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市
湖北省直辖县级市
天门市,古称竟陵湖北省直辖县级市、省直管市,湖北省区域中心城市,武汉都市圈长江中游城市群成员,地处湖北中南部、江汉平原北部,北抵大洪山,南濒汉江,东距武汉城区90千米,境内河流纵横、湖泊密布,雨量充沛、物产丰富,总面积2622平方千米。截至2024年2月,全市辖3个街道、21个镇、1个乡。截至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09.38万人。
历史沿革
地名由来
天门,因境内西北有天门山而得名;古称竟陵,“谓之竟陵者,陵至此而竟”(注:大洪山余脉在此结束,融入江汉平原。来源:《括地志》)。
建置沿革
早在原始社会晚期,这块土地上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古代属风国,春秋时属郧国,战国时为楚竟陵邑。
秦朝,设置竟陵县,属南郡。
西汉,竟陵县隶属江夏郡。新朝王莽将竟陵县改名守平县。东汉,复名竟陵县。
三国,竟陵县为吴国荆州江夏郡所辖。
西晋元康九年(299年),竟陵县属竟陵郡。东晋末年,分竟陵县设置霄城县。
刘宋孝建元年(454年),竟陵县属郢州竟陵郡。南梁大宝元年(550年),竟陵县并入霄城县,仍属郢州竟陵郡。北周保定元年(561年),霄城县改回竟陵县。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竟陵县属复州所辖。大业初,复将州改郡,复州改为沔阳郡,竟陵县属沔阳郡。
唐武德五年(622年),沔阳郡改为复州。贞观七年(633年),复州属山南道。天宝元年(742年),复州改为竟陵郡,属山南东道所辖。乾元元年(758年),又为复州。
五代后晋天福元年(936年),为避石敬瑭名讳,改竟陵县为景陵县。天福五年,直隶防御州治所设景陵县。后汉复名竟陵县。
北宋建隆三年(962年),为避赵匡胤祖父赵敬之讳,再改竟陵县为景陵县,由湖北路复州所辖。熙宁六年(1073年)撤销复州,景陵县属荆湖北路安州。元祐元年(1086年)恢复复州建制。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于景陵设置德安府、复州、汉阳军镇抚使。绍兴三年(1133年),又于景陵设荆湖北路安抚使,景陵县属荆湖北路复州。
元代,景陵县先后属复州、复州路,沔阳府所辖。
明初,景陵县为景陵卫。洪武三年(1370年),撤卫改县,隶属沔阳府。洪武九年改府为州,直属湖广布政使司,景陵县属沔阳州所辖。嘉靖十年(1531年),沔阳州改属承天府所辖,景陵县亦随属承天府沔阳州。天启年间,景陵县属承天府直辖。
清代,景陵县属湖北省安陆府(府治设今钟祥市)。雍正四年(1726年),为避康熙陵寝名(景陵)讳,改景陵县为天门县。
民国初期,天门县属湖北省襄阳道所辖。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天门县为省直辖。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为湖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所辖,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天门县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改属第三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天门人民进行抗日战争,先后在本县东部、西部、南部与邻县边境地区结合部建立天汉县、天京潜县,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属江汉地区行政公署鄂中专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成立;25日,撤销天京潜县、天汉县,恢复天门县建制;7月,改属湖北省荆州专区。新中国成立后,天门县属荆州专区所辖。
1970年,荆州专区改称荆州地区
1987年8月,撤销天门县,设立天门市(县级),仍属湖北省荆州地区管辖。
1994年10月,天门市实行省直辖。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自南齐建元元年(479年)始,历隋、唐、五代、北宋、南宋,至民国25年(公元1936年),天门先后7次为郡(州、专署)治所,计500余年。古竟陵区域广阔,包括荆州长江以北、石城以东、江夏以西的全部地域。从汉、晋、南北朝至北宋乾德三年以来1100多年间,竟陵县境先后划出置云杜、霄(亦作宵)城、长寿、角陵等县,北宋以后县境无大变化。
1950年6月,天门县汉江以南的毛咀区划入沔阳县。同时,沔阳县汉江以北的仙北等地划入天门县。
1955年7月,潜江县汉江以北的张港,京山县的多宝、拖市划入天门县。
1996年11月,蒋湖农场回归天门。
2001年8月,总后沉湖基地(天门部分)移交天门,形成现境。将李场镇与皂市镇合并为皂市镇、陆羽办事处与竟陵办事处合并为竟陵办事处、新堰乡与候口办事处合并为候口办事处,新设沉湖生态林业科技示范区。
2002年,设天门工业园
2016年11月,石河镇更名为石家河镇
区划详情
