医疗保健机构执业的有401人,占48.6%,在镇、村医疗保健机构执业的有209人,占25.3%,在社会医疗机构执业的有329人,占39.9%。乡村医生487人。出生人口2703人,其中政策内出生2533人,符合政策生育率93.71%,出生率8.09%,自然增长率2.44%,出生人口性别比114.3。
2021年,井陉县成为全省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示范县,配备17辆负压救护车,接种疫苗5.6万针剂。中医院改扩建和县医院救治能力提升项目顺利推进。
社会保障
2021年,井陉县实施扶贫项目83个,4199名贫困劳动力全部稳定就业,建档立卡脱贫户人均收入10707元。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完成市级统筹,建成桃园社区等4家社区居家和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服务日间照料实现社区全覆盖,完成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45户,新增城镇就业3183人,转移劳动力2827人。
历史文化
地名渊源
井陉以地形而得名。【唐】《太平寰宇记》说:“四方高,中央下,如井之深,如灶之陉,故谓之井陉。”【宋】《太平寰宇记》说:“四方高,中央下,如井之深,如灶之陉,故谓之井陉。”
井陉是太行八陉之第五陉。《述征记》载:“太行首起河内(今河南黄河以北地区),北至幽州(今河北北部),凡八陉:第一轵关陉,第二太行陉,第三白陉,第四滏口陉,第五井陉,第六飞狐陉,第七蒲阴陉,第八军都陉。”井陉又被称为天下九塞之第六塞。《吕氏春秋·有始》:“何谓九塞?太汾、冥厄、荆阮、方城、井陉、令疵、句注、居庸”。
文物古迹
井陉县普查登记在册的地上文物265处、地下文物46处、馆藏文物千余件。其中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10件、三级文物10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处、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革命文物10处。
井陉窑遗址:井陉窑址位于河北省井陉县天长镇、秀林镇、南陉乡、孙庄乡,井陉矿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发现窑址10处,其中天长镇河东坡、城关2处窑址时代跨度大。该窑创烧于隋代,唐、五代、金代是其烧造的高峰期,明清时期衰落。烧造的陶瓷品种有白釉瓷器、褐釉瓷器、黑釉瓷器、青花瓷器和三彩器等,以白釉瓷器为主。器类多达20余种,以碗、盘最多。装饰技法多样,有点彩、划花、刻花、印花等,其中金代印花娴熟、精细,颇具典型性。
井陉古驿道:井陉古驿道横贯井陉县中部,素有燕晋通衢之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驿道东由鹿泉市西行5000米入本县后分为南道和北道,南道经头泉、下安、上安、东天门、微水、长岗、横口、北张村、郝西河、东窑岭、河东经南关、朱家疃、板桥、长生口、小龙窝、核桃园至山西平定县,出固关长约百里;北道经平望、威州、青石岭、赵村铺、天户、横涧、凤凰岭、石桥头到南关与南道合并。古驿道经32个村庄,路面分为土路和石路两类。保存较好的古驿道有近2000米,多为明清时修筑。
福庆寺:福庆寺位于井陉县苍岩山镇胡家滩——苍岩山风景名胜区内,始建于隋代,现存为明代风格,占地面积246万平方米。1956年,定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并拨款重修。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福庆寺是一处历史久远,布局独特,环境幽雅的古建筑群,分上中下三层布局。主体建筑为山门牌楼、书院、万仙堂、灵官庙、大小桥楼殿、天桥、圆觉殿、梳妆楼、藏经楼、公主殿、大乘妙法莲花经宝塔等。其代表建筑桥楼殿是在高数十丈的峭壁之间建的一座长15米,宽9米的单孔孤券形石桥,又在桥上建重檐歇山琉璃瓦顶楼阁式殿宇,殿坐西朝东,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四周出廊,殿内塑有释迦、药师、毗卢和十八罗汉泥像。南北两壁为晚清壁画。公主殿保存较好的壁画2幅。寺内有宋代后期碑刻160余通,元经幢1座。
井陉旧城城墙:井陉旧城城墙坐落于井陉县天长镇,城墙就地取材,用河卵石砌筑而成,2013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井陉旧城城墙紧挨绵河北岸而建,古城地势南低北高,若从高处俯瞰,整个古城形如簸箕倚立在太行山的山麓,因此当地人又把旧城俗名“簸箕城”。由于地势和防御战略的原因,井陉旧城墙将城北的北岭作为天然屏障,因此北面只有夯土城墙,不设城门。城墙在东、西、南三侧各有一座石砌城门和一座瓮城,整个古城墙总长1758.3米。
