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姓
中国姓氏
东野姓,中华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姬姓。据《东野志》记载,东野来源姬姓,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生长于姬水,改姓姬。武王灭商后,封功臣,周公姬旦)为首封于鲁,周公没有就封,留下辅佐武王。成王元年,周公长子伯禽代父就封于鲁,为鲁公。鲁公生子三,长子袭,次子熙,三子鱼。鲁公赐三子鱼东野田一成以自养,因此以东野为姓,以田为名,此东野姓来历。
历史发展
姓氏源流
据《东野志》记载:
“东野氏启於黄帝,黄帝姓公孙氏,长於姬水,改为姓姬。
黄帝:公孙轩辕。炎黄子孙是华人的自称。“炎”指炎帝,以姜水成(今宝鸡市境内)。黄帝,以姬水成(今河南新郑县潩水河)。
黄帝者,少典(伏羲女娲之子)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炎帝、黄帝生父皆为少典氏,少典娶有乔氏两个女儿为妃,正妃女登,姜姓,生炎帝,古人姓从母,故炎帝姜姓;次妃曰附宝,姬姓,生黄帝,故黄帝姬姓。炎帝、黄帝生母各异,故炎、黄异姓。另外,炎帝,姜姓,名神农氏;黄帝,姬姓,名轩辕氏,姓公孙。炎帝、黄帝同为少典之子,是同父异母同胞兄弟,其父系清楚,母系分明,姓氏准确。
“姬”甲骨文中可以解释为向下望的女人,或者理解为在河边向下对着河水梳洗打扮。“姜”甲骨文中可以解释为头上扎着辫子,胳膊上帮着稻草跳舞的女人。
黄帝生玄嚣
【玄嚣:玄嚣,号青阳黄帝嫘祖的长子,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有二子为正妃嫘(léi)祖所生,长子为玄嚣,次子昌意。黄帝之子玄嚣,为姬姓,名挚。】
玄嚣生蟜(jiǎo)极。蟜极生帝喾
【帝喾(kù):帝喾(公元前2480~前2345)姓姬,名俊,号高辛氏,河南商丘人,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史记》载他是黄帝的曾孙,玄嚣之孙,蟜极之子(蟜极玄嚣之子)。帝喾生四子挚、尧、契和后稷,前承炎黄,后迄尧舜,奠定华夏之基根,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被商族人及其后代称为第一位先公。】
帝喾元妃姜源生稷,名弃,
【《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
幼著神异,及成人好耕农,相地宜稼穑者播谷焉,民皆之,唐尧举为农师,天下蒙其功利。继仕虞,教稼穑,为稷正,封于有邰,历唐及虞夏之际皆彰令德。
【邰(tái):古地名,在今中国陕西武功县西南。弃为儿童时,好种树麻﹑菽。成人后,好耕农,相地之宜,善种谷物稼穑(sè),民皆效法。听说,举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其后子孙繁衍,逐渐强大,是为周。唐尧、虞舜二帝。尧舜时代,皆行禅让,帝位传贤不传子,自古以来,就称为“太平盛世”。令德:美德】
後稷生台玺
【台玺:史书记载为后稷之弟。】
台玺生叔均,五传至不窋失官。
【不窋:被认为是后稷子,母日姞氏。台玺叔均叔均代其父及稷播百谷,说明后稷之后实际为其旁系主持,从叔均以后一直到不窋中间几代先王并未被人所记忆,轶载之下只好说不窋(zhú)是后稷之子。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窋因此丢官流浪到了戎狄之地,也就是甘肃庆阳庆城县境内,不窋死后便葬在庆城境内的东山之巅,而不窋的后世子孙也都继续进行着农业生产活动直到周文王、武王的崛起,因此可以说庆阳是周朝事业的酝酿隆兴之地,也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不窋生鞠陶,鞠陶生公刘,迁国邠,继修後稷业,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归焉。周道之兴自兹始。
