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fad)又称流行,它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上或一个群体中普遍流行的,并为大多数所仿效的生活方式或行为模式。时尚既体现在物质生活(如衣、食、住、行)方面,也反映在精神生活(如文化、娱乐、活动)方面。
时尚的概念
时尚(fad)又称流行,它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上或一个群体中普遍流行的,并为大多数所仿效的生活方式或行为模式。时尚既体现在物质生活(如衣、食、住、行)方面,也反映在精神生活(如文化、娱乐、活动)方面。它经过
模仿、感染和
从众等大众连锁反应,成为社会上一时的普遍倾向。时尚行为既是一种群众行为,又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它同风俗一样,也是众人一致的行为模式。因此,时尚现象是调节大群体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重要因素。无论是人们的服饰打扮、仪表风度,还是思想观念、行为方式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时尚现象。
传播渠道
时尚一般有三种传播渠道:一是自上而下的纵向传导,即由社会上层政治、经济、娱乐界领袖人物倡导而形成风气;二是社会各阶层或群体的横向扩散,即由某一群体兴起,借助于社会作用,广泛普及与传播到其他群体或阶层;三是自下而上的纵向扩散,即先由社会上的普通群众开始,然后向上推广、传播。
时尚的特点
时尚的特点不仅在于它的时间性强,而且还在于它的变化的方向,在于新、奇、特:
新奇性
新奇性是所有时尚项目最显著的特征。一个新近出现的现象必须具有新、奇、特三个特点,才能被人们所追随。当然,所谓新奇性是相对而言的,比如牛仔裤在我国20世纪80 年代被视为新奇物,但其实它早已在国外存在,并不是新事物,只是相对当时的服装而言具有新奇性。
时效性
时尚有很强的
时效性,扩展与蔓延的速度很快,消失的速度也很快。因为再新奇的事物,当人们对它
司空见惯的时候,也就失去了其新奇的特点,人们自然很快就会失去兴趣;不同流行项目的时效性也有所不同,比如服装的流行相对来说持续时间长一些,流行歌曲、电影、玩具等兴衰的速度较快。
周期性
流行与时尚虽然短暂,但是往往会出现周期性的反复。今天时髦的事物,一段时间后也许变成陈旧的东西,今天是陈旧的事物一段时间后可能又被看做是新的。克鲁伯曾研究过妇女时装的变迁,发现1844~1919 年这段时间里,时装的变化大约每5 年到25 年出现一个循环。当然,现在妇女时装的变迁速度要快得多。
分类
时尚现象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又分为阵热、时髦和时狂。
阵热
是一种短时期内流行起来又迅速平息下去的生活方式,其持续时间不长,较少计划性。例如20世纪60 年代全国青少年中的乒乓球热,80 年代的排球热和90 年代的足球热。
时髦(fashion)
是流行或时尚的一种典型表现,它是指人们偏离传统而倾向于当时新颖入时的生活方式。和阵热相比,它显得有些极端,发端于少数人身上以后逐渐为人效仿,现实生活中常指时尚的初始阶段。
时狂(extreme fad)
是时尚的极端行为,指阵热追求某种生活方式达到丧失理智的程度,可能出于个人对社会潮流的盲目追随,也可能是对社会强大心理压力屈从,它持续时间较短,来时猛烈去时匆匆。
时尚的表现形式
时尚的内容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它同个体的价值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时尚表现形式有三个方面的内涵:①时尚是对某种生活方式的依从和追求,它们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形式多样,比如歌曲、词语、服装、发型、礼仪、建筑风格、色彩等。②时尚是相当多的人依从和追求的某种生活方式。例如,现在染发的女性随处可见,可以说现在流行染发。③时尚是一个时期的社会现象,过了这个时期后就不再流行。例如有一段时间流行健美裤,而现在几乎无人再穿这种裤子。如果时尚流行的时间较长,就会转化成人们的习惯,成为社会传统。
总之,时尚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与社会的经济、文化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时尚作为人们的兴趣、爱好、愿望的一种反映,也与个体的认识水平和文化水平,个体的年龄特点和独立一依从性特点,个体的审美特征和道德发展水平以及个体价值观的发展变化密不可分。对整个社会来说,时尚是调节大群体活动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因素,反映了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审美观、伦理观和精神风貌。
时尚的社会心理机制
求新欲望
人类本能地具有对新鲜事物的渴望,以及对陈旧事物的厌弃的基本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与人们对流行的追求有密切的关系。麦独孤、托马斯等社会心理学家均指出“求新”与“好奇”是人的本能需求。而流行和时尚本身的新奇性特点恰好可以满足人的这种需求。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博格达斯(ES, Bogardus)提出流行和时尚是人类“追求冒险和新奇经验”的冲动作用。而流行和时尚正是以其创造的新的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的新面目满足人们的求新欲望。
模仿与从众心理
模仿是人类有意无意地对某种刺激作出类似反应的行为模式、不管模仿是先天倾向还是后天习得的,它都是客观存在的,是人们追随流行与时尚的心理机制之一。人们对流行事物的模仿分虔诚性模仿和竞争性模仿,两者都是赶潮者模仿领潮者,前者的目的是出于对被模仿者的尊敬,后者是为了要赶上或胜过被模仿者(周晓虹,1994)。因为流行和时尚一旦传播开来,便形成一股社会力量,这股力量作为群体的追求目标会对人们造成无形的压力,人们为了求得与大众的一致,会先后步入赶潮者的行列,成为流行和时尚推波助澜的大众力量。
自我防御与自我展示
社会地位较低、受到忽视或自卑的人,往往用追求时尚来进行
自我防御。比如过去美国黑人的社会地位很低,他们经常喜欢穿最新流行的奇特华丽的服装;又如,不受同学和老师欢迎的学生,有时候总想用一些流行的新奇词汇,标新立异的行为,来消除自己的自卑感。当然,更多的人是在“张扬个性”“标新立异”或“表现地位”的冲动下追求流行和时尚的。
从时尚的社会心理机制可以看出,人的心理动机常常是互相矛盾的,既要求同于人,又要求异于人。当一个流行项目刚刚兴起之时,人们为了标新而追求流行,当该项目广为传播时,人们为因趋同而追求流行,当该流行项目持续一段时间,变得司空见惯,毫无新意时,人们又产生厌弃心理,开始追求另一些新颖的事物,于是,新一轮的流行又开始传播。求同和树异这对互为矛盾的心理动机,使得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互相模仿、互相追逐、互相竞争,使得时尚的钟摆永不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