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茶
产于安徽池州青阳县的茶
九华山产茶历史悠久。《青阳县志》载:“九华为仙山佛地,竹卉鱼禽,间为他方所未有。……所产金地源茶,为金地藏自西域携来者,今传梗空简者是。茗(闵)地源茶,根株颇硬,生于阴谷,春夏之交方发萌,茎条虽长,旗枪不展乍紫乍绿……天圣初,郡守李虚已,太史梅询试之,以为建溪顾渚不及也”南宋周围必大游九华作《九华山录》云:“献土产茶味敌北宛”。北宛茶为建州(福建建阳)名茶,可见九华山茶之名贵。
制茶历史
九华山区制茶可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期
起源期
据最早传说唐时在九华天台山北(今陵阳乡黄石村)的——石洞——道僧洞中修行的一僧一道在采集草药治病时开始用茶。“先是生煮羹饮,继而晒干收集”,日久天长僧道用以晒茶的石块也留下了斑斑黄渍,是谓“黄石”,“黄石”之毛峰因此得名而沿用,九华菩萨金乔觉也在“送童子下山”后以“烟霞”为伴,亲自“煮茗瓯中”可见九华山制茶之起始也是道循由野生茶树——生煮羹饮——晒干收藏——蒸青团茶,这一规律,并且以佛教为主,道教为辅,开创了九华山区茶叶制作的先河。
发展期
自宋至元,历经三百余年,由蒸青团茶——蒸青散茶——炒青散茶。九华山相传宋代始有“天台云雾”和“九华龙芽”的制作。是由晒青(或蒸青团茶)发展到炒青散茶的阶段。制茶工艺“究极而精巧”花色品种也随之增多,宋时的“云雾”和“龙芽”均是“毛峰”茶的前身,前者因地命名,泛指天台山背道僧一带所产之茶。此间茶树朝迎晨雾,晚沐露霖,叶质柔嫩香高味浓故名,后者因茶种而乐谓,系指用金地源和闵地源之茶树采制而成,香味均列上乘的茶叶。宋时九华“贡茶”开始面世,周必大于1167年在《九华山录》中称赞九华之茶“味敌北宛”。当时“北宛”已为贡茶,可见其品质出类拔萃。除此之外,当时还有仙,嫩蕊,福合,禄合等花色,宋代陈岩云:“春山细摘紫英芽,碧玉瓯中散玉花”此之谓也。
丰盛期
自明至清,九华山茶由炒青散茶烘青绿茶花色品种面貌一新,历经三百多年。明吴仁有诗云:“犬吠披云客,花迎看竹翁,山家供玉乳,一碗便生风”。清代白元亮在《登九华》一诗中描述更详,“频年飘泊在天涯,又信萍踪上九华,云拥奇峰天欲滴,泉春乱石涧生花。傍林鸟语捣灵药,隔岸人声摘闵茶。今 日探幽具乘兴,不知何处谪仙家”。明清时九华山已有“东崖雀舌”,“肉身仙茗”,“龙池云雾”和“南苔空心”等花色,分别产于四大丛林之王的东崖,神光岭前的肉身宝殿,下闵园的龙池和小天台的南苔庵,均属绿茶之烘青类,茶叶制作刻意求工,外形多姿多彩,内质别具一格,视为佛门珍宝。据1933年李非所撰《青阳风土志》记载:“茶种类有龙眼茶,云雾茶,雀舌茶,毛尖茶,旗松茶。用于手采摘,置于锅内以火炕干,山乡所产地,用蔑萎或布袋装好,舟运至县城,再运住大通,南京等地销售”。可见九华之茶由佛教而至民间,到明清,民国已是花色品种齐全的丰盛期。
历史文化
九华山位于长江下游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是佛教中地藏王菩萨道场,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是一座以佛教与茶文化为特色的风景名胜区。
九华山山势雄峻,九座主峰均在海拨千米以上,秀出云表,清奇多姿。山中雨量充沛,清溪细流,涌泉飞瀑。林木葱笼,杂花生树。生态环境良好,茶树资源丰富。
