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家泠,
中国国家画院首聘研究员,
上海美术学院教授,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理事会理事。1937年出生于浙江杭州。1963年,毕业于
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从
潘天寿。1963—1983年,任教于上海美术学院。70年代,师从
陆俨少习山水画书法。1983年,任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1987年,美国ABRAMS出版科恩夫人(Joan Lebold Cohen) 所 著《 新中国绘画(1949—1986)》,对陈家泠进行专文介绍并以其
荷花作品《霞光》作该书封面。1989年,作品 《不染》获第七届
全国美展银奖。1986—2017年,分别在美国、德国、日本、法国、英国等20个国家地区的博物馆、美术馆、艺术中心及著名
画廊举办画展和联展。2007—2017年国内个展有:
上海中国画院、中国美术馆、
上海美术馆、
广东美术馆、
陕西省博物馆、
浙江美术馆、
安徽省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大型个展博物馆举办的艺术大展。2014年10月—2015年11月,大型宽荧幕纪录片《陈家泠》分别在第9届罗马
国际电影节、
第11届中美电影节、第2届中澳电影节、夏威夷第35届国际电影节展映,并荣获3项最佳纪录片大奖,陈家泠被夏威夷第35届国际电影节授予文化大使奖2016年9月4日,作品《西湖景色》成为
2016中国杭州G20峰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欢迎会见世界35个国家元首和地区领导人合影的背景画。2018年1月13日,上海
玉佛禅寺陈家泠佛教艺术馆正式开馆。
人物评价
范迪安
澄明之境――陈家泠先生的艺术
陈家泠先生的传统观实际上是一种体悟与实践型的传统观,也是一种顺应时代、勇于创新的传统观。这就使得他虽然系出名门,却一开始就没有门户之见,虽然“出身”于中国画,却一上手就是
现代中国画,甚至是年轻蓬勃的
中国现代画。
郎绍君
变革·审视·升华――略谈陈家泠的艺术探索
在当代上海国画家中,陈家泠是敢于和善于
变革者之一。“敢变”,是说敢超越自己的习惯画法和画坛通行的风格;“善变”,是说这种变革讲究分寸和度,不抛弃自己的长处和水墨画的基本特色。
邵大箴
在“灵变”中探索与创新――陈家泠的中国画
在当代中国画坛,陈家泠是一位有鲜明个性风格的艺术家。有别于当下流行的画风,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观察自然,把握自己对自然的感受;他用别具一格的
绘画语言写形抒情,做创新的努力.
薛永年
陈家泠的艺术,简洁、新颖、灵动、虚静、飘逸、巧妙,既富于现代感,又与传统
脐带相连;陈家泠的为人,聪明、灵敏、文气、潇洒、快活、幽默,办事是大都市的节奏,言谈则三句话不离老庄。
艺术年表
1937年出生于浙江杭州;
1963年 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从潘天寿,陆俨少;
1983年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现
上海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
80年代至2006年先后于
西柏林高等艺术学院、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法国、英国、
加拿大、西班牙、印度等国家地区的博物馆、美术馆、艺术中心及
画廊举办画展和联展;
1987年----美国ABRAMS出版“柯珠恩”所著【新中国绘画1949年-1986】专文介绍并以本人荷花“霞光”作该书封面;
1989年 第七届全国美展,作品【不染】获银质奖;
2000年---创立火艺沙龙“上海申窑”;
2002年---创立“上海半岛艺术中心”、“半岛
瓷艺馆”、“泠窑”。(“泠窑”于2013年被评为海派瓷艺上海
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9年---2015年分别在:
中央美院、
中国美院、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湖南岳麓书院、
