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芳(1511年1月14日-1584年4月18日),字子实,号石麓。
南直隶扬州府
兴化县(今属江苏省
泰州市)人。祖籍江苏
句容,中国
明朝中期大臣。
人物生平
青词状元
李春芳生于
明武宗正德五年十二月十五日(1511年1月14日),先世都是农民,到其父李镗才开始读书。
李春芳在
明世宗嘉靖十年(1531年)才中
举人。他中举后勤学不倦,先后拜
欧阳德、
湛若水等大儒为师,又“请益”于
泰州学派的创始人
王艮,受学于丁养晦。在
会试中,李春芳屡屡失利,但到了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三月,却在
殿试中以鼎甲第一成为丁未科
状元,与
张居正同科。
状元及第后,李春芳任
翰林院修撰,被挑选入
西苑,为明世宗撰写
青词,甚得世宗赏识。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四月,与翰林侍读
严讷一同被破格提升为
翰林学士,旋即升为
太常少卿,任
礼部右侍郎兼翰林学士,仍到西苑值班。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三月,充任殿试
读卷官。
入阁柄政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八月,奉旨掌翰林院事。次年二月佐理
礼部事务,三月升任
礼部左侍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正月,转任
吏部左侍郎,领
从二品俸(吏部左侍郎本为
正三品)。同年三月,再任殿试读卷官。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三月,李春芳接替严讷出任
礼部尚书。翌年八月加官
太子太保。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四月,李春芳兼任
武英殿大学士,
入阁理事,与严讷一同参预机密大事的处理。李春芳、严讷推辞,世宗下
优诏不许。五月,与严讷充任重录大典纂修《承天大志》总裁官。
世宗很宠爱身边值勤的大臣,他们的升迁任命都出自
特旨任命。李春芳自任学士到执政,共六次升迁,未有一次是由大臣推举的。李春芳入阁时,
内阁首辅为深得世宗倚重的
徐阶。李春芳遇事一定推戴徐阶,徐阶因此对他颇为器重。
接任首辅
隆庆元年(1567年)二月,李春芳凭“
翼戴(穆宗)功”,加
少保。
隆庆二年(1568年)正月,加兼
太子太师、
建极殿大学士,食
正一品俸。二月,任会试
考试官。七月,徐阶致仕归乡,李春芳在内阁中位列第一,成为首辅。后累加至
少傅兼
太子太师,又升官
吏部尚书,改
中极殿大学士。
在隆庆四年(1570年)至隆庆五年(1571年)的
俺答封贡事件中,李春芳积极与边将沟通信息,为其实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他还力救获罪言官、支持限制勋戚
庄田,并大力裁革冗员,取得一些实绩。
屡疏求退
还在徐阶为首辅时,
高拱一党的监察御史齐康,在隆庆元年(1567年)五月弹劾首辅徐阶及次辅李春芳在内阁中狼狈为奸、扰乱朝政。徐阶上疏自辩,李春芳也上疏
乞休,穆宗下旨安慰挽留。
等接替徐阶为首辅后,越来越注意安静,从容行事,很合皇上的心愿。当时官位平列的还有
陈以勤、张居正。陈以勤端庄谨慎,而张居正自恃才气,欺凌他人,眼睛里好像没李春芳这个人。当初徐阶因为别人的批评下台,李春芳感叹说:“徐公尚且那样,我能长得了吗?容我有机会请求退休算了。”张居正马上说:“这样倒好,也许还可以保全您的美名呢。”李春芳大感震惊。后来,高拱重新入阁,与张居正等人相争,均不能容李春芳,使李春芳萌生退意。
隆庆三年(1569年)五月间,李春芳数次以归养双亲、患病体衰等理由乞休,穆宗均优诏不许。到隆庆四年(1570年)六月,李春芳已经“一品六年
考满”,于是穆宗派
中使到李春芳的府邸,赐他银币、羊酒等物,下诏晋升其为
少师,同时赐大学士俸,又授予
诰命,荫封其子李茂德为中书舍人。次年(1571年)三月,充任殿试读卷官。
