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澎列岛
中国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境内岛屿群
南澎列岛,由南澎岛(面积为0.34平方公里)、东澎、中澎、芹澎、赤仔屿等组成,被称为“粤东门户、南海要冲”。属于中国广东省汕头市南澳县,位于南澳县(汕头市)东南方向。南澎列岛,传说是由一条青龙化成。南澎岛“又因一浪能盖全岛”,而被人们称为“浪花岛”。
历史沿革
《南方日报》1992年7月14日报道,岛上有一口井,但水质很差。
1872-1875年(同治十一年至光绪元年),南澎岛就建有灯塔,灯塔塔高28米,射程24海里,为闽粤海上交通要冲塔身最高、射程最远的灯塔之一。顶澎、芹澎、赤屿,也都有灯桩。
当地特产澎菜是野生于南澎列岛和勒门列岛的紫菜,享受盛名。
南澎-南澳附近海域曾多发生过强烈地震(1600年7级地震,1918年7.3级地震,还有多次6级以上地震)。
1992年1月26日,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的朱敦法签署命令授予南澎列岛驻军“南澎守备模范连”称号。
2003年,“南澎列岛海洋生态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 。
2012年,南澎列岛海洋生态省级自然保护区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中国领海基点
1996年,中国政府发布关于领海范围的声明,南澎列岛有两个中国领海基点。
南澎列岛(1):北纬23°12·9',东经117°14·9';
南澎列岛(2):北纬23°12·3',东经117°13·9'。
海洋生物资源
南澎列岛海洋生态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优越的生态环境,精心的保护管理,促成了各种海洋生物群落的繁荣。分布于保护区海域的海洋生物有517种;发现的国家一级、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有中华白海豚、鹦鹉螺、红珊瑚、海龟、黄唇鱼、克氏海马鱼等20多种;60多种世界濒危鸟类、国际保护的珍贵候鸟也常年寻食于该区海域,被专家学者誉为“南中国海上典型的海洋生物资源宝库”。
南澎列岛海洋生态省级自然保护区,已成珍稀水生野生动物的乐园。整个保护区不但分布的517种海洋生物中,鱼类和头足类共有157种,有经济价值的底栖生物超过60种,盛产的鱿鱼、紫菜、膏蟹、紫海胆、大黄鱼、马鲅、鲷科鱼等优质海产品重显种群优势;而且成为广东沿海蓝圆鯵、二长棘鲷、头足类主要捕捞对象的幼鱼重要分布区,同时是真鲷、平鲷、黄鳍鲷、黑鲷、赤点石斑鱼等名优鱼类的种苗区。
地理特征
在广东省南澳县东南21公里海域,为大陆岛,属南澳县。以最高的南澎岛命名,意南方浪吼。由屿仔、顶澎岛、旗尾岛、中澎岛、南澎岛、芹澎岛6岛组成。其中4岛以“澎”字名,又称四澎列岛。
处于北东向的南澎——兄弟屿断裂带上,地壳不稳定,是潮汕地区多地震活动的地方。北东向排列,长约14公里,岛屿面积0.89平方公里。其中南澎岛最高,海拔69米;中澎岛面积0.42平方公里为最大。顶澎、中澎、南澎岛有草木和淡水,有灯桩,夏秋渔汛旺季渔船云集。盛产鱿鱼、龙虾、石斑鱼、鲳鱼、白藤香鱼、竹叶巴浪等,还产紫菜和贝类,为“澎菜”“宅鱿”的主产地,为南澳县主要渔场之一。四个澎屿上设有航标灯,列岛东南侧为国际航线。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1 08:0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