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市
河南省辖地级市
许昌市,河南省辖地级市,古称许州,别称莲城、许都、魏都、汉魏故都,位于河南省中部,介于东经113°03′~114°19′,北纬33°42′~34°24′之间,东邻周口市,南界漯河市,西交平顶山市,北接郑州市,东北与开封市毗邻,总面积4979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全市辖2个区、2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截至2023年末,许昌市常住人口438.3万人。
历史沿革
帝尧时期,许昌古称“许”,源于尧时,高士许由牧耕此地,洗耳于颍水之滨而得名。
夏朝,曾建都阳翟(今许昌禹州市)。
商朝,许地分布的诸侯国和部落有历(今禹州市境内)、有熊氏(今长葛市境内)、昆吾(今建安区境内)、康(今禹州市境内)。
西周,许地分布的诸侯国和城邑有:历(今禹州市境内)、康(今禹州市境内),许(今建安区张潘乡古城村一带)、鄢(今鄢陵县彭店乡古城)等。
春秋战国时期,许地先后为郑、楚所据。分属韩、魏、楚。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秦置颍川郡,治阳翟(音狄,今禹州市)。颍川郡辖12县,许县(今建安区)、阳翟县(今禹州市)、长社县(今长葛市)、鄢陵县、襄城县属之。
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析许县,置颍阴县(治今魏都区)。许县、颍阴县、阳翟县、长社县(治今长葛市老城)、鄢陵县(治今鄢陵县彭店乡古城村)、襄城县均属颍川郡。
新朝,颍川郡改为左队,阳翟县改为颍川县,鄢陵县改为左亭并入许县。许县、颍阴、长社、颍川等县属左队。
东汉时期,建安元年八月(196年),曹操至东汉京都洛阳迎献帝,迁都许都许县(今河南许昌东),汉朝末代都城。
三国时期,魏称颍川郡,属豫州建安区颍阴县鄢陵县长社县等皆属颍川郡。许昌为魏五都之一。魏国魏黄初二年(221年),魏文帝曹丕以“汉亡于许,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县”。
两晋,西晋沿袭魏制。东晋时期,北方十六国混战,许地先后为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后秦所占。
南北朝,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年),置许昌郡(治所在今建安区张潘故城)。景平元年(423年),许昌郡城被北魏大将周几夷为平地,其地为北魏所据。北魏,置颍川郡,治长社(今长葛市老城)。西魏,置许昌郡(今长葛市老城)。东魏天平元年(534年),改为颍州。武定七年(549年),改颍州为郑州,治移颍阴(今魏都区),统领阳翟、颍川、许昌三郡。北齐将颍阴县并入长社,以长社为颍川郡治。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改郑州为许州,治长社(今魏都区)。
隋,改许州为颍川郡,辖14县,颍川(今禹县)、长葛、许昌、强(今鄢陵陶城)、鄢陵、襄城诸县属之。
武德四年(621年),改颍川郡为许州,鄢陵、长葛、阳翟,许昌诸县属许州。天宝元年(742年),许州改称颍川郡,属河南道。长社(今魏都区)、长葛、阳翟、许昌、鄢陵诸县属颍川郡。乾元元年(758年),复称许州。
五代,后梁改许州为许州匡国军。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均称许州忠武军。
北宋初,改许州忠武军为许州,隶京西北路。元丰三年(1080年),升许州为颍昌府,隶京西北路。大观四年(1110年)称许州,隶京西路。
金,许州改称昌武军许州,治长社(今魏都区),长社、长葛属之,隶南京路(今开封)。阳翟县升为颍川军,后改称颍川州,旋又改颍川州为钧州,亦属南京路。鄢陵属南京路开封府。
元代,许仍为州,长社、长葛、襄城县属之。鄢陵属开封府
洪武元年(1368年),废长社县,并入许州,领4县,长葛、襄城属之。许州、钧州均隶开封府。万历三年(1575年),钧州改为禹州。明末,李自成起义军将禹州改为均平府。
初,许州、禹州属河南省。雍正二年(1724年),许州升为直隶州,长葛属之。鄢陵属开封府。雍正十三年(1735年),许州升为许州府,临颍、郾城、襄城、长葛、密县(今新密市)、新郑属之。许州府、开封府均隶河南省。
民国时期,中华民国成立后,许州改为许昌县,改禹州为禹县,与长葛县均属河南省豫东道。鄢陵县直属河南省。民国十五年(1926年),废道为区,许昌为河南省第二行政区,治许昌(今魏都区)。长葛、禹县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治郑县(今郑州市)。鄢陵直属河南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许昌为河南省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驻许昌,辖许昌、鄢陵、襄城等9县。长葛、禹县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
抗日战争爆发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5月,长葛、许昌、鄢陵、禹县先后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同年10月,八路军进入豫西,开辟了禹密新、禹郏抗日根据地,建立了禹密新办事处和禹郏县抗日民主政府。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5月,八路军冀鲁豫军区部队在鄢陵、扶沟交界处开辟了水西抗日根据地,建立鄢扶县抗日民主政府;8月,日本投降,许昌复为国民政府河南省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驻许昌(今魏都区),辖许县、鄢陵、襄城等9县。长葛、禹县仍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6月7日,中原野战军一部和豫皖苏军区第五军分区部队解放许昌。
1949年2月,豫西行署二专区与五专区合并,成立许昌专区(专员公署驻许昌市今魏都区),辖许昌市(今魏都区)、许昌县、长葛、鄢陵、临颍、漯河市、郾城县、舞阳、叶县、襄城、禹县、郏县、宝丰、鲁山、临汝、扶沟、西华、商水、平顶山市等县市;至年底,先后成立许昌县、许西县、沙北县、长洧县、鄢陵县临时人民政府与许昌市人民民主政府。许昌、鄢陵、长洧属豫皖苏边区行政公署五专署;许西、沙北、禹县属豫西行政公署五专区。
