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作
玉雕、刺绣、服饰、乐器等商标
苏州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玉雕专业委员会和苏州市玉石雕刻行业协会运作多年的苏作品牌商标,涵盖了“玉石首饰”、“刺绣缂丝”、“竹木乐器”、“传统服饰”等几个工艺产品。苏州玉雕刺绣乐器缂丝传统服饰等手工艺产品传承历史悠久,以精美、隽秀以及极富人文特性而享誉海内。现如今“苏作”商标注册成功后,有两方面好处,一来可以规范“苏作”系列产品在苏州工艺美术行业的使用推广,防止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保护消费者利益;二来,便于日后更大力度开发“苏作”这个品牌,做大苏州玉雕、刺绣、乐器等产品的市场影响力。
时代特征
浙江巡抚纳兰常安一生浮沉宦海,也是一个颇有成就的文人学者,著述不少,包括:诗文集《醉红亭集》、《瀚海前后集》、《渖水三春集》、《驻淮集》、《班余剪烛集》,这些文集后来统编为《受宜堂集》;史论著作《明史评》;人物传记集《从名宦传》;笔记《受宜堂宦游笔记》(清乾隆11年(1746)刻本)。纳兰常安在其所著《受宜堂宦游笔记》第四卷中有段文字所记载:“蘇州专诸巷,自琢玉、雕金、镂(lòu)木、刓(wán)竹,与夫髹(xiū)漆装潢像生针绣,咸类聚而列肆焉,其曰鬼工者,以显微镜烛之,方施刀错。其曰水盤者,以砂水涤滤,冺(mǐn)其痕纹。凡金银琉璃绮彩锦绣之属,无不极其精巧,槩之曰蘇作”。当代“苏作”品牌文旅系列产品的创意即由此段文章挖掘而出。
以后,历经、明初,至明代中晚期,苏、吴之地雅俗合流的文化特征逐渐成熟,它是文人意识世俗化的产物,是江南文化、江南手工技艺的典范,其背后则有着强大的人文和人才支撑。
明代中叶以后,苏州作为东南沿海大都市,号称“江南首都”,不但生活奢华,而且引领时尚潮流,玉器等高档消费品市场极度振兴,使苏州的琢玉有了很大发展,在工艺加工向精细化发展的同时也更追求形式与内容所表达出的精美与雅致。明人宋应星鉴于他所看到的与听到的颇多感慨,在其《天工开物》中写下了“良工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名句。
当代的“苏作”玉雕在继承历史优秀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有了很大变化,除了技艺层面上的“精、细、雅、巧”,更注重文化审美的精神层面表达及题材内容所展露的气韵,具有极其鲜明的时代特征
创意新颖、注重立意,是当代“苏作”玉雕的特征之一。创作者秉承元明以来江南文人画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风格,追求高雅的立意,深邃的思想内涵及挺健雅秀、酣畅淋漓的笔意,在有限的玉料上赋予高雅的艺术品位与趣味,彰显出“苏作”玉雕雅、洁、细、巧高度融合的文化特征,传达给观赏者的是回味无穷的意蕴。
商标保护伞
近20年,随着收藏热升温,苏州玉雕业再度崛起,有着深厚传统积淀的苏州玉雕又成市场追捧的热点。只要说起苏州工、苏帮工,藏家玩家莫不敬重三分,而在相王弄、园林路、观前粤海等地,玉雕工作室和商店遍地开花,天南海北的商户和玩家前来选购。在今天的文化语境中,“苏作”二字不时被提及,尤其近几年苏州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作品倍受推崇,“苏作”成了收藏界家喻户晓之品牌。