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凤汉(홍봉한,1713年—1779年),
朝鲜王朝后期外戚大臣,本贯丰山。字翼汝,号翼斋,是
惠庆宫洪氏的父亲、思悼世子
李愃的丈人,朝鲜正祖
李祘的外祖父。
人物生平
早年生涯
洪凤汉生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
朝鲜肃宗三十九年)二月二十三日,他出身“京华士族”、
老论家庭,是
朝鲜宣祖嫡女
贞明公主与永安尉
洪柱元的玄孙,曾祖父洪万容官至礼曹判书,祖父洪重箕官至庶尹,父亲洪铉辅官至礼曹判书,母亲是任埅之女。
雍正十三年(1735年,
朝鲜英祖十一年),洪凤汉在增广司马试中接连考中生员与进士,入读
成均馆。期间他曾带头其他儒生上疏,将老论“大老”
宋时烈比拟为“东方一
朱子”,请求将宋时烈和另一老论大儒
宋浚吉配享文庙,因不符合英祖的
荡平政策而未获批准,他也未引起英祖注意。此后他逐渐显露才学,“颇有声誉”。
知遇英祖
乾隆八年(1743年,英祖十九年)闰四月,英祖视察成均馆崇文堂,洪凤汉以成均馆掌议身份入侍,风采斐然,谈吐如流,颇得英祖青睐。据说英祖回去后对
映嫔李氏说:“今日为世子得相国材矣!”遂调任洪凤汉为世子翊卫司洗马。同年下达世子嫔拣择令,要求两班送出处女单子,洪凤汉之女也不例外,并被英祖拣择为世子嫔,是为后来的
惠庆宫洪氏。英祖对大臣说他见到洪凤汉后,认为洪凤汉胜过其已出仕的再从兄洪象汉,并称赞二人“前程俱远”。乾隆九年(1744年,英祖二十年)十月,洪凤汉参加
科举考试,获庭试文科乙科及第(
榜眼),宫中上下都为“
戚里”中出了登科之人而感到高兴,一时传为佳话。
此后数年时间内,洪凤汉历任世子侍讲院文学、
广州府尹、
承政院同副承旨、公洪道(原
忠清道)观察使、工曹参议、户曹参议、右副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吏曹参议、成均馆大司成、
京畿道观察使、兵曹参判、都承旨、御营大将、
汉城府右尹、户曹参判、汉城府左尹、礼曹参判等职,到乾隆十八年(1753年,英祖二十九年)正月被拜为礼曹判书,兼带
备边司堂上,正式跻身中枢。其后又历任吏曹判书、
议政府左参赞、礼曹判书、广州留守、
平安道观察使、判
敦宁府事、总戎使、判
义禁府事、御营大将、议政府右参赞、户曹判书、禁卫大将、扈卫大将等职,到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英祖三十七年)三月二十八日拜相,任议政府
右议政,过了五个月后升
左议政,又过了一个月升
领议政,位极人臣。那时他还不到五十岁,距他登科从政也只有十多年,在朝鲜王朝历任领相中算相对年轻的,也是升迁相当迅速的,足见英祖对他的信任与倚重。
处理壬午
就在洪凤汉平步青云之际,他的女婿思悼世子
李愃与父王英祖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思悼世子也出现了严重的精神问题。洪凤汉开始也属于保护世子的势力,曾多次帮世子缓颊。但到了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英祖三十七年)以后,由于思悼世子的精神疾病无可救药,他开始转而致力于保住世孙
李祘。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英祖三十八年)五月二十二日发生了罗景彦告发思悼世子种种恶行的事件,英祖对群臣隐瞒世子恶行感到震怒,洪凤汉遂请求诛杀罗景彦。思悼世子被迫
席蒿待罪于时敏堂,洪凤汉企图让世子回去,英祖很生气,于闰五月初二日罢了洪凤汉的官,改任申晚为领议政,不久又任命洪凤汉为左议政。
同年闰五月十三日发生
