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瑶(公元前506年—公元前453年),姬姓,
智氏,名瑶,即智瑶。因智氏源自荀氏,亦称荀瑶,又称智伯、智伯瑶。谥号“襄”,史称智襄子。是春秋末期
晋国执政大臣。
简介
智瑶(公元前506年—公元前453年),姬姓,
智氏,名瑶,智氏出于荀氏,故又多称其荀瑶,时人尊称其智伯,谥号曰“襄”,故为智襄子,智氏第七代宗主。
智襄子是继
智武子、
智文子之后,智氏家族第三位
正卿,共执政二十二年,智氏由此成为晋国四卿(智、韩、赵、魏)之首,是晋国乃至整个周王朝最具权势的
卿大夫家族。
勾践灭吴后,越国成为中原霸主。为了重振晋国霸业,智襄子主动献出万户封邑来增强晋国国力,韩氏、魏氏也先后献出万户封邑,唯独赵氏不肯献地。智襄子纠集韩、魏两家一起讨伐赵氏,赵氏退守晋阳,晋哀公四年(公元前453年)三月
丙戌日(二十三日),在
晋阳城即将攻克之时,赵氏暗中派人出城说服韩氏、魏氏倒戈,韩魏两家临阵反水,以水倒灌智氏大营,智襄子兵败身亡。接着,韩、赵、魏三家联手攻陷智氏封邑。
智氏
智氏始祖
智庄子荀首,是
晋献公托孤重臣
荀息的幼孙,也是晋国
中军将荀林父的幼弟。
晋成公时,荀首受封于智邑(
山西省
永济市西北一带),其后别为智氏。
荀首位列世卿以来,多受
中行氏的护佑,平稳发展。在荀林父执政后,荀首进入晋国政坛,担任
下军大夫,后累迁至
中军佐。智首之子
智武子荀罃在
晋悼公时代倍受器重,成为晋国霸业复兴之最大功臣。
智武子暮年,智氏宗子
智朔早逝,儿子智盈尚在襁褓之中。而智盈三十多岁去世,儿子
智跞也尚未成年。荀罃使智氏崛起,却因为儿子智朔、孙子智盈的早亡几乎失去卿位。
晋平公为了加强
君权,曾一度要取消
智氏的
世卿之位,幸亏
中行吴念及同宗之情,多加保护,晋平公不得已,只得安排尚未成年的智跞成为
下军佐。他的堂伯父中行吴将他照顾得无微不至,才使智氏躲过一劫。
公元前501年,智跞在历经30多年的宦海沉浮后,继
士鞅成为晋国正卿。智氏终于度过了长达60年的断层期,熬过了危机。
公元前497年,晋国发生剧变,范氏、
中行氏与
赵氏旁支
邯郸氏攻打赵氏,围攻赵氏于晋阳。
晋公宣布范氏、中行氏为叛党,并令智氏率领
韩氏、
魏氏两家协助赵氏反攻中行氏、范氏。晋国由此陷入一场长达8年的内战。
因为中行氏始祖荀林父和智氏始祖荀首和是
亲兄弟,智氏多次承蒙中行氏的护佑,智跞也正是在
中行吴的照顾下,未成年时就担任下军佐。所以在平定内乱过程中,智氏并未出兵,智跞以晋国执政的身份坐镇朝中,赵鞅挂帅出征,赵氏在军中的权力甚至超越了位列正卿的智氏。
公元前493年,执政智跞走完了他的一生,赵鞅无可争议地继之为晋国新一任执政。智跞死后,他的儿子智申成为四卿之一,担任下军佐。
位列正卿
在
赵鞅风风火火的执政期间内,似乎所有的晋国人都成为了他的绿叶,来衬托这朵春秋后期最美艳的鲜花。
公元前475年,赵鞅病逝,其子
赵无恤继立。智瑶登上了执政宝座,继
智罃、
智跞之后,
智氏家族开始实现他的第三次腾飞。
