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化胡经》是对于道教一系列与“
老子化胡”之说相关的系列经典的总称,相传从
东晋时开始
成书,至唐代增益至10卷本。
化胡说的由来
初期的佛教进入中国,被认为是神仙方术的一种,时人混老子、佛为一人。
三国魏国郎中
鱼豢于《
魏略·西戎传》沿成其意说:“《浮屠》所载,与中国《老子经》相出入,盖以为老子西出关,过西域,之天竺,教胡浮屠属弟子,合有二十九,不能详载,故略之如此。”到了西晋惠帝时,道士王浮为了与佛教斗争编造出了《老子化胡经》。道教传说老子在天竺乘日精进入净饭王妃净妙腹中,出生后自号释迦牟尼,建立了佛教,并开始对印度人实行教化,这就是所谓的“老子化胡”。释迦牟尼不过是老子的一个化身。
成书过程
自魏晋以来,佛教实力不断壮大,道佛之争开始浮现并趋于尖锐化。尤其以《老子化胡经》开始
成书为标志。东晋末竺
道祖《晋世杂录》记载:“道士
王浮每与沙门
帛远抗论,
王浮屡屈焉,遂改换《西域传》为《化胡经》。“道士王浮编写《老子化胡经》是道教最先用老子化胡说来贬低佛教的标志。最早出于梁代僧祐的《
出三藏记集》卷十五《法祖传》:后少时有一人,姓李名通,死而更苏,云:见祖法师在
阎罗王处,为王讲《
首楞严经》,云:讲竟应往
忉利天。又见祭酒王浮,一云道士基公,次被锁械,求祖忏悔。昔祖平素之日,与浮每争邪正,浮屡屈,既意不自忍,乃作《老子化胡经》,以谤佛法,殃有所归,故死方思悔。而南朝
刘宋时期,道士
顾欢作《
夷夏论》贬低佛教,称佛为老子化身,佛道
二教互争短长,展开了所谓“
夷夏之争” 。
“化胡说”论战
北魏时期的论战
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召释、老二宗上殿,侍中刘腾宣勅,命诸法师与道士对论。清道馆道士姜斌同融觉寺沙门昙无最对阵,争论老子与
释迦牟尼的出生谁先谁后。道士姜斌引《老子开天经》,以老子生于东周
周定王三年,即公元前604年,而沙门昙无最引《周书异记》、《
汉法本内传》,以佛陀生于西周
周昭王二十四年,即公元前1029年,二者相较,佛陀要早生老子400多年。孝明帝想要处死姜斌,得
三藏法师菩提流支求情,改判流放马邑。
隋唐时期论战
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帝于道坛见老子化胡像,大生怪异,集沙门道士共议,参加的道教一方为张宾(擅长面相和星占之术,盛言
杨坚有代谢之征,因而被隋文帝杨坚重用。),佛教一方为彦琮,此次讨论具体情况史无记载,只说
彦琮因此作有《辩教论》,以辩论道教的“老子化胡说”。
大业四年(608年),杨宏率道士、儒生入智藏寺与佛教展开论辩,双方主要论辩人物为沙门
慧净和道士余永通。余永通以“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诘问,慧答曰:“有物混成,为体一故混?为体异故混?若体一故混,正混之时,已自成一,则一非道生;若体异故混,未混之时,已自成二,则二非一起,先生道冠余列,请为稽疑?”余永通对此是无言而对。
唐初,因
太史令傅奕反佛和佛道的排位之争,朝廷多次举行佛道辩论,气氛紧张。
唐高宗显庆五年八月十八日,敕召僧人静泰、道士
李荣入洛宫辩论。高宗问:“
老子化胡为佛,此事如何?”静泰回答说,
道教经典除了《老子》、《
庄子》外,其余经典如《灵宝》、《上清》、《三皇》等经,都是后人所造,至于
王浮伪造《老子化胡经》,佛教方面早就考证出来,无须多辩。针对李荣引《老子序》“老子化胡为佛”、“西适流沙”之说,静泰引《化胡经》“我师
释迦文,善入于泥洹”等文,指出《老子化胡经》前后矛盾,逻辑混乱,并据《
西京杂记》“老子葬于槐里”,否认老子有西出化胡的可能。
武则天于
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夏四月,下令禁止佛道攻击。规定:“自今僧人及道士敢毁谤佛道者,先决杖,即令还俗。”
宋元时代的论战
宋徽宗时期,
佛道之争,尤为激烈。道士
林灵素和和尚斗法,林灵素对宋徽宗说“
释教害道,今虽不可灭,合与改正,将
佛刹改为宫观,释迦改为天尊,菩萨改为大士,罗汉改尊者,和尚为德士,皆
留发顶冠执简”。徽
宗依奏,于宣和元年(1119)正月下诏,改佛为道,易服饰,称姓氏;左右
街道录院改作道德院,
僧录司改作德士司,隶属道德院。不久又改尼姑为
女德。
皇太子上殿争之,令胡僧立藏等十二人和
五台僧二人、
道坚等与
林灵素斗法,结果僧人失败,不得不戴冠执简。
元朝初年,由于
丘处机跋涉千里游说成吉思汗,由此全真教势力强大,大肆刻印王浮的《老子化胡经》,并新造《老子八十一化图》,大量印发。明确宣称道教、佛教皆由太上老君创立,
华夏文明起始于老君,三皇五帝皆是老君化身所教化,老子、释迦牟尼皆是老君化身,遭到
佛教徒的强烈不满。元
宪宗蒙哥为了平息佛教徒的愤怒,曾两次召集佛道辩论。宪宗八年的辩论是有史以来场面最大、时间最久的一次佛道辩论。禅宗僧人
祥迈在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奉敕将此事全程纪录,名为《
辨伪录》。
宪宗八年
七月,蒙哥命忽必烈亲王召请各地僧、道两宗,僧人300多人,道士200多人,佛道两方各出17名代表,佛教方面以少林寺
福裕长老为“头众”,道教方面以全真道的“权教”
张志敬(张真人)为“头众”。双方围绕道教的《老君八十一化图》、《老子化胡经》及其他“谤佛”
道书进行辩论。包括儒者在内所谓“
九流名士”来到上都的皇宫聚会,参加集会的担当“证义”的丞相、大臣及儒者共200余人。辩论由忽必烈主持,掌管佛教事务的那摩国师、
八思巴国师、西蕃国师等人一并到场。在辩论中,佛教方面准备充分,紧紧抓住《化胡经》是否为老子所说、何为佛、老子有无到
天竺化胡成佛、道士能否持咒做到入火不烧、白日上升、摄人返魂、固精久视等问题,让道士答辩,忽必烈、八思巴国师也亲自向道士提出质难,道士理屈词穷。
化胡说的形成及其作者
老子化胡说简称”化胡说”,即老子化身为佛建立佛教。老子化胡说是巧妙利用《
史记》老子传中“西出
函谷关而去,莫知所终”之句编造出来的。记载化胡说的是《老子化胡经》,通常认为《化胡经》是
西晋祭酒王浮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