截至2024年2月,天门市辖3个街道、21个镇、1个乡,共93个社区、528个行政村。市人民政府驻竟陵街道。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天门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北部,版图总面积2622平方公里;介于东经112°33′45″至113°26′15″,北纬30°22′30″至30°52′30″之间。东与孝感市汉川应城接壤,北与荆门市京山钟祥毗邻,南面和西面隔汉江仙桃潜江荆门相望。市境北缘与大洪山余脉的低丘相连,西、南面有汉水环绕。境内东西最大横距约8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约58公里。
地质
天门市大地的基底构造是自燕山运动以来形成的内陆盆地的一部分。全市跨盆地8个构造单元,即潜江凹陷、龙赛湖凸起、小板凹陷、沉湖低凸起、天门凸起带、汉水地堑、永漋河隆起,乐乡关地垒。
天门市地层上的晚近期构造层,承袭了燕山期地壳运动以来的特点,北部不断隆起,南部不断沉降,境内自北向南的单斜构造明显,倾斜度一般为1~3度。继承性活动是天门市地质构造的显著特点,从白垩系第四系沉降中心并无明显迁移,古河流(汉江天门河)的活动踪迹变化不大。
地形地貌
天门市位于大洪山山前丘陵与江汉平原衔接地带,地貌属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依次递减。最高点在佛子山顶端,海拔191.7米,最低点在多祥镇达洲的陈家洲,平均海拔23.2米。
汉江环绕市境南边而过,天门河汉北河和皂市河贯穿腹部,东流入汉江。人工开挖的天南、天北、中岭和东风等渠道贯穿全市。境内还有星罗棋布的湖泊。按自然地形地貌可分为低丘(俗称山)、岗状平原(俗称丘陵)和河湖平原三种地类。
低丘
天门市北部山岭,属大洪山脉的山前剥蚀低丘,分布在市境北部和东北部,由西龙尾山、天门山扑船山、团山、火门山、金杯山、佛子山、洪山、青山、五华山、东龙尾山、小山、幺河山、陶家山、大团山、红墨山等16个小山组成,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3%。低丘大致走向,市东北为西北—东南向,市西北为东北—西南向。海拔高度为46.7~191.5米,坡角25~35度。
岗状平原
自青山往东(含青山),沿天北长渠和汉北河一线以北的大部分地区(不含其中的湖泊)为岗状平原。属剥蚀—堆积垅岗地形。包括皂市镇全部,胡市、九真、佛子山、石家河镇大部分和渔薪镇的一小部分。面积约559.6千米,约占全市总面积的22.5%。地表垄岗相间,波状起伏,海拔高度一般在35~60米。呈掌状自北向南微倾斜。
河湖平原
拖市镇大桥村起,沿天门河往东,接天南长渠,又东,连汉北河天门段,在这条分界线以南的地区(不含青山)为河湖平原,属堆积地形,地势平坦开阔,全部由新生界第四系地层组成。其面积为1894.6千米,占市属总面积的76.2%。海拔大多为28~32米,自西向东微递降。西部多宝镇、拖市一带,海拔高度30~32米,坡角1~2度,微向河流倾斜。市东部,麻洋、多祥、马湾、卢市、净潭一带,海拔高度24~26米。沿汉江河床断续分布有河漫滩,呈月牙形,一般高出水面4米左右,江汉汛期常被淹没。
气候
天门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光照充足,气候湿润,春温多变,初夏多涝,伏秋多旱,生长期长,严寒期短的气候特点。虽然地势地貌比较单一,但由于北部大洪山脉对冷空气的阻挡作用,西南沿江地带出于江汉河谷边缘,东北处皂市河谷南下冷空气影响,形成了天门市气候的区域分布特点:热量条件东北部和西南沿江一带略低,其他地方略高,水资源东南部多,西部和北部少,光资东高西低。
水文
天门市河流流域面积达50平方公里的河流43条,河道总长1131.9公里,逐步形成了现今的几大河流,即汉江、上天门河、下天门河和汉北河。天门市位于汉江下游,境内湖泊众多,面积100亩以上的45个,湖泊总面积达37.38平方公里。大多分布在丘陵平岗与平原湖区的交接地带,跨市界湖泊1个:肖严湖(跨天门市、孝感市);城中湖泊4个:东湖、西湖、北湖、小南湖。其中水位面超过1平方公里的有陈家湖、张家大湖、石家湖等,以张家大湖最大,水面面积6.53平方公里。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天门市有耕地167534.93公顷;园地870.79公顷;林地7455.43公顷;草地767.01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1958.44公顷;交通运输用地8034.08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44108.7公顷;其他土地512.77公顷。
植物资源
天门市有植物18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银杏、水杉、苏铁等3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香樟、喜树等2种,对节白蜡列入中国第二批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板栗、慈姑、拐枣、桔树、桑树、枇杷、山茶、山楂、十大功劳、柿子树、桃、蜀葵、银杏、樱桃、柚子树、丝棉木等具有较高的经济、药用价值。
动物资源
天门市共有野生动物272种,其中鸟类211种,兽类29种,爬行动物22种,两栖类1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白冠长尾雉、白头硬尾鸭、黑鹳、金雕、豺等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红腹角雉、红腹锦鸡、斑头秋沙鸭、褐翅鸦鹃、小鸦鹃、水雉、白腰杓鹬、大杓鹬、松雀鹰、雀鹰、赤腹鹰、普通鵟、黑冠鹃隼、蛇雕、凤头鹰、白腹隼雕、白腹鹞、白尾鹞、大鵟、斑头鸺鹠、黄腿渔鸮、短耳鸮、白胸翡翠、蓝喉蜂虎、红隼、燕隼、游隼、仙八色鸫、画眉、白琵鹭、红角鸮、小天鹅、豹猫、貉、赤狐、狼、乌龟、虎纹蛙等38种,省重点保护动物89种。