此时的中原,已经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从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过度成战国时期的混战,齐、晋、楚、越四强并立也是战国格局的雏形初具,齐、楚是老牌强国,
越国属新兴势力,晋国虽最强,却因为政出私门而战斗力大减。
力图复霸
攻略齐郑
继承了
赵鞅的地位后,智瑶,一个初涉政坛的新星,他的理想也是匡扶晋国霸权,这是他与赵鞅的共同点,身为国之卿士,以国家为重。在赵鞅死后,他扛起了晋国的大旗,继续着晋国的争霸行动。
公元前472年,智瑶率领军队在犁丘与
齐国上卿
高无丕对峙,此战中,智瑶身先士卒,作战勇猛,晋军看主帅都如此奋不顾身,个个拼死向前,齐军招架不住,大败而归。智瑶亲手俘虏了齐国大夫颜庚。
公元前468年,智瑶出兵讨伐
郑国,晋军进驻桐丘,郑国向齐国求救,陈恒率军救援郑国,智瑶一听说齐国的援军一出,便撤兵了。智瑶对这次
陈氏的插手大为不满,临走前派使臣数落陈恒一番。
他说:“我在出兵前,占卜与郑战,必胜,可惜没有占卜过与齐军的较量。其实我攻打郑国啊,是为了调查清楚
陈国的灭亡原因!也算是为你们陈氏了却一桩家事(齐国的陈氏本是陈国公族,
陈厉公的儿子
陈完奔齐,在齐国落脚生根)……”智瑶的使者把话说完,陈恒暴跳如雷,却又无可奈何。
公元前464年,智瑶与
赵无恤再次出兵,攻打郑国,由于郑国的妥协,一路上晋军没有受到应有的抵挡,很快晋军就兵临郑都城下。智瑶以统帅的身份命赵无恤攻城,赵无恤想保全自己的实力,拒绝执行命令。这也是智瑶始终不能取得更大的外战战果的本质原因——晋国政出私门。主帅的命令不被部下所接受,智瑶火冒三丈:“你这个人啊,招人讨厌又没胆量,赵简子怎么立你为嗣卿?”
赵无恤反驳:“因为我能隐忍,这个对赵氏应该没有害处吧?”
这次作战,将佐不和,郑都没有攻克,却也劫掠了郑国大片物资,战果丰盛,满载而归。
对于齐国、郑国这两个骑墙之术甚高的诸侯,智伯采取的是攻打。而对于
卫国等二等
诸侯国,智瑶采取的却是战略争取。
图谋卫国
⒈在越王
勾践即将对吴国发起总攻之前,也就是智瑶刚刚接替执政不久,吴国为了表达对晋国新一任执政的祝贺,派遣使臣赤巿去晋国造访,途径卫国,卫国执政宁文子相迎,并赠送吴使一份厚礼,赤巿感恩戴德来到晋国。
国事访问完毕后,智瑶命人用豪华巨轮送赤巿归吴,赤巿心里纳闷,智瑶怎么今天如此慷慨?经派人暗访才知道船里装载着晋军,欲趁赤巿在路经卫国时,攻破卫国,这一招借鸡生蛋太绝了,简直就是要嫁祸于赤巿啊。赤巿想起了昔日来访途中卫国人的大义,于心不忍,赤市装病暂时不回去了,在晋国先住一段时日。于是智瑶第一次谋卫计划落空。
⒉智瑶想讨伐卫国,仿效当年先祖
荀息(
荀首的祖父)的
假道伐虢之计,送给卫国人四匹
良马,并
宝玉一枚。卫侯欢喜的笑纳了,并召开一个宴会以示庆祝,群臣都来祝贺君主受到了智伯的犒赏。
这时候大夫
南文子警觉,面有忧色,提醒卫侯:“寡君还是请注意吧!这样一份无功之赏,无力之礼,不可不察啊!这是一份效小国进献给大国的
礼数,如今晋国人反而把这份礼物送给了我们,居心叵测哦!”
