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高达
动画《机动战士Ζ高达》及其衍生作品中的MS
Z高达是动画《机动战士Z高达》中的MS,主要驾驶者为卡缪·比丹
机体背景
阿纳海姆电子公司基于奥古的要求推进着Z计划中可变MS的开发,但最初因可动式框架的强度问题未能解决而陷入困境。让这一状况得到好转的是从泰坦斯夺取的RX-178 高达Mk-Ⅱ的技术。这台具有优秀灵活性的机体所采用的可动式框架适用于可变MS的设计,成了解决先前问题的突破口。不仅如此,还参考了卡缪将高达Mk-Ⅱ和飞行装甲进行组合的提案,使计划得以进展。最终将高达尼姆合金γ等阿纳海姆电子公司保有的先进技术,以及从外部导入的技术相结合,使名为Z高达的杰作机得以诞生。
机体特性
机体参数
(参考资料:)
构造特征
变形机构
Z高达的变形机构非常复杂,其变形(从MS变为WR)分为以下步骤:
①MS形态。
②头部、手臂、胸部和脚部开始变形。V字天线并拢,连头部一并收入胸部,手臂于两侧垂直,驾驶舱向上掀起。
③胸部和背部连接,手臂向正面移动,腰部和腹部向上移动。
④盾牌前进到中央,飞行装甲转到侧面。
⑤飞行装甲做180度回旋,脚部出现整流罩,长尾型平衡喷口下移。
⑥移动到下方的飞行装甲与盾牌锁定,展开飞翼。脚部推进器露出,腰部区装甲回旋到前方,变形结束。
这些几乎都是同时进行的,变形需要0.5~0.8秒。
(参考资料:)
武器装备
本机具有单机突入大气层的能力,潜在能力超过当时的任何MS。装备有光束军刀光束步枪、2连装导弹发射器等多种式样的武器,单体MS的攻击力首屈一指,而且能使用大功率高能MEGA粒子炮。“MSZ-006Z高达”的变型机构的主要部件是背部飞行装甲,在上面装备有长尾燃烧器式自稳器,提高了逆向动作时的安定性。即使变成MS形态,也具有很优良的运动性能。后来又在机体上搭载了仿生测控系统,将机体的追踪能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MSZ-006”在突入大气圈时的MA形态之所以被称做“WAVERIDER(冲浪者)”,是因为在飞行时机体下方形成了一种被压缩的冲击波,而机体就是依靠这种被压缩的冲击波而产生出升力的。由MS形态开始变型,瞬间就能完成。MS形态时使用的武器,在变成MA后,绝大部分不需改变样式就能使用。此外,由于喷嘴是可动式的,故比其他可变MS/MA的机动性更高,不仅在突入大气圈时性能优良,就是作为航空/航宇战斗机,其性能也颇为满意。
开发秘史
U.C.0086年,RMS-099/MSA-099 Rick Dias(γ Gundam)开发完毕。与此同时,作为开发商的A.E.公司与A.E.U.G.进一步加强合作,开展名为VMsAWrs(Variable Mobile-suit And Wave-rider system,战术可变MS与WR系统)的高性能次世代MS开发计划,而最为人熟知的名称应该是,『Zeta计划』。面对需求方这个高要求,A.E.公司靠着其统合起来的技术团队,草拟出了一个可变MS方案,名为MSN-001 δ Gundam。但因为其传统的半可动半硬壳结构强度不足,致使胎死腹中。计划的转机出现在U.C.0087年3月2日,A.E.U.G于L3 SIDE7 Gryps强夺了试验的RX-178 Gundam Mk-Ⅱ。AE公司在得到了代表当时Titans最高技术力特别是可动骨架(Movable Frame)技术后,终于能够继续技术验证机的建造。
其后,根据δ Gundam修改的非可变高性能MS:其带着的可变平衡翼MSN-00100 HyaKuShiKi下线。在这同时,2台可变验证机MSA-005 Methuss也下线,标示着可动骨架技术的巨大潜力。不过,MSA-005 Methuss的MA形态也只是宇宙战斗机等级,并不具备大气圈内运用的能力,甚至乎之后生产的3台正式原型机MSZ-006X,也依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夺过来的RX-178 Gundam Mk-Ⅱ被赋予的任务又多了一个:在实战中使用大气圈突入验证机Flying Armor,并收集相关资料。
