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生(1919年~2004年),名力泉,号印诚,1919年3月24日生人,原籍河北
武清县小韩庄,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
武术家。
人物档案
流派:吴式太极拳、八卦掌
详细介绍
王培生原名王力泉,1919年出生在河北省武清县。五六岁时随父母迁居到北京。当时父亲在协和医院当管子工,住在
东四演乐胡同。胡同里有座大庙,庙里有经常住着沧州
吴桥马戏团的把式。马戏团里有位朱师傅,身怀绝技、擅
翻筋斗,就在大庙里练功。王力泉自幼喜欢舞枪弄棒,经常跑到大庙去看马戏团练武,马戏团里的小伙子们平时主要练翻筋斗,大师兄还练蹿房越脊。小力泉也跟随着学,有时摔得鼻清脸肿。朱师傅见他喜欢此道,就指点他翻筋斗,初时总翻不好,朱师傅就用一根小棍在他腰上一挑,就轻松地翻过。到后来,师傅告诉他,向后翻要“直腰抬眼”。因此王力泉领悟到凡事皆有要领,而要领就是诀窍,循此以往,无有不得。 这个简单的要领为他以后领悟拳理打下了一个牢固的基础。王力泉在朱师傅的指导下,很快就崭露头角。有一次跟随伙伴比武,他竟在一米见方的八仙桌上一连翻了36个筋斗,得到观众的不停喝彩,称赞他是个小武术家。
“螃蟹马”是八卦掌名师
马贵的别名。马贵字世清,因开木材厂,又称“木马”。早年从师
八卦掌祖师
董海川,后来拜
尹福为师,是
尹氏八卦掌第二代传人。他为了学武把木材厂都卖完了,到晚年以卖螃蟹为生,故得此雅号。他武艺虽精却未开山收徒。当时他已70多岁了,平时爱到东四
甘雨胡同亲戚家串门。可巧王培生一家也搬到甘雨胡同,跟马贵的亲戚同住在一个院子里。有一天王培生正在院子里耍桃木枪,得意之时忘乎所以,一枪向大门口刺去。可巧马贵来串门,刚刚要进大门 口,冷不丁地一杆枪尖直奔他喉咙扎去,说时迟那时快,只见老人闪身一捋,那条桃木枪飞向大街对面的影壁墙上,嘭的一声戳进砖缝,眼见得木棍还忽悠悠地擅抖。老人发怒了大喊:“谁家的孩子,这么淘气,要伤人了!”王培生的父母赶快跑来赔礼,马贵的亲戚也来劝解。等马贵消了气,上下打量了王培生几眼,觉得“孺子可教也”,反怒为喜。后来,经马贵亲戚介绍引荐,王培生遂拜马贵为师从学八卦掌。武林人士都知马贵一生不轻易收徒,而一根桃木枪,竟成了王培生入门八卦掌的“领路人”。
刻苦练功
王培生12岁时又向
张玉莲学教门弹腿,同年底,拜
杨禹廷为师学
太极拳。王培生刻苦练功,三门一起学。每天天不亮即起,由东四步行到中华门(今天安门广 场)先练硬功,而后演练十路查拳,
十路弹腿,再练八卦掌。等到太庙(今
劳动人民文化宫)开门,又转入那里和大家一起再练太极拳。那时,北平太庙成立了太极 拳研究会,王培生的师爷王茂斋和师傅杨禹廷都在此任教。王培生就在这里跟杨老师学太极拳。当时,太庙里
太极推手特别盛行,众学子里有两名高手,一个是
西单商场明明眼镜公司经理张柏久,一是火车站的
杨玉琦。1934年阴历六月的一个早晨,这两位高手双双被王培生推出圈外摔倒在地,因夜里下雨,地还未干,张经理的大褂都弄上了泥水。这回王培生可出了名,北平城里都知道太庙出了个“推手神童”。王茂斋见他实在是个练武的苗子,就打破了“隔辈不传艺”的老规矩,把王培生接到店里(当时王老先生在东四北钱粮胡同开建材店)每天晚上下班给他单独开小灶,传太极真功。并将师传秘籍要王培生抄写。王培生聪明好学深得太极真 谛。有一次,王培生去天津探亲,路过一武场,见一壮汉演练形意拳,看到妙处不禁脱声喊好。不料那壮汉以为是嘲笑他,一定要与王培生比试一下。王培生无奈只 得应允。说时迟那时快,壮汉飞身来个饿虎扑食,王顺其来势用个太极下势,使其重心前倾,紧跟着上步七星轻巧地交壮汉打倒台。王培生虽年龄不大,但
太极功夫 已运用到纯熟自如的地步。
王培生在太庙边学边教,功夫日精。杨禹廷老师见他足可独立施教,遂将北平第三民众教育馆武术教练的职务让与王培生担任。这年王培生年仅18岁。不久王 培生又开始教授家馆。当时慕名而来向王培生学拳的人很多,如
冯玉祥下属混成旅旅长