壬午祸变,洪凤汉采取旁观态度,眼睁睁地看着思悼世子被英祖关进米柜。其后他的女儿和孙子被废黜,回到洪家,洪凤汉与女儿抱头痛哭了一场,并决意保护世孙。数日后,已被饿死的世子以及世子嫔、世孙等都复位。洪凤汉则着手协助英祖善后,告发了世子的求救对象
少论派大臣
赵载浩,导致其被赐死,并建议英祖出台一部如同《
阐义昭鉴》的文告,是为《垂义编》。他于八月二十六日呈上袖札,赞成英祖对思悼世子的处置,表示“哀痛自哀痛,义理自义理,其不可因其哀痛之私掩此义理之公则明矣,虽使圣人复起,亦不能易此言矣”。英祖予以嘉奖,并将自己在壬午祸变时的下教、洪凤汉的袖札与自己的批答保存于史阁,规定其为“壬午义理”,不许后世任何人翻案。
党争失势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英祖三十九年)七月,洪凤汉再次出任领议政。三年后因继母之丧而离任丁忧,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英祖四十四年)十一月又起复为领议政。这几年时间一直由洪凤汉主持政局。当时老论已分化为北党、南党和东党,其中洪凤汉是北党的领袖,而英祖继妃
贞纯王后的哥哥
金龟柱则是南党的领袖,政局主要呈现出南北二党的对立。洪凤汉执政期间,有为官不正的嫌疑,并且他为了讨年老的英祖的欢心而报喜不报忧,并尽量顺应其意,例如英祖在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英祖四十年)十一月颁布《严隄防裕后昆录》,痛斥被称为“山林”“儒贤”的士林领袖是朋党之争的罪魁祸首,妨碍荡平政策,称“山林之害甚于洪水猛兽”,洪凤汉极力支持。因此洪凤汉的作为引起了士林的不满,认为他在阻塞言路、垄断政权、蒙蔽国王、迫害士林,于是纷纷加入南党。金龟柱一家则图谋换掉世孙,给贞纯王后过继养子,也响应了士林批判洪凤汉的诉求,以剪除世孙羽翼。英祖宠爱的女儿
和缓翁主及其养子
郑厚谦也与洪凤汉产生矛盾,遂与金龟柱等老论南党联手,掀起“攻洪”之论,并离间世孙李祘与洪凤汉的关系。洪凤汉第三次出任领议政以后,处境就日益危险,南党声势越来越大,而北党除了洪凤汉之外几乎就没有得力人物。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英祖四十六年)正月,由于和缓翁主母子的煽动,英祖借口洪凤汉老是奏事到半夜三更而罢免了他,改任闲职领中枢府事。三月,在南党的策划下,
清州儒生韩鍮持斧伏阙上疏,请斩洪凤汉以安社稷,打响了“攻洪”的第一枪。英祖将韩鍮流放
黑山岛,但也不满洪凤汉权势过大,令其致仕,授奉朝贺。此时洪凤汉不到六十岁,英祖戏称他为“黑头奉朝贺”(正祖朝还有更年轻的奉朝贺
洪国荣)。同年十一月,前吏曹佐郎崔益男上疏请世孙拜思悼世子祠堂,并称这都是领议政
金致仁(南党)作梗。英祖受郑厚谦等的影响,认为是洪凤汉教唆崔益男上疏攻击金致仁,遂逮捕拷问崔益男,因崔益男死于狱中而作罢,但英祖对洪凤汉的猜疑也进一步加重。
转危为安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英祖四十七年)二月初五日,英祖赴彰义宫潜邸,
金龟柱之叔金汉耆给英祖密报洪凤汉将拥戴
恩彦君、
恩信君谋反,导致英祖马上下令戒严。世孙
李祘向
贞纯王后力辩洪凤汉不可能谋反,所以事态没有扩大。但恩彦君、恩信君此前因剥削市民而被流放外地,彰义宫风波还是加重了对他们的处罚,英祖将他们流放到
济州岛大静县,洪凤汉则被废为庶人,安置于清州。惠庆宫听说后晕倒在地而受伤,英祖为了安慰惠庆宫,在两天后收回了洪凤汉付处清州的成命。
