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效率是国家征税必须有利于
资源的有效配置和
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必须有利于提高税务
行政效率。它包括
税收经济效率原则和税收
行政效率原则,前者是指国家征税应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率,保证经济的良性、有序运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该原则侧重于考察税收对经济的影响。税收
行政效率原则是指国家征税应以最小的税收成本去获取最大的
税收收入,以使税收的
名义收入与实际收入的差额最小。该原则侧重于对税务行政管理方面的效率的考察。
简介
税收效率指政府征税有利于
资源的有效
配置和
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提高税务行政的管理效率。它可以分为税收的
经济效率和税收本身效率两个方面。是政府制定
税收政策的基本
原则之一。
税收效率的主要
内容包括:征税给纳税人带来的额外
负担要降低到最低
限度,使税收活动尽量减少对经济运行的
干扰,从而提高
经济效率;在征税过程中,要使征纳双方花费的费用尽量地小,使
税务支出占
税收收入的比重尽量地小,从而增加税收的实际收入
数量即实际入
国库数。
税收
行政效率也叫税收征收效率,是指努力使税收行政优化,最大
限度地减少
国家征税对产业活动的额外
负担,以最少的征收费用或者最小的额外损失取得同样或较多的
税收收入。税收
行政效率原则一般要求包括下列
内容:依法征税的基本规范、精干有力的
税务机构、简便易行的征收制度、通畅的税收信息
流程、最少的征收费用和额外
负担。税收
行政效率是税收征管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从
征税成本和纳税成本两方面来
考察。一方面
税收收入的实现要依靠税务机关进行税收管理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其他管理费用;另一方面也要依靠纳税义务人在纳税过程中所支付的纳税费用。
税收效率指政府征税有利于资源的有效
配置和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提高税务行政的管理效率。它可以分为税收的
经济效率和税收本身效率两个方面。是政府制定税收政策的基本
原则之一。税收效率的主要
内容包括:征税给纳税人带来的额外负担要降低到最低
限度,使税收活动尽量减少对
经济运行的
干扰,从而提高
经济效率;在征税过程中,要使征纳双方花费的费用尽量地小,使税务支出占税收收入的比重尽量地小,从而增加税收的实际收入
数量即实际入国库数。税收效率是
国家征税必须有利于
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必须有利于提高税务
行政效率。它包括税收
经济效率原则和税收
行政效率原则。税收效率反映一定时期内
国家用于税收方面的投入或
耗费与所取得的聚集资金、调控
经济及监督管理等方面的效率或成果之间的对比关系。它集中体现了在税收
分配过程中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基本内容
税收的效率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税收的
行政效率、可通过一定时期直接的
征税成本与入库收入的对比来
衡量。这里入库的
税收收入是税收的直接效益,而直接的
征税成本、是指税务机关为获得税款的
耗费、包括各种公务经费和人员经费。一般地说,直接的
征税成本与入库的
国家税款之间比率越小。税收
行政效率越高。亚当· 斯密在
《国富论》中所提出的“一切赋税的征收,须设法使
人民所付出的,尽可能等于
国家所收入的”观点、其核心即是政府应努力降低
征税成本。
第二层次是税收的
经济效率。这是从整个
经济系统的范围来
考察国家征税是否有利于
资源的合理
配置和
经济机制的有效运行,它是通过税收的经济成本和
经济收益之间的比值来
衡量的。
经济成本包括纳税人为缴纳税款而支出的各种费用〔如办理
登记、
申报及聘请税务代理等)可能因征税导致的额外
负担等。很显然,提高税收购
经济效率就是以较少的经济成本换取较多的
经济收益。
原则
税收本身的效率
原则是指
税务行政管理方面的效率,检验税收本身效率的标准在于税务支出占税收收入的比重。在征税过程中,一般总会发生两类费用:一是管理费用,亦称“税务行政费用”。即政府部门在实施各种税收计划、征管各个