【邠:豳(bīn),今陕西省彬县。】
公刘卒,子庆即立,庆节皇仆。皇仆生弗差。
【弗差:史记为差弗。应为差弗。】
弗差生毁隃。毁隃生公非。公非生高圉。高圉生亚圉。亚圉生公孙祖类。公孙祖类生古公亶(dǎn)父,古公自邠迁岐,是为岐周,邠人挟老幼归古公於岐下,他国闻古公仁,亦多归之。
【周:周字的意思是城里有肥沃土地和繁茂人口。岐:今陕西省岐山古称“岐”】
古公积德行仁,修後稷公刘之业,作五官有司,民歌乐之,颂其德。古公生三子,长太伯,次虞仲,次季历。季历娶太任有贤德,生子昌,昌生有圣瑞,古公曰:後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太伯虞仲知古公意,逃之荆蛮以让季历。
【荆蛮:古楚、越、吴一带被称“荆蛮”。史书记载周太王生有三子,长子太伯(泰伯)、次子仲雍和小儿子季历。季历儿子姬昌聪明早慧深受太王宠爱。周太王想传位于姬昌,当时传统应传位于长子太王因此郁郁寡欢。泰伯明白父亲意思后,和二弟仲雍借为父采药机会一起逃到江南定居于梅里(今江苏无锡梅村)让位于季历自创基业建立了句吴古国。】
古公卒,季历立克修古公遗教,笃於行义,诸侯顺之。帝乙嘉其功,赐之圭瓒秬鬯,为侯伯。
【帝乙:子姓,名羡商王文丁(《史记》作太丁)之子,商朝第三十任君主。公元前1102年,文丁去世,帝乙继位。帝乙继位后,商朝国势已趋于没落,帝乙在位末年,迁都于沬(mèi)(即朝歌,今河南省淇县)。公元前1076年,帝乙病逝,葬于殷。帝乙死后,其子帝辛(商纣王)继位。昌:姬昌,周文王,西伯,西伯王。圭瓒:古代的一种玉制酒器,形状如勺,以圭为柄,用于祭祀。秬鬯:古代以黑黍和郁金香草酿造的酒﹐用于祭祀降神及赏赐有功的诸侯。】
季历薨,子昌立为西伯,西伯遵後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季历之德,发政施仁,泽及枯骨,凤凰鸣於岐山。
【泽及枯骨:成语,恩泽死去已久的人。】
羑里而演易,献洛西以除邢,
【羑(yǒu)里:文王被囚禁地,遗址在今河南省安阳汤阴县北4.5公里的羑里城。文王演易:周文王囚羑里时推演《易》。献洛西以除刑,《史记·周本纪》:崇侯虎谮西伯于殷纣曰:“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帝纣乃囚西伯于羑里。闳夭之徒患之。乃求有莘氏美女,骊戎之文马,有熊九驷,他奇怪物,因殷嬖臣费仲而献之纣。纣大说,曰:“此一物足以释西伯,况其多乎?”乃赦西伯,赐之弓矢斧钺,使西伯得征伐。曰:“谮西伯者,崇侯虎也。”西伯乃献洛西之地,以请纣去炮格之刑。纣许之。】
耕者让畔,行者让路,而虞芮质成,大邦畏威,小邦怀德。
【耕者让畔行者让路:成语,种田的人把田界让给对方,走路的人让开路让别人先走。虞芮:周初二国名。质成:谓请人判断是非而求得公正解决。虞芮虞芮都主动要把所争的土地让给对方,结果双方都推让不受,这块土地便被闲置起来,后人称之为“闲田”或“闲原”。因此虞芮指能谦让息讼者。】
而六州之化洽三分有二,天命已归。
【化洽:教化普沾。《三国志·魏志·苏则传》:“若陛下化洽中国,德流沙漠,即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贵也。”】
其初为世子时,娶於有莘氏女,曰太姒,有圣德,生十男,长曰伯邑考,早卒;次曰武王发;次曰管叔鲜;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铎;次曰霍叔处;次曰康叔封;次曰冉季载
有莘氏夏禹后代太姜(周太王正妃)、太任周王季历正妃)、太姒(周文王正妃)为周母三太即“太太”称谓来源。史料记载:姬昌与太姒之子:长子伯邑考(姬考)早卒,次子周武王姬发)即周武王,三子管叔鲜姬鲜),四子周公旦(姬旦),五子蔡叔度姬度),六子曹叔振铎(姬振铎),七子郕叔武(姬武),八子霍叔处(姬处),九子卫康叔姬封),幼子冉季载姬载)。其他非太姒所生:十一子郜叔,十二子雍叔,一作雍伯,十三子毛叔郑姬郑),十四子滕错叔(姬绣),十五子毕公高(姬高),十六子原叔,酆叔,十七子郇叔(姬葡)。】
