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药物制剂,从狭义上来讲,就是具体的按照一定形式制备的药物成品,如阿莫西林胶囊等,从广义上来讲是
药物制剂学,是一门学科。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一百零二条关于药品的定义: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
中药饮片、
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
生化药品、
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
血液制品和
诊断药品等。药物制剂解决了药品的用法和用量问题。
不同方面
物理学方面
(二)物理学方面例如乳剂的
乳析、分裂、
混悬剂中颗粒的结块或粗化,某些
散剂的共熔,
芳香水剂中
挥发性油挥发逸散、片剂在贮藏中崩解性能的改变,浸出制剂的发等使药剂的原有质量变差甚至不合,医药使用要求。一般而言,物理方面的不稳定性部问题仅是药物的
物理性质改变,但药物的
化学结构不变。
化学方面
(一)化学方面药物与药物之间或药物与溶剂。附加剂,形剂、容器、外界物质(空气、光线、水分等)杂质(夹杂在药物或附加剂等之中的
金属离子、中间体、副产物等)产生
化学反应反而导致药剂的分解。
生物学方面
(三)生物学方面由于微生物的滋长,引起药剂发霉、腐败或分解。
不稳定反应
由于上述原因,往往引起下列一种或几种后果:
① 产生
有毒物质。一旦发现这种情况,药剂就应停止使用;
② 使药剂疗效减低或副作用增加。这种情况比较多见;
③ 病人使用不便,如混悬剂中的药物沉淀成硬饼状,使用时不仅不便而且可能造成每次剂量
不准确;
④ 有时虽然药物分解的量极少,药剂的药疗效,含量、毒性等可能改变不显著,但因为产生较深的颜色或少量的微细沉淀(例如注射液),因而不能供药用。
本章主要讨论药物水溶液的由于化学变化不稳定性及其克服的方法。,对化学动力在药物制剂
稳定性试验中的应用,也作了初步介绍。有些无机药物水溶液的稳定性也很差(如
漂白粉、碘化、
过氧化氢等),但反应比较简单,常用的制剂也不多,所以本章中不予叙述。
分类
2.固体剂型(如片剂、胶囊剂等)
1. 溶液型
2. 胶体溶液型
3. 乳状液型
5. 气体分散型
6. 固体分散型
2.不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
(1)
注射给药 如静脉注射、肌内注射、
皮下注射和
皮内注射等。
(3)
皮肤给药 如外用
溶液剂、
洗剂、
搽剂、软膏剂、
糊剂、贴剂等。
(4)粘膜给药 如
滴眼剂、
滴鼻剂、
含漱剂、
舌下片剂、栓剂、
膜剂等。一般把
直肠给药也归于粘膜给药一类,如
灌肠剂、栓剂、直肠用胶囊栓等。
历史沿革
中国古代就创造了许多药物制剂,除
汤剂外,有药酒、曲、丸、散、膏、丹等,已有大量
中成药产品(见彩图)。自19世纪下半叶以来,制剂工业在药物生产中已发展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发展了不少新型制剂如片剂、糖衣片、
肠溶片、薄膜
包衣片、
注射剂、
胶囊剂、
栓剂、
气雾剂、药膜剂以及多种
缓释制剂和
控制释放制剂等。在制剂生产和
药品包装方面,也逐渐从手工操作向半机械化、机械化、
半自动化直至
全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稳定性