玉雕市场巨大,但在急功近利的心态下,苏州玉雕难免鱼龙混杂,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现象也屡见不鲜,严重损害了苏州玉雕的市场声誉。“以前至少要学三年才能上手,可如今不少从业人员学了半年就开始加工产品,雕工上根本不具备‘苏作’的精细雅巧,构思上也没有‘苏作’的内敛含蓄”,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玉雕专委会秘书长单存德不无遗憾地说,这样生产出来的产品自然难有市场。可以说,“苏作”已是苏州玉雕金字招牌,但是,不是所有的“苏工”都能被称为“苏作”,苏州市场上的玉器良莠不齐,真伪驳杂,因此苏州市玉石雕刻行业协会多年前就在策划注册商标事宜。
经过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批准,“苏作”商标已呱呱坠地。苏州玉石雕刻行业协会会长马建庭介绍,“苏作”玉雕商标注册成功后,至少有两方面好处,一来可以规范“苏作”在玉雕界的使用,防止以假乱真,保护消费者利益;二来,便于日后更大力度开发“苏作”这个品牌,做大苏州玉雕影响力。“苏作”品牌将逐步深度开发,玉石雕刻行业协会已有初步计划,积极推进“苏作”玉雕品牌工作室的建设,分期分批命名符合条件的在苏玉雕工作室,打好“苏作”品牌,扩大“苏作高端艺术品”的市场影响力。2015中国(苏州)“子冈杯”玉石雕精品暨国际玉雕艺术家作品博览会开幕式上,承办方之一的苏州市玉石雕刻行业协会颁发了“苏作玉雕品牌工作室”称号,首批十五家成为了获评单位。今后这些工作室制作的玉雕都将附带相关证书,这样也进一步提升了苏州玉雕的产业层次和社会形象。
手工艺术品
苏作玉器
北宋时,朝廷在苏州设立造作局,其中役使的工匠就有许多玉工。明清的琢玉工艺在发展过程中,因为地域、经济条件、风俗、文化等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包括京作、苏作、扬派工、西番作等。当时苏作工艺品的影响力较大,这是因为明清之际,苏州地区的丝绸业、盐业非常发达,苏作玉工偏好从当世流行的制绣像小说的插图、版画寻找纹样,雕琢玉牌。制式一般上端浮雕方折的夔纹,一面浮雕人物,一面阳刻诗文,玉质白若凝脂,刻工精细不乱,融世俗意趣与文人书卷气与一体。明清时,苏州的玉雕达到顶峰,尤其是明中叶以后,苏州号称“江南首都”,不但生活奢华,而且引领时尚潮流,玉器等高档消费品市场极度振兴,与扬州同为全国最重要的两个琢玉地。“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就是其真实的写照,陆子冈等代表人物更是名震京师,誉满四方,被人们誉为“鬼斧神工”。
至清乾隆,苏州琢玉作坊已达八百三十多户,在阊门内的专诸巷天库前周王庙弄,宝林寺前,向南诸如王枢密巷、石塔头、回龙阁,梵门桥弄,学士街直到剪金桥巷,到处可闻一片“沙沙”的琢玉声。而阊门吊桥两侧的玉市更是担摊鳞次,铺肆栉比。乾隆帝曾赞曰:“相质制器施琢剖,专诸巷益出妙手”。当时琢玉行会就设在周王庙,每年阴历九月十三至十六,全城大小近千家玉器作坊都要拿自己最精心的杰作作为祭祀的供品去陈列。届时,同业相互观摩,各路客商云集,市民争相观摩,热闹异常。这种现象,在全国玉雕行业内可能仅此一例。
在玉雕技艺方面,苏州善雕琢中小件,以“小、巧、灵、精”出彩。“巧”是构思奇巧,特别是巧色巧雕尤其令人叫绝;“灵”是灵气,作者有灵气,作品有灵魂;“精”是一刀一琢皆精致细到。由于近现代以来玉雕工具的不断改进,更为玉雕的精工细作创造了有史以来无可比拟的条件,因此“无论圆雕、平雕,都优美别致,图案线条刚柔结合,婉转流畅,毫不拖泥带水,不留碾琢痕迹,给人以方寸之间天地阔之感”。特别是苏州的薄胎器皿件,充分运用圆雕浮雕(浅浮雕、深浮雕)、镂空雕、阴阳细刻、取链活环、打钻掏膛技术、制口琢磨技术等不同的雕刻工艺,使其更加华美而精巧,成为“苏作”细作工艺的杰出代表而独树一帜。