许明山,抗日将领二十九军军长
宋哲元属下八大处长、原北平警察总监金互等人都曾在太庙向王培生学过太极拳。
七七事变
“
七七事变”北平沦陷后,街头到处可见持枪佩刀的日本兵。国人受压迫连出个大气都恐遭不测。而年轻的拳师王培生却寻找机会痛打日本兵。一天,王培生前 往太庙后河拳社拜访
王芗斋老先生,恰遇五六个日本兵尾随其后,来到拳社。王老先生不在,其徒洪连顺正在练虎头双勾,见王身后有五六个日本兵,以为是王培生 带日本兵前来寻衅,不禁面呈怒色虎目圆睁。日本兵受此敌视,以为是王培生引他们到此,而迁怒于他。当王培生告辞,转身回走时,一个日本兵突然用刺刀扎向王的腹部。王镇静自若,看准时机,一个“抱虎归山”,右臂向日本兵腰部捋去,扑通一声,这个日本兵便仰面跌出;紧接着又一个日本兵扑了上来,刺刀直刺王的胸 膛,王闪身一躲,跟着蹿上一步,一个“进步栽锤”使其跪倒在地;第三个日本兵从背后袭来,王培生异常敏捷,一转身,用八卦散手的“周仓扛刀”将其撅起腾空 甩了出去,来了个大仰壳。在短短的几秒内,连续打倒三个日本兵,动作干净利落,旁观者莫不高声喝彩。剩下的鬼子见王的功夫了得,不敢再动,悻悻而去。王培生此举,陡然增长了中国人的威风,体现了中国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从此,王培生的名字传遍了北平武林,传到了华北各地。唐山
鹰爪拳大师安宾亭佩服 王培生的勇气和技艺,专程接王培生到唐山家中,切磋武功。这位50岁的老拳师与20岁的王培生结下了忘年之交。
王培生虽然技艺大成,但仍好学不倦,他在几年间又先后拜赵润庭为师学形意拳、拜
吴秀峰为师学
八极拳、拜梁峻波为师学
通臂拳。1946年,八卦大师
韩慕侠由天津来北平(曾教过
周恩来武术),王培生又从学于彼处。广采博纳的王培生又蒙韩先生指点,武功臻于化境。
1947年,王培生与几位武术家结盟在鸡狮滩(今
积水潭)成立“汇通武术社”,不拘门派传播武艺。他们是“神枪”李书文之弟子张立堂、“鼻子李”京东
李瑞东之弟子
高瑞周、韩慕侠之女婿马逸林。他们研究武学、广招门徒,为发扬国术做出了贡献。
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王培生全身心投入到群众体育运动中,长期在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工业学院等十余所大专院校及中国科学院、
人民日报社等机关任武术教练,又 创办群众武术社并任社长。跟他学拳的有工人、学生,也有老红军干部、大学校长,著名的舞蹈家
戴爱莲、画家
叶浅予、京剧大师
侯喜瑞都曾虚心向他求教。
1953年,他代表杨禹廷大师,应邀担任华北地区民族形式体育大会的评判员。当时,他是评判人员史最年轻的一个,这个风华正茂的青年,跻身于老拳师之列, 受到了副总理兼体委主任
贺龙元帅及
乌兰夫等同志的亲切接见。
1957年,在全国武术射箭观摩交流比赛大会上任武术比赛裁判长,他辛勤耕耘,为国家培养出一 大批武术人才,他的弟子中有数人在全国武术比赛中获金牌。
享誉海内外
1981年是王培生武术生涯中最光辉灿烂的一年,这一年,在北京召开的老年人运动会上,
武林高手云集,王培生表演
太极刀,艺压群芳,获得了金奖;同年,在保定举行的“中国气功研究会”成立大会上,他应邀担任特约代表,作了太极推手的讲演,即席表演太极拳技击。轰动了全场,传遍全国。以上两件事不过是 国内的表演,最精彩的是在沈阳全国武术观摩大会上,中日两国技术交流时,战胜日本武术家,而享誉海内外。
1981年5月,王培生受国家体委的委托,编写太极拳推手比赛规则,来到沈阳。当时正值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在沈阳举行。日本国
少林拳法代表团也闻讯 而来。每逢我国举办武术交流大会,他们都来 参观,并且一再要求与我国代表比武。出于外交方面的考虑,我国武术界多次以种种理由回避了。于是他们以为我国无人能够接受他们的挑战,而出言不逊,说什么 “少林寺在中国,少林拳已不在中国了!”此次访华,他们仍似不可一世。为了让日本人真正了解
