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淋巴管是单层内皮细胞构成的管道网,以稍膨大的盲端起始于组织间隙,较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为大,除能透过组织液之外,还能透过较大分子的物质,如蛋白质、细菌、异物、癌细胞等。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后,称为淋巴液,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在小肠绒毛内的毛细淋巴管,能吸收脂肪微粒,使淋巴液呈乳白色,故称为乳糜管。全身除
中枢神经系、
骨髓以及某些无血管结构的器官(上皮、角膜、晶状体、软骨)缺乏毛细淋巴管以外,毛细淋巴管几乎遍布全身。毛细
淋巴管相互吻合成网,与毛细血管紧邻,但互不相通。毛细淋巴管管径较毛细血管者为大,而且延展性很强,有时能扩大3倍以上。
淋巴管由毛细淋巴管汇合而成,管径增粗,管壁结构与小静脉类似,其特点是:①管壁较薄,瓣膜很多。瓣膜的出现是毛细淋巴管过渡到淋巴管的主要标志。瓣膜的结构与静脉瓣者相似,但数目多,具有防止淋巴逆流的作用。四肢淋巴管的瓣膜发育良好,下肢多于上肢。瓣膜间距各处不一,在近器官处平均为2~3mm,一般的淋巴管中为6~8mm,淋巴干中为12~15mm,在胸导管中为6~10mm。瓣膜附着处扩张成窦形,使淋巴管的外观呈串珠状。②淋巴管在其向心行程中,至少流经一个淋巴结,有的经过8~10个淋巴结。据报道,心脏、食管、甲状腺、肾上腺等器官的淋巴管在汇入胸导管之前,可无淋巴结介入。③淋巴管之间的交通支甚多,其数量多于静脉,除浅、深淋巴管(以深筋膜为界)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吻合以外,身体左、右两侧的淋巴管之间也可互相交通。④具有年龄特征,胚胎期及新生儿淋巴管的管腔宽大,网密,吻合亦多,2~3岁以后淋巴管逐渐变细,数量亦减少。
在淋巴管之间存在许多侧副支,平时,其管径狭窄或呈闭合状,不参与淋巴回流。但当淋巴管回流受阻或中断时,有关的侧副支逐渐扩张开放,输送淋巴液,成为淋巴侧副循环。此外,还可在淋巴管中断处发生新的淋巴管吻合支,把断端接起来,恢复淋巴流。淋巴侧副循环是在淋巴流受阻,淋巴管被撑张大,瓣膜失效,淋巴流经侧副支迂回汇入静脉的向心流动。因此,淋巴侧副循环就成了病变扩散或癌肿转移的途径。许多因素可以促进或延缓淋巴侧副循环的建立。实验证明,温热、运动、感染等能促进侧副循环的建立,而神经损伤,放射线照射,制动(静止)可减缓侧副循环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