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主革命
革命形态
民族民主革命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的革命。
历史背景
帝国主义时代,世界被划分为两部分,一是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一是人数甚少,但拥有巨大财富和强大军事实力的压迫民族。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在帝国主义的压迫、剥削和统治下,丧失了独立和主权,处于极端贫困落后的境地,长期停滞在封建、半封建甚至更为落后的社会发展阶段
概念阐述
区别
首先必须指出:“民族运动”、“民主运动”或“民族主义革命”、“民主主义革命”都是资本主义主义制度产生以来的“近代”和“现代”才有的概念。在这以前的封建时代或更早的奴隶制时代,无论是反对外来统治还是反对暴政都不能称之为“民族运动(革命)”或“民主运动(革命)”。
在近现代,“民族运动”或“民族主义革命”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侵略、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民族独立的运动。“民主运动”或“民主主义革命”是指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斗争。(到帝国主义时代,开始出现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或民主革命,如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联系
但民族运动和民主运动之间又存在者密切的联系,例如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要实现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这一目标,就必须在主观或客观上同时进行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斗争。19世纪初期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以及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革命就是这样。当时的拉丁美洲处在西、葡、法等国的殖民统治之下,国内又存在封建大地产制,所以它们的革命斗争就既是反殖民主义的民族革命,又有反对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的性质,所以称为“民族民主运动”。
民族革命是指驱逐外族,反抗侵略的斗争 例如 埃及人民抗英,埃塞抗击意大利等。
民主是指推翻旧制度,旧的国家机器的斗争 如辛亥革命推翻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 拉美推翻奴隶制
所以拉美独立战争有双重性质.
民族革命是对外的,反抗外国压迫的。
民主革命是推翻专制压迫的。
拉美革命具有双重性,即推翻国内压迫,还防抗外来侵略!
民族革命的主体是反抗异族统治,争取民族独立;民主革命的主体是建立民主制度,反抗专制统治。拉美独立战争二者兼而有之,所以可称为民族民主运动。所以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可以称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叫“新民族主义革命”。埃及、埃塞俄比亚的抗争就可以称之为“民族革命”,但不能叫民主革命,因为反抗异族的结果和民主没有直接联系,可能结果还是专制的。
民族革命是指推翻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主权.
民主革命是指推翻国内的封建专制统治.
他们和起来可以简单归纳为反帝反封建.拉美的独立战争既推翻了外国殖民统治,又推翻了本国专制统治,所以具有双重性.其次两者的革命对象不同.民族革命是争取民族的独立,其主要革命对象是外国的侵略势力.
民主革命除了争取民族的独立外,还有反对外国侵略主义,本国封建势力,买办,以及官僚资产阶级,并有一定的革命理论为指导.
概括起来讲就是从1840第一次鸦片战争到新中国的成立,经历了是一场民族与民主革命的斗争。
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和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就成为近代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的基本矛盾。其中,以帝国主义和被压迫民族的矛盾为主要矛盾。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民主革命,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革命对象
民族民主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以及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密切联系的买办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对内推翻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解放生产力,为社会发展扫清道路。
革命性质
民族民主革命就其性质来说,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本是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它的锋芒指向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但是,由于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开辟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从革命阵线来说,民族民主革命发生了一个大转变,成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领导阶级