矿产资源
天门市矿产资源有原盐、无水芒硝、石油、地热、石灰石、石膏、硫磺等。小板盐矿区的储量为:表内盐储量C+D级10528万吨,表外盐储量C+D级23866万吨。无水芒硝开采条件好,硫酸钠含量高,表内体共生硫酸钠储量C+D级668万吨,表外伴生硫酸钠储量C+D级4142万吨。地热分布在皂市李场等丘陵地区。石油开采主要在彭市、张港、杨林三个地区,年开采量为近10万吨。
人口
截至2023年末,天门市常住人口109.38万人,城镇化率47.42%。其中,城镇51.87万人,农村57.51万人。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425元,同比增长5.6%;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812元,同比增长7.8%。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3427元,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299元,增长10.0%。
天门市属少数民族散杂居地区,有28个民族,少数民族以土家族、回族、壮族为主。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2年,天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730.0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2.3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01.18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26.57亿元。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拉动GDP正增长;第二产业受工业下行影响,拉动GDP负增长。三次产业比为14.0:41.3:44.7。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金融业、营利性服务业、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0%、1.3%、0.8%、-0.3%、11.7%、6.3%和1.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5972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0.4%。
2023年,天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为712.1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0.52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260.64亿元,增长4.8%;第三产业增加值351.00亿元,增长8.3%。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均拉动GDP正增长。三次产业比为14.1:36.6:49.3。农林牧渔业、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九大行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3.6%、4.8%、5.5%、9.2%、22.4%、7.6%、13.3%、1.1%、7.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64707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8%。
2023年,天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7.0%。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39.4%;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4.7%、1.2%。分领域看,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4.7%;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26.3%。全年各类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45.87万平米,同比下降17.8%。
2023年,天门市共完成财政总收入36.74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12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地方税收收入17.58亿元,同比下降9.5%。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1.26亿元,同比增长38.0%。其中,一般公共服务、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节能环保和城乡社区事务等九项分别支出10.51亿元、2.91亿元、15.40亿元、2.92亿元、0.80亿元、16.66亿元、15.10亿元、1.27亿元和6.18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9.4%、36.7%、28.1%、5.5%、36.3%、6.0%、73.9%、136.0%和 123.5%。