九华佛茶就产于九华山及其周边地区,它是以地方茶树良种优质鲜叶为原料,按照特定工艺加工而成的,其外形扁直呈佛手状。九华佛茶历史悠久,其前身是九华毛峰,犹以前山下闵园的闵园毛峰和后山黄石溪的黄石毛峰最为著名,而九华毛峰可以追溯到宋明时期的九华茶。
九华山茶肇始于唐
金地藏有一首情真意切的《送童子下山》诗:空门寂寞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
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添瓶涧底休拈月,烹茗瓯中罢弄花。
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
诗中写到“烹茗瓯中罢弄花”,可见当时金地藏与其弟子们也是饮茶的。但此诗颔联又作“瓶添涧底休拈月,钵洗池中罢弄花。”,如果如此,则该诗与茶无涉。
南宋陈崖在其《九华诗集》“煎茶峰”诗中自注:“昔金地藏招道侣于峰前,汲泉烹茗。”又注:“广化寺钟楼其上”。由此可知,在九华山有座煎茶峰,其峰在宋代的广化寺钟楼的上面,而山峰的得名是因为金地藏常于峰前汲泉煎茶。陈崖“煎茶峰”诗再次说明金地藏不仅自己喜欢饮茶,还经常煎茶招待道侣。当然,仅凭此诗我们还不能确定,金地藏招待道侣的茶是九华山土产茶,还是山外茶。
唐代封演的《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记载:“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 封演是唐玄宗天宝进士,其生活时代与金乔觉大致同时。江淮泛指江南、淮南,是唐代茶叶的主要产地。其时,安徽的霍山黄芽潜山天柱茶、宣城丫山横纹茶、祁门方茶,都是当时的全国名茶,而作为江南名山的九华山产茶也不足为怪。
封氏闻见记》又载:“(茶)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侠,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茶供佛徒坐禅驱睡和招待香客、游人,在佛门被广受欢迎,寺院僧人饮茶成风。唐开元以后,原本不产茶的北方,受禅宗佛教饮茶风尚的影响,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九华山地处盛产茶的江南,于盛唐、中唐时种茶是极有可能的,九华山上僧人饮茶更是理所当然。
九华山茶初兴于宋
南宋时的左丞相周必大遍游九华,曾撰写《九华山录》,他游九华,“至化城寺,……谒金地藏塔,……僧祖瑛独居塔院,献土产茶,味敌北苑”。北苑在建州建安(今福建省建阳县),所产龙凤团茶专供皇家,是有宋一代最脍炙人口的名茶。周必大在品尝九华山土产茶后,评价其滋味可与以北苑茶媲美。显然,宋代九华山不仅产茶,而且茶的品质优异,甚至接近当时最负盛名的北苑贡茶
陈崖《九华诗集》“茗地源”诗有:“暖风吹长紫芽茎,人向山头就水烹。”并自注:“晏生岩北溪上,产茗味殊佳。”可见,九华山晏生岩北溪上所产茶,其味特别好。陈崖此说与周必大的评价相一致,由此足见宋代九华山之茶以其最卓越的品质而崭露头角。
