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王锁蛟的故事,以神话形象表现
大禹万苦不辞、为民造福、治伏洪水的伟大功绩。这个故事现存三个
锁龙井,即河南省禹州的
禹王锁蛟井、山东济南市的
舜井、江苏淮阴
龟山的
无支祁井,还有一个是重庆市
巫山县锁龙村的
锁龙柱。这些神话故事是人们缅怀
大禹治水的体现。
传说
龙门山原先是一条阻挡黄河入海的恶龙。这恶龙有个最小的龙儿,叫做“蛟”。别看蛟小得象条七寸蛇,可魔力大得能掀起平地三重浪。
恶龙挡河的时间,蛟就常常盘在洪水头上,使大水象猛兽一样吞没田地,伤害人畜。黎民百姓早就对恶龙、恶蛟恨之入骨,人们一见发大水,就知道又是蛟在作怪了。至今韩城人把遍地洪水还叫“平地起蛟”。
禹王凿龙门那当儿,把那条恶龙拦腰斩断了。恶龙临断气时,唤来了它那恶贯满盈的“蛟儿”,要它毁坏黄河河岸,叫洪水再次泛滥成灾,使禹王治水大业前功尽弃。蛟领会了龙父的恶意,暗藏在黄河滩的马蔺草中,伺机兴风作浪。
六月到了,黄河又发大水。只见那黄浪滚滚触龙门,奔流到海不复回。突然间,河水掀起几丈高的滔滔巨浪,浪头却不再前进。本来由北向南流的河水竟然向东西两岸横冲直闯,直冲得岸边的高土崖大块大块地向下倒塌,一片片良田,一个个村庄直崩到黄河水里,人畜死伤,不计其数,父老兄弟,叫苦连天.
同百姓患难与共的大禹和难民们一块儿站在黄河岸边。他望着眼前这片凄惨景象,脸上罩满愁云。于是,他就向身边的一位白须老石匠打问黄河崩崖的缘由。老石匠说: “保险又是恶蛟作怪。”大禹问他如何制服恶蛟。老石匠抬头一看,认出他面前站着的人就是万民爱戴的大禹,便说: “禹能治水,必能锁蛟”大禹一听,即向老石匠深深一拜,说:“若要锁住蛟,还需当地佬。”老石匠也拜倒在禹王面前,说:“锁蛟急如火,我愿献石锁。”言罢,,二人相扶同起,共同商讨锁蛟大事。这时,虽然有了大石锁,但用什么缠缚蛟身呢?要知道,那时人还不会种麻合绳呀!正在作难时,难民中有人说: “龙门山上长的葛条,可以绑蛟。”这话当真,后人还常用葛条抬大老瓮哩!
大禹辞别众人,到
龙门山请当地人割来葛条,又命水手把木排放入黄河洪水中。他第一个跳上木排,带上十几名水性好的壮士,乘风破浪,直奔向恶蛟掀起的几丈高的浪峰上。这恶蛟一见大禹带人破浪而来,气得象蛇吞了蛤蟆一样,肚子圆鼓鼓的。它使尽全力,一摔尾巴,只见滔滔恶浪向大禹所乘木排冲打而来。恶蛟张嘴伸舌,正要伤害大禹,大禹却利用靠近恶蛟的机会,抛出九十九条葛条,冷不防把个恶蛟缠绑得死死的。恶蛟还想挣扎,那知葛条湿水,越勒越紧。这阵儿,黄河的巨浪便“哗”的一声退了下去。河岸不崩了, 良田村庄保住了。禹王和水手们把这作恶多端的孽蛟用大石锁锁在龙门出口河心的巨石上。大禹上岸后,要拜谢献石锁的白须老石匠,可到底再没找见这位老人,他想:这大概是山神显灵,便朝龙门山三拜九叩。
资料来源:中国禹州网—
主页 > 夏禹文化 > 追根溯源 >
禹王锁蛟井。 禹王锁蛟井,位于禹州市区,
禹王庙山门之外,
古钧台街路东。 史载,尧舜时期,寰宇之内,洪水横流,平地水浸,民不聊生。大禹为民解困,率民治水。 他采取疏导方法,引水归河,然后倾入大海。 当时,淮河之中,有一头无角母龙,名唤蛟龙,是水兽之长 ,喜欢引发洪水,兴风作浪。它看见大禹通过治水,使陆地显露,海河安澜,危及龙宫,便率领九仔以及
水蛇 、龟鳖之类,引潮呈凶,阻止禹王治水。 大禹利用母蛟喜欢引水上涌的特性,令臣民立于山 巅 ,等待蛟龙涌上来时,以滚木、滑石击之,蛟龙屡战屡退。大禹先与之战于伊洛,又截于河朔,再追于陈蔡,最 后围困母蛟于颍河。大禹命人将颍渊堵住,使母蛟归海。于是蛟龙败阵,子孙四散。大禹又命勇夫百名,跃入水中,以绳掷套,缚住母蛟 。遂在高阜处挖一深井,立上桩柱,把母蛟锁入井中,令其永世不得出来。只留下鱼鳖虾蟹之类,生存于江 河湖沼之中,与人类为友。 今市区古钧台街之
禹王锁蛟井,就是当年大禹治水缚锁 蛟龙的遗 迹。锁蛟井不知始于何时,原坐落在古钧台街路西,井口置一石塔,用汉白玉雕 刻而成,塔高2米,分为七层,窗花层檐,层次分明。塔顶为一方城,城径一米,城周四墙 ,雕工精细,垛豁匀称。城之中央,立一佛寺,四面透窗,内有菩萨雕像。寺殿顶端,又有 神龛,龛内有神像,实为稀世之玉雕珍品。 今之锁蛟井,是禹县人民政府在1984年于原址稍东处重新修建的。井上建有一仿古亭阁,歇 山磨角,上覆琉璃瓦,前面四根明柱,八扇透雕 门窗。门额上刻着“
禹王锁蛟井”五个大字 。殿内正中塑有禹王立像一尊,右手摁住蛟头,左手紧握铁链,一副威武气概。像前有深 井一口,以巨石掩盖。石上穿有铁锁链一条,以示井内缚有蛟龙。移开井盖,则见井内有水 ,水中有一石雕蛟龙,仰面朝天,似欲出之状。观者见之,无不缅怀大禹万苦不辞、为民造 福、治伏洪水的伟大功绩。
“
舜井街 - 老街老巷”文章介绍:往日的舜井旁还立有“龙虎护法”石碑,供有“圣井
龙泉通海渊之神”木牌。街上的舜园过去是
舜祠(亦称
舜庙)。舜庙规模宏大,殿堂宏伟,有娥英祠,供有娥皇、女英神像。园内元代至治三年(1323年)所立
迎祥宫碑,系
张养浩篆额,
张起岩撰文并书,碑文记载了自金代兴定庚辰年(1220年)至元代至治三年300余年内,舜祠和
迎祥宫的兴废过程。 更多内容可以看词条
舜井。
传说大禹在
巫山错开峡一带治水之时,有十二条
龙顽固不化,危害生灵,将洪水越变越大。后被大禹擒住,
锁龙于一石柱(
锁龙柱),斩之,故名
斩龙台。位于巫山县城西八十公里的锁龙村的错开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