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科(学名:Ulmaceae Mirb.)是
荨麻目下的一科。约16属230余种,中国有8属约50种,分布几遍全国,其中
榆属占将近一半,
青檀属为特有属。其中种较多的为朴属、
山黄麻属、榆科榆属和白颜树属;有4个单种属,即
青檀、刺榆、
水榆。落叶乔木,高达15米,有时呈灌木状。
植物学史
前人以形态性状为依据,将榆科分为两个族或两个亚科,得到了植物化学家的支持,但对某些属的归宿却有不同的意见。J.哈钦森根据花、果、胚、
子叶等性状,分榆科为两族:
①榆族,花多为两性,果为具翅
坚果,胚直,子叶扁平或纵向折叠。包括4属,即Phyllostylon、Holoptelea、Planera和
榆属。中国仅产榆属,有20余种,是该属种类最丰富的国家。
②朴族,花单性或杂性,或雌花两性,果为
核果,胚弯曲,子叶常为各种折叠或内卷。包括12属,即
朴属、
青檀属、
榉属、
刺榆属、
山黄麻属、
糙叶树属、
白颜树属和Ampelocera、MirandaceltisParasponia、Chaetachme、Lozanella,中国产前7属。
形态特征
叶
落叶,木本,多具黏液细胞或黏液道;小枝无顶芽。单叶互生,常二列;羽状脉或基部三岀脉;有锯齿,稀全缘;叶基常不对称;托叶早落。
花
两性、单性或杂性,雌雄异株或同株,单生或簇生,或成聚伞花序;单被花,萼裂片4~8,雄蕊常与花被裂片同数而对生;子房上位,通常1室,具1枚倒生胚珠。翅果、核果、坚果。
生长环境
榆科植物生于阳光充足的丘陵、山坡或沟谷中,通常根系发达,喜酸性或微酸性土壤,有些能耐盐碱或生于石灰岩山地。分布偏南的种类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和湿润、深 厚、肥 沃的土 壤,分布偏北的属种耐寒冷及干旱瘠薄能力强。
分布范围
约16属,230种,广布于全世界的
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地区。中国8属,约58种,南北各地均有分布。浙江有7属,17种,1变种,4变型;药用4属,6种。
下级分类
乔木,稀灌木;树皮不规则纵裂,粗糙,稀裂成块片或薄片脱落;小枝无刺,有时(常在幼树及萌发枝上)具对生扁平的木栓翅,或具周围膨大而不规则纵袋的
木栓层;
叶互生,二列,边缘具重锯齿或单锯齿,羽状脉直或上部分叉,脉端伸人锯齿,基部多少偏斜,稀近对称,有柄;
托叶膜质,早落。花两性,春季先叶开放,稀秋季或冬季开放,常自花芽抽出,在生枝(稀当年生枝)的
叶腋排成簇状
聚伞花序、短聚伞花序、总状聚伞花序或呈簇生状,或花自
混合芽抽出,散生(稀簇生)于新枝基部或近基部的苞片(稀叶)的腋部;
花被多为钟形,4—9浅裂或裂至花被的基部或近基部,裂片等大或不等大,膜质,先端常丝裂,常宿存;雄蕊与花被裂片同数而对生,花丝细直,扁平,多少外伸,
花药矩圆形,先端微凹,基部近心脏形,中下部着生,外向,2室,
纵裂;子房扁平,无柄或有柄,1室(稀2室),花柱极短,稀较长而2裂,柱头2,
胚珠横生;
花梗基部有1枚膜质
小苞片,花梗与花被之间有关节。花后数周果即成熟。果为扁平的
翅果,果核部分位于翅果的中部至上部,果翅膜质,稀稍厚,常较果核部分为宽或近等宽,顶端具宿存的柱头及缺口,缺裂(柱头)先端多呈喙状,内缘(柱头面)被毛;种子扁或微凸,
种皮薄,无
胚乳,胚直立,
子叶扁平或微凸。
本属30余种,产北半球。中国有25种6变种,分布遍及全国,以长江流域以北较多,另引入栽培3种。
落叶灌木或
小乔木;
叶互生,具短柄,
单叶,有锯齿;花单性或杂性,
雌雄同株,具短柄,生于幼小的枝上;雌花或
两性花单生或数朵生于上部
叶腋内;雄花成束生于下部叶腋内,无花瓣;
萼片4-5;雄蕊4-5;子房无柄,1室,有下垂的
胚珠1颗,花柱2,偏生,果为一小
核果。
本属约10种,分布于
高加索至东亚,中国有
榉树(Zelkova serrata)、
大叶榉(Z. schneideriana)、
大果榉(Z. sinica)3种,产西北部、西南部至台湾。材坚而耐腐,适为建筑、造船和车辆用。
落叶或常绿,乔木,稀灌木;树皮灰或深灰色,不裂,有时具木栓质瘤状突起。芽小,卵形,先端贴近小枝。
叶基部3出脉。花
杂性同株,雄花簇生于新枝下部;
两性花单生或2-3朵集生于新枝上部
叶腋,稀为总状或
聚伞花序;
花被4-5裂;雄蕊4-5。
核果近球形或卵圆形,单生或2-3个生于叶腋,花被及花柱脱落。
