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招
教育学术语
点招即选择性招生政策,选择性招生是与收费直接挂钩的。
点招概念
点招是学校的机动指标,是指高校在招生时点名录取某一考生,即使考分没有达到相应高校录取线,如能获得点招指标,考生也可被正常统招录取,一般为学校教授和省市部分子女预留的指标。由于这部分对象每年都有指标,而他们不可能每年都有子女高考,所以部分指标就流向了市场,点招指标是统招计划内的,和正常考上的没有任何区别。其实就是通过关系渠道,拿到机动指标,在考生符合点录条件的情况下,学校出面要求考试院放档。正常点招的名额一般控制在院校招生总计划数的5%内。若某高校招生1000人,那么就存在50个点招名额。点招的学生好比高中择校的学生,就是分数差点去学校交钱。点招进来的学生与正常录取的学生是没有任何差别,录取通知书也是相同时间寄到,学籍都是一样。点招只能点你志愿里所填的学校,专业只要填了服从基本上可以任选。
与预留计划招生不同(教育部规定:高等学校及其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预留计划使用的管理和监督),高等学校应集体研究决定该校调整计划及预留计划的使用。高等学校调整计划或预留计划应安排在生源人数多、质量好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使用。高等学校不得降低录取标准指名录取考生,并负责处理因调整或预留计划使用不当造成的遗留问题。严禁高等学校利用调整计划或预留计划巧立名目向考生收费。安排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的本科高等学校,在国家核定的年度招生规模内,可以预留少量计划,用于调节各地统考上线生源的不平衡。预留计划不得超过该校本科计划总数的1%。凡有预留计划的高等学校,须将预留计划数报其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报教育部备案。
苏州大学负责招生的夏东民书记指出,“点招费”其实是学校的“选择性计划”,但这种选择性计划并不是没有标准的,首先考生必须是超过省控线,然后根据考生是否对选择的专业有特长(以高考成绩作参考)决定是否录取,且即使录取降分也必须有个限度,一般在投档线下10分以内,“选择性计划”也必须控制在招生人数的5%。
但就记者采访的现状来看,“点招市场”似乎不容乐观!就算如省教育厅负责人说的那样,如果控制在5%“点招”是允许存在的话,那么常熟理工并未“循规蹈矩”,记者甚至没有告知孩子各科的成绩,“高考成绩”也没有达到省控线,只是去的不是时候!是否控制在5%也只有学校自己清楚。
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金启洲认为:“‘点招’虽未必对其他考生产生直接伤害,但它仍构成了对现行依分数录取规则的破坏,其实就是权钱交易。”
苏州大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公共管理学院的教授认为,高校的“招生自主权”是在国家相关法律和政策许可下的自主权,至于“点招”是否属于这个范围还是要看各高校对这类招生的把关程度,如果只为了钱,显然是与法规相背的。
点招条件
但不是说任何分数都可以点招的,条件不符合,花再多的钱也不行。
(1)必须填报拟录取院校志愿;
(2)未被其他院校录取;或被其他院校录取,有能力可以退档的;
(3)考生成绩必须在省控线上,和拟录取院校(专业)的投档线接近或等于省控线,苏北部分或省外高校可低于省控线下5分。
(4)点招对选修等级也是有要求的,一般高校选修差一个等级是可以点招的,而且分数不够还是可以点的,但也有个别高校在文化分和等级二者之间只能选择一个情况点招。
点招原则
点招在全国的形势。2009年3月31日《南京日报》以“聚焦高校点招潜规则,明码标价减轻学校压力”为题,公开报道了全国各地各个学校的点招。这则新闻被许多大网站转载。江苏是全国点招公开化程度最高的,教育厅08年就明确规定允许点招。
属性
分数线
必须过本科填报资格线,资格线就本二省控线下13分。例如:2009年江苏的本一的省控线是338,本二的是326,专一的是248。如果想点招本科必须在311分以上,因为只有达到填报资格线才有资格填报本科批次的志愿。如果没有达到资格线,想点招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志愿填报及录取
点招是在省招生网站上面和普通学生一样填报志愿的。学生的档案只有通过省招生网站上面才能被高校所获得。如果你没有在省招生网站上面填报,高校就得不到你的档案,那么你的学籍就没法通过注册。 并且你的录取情况都是可以在省招生网站上面查到。
学校专业
点招学校的专业是由学生任意选择的,不是说这个专业收不到人了才去点招的。
相关问题
点招是不是真的?
点招是确有其事还是大家炒作出来的?是真的。为什么?2009年南京高考状元王晗被南大点招,可谓是尽人皆知。一度被作为江苏高考改革失败的典型案例。所以说点招一事是确实存在的。
点招,又称高考点招,高校点招,江苏流行叫做校董指标,选择性计划,其实就是换汤不换药,一回事。江苏的高校点招,是全国的一个公开的秘密,一个不能说的秘密。
点招的名额是怎么来的?
一般为学校教授和省市部分领导子女预留的指标。由于这部分对象每年都有指标,而他们不可能每年都有子女高考,所以部分指标都流向了市场,点招指标是统招计划内的,和正常考上的没有任何区别。
哪些人会选择点招?