卫侯一思量,对!送这个礼物的人肯定没安好心,这个卫侯的确比当年的
虞公有出息,没有被智瑶的糖衣炮弹所迷惑。卫侯随即下令卫军严守边防,果然不久就发现智瑶带领着晋军前来,智瑶知道此机未能成功,便灰溜溜的退兵了。
⒊有一年,智瑶突然处罚
嫡长子智颜,并要将其发配异国他乡。毕竟是智氏的嗣卿,即便是获罪流放,规模也是相当庞大的。智氏的车队浩浩荡荡的向卫国开来。谨慎的南文子警觉到这可能是智伯的又一次阴谋,警告卫侯:“智瑶的儿子智颜是好人啊,并没有什么过错,无缘无故遭驱逐,这事情蹊跷,不可不防。如果智颜带来的车辆超过五乘,千万不要放他进来”
智伯得知后,认为卫国还有能人,就主动放弃了对卫国的作战计划。
图灭夙繇
中原的诸侯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国内诸卿又是个个强悍,互不相让。智瑶自然将目标定在了晋国周围的
少数民族,他接过当年荀吴未尽的事业。
中山有一个名叫夙繇的
属国,成为智瑶的预定攻击目标,只是苦于道路崎岖,不好行军。经过一番思考,智瑶命人在晋国为夙繇铸造了一口大钟,钟的口径,专门设计的有一辆战车的两轨那么宽。钟铸好后,请夙繇国的国君派人来取,夙繇命人开路取钟。结果此路一修通,智瑶就率领晋军攻破夙繇国,夙繇灭亡,智瑶并其地而有之。
攻灭二卿
晋出公十七年,智伯率领赵氏、韩氏、魏氏三家,击败晋国另外的两个卿族范氏、
中行氏,共同瓜分其土地,由此
晋国六卿贵族只智氏、赵氏、韩氏、魏氏四家。
晋出公大怒,向
齐国、鲁国求援,欲借兵以讨伐四卿。四卿惊恐,遂共同纠结,先发制人,反攻晋出公。晋出公兵败,向齐国逃亡,在逃亡途中死去。晋出公死后,智伯立
晋昭公之曾孙骄为
晋哀公。
晋阳之战
春秋末期,
越国灭亡
吴国,
勾践率军北上举行
诸侯会盟,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而传统霸主晋国因为
卿大夫相互争权内耗,大权旁落,无力对外争雄。丧失霸主之位,这对于晋国而言,是一个莫大的耻辱。智伯在朝担任执政后,南征北战,使晋国声望大大提高,许多在晋国内乱时脱离晋国影响的小国,都纷纷重新归附。作为晋国的执政,智伯心里很清楚,晋国大权旁落,政出私门,若要恢复晋国霸业,必须增强晋国国君实力,才能主导晋国一致对外。
四卿献地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智伯瑶对三家大夫
赵襄子、
魏桓子、
韩康子说:“晋国本来是中原霸主,后来被吴、越夺去了霸主地位。为了使晋国强大起来,我主张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户口来归给公家,我智家先拿出一个万户邑献给
晋公,你们呢?”
韩虎不想这样白白的牺牲自己的地盘,想拒绝。
段规劝诫道:“如果不献出土地,智伯必然会派兵攻打
韩氏。韩氏献出土地后,智伯会再向别人索取土地,别人不给,他必定发兵攻打。这样韩国就可以避免受攻,等待形势好转。”韩虎一想有理,慷慨的将一个万户之地赠予公室。
智瑶又向
魏桓子魏驹,魏驹也不想给。他的家臣
任章问:“为什么不给啊?”魏驹说:“无缘无故要地盘,所以不给。”任章耐心的劝魏驹:“智瑶索要地盘,诸大夫一定会对他存有恐惧之心,我们给了他土地,他一定会放松警惕。智伯放松警惕后就会轻敌,而我们这几家会由于害怕而亲近联合;一旦产生冲突,由亲近而联合的军队来对付轻敌的伯,智伯的命一定长不了。”魏驹纳其言,将一个万户封邑交与晋公。
虽然正史中,将韩、魏献地过程写的淋漓尽致,但是这些内容无法经受考证。因为智伯作为当时晋国正卿,虽然无法更改
历史记录,但是一定是可以看到这些记载的,他若知道后必然会对韩、魏采取提防,怎么会让韩、魏在自己的
眼皮底下
有机会叛变。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话语已记载在册,还未归入国史中,等晋阳之战之后再补录的。那这些记录的真实性就不得不让人怀疑了,这到底是实情,还是为给韩魏在晋阳之战中的叛变行为进行开脱。
韩魏反水
赵无恤拒绝献地后,智瑶向晋侯请命,率领韩康子、魏桓子共同出兵讨伐