为了了解处方是否恰当,
制造工艺是否合理,制剂否稳定,或为了药剂的使用期,可以应用
化学动力学的原理,进行
稳定性试验。在实验时,除了要考察的因素以外,可影响实验
准确性的其他因素都应维持不变,否则各种因素掺杂一起,就难以得出确切的结论。在进行药物制剂稳定性试验以前,应选择能区别
反应物或分解产物的含量都可以,但是通常选用测定药物的方法,因为分解产物区别反应物或分解产物的含量都可以,但是通常选用测定药物的方法,因为分解产物常常比较复杂,有时分解产物可能立即再次分解,因而不便准确测定。含量分析方法应该简便、专一、灵敏度高,现代广泛采用
仪器分析法。
(二)用
化学动力学方法研究药物的稳定性一
加速试验性。
(三)药物粉末、片剂、固体药物与辅料的混合物的
稳定性试验。
动力学
药物以一定的速度进行分解是
药物化学本性的反映,分解反应的速度决定于反应物的浓度,湿度、
PH、催化剂等条件。用化学动力学的方法可以测定药物分解的速度,预测药物的有效期和了解影响反应的因素,从而可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或减缓药物的分解,制备安全有效,稳定性好的制剂。现将与药物稳定性有关的化学动力学基本概念。简要地加以介绍。
(1)反应速度反应速度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
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假设开始反应物的浓度a(克分子/升)经历了t时间以后反应了x(克分子/升),则反应速度可用下式表示:-d(a-x)/DT或dx/dt。
(2)
反应级数反应级数阐明反应速度与反应物的联系,它是由实验求出的数值。学完全了解化学反应的机理,也可以求出反应级数。对于大多数药物,即使它们的
反应过程或机理十分复杂,但可以用零级、一级、伪一级、二级反应等来处理。
(3)
半衰期化学反应的速度也可以用半衰期来表示。半衰期(t1/2)是药物分解一半所需进间,通常定于反应物开始浓度和反应
速度常数。
影响因素
温度
(一)温度根据平常粗糙的说法,对于多数反应,温度每升高10℃,
反应速度增加2-3倍。虽然这对某些药物来说可能是相当准确的,但不能普遍适用,因为有些反应在10℃范围的变化却很迅速,以致用一般分析方法无法测定。绝大多数反应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这个基本概念很是重要,例如注射液在加热灭菌或在
热带地区制备或贮藏制剂,或用加热方法促使固体药物溶解等过程中,都必须充分考虑到温度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对热很敏感的药物某些
生物制剂(例如
胰岛素、
增压素;
催产素等注射剂及血清、疫苗等)和
抗菌素等,更应避免加热,通常应贮藏于冰箱中。也有个别药物,温度降低,分解速度增加。例如15℃以下
甲醛的
聚合反应速度比室温时增加。
水分
(二)水分水常是
化学反应式的必要媒介,在多数反应,没有水,反应的就不会进行。有些
化学稳定性差的固体药物例如
阿司匹林、青霉素G钾(钠)盐、
氯化乙酰胆碱、
硫酸亚铁等,颗粒
表面吸附了水份以后,虽然仍是疏散的粉末,但在固体表面形成了肉眼不易觉察的
液膜,
分解反应就在这液膜中进行。
催化剂
(三)特殊
酸-碱催化与一般酸-碱催化很多药物的分解反应可被H或
OH催化的反应称为特殊
酸碱催化.除了H功OH以外,某些药物的分解也可广义的酸碱,即属于Bronsted-Lowry