U.C.0087年5月11日,由卡缪·维丹(Kamille Bidan)驾驶的白色RX-178 Gundam Mk-Ⅱ搭乘着FXA-00 Flying Armor 1号机突入了大气圈,随后Flying Armor作为S.F.S.(Sub-Flight System)带着Gundam Mk-Ⅱ投入到进攻扎布罗(Jaburo)的战斗中去。Flying Armor在战斗中表现出色,这也给整个Zeta计划技术团队打了支强心针。只是,这个团队之后又陷入了一个瓶颈:要保持MS形态变形到MA形态后的表面整体性,要保持Flying Armor的外形和应用材料。否则,计划中的MSZ-006将会是一台背部挂载着Flying Armor的简易可变MS。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RX-178 Gundam Mk-Ⅱ驾驶员卡缪·毕丹(Kamille Bidan)正是联邦技术士官富兰克林·毕丹(Franklin·Bidan)和希尔达 毕丹(Hilda Bidan)之子,这个年轻人拥有一定的工程师基础。也正是这个年轻人,提出了让整个『Z』团队豁然开朗的建议:将Flying Armor左右分开,再从MS的“肋”下合并;使用盾牌作为整流罩;利用可动部件和空隙将MS部分零件都移开或收纳;集中推进系统并统一方向。这位年轻人敢于向整个『Zeta计划』的开发团队提出实际的建议,在外人看来这无疑是对长久从事这行业的工程师们发出挑战。只不过,他们接纳了这些建议。
同时,AE发电机引擎开发部的拉埃鲁博士新设计小型发电机,体积是现有发电机的一半,但却能发挥相当于正常发电机70%的性能,从而解决了出力问题
这种发电机的输出功率刚过1000KW,关注其大小的格鲁克博士在将胴体部分设计为拥有足够强度的情况下在胴体外配置发电机.小型发电机的低输出功率可以通过配置多台小型发电机来解决.以此方案为基础对自动结构进行了改进----在两腿并列安装发电机,在胴体内安装超小型发电机.因此产生了史无前例的构造.但是Z高达内部搭载了3台发电机,难以同时产生平衡的功率.一直以来AE制的MS多数使用单引擎发电机,所以在并列装配发电机方面很少拥有技术专利.这次原因在于:动力管制系统对于MS/MA形态的各种姿态的处理能力低下从而造成各发电机之间,特别是两腿间的发电机输出功率不平衡,最坏时会产生两倍的差异.腿部的发电机的输出功率直接关系到MA形态做为主推进器的腿部推进器的推力,如果不进行修改,将会影响到MA巡航状态的稳定性.然而腿部发电机在进行单体测试时发挥了稳定的功率,因而问题出在同步率管理计算机.所以A.E电子社召集了拥有使几台发电机同时进行稳定输出的技师.采用了具有2基的小型核熔炉的核心飞行系统并搭载了能够进行统合处理的新型计算机,成功的将左右发电机的输出差控制在0.01%以内
在综合了高达MK-2的自动结构数据和进行了单机突入大气层的电子试验之后,终于完成了Z设计图纸.这份图纸送到负责人手上时是截止计划的前一天.实际上,这份设计图纸从头到尾只用了1周的时间(高层要求他们在两周以内完成Z高达的基本设计,最初的一周就因为胴体结构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而无法展开工作).
当时,A.E.公司也正好“研制”出高生产性高刚度却又轻质的“高达尼姆合金γ”,配合上新获得的“可动骨架(Movable Frame)”技术,再加上月面企业联合和A.E.U.G.的鼎力支持。毫无悬念地,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Zeta计划,进展顺利。计划中的旗舰机于U.C.0088年初迅速定型,编号MSZ-006,代号Zeta Gundam。
此后.开展了辅佐各部推进器和火器管制、各形态/领域内的基本控制的OS的调整.虽然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但计划本身发展顺利,7月上旬,在冯布拉文工厂完成了Z高达.大约进行了1个月的测试后,8月上旬投入战线.