分数超过了省控线,但是没有达到理想学校的分数线。点招就是让那些过了省控线却又没有到学校录取线的学生可以上到理想的学校。但是一般都费用不菲。并且名额极其有限。
点招合不合法?
还没有什么法律来说这种行为是否合法,可以说这是一个法律空白。但是不符合规定,教育部明令禁止点招行为。但是点招确实还是一直存在。
点招指标有多少?
选择性指标数(点招名额)一般是学校招生总数的5%。
点招指标是如何收费的?
选择性指标的收费,根据学校不同,录取批次不同,专业不同,价格也大不同,大部分院校在5—30万不等的收费,特殊的也有50万,100万的。相比几年前大部分学校2-5万的收费,学校的收费已经翻了N倍了,而且还在不断的涨价中。
学校是如何支配这笔钱的?
所有选择性指标收费,统一进入学校的小金库,作为学校在职员工的福利,也有的学校用来偿还银行贷款利息等。具体的支配由学校自己安排。
选择性指标收费是如何制定的?
一般是在学校录取前,学校会开校务会,参考其他院校的收费,在校务会上把价格给定下来。
点招的相关文件
江苏点招主要的支撑文件是《江苏省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意见》 ,第十一条的第五、第六小点。
(五)关于政策性降分录取
在各批次平行院校志愿、征求(平行)院校志愿和院校服从志愿录取后,如仍有少数院校线上生源不足,不能完成招生计划,根据有关规定,对本批次预先填报的平行院校志愿中填有缺额院校志愿的考生,按其志愿,可在同批省控线下适当降分向缺额院校投档,由院校择优录取。如按相关规定进行降分后,仍有少数院校生源不足,不能完成招生计划,可再对本批次填报征求(平行)院校志愿中填有缺额院校志愿的考生,按其志愿,适当降分向缺额院校投档,由院校择优录取。各批次最大降分幅度一般不超过10分(第三批本科视生源情况,可再适当降分)。
(六)关于选择性招生
高校可按规定使用预留计划进行选择性招生。有关高校应在录取工作开始前将选择性招生的录取原则和办法向社会公布,接受考生和社会监督。高校的选择性招生对象须填报该校志愿,且符合下列条件:
1.普通类。考生必测科目等级必须达到4C1合格,文化分达到同批省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且选测科目等级达到招生高校在其招生章程中公布的对选择性招生对象的等级要求。如院校招生章程中未对选择性招生对象的选测科目等级提出明确要求,则允许院校对两门选测科目中的其中一门降低一个等级进行选择性招生,但本科院校对选测科目等级要求不得低于C级。
当院校投档线接近或等于省控线(5分以内,含5分,下同)时,如考生选测科目等级满足上述条件的,院校可在该校投档线下5分以内录取。
2.体育类、艺术类。考生七门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等级中D级(技术科目不合格视为D级)不得超过三门。
选择性招生原则上在同批省控线上录取。如高校投档线接近或等于省控线,可在学校投档线下5分以内录取,但不得低于同批省控线下5分。
3.对因生源不足降分录取的高校,其选择性招生,可在院校降分线下5分以内进行,但最多不超过同批省控线下15分。
点评
网友
“将‘点招’明码标价就是把‘点招’合法化,把‘交钱上大学’合法化。”跟帖的众多网友表示,大学里的优质教育资源本来就稀缺,稀缺的东西如果再不能通过公平竞争的形式去争取,还有什么公平可言?
专家
“不过,相比暗箱操作而言,明码标价的点招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种公平。”南京大学高校研究所所长龚放说,在当前对高校投入不足、高校建设新校区大量欠债的情况下,捐资助学对学校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分数比钱公平,钱比单纯的条子、领导的关系公平。”
不过,龚放也认为,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是为国家持续发展、更快发展提供后备力量的地方,它应该选择最优秀的人才来培养。所以,高校选拔人才的方式应该是公平的,而不应该拜倒在金钱和权力之下。交了钱为学校发展是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从总体上来说,交了钱来上学的学生被培养成人才的几率肯定比考上来的学生小。而且,一旦“点招”明码标价,给学生传递的“价值观”信号也不好。
“明码标价是特殊背景下的权宜之计。”龚放说,高校自身也知道,靠“点招费”做不强学校,随着社会公平机制的建立,高校招生机制的完善,明码标价的“点招”最终会消失。
相关报道
新华网
教育部推高校招生30条禁令:不得违规“点招”
这些禁令包括,各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教育行政部门不得出台含有违规“点招”录取等与国家招生政策相抵触的招生办法;不得擅自扩大高校招生规模或调整高校招生计划;不得擅自调整自主招生、高水平运动队、高水平艺术团等特殊类型招生试点高校范围;不得向中学、考生及家长收取礼金、礼品、有价证券或与招生挂钩的任何费用;等等。
为了防止高校招生过程中的出现恶意抢夺生源的现象,教育部要求,不得在录取工作结束前以各种方式向考生违规承诺录取或以“签订预录取协议”“新生高额奖学金”“入校后重新选择专业”等方式恶性抢夺生源。