酸碱理论的一切酸或碱所催化,此称为一般酸碱催化。常用的缓冲盐如
醋酸盐。枸橡橼酸盐、
硼酸盐均属Bronsted-Lowry理论的酸或碱,可催化某些药物分解,例如
磷酸、
磷酸盐对
青霉素G盐、
醋酸、
枸橼酸盐、HPO对氯霉
催化分解,要肯定一个药物是否被所用的缓冲所催化,首先应保持
离子强度不变而改变缓冲盐的浓度(但缓冲盐的比例应不变,以免引起
PH值改变)不同浓度的缓冲盐如对药物分解有,则可以为此分解反应可被一般酸碱催化,为了减少这种
催化作用的影响,缓冲盐应保持在尽可能低的浓度。
光线
(四)光线光和热一样,可以提供产生化学反应所必须的
活化能。要使分子活化,必须有适当频率和足够能量原
辐射线被吸收。
辐射能量单位称光子,光子的能量相当于一个量子。光子的能量与吸收到的
辐射能的频率成正比波长成反比,所以光线的波长愈短,则每
克分子药物吸收到的能量就愈大。药物制剂的光化分解通常是由于吸收了
太阳光中的紫光和
紫外光引起。某些药物的氧化一还原,环重排或环改变,联合、水解等反应,在特殊波长的沈线作用下都可能发生或加速,例如亚硝酸戊酯的水解。
吗啡,
可待因、
奎宁氧化、
挥发油的聚合。
光化反应与湿度无关,但当一个分子吸收了一个量子的辐射能以后,就和其它
分子碰撞,系统中的湿度因而升高。这样原先是一个光化反应接续着的是热反应表44-2。
药物对光线是否敏感,主要与药物的
化学结构有关,
酚类药物(例如
苯酚、
肾上腺素、吗嘻等)和分子中有双键的药物(例如
维生素A、D、
维生素B12、
中酸、
利血平等)对光线都很敏感。含卤的药物如碘化、
碘仿、
氯仿、
三氯乙烯等,在光线的影响下,也易分为质。
光反应比分解应要复杂得多,国为光的强度、波长、容器的种类及其形状,大小和厚薄、样吕和光线的距离等条件,都可以显著影响
光化反庆的速度。光化反应往往伴随反应。一旦热反应进行时,即使光照停止,反应仍可继续下去。光化反应可能是零级、一级或
二级反应。由于光化反应的复杂性,药物称定性在这方面的研究一般只是定性的。
维生素B在P3.5-6.5的溶液中,在光的下可生成羟基
B12及
氰化物,这是可逆反庆。羟基B12的活性低于B12并易于进一步分解为无生理活性的物质:
B12的
中性溶液,在散射阳光照射下(强度约为100流明/平方米或3000流明/平方米)分解反太不显著。直接曝晒于8000流明/平方米的阳光下,B12每半小时损失
效价约10%。光线的波长为600-700nm时,
维生素B12不产生
分解反应。为了减少光线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应采用棕色
玻璃瓶包装,瓶壁应有一定厚度。壁薄的棕色瓶效果较差。对光敏感的注,在到时候生产和贮藏过程中都应避光。
(五)离子强度离子强度对药物分解 。
辐射
(六)辐射
电离辐射是药物制剂特别是对热敏感的药物制剂灭菌的一种方法,但辐射可以药物的分解将抗菌素药物如
硫酸多粘菌素、硫
链霉素生物碱药物如
硫酸阿托品、甾族药物如黄体、
磺胺类药物,生化制剂如
黄体酮、碘胺类药物,生化制剂如胰岛素,
肝素、均60Co作
γ射线的
辐射源,在2.5兆
拉德(Mrad)(
灭菌制剂)以及25兆拉德照射下,结果和药物分解的量互不相同。
化学分解
简介
药物在制剂中的
化学分解有氧化,水解
异构化、
脱羧、裂环或环重排,聚合等分解途径,其中以氧化和水解最为常见。
水解
(一)
水解反应引起的药物稳定性水解反应可分为离子型水解和分子型水解两大类,离子型水解是
强酸一
弱碱型盐或强碱一
弱酸盐等具有
离子键的药物与水的瞬时