同母兄弟中,惟发、旦最贤,发性慈和,有圣德。西伯以为世子,世子师西伯公季之道而行之,不敢有加焉。
【师:首领,在西伯手下之意。】
旦师於虢叔,仁圣多才艺,西伯任已政事。
【虢叔:季历的第三子,和哥哥虢仲开始都是周文王的卿士。周武王伐纣灭商朝后,封两个叔叔为虢国国君。其中虢仲被封在雍地,称作西虢,虢叔被封在制地(今河南荥阳),被称作东虢。东、西虢国在王畿的左右,作为周王室藩屏,西周初年由周武王封于西虢,授爵公爵、号虢公。因“虢”、“郭”音同,又称“郭公”。其后代就以郭为姓,虢叔为郭姓受姓始祖。】
及西伯薨,世子发立,纘承先绪,克商而有天下,是为武王。
【薨(hōng):古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缵(zuǎn)承:继承。】
以太公望,为师季;弟旦为辅,是为周公。
【为师季:在军队打仗那段时间里。】
武王封功臣昆弟,而公旦为首,封於少昊之墟,曰鲁,公不就封,留相王室。
【昆弟:兄弟。少昊(hào):少昊黄帝之子,少昊氏最初立国于今山东日照一带,后来建都曲阜。】
成王元年,元子伯禽代就,封於鲁,为鲁公。生子三,长袭考公无嗣,弟熙以弟承爵。
【袭:世袭继承。】
三子讳鱼,为鲁大夫赐东野田一成,以自养,因以东野为姓,以田为名,此公族之姓东野所自始也。”
【讳:古时称死去的皇帝或尊长的名字。一成:古谓方十里之地。】
“东野”复姓,自得姓后,一直在鲁繁衍。
楚考烈王7年(公元前269年)北伐灭鲁,鲁国公族五百余口皆被杀,唯有东野质(东野二十一世)提前带着儿子及族谱逃到吴国,躲过一难。其后又于秦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2年)返鲁。
各支始祖
东野沛然:按史籍《东野志·四卷》(浙江巡抚采进本)记载:旧本题海盐吕兆祥撰,裔孙东野武订。考兆祥与武皆明末人。而是编二卷之末附录顺治、康熙中奏议,详载圣祖仁皇帝恩授东野沛然为五经博士。盖即沛然因兆祥旧志稍为续补也。前有吕化舜、方应祥《原序》。而《粘本盛跋》则作于康熙壬寅,《陈良谟序》则作于康熙丙寅,亦续刻所加也。考《元和姓纂》载,伯禽少子别为东野氏,则东野氏系出周公,更无疑义。世承爵职,原非滥膺。惟是所叙世谱,称第三代生二子,长晖次晞;六代生二子,长缙次绅。其人皆在春秋以前,则兄弟联名已在应玚应璩之前。又二代东野宗,于田中胜处建祠以安先灵,则大夫之庙可不建于家。十六世东野获,字获德,号白云,则别号已见于战国。二十一代东野质,遭楚灭鲁,负子携谱,窜于东吴。是别族不必于太史,而战国之末尚延吴祚。盖谱牒之学,古来即不一说。司马迁叙五帝世系,往往与载籍抵牾。而白居易自叙世系,亦与《左传》相违。记载异同,固不足怪也。
迁徙分布
东野氏复姓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群体,以山东鲁郡为郡望。
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宋真宗赵恒追封周公为文宪王,并在鲁国太庙旧址为其重建文宪王庙,东野氏一族列入庙堂。自得姓之后,姬鱼一脉东野氏一直在山东省的曲阜一带发展。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当康熙帝授予第七十五代东野沛然为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时,在曲阜地区的东野家族仅百余人。
今较为集中的聚集地有山东省平邑县,河南省周口市,河北黄骅市。其他济宁市、曲阜市、泰安市、济南章丘市邹城市、聊城市、宁津县东阿县,河南省沈丘县,江苏省扬州市、徐州沛县辽宁大连市,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津市,北京市等地,均有东野氏族人分布。
传统文化
郡望堂号