中华武术,国家体委武术司毛伯浩等同志决定安排一次中日双方技 术交流。中方代表是北京的王培生和广西的姜星五。中日技术交流在辽宁省体育馆迎宾厅举行。
当时,日本访华团听说王培生是太极大师时,反应相当冷淡。王培生即席阐述了中国 太极拳之无穷奥妙,指出太极拳不仅能健身,而且还可以自卫抗暴,其技击作用非一般武术可比。太极拳作为武术的一支,与少林、查拳并列于武林。王培生在客厅 当中一站,说:“要理论联系实际,不能光说不练,你们哪一们来跟我试一试?”日方副团长,少林拳道专门学院教务长山琦博通立即应战,被王培生制住。他吼叫着爬了起来,再次向王培生猛扑过来,抱住王的脖子,抬起右腿,想发个狠招来个“横穿踹 腿”。王培生伸出右手一晃似在胸前一掸尘土,说声:“这叫云手,你们说是摸鱼睡觉!”这轻轻的一晃,似有千钧之力。只见山琦如遭雷击,晕头转向地滚了出 去。山琦仍不服气,爬起再战……交手共七八个回合,山琦已是浑身大汗、上气不接下气,跌跌撞撞退到墙角。这时,他弯腰低头,双手按膝,心悦诚服地认输了。 山琦正值40岁的壮年,且身体高大,而王培生已年过花甲,又比山琦矮半头,此次较技可见太极功夫之一斑,确实叫人开了眼。
交流完毕,日本少林拳法访华代表团团长非常激动地说:“我们多次来中国,这次收获最大,通过与王先生的交流,认识了太极拳技击的真功夫。希望王先生到日本讲学。”日本访华团回国后,日本《阿罗汉》杂志专题报道了王培生先生,尊他是中国十大武术家之一。
这次交流虽然不是正式比赛,但谁都能理解到这是两个民族在武术方面的较量。王培生战胜日本武术家,为中华民族争了光,为太极拳正了名,而博得了国 内外一片赞扬之声。《人民日报》、《武林》杂志等十多种报刊争先报道了他的事迹。全国各地邀请他去讲学传艺,从上海到西宁,从南宁到大庆,东西南北中到处 都有这们武术家的身影。
1982年他作为北京市的代表参加了全国武术工作会议,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合影时他被安排在国家领导人的身边。
1983年 在全国武术比赛中担任仲裁委员。
1984年北京吴式太极拳研究会成立,任副会长,1989年担任会长,1994年担任名誉会长。
出版图书
南吴北王
从20世纪80年代起到90年代末,王培生作为北京
吴氏太极拳掌门人他与上海鉴泉拳社
吴英华社长,一南一北相互呼应,形成吴氏太极拳历史上的第二次“南吴北王”,对吴氏太极拳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大事年表
1925年在私塾学习四书五经。(断断续续有三年光景)
1931年学习八卦掌,师从马贵,号世清。在北平
东城极乐庵受居士戒,蒙恩师妙禅法师赐法号印诚。
1932年 师从张玉莲学习弹腿。师从杨瑞霖(字禹廷)学习太极拳,后经师爷
王有林(字茂斋)精心指点。
1933年-1944,在北平太庙太极拳研究会。北平第三民众教育馆武术培训班任助教。
1935年受学友金互、徐振宽二老等人教授,学习儒家、道家等传统文化经典及修身之法。
1936年与沈心禅、吴金镛、
张道一、
王月后等人研习佛道之法。
1946年与师兄王真一道士研习道学(龙门派)修身之法。
1947年与高瑞周等人共同创办北平汇通武术研究社,任副社长。
1953年简化创编
吴式太极拳37式,1958年整理出版成书。
1953年-1958年任北京工业学院体育教研室武术教师。1958年8月、11月先后在
绥远、天津召开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运动大会上任评判员。
1954年-1963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体育系教授武术。同时在北京矿业学院、北京钢铁学院、
中央戏剧学院、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教授武术。