教育部还指出,对因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考试机构、高校疏于管理,造成考场秩序混乱、作弊情况严重、招生违规严重的,对直接责任人和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依照《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进行严肃追责问责;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人民网
取消“点招”,为何仍可预留1%计划
昨天,江苏2013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意见出台,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宣布取消“点招”,但《意见》中称,高校可以在国家核定的年度招生规模内预留1%的招生计划。就是这1%引起家长们的质疑,既然取消点招,为什么又留1%?这1%如果运用不当谁能保证它不会变味呢?是不是会为“点招”留下最后的一条通道?扬子晚报记者就此采访了高校资深招生负责人。
为何预留1%?4种情况会用到
对于这1%的预留计划,《招生工作意见》的解释是:该计划用于调节生源地线上生源不平衡问题,或用于招收少量有学科特长的考生,以及用于缓解我省现行高考方案中分数与等级不匹配的矛盾。
1、解决省与省之间的生源不平衡问题
1%的预留计划是对全国具有跨省招生资格的本科院校都有的政策,目的是为了解决招生时省与省之间的生源不平衡问题。采用平行志愿的省份越来越多,考生风险很大。所以,不少学校会承诺只要考生专业服从调剂,保证进档不退。而通常院校在录取调档时,会将提调比例放在1:1.02至1:1.05之间,总会比招生计划多进几份档案,这是因为很可能有考生因专业不服从调剂及身体原因而被退档,多进几份档案才能在退档后,保证招生计划的完成。但一旦进档考生志愿都服从调剂时,按照承诺,院校就必须录取所有进档的考生,这时候,预留计划就起作用了。
2、为避免“大小年”可增投计划
另一种情况是,高校为避免“大小年”而增投计划。“一般在录取之前,各省招办都会有一次模拟投档,并将模拟线通知招生院校,一旦出现某个省份的录取线较以往年份异常高时,为避免该校录取分数线大小年现象,院校会多投计划,让院校分数线有所降低,以利于来年的招生,这样也会提请加大投档比例,将符合录取条件的进档考生全部录取。”一位资深招生专家告诉记者。
3、分数与等级不匹配时,对心仪考生破格录取
此外,江苏还有自己的“特色”,现行高考方案中存在分数与等级不匹配问题,虽然是极个别的特例,但高校会对心仪的考生网开一面,想办法用预留计划来录取,比如2008年南京文科状元王晗因为政治考了个B+,按说不能被南大录取,但南大破格录取了他,这就要用到预留计划。
4、可对未达到院校投档线特长生破格录取
高校在录取中还会遇到个别未达到院校投档线、但某一方面特别突出的所谓特长生。如2006年南京大学金陵学院破格录取金陵中学一名发明眼球鼠标的考生,这也是因为“预留计划”才能录取。但这样的考生审批程序特别严格,每年全省录取数量不超过两位数。
1%会“变味”吗?3原因让其“不存在”
这也是大家最担心的一个问题。不过招生专家们分析,这个问题基本“不存在”。
第一,计划太少了。往年预留计划是5%,比如计划4000,可以预留200个,而今年只有1%,也就是只有40个,从以往的招生经验看,上述几种情况已经基本上用完了预留的1%计划,甚至都会超出。因此没有多余的名额用来“搞腐败”。
第二,今年进一步强调了预留计划不能与收费挂钩。即使学校还有极少量的预留计划可以用,也不会考虑通过收费去照顾录取哪个考生,因为任何一所院校都不会傻到为很小的经济利益去“顶风作案”,冒这么大的风险得不偿失。
第三,“预留计划”的使用标准提高了。举例来说,往年进本一院校只要达本一线,选测科目等级双B即符合“点招”基本条件,如果选科低了一个等级,你的分数就必须要达院校线;如果你分数没达线,选科等级就必须都过关且有一门超过院校要求。所以,符合条件的考生也大大减少了。
“综上所述三个原因,今年的招生录取,也会让所有的招办主任都会松了一口气,不用再去为了如何平衡好关系而焦头烂额。”这位招生负责人向扬子晚报记者分析说。
1%并非江苏独有
跨省招生的本科院校都可预留
其实,1%并非是江苏的“特权”。根据教育部规定,安排跨省(区、市)招生的本科高校,在国家核定的年度招生规模内,可以预留少量计划,用于调节各地统考上线生源的不平衡。预留计划不得超过本校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1%。凡有预留计划的高校,须将预留计划数报其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报教育部备案。
1%计划名单可否公开
家长有此呼吁,值得有关部门考虑
家长们认为,对于1%预留计划的使用应该公开透明。有家长建议,高校应该公示预留计划的学生。按照《招生工作意见》要求,高校应在录取开始前将预留计划的录取原则和办法公布,接受社会监督。但进入到录取阶段,“预留计划”的使用又该如何向社会公布?是否能像自主招生考生必须经过公示才有效?取消“点招”之后的配套政策如何进行值得有关部门思考。
最新修订时间:2024-04-22 17:46
目录
概述
点招概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