鲁 郡:亦称鲁国、鲁国郡、东鲁郡。西汉朝初期,汉高祖将秦朝原来的薛郡改为鲁国,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三国时期的曹魏政权以及晋朝时期改为鲁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曲阜、泗水滋阳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政权又改其为任城郡。另外,隋朝时期也有个鲁州鲁郡,改鲁县为汶阳县,继而恢复曲阜原名,治所在兖州。唐朝时期有个兖州鲁郡,虽然辖有曲阜,治所亦在兖州,而将原鲁国郡治迁山东省的滋县(今山东德州陵县滋镇)。
东鲁堂:以望立堂,亦称鲁国堂、鲁郡堂。
家谱文献
《东野志》书,(明)吕化舜辑 (清)黏本盛补辑,国家图书馆藏,吕化舜纂辑 孔衍法 孔衍治增辑 清康熙28年[1689年]刻本,美国哈弗大学图书馆藏,(明)明吏部序,明崇祯年间初撰,清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续录木刻活字印本。收藏于河南省沈丘市。
字辈排行
东野辈字
(前二十辈)
枝(梓)兴 衍(燕)崇(丛)绪
隆(龙)茂 庆 传(脉)长
广(光)升 忠 厚 嗣(之)
永 远 贞 正 方
(后二十辈)
至 德 开 宏 运
达 孝 毓 福 祥
礼 乐 培 家 训
信 义 作 保 章
前二十字辈是周公庙祀事,东野沛然,东野七十三代,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著;
后二十字辈是东野传棨,东野八十二代。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民国3年改为元圣奉祀官著。
姓氏名望
1.东野田:东野一代。东野姓始祖。伯禽季子,本名鱼,居东野,赐田一成,因以东野为姓,田为名。博文好学,为鲁贤大夫。
2.东野宗度:东野二代。东野田中胜处,建祠以妥先灵,岁供时祀。
3.东野僖:东野九代。
东野志》载:“适(去)晋为大夫(古代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大夫世袭,有封地。)。”
4.东野绘:东野十一代。为晋卿(古代高级官名:三公九卿。)。
5.东野毕(稷):东野十四代。善御,战国时鲁国著名的御马师。
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礼即礼节,乐即音乐,射即射骑技术,御即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为书法,数为算数。
《东野志》载:东野毕“自晋还鲁,尝师(为师)于闵子(闵子,名闵损,字子骞,尊称闵子,世以字行孔子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为七十二贤之一。)
闵子骞其父闵世恭,以启蒙教书为生,后逢鲁国“三桓弄权”,国政日非,遂举家迁居宋国相邑之东。
闵子为人所称道,主要是他的孝,作为二十四孝子之一,孔子称赞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元朝编撰的《二十四孝图》中,闵子骞排在第三,是中华民族先贤。又事定公(鲁定公),以善御见称。”
东野稷败驾
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庄公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
【考证:《东野稷》李云:东野,姓;稷,名也。司马云:孙卿作东野毕。《以御见》贤遍反。下同。《庄公》李云:鲁庄公也。或云:内篇曰,颜阖将傅卫灵公太子,问于蘧伯玉,则不与鲁庄同时,当是卫庄公。◎俞樾曰:荀子哀公篇载此事,庄公作定公,颜阖作颜渊,则为鲁定公矣。《中绳》丁仲反。下同。《文弗过也》说文:文者,会集众彩,以成锦绣。合集众字,以成辞义,如文绣然也。】
颜阖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公密而不应。
少焉,果败而反。公曰:“子何以知之?”