Zeta Gundam头部采用了MSN-00100 HyaKuShiKi与MSZ-006X 1号机相近外形设计。由于空间结构要最大化地利用,所以头部设计得相当紧凑。A.E.公司早在『Zeta计划』初期便确立了一系列相关装备的开发,例如A.E.公司自产的紧凑型60mm转管炮,非常符合Zeta Gundam的设计概念,毫无疑问地给搬上了这个平台。除了两门60mm火神炮外,头部内装机体用的管制系统,Gundam型的特征双目取景器,头冠式前后主感测器和一对双V字形天线。顺带一提,V字天线还有折叠功能。
至于整个躯干设计(编号MSZ-006-PI Serial00005)则由于可动骨架技术的导入,是全身最多可动部位的地方。不但骨架配置上高度模块化,再加上使用轻质的高达尼姆合金γ和磁气覆膜技术的话,这些可动部位的机械运动速度便达到了理想的地步。在骨架确立后,驾驶舱,主计算机与躯干控制系统便配置在这里,由于活动范围的要求,通常配置的主动力炉则不再设置在躯干位置,取而代之的则是胸部里的辅助发电机。驾驶舱采用全天周观瞄和可脱出配置,并使用多层装甲施与保护。腰部的裙甲也是直连躯干骨架的,后裙甲两边均内置2发热核火箭引擎,而侧裙甲则为光束军刀/光束炮收纳匣。
躯干以左右独立链接的模式“背负”起新概念的FXA-01 Flying Armor,中置新设的长型带喷口垂尾。每边新的Flying Armor带进了可动翼技术,以二段前掠的方式收纳,使用时展开。长型带喷口垂尾有2段垂直可动和1个水平可动设计,可以针对MS/WR形态时辅助AMBAC机动或者保持机体平衡。若Zeta Gundam以WR形态起飞,机体顶面还可以安装可抛弃式的附加引擎组件,以提高WR形态的推进性能。在机体实际运用之后,设计师们根据数据的反馈,Zeta Gundam的Flying Armor被升级成FXA-01B与FXA-01C型,主要都是提高突入大气圈时的稳定性及作为航空飞行器时的性能。
手臂也是活用可动骨架的例子,在装设完主骨后,再在肩部安装总计3个喷口,以此作为RCS(注意,非Radar Cross-Section 雷达反射截面,而是Reaction Control System 反应控制系统),这套系统的安装可以减轻驾驶员的控制负担。前臂附带有挂架,按照计划,活用了A.E.公司于前置项目中研发的通用挂点武装。挂点上能选择默认挂载榴弹发射器,可以更换为光束炮甚至乎是INCOM等等,只可惜技术未成熟,直到机体出厂时这两个武装也只是在研发阶段。在实际运用后,前臂上添加榴弹发射器用的装弹口,以对应额外装载的增装弹匣,增加持久战能力。
对于MS来说,腿部是重力下不可欠缺的步行系统,在无重力空间里也是非常重要的AMBAC装备。对于可变MS来说,腿部的配置更可谓必不可少。Zeta Gundam在两条腿部里配置了主动力炉,RSC(Roll Stability Control 防侧翻系统)及相关的燃料槽。出于全领域作战的需要,主动力炉在功率上也是超越了以往MS的高。特别是变形后,双腿后部露出的热核火箭式引擎提供了主要的推力,双推进配置的优势也正是在一边的推进设备停车后依然能靠另一边保持推进/机动,降下到大气圈内后,可使用小腿两则的热核喷气引擎以增加推力。另一方面,双腿在变形后,成为Flying Armor的一部分,其在大气圈降下时其表面温度较高,因此此处的装甲跟背部Flying Armor一样,可以说是全身最厚的部位。
MSZ-006 Zeta Gundam最为重要最为突出的能力即变形能力,变形动作要求在0.5s内完成,变形后的形态称为WR(Wave Rider)形态。WR形态时的Zeta Gundam可以实现单机突破大气层,必要时更能充当Flying Armor携带MS进入大气层,记录携带突破大气圈的有MSN-00100 HyaKuShiKi,两肩破损状态的AMX-004-2 Qubeley Mk-Ⅱ。在突破大气圈后,WR形态的MSZ-006 Zeta Gundam能继续充当S.F.S.或者高高空战斗机,真正实现了全领域的作战能力
回过头来看,这时AE在一瞬间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最高端MS开发制造商.