台湾师范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西安美术学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等
著名院校,夏威夷佛光山道场、东方大讲堂、上海
玉佛寺讲坛等进行
学术演讲;
2007年---2013年国内个展有:
上海中国画院大型个展《和美》、中国美术馆大型个展《灵变》、
上海美术馆大型个展《化境》、
广东美术馆大型个展《神游》、
陕西省博物馆大型个展《神游》、
浙江美术馆大型个展《和美》、
安徽省博物馆大型个展《神游》、
中国国家博物馆大型个展《化境》;
2014年10月20日“陈家泠”大型宽荧幕纪录片在意大利
罗马国际电影节首映;
2015年1月6日“陈家泠”大型宽荧幕纪录片在上海首映;
2015年10月25日“陈家泠”纪录片荣获澳大利亚
布里斯班第二届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
2015年11月3日“陈家泠”纪录片荣获
第11届中美电影节年度最佳纪录片奖;
2015年11月16日“陈家泠“纪录片荣获夏威夷第35届
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
2015年11月16日“陈家泠”纪录片荣获夏威夷第35届国际电影节“文化大使”称号;
2015年2月11日上海
玉佛禅寺“陈家泠佛教艺术馆”揭牌;
2016年9月4日陈家泠作品《西湖景色》被
2016中国杭州G20峰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与35个国家元首和地区领导人合影的主题背景、作品《清荷》成为
西湖国宾馆水上餐厅世界各国元首宴会主题背景,《平湖秋月》、《柳浪闻莺》两幅作品成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与35个国家元首和地区领导人合影等候厅的环境作品。
2017年9月16日-10月12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再次举办陈家泠艺术大展。
2019年1月13日上海玉佛寺《陈家泠佛教艺术馆》正式开馆,展馆共三个楼面五个厅
2019年1月中国国家博物馆《陈家泠艺术》大型画册出版。
2019年12月《上海足迹—陈家泠》大型艺术丛书出版。
2024年4月5日,《水岸丹青:陈家泠艺术展》在巴黎开幕。
社会职务
2024年10月,受聘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书画院特聘荣誉顾问。
艺术成就
陈家泠,初习人物画,上世纪七十年代师从
陆俨少先生学山水、书法、后攻花鸟。
陈家泠最初学习的是人物画,八十年代开始吸收中国古代壁画和外国水彩的技法,且经过了反复的研究和实践,创造出了具有中国
哲理性,兼有
印象派、
抽象派及
表现主义特点的现代国画新流派。
特点
荷叶蔬果等等,但其立意却已迥异前贤。多数人都可以从陈先生的画中感觉到一股清、静的气息,这与历来花鸟画所欲表现的意境并无二致。然而那三两
荷花,或
一花中国绘画相结合的第一人,当推
潘天寿中国画中国画 用笔
岭南派二高一陈的画法);漏,让上面的色彩通过纸背,漏到下面一层宣纸;透,或两纸相透,或两
背相自然性工艺性哥伦布完成他的伟大航行后,
西班牙皇室为他召开了盛大的
庆功宴。宴会上即有人发难,认为区区一个新大陆,只要经过那个航道者都会发现,没什么了不起的。此话传入哥伦布船长的耳中,于是他不动声色地取过一个鸡蛋,让在场的达官贵人们想法子把它竖立起来,大家都认为不可能。哥伦布微微一笑,拈起鸡蛋在桌子上轻轻一敲,底部的
蛋壳 中国式中国画创作就更加透出几分
神秘感来了。为揭开这层神秘,更加深入地了解陈先生的
创作动机和思想动态,笔者曾在
武康路幽静的陈寓中与家泠先生进行过一次畅谈,笔者心中的一些问题得以向人请教,自感获益甚多呢。 陈先生的住所一如想象当中的一尘不染,笔者这里所说的一尘不染并非单指表面而言,而是位居顶层的地势、家具的位置安排、室内光线以及四壁装饰所综合传达出的那层轻灵静谧的气氛。就在这样的氛围中,笔者开始了与主人的谈话。因陈先生是从浙美毕业的,那么他一定曾有过十分严格的基础训练,我们所聊起的第一个话题,就是有关陈先生在浙美(今
中国美术学院)的岁月。
老师影响
枇杷、梨、禽鸟……推而广之,大而化之,渐渐养成了习惯,有了灵感。这些话印证了笔者心中的想法:陈先生的画运用的是中国式的
构成意识,而不象有些人认为的那样是西式构成理论的产物。因为他当年所受的即是潘天寿中国式构成的训练,而不是西方
现代美术学院中所强调的
平面构成、
色彩构成竹叶 线条练习
生宣上色墨漫漶所形成的边缘就是陈先生的自然线条。那么如陈先生所说,他的认识曾经过两个飞跃,那么,这其中重要的过渡阶段为何呢?曰:师从