天长古城:天长古城位于井陉县城西南5千米处,据志书所载是宋代至建国初井陉县治城所在。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长古城至迟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已有人类活动。在城西北10千米处大台山仙人洞发现仰韶文化及龙山文化遗址;在城东北3千米处石桥头台地发现龙山及先商文化遗址;在其西北部城北岭、许水滋北部丘陵发现了商代遗址;在其东南于家附近发现了带孔石镰及战国遗址。
龙窝寺石窟:为石家庄市境内现存十余处石窟之一,1993年被定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惟余崖壁上的摩崖石刻。摩崖石刻分布于寺之西与东北山崖上,分为石雕佛像与石刻题记两部分。佛像部分位于石崖石壁中部、高出今路面数米。佛像均雕于崖上长方形弧顶石龛中,大小共47尊。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井陉县有以井陉拉花为代表的竹马、旱船、抬杠、社火、跑驴等民间艺术,包括4项国家级非遗、35项省级非遗。井陉县地区的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是井陉拉花、晋剧(井陉晋剧)、桃林坪花脸社火南张井老虎火
井陉拉花,起源于宋元,盛行于明清,源于民间节日、庙会、庆典、拜神之时的街头广场花会。井陉拉花有多种流派沿传,有关“拉花”称谓的传说很多。一说拉花是在拉运牡丹花过程中形成的舞蹈,故称“拉花”;又说“拉花”是在逃荒中形成的舞蹈,“拉花”即“拉荒”的谐音;还说因舞蹈中的女主角叫“拉花”而取名拉花。传统井陉拉花以“拧肩”、“翻腕”、“扭臂”、“吸腿”、“撇脚”等动作为主要舞蹈语汇,形成刚柔相济、粗犷含蓄的独特艺术风格。拉花道具繁多,内涵丰富,各有其象征寓意,如伞象征风调雨顺;包袱象征丰衣足食;太平板象征四季平安;霸王鞭象征文治武功;花瓶象征平安美满等等。传统井陉拉花主要表现内容有“六合同春”、“卖绒线”、“盼五更”、“下关东”等,表演人数多少不等。2006年5月,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舞蹈)。
赵庄岭皇纲随赵庄岭庙会的产生而产生,是在街头、广场表演的大型民间节目,始于明嘉靖年间,距今约500余年之久。相传明正德十年(1515年)武宗病危,急召南巡堂弟朱厚璁还朝继位,正月二十四日夜,朱途径赵庄岭村(井陉县西北部,距县城2千米处)遇贼兵截杀,朱躲至火神庙神案之下,方免遭死难。后,朱厚璁登基,年号嘉靖。嘉靖帝深感火神救命之恩,降旨封火神为火帝正君,拨皇银重建火神庙,赐皇家全幅銮驾执事以壮神威,钦定于每年正月二十五日为祀典之期,自此赵庄岭火神庙会诞生。每逢庙会帝皆拨皇银遣大臣送皇纲至赵庄岭资助,庙会的皇纲表演即是由此演变而成,现称赵庄岭皇纲。
罗庄打铁火始创于300多年前,传统操作技艺比较繁琐复杂,大致分为“炼铁水”和“打铁火”两个步骤。第一步是选择地形,砌造炼铁炉,把生铁熔化成铁水;第二步便是把盛满铁水的矸子罐夹运出来,一人用挖有小坑的湿柳木棍(俗称操火棍)舀起铁水,另一人用打火棒猛击其棍,铁水受震冲撒到用树枝编制的碰火架上,瞬间喷金溅玉火花飞扬,灿烂多姿美不胜收。现在开始使用高炉、鼓风机熔化铁水,大幅度缩短了“炼铁水”过程。但“打铁火”程序丝毫没变,“棍舀棒打”技艺至今沿用。罗庄打铁火源于民间作坊,兴于乡村庙会。久而久之,打铁火演变成罗庄花火会必不可少的烟火艺术。这种独特的烟火艺术代代相传,一直延续至今。
每逢元宵佳节,井陉县核桃园就会举行核桃园扇令官活动。活动内容为首先有一人扮作令官,随便给他制作一顶帽子或者找一个破草帽什么的均可戴在头上,帽顶插上雉鸡毛或鸡毛用油彩或锅底灰涂抹个花脸,然后再反穿上一件皮袄。让令官骑上毛驴,前面有一人专管牵驴,还有一人扛着一把扫帚跟在毛驴之后,牵驴的和扛扫帚的这两个人也装需束打扮,在扇令官的队伍中,由一位在会中资深年长者端着香纸盘在队前领路,会鼓队六七个人紧随其后,最后就是“扇令官”的这三个人。全村各会均是如此,排成一个长队,穿街过巷,甚是热闹。每到一庙,令官都要跪在圣像前磕头赎罪,扛扫帚的在令官背上打上几下,然后怒喊道:“一叩首,二叩首,起来跟上老子走”。这样直到转完村内各庙为止。这种活动,在核桃园村一直延续至今,年年如此,从未间断。
井陉县的建筑不仅多是用一块块石头垒砌,而且石头与石头之间并没有用泥或灰砌筑,这种建筑技艺被称为“干礤”,最早是在南张井村一带开始使用。采用这一技艺建筑的房屋,由于墙厚、中虚,不仅冬暖夏凉,而且坚固耐用。2009年,“南张井干礤石墙技艺”被列为河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窦王醋酿造技艺是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始于清代顺治年间,因其产地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窦王墓村而得名。窦王醋酿造以柿子、红薯干、玉米、高粱等为主要原料,酿制流程全部为手工制作,包括醋酸发酵、熏醋、淋醋等10余道工序,成品醋色泽棕红透亮,味道酸甜醇香。