第一产业
2023年,天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累计364.78万亩,比上年增加3.08万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241.61万亩,比上年增加1.50万亩;棉花播种面积8.43万亩,比上年减少0.98万亩;油料种植面积75.53万亩,比上年增加4.01万亩;蔬菜种植面积33.39万亩,比上年增加0.92万亩。
2023年,天门市粮食总产量82.25万吨,比上年增加1.92万吨。棉花总产量0.56万吨,比上年减少0.05万吨。油料总产量14.74万吨,比上年增加1.26万吨。
2023年,天门市生猪出栏65.36万头,比上年增长2.7%。家禽出笼849.98万只,比上年增长1.2%。禽蛋产量3.20万吨,比上年增长6.0%。
2023年,天门市水产品产量12.06万吨,比上年增长3.6%。
2023年,天门市园林水果产量2.33万吨,比上年增长4.0%。
第二产业
截至2023年末,天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49家。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长89.8%;股份制企业增长7.7%;私营企业增长2.7%。轻工业下降6.4%;重工业增长17.9%。分门类看,制造业增长3.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9.0%。
2023年,天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比上年下降0.9%,产品销售率为94.7%,出口交货值增长7.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1.87亿元,同比下降17.3%。
2023年,天门市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80家。建筑业总产值151.11亿元,同比增长0.7%。房屋施工面积197.5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7%;竣工面积12.5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514.3%。
第三产业
2023年,天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5.29亿元,同比增长8.3%。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和餐饮业销售额(营业额)分别同比增长14.6%、6.9%、10.0%和13.0%。货物进出口额17.1亿元,同比增长11.1%。其中,出口额16.8亿元,同比增长10.4%。
截至2023年末,天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共计1097.24亿元,较年初新增147.00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954.02亿元,较年初新增129.6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13.18亿元,较年初新增78.37亿元。
交通运输
综述
截至2023年末,天门市通车公路总里程5385.26公里,其中,等级公路里程5363.34公里。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136079辆,比上年增加7007辆。私人汽车拥有量128321辆,比上年增加6228辆。全年完成客运周转量10676.96万人公里,比去年同期减少20.2%;公路货运周转量358885.49万吨公里,比去年同期增加19.6%;水路货运周转量14189.82万吨公里,比去年同期减少32.1%。
公路
天门市是江汉平原的重要交通枢纽。4条国道、9条省道、2条国家高速公路过境天门,境内一级公路通车里程250余公里,拥有8座汉江大桥。截至2020年,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4831.864公里,路网密度为185公里/百平方公里,其中国省干线公路458.059公里,一级公路里程达到215公里,一级公路里程在国省干线中占比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8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92797辆,比上年增长16.3%。
铁路
天门市境内有沪汉蓉快速客运通道沪渝蓉高速铁路长荆铁路江汉平原货运铁路通过,乘坐动车35分钟可直达汉口,东西向可直达上海、成都,南北向可直达北京、深圳。
水运
天门市境内河湖密布,主要河流有汉江江汉运河汉北河天门河等,是全省内河航运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连通长江、汉江的江汉运河从长江荆州段引入,在天门市多宝镇汇入汉江,形成长江汉江航道圈,串起长江经济带和汉江生态经济带
