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
安徽省辖地级市
淮南市,古称州来、寿春、下蔡,安徽省辖地级市,Ⅱ型大城市,地处安徽中北部,长江三角洲腹地,淮河之滨,东与滁州市毗邻,东南与合肥市接壤,西南与六安市相连,西与阜阳市相接,北与亳州市蚌埠市交界,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总面积5650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全市辖5个区、2个县。截至2023年末,淮南市常住人口301.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1万人。
历史沿革
夏商时期,市境属“淮夷”之地。
西周时期,市境大部为州来国所辖,南部地区分属六、蓼;春秋末期,诸侯纷争。周襄王三十年(前622年),楚灭六、蓼,市境南部入楚;周景王十六年(前529年),吴灭州来,市境属吴;随着楚国势力的扩张,位于淮河上游的蔡国被迫几度迁都,求救于吴。周敬王二十七年,(前493年),在吴国的支持下,蔡国迁都于州来,改州来为下蔡。
战国初期,周贞定王二十二年(前447年),楚惠王灭蔡,市境属楚。战国末期,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前241年),迁都于寿春,改寿春为郢,市境为楚国都城。楚王负刍五年(前223年),秦灭楚。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市境淮河以南属九江郡(郡治寿春),凤台县及淮河以北属泗水郡。
汉高祖四年(前203年),刘邦封英布为淮南王,首置淮南国,都六(今六安),辖九江、庐江、衡山、豫章4郡。高祖十一年(前196年),英布获罪伏诛,改封刘长为淮南王,都寿春(今寿县)。汉文帝六年(前174年),刘长获罪流放,死于途中。文帝改封城阳王刘喜为淮南王。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淮南国被分为淮南、衡山、庐江,分别封给刘长的3个儿子,长子刘安继任淮南王,都寿春。汉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刘安获罪自尽,废淮南国,复为九江郡,治寿春。元封五年(前106年),置十三州刺史部,属扬州刺史部,驻九江郡,寿春为九江郡治所。西汉时期,市境先后为淮南国、九江郡所辖,凤台县属沛郡下蔡县。
东汉时期,市境为九江郡所辖,分属寿春县、下蔡县。三国时期,曹魏设淮南郡,寿春为郡治兼扬州治所。其后,魏文帝先后封其子曹邕及其弟曹彪为淮南王,明帝青龙元年(233年),移治合肥新城。其间,市境为淮南郡所辖。
西晋初年,扬州迁治建邺,淮南郡迁治于寿春,市境为其所辖。永嘉乱起,淮河流域沦为战乱区,江淮郡县大批废弛,北人南迁。东晋咸和初年侨置淮南郡于丹阳郡于湖,市辖境则为侨置的南梁郡。孝武帝时,因避帝后郑阿春名讳,改寿春为寿阳。
南北朝期间,刘宋、南齐、萧梁沿袭东晋,侨置淮南郡于江南。市境淮河以南先后有豫州、南梁郡等侨置郡县。北魏、北齐、北周、隋时,市境淮河以南复为淮南郡所辖,淮河以北属汝阴郡下蔡县。
隋开皇八年(588年),置淮南行台尚书省,治所寿春;次年灭陈,改行台省为寿州总管府。大业三年(607年),改置淮南郡,寿春为郡治所。
唐,置淮南道,市境淮河以南属淮南道寿州所辖。天复二年(902年),唐封淮南节度使杨行密为吴王,都扬州,寿州为吴国地。淮河以北属河南道颍州下蔡县。
五代初,吴王天祐四年(907年),置寿州忠正军节度使。吴天祚三年(937年),南唐代吴,以寿州置清淮军节度使。后周显德四年(957年),世宗拔寿州,置忠正军节度使,徙军治、州治于下蔡(今凤台),称北寿春,寿州称南寿春。
北宋,置淮南路,市境属淮南路寿州(治下蔡)所辖。熙宁五年(1072年),分淮南路为东西两路,市境为淮南西路寿州所辖。徽宗政和六年(1116年),升寿州为寿春府,府治在北寿春(下蔡)。
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宋金和议,以淮河、大散关为界,市境淮河以北属金国,淮河以南为宋地。金以下蔡为寿州,置防御使,隶汴京路(后改称南京路);宋置安丰军,治安丰县,寿春隶安丰军;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复置寿春府,隶淮南西路,寿春为府治,兼制安丰军。
元代,市境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安丰路,分属寿春、下蔡两县所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建怀远县,今市区东部属怀远县辖地。明代,市境属南京凤阳府辖地,分属寿州(包括今凤台县)、怀远县。
清初,市境属江南行省凤阳府,分属寿州、怀远县所辖。顺治十八年(1661年),置江南省左、右承宣布政使司,凤阳府隶属左司。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省左布政使司改称安徽布政使司。雍正十一年(1733年),从寿州分置出凤台县,辖故下蔡县地,同城分治。同治三年(1864年),凤台县迁治于下蔡县故地(今城关)。同治四年(1865年),安徽置3道,市境隶属凤颍六泗道(后改为皖北道)凤阳府。
民国元年(1912年),废道府,市境分属寿县、凤台、怀远县。民国三年(1914年),市境属安徽省淮泗道(治凤阳县)。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市境隶属安徽省第四行政督察区,专员驻寿县;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改属第三区,专员先后驻立煌(今金寨)、六安;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第三区改为第二区。其中有“淮南三镇”之称的田家庵、大通、九龙岗均属怀远县所辖。
1949年1月18日,淮南解放。市境分属淮南矿区、寿县、凤台县;3月,中共中央华东局决定在淮南三镇的基础上设立淮南煤矿特别行政区;4月,淮南煤矿特别行政区改设为淮南矿区。
1950年9月,建县级淮南市。1952年6月,建立省辖淮南市。
