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庚(1751年-1807年),字超人,号西岩,福建同安(今属厦门)人,清朝中期将领。
人物生平
保卫海防
少时警敏有远志,致力于读书骑射。乾隆三十六年(1771)
武进士,授
蓝翎侍卫。出为
浙江衢州营
都司,累迁
乐清协
副将。
乾隆五十二年(1787),署福建
海坛镇
总兵。因邻海民船被盗,误指海坛盗所为,被参革职。散尽家财,招募
乡勇,捕获巨盗,起用,补海坛
游击,迁
铜山参将。自乾隆末年,
安南(今
越南)内乱,招濒海亡命之徒抢劫
内洋,以济饷为患,
粤东土盗凤尾、水澳两帮附之,遂益肆扰。
乾隆五十九年(1794),李长庚率军击走进犯
福建三澎(今
南澎列岛)的夷艇。
嘉庆二年(1797),迁
澎湖协
副将,擢浙江
定海镇总兵。
嘉庆三年(1798),迭击洋匪于衢港(今
岱衢洋)及普陀。
嘉庆四年(1799),凤尾帮引夷艇入
温州洋,败之,赐
花翎。
嘉庆五年(1800)夏,夷艇合水澳、凤尾百余艘于浙洋,直逼
台州。
巡抚阮元上奏,以李长庚总统三镇水师击之,会师
海门。敌军停泊在松门山下相持,飓风大作,覆溺几尽,其泊岸及附败舟者皆就俘,获安南伪侯伦贵利等四总兵,磔之,以敕印掷还其国。是年,擢
福建水师提督,不久,因籍贯回避,调任浙江提督。安南乌艚船百余号,总兵十二人,分前中后三队,所获四总兵,其后队也。
追剿蔡牵
不久,安南
新阮臣服清廷,受封守约束,艇匪无所巢穴。其在福建者,皆为
漳州海盗
蔡牵所并,有艇百余,广东海盗
朱濆亦得数十艘。阮元与李长庚议夷艇高大,水师战舰不能制,乃集捐十余万金付李长庚,赴福建造大舰三十,名曰
霆船,铸大炮四百余配之。连败蔡牵等于海上,军威大振。
嘉庆八年(1803),蔡牵窜定海,进香普陀山,李长庚掩至,蔡牵仅以身免,穷追至闽洋,贼船粮尽帆坏,伪乞降于
闽浙总督玉德,玉德遣
兴泉永道庆徕赴
三沙招抚,命令浙江水师收港,蔡牵得以乘其间修船扬帆而去。浙江水师追击于三沙及温州,毁其船六。蔡牵畏惧霆船,贿闽商造大艇,高于霆船,出洋以被劫报,蔡牵得之,渡横洋,抢劫
台湾米作为朱濆的军饷,两人合作一军。
嘉庆九年(1804)夏,蔡牵率连䑸八十余进入福建,杀害总兵
胡振声,诏治闽将领不援罪,李长庚总统两省水师。秋,蔡牵、朱濆共犯浙江,李长庚合诸镇兵击之余定海北洋,冲贼为二,亲自对战蔡牵,急击,逐至尽山。蔡牵以大艇得遁,委败朱濆,朱濆怒,于是复分。
嘉庆十年(1805)夏,调福建提督。蔡牵闻李长庚至,遂窜浙江,追败之青龙港,又败之于台州斗米洋。复调浙江提督。
嘉庆十一年(1806)正月,蔡牵合百余艘犯台湾,结土匪万余攻府城,自号镇海王,沉舟
鹿耳门阻击援兵。李长庚至,不得入,谍知南汕、北汕、大港门可通小舟,遣总兵
许松年、副将
王得禄绕道入,攻洲仔尾,连败之。二月,许松年登洲仔尾,焚其藔,蔡牵反救,李长庚遣兵出南汕,与许松年夹击,大败之。蔡牵无去路,困守北汕。会风潮骤涨,沉舟漂起,乃夺鹿耳门逸去,诏夺花翎、顶戴。四月,蔡牵、朱濆同犯
福宁外洋,击败之,追至台州斗米洋,擒其同党李按等。
李长庚上疏言:“蔡逆未能歼擒者,实由兵船不得力,接济未断绝所致。臣所乘之船,较各镇为最大,及逼近蔡牵船,尚低五六尺。曾与三镇总兵原预支
养廉银,捐造大船十五号,而督臣以造船需数月之久,借帑四五万之多,不肯具奏。且海贼无两年不修之船,亦无一年不坏之槓料。桅柁折则船为虚器,风篷烂则寸步难行。乃逆贼在鹿耳门窜出,仅余船三十,篷朽硝缺;一回福建,装篷燂洗,焕然一新,粮药充足,贼何日可灭?”诏逮治玉德,以