赵襄子,晋国一场长达3年之久的
内战爆发了……
智瑶带领着晋国的大部队向赵氏发起了总攻,赵氏寡不敌众,军队战败。赵氏一败再败,形势很不利。赵无恤询问家臣
张孟谈:“如今赵氏战败,
智氏势大,我们将何去何从啊?”张孟谈建议:“晋阳,先君(
赵简子)在晋阳经营多年,
城固而民富,足矣依靠!”赵无恤也想起了父亲临终前的嘱咐,于是将赵氏的基地迁往晋阳,进行下一步
作战计划。智瑶认准了赵氏的这次崩盘,继续追击,包围晋阳,命令军士强攻,但没有攻克。
强攻不行,智瑶将晋阳重重围住,准备困死赵氏,与赵氏打持久战,为了提高韩氏、
魏氏剿灭赵氏的积极性,允诺灭亡赵氏后,将赵氏的封地拿来三家平分,就这样三家围住晋阳长达两年,却仍然不能攻克。
智瑶巡视战地,发觉晋阳城虽然坚固,却地势低洼,足智多谋的智瑶又心生一计。
前453年,智瑶派军队驻守
汾水堤坝,命士兵挖土,将汾水导向晋阳城,晋阳城一夜间变成汪洋泽国。赵无恤怎么也没有料到荀瑶会来这么一手,利用地理自然优势来进攻人驻守的城池。
晋阳城中军民已经初现不安,赵氏的危机即将来临。
智瑶站在高处,俯视晋阳,对自己所作出的这一前无古人的战术壮举颇为自豪,不禁说道:“我智瑶打了半辈子仗,以前真没有认识到这河水的的威力啊!它竟然可以灭亡一个国家啊!”言者无意,听着有心。韩虎与
魏驹在侧……
两个月过去了,晋阳城里已经是易子而食。赵无恤问计于张孟谈:“为之奈何?”张孟谈说:“让我出城去见见韩虎和魏驹吧!”赵无恤应允。这天趁夜,张孟谈秘密潜入韩虎与魏驹说道当前局势:“若赵氏亡,韩、魏亦不保亦!”就是这一句话击中了韩虎、魏驹的要害,唇亡齿寒啊。段规与任章也在煽风点火,于是两家与张孟谈约定,共灭智氏,一场惊天密谋酝酿成型。
兵败山倒
公元前453年3月,晋军阵营中一片寂静。韩虎、魏驹带领着两家亲兵进入汾水的堤坝上,趁智氏之卒不备,突然进攻,将智氏亲兵全部杀死,控制堤坝。然后将汾水导向智氏帅营,晋阳城中的水势减退。赵无恤知道事情已按照计划进行,率领赵氏亲兵,从城中杀出。智瑶此时还在梦中,听闻军营里一片混乱,惊醒之时,周围已是一片汪洋,智氏大军在混乱中不知所措。赵氏从晋阳城中杀出,韩氏、魏氏从左右进攻智氏的两侧,智军已成瓮中之鳖。
智瑶无法控制军队,想夺路而逃。这时最恨智氏的赵无恤带兵将智瑶活捉后杀死,还将智瑶的首级雕刻上漆,当饮酒之首爵。韩、赵、魏三家继续剿灭、受降智氏的残余部队。智氏的
主力部队在此战中悉数被歼灭。
智氏的族人们在得知宗主战死,智氏兵败的消息后,一片哗然,但很快他们就恢复了冷静。他们在
智宽、智开等人的带领下,以自己的封邑防御三家。经过一年多的激战,终是难敌三卿,率领族人投奔
秦厉共公,智氏集团永远离开了晋国。
十六年(前453年)智襄子久攻不取,引汾水灌晋阳城,赵氏“城中巢居而处,悬釜而炊,财食将尽”,军民病饿交加,十分危急。智襄子看见水攻的成效非常好,得意地说:“起初,我不知道水可以灭亡他人国土,现在我已知道了。”韩康子、魏桓子两人听闻此语非常恐慌,互使眼色作暗号,因为魏氏的安邑城,韩氏的平阳城都有可能是智襄子下一个水攻的对象。赵氏水困已久,无法续守,遂派谋臣张孟谈,说服韩、魏两家倒戈,张孟谈于是告诉韩、魏之君曰:“唇亡齿寒,智伯率领你们两位来攻击赵氏,赵氏快要灭亡了,接下来你们两位也要被智伯当成攻击的目标了。”韩、魏本来就对智伯的嚣张跋扈非常愤恨,听了这论士
之言,也害怕自己成为下一个被灭亡的门阀,决定倒戈起事。于是三方密约,决定共同攻灭智氏。
到了
晋哀公四年(公元前453年)三月丙戌日,夜里,赵襄子派人杀掉智军守堤官吏,决开堤防反灌,智氏军因仓促救水而散混乱,赵襄子亲率军队进击,并大败智氏军的前锋,长驱直入中军幕府,
擒杀智襄子,并将智襄子的首级雕刻上漆,当饮酒之首爵、韩赵魏联手攻陷智氏封邑,智氏一族两百多人惨遭杀戮,智氏遭受灭族之灾。智襄子有食客
豫让,为人忠义,为了要报答智襄子的知遇之恩,并发誓要替主公报仇雪恨,三番两次刺杀赵襄子,都
不成功,最后依旧被赵襄子所擒,于是请求刺了赵襄子衣服三剑,略作报恩的表示,然后自杀身亡。
豫让报仇
豫让,春秋
晋国人,智襄子(智伯瑶)家臣,春秋战国
四大刺客之一。