1977年1月,凤台县由阜阳专区划入。1999年11月,毛集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批准成立。2004年7月,孔店乡、三和乡、曹庵镇、史院乡、孤堆乡、杨公镇、孙庙乡由长丰县、寿县分别划入淮南市大通区、田家庵区、谢家集区。2015年12月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六安市寿县划归淮南市管辖。2016年1月,寿县正式划归淮南市。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6月,淮南市辖田家庵区大通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潘集区凤台县寿县共5个区、2个县;下设19个街道、59个镇、12个乡,共90个乡级政区;下设279个社区、827个村。市人民政府驻田家庵区和风大街88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淮南市介于北纬31°54′8″—33°00′26″和东经116°21′5″—117°12′30″之间,地处安徽省中北部,东与滁州市毗邻,东南与合肥市接壤,西南与六安市相连,西与阜阳市相接,北与亳州市、蚌埠市交界。最东端位于大通区孔店乡王祠村以东、高塘湖中心线上,最西端位于凤台县尚塘镇侯海孜以西与利辛县接壤处,最南端位于寿县三觉镇冯楼村槐树庄以南与六安市金安区接壤处,最北端位于凤台县与蒙城县利辛县交会的茨淮新河主航道中心线上。辖区东西最长距离80.23千米,南北最长距离122.68千米,总面积553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淮南市境在构造单元上属于中朝准地台淮河台坳淮南陷褶断带(即华北地台豫淮褶皱带)东部的淮南复向斜。东界为郯庐断裂,西临周口坳陷,北接蚌埠隆起,南邻合肥坳陷,南北为洞山断裂和刘府断裂夹持。区内构造以北西西向构造占主导地位,受后期强烈改造,但总体形态变化不大,复式向斜内次一级褶皱及断裂发育。地质演化历史可分为前震旦纪、震旦纪三叠纪侏罗纪第四纪3个阶段,前震旦纪,淮南地壳处于活动阶段;震旦纪—三叠纪属于剧烈运动时期,先后经历蚌埠、凤阳、皖南、加里东、华西力、印支等运动。其间地壳几度隆起沉降,形成海陆交互相地层。特别是晚石炭纪和二叠纪时期海陆交互相的沉积环境,成为煤炭资源良好的生成条件,从而形成境内大量的煤炭资源。侏罗纪—第四纪,经过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逐渐塑造出的地貌特征。
淮南市境以淮河为界形成两种不同的地貌类型,淮河以南为丘陵,属于江淮丘陵的一部分,以寿县为例,北、中部为淮河冲积平原;西北部为沿淮河、淠河洼地;东南部为岗地。淮河南岸由东至西隆起不连续的低山丘陵,环山为一斜坡地带,宽约500—1500米,坡度10°左右,海拔40—75米;斜坡地带以下交错衔接洪冲积二级阶地,宽500—2500米,海拔30—40米,坡度2°左右;舜耕山以北二级阶地以下是淮河冲积一级阶地,宽2500—3000米,海拔25米以下,坡度平缓;一级阶地以下是淮河高位漫滩,宽2000—3000米,海拔17—20米,漫滩以下是淮河滨河浅滩。舜耕山以南斜坡以下,东为高塘湖一、二级洪冲积阶地,西为瓦埠湖一、二级洪冲积阶地;中为丘陵岗地。淮河以北为地势平坦的淮北平原,淮河以北平原地区为河间浅洼平原,地势呈西北东南向倾斜,海拔20—24米,对高差4—5米。
气候
淮南市境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带,主要气候特征是:春温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季干冷,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市境年日照时数2239.2小时,年平均气温15.3℃,年降水量937.2毫米,全年无霜期223.7天。由于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水量适中,无霜期长,适宜于稻、麦、油菜、豆等多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生长,有利于工、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季风气候雨热同季,提高了光、热、水资源的利用率。但由于不同年份之间降水量差别甚大,一年之中降水的分配也不均匀,再加上春、秋季气温不稳定,所以各种不利的气候因素也常常给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生活带来较大影响,甚至造成重大灾害。
水文
淮南市境属淮河流域,主要水域有淮河、东淝河(瓦埠湖)、泥河、架河、窑河(高塘湖)、茨淮新河、石涧湖、胡大涧以及采煤塌陷区积水而成的湖泊等。此外还有泉山、老龙眼、乳山、丁山等小型山塘水库。境内河流水源主要靠上游补给,其次是自然降水提供,汛期与雨季一致,径流量高峰与降水旺月同步。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淮南市境植被属亚热带至暖温带过渡类型,以落叶阔叶林为主。舜耕山、八公山、上窑山等丘陵和平原上的原始植被经人为垦殖,已荡然无存。现存人工植被(次生植被)大多为建国后营造,沿山脊山坡分布着以刺槐、侧柏、黑松、麻栎等树种为主组成的混交林。平原地区主要为农村四旁植种的椿、杨、柳、楝、桑、梓、榆、枣、中槐、刺槐、泡桐等树木组成。全市有乔灌木树种75科、169属、335种。其中裸子植物类共有7科、19属、53种;被子植物类的双子叶植物纲共有63科、145属、273种,单子叶植物纲有5科、5属、9种。阔叶树种:麻栎、栓皮栎、黄连木、山槐、刺槐、枫杨、青桐、泡桐、臭椿、苦楝、榆树、柳树、桑树、梓树、悬铃木、中槐、皂角、香椿、女贞、银杏等。针叶树种:黑松、侧柏、马尾松、雪松、水杉等。果木树:桃、梨、柿、李、杏、海棠、樱桃、枣、石榴、苹果、山楂、葡萄等。灌木类:酸枣、胡枝子、枸杞、棠梨、荆条、柘树、紫穗槐等。草本植物:白茅、荩草、野古草、索索草、扒根草、蓟、碱蓬、碱蒿、灰灰菜、棱草、牛毛毯、野萍等。
动物资源
