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染
中国古代印染工艺
蓝染是一种古老的印染工艺,最早出现于秦汉时期。工艺中又有蜡缬绞缬夹缬等花纹的印染。想制作一件蓝染,要花上至少20年的时间练习,才能出现特有的颜色。
夹缬
夹缬就是用雕镂有纹饰的木版,即型版夹住织物在染液中浸染。据有关资料称夹缬最早出现在秦汉(前221-220)间,但到目前为止,并无实物可以佐证。唐代确实已经流行,当时还没有棉花,也没有棉布,夹缬是在丝织物上进行的。现存的唐代实物,在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有收藏,在日本正仓院也有不少唐代夹缬。
唐代,夹缬都是彩色的,主要色彩是红、蓝、黄、绿四色,分别以红花或苏木、蓝草制成的靛青花、鼠李或用蓝、黄复合的染料染成。根据复原的实验,唐代彩色夹缬的型版都较大,两块正面纹饰相同的型版夹紧丝织物,型版背面有孔洞,从孔洞里注入或浸入不同颜色染液,使丝织物着色。被纹饰夹紧的部分,染液进不去,拆开型版,彩色的夹缬纹饰就是白色的轮廓。
彩色夹缬流行时,浙江和四川都是夹缬的重要生产地,白居易的诗句“成都新夹缬,梁汉碎胭脂”,说的是成都的夹缬。在此之前的唐玄宗时代,浙江的夹缬已进入宫廷,以后传出宫外,“遍于天下,乃为至贱所服”。彩色夹缬原是流行于浙江桐庐建德淳安境内的民间印染工艺。明代(1368-1644),棉花种植在江南普及,棉织业发展很快,印染业成为重要的手工业,彩色夹缬在棉织物上不合宜,棉布比丝织物的吸水率大得多,红色、黄色染料价格不菲,成本太高,所以被印染成本低的青蓝大布所取代。桐庐、建德、淳安一带已没有夹缬存在,但其工艺在建德东南的温州地区尚有保留,只是从彩色改为蓝白,蓝夹缬的型版和彩色夹缬的型版是不同的,材质也从丝织物改为手织棉布。
蓝夹缬型版的纹样以人物为主,主要是当时流行于民间的永昆(昆曲流派之一,因受文人染指不多,又称草昆)戏文故事中的角色,反映出流行地域的人文审美特色,这一点在其它蓝染织物艺术中是没有的。
夹缬工艺已经濒于失传,而历史上彩色夹缬的辉煌早已被国际相关领域共认,因此当浙南蓝夹缬工艺披露后即引起国内外关注,特别是独特的型版设计制作是国内外印染工艺没有的构思,为物质文化史科技史及工艺史提供了新内容。
蜡缬和绞缬
蜡缬的历史也很长,其工艺原理是用蜡密封住织物纤维,不使染液浸入而形成花纹。据调查,最早的密封物并不是看到的蜂蜡,而是枫香树的树汁,即枫香蜡。枫香树汁滴在布织物上确能严实地封住纤维,近年,有关人士到贵州省西南部采风,看到当地苗族制作蜡染,还有用枫香树汁的。
蜂蜡和枫香树汁,一为动物蜡,一为植物蜡。以密封性论,蜂蜡优于枫香树汁,所以被广泛采用。唐代的蜡染丝织物在伦敦和日本都有收藏。蜡染和扎染一件件描画、扎结、印染的手工工艺决定了其不可能成为印染手工业的主流生产形式,因为在同样“量”的方面要求,它付出的劳动成本大大高于用型版生产的印染,不可能批量生产,也就不能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而成为社会性平民常用服料的生产手段。但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由于交通的不便,村寨生活的社会环境有限,族群的生活圈很小,社会商品流通少,蜡染扎染成为村寨居民自己解决“衣”的需求的主要手段,因此蜡染扎染更容易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得到保留。