税种过程中所支出的费用。具体包括: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工资、薪金和奖金支出;税务机关办公用具和设施支出;税务机关在征税过程中因实施或采取各种方法、措施支付的费用以及进行及适应税制改革而付出之费用及由其他政府部门提供而无需支付的各种劳务等等。二是执行费用,亦称“奉行纳税费用”。即纳税单位和人在按税法纳税过程中所支出的费用;纳税人花
申报税收方面的时间(
机会成本);纳税人为避税所花费的时间、金钱、精力等等。
亚当·斯密最早关注税收效率理论并予以阐述。他提出在征税时要尽量节约征收费用,使纳税人付出的,应该尽可能等于国家所收入的。这一
原则是针对当时
税收制度致使征收费用过高的弊端提出的。一是税吏过多,不仅耗去相当部分税收作为税吏的薪俸,而且还在正税以外,苛索
人民,增加
负担;二是税收妨碍人民的勤劳和产业的经营,减少或破坏了可供纳税的基金;三是不适当的税收可能成为逃税的诱因,严惩逃税,又将引起倾家荡产违反了一般的正义
原则;四是税吏的频繁访问和检查,这些虽然不会给纳税人带来金钱上的损失,但将会给纳税人带来不必要的烦忧。他提出的最少征收费
原则,从降低税收征纳成本的角度、税收尽量减少对
产业的不必要干预等角度,既涉及征税过程本身应注意的问题,也已经涉及税收与生产发展关系问题,是对于
税收效率原则的高度概括。
税收效率原则就是通过税收实现效率目标,包括提高
资源配置效率和减少效率损失两个方面。当以价格为核心的
资源配置作为最基本的资源配置方式已经使资源处于最优配置状态时,政府税收对资源的重新配置都将
干扰经济效率有效发挥,使经济变得低效或无效,在这种情况下税收应避免或减少对经济的干预,以避免或减少效率损失。反之,如果
市场配置并没有使
资源处于最优配置状态,那么有可能通过税收对
经济资源的重新配置,提高
资源配置效率,在这种情况下税收有必要积极干预经济,从而提高经济效率。
现代税收理论一般把税收效率
原则概括为3个方面:(1)资源配置角度税收
分配有利于资源有效配置,使社会从可利用的资源中获得最大利益。(2)
经济运行角度税收
分配要有利于经济运行,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和
微观经济效益的提高。政府征税是将私人
经济部门占有和使用的
资源转移给政府部门的过程。如果税收
分配不当,就会造成对市场
经济的扭曲,影响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正确决策,给社会带来
福利损失,形成所谓税收超额负担,因此,征税要遵循效率
原则,使社会承受的
超额负担最小,并形成较小的税收成本换取较大的所得(即效率)。(3)税务行政角度在征税过程中征税主体支出的费用占收入的比例要尽可能地最小。
现状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税收效率偏低,税收管理
潜力仍然很大,从税收征收成本看,全国税务系统百万大军,以人年 均2万元经费概算,每年就需200亿元从纳税成本看,
申报纳税、缴纳税款、聘请代理、咨询服务等方面的开支也很惊人,如报载某
大型企业1998年仅
增值税专用发票专项支出就达600万元.有研究表明,我国税收成本始终在5%以上,这与国外一般在1.5%左右的水平相比.无疑是偏高的.另外,从税收征管质量来看,也
亟待提高,如每年由于从偷漏骗
逃税和越权减免导致的税收流失都在上百亿元,虽通过查补大部分已追征入库.但应征之税却被漏掉,无疑也说明征管质量差,税收效串很低.
影响因素
造成税收效率不高的原因很多,主要是:
税收机构庞大执法水平和征管技术不高
现在
全国省以下税务机关设置两套机构,本己
庞大,而一些地方的征收机关还是按
行政区划设置,税务人员
数量一再扩充,1994年以来已基本翻了一番.但税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及征管水平却不尽如人意,不能做到应收尽收影响了征管效率.另外,虽然基层征管机构多数已配备了
计算机.但
软件开发和操作、
维修水平跟不上,实际利用率并不高;征管和
稽查信息共享的程度低.税务稽查计算机选案无法完全实现.现代化征管要求与落后的技术水平之间的
矛盾日益突出,客观上制约了税收征管的效率和质量。
纳税人素质不高
虽然经过多年税收宣传,全社会整体纳税意识有所提高,但在市场化进程中,许多新办企业、新兴业户对税收的
本质功能仍
缺乏应有认识.农村地区、零星税源分散隐蔽很多私营业主、个体业户账证不全,迟迟不办理
登记.使税务机关无法实行税务监控.还有的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对税务系统采用的Ic卡、数据采集器等电子
申报手段不能适应.落后的办税能力与高科技电子申报的反差很大、
制约了税收征管改革的进程.纳税人素质参差不齐、影响了整体纳税质量,
干扰了市场
经济要求的公平竞争秩序,是制约税收征管效率的主要
因素.