淮南市境内动物有以下几种:野生哺乳类:狼、野猪、野兔、狐狸、刺猬、獾、黄鼬、田鼠、家鼠、黑线鼠、狸猫、貂、蝙蝠。野生鸟类:喜鹊、灰喜鹊、斑鸠、猫头鹰、伯劳、鹰、绿头鸭、鸳鸯、天鹅、雁、鹌鹑、雉、獐鸡、家燕、金腰燕、百灵、云雀、画眉、山雀、麻雀、黄鹂、翠鸟、白鹭、鹳、鹤等。野生鱼类:翘嘴、鲤、鲢、鳊、青鱼、乌鱼、草鱼、鲶、鲫、汪鱼、黄尖、马浪、柳条鱼、鳜鱼、黄鳝、河鳗、泥鳅、刀鳅、银鱼等40余种。爬行类:龟、鳖、水蛇、土斑蛇、花斑蛇、蜥蜴、壁虎等。两栖类:青蛙、蟾蜍、蝾螈等。无脊椎动物:节肢类有:草虾、螃蟹、小龙虾、蜘蛛、蜈蚣、蚰、蝎等,其中昆虫种类较多,常见的有蝴蝶、蜻蜓、螳螂、蝉、蜜峰、黄蜂、蝗虫、蟋蟀、萤火虫、蚂蚁、蝼蛄、蟑螂、蚱蜢、金龟子、地鳖虫等。软体类有:河蚌、田螺、蜗牛。其它常见的还有蚯蚓、水蛭等。
矿产资源
淮南市境矿产资源以煤炭为主,石灰岩为次,主要是非金属矿产。由于煤炭资源蕴藏量极为丰富,故有淮南煤田之称。淮南煤田位于淮河中游两岸,东西长达180千米,南北宽约20千米,面积达3600平方千米,其中含煤面积2800平方千米。淮南煤田分为淮南矿区和潘谢矿区。淮南矿区东起九龙岗,西至凤台县,南以舜耕山、八公山为界,北界为谢桥—古沟(或高皇)向斜轴,东西长40千米,南北宽10千米,面积约400平方千米,是淮南煤田的老开发区。潘谢矿区东起高皇寺,西到正午集,北临界沟集、阚疃集,南以谢桥-古沟向斜轴为界,东西长100千米,南北宽为24千米,面积约2400平方千米,是淮南煤田的新开发区。淮南地区其它非金属矿产资源也得天独厚,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石灰岩、白云岩、粘土、磷块岩、紫砂、矿泉水等,开采价值很高。
人口
根据淮南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市常住人口为3033528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342012人相比,减少308484人,下降9.23%,年平均下降0.96%。全市共有家庭户1137336户,集体户48742户,家庭户人口为2871121人,集体户人口为162407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52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减少0.29人。
截至2023年末,淮南市常住人口301.6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3.29%,比上年提高1.24个百分点。
淮南市有34个少数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人口8万人,居安徽省第二位,占全市总人口的2.1%。全市有4个民族乡、23个民族村,分别占安徽省民族乡村数量的44.4%和17%,此外还有4个民族社区。
参考资料来源
政治
现任领导
对外交往
经济
综述
2023年,淮南市生产总值(GDP)1601.6亿元,比上年增长 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2.5 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657.6亿元,增长4.0%;第三产业增加值 791.5 亿元,增长6.2%。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为9.5%,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1.1%,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 49.4%。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3005 元,比上年增加 2203 元,增长5.5%。
参考资料来源
第一产业
2023年,淮南市粮食种植面积53.1万公顷,比上年下降0.2%。其中,小麦种植面积21.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2%;水稻种植面积28万公顷,比上年下降0.1%。油料种植面积1.8万公顷,增长43.1%。
2023年,淮南市粮食产量322.4万吨,增长1.5%。其中,夏粮122.5万吨,增长1.9%;秋粮199.9万吨,增长1.3%。油料产量4.5万吨,增长22.8%。蔬菜及食用菌产量95.8万吨,增长2.9%。
截至2023年底,淮南市生猪存栏70万头,比上年增长5.3%。全年生猪出栏130.8万头,增长6.2%。肉类总产量20.6万吨,增长4.0%,其中猪牛羊肉产量13.4万吨,增长4.8%。全年水产品产量19.3万吨,比上年增长3.5%。禽蛋产量12.8万吨,增长10.5%。牛奶产量1.3万吨,增长2.7%。
截至2023年底,淮南市农业机械总动力474.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1%。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91.8%。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33.2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500亩。
第二产业
截至2023年底,淮南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3.4%;股份制企业增长4.0%;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8.6%。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3.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4%,制造业增长7.4%。分行业看,重点监测的36个工业大类行业有16个增加值保持增长。煤电行业增加值增长3.0%,非煤电行业增加值增长6.9%,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1.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71.5%,汽车制造业增长92.9%。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中,原煤增长1.0%,发电量增长6.6%,粗钢增长30.2%,工业自动调节仪表与控制系统增长38.7%。全市煤炭产能6260万吨。火力发电装机容量1555万千瓦,可再生能源135.0万千瓦。