豫让本来仕事于范氏及
中行氏,后来转去智伯门下任职,智伯很看重和宠爱他。后来
晋阳之战起,智伯讨伐
赵襄子,赵襄子联合
韩康子与
魏桓子灭掉智伯,赵襄子更将智伯的头颅当饮酒之首爵。豫让逃到山中,说道:“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便改姓换名,冒充成为要服刑的人,混进赵襄子宫廷里
涂饰厕所,身上带着匕首,想要借机刺杀赵襄子。一日,赵襄子正在如厕,突然心一惊,抓住涂饰厕所的刑人审问,发现他是豫让,赵襄子说:“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释放了豫让。
不久,豫让又在身上涂漆,让皮肤长满疮,又吞木炭使自己声音变得沙哑,令自己的样子令人无法辨认,就算他的妻子也不能识别他,豫让便在市上作乞丐。他的朋友认出他是豫让,为他哭道:“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说:“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过了一段时间,赵襄子出宫,豫让立即在赵襄子必要经过的桥下埋伏。赵襄子来到桥边,马突然大惊,赵襄子说:“此必豫让也。”派人搜查,果然找出豫让。赵襄子问豫让:“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答道:“臣事范、
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赵襄子叹息哭泣著说:“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将豫让围住。豫让说:“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赵襄子感到豫让义烈,命人将自己的衣服给豫让。豫让拔剑跳跃三次,一剑劈下,说道:“吾可以下报智伯矣!”说罢便自刎而死。豫让的事迹传开,
赵国的志士仁人无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为他的死而悲泣。
豫让桥,现称
赤桥,在
太原市西南24公里的
赤桥村,桥为
砂石砌筑,桥上勾栏围护,桥下
晋水常流。豫让墓现存于山西省永济市
栲栳镇东下村,位于智伯墓之旁。
历史评价
智伯是春秋末期
晋国涌现出来的一位才干出众,智谋过人的领袖,是
智氏家族第三位,是荀氏家族第五位(
荀林父,
荀罃,
荀偃,
荀跞之后)正卿。在其执政期间,晋国朝政呈现出智氏一家独大,力压三卿的局面,对外智伯南征北战,晋国实力也逐步恢复。在
晋阳之战中,眼看就要淹没
晋阳城时,却因韩、魏的临阵反水,功败垂成,晋阳一战直接导致智氏的灭亡,和晋国被三家瓜分的命运。
战国
秦汉以来,论者多把智伯与吴王
夫差相提并论,看作是骄傲轻敌、“极武而亡”的两个典型例子。智瑶和夫差确有很多惊人的相似之处,《
战国策》说:
“智氏见伐赵之利,而不知
榆次之祸也;吴见伐齐之便,而不知干隧之败也。此二国者非无大功也,设利于前,而易患于后也。吴之信越也,从而伐齐,既胜齐人于
艾陵,还为越王禽于三江之浦;智氏信韩、魏,从而伐赵,攻晋阳之城,胜有日矣,韩、魏反之,杀智伯瑶于凿台之上。”(《秦策四》)
“智伯瑶残范、中行,围逼晋阳,卒为三家笑;吴王夫差栖越于
会稽,胜齐于艾陵,为黄池之遇,无礼于宋,遂与句践禽,死于干隧。”(《秦策五》)
汉代
陆贾言道:“昔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
赵氏。”西汉淮南王
刘安将智氏与秦朝的覆灭看作是同一缘由:“
秦王赵政兼吞天下而亡,智伯侵地而灭。”(《人间训》)
“
赵政不增其德而累其高,故灭;智伯不行仁义而务广地,故亡其国。”(《泰族训》)
当然,智襄子是否真如文献所记载的那样不仁、狂妄,也有让人怀疑之处。明末
大思想家李贽在《
史纲评要》中即发出这样的疑问:“智伯贤而不仁,
乃能得国士,异哉!贤之与愚,其亡一国也,然而愚主断不能得国士矣。”