1954年10月,临汝县改隶洛阳专区管辖。1964年3月,平顶山市改称平顶山特区,从许昌专区划出。1965年5月,扶沟西华商水3县划入周口专区。1979年,舞钢区从平顶山市划入许昌地区。1982年11月,复划入平顶山市。1983年10月,许昌地区所属的鲁山宝丰叶县划入平顶山市。1986年1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许昌地区撤销,升为地级市,辖魏都区、许昌县、长葛县、鄢陵县、禹县。襄城县、郏县划归平顶山市。舞阳县临颍县郾城县划归漯河市。1988年6月25日,禹县改为禹州市。1993年12月14日,长葛县改为长葛市。1997年8月25日,襄城县从平顶山市划入许昌市。2016年12月1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许昌县,设立许昌市建安区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末,许昌市辖2个区、2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即魏都区、建安区、禹州市、长葛市、鄢陵县、襄城县。市政府驻许昌市魏都区建安大道1516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东经113°03′~114°19′,北纬33°42′~34°24′,总面积4979平方千米。东邻周口市,南界漯河市,西交平顶山市,北接郑州市,东北与开封市毗邻。
地形地貌
许昌市西部为低山丘陵,最高海拔1150米;东部为淮海平原西缘,最低海拔50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缓慢倾斜。地貌景观呈东西向分带,按地貌成因及形态组合,可分为平原、山地和岗地三大类。
气候
许昌市属北暖温带季风气候区,热量资源丰富,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无霜期长。因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多旱、涝、风、雹等气象灾害。全市四季气候总的特征是: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晴和气爽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雨雪。历年年平均气温在14.3℃~14.6℃之间,魏都区最高为14.6℃(与城市效应有关)。最暖年是1961年,年平均气温为15.4℃~15.9℃。最冷年为1984年,年平均气温为13.4℃~13.7℃。暖、冷年相差2℃~2.2℃。年极端最高气温44℃,发生在1966年7月19日(鄢陵县),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7.4℃,在1955年1月6日(今魏都区)。最热月在7月,平均气温为27.2℃~27.4℃;最冷月在1月,平均气温为0℃~0.5℃。
自然资源
水资源
许昌市地表水主要来源于天然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671毫米~736毫米,多集中在6月~9月,占年降水量的65%。
生物资源
许昌市动物区系属于华北区的黄淮平原亚区,按河南省动物区划属于豫东北平原动物地理省和西崤山山地黄土丘陵动物地理省。全市共有主要动物135种。许昌市境内经普查有维管束植物124科、411属、719种,其中:野生植物448种,栽培植物271种。
矿产资源
许昌市境内已知矿藏,主要有煤、铝土、铁、硅石、耐火黏土、石灰岩、大理石和白垩土等。煤炭、铝矾土、铁矿石等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原煤储量64亿吨,铝矾土探明储量1.4亿吨,铁矿石探明储量4.2亿吨,发电总装机容量260万千瓦时。许昌盛产小麦、玉米、大豆、红薯、蔬菜类等多种农作物,是全国重要的烟草生产加工基地和中药材生产加工基地。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末,许昌市常住人口438.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46.0万人,乡村常住人口192.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6.12%,比上年末提高0.94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2.8万人,出生率为6.39‰;死亡人口3.8万人,死亡率为8.67‰;自然增长率为-2.28‰。
参考资料来源
民族构成
许昌市有41个少数民族,7.5万多人,其中95%以上是回族。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3年,许昌市地区生产总值3238.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6.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398.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622.8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7%,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2%,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0.1%。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3897元。
参考资料来源
2023年,许昌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比上年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投资下降76.3%,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3.9%,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3.9%。基础设施投资增长91.0%,民间投资增长4.0%,工业投资下降13.9%。
2023年,许昌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1.9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税收收入142.2亿元,增长4.6%,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7.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48.6亿元,比上年增长0.5%。其中,民生支出255.7亿元,增长1.6%,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3.3%。
第一产业