1957年担任全国武术射箭观摩交流比赛大会裁判。
1963年-1979年在当时极端的政治环境下受人牵连入狱,并随后在
嫩江劳改就业,由于环境极为艰苦,不能正常从事平常的武术研究,促使先生默识揣摩内功心法,将平生所学融会贯通、发展升华,在
武术气功上另开一片天地,创立了许多治病健身的小功法,医人众多。
1981年在北京老年人运动会上获太极刀金牌。是年在沈阳与日本少林拳法联盟访华团交流技艺,令日本拳师躬身钦佩,因而王培生先生被日本《阿罗汉》杂志尊为中国十大武术家之一名扬海内外。
1982年参加了第一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
1983年担任全国武术比赛仲裁委员。
1983年8月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访太极大师王培生”。
1983年在广西南宁教授武术,由南宁市武协印编了王培生先生编撰的“太极拳推手术”学习册子。同年王培生先生与
曾维祺先生共同出版了外文书籍“太极拳”影响面很大。
1984年起曾在高教部
北京图书馆、北京外语学院、地质部、人民日报社、
北京舞蹈学院等大专院校教学,历时十几年。
1984年6月《吴式简化太极拳》一书,由
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与王辉璞同编著)
1985年7月 国家教委举办全国高等院校武术教师培训班,王培生先生主讲太极推手,后来据此编写出《太极功及推手精要》一书,并被指定为大学武术教师的进修教材。
1986年8月《三才门乾坤戊己功功谱》由漓江出版社出版。
1986年11月王培生先生与陈冠华合作出版了中英文《气》一书。
1987年7月 在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吴式三十七式太极拳行功图》一书。(与王辉璞合编)
1987年10月创办了“东方武学馆”,任馆长。同年《吴式太极剑》一书由
中国展望出版社出版。
1988年11月 《太极拳的健身和技击作用》一书由
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同年创办了“培生武学馆”,任馆长。
1991年10月,随中国中医药代表团应邀访问日本讲学,主讲气功,主要传授了“吴式太极拳十六式”等功法,并制作成录像带。1993年、1997年两次应邀关同讲学。
1994年12月《王培生吴式太极枪专辑》由湖北技术出版社和南粤出版社出版。
1994年 由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音像出版社录制的《吴式太极拳三十七式》、《吴式太极剑》、《太极刀》、《太极枪》、《太极推手基础》、《乾坤戊己功》、《家庭实用小功法》录像带出版。现已刻录成光盘,一共15张,除包括以上内容之外,还刻录了王培生先生其它的一些录像资料。
1994年-2004年担任研究会名誉会长。
1997年12月、1998年2月、1998年12月、2001年7月,由台北大展出版社先后出版了王培生先生所撰写的《吴式太极剑》、《太极拳健身与技击》、《健身祛病小功法》、《三才门·乾坤戊己功》等书籍。
1999年被《武魂》、《精武》等杂志作为封面人物介绍。
1999年10月《健身祛病锦九段》由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3年2月《吴式太极拳诠真》由
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同年接受博武国际武术网专访,被作为武术名人堂人物介绍。2004年由台北大展出版社出版。
2007年1月,王培生先生撰写的《实战八卦64散手掌》一书,通过
王乃昭、王乃相整理,由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