然而,宋代九华山所产茶是什么样的茶?唐代茶有粗、散、末、饼四类,而以饼茶为主。宋代茶有片、散两类,此外尚有用散茶磨制而成的末茶。所谓片茶,也就是团饼茶,以建州的龙团凤饼贡茶最为著名。但在建州之外,则逐渐改饼为散,所谓散茶,当时乃为蒸青绿茶。宋代,连唐时最著名的生产阳羡贡茶的义兴也改生产散茶。北宋葛常之在文中说:“自建茶入贡,阳羡不复研膏,谓之草茶而已”,草茶即散茶。从南宋时起,虽然宫廷推崇北苑贡茶,仍为团饼茶,但在民间却开始风尚起散茶来,及至元朝,散茶进一步普及开来。其时,象江西洪州的双井茶、浙江的日铸茶都是当时的散茶中的名茶。九华山也不例外,其茶当为蒸青绿茶。
南宋陈崖“煎茶峰”诗:“春山细摘紫英芽,碧玉瓯中散乳花。”“缓火烘来活水煎,山头卓锡取清泉。”宋代九华山所产之茶应为芽茶或叶茶。
九华山茶驰名于明清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茶录”之“产茶有名者”中有“池州之九华”。
清代,刘源长《茶史》“茶之名产”记:“九华山有‘空梗茶’,是金地藏所植。大抵烟霞云雾之中,气常温润,与地所植,味自不同。”
陆廷灿续茶经》“八之出”记:“《通志》:池州府属青阳、石棣、建德,俱产茶。贵池亦有之,九华山闵公墓茶,四方称之。”
九华山茶在明清时期已驰名全国,为当时的名茶。明朝初年,朱元章颁旨罢贡团饼茶,客观上促进了散茶的发展。明朝前期,沿续宋元以来的蒸青绿茶。到了后期,除在浙江长兴罗岕还产蒸青绿茶外,已都改生产烘青或炒青绿茶。明朝前期的九华茶当属蒸青绿茶,晚明以后的九华茶应是烘青绿茶。据记载,九华山历史名茶有“天台云雾”、“龙池云雾”、“东岩雀舌”、“九华龙芽”、“南苔空心”、“肉身仙茗”等,而据考证,“天台云雾”即现代的“黄石溪毛峰”,“龙池云雾”即现代的“闵园毛峰”。
九华山茶业大发展于当代
1915年,黄石溪毛峰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这是九华茶所获得的最高荣誉。但随后是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十年动乱,九华山茶业发展缓慢。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九华山的茶业才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林鹤松教授主持省科委下达的“九华山名优茶开发”科研项目,研制开发九华名优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世纪初,池州市进一步整合茶叶品牌,确立了以“九华佛茶”作为主打产品的战略,使九华佛茶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茶山风景
固始县九华山,位于固始县陈淋子镇以南15公里处的大别山山麓,平均海拔500米以上,因佛门将安徽的九华山与河南的九华山相提并论,故世人有“东九华西九华”之说,它与信阳市鸡公山罗山县灵山寺商城县汤泉池和安徽省金寨县梅山水库风景区同在一轴线上,形成了一个灵山秀水景观独特的旅游观光带。
固始县九华山境内,云雾成烟,长林绿暗,松高石瘦,涧远泉幽。细泉淙淙而鸣,翠竹婷婷而舞。新篁摇曳,时间万竿之烟雨;镜面无波,长留千载之幽魄。野路如带,田畦如梯,鹰往鹤来树穷花出。湖光染翠之工,山岚变色之妙,红色魅情之力,绿茶醉人之绝。更有深山古刹妙高寺和关于秦王李世民、开漳圣王陈元光的传说,以及富金山富沙抗日战役的故事,为九华山增添了十分神奇、百般辉煌。