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资产阶级特别是民族资产阶级,力求领导革命,在许多国家他们也确实领导过革命,并且取得了民族的政治独立,但由于它本身软弱和阶级的局限性,往往不能把革命进行到底。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遭受压迫最重,具有很大的革命积极性,是民族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虽然人数较少,但是由于他们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又与最先进的生产方式联系在一起,是最彻底的革命阶级。在一些国家中,他们担当了革命领导者的重任,不仅使这种革命获得了彻底胜利,而且把革命推向前进,使之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伟大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民主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取得了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Β.И.列宁曾经预言过:“在未来的世界革命的决战中,占世界人口多数的人民的运动,最初是为争取民族的解放,将来一定会转而反对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它所起的革命作用,也许比我们所希望的要大得多。”(《列宁全集》第32卷第469页)当前第三世界国家已成为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保卫世界和平的主力军
图书信息
图书一
作者:任贵祥
出版: 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9787802110755
字数:510000
页数:512
版次:1
纸张:胶版纸
赞颂的爱国道路。全书共分七章,以国内发生的戊戌改良运动、辛亥革命、讨袁护法、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革命、抗日战争、全国解放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全面深入地反映了海外侨胞在这诸多重大历史事件中的爱国活动及杰出表现,充分展示和证实了广大华侨是中国革命的一支重要进步力量。书中以中国近现代革命历史为“经”,以国内重大历史事件为“纬”,纵横结合,经纬分明。
尤其值得重视和注意的是,海峡两岸有关华侨与中国革命的著作,多以华侨与中国国民党的关系为主线,偏重介绍华侨与中国国民党诞生和发展的密切关系。本书在阐述华侨与中国国民党关系的同时,则进一步探讨了华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发展、壮大及其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关系,及华侨对国共两党认识及实践的转变。书中还着重阐述了华侨以支援辛亥革命为中心的第一次爱国高潮和以支援祖国抗日战争为中心的第二次爱国高潮。因此,本书主线明确,中心突出。同时,本书也阐述了洪门致公堂及其领导人司徒美堂等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及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代表海外侨胞的政党——中国致公党,以及中国民主同盟的海外组织等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为推翻独裁专制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自由、参与建立新中国的功绩。应该说,本书对华侨与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关系的阐述,更为全面、客观、公正,更为深入系统,也自成体系。
本书有五十多万字,书后列有“华侨与中国革命关系大事记”和“主要参考书目”,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书中所引用的资料多为第一手珍贵资料,同时也吸收了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可以看得出,作者在完成这部著作时,下了很大功夫,也反映了作者治学比较严谨的态度。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华侨与近代改良救国运动
第一节 华侨社会的形成及概况
一、近代华人出国潮
二、华侨在国外生存艰难
三、华侨社会概况及特点
第二节 支持改良救国运动
一、踊跃加入保皇会
二、捐款资助保皇会
三、海外改良运动评析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华侨与辛亥革命
第一节 孙中山发动华侨革命
一、寻辟海外革命基地
二、启发华侨革命
第二节 踊跃参加革命组织
一、参与创建兴中会
二、雨后春笋般的南洋同盟会
三、美洲致公堂革命觉醒
第三节 反清起义前仆后继
一、反清起义的初起
二、反清起义的发展
三、反清起义的高潮
第四节 慷慨捐款资助革命
一、兴中会至同盟会前期的捐款
二、为黄花岗起义捐款
三、为中华民国成立捐款
第五节 大力开展舆论宣传
一、海外侨报林林总总
二、没有硝烟的战场
第六节 革命与改良的斗争
一、在组织上争取华侨
二、争夺舆论阵地
三、由改良转向革命
第七节 回国参政报效民国
一、响应武昌起义
二、万里迢迢回国参政
三、民国政府初期的侨务政策
四、回国投资的兴起
五、航空救国展宏图六、对同盟会改组的反应
第八节 反帝斗争的兴起
一、奋起反对美国排华
二、抗议法、俄侵华
三、与荷兰殖民者作斗争
四、为解放台湾而献身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华侨与讨袁护法斗争
第一节 北洋政府对华侨的态度
……
第四章 华侨与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五章 华侨与国民革命
第六章 华侨与祖国抗日战争
第七章 华侨与全国解放战争
华侨与中国革命关系大事记
主要参考书记
后记
图书二
《民族民主革命的文艺运动的评论》由上海新知书店出版。全书共分为6节,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民主革命文艺运动中的经验教训,批评了文艺中各种机会主义倾向,提出了现实主义的意义。作者认为民主主义的革命思想是“五四”以来新文艺的核心思想,围绕着这个核心,思想斗争,统一战线,大众化是整个文艺运动的基本原则,而其中的大众化则更是运动
路线。在这种文艺思潮中,形成了以鲁迅为代表的包括革命浪漫主义在内的革命现实主义的文艺传统。这些都是“五四”以来新文学的成就所在。然而在取得这些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不足,只强调目的不强调手段的革命宿命论与采取旁观态度描写生活的客观主义就是它的主要表现。而要克服这缺点,作家就必须深入到生活中去,全身心地与之拥抱在一起。在总结了以往的文艺运动之后,作者又论述了现实主义的问题。他认为现实主义是一种最能够反映外界客观规律的一种创作方式,它是随着外界的变化而不断地发展变化的,所以仍需要高张现实主义的旗帜。而当前它所要解决的是如何反映人民新生的力量和创造与之相适应的民族形式的问题。总之,冯雪峰在该书中,不仅总结了过去的文艺运动,而且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文艺理论的命题,对于我们如何评价文艺运动,以及如何对待文艺与其它事物的关系都有着极大的意义。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6 08:43
目录
概述
历史背景
概念阐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