阿林保代任。
李长庚至福建,诸文武吏以未协剿、未断岸奸接济、惧得罪,争相诬告李长庚。阿林保密劾李长庚逗留,章三上,诏密询
浙江巡抚清安泰。清安泰上疏言:“李长庚熟海岛形势、风云沙线,每战自持柁,老于操舟者不及。两年在军,过门不入。以捐造船械,倾其家赀。所俘获尽以赏功,士争效死。八月中战渔山,围攻蔡逆,火器瓦石雨下,身受多创,将士伤百四十人,鏖战不退。贼中语:‘不畏千万兵,只畏李长庚。’实水师诸将之冠。”且备陈海战之难,非两省合力不能成功状。共同参战的诸镇,也交章言李长庚实非逗留。
嘉庆帝震怒,切责阿林保,谓:“朕若轻信其言,岂不自失良将?嗣后剿贼专倚李长庚,如果阿林保从中
掣肘,玉德就是
前车之鉴!”并下令造大同安梭船三十,未成以前,先雇商船备剿。李长庚闻之,益感奋。是年秋,击贼于
渔山,受伤,事闻,复还翎顶。
不幸阵亡
嘉庆十二年(1807)春,击败蔡牵于粤洋大星屿。十一月,又击败于闽洋浮鹰山。十二月,遂偕福建提督
张见升追蔡牵入澳,穷其所向,至
黑水洋。蔡牵仅存三艇,皆百战之寇,以死拒。李长庚自以火攻船挂其艇尾,欲跃登,忽炮中喉,过了一会就阵亡了。此时,战舰数十倍于贼,张见升庸懦,遥见总统船乱,于是退走,蔡牵遁入安南外洋。嘉庆帝
震悼,初拟等平乱后锡以
伯爵,于是追封三等壮烈伯,谥忠毅,于原籍建专祠。
轶事典故
李长庚治军严厉,
信赏必罚,自
偏将、
裨将下至队长、水手,耳目心志如一,人人皆可用。李长庚与
阮元同心整治水师,数次建功,为玉德所忌。
阿林保到任福建,置酒款待长庚,谓曰:“大海捕鱼,何时入网?海外事无左证,公只要斩一酋,以蔡牵的首级报告,我飞章告捷,以余贼归善后办理。公受上赏,我亦邀次功,孰与穷年冒风涛侥幸万一哉?”李长庚谢绝说:“吾何能为此?久视海船如庐舍,誓与贼同死,不与同生!”阿林保不高兴,屡次弹劾不能得逞,则
飞檄催战。李长庚将所落齿寄给其妻,志以身殉国。
李长庚阵亡后,诏其部将
王得禄、
邱良功嗣任,勉以同心敌忾,为李长庚雪仇。二人遵其部署,最后终于剿灭蔡牵。
史料记载
亲属成员
养子:
李廷钰(1792~1861),袭伯爵,曾在
鸦片战争中与
关天培一起守卫
虎门炮台,抗击英军,官至浙江提督、福建提督。
孙:李经宝,袭伯爵。
人物评价
《
清史稿》:东南海寇之扰,始末十有馀年。惟浙师李长庚一人能办贼,以闽帅牵掣而阻成功,然长庚忠诚勇略闻于海内,上结主知,庙算既孚,乃专倚畀。洎闽、浙合力,贼势浸衰,不幸长庚中殒,而
王得禄、
邱良功等以部将承其遗志,卒歼渠魁。粤将惟
黄标可用,而未尽其才。
百龄乘闽、浙殄贼之后,剿抚兼施,遂如摧枯拉朽。要之海战惟恃船坚炮利,与断接济而已,循之则胜,违之则败。得失之林,故无幸哉!
后世纪念
摄影家、收藏家白桦几年前意外征得在“中华城”旧城改造拆迁中出现的两方碑刻。现经
厦门博物馆原馆长龚洁先生辨认,一方是清嘉庆癸亥(1803年)闽浙两省水师提督李长庚的《重修宁波府学记》;另一方是嘉庆丁卯(1807年),李长庚的继任者王得禄为李所写的祭文。
李长庚在
宁波巡察
府学时,看到学舍破败颓废,就发动豪绅富人们捐款修缉,他还带头捐出了自己的俸金。当宁波府学修整一新之后,李长庚马上撰写了《重修宁波府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