背水之战
前206年秦国灭亡后,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为争夺天下,展开了楚汉战争。在这场历时近五年的战争中,汉将韩信表现出了“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军事韬略,其战例”背水之战“发生在井陉。背水之战中,韩信以万余的劣势兵力,背水列阵,一举击破二十万赵国大军,灭亡了项羽分封的赵国。唐代诗人王涯在《从军行》里描述到:“戈甲从军久,风云识阵难。今朝拜韩信,计日斩成安。”
民俗文化
井陉人做饭有其独特之处,早晚两餐往往以“水磨面”“疙瘩面”、玉菱面捏饼子,在咸饭锅里煮熟,称“疙瘩饼”,就咸饭食用。中午蒸饼子、熬米汤,也有吃“锅贴饼子”的,旧时,县内小麦产量极低,除待客、过节或闹病食用面粉外,一般只在麦收后吃“三大顿”或“四大顿”,常年食用粗粮粗菜。94当地的特色美食有云头儿,97缸炉烧饼等。98
井陉男女完婚,一般有议婚、定婚、传书、迎亲四个步骤。第一步“议婚”,议婚注重“门当户对”,和“以命相择”,根据两姓经济状况和属相,由媒灼提亲,父母同意,即可定婚。第二步定婚,旧时称“换帖”,议婚双方同意后,男女两家各具庚帖互换,将年庚、姓名、三代、籍贯一一说明,新中国成立后,执帖定婚方式渐渐消失,一般由男女双方谈话同意,互赠信物,规定日期。第三步传书,又称“递期送花”,此仪式一股于定婚后,未娶前数月举行。男方按女方家族亲友数量,蒸大馍馍(每个四、五两),“送花馍馍”,女方设宴款待,并以刺绣品、枕头等物回赠男方。新中国成立后,下书,送花等仪式已不复存在,但男方送馍馍,女方赠绣品之风尚存。第四步迎亲,俗称“娶媳妇”。旧时筹备婚礼,项目纷繁,修院落,油门窗,粉刷墙壁,整理洞房。临期二、三日,迎亲眷、借家具、邀陪客、觅吹手,家中遍贴对联。女家遣女之日,亦设宴或以面条款待亲友。次日,率亲威到男家认亲,接新夫妇,谓“回妆”。
晋剧是山西省地方戏的代表性剧种,发祥于山西省中部,新中国成立之前名为“山西中路梆子”,俗称山西梆子,主要通过与山西接壤的核桃园、南峪、凉沟桥、障城沟、测鱼五条通道传入井陉。20世纪初,井陉几乎“村村有戏楼,人人唱晋剧”,全县各村都有了晋剧戏班,仅台头一个村就有三个晋剧戏班,当地还有俗语“井陉人儿路上走,山西梆子不离口。”除此之外,晋剧在井陉15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融入了井陉人的方言发音和韵调,与传统的晋剧相比,井陉晋剧具有以下特征:唱腔上,既有山西梆子的柔润委婉,又吸收了河北梆子高亢激昂的刚劲;念白上,以晋剧道白为基础,咬字清楚,有井陉口音的味道,形成了井陉晋剧念白字清、音刚、韵调柔的特征;剧目上,不同于山西晋剧以唱为主、以武打为辅,而是文武兼备,秋色平分。这些特征的井陉晋剧,成为一种不同于其他任何曲种的独特戏曲品种,是晋冀两省人民非常喜欢和不可缺少的文化食粮,被专家誉为“太行山上一枝花”,被群众称赞是“河北味的山西梆”。
风景名胜
综述
井陉县对外开放有6个不同类型的景区。集风景名胜和自然资源融为一体的景区—苍岩山,以森林公园、休闲养生、观赏红叶为特色的景区—仙台山,以石头古村落为特色的传统古村落—于家石头村,以历史遗迹、滑雪为特色的景—秦皇古驿道,以历史文化与现代室外游乐项目为特色的景区—窦王岭山林文化园,以太行最原始次森林为特色的景区—锦山。共有国家级传统村落44个。另外有历史文化名镇1个,历史文化名村3个。
仙台山景区
仙台山风景区位于井陉县西北部的交界处,于山西、平定、盂县、井陉三县垴下。东距河北省会石家庄市80多千米,距井陉县城微水40千米。仙台山风景区是一处以山峰、溶洞、森林、山泉、峡谷为主,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综合性风景区,总面积60多平方千米,是省级森林公园。主峰海拔1120米,是井陉县西北部最高的一座山峰。区内山体多呈东西走向,地势西南高,向东北逐次降低。仙台山风景区由小寺、凉沟、朱砂洞、松树岭4个小景区的100个景点组成。年平均气温20度左右,金秋时节,黄栌树叶红遍山野。
于家石头村
特产美食
综述
井陉县有“井陉苹果”“井陉蓝莓”“井陉花椒”“井陉黑豆”等8个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产品。
井陉县的特色美食有云头儿,核桃园拖刀面,缸炉烧饼等。
井陉窑
井陉窑,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特产,获批工业品类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井陉窑是河北四大古窑之一(另三为邢窑定窑磁州窑),是历经隋、唐、宋、金、元、明、清等朝代的一处大型瓷窑址集群,获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邢窑、巩县窑一并成为迄今所知中国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烧制白瓷窑口的三鼎足之一。
井陉花椒