2023年,淮南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712.7亿元,比上年增长2.0%。分门类看,采矿业下降0.4%,制造业增长4.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8.1亿元,比上年增长67.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4.5元,比上年下降1.1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9%,提高2.7个百分点。
2023年,淮南市建筑业增加值79.9亿元,比上年增长8.4%。年末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339家,比上年净增22家。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94.4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14.1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
2023年,淮南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61.6亿元,比上年增长6.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92.2亿元,增长5.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45.3亿元,增长9.9%;金融业增加值111.8亿元,增长11.0%;房地产业增加值86.7亿元,增长0.8%;其他服务业增加值289.0亿元,增长5.5%。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9.3%,利润总额增长4.9%。
2023年,淮南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2.7亿元,比上年增长4.5%。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39.4亿元,增长3.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83.3亿元,增长6.9%。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801.7亿元,增长2.9%;餐饮收入121.0亿元,增长16.2%。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0%,金银珠宝类增长7.6%,日用品类增长26.0%,书报杂志类增长3.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0.8%,家具类下降8.2%,通讯器材类增长5.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5.1%,汽车类下降7.8%,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3.0%。
2023年,淮南市进出口总额107.0亿元,比上年增长35.1%。其中,出口102.6亿元,增长33.6%;进口4.4亿元,增长85.0%。
截至2023年底,淮南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325.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58.0亿元,增长12.1%。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573.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83.5亿元,增长17.5%。
截至2023年底,淮南市债券市场融资余额640.2亿元,比上年增长26.0%。当年132家企业在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成功挂牌。年末,全市有1家公司在主板上市,1家公司在创业板上市,5家公司在新三板挂牌,717家公司在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
2023年,淮南市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66.1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1.6亿元,增长1.5%;人身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44.4亿元,增长6.9%。赔款和给付28.6亿元,增长9.5%。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16.4亿元,增长7.6%;人身险业务赔款和给付支出12.2亿元,增长12.1%。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截至2023年底,淮南市全年登记科技成果562项,其中各类财政资金支持形成的科技成果25项。授权专利808件,比上年增长16.1%。年末全市有效发明专利4629件,比上年增长22.4%。全年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99.5亿元,增长151%;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213.2亿元,增长92%。