王培生先生曾任北京市武协二、三届委员,中国人体气功科学研究会常任理事、顾问,1984年北京吴式太极拳研究会成立,任副会长。1989年担任会长。
王培生先生自幼习武,学有名师,辅得良友,从高克兴先师习练直趟八卦掌,又得韩慕侠先师教诲学习八卦、形意,从
梁俊波先师学通臂拳,从吴秀峰先师学八极拳,乃与张立堂、高瑞周、马逸林结义金兰,共师共友,同研武艺。
王培生先生桃李如云,在众多弟子中,有多位评为中国武术七段,多位在全国武术比赛中获得奖牌。
武学著作
王培生先生不仅武艺高超,而且非常重视拳术的理论研究,在教学之余,努力探索武学之道,著书立说,决心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回报社会、造福人民。早在 1953年月日他就在传统吴氏太极拳基础上,创编吴氏太极拳37式,于1958年正式出版。以后又创编了一套适合于老年人运动的太极十六式。他武功上乘、 彻悟拳理,把武术气功同
中国古代哲学的阴阳、五行、八卦以及生理学、心理学、医学贯通起来,熔为一炉而治之。他的拳论含有深奥的哲理,富有科学性。80年 代以来,他先后出版了10多部武学著作。其中英文版《吴氏太极拳》(曾维祺合著)在海外流传广泛、影响极大,已被美国宇航局列为宇航员的训练教材。他在 1985年国家教委举办的全国高等院校武术教师培训班上主讲太极拳推手,编出的《太极功及推手精要》被指定为大学武术教师的进修教材。1987年出版的 《太极拳的健身和技击作用》一书精辟地阐明太极拳健身理论,详述太极拳套路之拆招和推手之要诀,将多年来人们没见过的太极拳技击之术公之于众,打破了太极 拳只能健身而不能防暴的误说,还太极拳的本来面目,为太极拳正了名,引起了武术界的高度重视。他总结多年经验,把气功与武术相结合而写成的《三才门乾坤戊 己功》被广大武林人士奉为珍宝。1989年
第十一届亚运会在北京召开时,
中国医学气功学会向各国朋友介绍中国武术气功大师的成就,其中就有王培生先生该书 中的武术内功“八桩”的功理、功法。王先生著作颇丰,他的《
吴氏太极剑》、《吴氏太极枪》、《健身祛病小功法》、
《八卦散手》等都是难得的武学精品。这 10种著作都制成音像制品正式出版。
王培生的武学著作继承发扬了中华传统武术理论,并且有很多创新。比如,
太极拳运动中眼神与意念的关系,以前的太极拳著作和老师的口述,都说眼神的方向 和意念的部位是一致的,王培生通过长期的实践纠正了这个说法,提出了“神意不同处”的概念。例如,踢脚时,眼看前手而意想后手,这样发出去的脚才会有力, 并且能保持身体的平衡。王培生把中医经络学运用于太极拳运动中,继承并发扬武医结合的传统,独创“以意行气,按窍(穴位)运身”的理论,以此为
太极内功要 义。他教吴氏太极拳,每一动作,甚至屈指、扣腕都要循经走穴。他是当代武坛把中医经络学应用于太极拳健身和技击的第一人。
人物影响
王培生是太极拳大师,同时也精通形意拳、八卦掌,对
内家拳理无不通晓。有位记者为了弄懂内家拳几大家之异同,到处请教而不得其要。他采访王培生,听到 真言:“形意拳以五行相生相克之理制敌取胜,称之直劲;八卦掌主变动如鱼撞网,即动则变,变则化,变化无穷,故称变劲;太极拳一举手一投足周身具要轻灵, 使人看着有摸不着,有处处落空之感,尤能使人心悦诚服,故称空劲。”这位体育报刊记者听了王培生这段话顿开茅塞,对王老师敬佩无比。他写出文章说:“王培 生几句话就把内家拳几大派的特点说得明明白白,真不愧为一代武学宗师!”
教学授徒
王培生从事武术教学和科研工作60余年,传功六代、弟子千人,有的在全国武术比赛中获得金牌,有的在武术教学科研领域取得突出成就,其中被编入《中国当代武术家辞典》等大型辞书的有:
张旭初、马金龙、张耀忠、
李和生、
高壮飞、刘峻骧、
周世勤、张鸿诚、
张全亮、
关振军等20余人。
出国讲学
为了传播中华武术,王培生先生不顾年高,多次到日本、美国讲学。日本《武术》杂志尊他为吴氏太极拳宗师、尹氏八卦掌宗师而专题报道。他对发展中华武术,把中华武术推向世界作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