苏州玉雕的兴衰起落一直受着时代牵引。在皇家御用时代发展到顶峰的苏作工,从民国时期开始逐渐衰退。印证了那句“盛世藏玉,乱世藏金”的名谚,在风雨飘摇的年代,精美而脆弱的玉器不是最合时宜的收藏品,解放后一直到改革开放前,玉器只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四旧”,一个是对外贸易中的工艺品。但是历史常常峰回路转,苏州玉雕在沉寂了一个多世纪之后而再度崛起,以其选材精良、构思奇巧、造型隽秀、琢磨工细、寓意丰富的地域特色为全国收藏界所公认。特别是上世纪末以来,全国各路玉雕高手纷纷落户苏州,使苏州玉雕从业人员迅速扩大至二万余人,南北技艺交融,精品佳作迭出,将苏作玉雕再次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苏作家具
苏作家具(亦称“苏式家具”)是指以苏州无锡、常熟等江南为中心的地区制作的红木家具,其造型简约清秀,线条优美,尺寸合理,在设计上吸收了宋代家具风格。用料上以黄花梨紫檀铁力木鸡翅木等木材为主。苏作家具的线条流畅,比例适度,稳妥大方,不管是放置在江南园林的亭台楼阁还是普通居民家中,都显得非常协调,装饰部分体现了简朴无华的特点,往往点到为止,有大写意风格,就像文人学子寒素中暗藏着一股孤傲之气。
苏作家具历史悠久,文化传统丰厚,在家具的造型、装饰、工艺等诸方面都有与众不同的独到之处。
苏作家具工艺精良,主要装饰手法有雕刻、镶嵌、髹漆装饰等。苏作家具雕刻重神似,刀法圆润,细腻生动。最常用浅浮雕透雕两种技法,雕刻口诀“雕刻要气韵,层次要分明,光滑要和顺,棱角要出清”就充分说明了苏作家具的雕刻不仅要求圆润流畅,棱角分明,达到形似,而且还要神似,讲求气韵生动。
由于地理条件决定,苏南地区的硬质木材来源在明代时与广州、北京相比,远不及它们充实,主要是靠海上通道运来,这些材料来之不易,因此苏州工匠们在家具制作上,用材精打细算,苏作家具可以说做到了“惜木如金”的境界。在木材不足的情况下,匠师们开动脑筋,创造出许多工艺手段。如包镶工艺,就是以杂木为骨架,在上面粘贴硬木薄板,粘贴技术非常高超,边缘棱角不露破绽。“掉五门”此是苏作匠师们对家具制作精细的赞美行话。比如椅子或凳,在作完之后,将同样的几只于地面上顺序移动,其脚印的大小、腿与腿之间的间距,不差分毫。这种尺寸大小相同、只只脚印相合的情形,称为“掉五门”。在非机械化生产的情况下确实难能可贵。
苏作家具既要造型优美,又要省料的作法从而使家具产生了俊秀的风格。历史上那些苏式工匠简直就象魔术师般精心地落用木料,巧妙套用,甚至连很小的木片都派上了用场,不论是大件器具或是小件器具,无不精心琢磨,保持美观,使之天衣无缝,其近乎鬼斧神工的工艺技巧令人叹为观止。江南的小桥流水等人文风光,造成了文化艺术上的清雅、委婉之风,也必然反映在家具审美和家具风格上。因此,苏作家具由于木材资源比较缺乏的因素和历史文化的因素,形成了家具造型上的轻巧、俊秀的特征。比如,同是太师椅广作则体大、雄伟、满身雕饰;而苏作则轻简、素雅。
苏作家具的装饰设计是苏作家具的亮点之一。合理的装饰,成为苏作家具中独特的点睛之笔,精工制作更是苏作家具中不可缺少的。且装饰题材非常广泛,动物方面喜用草龙,植物方面有灵芝、缠枝莲、竹节梗、芝麻梗等,其他纹样也有与众不同的方汉纹、博古纹等,也有通用的绳纹、拱壁、如意、鱼草、什锦等。
苏作刺绣