税收环境不够理想
从
经济环境看,在走向市场经济之初的现实经济运行中,滋生了大量的“
地下经济”,由于信息不灵、政策的
贯彻难度大,给税源的监控带来很大困难,税务机关要把潜在的税源变成收入就必然要加大税务
要素的投入,增大了
征税成本.从社会环境看,1994年的税制改革,使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责权利关系逐渐明确,相应地由财政利益
分配引发的政令不通现象
日益严重,表现在一些地方过多
考虑部门利益和地方利益,强行收费,弱化收税,甚至越权减免税,造成
国家税收流失,弄虚作假,虚报浮夸,追求所谓政绩而不顾税法的严肃性,严重妨碍税收执法.从文化
环境看,由于尚有很多纳税人法制现念和
纳税意识很差,税收法规的执行不仅得不到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反而有人千方百计地逃避纳税义务,有的甚至抗拒、敌视税务执法行为,这必然会为税务机关依法治税带来难度,为了维护税法
尊严,税务机关必须加大税务要素的投入,结果导致征税成本的增加.
对策
树立正确的税收效益观念
树立正确的税收效益观念,加强对税收成本的管理
征税成本是社会演源的一种虚费,应尽可能降低到最小跟度.因此,必须彻底摒弃传统的“无本征税”旧观念,树立正确的征税成本观念,把税收效率
思维理念贯彻到
税收制度改革、税收征管机制改革和税收
日常管理工作之中。鉴于现实状况,提高税收效率,至关重要的是以法的形式,规定整个税收征管活动.所以应尽快出台税收的根本大法一一
《税收基本法》,修订现行
《税收征收管理法》及配套各项法规.使税收效率的提高有一套法律法规作保障.还要改变实际工作中单纯“以收入论英雄”的做法.把税收效串作为考核
税务部门政绩的一项重要指标,建立评价税收效率的措施体系,包括:税务机关税收征收成本(率);纳税人纳税成本(率);税收征收管理成本(率);税收征管净收益(率);纳税人漏税额(率),以此考核各级税务机关税收征管效率,促使他们更加重视、关注税收征管效率从而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税收效率.
改革税收行政
1.合理调整机构,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提高税务人员素质.
解决好机构林立。
人浮于事的问题是
降低税收成本、提高税收效率的必由之路。应按
经济流向,本着精简机构、便于管理、经济科学的
原则,收缩基层征管机构。在办税服务厅的
设置上,可实行国地税“合署办公”的办法,既
方便纳税人,又减少投入.在机构调整时可灵活一些,
税源相对集中的地方,可采取
集中征收的办法,对税源相对分散的地方,也应该
经济流向来合理设置,井强化每一个机构的
部门功能.在人员
配置方面、要着重改变非
业务人员过多、勤杂人员过多的现状。要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严格定编定员,解决机构和人员的不合理状况,同时通过教育、培训提高税务人员职业道德及业务素质.这样,既可以节约
费用开支,又能
激发税务人员的工作热情,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2.加快微机开发利用
进程.改善税收征管条件.以
微机技术代替
手工劳动,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中的随意性.可以说,加快微机的开发和应用,全面提高税收管理的科技含量,是最终降低税收成本的根本途径.
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税收征管的各个环节,都广泛采用微机,大大提高了税收征管效率,也缩短了纳税人
申报时间,使复杂的申报、检查、
稽核等可以迅速完成.我国税务系统的微机开发尚处起步阶段,应逐步提高其开发及应用水平,主要工作包括:一是规范税收征管
流程,统一税务系统的计算机软件
开发,防止各自为政、
自行开发带来的不必要浪费;二是逐步实现微机
联网,提高涉税信息传递的速度和质量,构建
税源联控机制;三是提高设施使用效率.防止只将计算机充作打字机甚至
游戏机的浪费问题出现;四是认真做好计算机应用的培训工作,提高税务人员的
计算机操作水平.