反应速度一般比较缓慢,在H+或OH-催化下,反应加速并趋于完全。分子型水引起
分子结构的断裂,可使药物失效或减效。例如(用通式表示)
1、酯类药物的分解;很多含有酯的药物,在溶液中容易被水解生成有机羧酸和醇的混合物。这种水解主要是
碳原子和
氧原子之间即酰一氧键之间的
共价键的。虽然个别酯类(主要是低分子量的
伯醇酯类药物)在单纯的水中也能产生明显的水解,但大多数酯在
水解酶的催化下才能加速其反应,使反应进行完全。酯的酸或碱催化水解的动力学
方程式通式:
d【酯】/dt=-k【酯】【H+】
d【酯】/dt=-k【酯】O【H-】
故为
二级反应。但如【H-】或【OH+】>>【酯】,或用缓冲盐保持【H-】或【OH+】于几乎不变,则:d【酯】/dt=-k【酯】【酯】故为伪
一级反应。酯的水解常为一级或伪
一级动力学反庆但有时是二级反应。
琥珀酰氯化胆碱较
氯化乙酰胆碱稳定,注射液(
PH3-5)可以98-1000,30分钟灭菌粉剂
安瓿为宜。琥珀酰氯化胆碱溶液在PH3.7左右时最为稳定,在P0.9-8.5不解反应是一级反应,
反应速度常数可用嗵式K=1.36×10”exp(-17230/RT)计算。本品水解酸一碱催化,例如
醋酸盐缓冲液(600,离子强度=0.2,PH=4.69,3.98)分解为
二级反应,反应速度数为5×10(升/
克分子小时)。故该注射液不应含有
缓冲剂;。羧酸酯(R-C-OR)的
水解程度与R的
结构关系很大,
R基愈大或碳上的烷基或其他基团占据的间愈大,则阻碍H或OH对酯寒攻的作用愈大,故该酯尖药物愈不易被水解所以
溴本辛、
普鲁本辛就比较稳定,但要制成可以以久使用的水溶液还是困难的,制成片剂时水分也应注意,普鲁本辛片剂的水份如果超过3%,贮藏一年以后咕吨酸的含量将超过
药典规定(>2%)。
2、
酰胺类药物的水解本类药物比相应的酯类药物可稳定,例如盐
普鲁卡因胺比
盐酸普鲁卡因要稳定。但有些酰胺药物,由于结构上的特殊原因。也比较容易被水解。现举常见的几种药物为例子以说明:
① 青霉素类药物:青霉素类药物分屯结构中的B内酰胺环是四节环,内部存在张力,在H、OH影响下易于裂环而失效。例如
青霉素G钾,水溶液室温贮藏7天,效从下降80%左右,因此只能制成灭
粉针安瓿。根据实验青霉素G钾在PH6.5时最稳定。用
枸椽酸盐
缓冲液(PH6.5)制成的溶液至多也只能用三天。PH2,24℃时的半衰期仅18.5分钟,故不可口服。
② 巴比妥类钠:巴比妥类是六节不的酰胺类药物,在水中
溶解度小,通常用钠盐作注射液可被空气中的CO2作巴比妥类分子结构中的亚酰基酸的性比
碳酸还弱,故其钠墁溶液可空气中的CO2作用生成巴比肝的沉淀,故灭菌粉针宜用无CO2的
注射用水溶解。钠盐水溶液(灌注于安瓿中,无CO2)在加温(灭菌时的湿度)或室温贮藏一个朋,约有22%分解。用60%的丙的
二醇为溶剂电的注射泫则甚为稳定,至少可用一年。
③
氯霉素:氯霉素的
化学性质比较,干燥粉末闭密保存二年,其抗菌效力几乎不变。溶液(水中溶解度:1:400)煮沸五小时,效价几首无显著变化。在显著碱性(PH>8)时或酸性时水解较。氯霉在PH=6时最稳定.盐,枸橼酸及其缓冲液可促使氯霉素水解(一般酸一碱催化)。本品
滴眼液通常用
硼酸一硼酸钠缓冲液(PH约7),室温使用期为三个朋,贮藏于2-8中为17个月。氯霉素在PH17的上缓冲液的分解服从
一级反应。国内药厂生产
氯霉素滴眼液采用增加设料量的方法,但使用仍不到一年。硼砂可增加氯霉素的溶解度(可能是硼与氯霉素分子中两个羟基形成了络
合盐),过去常认为硼砂可增加氯霉素的稳定性,其实不然。
3、延缓药物水解速度的方法:
① 调节PH:以上许多实例说明药物的水解速度与溶液的PH直接有关。在较低的PH值范围内,以H-催化为主,在较高PH范围时以OH+论为主,在中间的PH范围,水解反庆能与PH无关或由H-或OH共同催化。为了肯定P具体药物水解的可以测定几个P药物的水解情况,用
反应速度常数K的
对数对PH作图,从贡线的最低点(转折点)可求出该药物最稳定时的PH值。实验可在料高的湿度(恒温)下进行,以但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结果。这样得到转折点以温时得到的有些不同但通常不大,可以用酸或碱
缓冲溶液被所用的缓冲盐所催化(一般酸一碱催化),则级盐应保值最低的浓度。
② 选用适当的溶剂:用
介电常数较低的溶剂如
乙醇、
甘油,丙二醇、
聚乙烯二醇、N,N一甲基乙酰等部分或全瓿代替水作为溶剂,可使药物的水解速度降低。但是对于个别药物却是例外,如环
乙酸(C-yclamicacid)在水溶液中水解慢,在乙醇液中却显著变快。氯霉素在50%二醇溶液的水解速度也稍有增加。因此对具体药物应通过实验才能得出符合的结论。
③ 制成维溶性盐或酯:一般而言,溶液中溶解的那部分药物才水解反应。将容易水解的药物制成
难溶性的酯类衍生物,其稳定性将显著增加。
水溶性愈低往往愈稳定。例如青素G
钾盐、在水中溶解的而破坏已如前述,只是普鲁卡因青霉素G(水中溶解度为1:250)就7较稳定,其
混悬液中鐾光并低于20处贮藏,可以保持效价至少18个月。
三乙酰竹桃霉素(Friacetyloleandomycinum)。
红霉素硬脂酸酯等维溶性药物,不仅
化学稳定性优于母体药物,而且无味、耐
胃酸;口服后比母体药物更好。
④ 形成
络合物:加入一种化合物,使它与药物形成水中可溶并且对药物有保护作用的络合物,这络合物所以对药物有保护作用可能有空间障碍和极性效庆二种原因。
⑤ 加入
表面活性剂:在脂或酰类药物溶液中加入适当表面活性剂,有时可以增加某些药物的稳定性,例如
苯佐卡因含5%月桂酥醇
硫酸钠(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液,可使苯佐卡因的半衰期半增中18倍,这可能是
月桂醇酸钠与苯佐卡因形成
胶团,苯佐卡因藏在胶团内部,减少了OH-对苯佐卡因分子中酯键的攻击。
⑥ 改变药物的分子结构在
脂类药物(R-COOR)和酰类药物(R-COOR)的a一碳原了上引入其它基团或
侧链或增加R或R’碳逻的长度以增加
空间效应可
极性效应,可以有效地降低这些药物水解速度。
⑦ 制成
固体制剂:将药物制成固体制剂稳定性可以大大提高。
⑧ 控制湿度:湿度升高,水解反应速度随之增加。
氧化
(二)由于氧化所引起的药物不稳定
氧化反应是药物分解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维生素C、吗啡、
肾上腺一素、
盐酸硫胺等,都是熟知的例子。
1、容易氧化的药物药物
氧化分解的结果,使药物失效、颜色变深、颜色变深、形成沉淀或产生有毒物质(如新胂凡纳明暴露于空气中,易氧化变质,毒性显著增加而不能供药用)。有些注射剂其中药物虽仅极少一部分氧化,但颜色变深,以致可能成为废品。药物的氧化过程比水解不要复杂,往往不易用明反应式完整的表达。本节列举的某些药物的氧化反庆,可能是水解过程中主要的反应。
①
酚类药物:
分子结构中具有酚羟基的药物如
肾上腺素、
多巴胺、吗啡、水吗啡、
水杨酸钠等,在氯金属离子、光线、湿度等的下,均易氧化变质。酚类药物被氧化,大多因为酚羟基变成醌式结构顺而呈黄棕等色。
维生素C的分子结构不存在酚羟基,但有醇结构,很易氧化生成一系列有色的无效物质。维生素C的
