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参
食药兼用的菇菌
白参(菌类)一种食药兼用的珍稀菇菌,菇体质韧、味道清香、鲜美爽口、营养丰富。
基本信息
中文名:白参菌
外文名:Schizophyllumcommuneh
别名:裂褶菌、白花、白参、沙参树花
白参为真菌植物门真菌裂褶菌(树花)SchizophyllumcommuneFr.的子实体。是一种食药兼用的珍稀菇菌。其菌盖宽0.6~4.2 厘米,质韧,白色至灰白色,上有绒毛,扇形或肾形,具多裂瓣。菌褶窄,从基部辐射而出,柄短或无。菇体质韧、味道清香、鲜美爽口、营养丰富。据云南省农科院测试中心对人工栽培的白参菌分析,白参菌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总含量达17.04%,并富含锌、铁、钾、钙、磷、硒、锗,而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据《药用真菌》等籍记载,此菌“性平味甘,气味(根)苦、微寒、无毒。白参含有裂招菌多糖具有抗癌作用。具滋补强身的功效。气味(根)苦、微寒、无毒。有清肝明目、滋补强身的功效,特别对小儿盗汗妇科疾病神经衰弱、头昏耳鸣等症疗效明显。”
形态特征
白参菌子实体较小,簇生或群生,形似菊花,菌盖扇形或肾形,直径1~5cm,人工栽培的鲜品单朵重达50~100g。菌肉薄,质韧,白色至灰白色或褐肉色。具有多数裂瓣,边沿常呈掌形纵裂内卷,表面长有绒毛;基部狭窄,菌褶从基部辐射状生长,菌柄短或无。质韧,白色至灰白色,上有绒毛,扇形或肾形,具多裂瓣。菌褶窄,从基部辐射而出。柄短或无。 分类 从种植生长范围来说白参分野生、人工栽培和移山三种。
生活条件
营养
白参菌分解木材的能力较弱,碳、氮源是其重要的能量。适宜的碳源葡萄糖,氮源为玉米粉麦麸。人工栽培可利用棉籽壳、玉米芯甘蔗渣、废棉等富含纤维素的各种农作物秸秆及木屑等作为培养料;还需添加适量麦麸或米糠等辅料以及微量矿物质元素
温度
该菌属于中温型菌类,自然生长多在春、秋季节。人工驯化栽培表明,菌丝生长温度范围较宽,8~32℃均可,但以23~26℃最适;子实体分化和发育以18~22℃最适,低于18℃成熟期延长。
湿度
白参菌耐干旱。培养基含水量不超过60%。子实体干湿伸缩性大,有水分时细胞膨大,干燥时收缩,一旦吸足水分后又继续伸展。长菇阶段空间相对湿度应掌握在85%~90%。
氧气
属于好氧性真菌,子实体生长过程释放出一股腐臭味的二氧化碳气体,栽培房棚要求空气新鲜。
光照
菌丝生长不需光照,原基分化子实体时,需要300~500Lx光照强度。子实体有明显的趋光性,光线过强会使菇体颜色变褐、品质差。
酸碱度
该菌含纤维素酶,并能产生苹果酸(1-malicacid.C2H2O2)。人工栽培的基质pH4.5~5.6最适。
栽培技术
房棚要求
野外栽培生态环境较适应。菇棚高2.5m,每棚250~300平方米均可,竹木作骨架。棚顶盖黑色薄膜加草帘,四周茅草或草帘围护;棚内搭摆袋架,架宽90~100cm,分设架床8层,层距25cm;地面整平夯实,铺上细沙。每个架床用塑料薄膜覆盖成保湿棚。保湿好的专用菇棚不必盖膜。在农家庭院只要有对流门窗的房间,都可用于栽培。
栽培季节
该菌生产周期较短,在适宜的条件下从接种到采收仅需16~20天。最佳栽培季节,秋栽为9~10月、春栽为3~5月。充分利用房棚空间和最适时间,每年安排生产4~6批。
培养基配制
适用的培养基配方有以下2种:
①棉籽壳58%、玉米芯或甘蔗渣20%、麦麸18%、玉米粉2%、石膏粉1%、钙镁磷肥1%