早期的蜡染也使用型版,宋代文献还记载西南少数民族的蜡染是用镂刻好花纹的薄木版压住坯布,把溶化的蜡倒入花纹中,干后拆版浸染,形成花纹。再以后开始用竹刀或蜡刀描画,因此有手绘造型的特点,可以让人们借助形象符号表达某种特定的生活意义,也就是汉族常用的“寓意”形式。
扎染是用绳线捆扎成某种纹饰再入染,在形象处理上比蜡染难度要大得多,并不容易掌握。因此,当一个文化圈的族群有借助纹饰记录自己历史的需求时,扎染就必然淡出,蜡染遂成为主流的服料艺术加工的方式。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中普遍存在蓝染手工艺,主要蓝染植物的山蓝,既有野生也有种植,通常的制靛工艺都是采用沉淀法,待靛兰渐沉底后过滤出的靛泥即是用作染色的靛青
苗族、布依族瑶族壮族还习惯在蓝染工艺过程中加入牛血和某种树汁,染出的蓝色极深,至发黑的层次。然后用木棰捶打布面,使其平整,最后布面平整而泛出红光,称为“亮布”。
作为贵州“愅家”(自述是羿的后代,为黔西南山中少数族群)盛典的着装——“百鸟衣”,是纯蓝染成的蜡染,斜向格子布满百鸟,此百鸟,只是通称,并非鸟,而是鸡。鸡在他们服饰中常出现,是与羿有关联。传说羿射落9个太阳后,第10个太阳吓得不敢出来,大地黑暗寒冷,是公鸡啼叫,叫出了太阳,他们说:公鸡是太阳的舅舅,所以外甥才不得不出来。
同样的布依族的蓝蜡染纹样也有自己的族群生活涵义,其中包括宗法性的内容和居住环境的标志。
蓝印花布
蓝印花布的工艺在历史上出现最晚,但应用地域非常广。
据文献记载,蓝印花布在明清的名称是药斑布、浇花布,首创者是宋代嘉定的归氏。可是没有实物可资佐证。新疆博物馆收藏有一件蓝白印花布,是汉代的产品。明清两代,由于江南棉花种植普遍,棉纺印染业发达,青蓝大布是朝野需求量最大的商品,也反映出蓝印花布工艺的成熟和品种的丰富。蓝印花布防染用的豆粉、石灰混合成的糊状物俗称“灰药”,此糊状物是通过型版而漏印到坯布上,形成花纹。待布匹浸染晾干后,去掉“灰药”的部分是白色花纹,因此蓝印花布也叫“灰缬”。
从型版看,蓝印花布正和早期蜡染一样,都是受到夹缬的启发。蜡染和蓝印花布都是用防染原理产生图案,蓝印花布的型版是用多层裱糊的纸浸透桐油,然后在纸板上镂刻图案制成,这一点上,蓝印花布型版刻制同刻纸一样,比夹缬的木质型版加工要简单容易得多;印制时可以一块型版为单位,拼接灵活,纸质型版轻便,易于移动和清洗,劳动强度大为降低;一幅型版可用多年,防染的灰药材料也是平常物,价格低廉,由于这些缘故,蓝印花布的生产作坊流行各地,而蓝印花布也成为中国蓝染业的主流。
蓝印花布的纹饰以花鸟为主,其中作为一般服料多以小折枝散点排列,其中又以两、三个散点为普遍。另外作为专用的产品有门帘、床单、被面、包袱布、帐沿、围兜、方巾等。纹样题材在花鸟之外,也多麒麟送子五子夺魁、和合二仙、刘海金蟾等传统形象,少部分作品会有反映时代人物的形象,如,拿红缨枪的民兵或赤卫队员等。
综合起来看,太湖流域的蓝印花布风格偏向于绘画性较强;浙江南部某些作品的图案性,即设计性较强;山东临沂的某些蓝印花布虽有写实性,但表现较为生拙有稚气,乡土气息较浓;湖南、四川的某些作品以构图巧妙,擅用通幅珍珠地以烘托气氛。蓝印花布的艺术风格其实是由型版原创设计者决定的,我们可以说型版就如同电脑的软件,型版原创者就是这一软件的设计开发者。
今天纺织印染业已经相当发达,染料全为人工化学合成品,也因此给人类生活环境造成极大污染。从经济角度说,是为了保证利润;从环保角度说,是破坏生态环境。如何能平衡双方的矛盾,中国传统四缬蓝染的工艺或许可以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0 15:21
目录
概述
夹缬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