天门河与湖北省最大的人工运河——汉北河在天门城区交汇。
汉江沿岸港口有天门工业园港区一期工程、岳口工业园港区千吨级码头。汉江、汉北河高等级航道建设完工,形成了天门通江达海的水运大通道。
公交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天门市共有各类中小学180所,在校中小学生数143508人。全年普通小学招生11811人,毕业生13378人;普通中学招生21418人,毕业生20028人;全市专任教师9805人;幼儿园215所,在园幼儿数26859人,其中,女童数12436人;特殊教育在校学生144人。
高等院校:天门职业学院
科学技术
2023年,天门市共获各类专利授权983件,发明专利累计拥有量152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单位增至189家,实现增加值53.48亿元,同比增长4.9%。
文化事业
国家三级博物馆:天门市博物馆。国家一级文化馆:天门市群众艺术馆。国家一级图书馆:天门市图书馆。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天门市卫生机构1042个,其中,医院19个。共有床位8059张,其中,医院拥有床位4970张。卫生技术人员702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063人。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天门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19.70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82.59万人。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分别为0.83万人和3.49万人。全年结婚登记4551件,较去年减少192件;离婚登记1891件,较去年增加239件。
截至2023年末,天门市各类社会福利收养单位31个,收养单位拥有床位4558张。社区服务机构621个。
历史文化
方言
天门话属于北方方言西南官话区的武天片,也称天(门)汉(阳)方言,是湖北方言的代表。作为南方官话,天门方言除了拥有官话共有的特性外,还拥有和北方官话截然不同的特征。天门方言共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并具有一些北方方言没有、或不同的词语。
非遗
天门文化底蕴厚重、特色鲜明,在楚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天门是闻名全国的内地侨乡、文化之乡、蒸菜之乡和棉花之乡,还是茶圣故里、状元之乡、竟陵派文学发源地。世界文化名人“茶圣”陆羽、唐代诗人皮日休、明代竟陵派文学代表人物钟惺谭元春和清代状元蒋立镛均诞生于此。
曲艺文化
位于江汉平原,拥有丰富的民间艺术。荆州花鼓戏江汉皮影戏天门糖塑等民间艺术在天门民间以致江汉平原都有着广泛的影响,天门渔鼓、天门歌腔、天门说唱、三棒鼓、莲花落等以其音乐旋律优美,曲调丰富,演唱不拘一格,富于变化更是闻名全国。天门市于2010年12月3日被中国曲艺家协会授予全国首个“中国曲艺之乡”称号。2011年11月,天门市被命名为2011-201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陆羽茶文化
天门是茶圣陆羽故里,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文化之乡,茶文化历史悠久,陆羽是天门最大的品牌资源。天门市大力普及茶文化知识,推广品茶饮茶的风尚,把品茶饮茶、宣扬茶文化作为一种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融入到大家的生活理念。天门是省内首个“湖北省茶文化旅游示范区”。2015年11月,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在此举办2015中国(天门)茶圣节。天门市正将“陆羽茶文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侨乡文化
天门是中国内地最大的侨乡、湖北省第一侨乡、全国著名的内陆侨都、湖北省重点侨乡。8万多华侨,遍布海外44个国家和地区,涌现出了如李三春鲁超张德焕等众多知名人士,为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与和平友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闯关东、山西人走西口、广东人下南洋相提并论,成为展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精神典范。
状元文化
天门是著名的状元摇篮,天门自古有“状元之乡”的美誉。明清两代共有进士、举人468人。明代在天门干驿陶家巷高官显宦之众极一时之盛,时人称“一巷两尚书(户部陈尚书,礼部魏尚书),前面一天官(吏部尚书周嘉谟),座后一祭酒(国子监祭酒鲁铎)”。清代嘉庆十六年状元蒋立镛,其父、子、孙、曾孙连续五代高中进士、两登鼎甲,世所罕见。著名作家秦牧因天门连续多年夺得高考全国之冠,曾称天门为全国高考“状元县”。
文保
截至2015年,天门市境内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15处(不含合并项目),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6处。