李春芳最后比较集中地提出乞休,是在隆庆五年(1571年)。当年二月,李春芳已两度乞休,穆宗均不允。四月,时任南京给事中的王祯揣摩高拱的意图,上书指责李春芳“亲已老而求去不力,(为)弟改职而非分希恩”,是为“不忠不孝”。李春芳在乞休奏疏中也提到:“臣果忠实乎果欺诈乎,皇上圣明内蕴,无微不照,自然辨察”,但“忝居丞弼,既经丑诋,岂可复玷班行之首”,要求穆宗将其“即日放归田里”。穆宗很快下旨挽留。但这一次李春芳心意已决,连上了四封奏疏,弄得穆宗很不耐烦,要求他“勉出辅政,勿再固辞”。
等到李春芳上了第五封奏疏时,穆宗再无办法,只得在此年五月下敕允许李春芳
致仕,并赐
驰传,命
行人曹铣护送他归乡;并诏令有关部门每年赐他“
舆隶八人”,每月馈赠“
官廪六石”。
晚年及逝世
李春芳还乡后,父母还都健在,举家自早欢宴到晚,受到乡人的艳羡。在李春芳离世前数年,他的父母才以高龄谢世。
万历十二年三月十九日(1584年4月18日),李春芳逝世,享年七十五岁。六月,
明神宗赐李春芳
祭葬,并加祭四坛,又追赠他为
太师,
谥号“文定”,
荫封一子为
尚宝司司丞。
主要影响
李春芳为人恭敬、谨慎,从不气势凌人。他与徐阶同心辅政,同为顾命大臣,承继
严嵩“浊乱之后”,力主“忠诚镇静”,能“上成君德,中协寮友,下辑
庶司”,加之在政府任职,论议平正,被时人比作嘉靖时期的名臣
李时。又与严讷、
郭朴、
袁炜同有“
青词宰相”之称。自任翰林修撰至乞休归政,他立有不少实绩,可概括为以下四个部分:
(一)主持殿试,发掘人才
李春芳曾数次主持殿试,王锡爵称其主试时“所得士(人)
斌斌”,在他前后的主试者都无法相比;许国也说他在隆庆二年(1568年)的科考中“收士四百,是科所得
国士最多”,有
沈一贯、
张位、
赵志皋、
王家屏、
余懋学、
徐大任、
李维桢、
罗万化、
李戴、
陈于陛等,其中李戴、李维桢、王家屏等
后学与李春芳皆有交集。
(二)组织起草并促成《宗藩条例》刊行
李春芳还负责总裁《世宗实录》,修校《
大明会典》《
永乐大典》等。其中出力最多的工作当属《宗藩条例》的创建。明朝建立以后,以亲王为首的宗藩王族规模不断膨胀,他们分布各地,一边坐享岁贡宗禄,一边侵地霸产、役使百姓,极大地加重了明代社会的负担。李春芳曾就肃府缙懭袭封事上《请酌议藩封》,最先指出宗族蕃衍、民不堪命的事实,痛陈修改宗藩制度的必要性。不仅如此,他还提出了宗藩制度改革的最初设想:“
合无所生
嫡子许封王爵,其次嫡庶子止许照例封
本等官职。”后来宗藩制度改革的基本走向大率如此。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十月,
林润上疏言宗藩积弊,请速议善处宗藩之策,恰逢周府南陵王
朱睦模上疏,请立
宗学、准宗人科举入仕、革去冗职等事。在二人上疏之后,时任礼部尚书的李春芳立即行动起来,屡次“会同
宗人府并府部各堂上官
科道等官”,按照“通融节省、裁有余以补不足”的原则,对林润原奏及各王府条陈详加审议,参照“历年恩例”议定六十七条制度,进呈世宗,并上奏疏《请刊行宗藩条例》,请求在全国推行相关制度。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二月,世宗赐名《宗藩条例》,命颁行天下。李春芳在此事中的主导和主要作用得以彰显。《宗藩条例》在限制宗藩欲求、规范皇室成员行为的同时,以一种看似消极的“安静
悃愊”的方式为民众减轻了负担,对嘉靖以后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李春芳提出或参与制定的《请酌议藩封》及《宗藩条例》均兼顾朝廷和民生,与李春芳同时者都对他的节约爱民有着深刻印象。具体来说,李春芳一方面厉行节约,“通融节省”,以减少国库支出的方式增强国家财力;另一方面则“裁有余以补不足”,亦即抑制天潢贵胄的贪欲而减轻民众的税役之苦。明穆宗继位之初,因内库空虚,曾下诏向户部支取三十万两白银,又下令买珍宝慰劳后宫。李春芳上疏制止穆宗奢靡的行为。他在《请停止钦取银两》的开头就向穆宗列数自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