②棉籽壳50%、杂木屑28%、玉米粉2%、麦麸18%、石膏粉1%、碳酸钙1%。
以上配方料与水比为1:1.1~1.2,含水量60%,pH自然。
栽培袋规格:立式栽培的采用短袋15×26cm,每袋装干料300g;长袋12×55cm,每袋装干料500g。装袋、灭菌按常规操作。
消毒接种
料袋灭菌后需冷却至28℃以下时方可进行接种。为防止“病从口入”,应严格进行无菌操作,做到“四消毒”(接种箱或室使用前紫外线或气雾消毒;菌种、料袋和工具搬入后再次气雾消毒;操作人员身、手消毒;菌种迅速通过酒精灯火焰消毒接人袋内)。接种时,长袋的打6个接种穴,接入菌种后用胶布封口;短袋的拔出袋口棉塞,接入菌种后将棉塞复原。
室内养菌
接种后的菌袋,摆放于培养室层架上或平地垒叠养菌发菌培养环境要求适温、干燥、避光、通风。温度以掌握在23~26℃为好,不低于18℃,也不可超过32℃;空间相对湿度70%以下,注意防潮湿;门窗遮阳,后期给散射光;每天通风2次,更新空气。室内养菌一般7天左右袋壁上菌丝浓白密集,手指按压袋面有凹陷出现时,即可离室进棚。
出菇管理
菌袋进棚上架摆袋催蕾时,区别不同袋形操作:短袋的拨去袋口棉塞,拉直袋膜出菇;也可采取袋壁四周每隔8cm,用刀片划1~2cm的长菇口,然后将菌袋竖立摆放,多口出菇。长袋的进棚后,横排于架层上适应环境2天后,把穴口上的胶布撕掉,穴口向上长菇。然后在空间喷雾状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并覆盖架层罩膜保湿。每天喷水时,注意揭膜通风。菌袋开口后至原基形成一般需要4~6天。当菇蕾稍有分化时揭去盖膜。随着子实体发育需要,每天早、中、晚向空间喷雾状水1次,不宜直喷菇体上,空气相对湿度保持85%~90%;温度要求不低于18℃,不超过25℃;给予300~500Lx散射光线,促进子实体正常发育。
采收加工
白参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从接种至采收需16~20天,当子实体叶片平展时即可采收。采收时用利刀从基部切下,并修净基部杂质。采收前停止喷水,避免脆断损坏朵形。一般第1潮菇采收后停止喷水2天,生息养菌,然后照常管理;7天后又产出第2潮菇。管理得当时一般可长2~3潮菇,生物转化率40%~50%。长袋的单产200~250g、短袋的单产100~150g。鲜品用泡沫塑料盒保鲜膜包装送往超市,在4~5℃低温下,货架期12~14天;加工干制时,可用机械脱水烘干,鲜干品比例为4∶1,干品用双层塑料袋密封包装防潮。
药用功效
从白参菌中提取的多糖(SPG),能刺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活性,对慢性细菌感染有显著的防御效能,对肿瘤抑制作用;其菌丝深层发酵产出的有机酸,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工业生物化学等方面。
另外,野菜白参还有清肝明目、滋补强身的功效,特别对小儿盗汗、妇科疾病、神经衰弱、头昏耳鸣等症疗效明显。”
相关美食
特色菜肴:云腿白参
材料
白参、 云南火腿、 红绿辣椒 、大蒜 、 盐 。
做法
1干燥的白参,泡发
2用清水泡开,洗呀洗呀洗干净~直到捏出来的水是清水
3火腿切丁
4红绿辣椒、大蒜切丁
5油烧热,把配料下锅,煸炒几下
6放入白参,加点盐即可。
参考资料
白参.凤凰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11 09:49
目录
概述
基本信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