苏州自古以来是吴文化的摇篮,传统民间工艺之乡,“苏作”工艺因其品类齐全、技艺精湛、人才辈出而蜚声中外。高新区东渚镇,是苏州民间工艺最为集中地的地区之一,传统民间工艺的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其代表性的缂丝苏绣红木雕刻等等工艺均被列入国家级或省级“非遗”代表作名录。
苏作刺绣亦称“苏绣”。明清时期,江南成为皇家纺织品最重要的生产基地。苏州织造作为江南三织造之一,与清代宫廷有着密切的联系。苏州织造在清代皇宫之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故宫典藏的十八万件织绣藏品中,苏州织造占了一半,近十万件。更鲜为人知的是,原本都以为出自江宁织造妆花缎,在苏州也有这项工艺。
从曹雪芹的《红楼梦》中,后人一窥江宁织造的繁华胜景,同时也联结着苏州织造的辉煌历史。江南三织造共同肩负着皇帝交付的使命,同时又有着各自不同的分工,在《百家讲坛》中曾讲过,苏州织造和江宁织造一样做皇帝朝廷用的丝绸服装,江宁织造专门做皇帝用的“上用”丝绸,苏州织造主要是给皇帝做赏赐用的“官用”丝绸。“苏州织造的功能实际上是非常全面的,皇帝的很多事情都是通过内务府、通过织造府在地方上着手处理。它不光是身肩织造这一项功能,苏州织造江宁织造杭州织造不同的一个方面是,更多零星的、特殊的任务都会交给苏州织造府来做。原来是把江宁织造抬得比较高,从档案研究发现,苏州织造跟宫廷的关系可能更密切一些,尤其是像织造类似《彩织极乐世界图》一类计划之外的事情都是交给苏州织造来做。苏州织造府的功能更加强大,包括玉器的工艺、奇珍异宝的采办都是交由苏州织造来做的,它的本分工作是织造,但除了完成这些分内的事情之外,它会不断有一些创新的东西出来。它其实涉及了与清代宫廷内方方面面的事项,苏州织造跟宫廷的联系太多了。”
苏州织造在清代宫廷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从遗留下来的丰富藏品也可见一斑。尽管还没有人精细统计过故宫到底有多少苏州织造的物品,但据专家粗略估计,故宫的十几万件织绣藏品中,苏作织造绣制的物品占到一半,包括了成品与布料,将近十万件。丰富、精美的藏品彰显出极其高超的刺绣工艺。在这些内涵深厚的藏品中,苏州织造工艺中不仅有苏绣、宋锦等,妆花缎的织造苏州也有。“按照江南织造的分工,妆花缎应该是江宁织造做的,按照传统工艺的特点也属于江宁织造的工艺,但从藏品中发现,苏州织造也有这项工艺。”一张残缺的文字也提供了有力的证明,“苏州织造上用新样八丝地绒圈白牙五爪正而龙重石青龙襕缎壹疋用工料银贰拾贰两肆分叁厘陆”,这个“龙襕缎”就是妆花缎。
苏州织造工艺闻名于世,故宫博物院保存了最巅峰的宋锦工艺藏品《彩织极乐世界图》,曾由苏州宋锦织造技艺国家级传承人钱小萍成功复制,这幅代表着我国宋锦最高水平的佛教图卷,画作原稿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本是乾隆为母亲庆寿着宫廷画师丁观鹏而作,在研究中发现,这幅《彩织极乐世界图》应该是绣制于乾隆四十五年前后,“在这幅彩织作品的题赞上有一个落款,注明‘乾隆四十七年’。”
苏州东渚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马海英表示,海峡两岸文承一脉,习俗相同,有着极其相似的文化审美观点,借助诚品这一文化平台,有机会让苏作工艺走进台湾,加深两岸文化交流学习,汲取艺术创作思想和灵感。
参考资料
浅析“苏作”玉雕的时代特征.今日头条新闻网.2015-04-07
苏州重铸“苏作”玉雕辉煌.苏州新闻网.2013-09-16
最新修订时间:2023-03-28 14:56
目录
概述
时代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