代表性文物保护单位:石家河遗址
石家河遗址是长江中游面积最大、等级最高、延续时间最长的史前聚落遗址。从距今6500年开始有人类在此生活居住,至距今4300年左右达到最鼎盛时期。整个遗址群占地面积达8平方公里,是国内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史前聚落群。
2015年11月开始的发掘总计发现各类玉器250余件,其工艺水平代表了史前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玉器加工工艺的最高峰。石家河古城是当时的区域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和区域首领驻地,而石家河聚落群,既是石家河文化时期江汉平原的统治中心,同时也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
2017年4月12日,石家河遗址入选“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7年,石家河遗址入选“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荣获“世界考古论坛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奖,石家河遗址保护利用上升为省级战略。
古代文学
竟陵派
竟陵派是明代后期重要文学流派,主要人物钟惺谭元春合著的评选古诗及唐诗三十六卷《诗归》,阐明了“孤怀孤诣”和“幽情单绪”的美学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学向近现代演变产生重要影响。因钟惺和谭元春都是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故被称为竟陵派,曾有近千文人加入。
“竟陵派”主张性灵说,是明末反对诗文拟古潮流的重要一派。同时,其在艺术领域推动文人画“诗画兼善”的发展方向和文学理论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竟陵八友
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为齐梁皇朝竟陵王萧子良封地,自古人文昌盛,故以此名,后史上称有竟陵文学派之说。在南朝文坛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家莫过于“竟陵八友”。
竟陵王萧子良不以文学见称,然喜好文学,礼待文学之士,组织文学活动,促进了南朝文学的彬彬之盛。齐永明二年(公元484年),竟陵王开西邸招文学之士,先后有七十四位文人进入西邸,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最为庞大的文学集团。齐梁文人竟陵八友,士族名门兴旺发达,崇教创新成大业者,文群流芳千年百世,萧氏皇族帝龙灵气,齐粱千秋文化传承,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诗人皇帝萧衍执掌皇权,首创三教圆融和谐文化,沈约谢朓创新文学艺术,范云萧琛独领齐梁风骚,王融诗坛文藻富丽,当世称之词美英净,任昉雅善属文尤长载笔,文格壮丽任笔沈诗,陆倕辞义典雅足为佳作。
风景名胜
旅游综述
天门古称竟陵,文化底蕴深厚,人文古迹众多。境内石家河遗址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长江中游地区史前文明的中心,有6500年历史。城内胡聘之故居胡家花园被誉为晚清“华中第一豪宅”,是湖北省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晚清官邸。主城区拥有1家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1家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遍布着以文学泉西湖古雁桥茶经楼西塔寺陆羽纪念馆为代表的大量陆羽遗迹及纪念性景观。
天门依山傍水,拥有河流36条、湖泊120多个,处处波光,处处景色,自古拥有水乡的美誉。天门主城区湖港交织,有东西南北四湖拱护,与武汉东湖杭州西湖同名的东湖西湖,似两片肺叶位居城市中央,而仿佛两支大动脉管的前壕后壕贯通相连。
景区景点
名优特产
天门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是全国首个“中国蒸菜之乡”,又素称“鱼米之乡”。
天门物产丰富、美食众多,有黄潭米粉、蒋场香干、岳口芋环、张港火烧粑、五彩义河蚶、桶炉锅奎、天门花糕、皇尝饼、橘瓣鱼丸、炮蒸鳝鱼天门九蒸、元春鱼、钟惺鳅、蟹黄鱼翅、袭美火锅、龟肉汤、清炖鱼等一百多种传统小吃和名菜。
天门市名特优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传统产品有黄花菜、蚕茧、食用菌、花生、绿豆、荞麦、芋环、莲藕、慈菇、荸荠、菊芋、义河蚶等,还有一部分省级著名商标、湖北省名牌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识的农产品,有机食品。
著名人物
荣誉称号
友好城市
参考资料
历史沿革.天门市人民政府.
地理概况.天门市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11 10:11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