氧化分解已有过广泛、深入的研究,资料累积很大,但它的
自氧化反太机理还是很不清楚。在无空气的情况下,维生素C降解后生成
糠醛和
二氧化碳。糠醛很易氧化,聚合生成有色物质,此可能是本品
晶体表面存在黄色的一个原因。空氯中的氧可氧化维生素C为去氢维生素C,中
还原剂存在下,后者仍可转变为维生素C。去氢维生素C很不稳定,迅速生成2,3一二酮基古罗酸(钠)等分解物,溶液由于黄色以变为橙红色、维生素C溶液中如果没有金属离子,只在在PH9以上时才不较明显的
氧化反应产生,但如有
铜离子在,即使PH=6.5,氧化反应极为迅速。铜对维生素C是
氧化催化剂,只要2×10-4M/L的浓度,就能使维生素C一价
阴离子的氧化反应速度增大10000倍。铁、铝
等离子也可使维生素C分解。维生素C溶液最稳定的PH值为5.4。需加
焦亚硫酸钠用
抗氧剂。溶液通过二氧化碳比通氮好。
氯化钠、丙二醇、甘油、
蔗糖、
螯合剂对维生素C都有
稳定作用。
② 芳胺类药物:如
磺胺类钠盐、
盐酸普鲁卡因胺、
对氨基水杨酸钠等芳午药物,也比较容易氧化。与酚类药物一样,多数芳胺类药物的氧化反应过程都异常杂,很多还不够明了。
③ 其他类型药物:吡唑酮类药物例如
氨基比林、
安乃近的水溶液,也比较容易氧化,生成黄色。一般认为是吡唑酮环上的不饱和键被氧化。噻类药物如
盐酸异丙嗪。
盐酸氯丙嗪等,在光、金属离子、氧等作用下,极易氧化变色,注射注0常用焦亚硫钠,维生素C、
EDTA-Na2等为
稳定剂,以减缓氧化。含有不饱和宾药物,能常也很易氧化例如
维生素A、
维生素D、油脂,在光线、氧、水份、金属防子以及微生物等影响下,都能产生氧化拓应而分解。挥发油中含有的成分
萜烯、
蒎烯、氧化后有醛、酮形成,所以有特殊味。萜烯和蒎烯等氧化后尚可聚合生成树脂状物。
盐酸硫胺可被空气中的氧氧化生成无效的充色素,但不用
亚硫酸为抗氧剂。因后者可使盐胺安全断裂、失效。
2.影响物质氧化速度的因素:
① 有机药物不饱和程度:双键较钦的药物通常均容易氧化。
②
游离脂肪酸:有机羧酸或醇类药物比它们相应的酯容易产生自
氧化反应。
③ 与金属离子:金属特别是二价以上的金属离子Cu++、Fe++、Pb++、Ni++等,可以促进反的,是药物分解的催化剂。
④ 易氧化的药物的物理状态:通常固体脂肪要比液体脂肪不易发生自氧化反应。这可能是氧在固化脂肪中不易扩散的缘故。
⑤ 氧的含量??应。有时仅需
痕量的氧就可以引起这种反应。一旦反应进行,氧的含量便不重要了。
⑥ 湿度:一般而言,湿度增加,
氧化反应的速度加速。但湿度增加时氧在水中的溶解度减低。
① 除去氧气;
② 加入抗氧剂;
③ 调节PH值。
不稳定性
1、异构化异构化分为
光异构化和几何构化二种,前者又分为消旋化和
差向异构化。① 光学异构化:甲、外消旋化:具有
光学活性的药物在溶液中受H+、OH-或其他催化剂及温度等的影响下转变成它的
对映体的过程,这个反应过程一直进行到生成等量的二种对映体为止,因此最后得到1/2量的
左旋体和1/2量的
右旋体混合物,结果这个药物溶液的
旋光度等于零。级大多数药物的左旋体的生理活性大于右旋体,
泛酸钙和
乙胺乙醇例外0,但右旋体往往也有一定的生理活性,故外消旋药物的生理活性一般超过纯粹左旋体的一半多一些。外消旋反应的与否
道德决定于
不对称碳原子上的联着的基因,不对称碳原子联接有度香或具有
苄醇的结构,则外消旋反应较易进行。因此左旋明上腺素和左旋莨蓉碱都容易外消旋化。外消旋反应与OH-、H+等的催化剂、温度、光线等有关。外消旋反庆的学研究,在方法上与水解反庆相似。一般外消旋反应是按一级反就进行的。乙.