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鲁庄公(前706年―前662年),姬姓,名同,鲁国第十六任君主(东野志载为第十五任君主)。鲁国,第一任君主伯禽,即位为鲁公,而淮夷徐戎作乱,伯禽作肸誓,平徐戎,定鲁。鲁国先后传二十五世,经三十六位国君(东野志为三十三位君),伯禽至顷公历八百七十三年。国都曲阜,疆域主要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东省南部,兼涉河南、江苏、安徽三省之一隅。 公元前256年,楚国发兵攻打鲁国,鲁军弱小,不敌,被楚军打得人仰马翻,不久后楚军大破鲁国首都的守军,攻入城池,将鲁顷公废掉,鲁国至此亡】
译文:
东野稷凭精练的驾车的技术向鲁庄公自荐。
鲁庄公要他表演驾车技术,东野稷便驾驶马车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后退,车轮压出的痕迹都是笔直的;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车痕都像是圆规划出来的。
鲁庄公觉织锦也不过如此,谁也超不过东野稷的驾车技术,就让他再驾车连续转一百个圈子再返回原地。
这时,大夫颜阖(颜子)碰见东野稷正在驾驶着马车正在为庒公完成百圈,就觐见鲁庄公上奏道:“那个东野稷驾驶的马车肯定是要翻的。
鲁庄公假装没听见,没有理会。谁知不久,东野稷果然翻了车。
鲁庄公便问颜阖:“怎么知道他会翻车呢?
颜阖说:“他的马力气已经用完了,还强求它拼命奔跑,不翻了车才怪!
这个典故,就叫做“东野稷败驾”。
6.东野获:东野十六代。号白云,著名战国时期隐士,曾拜鬼谷子为师。
7.东野癸:东野二十代。性敏好学,为鲁大夫。
8.东野质:东野二十一代。字中美。
《东野志》载:“遭楚考王灭鲁,共公族计五百余门悉被屠戮残伤离散。惟质负子携谱窜于东吴至秦始皇三十七年乃还鲁。”
9.东野环:东野二十二代。字廷器,山东曲阜人。著名秦汉之交谋士。
《东野志》载:东野环,“有文武才,自吴过沛还鲁,从汉高帝起兵伐秦及入关,数以计献帝,不从,托疾而还。帝以金锦致书累召伐楚,称疾不就。后帝过鲁亲幸其宅谒周公庙即帝位,赠环以都尉。”
10.东野备:东野二十三代。字符德。
《东野志》载:东野备,“汉文帝二年癸亥,征为博士(官名.本为对博学之士的通称.至战国末,齐、魏、秦三国设为官,始充当君主的参谋或顾问,与议政事.秦代沿置。)。”
11.东野咏:东野二十四代。字符诵。
《东野志》载:东野咏,“景帝六丁酉授谷城令(县令)。”
12. 东野昭:东野二十八代。字克昭。无后,以次弟敏为宗。
《东野志》载:“东野敏,字克敏,汉建武元年授湖阳主簿。(主簿,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
13.东野熙:东野三十一代。字文明。
《东野志》载:东野熙,“汉末黄巾昌乱,自三国及晋,兵戈不息,举族流于东海,寄居五世。”
14.东野芳:东野三十五代。字德馨。
《东野志》载:东野芳,“宋武帝永初二年,自东海抱姓谱计亲族五十七人还鲁。有荆州刺史谢公䀲谱序。”
15东野纾:东野五十二代。山东曲阜人。著名宋朝贤者。均累世同居,有义行,得到朝廷褒扬。
《东野志》载:“纾克绍先业,世居於鲁,大中祥符元年(西元1008年)十一月有一,宋真宗如曲阜幸周公庙,祀乙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追諡“文宪王”,命官新庙於旧基之上竖碑刻文,以崇制礼作乐之功。又闻东野数世同居,孝义明著,诏旌(表彰)其门。”
16.东野观:东野五十五代。字光国。徽宗崇宁二年授海州刺史(宋代的刺史相当于帮助市长处理文职秘书)。
17东野彦通:东野五十八代。金世宗大定五年(1166年)授城武县令。
18.东野勍:东野六十代。无后,以堂弟瑀为宗。