2023年,许昌市粮食种植面积676.05万亩,比上年增加0.62万亩,增长0.09%。其中,小麦种植面积346.20万亩,增加0.34万亩;玉米种植面积233.79万亩,增加0.93万亩。棉花种植面积0.43万亩,减少0.10万亩。烟叶种植面积16.86万亩,增加0.35万亩。油料种植面积32.95万亩,增加1.67万亩。蔬菜种植面积64.82万亩,增加0.21万亩。花卉种植面积60.92万亩,减少0.83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20.85万亩,增加0.29万亩。
2023年,许昌市粮食产量289.15万吨,比上年下降3.0%。其中,夏粮产量158.50万吨,下降7.7%;秋粮产量130.65万吨,增长3.4%。棉花产量0.02万吨,下降52.9%。烟叶产量3.19万吨,增长1.7%。油料产量7.75万吨,增长6.8%。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59.54万吨,增长0.5%。
2023年,许昌市猪牛羊禽肉产量26.71万吨,比上年增长2.8%。禽蛋产量15.60万吨,下降14.3%。牛奶产量3.77万吨,增长8.8%。
第二产业
2023年,许昌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7.2%;股份制企业增长1.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8.5%;私营企业下降1.9%。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2.2%,制造业增长2.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0.1%。分重点产业看,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下降22.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9%;高成长性制造业增长3.6%,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4.6%;六大新兴产业下降4.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7.0%;传统支柱产业增长1.5%,占规模以上工业的50.9%;高耗能行业增长3.9%,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7.5%;装备制造业增长7.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19.0%。
2023年,许昌市规模以上工业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7%,烟草制品业增长4.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9.7%,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1.5%,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2.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5.9%,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0.5%。
2023年,许昌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下降3.9%,利润总额增长4.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总额比上年下降11.5%;股份制企业下降4.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27.6%;私营企业增长60.1%。
第三产业
2023年,许昌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2.7亿元,比上年增长7.0%。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35.6亿元,增长7.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37.1亿元,增长6.5%。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125.4亿元,增长6.9%;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247.3亿元,增长7.1%。
2023年,许昌市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9.9%,饮料类下降28.4%,烟酒类增长2.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1.7%,化妆品类下降8.6%,金银珠宝类增长76.9%,日用品类增长31.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7.1%,中西药品类增长21.3%,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28.9%,家具类下降42.1%,通讯器材类增长1.4%,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4.3%,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24.2%,汽车类增长10.7%。
2023年,许昌市进出口总值271.6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出口237.2亿元,增长11.8%;进口34.4亿元,下降13.8%。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出口193亿元,比上年增长20.5%;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33.5亿元,下降3.5%;以出料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3.5亿元,增长195.8%。民营企业进出口262.9亿元,比上年增长8.3%;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7.1亿元,下降13.9%;国有企业进出口1.6亿元,增长43.5%。