3.推行税务代理,
健全协税护税网络.随着
经济的发展,税务机关的工作量及
管理难度都在加大,单纯扩编增员会加大税收成本.所以应推行税务代理制度,把本该由纳税人自己办的事,从税务机关分离出来,把服务工作推向社会,减轻税务部门自身
负担,吸收社会力量协税护税,就
缓解了征管力量不足的矛盾,相应减少了税收成本.另外,由税务代理人向纳税人提供专业服务.虽也要收费、但比纳税人自己去纳税要有效、
简约和顺利多了,从而节约了纳税费用.从另一侧面提高了税收效率.
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减少征管阻力1.加大税收宣传
力度,减少税收征纳矛盾和征管阻力。现在,纳税人依法纳税的意识已较以前
增强,但仍要提高税收宣传质量,及时提供最新政策法规信息和具体操作方法.加速税法向广大纳税人
渗透的进程.另外,还应将税收宣传的范围扩大到一切公民以及政府、机关和行业管理部门这既是当前
顺利开展税收工作、提高税收效率的保证,也是
未来税收事业发展的基础. 2.加大税收
稽查力度,打击一切涉税
犯罪行为。税收环境的营造,离不开必要的强制措施.在现行征管条件下,要注意提高招查选案的憋确度,使全稽查执法手段.赋予稽查部门相应的执法权力.通过
严格执法净化了税收环境,就会减少管理难度,提高税收效率.另外,为尽快解决税收征管中“有事无人管,有人乱管事。的问题,
解决那些由于部门甚至个人
利益而使税案久拖不决、办案拖拉的问题,建议改革目前“税侦室”的作法,由
税务部门单独组建税警队伍,行政上届税务局
领导,业务上接受
公安机关的指导,并积极创造条件,建立税务法庭,独立处理税务违章案件,这最终定会有利于税收效率的提高。
总之,提高税收效率大有
潜力可挖.税务机关应一方面开拓税源,大力组织收入,另一方面
倡导节支,减少管理成本,从而实质上增加税收收入,实现税收的政策目标.
选择
税收征收一方面导致效率损失,另一方面又能起到改善
资源配置效率作用因此,从效率出发,税收的
目标应是:在市场对经济资源配置有效的情况下,保持
税收中性,以减少效率损失;在市场对经济资源配置低效或无效的情况下,强化税收
杠杆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税收中性与经济效率
税收中性是指税收应采取不偏不倚姿态,不干预市场
经济的决策,使
超额负担极小化。在市场对经济资源配置有效的情况下,税收的干预必然会使资源配置偏离有效配置状态,导致效率损失,这时,税收的目标应选择中性税收,以
取得税收收入为
目的,减少税收对经济干预,减少效率损失。由于效率损失是以
超额负担的大小为依据,因此,
减少效率损失也就是使超额负担极小化。?
在完全
竞争市场,又没有外部因素影响情况下,对商品征税导致的效率损失
大于所得税。
(二)税基选择
从
资源配置效率角度
分析,一般
商品税的
超额负担小于选择性商品税,因此,一般商品税优于选择性商品税。
商品税和所得税的效率影响比较
对于一般商品税,有单一
税率和
差别税率两种。一般商品税如果选择
单一税率,即所有商品都按相同税率征收;一般商品税如果选择
差别税率征收,即对于不同商品按不同税率征收。在实行一般
商品税的情况下,如果选择差别税率,从
资源配置的效率角度分析,对资源配置的影响相当于选择性商品税。因为
差别税率影响到不同商品的
比价关系,从而影响到由市场决定的商品选择,在市场所决定的
资源配置处于最优的情况下,将使资源偏离最优配置状态。
实行
差别税率的一般
商品税和选择性商品税比较,从
资源配置的效率角度分析,具有
相似的影响,因此劣于实行单一税率的一般商品税。为减少效率损失,应选择单一
税率的一般商品税。但如果必须实行
差别税率的一般
商品税或选择性商品税,那么,依据
反弹性法则选择商品征税或
设计差别税率,才能够减少效率损失。所谓反弹性法则也就是征税商品选择或
税率高低差异应同
价格弹性相反。
税收杠杆与经济效率
?