《东野志》载:“东野瑀,字文佩,作善子,天性仁厚。金大定23年县主命督理筑城,得骸骨甚多,营地悉葬之,仍致祭以安厥魂。金哀宗开开兴元年,太宗兵闱金汴城,远近震恐,举族逃避,及兵少息,惟瑀与勍还鲁。元至元3年,顺帝赠亚中大夫、济甯路总管、轻车都尉,追封平原郡侯(周公时所立爵:公、侯、伯、子、男)。”
19.东野荣:东野六十一代。字茂之。
《东野志》载:“元泰定元年,赠承直郎、济甯路判官。四年,复赠奉议大夫莱州知州,又封曲阜县子。元统元年,顺帝又赠中顺大夫中山府知府,追封平原郡伯。至元三年,又赠嘉议大夫真定路总管、上轻车都尉,追封平原郡侯。”
东野潜; 东野六十二代。字刚克。
《东野志》载:“以德行问学,为乡里敬服。因荐授济南校官,继选从仕翰林,寻升玉堂椽。大德六年,受承事郎同知亳州事,以父疾弃官归养。父卒,服阕,宪台以潜廉正,擢承务郎江南诸道行御史台照磨兼狱丞,改承直郎、江陵推官。泰定四年,改授奉议大夫、沂州知州。元统二年,进升中顺大夫、广西两江道宣尉副使佥都元帅府事。至元三年,上疏乞致仕,顺帝优加嘉议大夫、益都路总管。”
东野德中:东野六十二代。字惟执,以祖荫补从仕郎、洪泽屯令。
东野子礼:东野六十五代。弟东野子寅,俱无后。以堂弟子仪为宗。
《东野志》载:“东野子仪,德钦子,字仲立,号逵泉,至元二十七年,当天下兵作,合族西迁至东昌,遇寇相失,独留彰德。明洪武初有司以雄才特荐,不欲仕,避隐於大名府开州,以明经教训生徒。洪武五年还曲阜祭扫,睹周公庙、东野祖祠墓,时皆倾圮。及故宅恒产尽为他姓所据,遂号泣而归开州。”
东野玘:东野六十六代。字廷玉,号澶渊,
《东野志》载:“幼失怙恃(父母),托居於曲阜母妹之夫家。从事于宪台(御史所居官署为宪台。),有廉吏之称,及闻母妹计奏,请守制(守制,指守孝,遵行居丧的制度。旧时,父母或祖父母去世後,儿子或长孙需在家守孝二十七个月,期间不得婚假、应考、上任,现任官员需离任。)以报其德。後仕广资宰,休致还鲁。”
东野禄:东野六十七代。玘长子,无后,以弟礼为宗。
《东野志》载:“东野礼,玘幼子,明弘治二年山东抚按访求周公之后,给其衣巾主奉祀事。
东野武:东野七十一代。相衍世廪,永主祀事。
东野云鹏:东野七十二代。崇祯元年山东提学副使王振熙,准给衣巾。至清顺治二年承袭世廪。
东野沛然:东野七十三代。字郊霖,顺治八年入曲阜县儒学庠生(秀才),康熙二十一年以父年老,不能与祭,始承袭世廪。康熙二十四年,授为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据《东野志》记载:“康熙二十三年(西元1684年)十一月十八日,恭遇皇上东巡,驾幸阙,圣亲祭先师孔子。臣云鹏亲率子孙于东郭外恭迎。圣驾次早,行释莱礼毕,恭遇皇上出北郭谒圣林。臣云鹏时年七十有五率长子沛然、次子澄然、长孙枝盛等在北郭外望父台,捧吁【吁:吁】恩奏疏、东野志书俯伏道左叩迎圣驾。唱职名:‘恭进奏疏、志书’。皇上命侍卫马斯哈接领进呈。皇上展书覧毕。召问周公姬姓:‘尔何称东野?’臣跪对曰:‘东野鲁下邑名,昔伯禽之季子名鱼赐东野田一成以自养,因以东野为氏,此东野更姓来历。’上曰:‘周公庙宇何在?’臣对曰:‘周公庙宇在曲阜城东二里,即鲁太庙故址,这路西台基即伯禽望父台。’上问‘何谓望父台?’臣对曰:‘昔周公留相王室,伯禽封鲁思其父而不得见,筑高台以望之,因名望父台。’上曰:‘这随的是而何人?’臣对曰:‘臣的长男、次男并诸孙。’上曰:’尔族中有多少人丁?臣对曰:‘未足百丁。’天颜大悦曰:‘准尔奏了。’臣等逐叩头谢恩而退。於是日驾临兖郡夜,御制祝文赉香帛遣。”
池北偶谈》载:“周公後裔七十三代孙世袭奉祀生员东野沛然上疏吁恩,奉旨交与该部,礼部覆无庸议。奉旨:“周公承接道统,继往开来,功德昭著,其子孙应给职衔,著九卿詹事科道会同确议。会议得周公後裔应授官职,拨给祀田,修葺庙宇,行文该抚查明,以沛然世袭五经博士,如孔、颜、曾、孟、仲氏例。是时子贡後裔端木谦、端木直亦上疏请,部议不允。”
诏授元圣周公七十五世(东野七十三世孙)东野沛然为世袭五经博士,奉曲阜周公庙祀事。