截至2023年末,许昌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534.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8%。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785.6亿元,增长13.0%。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847.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6%。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293.1亿元,增长10.8%;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1554.7亿元,增长6.8%。
2023年,许昌市保险机构保费收入83.31亿元。其中,财产险23.57亿元,人身险59.74亿元。全年共赔付支出34.05亿元。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17.59亿元,人身险赔付给付16.46亿元。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截至2023年末,许昌市共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7家;市级企业技术创新中心698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5家,市级重点实验室9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75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304家,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5家,河南省“瞪羚”企业18家。193项科技成果获得河南省科学技术奖,其中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二等奖66项、三等奖120项。
截至2023年末,许昌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577件,比上年增长19.63%,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8.17件;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155件,增长25.82%,万人有效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2.64件。全市有效商标注册总量63859件,比上年增长10.23%。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9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件,中国驰名商标16件;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优势企业22家,省级知识产权领军、示范、优势企业42家。
截至2023年末,许昌市共有6个国家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7个省级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拥有中国质量奖提名奖2家,省长质量奖5家,省长质量奖提名奖2家,河南省质量诚信企业153家。全市企事业单位累计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353项,累计批准发布许昌地方标准50项。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许昌市共有高等院校4所,职业中等技术学校24所,普通高中46所,普通初中196所,小学766所,幼儿园1099所,特殊教育学校6所。高等学校在校生9.07万人,职业中等技术学校在校生4.24万人,高中在校生11.72万人,初中在校生21.01万人,小学在校生39.82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3.68万人,特殊教育在校生507人。全市幼儿园、小学、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均达到100%。
2023年,许昌市共资助各级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1.11万人次,发放资助资金1.46亿元(其中帮扶对象44510人次,资助资金2326.46万元);滋蕙计划(困难大学新生入学项目)共资助1523人,发放金额93.95万元;生源地助学贷款人数2.45万人,金额2.79亿元。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许昌市共有公有制艺术表演团体7个,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7个。博物馆18个。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9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84处。共有43个项目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3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截至2023年末,许昌市共有广播电台6座,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台6座,电视人口覆盖率100%。中心城区共有智慧阅读空间35座、电子图书借阅机110台。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许昌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563个,其中医院120个,乡镇卫生院77个,村卫生室3336个,妇幼保健院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个,卫生监督所(中心)7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35512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4754人,注册护士15310人。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30525张,其中医院22957张,乡镇卫生院5758张。