朴属泛称朴,约50种,分布于北温带和热带。中国22种3变种,除新疆、青海外各地均有分布。喜光,耐干旱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不耐盐碱,生长尚快,种子繁殖。木材色淡,轻柔,有弹性;供制家具、腰鼓、
砧板等用。
代表植物
油朴
渐危种。
油朴间断分布于云南南部,范围狭窄,因
森林砍伐和毁林开荒,致使油朴资源越来越少。
常绿乔木,高达30米,胸径达70厘米;板极发达;树皮灰白色至灰褐色,小枝褐灰色,具散生
皮孔;芽为
裸芽,
顶芽不早死,除顶生的两枚
托叶宿存并相合包着
冬芽外,其它托叶均早落。叶革质,长圆形,长8-18厘米,宽3-9厘米,先端聚渐尖,基部浑圆,稍不对称,全缘幼树或徒长支的叶偶具锯齿,两面无毛,具
三出脉,侧生的一对直达叶的先端;叶柄长5-20毫米,无毛,花杂性,同株,小聚伞
圆锥花序1-2生于
叶腋。果序长2-2.5厘米,粗状;
核果卵球形,长约1.5厘米,熟时黑绿色,先端残存极短的两叉状花柱基;果核骨质,白色,长1-1.2厘米,直径6毫米,具稍明显的肋4-6(-8)条,表面有网孔状凹陷。分布云南东南部至西南部,即东自麻栗坡经西双版纳至耿骊和沧源。生于海拔400-1100米的石灰岩山地常绿阔叶
季雨林中。斯里兰卡、印度、泰国越南和印度尼西亚也有分布。
青檀
稀有种。又名
翼朴,为中国特有,零星或成片分布于我国19个省区,由于
自然植被的破坏,常被大量砍伐,致使分布区逐渐缩小,林相残破,有些地区残留极少,已不易找到。
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树皮淡灰色,幼时光滑,老时裂成长片状剥落,剥落后露出灰录色的内皮,树干常凹凸不圆;小支栗褐色或灰褐色,细弱,无中具柔毛;
冬芽卵圆形,红褐色,被毛。
单叶互生,纸质,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3-13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至尾状渐尖,基部楔形、圆形或
截形,稍歪斜,边缘具锐尖单锯齿,近基部全缘,三出脉,侧生的一对近直伸达叶的上部,侧脉在近
叶缘处弧曲,上面幼时被短硬后脱落常残留小圆点,光滑或稍粗糙,下面在脉上有稀疏的或较密的短柔毛,脉腋有
簇毛,或全部有毛;叶柄长5-15毫米。花单性,
雌雄同株,生于当年生枝
叶腋;雄花簇生下部,
花被片5,雄蕊与
花被片同数对生,
花药面端有毛;雌花单生上部叶腋,花被片4,披针形,
子房侧向压扁,花柱2。小坚是两侧具翅,翅稍带木质,近圆形或近方形,宽1-1.7厘米,两端内凹,果柄纤细,较长于叶柄,被短柔毛。分布较广,星散分布于我国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贵州、湖北、湖南、广西、广东、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等省区。多生于海拔800米以下低山丘陵地区,四川
康定可达海拔1700米。
琅琊榆
濒危种。
琅琊榆仅见于安徽和江苏的个别山地,分布面积窄小,数量甚小,如在安徽
琅琊山,约有大、小树30余株,胸径30厘米以上的母树仅5株,林下幼树处于被压状态,急需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落叶乔木,高15-20米;树皮淡褐灰裂成薄片脱落;小枝幼时密被柔毛,后变无毛,灰色或暗灰色,无
木栓翅。
冬芽卵圆形、
芽鳞被毛。
叶互生,宽倒卵形、长圆状随圆形,长6-18厘米,宽3-10厘米,先端短必太渐尖,基部偏斜,楔形至心边缘具穗,上面密被短硬毛,粗糙,下面密被柔毛,春季先叶开花,在第一年生排簇状
聚伞花序,
翅果窄倒卵形、长圆到卵形宽倒卵形,长1.5-2.5厘米,宽1-1.7厘米,两面及边缘疏被或密被柔果廖民接近缺口。果梗长1-2毫米,被短毛。仅分布于安徽滁县山和江苏
句容宝华山。生于海拔100-250石灰岩丘陵山地和落叶林中。
主要价值
榆科多数种类的木材坚硬,耐磨损,韧性强,材质优良,可供家具、器具、建筑、车辆、桥梁、造船、农具等用;枝皮、树皮纤维强韧,可代麻制绳、织袋,或作造纸及
人造棉原料,中国著名的
书画用纸──
宣纸就是以青檀的枝皮和树皮为原料。有些属(如白颜属、
朴属、
糙叶树属、
榆属等)的种子油可供工业用,榆属种子油还可供医药用及化工原料。某些生长较快、材质优良的乔木树种可作造林树种,尤其是榆属的某些种类(如白榆等)已在树种贫乏的温带地区广为种植,选育了的优良的
无性系,已成为林业生产中的主要用材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