此后,Z高达一号机经历了格里普斯战役和第一次新吉恩战争两次战乱.期间,在第一线上取得了令人惊讶的战果,获得了UC0080年代不可动摇的最高杰作MS之名.Z计划中确立的自动结构和发电机等技术仍然用于几乎所有的MS中,连RGM-89也不例外.
相关机体
原型机体
(参考资料:)
衍生机体
(参考资料:)
后继机体
(参考资料:)
战斗历史
原在3台MSZ-006X出厂后,均配备与MSN-00100 HyaKuShiKi相同的BOWA BR-M-87 光束步枪及原定给MSN-001 δ Gundam使用的防盾。可等到MSZ-006 Zeta Gundam正式定型后,主武装则为BOWA公司新研发的XBR-M-87A2 光束步枪。M87A2型为M87的大型化版,加装了自带激光指向的箱式镜头,提供Mega粒子的E-PACK也更换为与BOWA XBR-M-86-C2(仿制品为A.E. XBR-87-C)(RX-178 Gundam Mk-Ⅱ用),XBR-M-84a(RX-121 Gundam TR-1 [Hazel]用)等通用的匣型。步枪的光束输出功率达到了5.7MW,有效彻甲距离约为8km,但最大射程却足已超过20km。按照当时的实战记录,M87A2步枪还有在枪口生成光束刃的功能,工作原理上等同于炮剑两用的光束剑。即在枪口形成的I.F.管变成I.F.鞘,从而可以束缚着Mega粒子形成光束刃。在Zeta Gundam变形为WR形态时,M87A2步枪会放下镜头,收起握把并且缩短枪身,尽量变得紧凑地挂在机顶从而降低对飞行性能的影响。
侧裙甲的收纳匣中,收纳起光束军刀,在基座充电时更能当作光束炮使用。经过驾驶员的实战使用,被投掷出作回旋运动的光束军刀加上一下光束步枪的攻击,便能生成一个有一定威力的光束扰乱膜。这并非原设计上的功能,而是驾驶员活用了他的专业知识,从而作出的一个大胆举动。理所当然地,这成为了MSZ-006 Zeta Gundam的一个特色能力,在之后生产的MS中,再也没有重现这一行动的记录了。在格里普斯战争最后的行动中,也有人目击到MSZ-006 Zeta Gundam的光束刃变得非常巨大,一击便致使RX-139 Hambrabi大破。
在MSN-00100 HyaKuShiKi的实战运用中,曾使用由A.E.公司专门开发的Mega Bazooka Launcher。根据其运用资料的反馈,A.E.公司再度为MSZ-006 Zeta Gundam设计了一柄更为小型化的高功率光束武器——FXA-03M2 Hyper Mega launcher。这是一柄自带供能系统的光束炮,外观上更接近M87A2光束步枪的放大版,使用的E-PACK匣也比通用的大上一圈,输出功率达到8.3MW。若其跟外部供能系统连接(例如MS自身),提高充能速率,能够间接性地增强火力。虽然Hyper Mega launcher的单发威力比不上原型,但是其装弹数,连发性能和本体重量等都比原型优秀。加之上炮身在侧面增设了拓展用的导轨,可以安装各种附加观瞄设备,某些型号的设备甚至超越了MS本身的感测器最大距离。而且这门光束炮跟其原型一样都自带推进系统,并不会造成死重问题(虽然整机的惯性依然会提高)。这柄光束炮看似不适合格斗,但是跟M87A2步枪一样,能形成在枪口形成光束刃,并且是更大级别的光束刃,挥舞起来更能称之为光束长枪。当Zeta Gundam变形为WR形态时,Hyper Mega launcher能折叠收纳起握把,反向安装在机腹。