体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许昌市共有公共体育和儿童游乐设施685处(套),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61平方米。全年许昌市运动员参加全国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获得一枚金牌,第十九届亚运会获得一枚金牌,河南省青少年锦标赛取得23枚金牌18枚银牌34枚铜牌,河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获得20枚金牌14枚银牌25枚铜牌。全年全市体育彩票销售额10亿元,销售网点490家,小型自助机150台。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许昌市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80.28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47.55万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6.5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8.18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38.48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5.0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70.44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35万人。全年全市支出医疗救助资金10564.02万元,救助人次26.8万人次。
截至2023年末,许昌市共有城市低保对象21133人,全年累计发放资金8377.6万元;共有农村低保对象62261人,全年累计发放资金16771.4万元。
截至2023年末,许昌市纳入易返贫致贫户7476户、22161人,其中,边缘易致贫户2889户、8299人,脱贫不稳定户1104户、3069人,突发严重困难户3483户、10793人;风险已消除3862户、10994人,风险未消除3614户、11167人。
交通运输
综合
许昌交通便利,市区距省会郑州80千米,距新郑国际机场50千米。以京港澳、盐洛、兰南、许广、郑栾、安罗6条高速公路为支撑的“米”字形高速公路网初步形成,截至2022年末,全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281.3千米,密度5.3/百平方千米,实现了各县(市、区)10分钟上高速的目标。围绕“郑许一体、空港对接、北扩东延、组团互通”,全市国省干线公路总里程达1205.3千米,其中国道6条357.6千米,省道为17条847.7千米,公路综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开启“川”字形高铁时代。许昌市境内现有京广、孟平、三洋等3条国家干线客货运铁路穿境而过,郑许市域铁路即将运行通车。郑万高铁、郑合高铁与京广高铁在许昌形成“川”字形高铁,使许昌“搭上”高铁快车,勾勒出许昌高速发展的壮丽轮廓。
2023年,许昌市公路货物运输量11137万吨,比上年增长25.7%;货物运输周转量2215846万吨公里,增长8.0%。旅客运输量1654万人,比上年增长180.3%;旅客运输周转量284394万人公里,增长336.1%。
截至2023年末,许昌市公路网里程10435.8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条286.91公里;国、省干线公路23条1219.98公里;农村公路8929公里。
铁路
郑许市域铁路是国内第一条连接两座城市核心区域的市域铁路工程;以京广高铁许昌东站为起点,途经魏都区、建安区、长葛市郑州航空港区,贯穿中原城市群郑州—许昌产业带的核心区域,最终进入新郑国际机场GTC换乘中心。
郑许市域铁路也是打造郑州大都市区“一小时通勤圈”的重要工程。采用轻轨直流制式,电客车采用B型车4辆编组,设计速度每小时120千米,通过“高密度、短编组”实现公交化运营,全程运营时间约75分钟。
河南郑许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负责郑州机场至许昌市域铁路的运营管理等工作。郑许市域铁路开通运营后,工作日/周末采用同一时刻表,高峰期行车间隔约10分钟、平峰期行车间隔约15分钟,许昌东站、大周站、长安路北站、苑陵故城西站4个站点首班车6:00齐发,末班车由许昌东站、长安路北站21:00对发,许昌东站至长安路北站全程约75分钟。郑许市域铁路票价实行“递远递减”原则,许昌东站至长安路北站单线全程最高票价10元,车站均支持二维码扫码过闸和人脸识别乘车功能。电客车采用B型车4辆编组,最高运行速度达120公里/小时,初期运营后共投入使用20列电客车,满足市民出行需求。车站设置母婴室、儿童专用洗手池、自动体外除颤器、无障碍电梯等全龄友好出行设施,换乘站港区北站在换乘通道特别设置了自动人行步道,为乘客提供舒适、友好、便利的乘车环境。
公路
京港澳高速公路距郑州国际机场40千米,107国道贯穿南北,311国道横穿东西,“米”字型高速公路网(许昌至北京、许昌至港澳、许昌至南阳、许昌至开封、许昌至洛阳、许昌至亳州)已经构成,一体化交通网络方便快捷。
高速公路
城市名片
即使是在河南,许昌市的存在感也没有那么强烈。相比古都洛阳、省会郑州、汴京开封,不论是历史还是经济,许昌市都显得十分低调。在这座开车一小时就能在市区转一圈的城市里,胖东来的走红,让这座北方小城频繁走入舆论场的中心。
从来没有一家超市,热闹得像是景点一样——大巴车一辆接一辆地开过来,有导游或者“导师”举着小旗子,拿着麦,在超市里给客人讲解胖东来的故事、文化和服务。“投诉有奖”“不满意上门退换” “东西不合口味能直接退钱”等等口碑,凭借着独特的购物体验,胖东来,这家发轫于河南许昌的零售企业,以其“海底捞”式的优质服务,被称为“超市界的天花板”,也成为热搜上的常客。
许昌市市长刘涛在2024年的许昌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坦言,“胖东来享誉全国,许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他表示,许昌将持续推动胖东来等流量商超发展,支持办好“中国超市周”活动,鼓励各类商超推广“胖东来式”服务标准。
风景名胜
2022年,许昌市有A级旅游景区34家,其中4A级景区11家,3A级景区16家,2A级景区7家。
名优特产
著名人物
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
区域位置.许昌市人民政府.
行政区划.许昌市人民政府.
历史沿革.许昌市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4 16:3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