截至2023年底,淮南市拥有获得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59个,其中国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个;法定及授权计量检定技术机构8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5.8万台(件)。全年制定、修订地方标准7项。累计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1个。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底,淮南市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在校学生4.4万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6.2万人;义务教育在校学生35.6万人;幼儿园在校学生7.6万人。学龄儿童小学入学率和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均为100%;高考录取2.5万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底,淮南市拥有文化馆9个,博物馆10个,公共图书馆10个,图书馆藏书133.6万册,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90个,村(社区)建成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085个。各级综合档案馆9个,藏档案资料212.6万卷(件、册)。《淮南日报》、《淮河早报》全年共发行1305万份。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底,淮南市有医疗卫生机构1739个,其中医院8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615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7个,其他卫生机构1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卫生院7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71个,村卫生室848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个,卫生监督所(中心)3个。全市卫生技术人员24.0千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5千人,注册护士11.3千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1千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21.0千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19.8千张。中心血站1个,全年共有2.3万人次参加了无偿献血。全年医疗卫生机构共诊疗1681.7万人次。
体育事业
2023年,淮南市在省级各项比赛中,淮南市运动健儿获金牌52枚,银牌43枚,铜牌57枚。全年共举办重大赛事活动14项,参加活动26.4万人次。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93平方米。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底,淮南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41.2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49.6万人。失业保险参加人数为31.8万人,全年为0.5万名失业人员发放了不同期限的失业保险金。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55.8万人,工伤保险参加人数为35.5万人。
截至2023年底,淮南市1.6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8.6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1.8万人。
截至2023年底,淮南市有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182个,床位22.3千张,收养各类人员7.4千人。不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1312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2个,社区服务站1106个,社区日间照料床位0.4千张。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1937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7678万元。
交通运输
综述
淮南市交通事业起步早,发展快。因淮河舟楫之利,航运业历史悠久,淮南煤矿兴起之初,航运是其主要的运输形式。民国25年(1936年)淮南铁路(田家庵—裕溪口)建成通车,大大缩短了淮南煤炭运抵长江流域的运程,而且还是沟通江淮之间陆路运输的最便捷形式。50年代建成大(通)八(公山)线,保证了矿井建设和客货运输的需要。70年代,随着潘集煤田的开发,阜(阳)淮(南)铁路兴建,一座气势雄伟的公路铁路两用桥横跨淮河,为千里淮河第一桥。建国后建成的纵横交织的公路网则成为沟通市内和与外界联系的重要通道。进入80年代,淮南铁路、公路、航运业全面发展,铁路复线建成通车,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发展。与此同时,邮电通信也得到长足发展,邮政电信可达世界各地。1988年开通的洞山至田家庵光缆数字通信线路为省内第一条,它标志着淮南市邮电通信已跨入安徽省先进行列。