陆俨少他家八十年代以前一向分为山水、花鸟、人物三科,而以山水画线条最为丰富多样。将山水线条引入人物画,表面上看是力求打破画科限制,实是体现了画家要求丰富画面内容的想法。这样的做法在现代中国画坛上是盛行一时的,如笔者所知的海上画家
张桂铭、
陈心懋实验水墨鲁迅华东六省一市 飞跃
其实
环顾四周,笔者已经初步有了答案。房间里的布置,已经充分显示了主人对形式的热爱,那长台上一溜
瓷瓶,稀疏错落地插了
荷梗莲蓬,岂不正是陈先生笔底的景象?以后的交谈证明果不其然,从美院作画到玩瓷,陈先生毫不讳言他对于形式的敏感,在二十世纪七十到
八十年代的那个时期,中国画坛盛行的是素描+水墨的
现实主义风格,单纯追求
形式美形式主义美展银奖作品《不染》;还有一种笔者不知如何命名,印象最深的是曾在
锦江饭店见过一次的
荷花,
色墨兼用,
自然光下远看非常明快,近看
色块线条,却斑驳有壁画的效果,不过颜色终不及古壁画年深日久,
火气龚贤、
黄宾虹、
李可染,淡到无法再淡的就凤毛麟角了。
灵气
双年展判断标准,规划中国画未来的方向,自然是上策,但必须有数位博古通今,学兼中西的画界领袖来引领风气,放眼如今已呈
多极化 灵变
在新时期中国画坛产生过相当影响的
新海派水墨画领军人物,著名画家陈家泠教授,在2007年迎来了他的70华诞。并于2007年8月19日—2007年8月26日在
中国美术馆举行“灵变—陈家泠作品展”,全面总结40多年的艺术生涯。
陈家泠教授1963年毕业于
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师从
潘天寿先生。1963年任教于
上海美专,1983年起任教于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世纪70年代跟随
陆俨少先生学习山水画及书法。作品曾获得第六届全国美术佳作奖、第七届
全国美展银质奖,并多次在
日本、
美国、
德国、
新加坡、
荷兰等地以及中国
香港、
台湾地区举行个展和群展。
改革开放之后,陈家泠教授几经艰辛探索,锐意创新,创作上形成了自己幽淡高格,静逸抒情的独特风格,他的作品集个性、
民族性和时代感于一身,对海派绘画的发展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由他为主策划组建的上海半岛美术馆和 “泠窑”陶艺工作室致力于弘扬
传统文化,推进艺术创新,声名远播海外,已然成为海派艺术精神的一面旗帜。
艺术观点
灵魂的色彩
道家的最高境界是心与道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能够达到一种物我两忘契合的状态。
自从这种美丽的思想进入到艺术的领域,它便成了艺术家毕生所追求的美学境界。
早年陈家泠在浙江美术学院学的是国画人物,深受
潘天寿屋漏痕、
折钗股、如
锥划沙现代意识国外市场认同。对此,陈家泠这样看:投机取巧只能是次的偶得;千百次随心所欲得到达,并形成自身的系列,那就标志了一个画家的成熟。
陈家泠正是因为能对道家、禅宗有哲学上的关照,以及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缪思女神才常常光顾这位艺术的儿子。只有达到心无旁物的心境,灵感的火花才能领你步入幻妙的
艺术世界诚则灵
殉道者禅道的理念与体悟是和他创作中需要灵智妙慧的思维分不开。所以历史上很多大画家本身就是出家的高僧。
艺术家的初始仅是原始的喜爱,这种喜欢就是灵性的体现,就是灵感的来源,以后的发展才是全身心的投入,变成终身的事业或职业,一进入事业,一进入信仰和追求,就会产生力量,由小到大,由低到高,这就是灵变。因你专注,因为你喜爱,机缘就会来,灵力自然增,由此才能发现人所不见,才能创造人所不能,灵力促使灵变,则化平凡为伟大,化腐朽为神奇。
作画要善于捕捉一些偶然出现的墨势,然后审时度势去追求理想的效果,他须灵感闪耀,奇思猎获,随缘相生,随缘相得,真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使一笔一画相生相得,水染、墨濡随心生发,达自由、超脱之境界,得天趣真淳之美感,使满幅灵气通达,清气盈溢,变化莫测,令观者忘其所以,脱其媚俗。此为通灵变化之神妙。
东方文化处处显现出博大精深、神秘莫测的精神境界,而
中国画中的宣纸却正是体现这种特性的恰当媒介之一。它水墨渗化,有意无意,可托可裱,可折可皱,可漏透,可修复。春夏有不同的效果,南北有不同的特性。极具风水灵变之特性。在宣纸上作画有如神助,是一种享受,是一种抒发,是一种物我通灵的感应。
陈家泠 1997年6月
参加节目
2022年10月3日,参加的《大师列传》节目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