另《东野志》记载:“恭亲王至祭周公庙行三拜九叩礼,皇清康熙二十五年,奉旨特赐周公庙祭田五十四顷【一顷=100市亩】於邹县民田拨给,豁出银两以光俎豆。设祭祀生四十名,以掌陈设赞唱之仪,拨民籍二十户以供庙庭洒扫,从山东巡抚钱珏【钱珏:巡抚之名】之请也。”
疏稿
周公後裔七十三代孙,世袭奉祀生,臣东野沛然,谨奏为吁恩求录乞。
赐袭封以培圣脉,以补缺典事。
窃惟尧舜禹汤文武之道传之周公,自周公传之孔子,故性理【人性与天理。指儒性理之学。】有曰:孔子得綂于周公者也。後世以孔子之道以治天下,尊其名爵崇其,祭秩大其栖神之所,封其主祀之人,诚尊圣重道之盛典也。至于颜、曾、孟、仲得圣道之传,皆有世爵博士以优其後。宋儒程朱有表彰圣道之功,子孙亦得以博士,世其官。若臣祖周公以元圣之德制作经纬,栽在周官,迄今行者其礼也,奏者之乐也,传述者其谟训也。故知周公与孔子位虽不同,二传道之功则无二。後世之报者,自不得稍有异同。唐高祖武德二年,尊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并祀国学。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过鲁幸周公庙,追封周公为文宪王与孔子封文宣王并重,是周公与孔子并列久矣。而今祠宇颓坏,拜谒寂寥,主鬯仅一青衿【青衿:秀才】,祭田不及百亩,不惟不能并尊与孔子,且不得比灵斯于颜、曾、孟、仲之班。谅孔子及诸贤之灵必有蹙然不安者。此千百年未举之旷兴正留以待。者也恭于皇上,纵,究心理学,驾幸阙里,特祀孔子尊师重道致敬尽礼。念及元圣未有不优渥其子孙者,臣系元圣嫡孙主奉蒸尝,叨沫【叨沫:蒙受】皇恩,荣膺衣顶见銮与之遥临遂平生之快覩,但祖庙摧残不堪,驻跸谨将东野志书恭呈御邸。倘蒙垂念周公传道之功,斟酌于颜、曾、孟、仲之间稍加优隆,虽臣一家之私荣,实天下万家之同庆,斯文丕变,圣德生辉。
臣草藳【藳:古“稿”】寒贱,不谙朝仪,冒渎天颜,悚息。待罪伏乞,鉴宥施行,谨跪捧恭进以闻。十二月十一日奉旨交与该部。
东野枝盛; 东野七十四代。字郁文,康熙33年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东野兴辉:东野七十五代。字丙南,号近庭,雍正1年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东野衍兆:东野七十六代。字行可,雍正8年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东野崇鐈:东野七十七代。字象鼎,乾隆21年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生三子:绪诰、绪诚、绪诒,三人被案讼失职,职由崇绖次子承袭。
东野绪询:东野七十八代。崇绖次子,字舜咨,乾隆53年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东野隆祈:东野七十九代。字介石,嘉庆24年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东野茂嵩:东野八十代。字景山,咸丰2年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生三子:庆瀛、庆滨、庆沣。
东野庆瀛:东野八十一代。字仙峤,光绪15年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无后,以三弟庆沣子传棨承袭。
东野传棨:东野八十二代。庆沣子,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民国3年改为元圣奉祀官
东野长德:东野八十三代。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08 02:47
目录
概述
历史发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