在洪凤汉被贬时,韩鍮也被英祖称赞有“先见之明”,获得释放。同年八月,他在南党的指使下再次上疏请杀洪凤汉。第一次上疏只是泛泛而谈洪凤汉的专擅,而这次则攻击洪凤汉在壬午祸变时“献一物”(送去囚禁思悼世子米柜),直接给洪凤汉扣上“逆贼”的帽子。提及壬午祸变触犯了英祖的逆鳞,故韩鍮及告诉他“一物”之事的沈仪之均被处死。但洪凤汉也没被放过,英祖表示:“吾儿贤矣,而臣下不匡,以至于此。彼虽曰凤汉所献之物,既献之后,用此物者,岂非予乎?天下后世,将谓予何?”暗示壬午祸变是因为洪凤汉没有尽到辅佐思悼世子的责任而造成的,并且没有否认米柜是洪凤汉所献(后来英祖的话成为“攻洪”的把柄)。于是英祖再次将洪凤汉贬为庶人,赶出汉城,待罪京畿道高阳。
惠庆宫为了救父,开始让家人结交郑厚谦,甚至洪凤汉之弟洪龙汉还与郑厚谦约定了联姻,从而拆散了郑厚谦和金龟柱的联盟。于是和缓翁主、郑厚谦母子又转而在英祖面前说洪凤汉好话,使洪凤汉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英祖四十八年)正月恢复奉朝贺的身份,回到汉城。在南党因大司成拟望事件(清名党事件)而受到打击后,英祖又传洪凤汉入侍,标志着洪凤汉已转危为安。
晚年善终
金龟柱见几番“攻洪”终归失利,南党又因大司成拟望事件受到沉重打击,便亲自出马“攻洪”,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英祖四十八年)七月呈上《讨逆臣洪凤汉疏》,举出洪凤汉三件大不敬之事,即曾在进献给英祖的罗参中掺杂劣质参、曾故意不告诉英祖松茶的疗效以及曾给世孙李祘提及给思悼世子翻案。金龟柱的“攻洪”之疏涉及世孙与“壬午义理”,威胁了世孙的地位,而且和缓翁主、郑厚谦母子也在帮助洪家,所以英祖无法容忍金龟柱,严加惩治,永不叙用,但出于“两治两解”的荡平政策,将洪凤汉也罢职。洪凤汉被迫退居汉城郊外,其后英祖传其入侍也不理会,在城外席蒿待罪,到翌年春才应英祖邀请出席了养老宴。
此后,洪凤汉就退出了政界,但弟弟
洪麟汉与
郑厚谦勾结弄权。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英祖五十二年)三月,英祖去世,世孙李祘即位,是为正祖,洪麟汉和郑厚谦因曾妨碍正祖代理听政而被治罪,南党则依附
洪国荣来攻击洪凤汉,重提洪凤汉“献一物”等罪状,请求处以逆律,但正祖辨明没有这回事,并表示“奉朝贺若施极律,则慈宫不安;慈宫不安,则予亦不安云尔”,拒绝了这些“攻洪”的要求。九月,“攻洪”的主使者金龟柱被正祖流放
黑山岛,由此平息了“攻洪”之论,然而余波仍在政界游荡,并使朝中分化为“
时派”和“
僻派”。
洪凤汉被弹劾后,依惯例出城待罪,正祖再三派人劝其回城见惠庆宫,但洪凤汉不应。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朝鲜正祖二年)二月,他卷入“丁酉之变”的儿子洪乐任无罪释放后,才应正祖请求入城,并面见正祖与惠庆宫。同年十二月初四日(1779年1月21日),洪凤汉去世,正祖命令礼葬,后赠谥“翼靖”。
大韩帝国建立后,由于思悼世子夫妇被
朝鲜高宗追尊为庄祖和
献敬王后,洪凤汉也获得“永丰
府院君”的追赠。
主要影响
洪凤汉执政时期,顺应英祖的政策,实现了很多政绩。尤其是他建议并实施了纠正党争弊端、提拔人才等的《时务六条》。而且他还严禁白骨征布和还谷作假,断然实行隐结再调查,充实了国库,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当时有清人居住于叆阳栅门外并进行开垦,他加以禁止,并编纂《临津节目》。
轶事典故
据说洪凤汉当政时,政以贿成,罗州牧使李思观不断派马匹驮着贿赂,送到洪家,罗州民众遂将唐诗“马上逢寒食”谐音改为“马上凤汉食”,讽刺这种现象。韩鍮攻击洪凤汉的上疏也引用了这个俗语(但疏本被英祖毁掉而失传,无法证实)。
历史评价
主要作品
洪凤汉生前留下大量上疏,正祖曾亲自将其编纂为《御定洪翼靖公奏稿》,纯祖时予以刊行。洪凤汉另有《正史汇鉴》《翼翼斋漫录》等著作。
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