差向异构化;某些具有多个不对我碳原子的药,其中一个不对儿碳原子上的基因发生立体异构化,称为差向异构化。差向异构化反应达到平衡时,二个
差向异构体的是一不盯等,故其光学活性不等于零,这点与外消旋化不同。
②
几何异构:含有双健的有机药物,顺式几何异柢体与反式向何异构体的生量活性往往是不相同的。
维生素A分子中有五个共轭的双键,理论上有16个
几何异构体,各异构体的生理活性互有不同,其中以全反式的异构体为最高。在PH较低的水中,可生成Retro维生素A及支水维生素A,前者的生理活性仅为反式维生素A的12%后者则无生理活性。维生素A
棕榈酸脂与其他维生素制成的
复合维生素混悬剂(
助悬剂为吐温-80,PH=5.3),经过一年左右的贮藏以后,除了因氧化而分解外,还有10-―顺式和10,15二顺式二种异构体生成,这两种异构体的生理活性很弱。
2、由于
聚合作用而产生的药物变质,二个以上相同的药物分聚合而使药物变质的实例不多,比较熟知的是
甲醛溶液中加入可10%-15%甲醇可以减缓其聚合。药物本身由于聚合作用而出现沉淀,变色等现象比较常见。例如
葡萄糖注射液热压灭后不少量5-羟甲基
呋喃甲醛形成,后者聚合生成
有颜色的聚合物,因而使注射液微湿黄色。
3、由于脱反应而引起的分解,由于药物分子结构中的
羧基脱裂而引起药物分解的情况,有时可能遇到。对
氨基不杨酸钠注射液因为对氮基
水杨酸分解,脱去羧基生成
间氨基苯酚而易使颜色变深。
对氨基水杨酸钠的
脱羧反应与溶液的PH很有在系,偏碱性时比稳定,PH6.3开始明显产生
脱羧,PH2.7时达最高峰。本品20%溶液三个月,约有2.5因脱羧而分解。1150、30分钟则有15%分解,故本品以制成来菌粉末安瓿为宜。
4、吸收
二氧化碳引起的药物分解有些
碱性药物,可因吸收空气中的CO2作用失去相应的
碳酸盐而改变药物原来的性质。如丙环乙(PropyLHexedrinum)是一种有挥发性的液体按类药物,制成吸入剂吸入鼻腔以收缩局部血管,丙
环乙胺能吸收空气中的CO2生成碳酸盐而减弱其的挥发性,从而影响其疗效。巴比妥类钠盐溶液遇CO2可能生成巴比妥类沉淀。
5、药物之间互相作用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配合使用,如果不了解药物的理化、药理等方面的性质,不明白药物在临床上的使用要求而盲目的混合使用,往往不但不能达到医疗上的预期目的,而且有时还可能产生不良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药物制剂生产
① 内服或
外用液体制剂 将固体或液体药物在一定条件下溶解或分散在水、醇、脂肪油或
甘油中,有时加入添加剂以增加药物的溶解度、
分散度,增加产品的稳定性或改进其不良气味。对于这类液体制剂的一般要求是:溶液应澄明;乳剂或
混悬剂应保证其
分散相小而均匀;
有效成分的浓度应准确、稳定;制剂应适口,无刺激性;
包装容器应清洁或灭菌。
② 注射剂 也称
针剂,是专供注入人体内的一种剂型,包括灭菌或
无菌溶液、混悬剂、
乳浊液或于临用前配成溶液或
混悬液的无菌粉末。
生产方法通常是将
原料药溶于
注射用水(或注射用油,或其他适当的溶剂)配成所需的浓度,用滤棒或
微孔滤膜过滤,经
灌封机灌注入安瓿(或
输液瓶),封口后,通过高温灭菌、检漏、容量检查,再用
灯检机检查澄
明度,最后进行无菌检查,印字(或贴检签)和包装。容易氧化的药物于灌封时,需通入
惰性气体(氮、二氧化碳)以置换安瓿空间的空气。有些注射剂在配制时,需加入添加剂如
增溶剂、抗氧剂、稳定剂、缓冲剂或
抑菌剂等。对于溶液不稳定的药物,可将灭菌后的粉状药物与辅料用
分装机装于安瓿或其他容器中(称为粉针),临用前以注射用水或其他的溶剂溶解。有些药物如
酶制剂采用
冷冻干燥法,将灌注入安瓿中的药物溶液除去溶剂,制成
冻干粉针。水针剂的生产已将各工序联动化,并用无菌
层流空气保护,以防止污染。无菌
粉针剂生产也已实现各工序全部联动化。
③
滴眼剂 为直接用于眼部的外用无菌液体制剂,以水溶液为主。
固体制剂 主要是片剂、胶囊剂,还有栓剂、蜡剂和
半固体的
软膏剂等。
① 片剂 将原料药经研磨和筛分的粉末与辅料(
赋形剂、
崩解剂等),在
混合机上混合均匀,加入适量
润湿剂与
粘合剂,在
造粒机上制成颗粒,干燥后加润滑剂,在
压片机上
冲压成型。
② 包衣片 片剂用
包衣机可制成糖衣片、肠溶片和薄膜包衣片等。糖衣片要经过五个工序:依次包裹
隔离层、
粉衣层、糖衣层和有色糖衣层,最后打光。肠溶片系以不溶于酸而溶于pH5~7介质的
高聚物作为包衣材料。薄膜包衣片是用符合要求的高聚物溶于
有机溶剂(也可制成水乳液),在
热风中用
喷雾法对压制成的片心进行包衣。片剂的
生产设备和
包装设备都已向节能、多效、高速、联动化和自动化发展。例如已有沸腾式或机械式一步制粒机,把加料、混合、制粒与干燥等工序一次完成,每小时产量可达100kg以上。
旋转式压片机已有27、33、45、55、61和75冲等规格,每小时产量为30~60万片。母子冲的出现使压片机
生产潜力扩大,高达330冲、每小时产量达300万片,有的压片机可压制异型片、
多层片、包心片,并有自动控制片重,剔除不合格药片,遇故障时自动停机等装置。
片剂包衣设备有
高效包衣机,装有快干装置,可程序控制操作,每批可包制150~500kg的包衣片。另有利用现有包衣锅设备,安装一个无气
喷雾系统,能包制糖衣和
薄膜衣,可节省包衣材料30%~50%,包衣时间缩短1/3~1/2。由于小包装需求的急剧增长,片剂包装多采用泡罩式
包装机,从
塑料薄膜和
铝箔的复合成型开始,经装入药片、热合、切块(粒数自定)、自动检查、装盒到出厂包装全部联动化。