井陉花椒,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特产,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产品。
井陉县是石家庄市唯一的纯山区县,有着适宜花椒生长的良好地理条件。当地群众自古以来就有种植花椒的传统。全县花椒种植面积1万余亩,年产量500余吨,产值3000余万元。
云头儿
云头儿是井陉县的传统地方风味食品,是细粮精做的代表。制作方法为和两块面,一块普通白面,一块加红糖或甜面酱和成红色,两块分别擀成薄饼,叠在一起卷起来,再切片,断面红白相间。这样如层层花纹一样的食物够好看的了吧,还不行,还要用两手各拿一双筷子,在入锅炸之前,逐个将椭圆形面片夹出几个凹来,夹完之后,变得和画上的云朵一样一样的。
核桃园拖刀面
井陉县“核桃园拖刀面”历史悠久,是井陉名吃,因其制作使用的刀具独特,工艺讲究。拖刀面的制作工序由配料、和面、擀面、切面四个步骤组成。配料注重水温合适,按比例加入水和食用碱、盐;和面要达到“一拌、二饧、三揉面”,即和面要先将面粉拌成团,放饧半小时左右,再开始揉面,要把面团揉到光滑无疵为止;擀面要用大擀杖向四周用力,成长方形状,面片擀成合适厚度时,再一层一层折叠起来;切面要使用独特的刀具,长约60厘米,重10斤左右,由刀槽和刀片组成,刀槽的一端是刀把,另一头弯曲,底端是一个圆形平托,俗称“拖刀”。切面时手握刀把,来回拖动,圆形平托始终不离案板,起到平衡的作用,切出来的面粗细均匀,长短一致,四面见棱,硬中带柔、柔中有筋。
著名人物
赵修
赵修(1921~1992)原名赵辛酉,字克襄,井陉县栾庄村人。1937年9月,参加栾庄村抗日自卫队。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农业部副部长、吉林省委书记、常务副省长、省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还当选为第四、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代表。1992年1月20日在长春逝世,终年71岁。
李魁武
李魁武,中国陆军信息化自行高炮与弹炮结合末端防空/反导武器系统专家。河北省井陉县人,中共党员。1967年毕业于太原机械学院。曾任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二〇二研究所总工程师、所长。现任中国兵工学会火炮专业委员会顾问。
荣誉称号
2005年12月,井陉县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中国分部正式命名为“千年古县”。
2009年,井陉县入选首批河北省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2011年,井陉县入选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013年,井陉县荣获“2011-2012年度河北省人居环境进步奖”。
2017年,井陉县荣获第一届河北省文明县城。
2018年,井陉县荣获河北省中医药强县。
2019年,井陉县荣获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20年6月,井陉县荣获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第二批)。
2020年10月,井陉县入选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2020年12月15日,井陉县入选第四批河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20年12月27日,井陉县入选2020年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先进县。
2021年3月,井陉县入选2020年河北省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2021年7月,井陉县入选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2021年10月,井陉县入选河北省森林城市。
2021年11月,井陉县入选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2021年12月2日,井陉县入选拟命名的第13届河北省双拥模范城。
2022年3月,井陉县入选2022年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市、区)名单。
2022年,被评为2022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河北)。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7 15:5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