妙高寺坐落于九华山的半落之中。前有南天门,后有地藏王府,华岩寺、鹿鸣庵相辅为左右两翼,巧妙的构成一处“三院一体,僧尼合寺”的佛门圣地。妙高寺始建于汉,盛行明清;盛时房舍99间,三宅六院,内有大佛殿、地藏王殿、谱房、库室等,僧侣百余;1938年以寺对面富金山为前哨阵地的武汉保卫站,妙高寺与国民党77师爱国将士同难,毁坏严重,现仅存18间1993年妙高寺殿修葺一新,“大象”、“龙头”、“文王访贤”、“水公钓鱼”等石雕栩栩如生,并得到了台北市“金莱花店”请予的三尊佛祖菩萨,重生了香火。
围绕妙高寺,佛地景点的线路形成一个“O”形,南天门、放生池、寺院、比皇尼塔林、迎佛合、高僧塔林等等,范围约2公里。
南天门可谓入山第一古迹,门前号称“四大天王”的古松直冲云天。相传秦王李世民私访被追杀, 幸得四武僧居关搭救,后秦王为悼记武僧被寇杀害而植栽于此,如今古松下敬香献果终年不绝。入南天门后蜿蜒而上,经过一段S形山路后,便到了老虎头,远看酷似一卧虎巨头。站在老虎头极目远眺,山下的长江河水似玉带逶迤远方,阵阵白雾缠绕山腰,云断千山,水断雾连“山随画活,云为诗留“,万千气象,令人流连忘返。
过了老虎头,便见位于妙高寺前的放生池,池内的鲤鱼据说是每年有数千条乘云雾而来,且每条都是红色,极像山中的枫叶,又有“飞来池”之称谓。池有2亩大小,水深七尺,清澈见底中间有一圆形卵石浇滩,每当阳光灿烂,山风习习,红鲤鱼翔于浅底,亲吻嬉戏,荡漾生辉。
望丫台位于妙高寺的左肘,台上怪石林立,陡峭如削,“老翁和美女”的传说逼真生动,催泪下望丫台后有一巨石形成的钱眼,俗称“打儿窝”,前来寺院敬香献果的善男信女们,都来这投掷投中者即可心想事成,获得菩萨保佑。
妙高寺东方有一鬼斧神工造就的天然石壁,名为“迎佛台”,传说站在台上双手合十,虔心祈祷,朦朦胧胧就能听到菩萨的慧音,保你心想事成;退而转向,几履碎步便是塔林,其塔林的风格有异于嵩山少林寺塔。从塔的造型和塔身的莲花上探讨,至少是隋唐建筑,且与藏传佛塔相似,为考证寺院的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再东侧,便是比丘尼塔林,在比丘尼塔林中,有一座醒目的墓碑。碑上方有一个清晰的“佛”字,佛字以下是比其小一点的字:“十方僧尼二普同塔”。僧尼合寺亦为奇观,而僧尼合塔更为佛门弟子之罕见。
妙高寺所在九华山相遥望的富金山是一个震惊中外的地方。著名的“富金山富沙抗日战役”就发生在这里。1938年农历8月15日,国民党将领宋希濂、张学良的77师、106师等数万爱国将士以及红28军、地方游击队同数万日军激战十一个昼夜,以阻止日军南下武汉。为了纪念死难的烈士当地老百姓每逢农历初一、十五,纷纷上山,焚香悼念,多达上万人。不少港澳台同胞为悼念战死的 父兄,不远万里,来到富金山,兜上一杯山土,以示崇祀。
西九华山,佛山宝地。她不仅有着悠久辉煌的佛教文化、威武悲壮的战争史话,而且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九华山脚下一片近百亩的桃花岭园,每年春天,粉红的桃花在周围奇松翠柏簇拥下形似盆景煞是好看。
桃园拾路而上,清新的竹香扑面而来,九华山竹林满山,千亩秀竹随风起舞,青翠的竹林甚至让鸟儿也流连忘返,自古就有“竹林听鸟”之说,在九华山脚下李家湾的一片竹园,有上万只灰鹤白鹭常年盘踞在那里,它们在此安家落户,惬意的享受着这里的天赐良园。伴着春来的满山红花,此处真可谓鸟语花香自在地。在这里除了桃树竹子还有大片大片的板栗树和桐树桐树上的桐子可以用来榨桐油,制成桐漆。固始县也由此得名为“茂林修竹之地,桐漆桃李之乡”。
