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王锁蛟井
河南省禹州市西区建筑
禹王锁蛟井位于河南省禹州市西区古城内八士坊街与西大街交叉口东北50米,是为纪念大禹治水功绩而建造。
简介
原井建于何时,因年代久远已无法考证,只知道它位于古钧台街中段东侧。经过反复论证,禹州人民政府于1980年在古钧台街东侧,重建禹王锁蛟井。重建的禹王锁蛟井为仿古歇山亭榭式建筑,亭子挑角起脊,上覆青灰色古瓦,殿内粉壁彩屏,外壁檐下绘有24幅有关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殿内有一座高达2.84米的大禹像,坐落于锁蛟井边,井口以巨石掩盖,石上穿有铁索一条垂于井口 ,青石雕刻的蛟龙头部浅露于水面,俯视井中隐约可见。
大禹传说
禹州各地广为流传,现仅录一则以飨读者:相传大禹治水时,禹州城北住着一对无儿无女的老夫妇,他们收留了一个被水冲来的小孩做义子。这孩子聪明可爱,可他对啥也不感兴趣,不管春夏秋冬,就爱整日泡在河里戏嬉玩耍。老两口生怕孩子有啥闪失,百般劝阻仍无济于事,也只好由着他的性子来。一日大禹察看颍河水情,路过北关石桥时,发现一个顽童正在水中玩耍。定眼一看,立即认出此儿是蛟龙所变。为了不惊动蛟龙,大禹就悄悄离去,暗观蛟龙行踪。当他得知蛟龙化做人形,被一老夫妇收养后,来到老夫妇家中同两位老人攀谈。时到中午,老人留他吃饭,他也没有推辞,老汉让老伴做了面条来招待客人。正吃饭时,那孩子从河里回来,他看见大禹扭头就跑,大禹从碗中挑起面条一根,说声“变”,面条就变成一条又粗又长的铁索,套在小孩的脖子上。只听得大禹大叫一声:“畜牲,还不快现出原形!”这小孩霎时就变成一条几丈长、水桶般粗细的蛟龙来。两位老人被吓得魂飞魄散。大禹向两位老人说明了真相。而后,就将蛟龙用铁索拴住,禁锢在一口八角井中。蛟龙问大禹什么时候才能放他出来?大禹不愿他出来危害百姓,就对他说:“除非等到石头开花!”也不知过了多少年,有一州官上任,他想看看蛟龙到底是啥样儿,又怕乌纱帽掉入井内,就把帽子摘下,放在井口的石柱上。蛟龙看到石柱上的帽花红红绿绿,以为石头开了花,就在井底拼命地挣扎着要出来,井中的水呼呼呼一个劲地往上涨,吓得州官摘下纱帽掉头就跑。蛟龙看到石头上的花没有了,就老实下来,只好安安生生地呆在井中。
县志记载
据禹州县志记载:明朝时候有一个新官上任,听说著名的禹王琐蛟井就在此地,没来得及换下官服就跑去看。到了井口,师爷提醒怕把帽子掉进井里,县官把帽子放在井口伸头去看,只见一片黑。忽然井下有了响动,隐隐有龙啸和大浪的声音,师爷想起老辈人说过的传说。再一看,那红彤彤、黄灿灿的官帽放在石头井眼上,可不就象是石头开花了吗,赶快抢过官帽拉起县官老爷就走。井里才慢慢平静下来了,后来这口井就被封了起来……
文革时期传说
我听我姥姥讲过:文化大革命期间,红卫兵破四旧。有一天跑到禹王琐蛟井边把井盖上的大石板挪开了后十几个人一起拉井口的铁链.拉出了十几米长后.井里开始往上涌出水来.还泛者血沫.象一口大锅里的水开了一样。红小兵都吓的不敢再拉了,也不破四旧了.赶快把井口又用石板封住了。从此以后这口井就成了一个大迷,但是没有人再敢去碰它。井的上面盖了一座亭子,天花板上绘的就是禹王琐蛟的故事,经常还有许多老太太来这里烧香。
现状
据传,远古时代洪水泛滥,皆因村中的一种怪兽——蛟龙作祟。这种蛟龙能在水中兴风作浪,鼓动水势,冲垮人们所筑的堤防,淹没村庄,致使无数人家破人亡,流离失所。大禹在众神的帮助下,将九条蛟龙一一制服,并把其中的一条禁锢在一口八角井中,人们就把这口井称为“禹王锁蛟井”。原井建于何时,因年代久远无法考证。1980年禹县人民政府在古钧台街东侧重修禹王锁蛟井。重修的禹王锁蛟井为仿古歇山亭榭式建筑,亭子挑角起脊,上覆青灰色古瓦,殿内粉壁彩屏,外壁彩檐下绘有24幅有关大禹治水的神话故事。殿内有一座高达2.84米的大禹像,坐落于锁蛟井边,井口以巨石掩盖,巨石中心凿穿圆孔,系于井侧石柱上的铁索顺圆孔垂于井内。俯视井中,青石雕刻的蛟龙头部浅露于水面,隐约可见。
环境
禹王锁蛟井占地约6000平方米,除主体景观外,周围还有绿树、花丛点缀,曲径通幽,布局巧妙。现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19 11:37
目录
概述
简介
大禹传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