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布
经过染色的粗布料
亮布是一种经过染色的粗布料,它的制作要经过浸染、捶布、晾布和涂抹鸡蛋清等十多道工序,工艺十分古朴,穿着经久耐用,别具民族特色。这种土布经过晒干后闪闪发亮,所以俗称为“亮布”。亮布仍是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服饰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简介
从江贵州省一个比较边远的县,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距离省城贵阳420公里。这里居住着苗、侗、壮、瑶、水等少数民族。
数百年来,这里的苗族、侗族同胞仍保持着古朴传统的织布方法,喜爱穿着自己纺织、印染的“亮布”服饰。
走进苗家和侗家村寨,可以看到不少人家门前晾满了“亮布”,形成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这里的苗族、侗族服装使用的“亮布”是一种经过染色的粗布料。这种布料的制作要经过浸染、捶布、晾布和涂抹鸡蛋清等十多道工序,工艺十分古朴。这种土布经过晒干后闪闪发亮,所以俗称为“亮布”。
历史与发展
在侗家,织锦也称“侗锦”,侗族妇女多精于此道。清代嘉庆年间,贵州黎平县中潮乡一带侗族妇女织造的锦带,用五色丝线挑织成花木、禽兽等,各式各样的图案,其质地以“流之水不败,渍之油不污”而闻名遐迩。贵州镇远县报京侗族妇女织造的侗布、侗被、侗锦、挑花帕等物,质地优良,图案精美,堪称一绝。
据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记载,当时人们已“度身而织”,反映了布匹生产基本上达到自给自足。到了清代,侗族妇女自纺自织的“侗锦”、“侗布”已闻名于世。康熙年间,胡奉衡写的《黎平竹枝词》中就有“侗锦矜夸产古州”,“松火夜偕诸女伴,纺成侗布纳官租”之句。嘉庆李宗《黔记》也说:从江县的龙图、贯洞一带,妇女多织蓝布;天柱、锦屏出产编织的“侗帕”亦很精致。黎平府属曹滴洞编织的“侗锦”系以五色丝线织成,有花木、禽兽多样图案。由于纺织业的发展,纺纱工艺技术也随之改进。榕江县车江寨将每次只能纺一个纱锭的手摇纺车改为脚踏,一次能纺两个纱锭,效率提高一倍。
解放前,侗族人民长期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妇女承担着制作家庭成员的衣着和被盖的任务,家庭主妇和年轻姑娘一年四季皆从事纺织。如今,侗族妇女纺纱织布的工艺已达到相当水平。侗布布纹紧密,结实耐用,有平布、斜纹布、花椒眼布等,主要以蓝靛为染料,染成浅蓝色、靛青色,有的靛染之后,另加上一层蛋白(侗族称之为亮布),闪闪发光,艳丽夺目。侗族妇女还善于绣花,多用于胸襟、衣领、头巾、鞋面、袜底、枕头、帐帘、背带等。花纹多为花卉虫草、飞禽走兽、几何图案。
侗族服饰
侗族着装朴素大方,女子上装为无领大襟中长上衣,襟边袖口镶蓝色花边,下装为滚脚边,挽鬓于头顶,喜戴银耳环、玉石手镯、银项链等。男子上装为对襟短上衣,下装为便裤。侗族妇女的纺织技艺独具特色,清代中期姑娘们就已经采用脚踏纺车,由纺单纱发展为纺双股纱,纺得又匀又细,且工效提高一倍。高脚纺车凳精雕细刻,色彩红艳,古色古香。
参考资料
亮布.贵州百科信息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09 04:18
目录
概述
简介
历史与发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