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褶菌(学名:Schizophyllum commune Fr.)是裂褶菌科、裂褶菌属
真菌。子实体小,覆瓦状散生或丛生,扇形或肾形,无柄或短柄,盖面密生绒毛、白色至浅灰色;盖缘内卷,有条纹、多瓣裂,菌褶狭窄,沿褶缘纵裂向外反卷。
子实体小型。
菌盖直径0.6-4.2厘米,质地韧,白色至灰白色,薄,面上具绒毛或粗毛,扁形或肾形,边缘往往深裂呈掌状或瓣状。菌肉薄,白色。
菌褶窄,从基部辐射而出,白色或灰白色,后期带粉紫色,沿褶的边缘纵裂而反卷。菌柄短或无几。孢子圆柱形,无色,透明,表面光滑,有一斜尖,
孢子,棍状(5-5.5)微米×(1.5-2)微米。
孢子印白色。
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江苏、内蒙古、安徽、江西、河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西藏、浙江、海南、福建、台湾等地。春、秋季,生于阔叶树木或倒木、枯枝上,有时也生于针叶树倒腐木上,单生至群生,常在木耳、香菇、银耳段木上生长。
裂褶菌多在春至秋季节生长。属于木腐生菌,野生于阔叶树及针叶树的枯枝倒木上,有的也发生在枯死的禾本科植物、竹类或野草上。苹果在梅雨季节,可以长出裂褶菌——苹果白参菌。
裂褶菌质地柔软细嫩,食味鲜美,且含有特殊香味;其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一种蛋白质含量和质量俱佳的蛋白源。裂褶菌还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裂褶菌多糖、裂褶菌素和甾醇等,具有显著的药用价值。
裂褶菌,又名白参(云南)、树花(陕西)、白花、鸡毛菌(北方),呈扇形或肾形,白色或灰白色,有时淡紫色,沿边缘纵裂而反卷;是食药兼用的珍稀菇菌,有清肝明目,滋补强身的功效。
保护级别:裂褶菌被列入《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Redlist of China’s Biodiversity - Macrofungi),保护级别为无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