庚戌之变”以来庞大的边费支出、“连年水旱灾伤”之下百姓的匮乏贫苦、隆庆时期入不敷出的国库收支情况,之后指出穆宗“买办渐多、用度渐广”的现状,最后恳请其遵守前诺,“将前项银两免行取进”,并使户部储银专用于军国重大之事,复苏民力。在《请停止买办》疏中,李春芳则在极其短小的篇幅中痛陈民生艰困,若此时大兴土木,“势必至于加赋
厚敛,民将不堪命矣”。当穆宗又下诏修建翔凤楼的时候,李春芳立即上疏阻止,但这次穆宗的态度十分强硬,没有听从所言。总的来说,李春芳的数番劝止,取得了一定成效,使隆庆朝“竟土木不兴,府库于是得以盈溢”。
(四)筹画边图、整顿边事
定边安疆是李春芳民本思想的延伸,也是他仕宦生涯中投注较多精力的重要工作。隆庆年间,
蓟辽诸帅臣认为当在沿边镇垣修建戍台,有“好事者”屡次阻挠,李春芳则力促成戍台的修建,“至今备御赖之”。当时在边镇的南北兵士互相猜忌,李春芳力主任用一位“有勇略、能
扞圉者”为帅,缓和了矛盾,防兵变于未然。当时廷臣商议边事,大多主张加强边防以拒外患,只有李春芳以为“安内
攘外二者不可偏废”为由,一再强调修内备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而在
俺答封贡事件中,李春芳更是积极与边将沟通信息,为其实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俺答封贡的实现实际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隆庆四年(1570年)九月
俺答汗之孙
把汉那吉归降事件的妥善处理,第二阶段是隆庆五年(1571年)三月俺答封贡的实现。而李春芳与
王崇古等边臣的大量书信往来的事实恰恰说明,他在这一过程中也起了重要推动的作用。《明史》记载:“俺答款塞求封,春芳偕(高)拱、(张)居正即帝前决之。”也说明李春芳在俺答封贡的实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奏疏于前,定议于中,战备于后,由此可见李春芳作为首辅的作风。
历史评价
朱载坖:“卿以诚心笃行,渊学宏才。蚤擢廷魁,致身侍从。雅望久孚于士论,芳声丕振于词林,遂授简先皇,荐登纶阁。夙夜秉在公之节,谟猷阐入告之勤。迨朕嗣服之初,尤切倚毗之重。眷惟耆德,晋首台垣。卿乃志切协恭,诚存体国。不动声色,量休休而有容。矢竭股肱,心翼翼而匪懈。启沃之忱,弥笃忠实之念弗愈。……于戏!由状元为执政,
冯京不愧乎科名;以宰相而养亲,
王溥见荣于当世。古称盛事,今乃兼之。”(《赐大学士李春芳归田敕》)
王锡爵:“予以史官事太师者五年,观其凝立微睇,于智勇争胜之中,唱而后应,其卒以功名终始。夫水决捩石,山静出云,大人之道,则元气乘之顾,岂在声色问哉?”(《太师李文定公传》)
李廷机:“公仪观甚修,晰然玉立,色温而气和,其与人处,不翕翕热,顾久之,愈益亲。不为崖岸求异于人,而其中有介然不可溷者。平居澄神湛虑,终日默坐,即朋侪纷集,或声色满前,凝然若未尝有。……性敦厚,于人无所毁短,自其始仕至为相,未尝以私憾中一人,顾亦未尝以私厚护一人。器度沈深,人莫能窥其际,而厚于伦品。……惟公丰施厚泽,流被
函夏,而精诚靖献,鉴于帝心。世庙尝谕曰‘小心忠告’,穆庙尝谕曰‘入告之勤’。乃其渊猷密謨,则素慎默不泄,草亦随焚。居常闭阁静思,或仰屋窃叹,即诸子有不得与知者,门墙下士,何繇仰窥盛美?”(《明故柱国光禄大夫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石鹿李公暨配一品夫人徐氏行状》)
张惟贤等:“春芳为人醇谨,阔大有声,词林典礼,佐铨建树,表表其入纶扉也。当分宜(
严嵩)专恣之后,一以忠诚镇静剂之,而事先帝五年。代华亭(
徐阶)秉政,同事为新郑(
高拱)、江陵(
张居正),而能上成君德,中恊寮友,下辑庶司,寅恭匪懈,默赞升平之治,称太平宰相云。”(《大明神宗显皇帝实录》)
樊树志:“他是一个‘一味甘草,二字
乡愿’之类的人物,只想用‘甘草’来治理国家,用‘乡愿’来明哲保身。”
轶事典故
万历年间的首辅王锡爵撰写了《太师李文定公传》,记载了李春芳退休生活的几个方面:
一、奉亲养老。李春芳归家后,父母身体尚好,他得以服侍将近十年。逢年过节或者父母生日,李春芳“率诸子姓次第上寿,二尊人顾而色喜”。穆宗颁给李春芳的《归田敕》里有一句“展至乐于家庭”,这一点李春芳做得很好。