2023年,淮南市货物运输量24815万吨,比上年增长5.4%。公路货运周转量92.9亿吨公里,增长2.3%;水路货运周转量589.5亿吨公里,增长6.7%。旅客运输量1102万人,增长72.5%。公路客运周转量7.3亿人公里,增长125.5%。港口吞吐量1409.6万吨,增长19.8%。民用汽车拥有量53.7万辆,其中私人汽车42.8万辆。民用轿车拥有量40.9万辆,载货车4.9万辆。全年新增公共汽车46辆,年末全市有公共汽车1533辆。邮政行业寄递业务总量14076.4万件,比上年增长13.1%,其中快递业务量6669.7万件,增长9.6%。电信业务总量28.2亿元,增长3.3%。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316万户,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143.7万户,增长50.5%。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30.5万户,增长12.5%。
铁路
淮南市铁路运输网络发达,铁路运输有阜淮铁路淮南铁路2条普速铁路,合蚌客运专线、商杭高速铁路贯穿淮南,另有淮张、淮田2条支线铁路,矿区铁路更是纵横交错。截至2011年,淮南境内铁路线总长度达431千米,铁路线上镶嵌着淮南站、淮南西站、大通站、潘集站、凤台站等共16个火车站。在中国所有城市中,淮南铁路线路最长、车站最多,当创城市铁路“吉尼斯纪录”,有着许多大城市不可比拟的优势,也为淮南今后发展城市轻轨交通奠定了坚实基础。2022年,合肥新桥机场S1线寿县段项目开工。
公路
截至2011年,合淮高速(S17)、阜淮高速(S12)、淮蚌高速(S17)等高速公路穿过淮南,滁新高速(S12)加速推进。206国道、308、102、311省道四通八达。现已形成以洞山中路等干道为核心的公路交通网络。淮南长途客运站是国家一级客运站,省际省内的班线达到145条,省际的班线多为每天发车一班,省内的班线从每天发车一班到十七班不等。市内乘坐1、2、3、8、9、12、24、29、121、G1路公交到达。
公交
截至2011年,淮南市有公共交通营运车辆近600余辆,公交线路近40条,城市公交车属于淮南市淮汽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淮南市运输总公司、淮南市第二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和淮南中北巴士有限公司等公交公司营运。公交车营运时间一般从6:00到19:30,3路、9路、121路、127路营运时间到22:30。
普通公交投币一元,“淮南通”系由淮南公交有限公司发行,享受投币1-2元,刷卡九折。空调车,投币2-3元,刷卡八折。70周岁以上老人群体可免费乘车
的士
截至2011年,淮南市有出租车3200余辆,最常见的是起亚、桑塔纳、捷达、奇瑞等。出租车起步价7元,超过2.5千米后,桑塔纳、捷达、奇瑞等每千米1.4元,租车期间的等候费、过桥过路费等都由乘客承担,等候时间为5分钟。
航空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淮南候机楼运营,淮南与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之间也将采取开“空港快线”的方式,为当地旅客提供购票、班车接送、异地值机等“一站式”服务。距离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仅需45分钟可达。
历史文化
综述
淮南市文化底蕴厚重。西汉时淮南王刘安在八公山招贤纳士,著书立说,编纂了千古名篇——被称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的《淮南子》,发明了华夏美食豆腐。淮南名胜古迹众多,有被中外考古学家称道的“五古”(即古战场、古墓群、古寿州窑、茅仙古洞、古生物化石群),其中的淝水之战是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淮南市力打“淮南子”文化、花鼓灯文化、豆腐文化、少儿艺术和八公山旅游文化“五张牌”,激活“文化强市”。积极推动《淮南子》“古为今用”,大力宣传《淮南子》,扩大影响。一批花鼓灯专业表演团体,多次代表国家和安徽省组团出国演出,展示花鼓灯艺术的品牌优势。从1992年开始,由中国商业联合会和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淮南市承办的中国豆腐文化节。
主要文化
风景名胜
节日
中国豆腐文化节”简称“豆腐文化节”,每年9月15日海峡两岸同时举办的,集文化、旅游、经贸于一体的国际性商旅文化节庆,自1992年起连续在淮南举办,豆腐作为一种传统养生食品,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淮南在豆腐的发明、制作、食用及以豆腐为本的豆腐文化方面,为人类的古代文明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也为人类的现代文明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中国豆腐文化节被评为“2011中国十大品牌节庆”。
景点
截至2020年3月,淮南市有A级旅游景区40家,其中4A级8家、3A级20家、2A级12家。
名优特产
著名人物
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 淮南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官网.2010\u5e7411\u670814\u65e5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4 16:3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