税收经济效率原则
税收经济效率原则是指
国家征税应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率,保证经济的良性、有序运行,实现
资源的有效配置。该
原则侧重于
考察税收对
经济的
影响。 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经济资源配置和经济机制运行的影响,要使税收超额负担最小化和尽量增加税收的额外收益。这是因为,税收在将社会
资源从纳税人手中转移到政府部门过程中,亦可能在两方面给社会带来超额负担。一是资源配置方面的超额负担。征税一方面人部门支出,另一方面又增加政府部门收入。如果征税导致私人
经济利益损失大于征税增加的社会经济利益。就发生了税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超额负担。二是经济机制运行方面的超额负担。如果征税对市场
经济运行发生不良影响,
干扰了私人消费和生产的最佳决策,同时相对价格和个人行为方式随之变更,就发生税收在经济机制运行方面的超额负担。在现实生活中,一方面尽可能压低税收的征收数额,减少税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度;另一方面,尽可能保持税收对市场机制运行的中性,并在市场机制失灵时,将税收作为调节杠杆加以有效纠正。
税收行政效率原则
税收
行政效率原则是指
国家征税应以最小的税收成本去获取最大的税收收入,以使税收的名义收入与实际收入的 差额最小。该
原则侧重于对税务行政管理方面的效率的
考察。管理费用相对容易计算,即使数字不明显,也可用管理费用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来估算。执行费用则相对不易计算,特别是纳税人所花时间、心理支出更无法用金钱来计算,也无精确指标加以
衡量,也有人将其称之“税收隐蔽费用”。
提高途径
控制行政成本
提高税收
行政效率,就是要控制行政成本。控制行政成本包括两层含义:一是降低税收成本;二是优化税收成本结构。降低税收成本直接体现了税收效率的提高,而优化税收成本
结构则是在
征税成本总额基本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成本结构来提高税收效率,
间接体现了税收效率的提高。
优化征管模式
优化征管模式,促使税收征管功能最优化,这是降低
征税成本的关键。
税务机关应该尽快摆脱“保姆”
角色,向为纳税人服务的功能转化。将多数基础工作交由
纳税人完成或由纳税人委托税务代理机构完成,表面上是将
征税成本转化为纳税成本,但从整体上看,税务机关为此腾出人力、物力加强征收管理、信息管理,从而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优化税制结构
优化税制结构,完善税收政策,建立简繁
适度的税制结构。这是降低
征税成本的根本。建立简便的税收制度,大致包括以下两个层面的含义:一要简化税制;二要设计便于征管的税收制度。税制的繁简与税收部门
工作效率有着密切的联系,优化税制能够大大的提高税收的
行政效率。最小征收费
原则,要求征收成本与入库税收收入之比最小;确实原则,要求税制不得随意变更,尽量使纳税人清楚明白;
便利原则,要求征收时间、方式、地点应尽量方便纳税人。 提高征管人员
素质。针对当前税务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的情况,应加强对税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除了要求熟悉税收
法规、
财会制度,掌握调查研究和查账技术外,还要求税务人员有
廉洁奉公的
职业道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具备写作、
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同时,特别要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的素质,不但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而且要有出色的领导才能。
逐步实现管理技术手段现代化
管理技术和工具是提高
行政效率的物质技术保证。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
突飞猛进的发展,
经济运转过程的快节奏,
信息量激增,行政管理单靠经验和传统的文书已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需要。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无疑是提高合理效率的重要途径。合理的规范化要求工作
职责要明确,工作环节的衔接要明确,工作的程序要明确。只有做到管理到位,各司其职,才能使管理活动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进行有序、高效的运转。
加强税收法律环境建设
中国目前应在以下几方面多做努力:一是提高全社会的法制水平,增强
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法律约束力;二是在公民中普及税收知识,增强依法纳税
观念;三是以法律形式将部门配合制度化,促进税收工作的有效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