③ 胶囊剂 有
硬胶囊剂与软
胶囊剂两种。硬胶囊剂是将
原料药粉与辅料混合均匀填充于硬
空心胶囊中而制成。空心胶囊中呈圆筒形,由囊帽与囊身两节紧密
套合而成,有多种大小规格,可根据药物剂量大小选用。
软胶囊剂是将油类或对
明胶无
溶解作用的液体药物或
混悬液封闭于圆形或椭圆形
软胶囊中制成内服软型制剂。空心胶囊有联动化生产设备──空心胶囊制造机,每小时产10万~12万粒。灌装药粉或微粒的硬
胶囊充填机,每小时产量达11万粒,并能随时调节
装药量和剔除
不合格产品。软胶囊制造机从配制胶液、制备
胶皮、定量加药料、压丸成型、剥离、干燥到输出全部
自动操作,可压制圆球形、椭圆形、安瓿形、栓剂等各种形式和规格,每小时产量约5万颗。
气雾剂 将药物与
抛射剂共同装于带有阀门的
耐压容器中,使用时可定量地或不定量地以雾状形式喷出的制剂。气雾剂有溶液型、混悬型和乳剂型等,即由
二相(气-液相)或三相(气-液-固相或气-液-液相)组成。通常采用
冷装或压装工艺制备,经试漏和试喷合格后进行包装。(见彩图)
药物制剂作为一门学科,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因为人们生病的时候都离不开它.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药学、
药剂学和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本
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在药物制剂和与制剂技术相关联的领域从事研究、开发、
工艺设计、
生产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
科学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
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药学、
生物药剂学、工业药剂学、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
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药物制剂研究和生产技术的基本训练,具有药物制剂研究、开发、生产技术改造及质量控制的
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物理化学、
药物化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工业药剂学、制剂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等方面的
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制剂的研究、剂型设计与改进以及药物制剂生产的工艺设计等技术;
3.具有药物制剂的
研究与开发、剂型的设计与改进和药物制剂生产工艺设计的初步能力;
4.熟悉药事管理的法规、政策;
5.了解现代药物制剂的发展动态;
6.掌握
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
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要课程:物理化学、化工原理、
药物化学、
药物分析学、
药理学、物理药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
生物药剂学、工业药剂学、制剂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
主要实践性
教学环节:包括
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综合性实验设计等,一般安排22周左右。
授予学位:理学或工学学士
开设院校:
辽宁中医药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 贵州中医药大学
河北医科大学 延边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东药科大学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沈阳药科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浙江大学 遵义医科大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内蒙古民族大学 内蒙古医科大学 通辽职业学院
南京中医药大学 浙江工业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 江西中医药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
郑州大学 河南中医药大学 河南大学 湖南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 大理大学
陕西科技大学 甘肃中医药大学
江苏大学 济宁医学院 兰州大学
齐鲁工业大学 湖北中医药大学 武汉轻工大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