二、交友论道。 “从里中鸿生巨儒及诸后生讲论道艺”,与一些老友“欢续旧游”。《贻安堂集》里有很多文章和诗歌反映出这样的交往,如 《夏日同诸会丈燕集墀石刘丈草堂》等。刘墀石就是
宗臣《报刘一丈书》中的刘一丈,宗臣的父亲宗周与李春芳为
同年,交往也很多。此外,还有解宋、袁怀堂、
陆西星等。归乡后的十几年,李春芳还为兴化以及周边州县写了不少文章,如 《重修范文正公祠堂记》《重修烟雨楼记》《重修泰兴县儒学记》等。
三、关心民事。“间或婆娑
里社,从
三老问年穰匮”。尽管曾经贵为首辅,但归乡后李春芳很快融入民间,除了关注年岁丰歉之外,对地方的风俗教化也很重视。在目睹兴化抛弃礼制、相互欺凌以及放纵
自侈的奢靡现象后,李春芳亲订《乡约事宜》,从婚嫁、丧礼、序齿、称呼、寿诞、相见、分资、柬帖等方面,订立了一些
乡约,希望能“回风俗之一端”。《兴化县志》中还存有李春芳赠送《杜氏通典》《十三经注疏》《性理》等书籍给县学的记载。
王锡爵在《太师李文定公传》里对李春芳这种优游林泉、巢云终老、“不复知人间事”的生活态度很欣赏,认为他“可谓功名成全,孤标
寡耦矣”。
人际关系
亲属
师友
友人:
吴承恩。李春芳与吴承恩由青壮年延绵至晚年,前后交往长达三四十年,对吴承恩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影响。有研究者认为:“吴承恩完成《西游记》的环境,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李春芳创造的。”
主要作品
李春芳有一些独著或合著的作品留存于世。其中仅有一部收录于《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即《
贻安堂集》(十卷),他的奏疏由次子李茂才编撰成书,于万历十七年(1589年)刊行,书后附录一卷。但该书并未被收入《
四库全书》,今在中国台湾存有三部副本。李春芳的另一部著作《精忠传》(八卷)在清代中期被禁止,其中一份副本保存于
美国国会图书馆。地方志中还记载他曾编撰有《明信》(十卷)一书,今已亡佚。
此外,李春芳曾著书严格规定有关
宗室吉凶大礼及逢年过节的赏赐,获明世宗赐名为《宗藩条例》(共2卷)。他还参与编撰了《承天大志》《世宗实录》及重修《
大明会典》。同时,他还十分关注对《
永乐大典》进行的重刊,重刊工作于隆庆元年(1567年)完成。
《皇明经世文编》辑录有《李石麓文集》1卷,录其疏、序、记共9篇。
人物争议
近代学者
胡适、
鲁迅曾论证出《
西游记》作者是明代淮安人
吴承恩。而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的沈承庆遗作《话说吴承恩——〈西游记〉作者问题揭秘》,提出《西游记》的作者不是吴承恩,而是李春芳。李春芳少时曾在江苏华阳洞读书,故又号“华阳洞主人”。《西游记》第95回有一首诗:“缤纷瑞霭满天香,一座荒山倏被祥;虹流千载清河海,电绕长春赛禹汤。草木沾恩添秀色,野花得润有余芳。古来长者留遗迹,今喜明君降宝堂。”沈承庆认为这首诗的第四、五、六、七四句,暗含“李春芳老人留迹”,与卷首“华阳洞天主人校”相一致。
胡适与鲁迅主张
吴承恩为《西游记》作者的根据是明
天启年间成书的《
淮安府志》。沈承庆考证后得出结论:吴承恩所写的是《西湖记》,而非《西游记》。也有研究者对他的说法提出了质疑。
后世纪念
墓葬
据雍正《
扬州府志》卷二十七记载:“李春芳墓在城西二十里宏恩寺侧”。墓在蜀冈余脉之七里甸。“文革”时曾被破坏。也有说法认为李春芳墓在扬州旧城西门外,即今
扬州大学瘦西湖校区一带。
府宅
除墓葬外,扬州在明清时还有关于李春芳的一些遗迹:雍正《
扬州府志》卷三十一记载:“李春芳宅,俗名元老府,在北河下街。今宅虽废,里人犹呼其地为元老府。”该书卷三十三载“李春芳宅在文正里”。
影视形象
史料索引
许国《明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赠太师谥文定石鹿李公行状》
王家屏《明光禄大夫柱国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赠太师谥文定石鹿李公行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