WR形态时,MSZ-006 Zeta Gundam的防盾挂在驾驶舱下作为前出的机鼻,拥有FSU(Flying Sub Unit 辅助飞行组件)能力,也因此防盾是有最大防护力和耐热能力的装备。依照A.E.U.G.与月面企业联合的约定,防盾系统的开发主旨为“坚固耐用却不妨碍活动,并且容易复制生产”,也正因为这几个特点,KARABA要求Zeta Gundam配套的防盾系统还应发展出变型版本,例如Stealth型,High Maneuver型和Heavy weapon型。后来,这几种类型的盾牌被生产并分配给Zeta Gundam的后继机Z plus系列使用。MSZ-006 Zeta Gundam装备的防盾还有打击兵器的功能。按照报告,Zeta Gundam曾经以盾牌摧毁过AMX-006 Gaza D的头部以及贯穿PMX-003 The O的正面装甲。防盾盾牌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却能配合好Flying Armor,维持整机特别是机腹的流线型。防盾的挂钩能接上前臂的挂点,因此可以省出机体的左手作他用。
MSZ-006 Zeta Gundam于U.C.0088年初下线,其被送到A.E.U.G.所属Argama级Argama号上,作为尖兵队使用,正式驾驶员正是为开发提出重大建议的卡缪 毕丹(Kamille·Bidan)。在机体实装上舰之后,A.E.公司有意无意地在本机上安装了精神力感应系统的衍生产品:Bio-Sensor。这套系统能感应出驾驶员的脑电波,辅助机体的控制,增加机体的机动力,按照传言,也能形成物理性的抗光束层,甚至乎增强光束武器的功率。也正因在Zeta Gundam上安装有Bio-Sensor,再加上精神力强大的新人类(New Type)驾驶员卡缪 毕丹,Zeta Gundam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出战斗力。不久后,根据战场条件,Zeta Gundam也开始了小幅度修改,包括少量外装变更,部件升级和更换更大型的内藏燃料槽的裙甲
卡缪·毕丹在役期间,驾驶MSZ-006 Zeta Gundam完成了不少的任务,也跟不少著名Titans驾驶员对抗过,其对手包括了公认的死敌尊尼特·梅沙(Jerid·Messa)中尉、玛雅·普亚劳(Mouar· Pharaoh)少尉、亚赞·盖普尔(Yazan·Gable)中尉和帕普提马斯·西洛哥(Paptimus·Scirocco)中尉等等。直到卡缪 毕丹发动了最大精神力的WR形态撞击,The O驾驶员西洛哥当场战死。而卡缪·毕丹则出现精神混乱现象,伴随Zeta Gundam退出了现役。
不久后,返修完毕的MSZ-006 Zeta Gundam(这时期的Zeta Gundam大量使用了后继机Zeta Plus系列的部件)阴差阳错地成为了捷多·阿斯塔(Judau·Ashta)的座机。再之后,Zeta Gundam作为高达队的主力伴随修复完毕的Argama号投入到第一次Neo Zeon战争中。有趣的是,有段时期,MSZ-006 Zeta Gundam因为头部损毁,紧急情况下只好以回收的MS-06F ZakuⅡ的ZA-H06/FU372型头部出击,这个状态下的Zeta Gundam被戏称为“Z Zaku”。再到后来MSZ-006 Zeta Gundam作为志愿兵露·露卡(Roux·Louka)的座机,在对付格雷米·托托(Glemy· Toto)与普露茨(Ple Two)驾驶的NZ-000 Queen Mansa行动中受到损伤,驾驶员脱出而本机中破。AXIS陷落后,本机的去向不明,也有传言说被联邦高层回收,理据为预防新人类叛乱。同样,其他Gundam系机体也会在战后失踪,因此其被隐藏起来的可能性很大
参考资料
エゥーゴ | モビルスーツ.《机动战士Z高达》官方网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8 15:13
目录
概述
机体背景
机体特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