在九华山的山顶座落着闻名遐迩的九华山茶场,九华山茶场为信阳茶叶生产十大名场,茶场海拔近千米,这里群峰相拥,松竹成林,飞泉润谷,芳草吐香,所产“九华山”牌绿茶朝夕吸纳高山雾露之滋润,独吮奇花异草之灵气,汤色碧绿,回味甘爽。同时,由于高山气候之缘故,昼夜温差大,而方圆百里人烟稀少,茶园无病虫害,无农药和工业污染,是天然有机生态茶园。早在唐宋期间,就以其色、香、型、汤、味俱佳的特点,成为朝廷贡品而声名远播。离九华山茶场不远处有一饮马池,池面如镜,安然肃静,永不干枯。相传唐秦王落难于此,恍惚见一白马池边饮水,翻身上白马才得以回京,随下御旨,重修此池。池中泉水清冽,可谓天然矿泉水,用此水泡出的茶水,别样甘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江隔开河南、安徽两省素有“小长江”之称的长江河,该河河水不急不缓曲折蜿蜒,两岸树影倒立,如诗似画。省地理研究所阎官法副所长在这里考察后感叹:“此处真可谓天然漂流地,开发沐浴旅游业前景可观!”长江河的上游便是著名的旗山大坝,此坝是本世纪60年代陈淋子镇人民在老支书朱纪英的带领下修建的,大坝水深浅相宜,深水区的水碧绿如潭是天然的温泉游泳池,浅水区水清澈见底,小小的鱼儿在水里自由自在畅游,水底的鹅卵石千奇百怪,反射着太阳眩目的光芒,涟漪一阵阵铺开,整个水面也由此生动起来。
春来观花一山茶,夏往避暑一山阴,秋觅枫叶一山果,冬赏雪景一山青。九华山的美自然天成,不饰人工雕琢,美得让人心醉,禁不住想要抛去一切尘梦俗愿,只愿与青竹、白鹭、甘茶、美景传说为伴,长留此山中。
景色怡人的九华山还有着丰富的地下宝藏,“黑玫瑰”“红枫叶”花岗岩资源丰富,藏量达到100万立方米以上。磷矿、铜矿、高磷土品位极高,在全国同类矿产中占到中等以上,价值巨大有待开发,这堪称是一座无价宝山!
名茶种类
本品为本场主导产品,是以茶树细嫩芽叶为原料,用独特工艺加工而成的别具风格的高级炒青绿茶。其干茶外形特点为:细圆光直,白毫显露,色泽翠绿,芽叶完整;汤色嫩绿明亮,香气持久清香,滋味浓醇鲜爽,回味甘甜、唇齿留香;内含有机物质丰富,为绿茶上乘保健饮品。
本品依原料优次,分为多种级别,根据企标(豫)Q/JHC-01-1998实施标准,分为特级和一至五级。本场主要生产特级、一至三级,也可根据用户或消费市场需要订购生产。特级为一芽一叶初展;一级为一芽二叶初展;二级为一芽二至三叶初展为主,三级为一芽二至三叶,兼有较嫩对夹叶
九华山九华春
本品主要生产春茶,故名为“九华春”。原料分为特级和一级;特级为一芽初展,一级为一芽一叶,采摘精细,芽叶完整,包装精美,实为上等高级馈赠之佳品。
九华山其它名优茶
雾毫、炒青、烘青、特种绿茶、精制眉茶-以上各种名茶主要是我场根据用户不同需要,不同消费区域而生产的品质和外形独特的面市商品,除精制眉茶外依级别生产,有手工制作,有机制生产,精制眉茶是根据质量、价格不同用炒青茶精制加工再进行拼配的出口外销商品。青阳县杜村五阳茶叶、西河茶叶安徽青阳县杜村乡五阳村安二茶叶、杜村西河茶叶味道非常爽口,清新!钱满清品尝青阳县杜村五阳安二茶叶说道:地藏菩萨扬九华,五阳茶叶香神州!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3-29 09:34
目录
概述
制茶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