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胸科协会(1962)将脓胸形成的过程分为3个不同时期:渗出期、纤维化脓期与机化期,反映出病变在胸腔里的发展。急性脓胸整个过程约3~4周,若未得到及时治疗,则进入慢性脓胸期。
在渗出期(Ⅰ期),胸膜明显肿胀并有稀薄的渗出液。
纤维蛋白沉积在胸膜的表面,尽管早期
成血管细胞或
成纤维细胞增生,从胸膜向外扩展,但是这层膜很薄,排空积液后,并不影响肺的
完全膨胀。胸腔积液检查白细胞计数和
LDH水平均低,糖及pH一般均正常。
在纤维化脓期(Ⅱ期),有大量的纤维蛋白沉积在胸膜的表面,
壁层胸膜较脏层胸膜表面更多。积液也变得稠厚,成为明显的脓性。在此期,肺虽然活动度减小,但仍能再膨胀。积液分隔也发生在此期。胸腔积液的pH及糖逐渐降低而LDH则升高。
在3~4周内,开始机化(Ⅲ期)。在壁层胸膜及脏层胸膜表面,大量成纤维细胞生长和
胶原纤维形成。脓液变得异常黏稠。在此期中,肺的功能最终由于厚实的纤维板束缚而丧失,若不进行
胸膜剥脱术,肺就无法再膨胀。在7周内,小血管亦开始长入纤维板中。胸腔积液pH常低于7.0,糖常低于40mg/dl。
在抗生素问世之前,
肺炎双球菌、
链球菌、
葡萄球菌是脓胸的主要致病菌,现在较为多见的致病菌为葡萄球菌和某些
革兰氏阴性杆菌,如克雷伯杆菌、
大肠杆菌、
绿脓杆菌等,也可为结核菌、
阿米巴原虫和放线菌等特殊
病原微生物感染。
脓胸继发于
肺部感染时,通常都有急性
肺炎的病史,当肺炎引起的
发热等症状逐渐好转后,患者再次出现
高热、
胸痛、大汗、
胃纳差和
咳嗽加剧等症状;如果为
肺脓肿破溃引起的急性脓胸病例常有突发性的剧烈胸痛、高热和
呼吸困难,有时还有
发绀和休克症状。如发生支气管-胸膜瘘时突然咳大量
脓痰,有时有
血性痰。
慢性脓胸为急性脓胸经历6~8周未能及时治愈转入慢性期,由于较厚的纤维板形成,脓液中的毒素吸收减少,临床上
急性中毒症状较轻,主要为慢性中毒症状和长期慢性消耗造成的
低热、乏力、消瘦、贫血、低蛋白等,并有
慢性咳嗽、
咳痰、气短和胸痛,活动时呼吸困难。
脓胸
急性期患者呈急性面容,有时不能平卧,患侧呼吸运动减弱,叩诊浊实,听诊
呼吸音明显降低或消失。
脓胸慢性期患侧
胸廓塌陷,
呼吸运动减弱,脊柱向患侧侧弯,气管和
纵隔移向患侧,
叩诊呈
浊音或
实音,听诊呼吸音明显降低或消失。如果合并支气管胸膜瘘,当患者健
侧卧位时可出现
呛咳加重。病程长久患者可有
杵状指(趾)。
早期
渗出液,继而脓性,部分有臭味;白细胞计数达(10~15)×109/L,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蛋白质含量>3g/dl;
葡萄糖<20mg/dl;
涂片染色镜检可找到
致病菌,进行培养可确定致病菌,药敏试验用于指导治疗。
【
急性脓胸的治疗原则】抗感染、排净
脓液促进肺复张以消灭
脓腔、全身给以
一般治疗。①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根据培养的菌种和
抗生素敏感试验调整抗生素;②及时彻底抽除或引流脓腔内脓液;③使受压的肺复张以恢复其功能;④支持疗法,注意营养,补充维生素,纠正
贫血,治疗
并发症;⑤治疗引起脓胸的病因。
(1)及早穿刺
排脓、消灭脓腔是控制感染的关键。每次抽净脓液后用
生理盐水灌洗,然后向胸腔内注入抗生素,如
庆大霉素,溶于10~15ml生理盐水中使用,或其他对细菌敏感的抗菌药物。开始每日或间日1次,以后视病情而定。
(2)如穿刺引流脓液不佳,病情进展,
毒血症明显者,或合并
支气管胸膜瘘或
食管胸膜瘘的脓胸或
脓气胸,可在在
局麻下做肋间插管或经肋床插管闭式引流排脓,灌洗和局部抗生素注入治疗,脓腔关闭后
拔管。
【慢性脓胸的治疗原则】改善患者全身状况,排除造成慢性脓胸的原因,闭合脓腔,消除感染。①全身支持疗法改善
营养状况,纠正患者的贫血和
低蛋白血症,尽可能作些适当活动以增强体力。贫血严重的患者应行多次少量输血和进食高热量、
高蛋白饮食。②消除胸膜间脓腔,去除坏死组织,治疗原发病。③促进肺扩张,恢复
肺功能。
(1)纠正贫血与
营养不良,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对贫血严重的患者可以少量多次输血。
(2)改善原有
胸腔引流,使引流更通畅,为以后的手术创造条件,部分患者可因此得以闭合脓腔。
(3)
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剥除
壁层和脏层胸膜上的
纤维板,使肺组织从纤维板的束缚中游离出来,重新扩张,不仅消除了脓腔,而且还能改善肺的通气功能,这是最理想的手术。但由于肺内有广泛病变或增厚的胸膜与肺组织粘连过紧,使胸膜
纤维层常无法剥除。因此,该手术的适应症比较严格,仅适用于肺内无空洞、无活动性病灶、无广泛
纤维性变、肺组织能够扩张的慢性脓胸。
(5)
胸廓成形术:目前多用改良的Schede手术,即仅切除壁层纤维板,
骨膜下切除肋骨,保留骨膜和
肋间肌、
肋间神经和血管,将肋间束固定在脏层纤维板上,消除脓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